教代会实施办法

2024-05-10

教代会实施办法(精选8篇)

篇1:教代会实施办法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教代会提案工作实施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是教代会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征集和督办提案是教代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代会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抚州职业技术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方案》等相关法规,同时结合我校提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代会提案(以下简称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在任职期间,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定程序向教代会提出的,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付学校有关部门处理的建议和方案。

第三条 提案工作必须遵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办学目标,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愿,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第二章 提案工作委员会

第四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是教代会设立的专门工作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在教代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负责提案工作,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其成员由校工会委员、校工会工作人员及部分教代会代表组成。委员会实行常任制,任期与教代会届期相同,届内成员如需调整,可按规定进行增补。

第五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一)依照规定的程序,组织和征集提案。

(二)对征集的提案审查立案,并向学校提出承办单位建议方案。

(三)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推动承办部门认真及时办理提案。

(四)向提案人通报提案办理情况并征求对提案处理意见的反馈,根据需要,可组织提案人与承办部门(单位)进行沟通或座谈。

(五)在每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向教代会报告提案的审查立案和办理情况等工作。

(六)组织提案工作评优。

第六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学校工会办公室,负责提案的登记、整理、汇总、传递和归档等日常工作。

第三章 提案的征集

第七条 提案人和附议人须是本届教代会的正式代表,提案人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行使提案权,提案力求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提案质量。

第八条 提案由教代会正式代表提出,正式代表2人以上(含2人)附议后才能进入提案审查程序。提案的撰写、附议均在教代会网上提案系统实施。

第九条 提案的格式:

提案人在撰写提案时,须一事一案,提案必须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提案名,即要求解决的问题题目。

(二)提案事由,即提案人应说明提出本案的原因、依据和情况分析,最好有可行性调查。

(三)建议或措施,即提案人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

第十条 提案的要求:

(一)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二)坚持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代表可以对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的工作以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

(三)符合学校实际且属于本校和本届教代会职权范围内能处理的问题;

(四)符合提案规范。

第十一条 提案征集时间

提案征集分为“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两个阶段征集。大会期间提案的征集时间一般在每年召开教代会前一个月开始,并限定截止日期,具体要求由提案工作委员会行文通知。在其余时间征集的提案均作为“闭会期间”提案。

第四章 提案的审查与立案

第十二条 代表所提提案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审查:

(一)各代表团团长对本代表团代表提出的提案按时进行初审,对初审通过的提案递交提案工作委员会。

(二)提案工作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审查,符合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予以立案。

(三)对不符合立案要求的提案,退回提案人重新修改后可以作为闭会期间提案重新提交。对有参考价值的提案,作为“意见和建议”转相关部门参考。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

(一)内容涉及国家机密;

(二)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问题;

(三)教代会规定职权以外的问题;

(四)学校职权范围之外的问题;

(五)为代表个人或他人解决个别问题;

(六)与提案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相悖的意见和要求。

第五章 提案的办理

第十四条 提案办理根据提案内容,归类归口办理。提案工作委员会将准予立案的提案提交校长办公室进行会签,确定主承办部门和协办部门。

第十五条 提案承办单位收到提案后,应认真及时研究办理提案,提案办理工作应当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办理意见。

第十六条 提案办理要认真负责,注重实效。凡有条件解决的,要及时落实;因条件所限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列入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落实;确实无法解决的,需实事求是说明理由,解释清楚。对涉及两个以上单位协同办理的提案,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应积极配合,协商解决。

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应主动加强与提案人的沟通,可采取沟通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听取提案代表的意见,共商提案解决的办法,并征询提案人对提案办理的意见。如提案人对提案办理结果不满意,承办单位应重新研究,作进一步的答复。

第十八条 承办部门(单位)在规定日期办理完结提案并报主管校领导批阅后,应根据主管校领导的意见,再次办理提案答复,选择提案的承办状态:“已解决”“正在解决”“列入计划,逐步解决”和“因条件限制难以解决”,并及时将办理结果提交提案工作委员会。

第十九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要及时将承办部门(单位)的办理结果流转给提案人。提案人在收到办理意见后,应及时将提案处理的满意度情况反馈给提案工作委员会,以便提案工作委员会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工作。

第二十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负责检查、督促提案的落实工作,汇总提案的落实情况和反馈意见,并向教代会作提案工作报告。同时做好提案的整理、建档等工作。

第六章 评选与表彰

第二十一条 为鼓励教代会代表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各代表团应认真组织好提案、承办单位应认真办理好提案,提案工作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提案评优,组织评选“优秀提案奖”、“优秀提案组织奖” 和“优秀提案承办奖”,并在每届(次)教代会上进行表彰。

第二十二条 “优秀提案奖”提案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提案在选题上能够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

(二)提案建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经办理已产生或预期将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提案文字表述清晰、规范。

第二十三条 “优秀提案组织奖” 组织单位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领导重视,开展提案的研讨并组织、鼓励代表撰写提案。

(二)代表团代表提交的提案数量多,质量高。

(三)代表团代表参与面广,参与撰写提案或参与附议人数占本团代表80%以上。

第二十四条 “优秀提案承办奖”承办部门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尊重提案人对学校工作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充分重视提案承办工作,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主动组织协调,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对落实难度较大的提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去落实。

(二)承办提案数量较多,提案办理认真负责,办理提案措施得力,讲求实效,答复意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提案人满意率高。

(三)通过承办提案,促进学校与本单位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提案工作委员会负责实施和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委员会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篇2:教代会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代会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相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提案工作委员会在教代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负责提案工作。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负责对提案进行征集、分类整理、审查,督促落实提案。撰写提案征集、审查及立案情况的报告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报告。

第三条 提案征集时间:提案征集分为“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两个阶段征集。大会期间提案的征集时间一般在每年召开教代会前一个月截止,具体要求由提案工作委员会行文通知。在其余时间征集的提案均作为“闭会期间”提案。

第四条 提案的格式:提案人在撰写提案时,须一事一案,提案必须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提案案名,即要求解决的问题题目。

(二)提案事由,即提案人应说明提出本案的原因、依据和情况分析,最好有可行性调查。

(三)建议或措施,即提案人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

第五条 提案由教代会正式代表提出,正式代表2人以上(含2人)附议后才能进入提案审查程序,提案人和附议人须是本届教代会的正式代表,提案人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行使提案权,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 提案的内容必须遵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办学目标,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定程序向教代会提出。

第七条 提案立案的条件:学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及上级规定方面的方案和建议;有关学校事业发展、改革和管理方面的方案或建议;有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学服务方面的建议和方案;有关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议方面的建议和方案;有关学校基建、后勤、财务、生活服务、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建议和方案;教职工关心的其它方面比较重大的建议和方案。

第八条 立案程序:由提案工作委员会根椐对提案的审查情况,提出立案、办理落实部门的建议,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党委会审定后实施。对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部门进行办理的提案,由学校研究确定一位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作为主要负责人,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落实该项提案的办理工作。

第九条 提案的落实:

1、教代会结束两周内,提案工作委员会要将提案进行责任分解,并下发通知。

2、落实责任部门根椐提案内容提出落实方案,经提案人和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党委会审定。

3、落实责任部门根椐审定的方案进行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提案落实的第一责任人。

4、每年九月、十一月校工会和提案工作委员会对提案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5、每年十二月,提案落实责任部门要将落实情况向提案人进行反馈,提案人满意后此项工作方可结束。

篇3:教代会实施办法

教代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初步产生于民国时期, 正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前的中小学中,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方面。

一、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由来

民国时期, 民主管理的思想开始渗透到我国教育领域, 教职工逐步被允许参与管理学校事务,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1935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规程》中的第九条规定, 中学应在教职员及学校行政中设置经费稽核委员会, “由专任教员公推3人至5人组织之, 委员轮流充当主席, 负审核收支账目及单据之责, 每月开会一次”;中学应举行校务会议, “以校长、全体教员、校医及会计组织之;校长为主席, 讨论全校一切兴革事项, 每学期开会一次或两次。”“以校长、各主任及全体职员组织之, 校长为主席, 缺席时事务主任为主席, 讨论一切事务进行事项, 每月开会一次”[1]。1937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修正国立中学暂行规程》训令中又规定, “国立中学得设校务委员会, 为本校审议机关, 由部就部派人员及教职员中指定7人至11人为委员……职能范围如下: (1) 关于校政方针之决定事项; (2) 关于校务上应兴、应革事宜之审议事项; (3) 关于学校经费之预算、决算之审核事项; (4) 关于训育工作之研究改进事项; (5) 关于学生重大奖惩事项; (6) 其他临时发生重大事项。校务委员会决议事件交由校长执行, 执行遇有困难时校长提请复议。”[1]1942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就中等学校校务问题又制定并公布了《中等学校校务处理办法大纲》, 其中规定“为商讨及办理各项校务, 应设立各种会议委员会及研究会……校务会议由全体教员及干事以上之全体职员或校长, 各主任, 校医, 会计及职员选举代表若干人组织之……决定校政方针, 审议校务上应兴应革事项,

许小平杨挺

解决各部分相互有关事项, 审核各种计划及决策, 其他重大事项。”[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于1942年颁布了《暂行中学规程》 (草案) , 来统一边区各中等学校行政组织、课程编制、经费薪给等事项。其中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 提出要设立经费稽核委员会、干部学习委员会、临时教材编审委员会、生产委员会等四种委员会, 均由专任教师中公推出的人参与组织之, 负责四项具体事务。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应举行校务会议、教代会议、事务会议和全校教职员及学生代表联席会议, 其中均有教师代表、学生代表, 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讨论、审议。1945年, 胶东区教育厅也下发了《胶东区中等学校暂行规程》, 在组织领导一章中明确提出“学校之最高权力机关为校务委员会, 由校长、教务主任、指导主任、总务主任、教员代表、学生代表7至9人组成之。”[1]

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左”的错误思想和“文化大革命”, 教代会制度的建设遭遇了一系列挫折。1980年, 全国教育工会在上海召开了教代会经验交流会, 已有12个省市的8所高等学校、4所中专、159所中小学试点建立了教代会制度[2]。1981年1月, 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召开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 印发了《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纪要》[3]。1983年, 教育部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座谈会, 会议决定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以适应普遍推行教代会制度的需要。该《条例》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制定有关教代会的专门的法律制度, 使我国教代会制度有了国家意义上的法制保障, 中小学校也参照此《条例》执行。

二、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下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

1.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教代会是依据《宪法》、《教育法》和《教师法》而建立的学校民主管理基本制度, 是学校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教代会制度的建立, 为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学校领导要使党的方针政策得以落实, 制定的规划、措施符合实际, 就必须走群众路线, 树立教职工是学校主人的思想,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使决策更加正确, 更加科学。

2. 教代会是校长负责制的有益补充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如果不以坚实的民主集中制为基础, 校长负责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形成校长专制, 从而不能实现预期的制度目标。因此,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 必须健全教代会制度, 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践证明, 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 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 只要校长积极支持, 善于引导, 教代会就会成为校长的强大后盾。

3.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法制社会中, 通过民主监督机构对行政权力的运用进行一些必要的合理的限制和约束, 可以使权力的运用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防止权力滥用等权力腐化现象和行为的发生。教代会制度就是对学校行政管理者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制约和监督, 它在学校中架构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以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行政权威, 有效地改善学校党群关系、干部关系[4]。教代会的民主监督, 可以有效保障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及其切身利益。

三、当前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的困境

1. 心有余而力不足:教代会的职权太有限

学校教代会的职权主要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在实践运行中, 这些职权很难得以落实。教代会对学校领导干部评议监督不到位。多数学校的教代会实施了对中层干部的评议, 而对学校行政领导干部的评议, 都以年终党政考核时的民主测评代替了, 或以学年度干部职工量化考评时的干群互评代替了。在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中, 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 一直都是把教代会作为审议机构来看待的。因此, 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权力和作用缺乏刚性。

2. 受到冷落或忽视:教代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中小学领导和教职工认为教代会制度可有可无, 缺乏对教代会制度的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民主意识不强, 对教代会的职权不了解, 认为教代会就是组织教职工听报告、开福利会。有的学校领导, 不是按规定把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 而是随领导意愿办事。有的教职工完全不知教代会是怎么回事, 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整天只管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有的学校在预审的教代会方案中有评议干部程序, 实际召开时就以“时间紧”为由删除了, 而对教工代表想知道的事情, 如经费收支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结果教代会沦为一种形式。有的学校不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 视其为摆设。教代会制度在学校中任领导摆布, 教代会代表无所事事。另外, 教代会人员的选择较为随意, 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性别、年龄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当前教代会人员主要是领导确定预选对象, 然后由教职工大会选举, 缺乏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代会预选人员对教代会制度本身也缺乏必要的认识, 不熟悉其职权及具体的运行程序。

3. 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教代会被滥用

教代会对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审议建议权和通过权, 保障了教工代表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而有的学校的校长, 从实用主义出发, 为了自身利益就利用教代会这个合法机构代表行政命令, 显得更有说服力。这样一来, 教代会代表成了学校领导的代言人, 难以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意愿, 造成民主管理的扭曲。现实中,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没有真正制度化、法律化, 缺乏可操作性, 尚无具体法律法规或条例规范对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职责作明确规定。如此实施教代会制度, 就难以体现教代会制度的价值。

四、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出现困境的原因

1. 政治体制的弊端

当前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缺乏权力制衡。这样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滋生腐败;二是缺乏对领导人犯错误的防范和纠正机制, 一旦领导人的认识和行为出现重大错误, 社会要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能纠正。这些弊端体现了民主权利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 有碍于民主政治建设, 不利于教代会职能的发挥。

2.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施中的弊病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 校长拥有与责任相对应较大的权力。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出现了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校长负责制异化成了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另一方面, 由于缺少配套的法律法规, 校长与党支部、教代会、校务委员会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结果导致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效果与各地的经济环境和校长的素质密切相关, 实施中缺少规范性和统一性, 从而出现校长负责制偏离既定政策目标。事实上, 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并没有真正放权, 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以校长决策权为例, 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 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 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这样会导致校长仅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而忽视了广大教职工的呼声。

3. 教代会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1) 教代会制度职权设计的不足

建立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目的是对校长的权力制衡, 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由于教代会制度的职权主要有: (1) 审议建议权, 即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 讨论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重大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及其他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 (2) 审议通过权, 即审议通过学校的校内教职工聘任、奖惩、分配原则和办法, 以及其他与教职工权益有关的改革方案, 重大规章制度、措施和办法; (3) 审议决定权, 即审议决定教职工住房改革方案、福利和其他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4) 评议监督权, 即评议、监督学校领导干部, 根据主管机关的部署, 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员的人选等。事实上, 教代会没有相应的管理决策权和一定的人事任免权。这样导致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 难免会体现出一定的软弱性, 难以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约束, 不能真正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这也是导致部分教师对教代会制度不认可的原因, 他们认为, 教代会代表没有实权, 只是校长的传话筒。

(2)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中小学教代会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各项制度还有待健全。如组织制度、选举制度、会议制度、教代会日常工作制度、提案处理制度、定期与学校领导协调制度、对校领导及各级干部的评议制度和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交由教代会讨论制度等, 这些必要制度还有待建立健全。否则会导致有的学校借口工作忙不按期召开代表大会, 甚至一拖几年;有的学校教代会形同虚设, 无法履行职权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教代会目前还处于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状态。教代会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证, 尽量减少实际工作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五、摆脱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实施困境的对策

1. 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校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教育法》规定,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 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根据这些规定, 校长负责制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但教代会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需要在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和制衡机制。为此, 除了应明确党支部保证和监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外, 还应依据相关法律建立正式的、独立的审议权力机构和监督权力机构[5]。

2. 适当扩大中小学教代会的职权

教代会的职权直接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作为非权力组织的教代会, 主要是为了防止校长的个人专制, 进行民主治校而产生的。当前教代会的职权主要有对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这些职权没有实现制度目标, 教代会往往成了校长的管理手段。事实上, 可以适当扩大教代会的权力, 以从根本上防止校长专制, 从而发展和完善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例如, 将教代会只能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评议或审议, 扩大为对学校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将评议监督领导干部权, 扩大为领导干部选举和罢免权。这样更利于教职工当家作主, 从而调动其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实现民主管理[6]。

3. 加强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自身建设

加强教代会的自身建设包括组织、思想和制度建设。教代会的组织建设包括:学校党委要定期研究教代会工作, 要领导教代会的筹备工作。具体涉及教代会的选举、开会、闭会期间的程序和要求。由于工会是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大量的筹备工作和闭会期间工作需要工会去操作, 要重视对工会主席、副主席的选配。还要重视对教代会委员会成员及代表的素质培养。制度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教代会运行的相关制度。首先, 要加强教代会的经常性工作, 使民主管理逐步深入。其次, 要加强教代会的代表培训工作, 提高其民主管理素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很多中小学没有充分考虑代表的素质, 也没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代表进行提高素质的培训。最后, 应建立和完善教代会的选举制度、会议制度、教代会日常工作制度、提案处理制度、定期与学校领导协商制度、对校领导及各级干部的评议制度、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交由教代会讨论制度以及代表培训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 [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l982一1984) [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l949一1981)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

[4]杨明宏.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D].西南大学, 2008.

[5]戴新利.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教育探索, 2008 (4) .

篇4:工程评标实施办法

【关键词】工程评标;实施办法

一、专家评议法

由评标委员会预先确定拟评定的内容,如工程报价、工期、主要材料消耗、施工方案、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等事项,经过对共同分项的认真分析、横向对比金额调查后进行综合评议。

二、最低投标报价法

这种方法是以评审价格作为衡量标准的,选取最低评标价者作为推荐中标人。评标价并非投标价,它是将一些因素折算为价格,然后再计算其评标价。评标价的其他构成要素还包括工期的提前量、标书中的优惠、技术建议导致的经济效益等,这些条件都折算成价格作为评标的折减因素。对其他可以折算为价格的要素,按照对招标人有利或不利的原则,按规定折算后,在投标报价中增加或扣减。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报价法的,评标委员会应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评标价格调整方法,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及投标文件的商务部门做必要的价格调整,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报价的,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但评标委员会无须对投标文件的技术部门进行价格折算。

三、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是指将评审内容分类后分别赋予不同权重,评标委员会依据评分标准对各类内容细分的小项进行相应的打分,最后计算的累积分值反映投标人的综合水平,以得分最高的投标书为最优。

1.比较内容和标准的设定。(1)技术标和商务标标准分值或权重的设定要依工程项目大小而定。由于较为简单的工程项目评比要素相对较少,通常采用百分制法评标,但应预先设定技术标和商务标的满分值;大型复杂工程的评审要素较多,简单的百分制法不能满足要求,需将评审要素划分为几个大类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每一类再采用百分制记分。技术部分与商务部分分值的分配比例应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招标人对投标人要求的不同来具体设定。(2)评审要素的设定要合理。为了能够对各投标书进行客观公正的比较,应合理地选择对招标工程有较大影响的要素并对其进行比较,既不要过于简单使条件不好的投标人中标,也不应过于繁琐,导致评审重点不够突出。(3)评审的分值分配范围要标准细化。为了保证评标委员会之间主观评审的差异不致过大,分值的分配范围应有细化标准。

2.商务标的评分办法。报价部分的比较按照评分基准不同,可以划分为用标底作为衡量基准、用修正标底值作为衡量基准和不用标底而考虑投标人报价水平计算衡量基准三大类。(1)以标底作为标准值计算报价得分的综合评分法。评标委员会首先用标底作为衡量标准,以预先确定的允许报价浮动范围(例如偏离标底上为3%,下为5%)筛选入围的有效投标,然后按照评标规则计算各项得分,最后以累计得分比较投标书的优劣。应注意的是,若某投标书的总分不是很低,但其中某一项得分低于该项及格分时,也应充分考虑授标给此投标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2)以修正标底值作为报价评分衡量标准的综合评分法。以标底作为报价评定标准时,编制的标底有可能没有反映出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导致报价分的评定不合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采用标底的修正值作为衡量标准。此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著作中也称为“A+B”值法,“A”值反映投标人报价的平均水平,可以是简单算术平均值,也可以是加权平均值;“B”值为标底。按照淘汰报价不合理的投标书、计算报价项的评分基准(或称为最佳分点)、计算有效投标书报价项的得分三个步骤开展。步骤一:淘汰报价不合理的投标书。步骤二:计算报价项的评分基准(或称为最佳分点)。步骤三:计算有效投标书报价项的得分。(3)不用标底衡量的综合评分法。前两种方法在商务评标过程中对报价部分的评审都以预先设定的标底作为衡量条件,如果标底编制得不够合理,有可能对某些投标书的报价评分不公平。为了鼓励投标人的报价竞争,可以不预先制定标底,用反映投标人报价水平某一值作为衡量基准评定各投标书得报价部分得分。但仍然设置一个标准值,视报价与其偏离度的大小确定分值高低。采用较多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一是,以最低报价为标准值。在所有投标书的报价中以报价最低者为标准(该项满分),其他投标人的报价按预先确定的偏离百分比计算相应得分。但应注意,如果最低的投标报价与次低投标人的报价相差悬殊(例如15%以上),则应首先考虑最低报价者是否有低于其企业成本的竞标,若报价的费用组成合理,才可以作为标准值。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中经常采用合理最低价评分法评标。评审投标报价时不仅注重总价,更注重价格构成,各投标报价工程量相同,价格构成清晰可比,便于进行投标的响应性和报价合理性的评价,各投标人的优势体现在报价中,使报价结合质量及工期的综合合理低价评价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编标、串标、抬标等不良现象,避免了工程造价被恶意扭曲。所以,工程量清单招标中标底价仅作为市场参考价或业主的拦标价。

篇5:教代会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积极探索学校党代会代表在学校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完善学校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及党内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学校党代会常任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以完善学校党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学校党代会)制度为重点,不断探索学校党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学校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推进学校党内民主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三条 学校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换届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在学校党代会闭会期间,由它产生的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第四条 学校党代表实行任期制,任期与学校党代会当届届期相同,如下一届党代表大会提前或者延期举行,其代表任期相应地改变。在学校党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党代表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

第二章 学校党代表任期制

第五条 学校党代会代表按照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和程序选举产生。科学确定党代表数量及代表构成,扩大基层代表比例,严格代表资格审查,保证代表的先进性。

第六条 学校党代表履行的义务: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党的章程、党内各项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党的团结 和统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密切联系党员和师生员工,带头贯彻执行学校党代会的决议、决定,在学校各项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确行使代表职权,自觉接受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监督,不得利用代表身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第七条 学校党代表的权利与职责:

(一)在学校党代会召开期间听取和审议学校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提交大会的报告;讨论和决定党的建设和其他重大问题;

(二)在学校党代会上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三)了解学校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所在选举单位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

(四)向学校党代会或者党的委员会就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询问、意见和建议;

(五)对学校党委、纪委及其成员以及所在选举单位党组织及其成员在履行职责、人事调配、干部任用、重大问题决策、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对学校党委、纪委及其成员和所在选举单位党组织及其成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党员和师生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质询;

(六)根据议题,应邀列席学校党的委员会(全体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和所在选举单位党的委员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

(七)对学校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

(八)参加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对所在选举单位二级党组织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和评议;

(九)参加学校党代会或者学校党的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并受其委托,完成有关工作。

第八条 学校党代表履行代表职责,主要是参加学校党代会和学校党的委员会组织的活动。

第九条 学校党代表开展工作的主要制度有: 2

(一)代表提案制度。在学校党代会召开期间,10名以上(含10名)党代表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属于学校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提案。提案应一事一案,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提出提案的代表可以撤回提案。

(二)代表提议制度。在学校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可以由个人或者以联名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向学校党的委员会提出属于学校党代会和党的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提议。

代表提案、提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他应在学校党代会上提出解决的问题、师生员工反映突出的问题等。

在党代会召开期间,代表提案经党代会提案组审查后,提交大会主席团通过;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提议由学校党代会常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后报校党委全委会或常委会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凡是立案的提案、提议,由学校党代会常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提案提议组协调相关部门负责办理,一般应在3个月内予以书面答复,对于重大或难以办理的,经校党委常委会同意后,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间,但不得超过6个月,并在下一次大会上报告办理结果。

(三)代表调研制度。受学校党代会和党的委员会的委托,党代表可在一定范围内,就学校党的建设和其他有关重点工作、学校党的委员会重大决策和师生员工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党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活动。党代表在调查研究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由学校党代表联系联络组提交有关单位或部门研究处理。

(四)重大决策征求代表意见制度。学校党的委员会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可采用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征求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党代会召开前,学校党的委员会应当征求本届党代会和下一届党代会代表对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稿的意见。学校党的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前,可以就会议有关事项征求党代表的意见。

党代表应邀可以列席学校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党委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参与讨论,发表意见。

(五)代表询问及质询制度。党代表可以就学校党代会和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决定的执行情况和师生员工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向学校党代会和学校党委提出询问和质询。质询需10名以上(含10名)党代表联名提出;询问可以由个人或者以联名的方式提出。询问和质询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写明询问或质询对象、询问或质询的问题和内容,并签署代表姓名。提出询问和质询的代表可以撤回询问和质询,对该案的处理及时终止。党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询问和质询分别由大会主席团和学校党代表联系联络组受理,并根据询问或质询的对象、内容,决定受询问或质询单位或部门。受询问或质询单位或部门应在接到询问或质询交办件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书面答复,能够马上答复的应及时答复。

(六)代表联系党员和群众制度。党代表要与党员、师生员工加强联系与沟通,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政策和教育方针,了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情况;了解学校党的委员会重大决策、决定的执行情况;就师生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等。

(七)代表参加民主评议制度。根据学校党委安排,党代表参加对学校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民主测评和评议。参加对该提拔晋升或交流转岗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和评议。

第十条 党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

(一)党代表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终止。受留党察看及以上处分的;

因出国(境)定居等原因被停止党籍,或者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辞去代表职务被接受的; 因其他原因需要终止代表资格的。

(二)党代表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停止。调离学校,并将党的组织关系迁出的; 学生党代表毕业离校的; 因其他原因需要停止代表资格的。

党代表资格终止和停止,由所在选举单位或基层党组织提出报告,经学校党代表联系联络组审查核实,提交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报省委教育工委备案。

第十一条

党代表的增选和补选。

根据工作需要和代表缺额情况,各代表团所在选举单位应及时增选或补选代表。代表的增选或缺额补选,需报经学校党委同意后,按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选举产生,经学校党委批准,报省委教育工委备案。

第三章 学校党代会年会制度

第十二条 学校党代会实行年会制度。党代会闭会期间,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时间一般安排在与每年教代会同时召开,必要时可随时召开。年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广东工业大学第*次代表大会第*次全体会议”,年会由学校党的全体委员会主持。

第十三条 学校党代会年会的职权和任务:

(一)听取和审议学校党委、纪委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和财务预决算报告;

(三)民主测评和评议学校党委、纪委班子及其成员;

(四)民主测评和评议学校该提拔晋升或交流转岗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四)讨论学校党的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五)审议提案提议工作报告;

(六)审议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

(七)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

(八)讨论和决定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第十四条 学校党代会年会上,对需要表决的事项,可以采取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所讨论通过的重要决议、决定,由学校党委颁布后生效。

第十五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上级领导、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列席学校党代表大会。

第四章 组织领导和监督保障

第十六条

学校党委成立党代会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党员校领导、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纪委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学校党委会全体委员组成。

第十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办公室包括党代表联系联络组、党代表提案提议组、宣传组和监督组。

代表联系联络组:组长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其主要职责是:党代会代表的资格审查,代表资格的终止或停止处理;代表增选或补选;代表信息库建立和维护;代表联系和联络;代表学习培训;受理代表询问和质询;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等。

代表提案提议组:组长由党委办公室主任担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党代表提案提议的征集、处理工作,并向大会报告提案提议工作情况。

宣传组:组长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党代会常任制宣传工作和代表大会的宣传报道等工作。

监督组:组长由纪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党代表的来信来访,组织党代表开展监督、督查活动,监督党代表按照党内相关规定正确履行职责等工作。

第十八条 党代表按照党代会召开期间编入的代表团进行活动,人数较多的代表团可设立若干代表小组。党代会期间的活动,由大会主席团安排。会议期间的活动,由学校党的全体委员会安排。闭会期间的活动可由学校党代会常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也可由各代表团自行组织安排。代表团活动由团长负责召集;代表小组活动由组长负责召集。

第十九条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与党代表的联系与沟通,在召开重要会议、组织重大活动和开展调查研究时,要注意听取代表的意见。有计 6 划地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增强代表意识,提高其履行代表职责的能力。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采取适当方式,定期向党代表通报党的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和党内其他重要情况,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学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尊重和保障党代表的权利。对有义务协助代表开展工作而拒绝履行义务的党组织和党员,其上级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对妨碍代表开展工作或对代表进行打击报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 党代表要自觉接受监督。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师生员工要认真监督所在单位的党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和义务,并有权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情况。党代表履行职责情况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向党员和师生员工通报,接受评议。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级党组织、单位、部门应为党代表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保障。学校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工作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由学校党代会常任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篇6: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

代表选举办法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做到规范办学、依法行政,更好地实现学校持续、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思路,依据《工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2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及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选举教代会代表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认真推荐教代会代表,是开好教代会的重要环节。代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代会的质量。代表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体,是教代会发挥作用的基础。

二、代表条件

1、有强烈的公益心,处事公正,为人正派,有大局观;

2、有强烈的事业心,潜心治学,教风端正,善于育人;

3、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4、“敬业”、“爱岗”、“爱校”主人翁意识强,积极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本职工作比较出色;

5、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心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三、代表分布

根据教代会代表产生的有关规定,代表中应有教师、领导干部和后勤人员,其中教师代表不得少于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三十,领导、女教职工、青年教职工和老年教职工都应占适当比例,并尽量照顾到各学科。

名额分配:按领导、初

一、初

二、初

三、后勤5个小组为选举小组,根据该组教工数的30%(四舍五入)计算代表名额数。根据工会是教代会工作机构,主持教代会日常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会工作的性质任务,工会委员和学校党政工团领导为当选代表,不占代表比例。

四、代表产生程序

教职工代表的产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划分的选举小组按确定名额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

1、选举时,参加选举的人数为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进行选举。

2、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3、每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有效,多于应选人数的无效,书写全部无法辩认的为废票。

4、未到会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5、按赞成票由多到少,按名额上报代表。

6、每个选举小组设监票人1名(组长)、计票人1名。

五、选举结果经学校党支部审核,向全体教职工公布。

篇7:高校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研究

【摘 要】高校教代会被定位为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制度、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机构。现行高校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应当修改选举办法以提高高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代会代表 选举办法 民主管理

一、研究选举办法的原因

高校教代会被定位为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制度、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民主管理是高校教代会的根本目的。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了高校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办法:以系、处或教研室、科室、班组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这种选举办法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实现“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

民主管理并不能解决所有利益冲突,而只能协调利益冲突。这建立在各方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民主有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之分。在直接民主制度下,每个人直接参与到利益的表达和协调中,全体成员平等发表意见,共同协商,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所有团体成员直接参政,亲自决定和管理团体的公共事务,真正实现“人民的统治”。这时,团体权力的所有权和行使权是合一的,即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实现是一致的,人民既是“主人”同时也“主事”。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不是全体成员都亲自参与决策,而是把这种权力委托给选出的代表来行使。而代议制民主却不是如此,它是决策权所有权和行使权的分离,决策权的所有者将权力委托给其代理人,由代理人保障所有者的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实现。因此,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公民的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如何使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代言者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的民主管理属代议制民主。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确保不同利益集团在教代会中都能有足够多的代表。

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由直接民主选举产生,选区划分模式是“以系、处或教研室、科室、班组为单位”。在各种各样的民主选举中,按地区、单位划分选区是最常见的模式。但综合当前高校的教职工状况,这一模式并不具有当然的合理性。按现行选区划分模式选举出来的代表多有三高:高职称、高职务、高工龄,女工、青工代表在其中只不过是起点缀作用。

在目前的状况下,高校的“系、处或教研室、科室、班组”之间,在教代会的职权范围内,并无太大利益分歧。主要的利益分歧集中在不同职称的教职工之间,高职称的教职工与初中级职称教职工之间在学术资源分配、工作量负担、福利享受等方面的存在较大的利益分歧。这恰恰需要通过教代会这个民主协商平台进行平衡。现行的选区划分方式,使教代会中三高代表的比例远远大于青工代表,由于双方在教代会中代表的力量相差悬殊,民主协商博弈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依据现行的教代会代表选举办法所选出的代表,不能全面地反映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使民主管理成为无本之木。

二、解决方案

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修改为:按职称和年龄结合划分选区。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按职称划分为初级、中级、副高、正高四个选区,行政后勤人员按35岁以下、35-45岁、45-59岁划分为三个选区。

三、新选举方法的影响

按职称划分选区,则教代会的代表中讲师及以下职称代表和青年职工代表(由于讲师及一下职称代表和青年职工代表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年轻,以下简称青工代表)的数量将大大增加。

四、两种选举方法的比较

两种选举方法的优劣比较需要结合教代会的职权进行分析。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教代会在本校权限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1)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并提意见和建议。(2)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它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由校长颁布施行。(3)讨论决定教职工的住房分配、福利费管理使用的原则和办法,以及其它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4)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进行表扬、批评、评议、推荐,必要时可以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

第一项职权内容为听取学校工作报告、讨论学校重大事项并提意见和建议。此项职权涉及学校整体工作和重大事项,三高代表基于其学识、职位、经验,有其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优势。青工代表虽然在学识、职位、经验方面无法与“三高”代表相比,但作为大学教职工的青工代表在入校时需经过严格的遴选程序,足以保证其学识、能力具有相当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来自不同高校,青工代表可以结合自己的母校就上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至于部门利益在讨论学校整体工作和重要事项中,没有要突出强调的理由。

第二项职权主要涉及教职工的生存和发展。教职工的生存和发展与部门利益并无瓜葛,也不因为其职称、职务、工龄的差别而需区别对待。以三高代表为主体的教代会不利于平等对待所有教职工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项职权涉及教职工的集体福利。在这一问题上,基于同第二项类似的原因,以青工代表为主体的教代会在更好地职权方面要优于以三高代表为主体的教代会。

第四项职权涉及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干部的监督权。三高代表中有相当比例的干部代表,如果让他们去监督学校领导干部,实际上就是自己监督自己,违反了监督制度的本意。

通过对两种选区划分方法所产生的教代会在行使职权方面的对比,我们发现,按职称和年龄划分选区的选举方法能更好地行使教代会的职权。

五、对可能出现的质疑的辩护

此解决方案可能面对的最大质疑就是将职称、年龄作为划分选区标准违反平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从实在法的规定来看,本文提出的选举办法并没有剥夺任何人有关教代会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法理上来看,平等分为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形式平等讲的是一种“机会均等”,主要是从抽象的法律人格的意义上来要求平等对待一切人的,全然没有考虑到现实中各人能力的不同,所拥有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不同。用同一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人,形式平等也是一种不平等。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实质平等考虑到每个人能力以及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讲究给予“合理的差别待遇”。本文提出的选举办法是对由单纯的形式平等所带来的实质不平等矫正。

从实践来说,将某一特定因素作为选区划分考量因素,早有先例。美国1990年代对选区实行的一种区域调整,即基于种族区分的选区重划,目的是增加非裔或西班牙裔选民占多数的选区数量,以便从这些少数族裔中选出更多官员――结果也达到了这个目的。这显然是一种考虑到种族特性的公共过程。这个修正案也引起很多争议与诉讼,后来高院判决以种族决定选区可以作为一项考虑因素,但不能是唯一的考量因素。尽管如此,此判例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实现实质平等的路径。

参考文献:

篇8:教代会实施办法

本刊讯近日, 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工会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全体职工代表视频会议, 会议由工会副主席高耕牧主持, 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罗玉海就公司即将颁发的《员工医疗休假管理办法》作了讲解说明, 全省117名职工代表通过审议表决, 原则通过了该管理办法。

公司为了更好的关爱干部员工的身心健康, 保障干部员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考勤管理程序》等相关规定, 起草制定了《员工医疗休假管理办法》。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工会法》“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 应当听取工会意见”的规定,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利用现代通信设备, 组织召开了全省职工代表在当地参加视频会议, 讨论审定了《员工医疗休假管理办法》。

会议认为, 公司出台《职工医疗休假管理办法》, 是落实公司“关爱员工”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是营造温馨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有利于员工体面工作和体面生活, 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对于公司规模效益快速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整式1教案下一篇:党员呈报表现实表现情况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