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

2024-06-07

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精选8篇)

篇1: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

为确保教育实习生认真进行实习,有效地提高实习质量,特拟定如下成绩考核条例。

1、评定方法

实习成绩以百分制记。

2、评定程序

(1)实习生自我鉴定;

(2)实习小组间讨论相互鉴定

(3)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领导对实习生的全面表现作出全面鉴定,并评定成绩;

(4)在全面考核、鉴定的基础上评定优秀实习生(比例为25%);

(5)各教育实习生填写鉴定表,一式两份。

3、有关规定

(1)实习态度或教育实习报告质量考核不合格者,整个实习成绩不及格:

(2)无故不参加实习者,实习考核作不及格处理;

(3)参加实习,无书面实习报告,按不及格处理;

(4)违反实习各种管理规定,情节严重者或不服从教育管理者,带队老师有权停止其实习,令其回校反省,并按不及格处理;

(5)实习报告和实习环节的有关扣分按相关条例由指导教师执行;

(6)实习过程中善于观察,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或有创造性建议者,有立功表现者,给予加分。

篇2: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

实习成绩以百分制记。

2、评定程序

(1)实习生自我鉴定;

(2)实习小组间讨论相互鉴定

(3)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领导对实习生的全面表现作出全面鉴定,并评定成绩;

(4)在全面考核、鉴定的基础上评定优秀实习生(比例为25%);

(5)各教育实习生填写鉴定表,一式两份。

3、有关规定

(1)实习态度或教育实习报告质量考核不合格者,整个实习成绩不及格:

(2)无故不参加实习者,实习考核作不及格处理;

(3)参加实习,无书面实习报告,按不及格处理;

(4)违反实习各种管理规定,情节严重者或不服从教育管理者,带队老师有权停止其实习,令其回校反省,并按不及格处理;

(5)实习报告和实习环节的有关扣分按相关条例由指导教师执行;

篇3: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

笔者在前几天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

一次考试后, 成绩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已经结束, 考核结果还未公布, 一位班主任就来反映问题。他依据刚结束的那次考试中他们班总体成绩在全年级12个教学班中属中上等, 并且全校前10名学生他班有2名, 是全校各班级中最多的成绩数据, 坚持认为他们班级应该被评为“红旗班级” (学校的一贯做法是成绩考核最优秀的2个班级为“红旗班级”, 次之的2个班级为“先进班级”) 。并同时质疑××班一个全校前10名的学生也没有, 却每次被评选为红旗班级的不合理。当我以“前10名的学生没有, 但总体考核成绩很好”来解释说明时, 他又反驳到不注重尖子生数据考核的考核方案不合理。

刚送走这位又来一位, 他是听到有人质疑他们班学生成绩统计前10名未占一名却是“红旗班级”而来“理论”的。他的观点是国家教育方针强调的是教育均衡, 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一贯是这样, 那么学生“均衡”发展的班级才是“红旗班级”, 而他们班在学生成绩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方面无疑是年级中的佼佼者, 所以这个“红旗班级”当的是问心无愧。他并同时反问成绩在全校前10名的学生算什么、这么大个学校单凭10个学生能生存发展……

对于同一份成绩数据统计, 却有了如此的差异性解读, 并解读得似乎都言之凿凿, 理之确确!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未能深刻理解成绩数据统计分析和成绩考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成绩数据分析是在采集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 从各个角度以一定方法计算出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它的意义在于分析结果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状况, 反馈当前或历次以来教学过程的教情和学情, 从而向教学参与者反馈问题、差距, 或是效果和优势。成绩数据的采集可以是全县统考成绩, 校际联考成绩, 全校成绩, 班级成绩等等;统计项目可以是均分, 及格率, 高分率, 低分率, 参考率, 差生率, 优生率, 分数段, 名次段, 成绩跟踪比对等。

成绩数据分析应有如下特点:1.全面性。尽量从不同角度统计成绩, 来反馈教学的各个方面, 数据越详实参考意义越大, 越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科学准确性。数据的采集要来源可靠、标准统一、公信度高, 统计方法要科学合理、准确无误;3.指导性。各个项目各个类别的成绩分析数据, 对各个层面的教学参与者都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意义。

而成绩考核是以成绩数据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教学参与个人或集体进行考核项目的统计汇总, 得出结论并进行考核评价。它和成绩数据分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成绩考核的数据来源于成绩分析数据, 只有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才能保证考核的科学合理, 公平公正。

但二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区别首先在于成绩考核的考核项目可以是全部的成绩分析数据, 但更多的时候是部分分析数据。这些能够应用到考核方案中的数据需要具备三个要求:1.数据采集的可信性和可操作性, 如, 不能将某一次特殊的成绩数据应用到长效的考核方案中;2.数据采集的有效性, 如, 不能将在不对等条件下产生的参考分析数据应用到考核方案中;3.数据选择的科学性和引领性。任何一所学校成绩考核项目都是有所选择的, 这选择要体现教育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要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方向, 从而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向。

作为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管理, 必然建立各项在考核评价基础上的管理制度。诚如前所言, 考评项目必然是有所选择的体现为为制度而规定, 并规范着学校办学方向、指导并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至于项目选择的科学与否则是对管理层的一个考量。

篇4: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单

关键词:考核成绩 统计分析 模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58-01

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作出科学、公正评价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既是一个结果评价,同时也能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过程。它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发现自身施教中的不足,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往往采用完成试卷方式获得。考核试卷一般由多种题型构成,每一题型又有多个小题。教师依据标准答案对学生答题结果评判后给予得分的总和即为考核成绩。当然,试题的难易度也会对成绩造成影响,故这里的考核试卷是指标准参照考卷,即以体现课程教学目标标准作业为基准的试卷。如何全面、科学而公正地评价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现提出一个数理统计分析模式,以求探讨。

该模式设计的主体思想是:描述总体成绩的分布,计算总体均分,比较各题型对成绩的影响,找出得分或失分关键题,分析原因。个体成绩的评价,则先确定其在总体中的排名,再进行比较。

1 总体成绩的统计分析

总体成绩指参与考核的所有学生的整体成绩。它的分析有助于评价不同班级、不同课程和不同时间(年度)的课程教学情况,还可通过各题型和各题之间的比较,评价学生整体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1 总体成绩分布

意义:评价学生成绩的整体水平,确定一定比例人数的分数范围,即学生的成绩在多少分数段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如60~69分数段内的学生占21%。方法:按分数段编制频数表,统计各组的人数,计算构成比,直接反映各分数段人数所占的比重,也可用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图形有构成比直条图、圆形图等。

1.2 总体平均成绩

意义:反映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集中趋势及总体水平。有时还可依此确定合格标准,决定个体成绩能否通过,以消除试题难易程度造成的影响。方法:可选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两指标求得总体均分,再根据标准计算合格率。应用时总体均分偏高或偏低,都要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寻找原因。

1.3 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判断题型因素对得分的影响,分析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推断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步骤一:求出转化系数,将各种题型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100分)。步骤二:将每位学生该题型所得分数乘以转化系数,得该题型标准化得分。如:填空题总分为20分,某考生得12分,求得的转换系数为100/20=5,该考生填空题标准化得分为12×5=60分。依此类推,求出各题型的转化系数和标准化得分。步骤三:分别求出各题型标准化得分的总体均分;步骤四:运用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判断各题型得分的差异。若结果具有显著性,即可确定学生的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

1.4 主观题与客观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主观题和客觀题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推断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妥当。方法:同前,只是将题型分为两类,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总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求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标准化总体均分,再进行两均数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5 主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在各题型成绩差别有显著性的前提下,比较主观题内部各题型的得分情况,能更具体地分析出各主观题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时还为进一步确定影响学生成绩的具体小题提供依据。方法:将属于主观题的各题型的标准化得分进行比较,判断均分差别的显著性。

1.6 客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及方法同主观题,对象为客观题内部各题型。

1.7 同题型内部各小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学生总体得分最多或最少的具体题目,从而推断学生总体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在同一题型中对各小题的得分人数统计比较。

1.8 多班级同课程成绩的比较

意义:分纵、横两方向比较。纵向比较指按时间先后进行不同年度同课程间的比较,可评价同一或不同教师间教学水平随年度变化提高的程度,也可评价采用同一或不同教学方法后的教学效果及不同年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横向比较指同年级、同时间内各班级的比较,可评价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也可反映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方法:计算各年度各班课程成绩的均分,并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描述各班成绩分布情况。

1.9 不同课程之间的比较

意义: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各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方法:比较各课程间的总体均分及成绩分布情况,判断差别的显著性。

2 个体成绩的分析

意义:评价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原因,为提升个体成绩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确定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地位,统计主、客观题及各题型得分情况,找出主要失分题。

篇5:成绩考核要求及考核办法

学生每学期修读的所有课程(含实践性教学环节),均需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并取得学期成绩,学期期评成绩登入记分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学生成绩考核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考试和考查的科目按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执行,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应由院系提出申请,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考试方式要服从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或多种方式兼用,笔试又可采用闭卷、开卷、开闭卷结合的方式。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以闭卷笔试为主要形式,采取闭卷笔试外其它考核方式的,应由主讲教师提出,教研室研究确定,院系领导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考查课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实习、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以及平时测验等进行综合评定。必要时也可兼用笔试、口试或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查。考查的要求和方法要和考试有所区别,平时测验要少而精,一般随堂进行。课程结束时需要兼用笔试等考核方式进行的,其成绩所占比例不应超过50%。

每学期的课程结束性考试,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考试课程的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查课程的期末考核由各院系自行安排,一般在考试周的前一周内进行。由于分段教学,在学期进行中结束的课程,需安排考核的,应在制定上报教学执行计划时,同时提出考核申请,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方可安排。

一学期内结束的课程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跨学期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学年论文(专题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均按一门课程进行考核。

课程考试前,各任课教师需严格审查学生的考核资格,若学生在一学期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参与该课程的正常考试。

1.无故旷课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

2.缺交作业(含实验报告)达到应交量的三分之一者;

3.抄袭他人作业或者实习报告等,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者。

任课教师对无考核资格的学生应在考核前两周填写《黄淮学院取消课程考核资格学生登记审批表》(见附件5)在经所在院系和教务处审核并签署意见后,于考核前一周通知学生本人。学生如有异议,可在两天内向任课教师及所在院系申请复议。教师和所在院系在接到复议申请后,三天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后由任课教师及时将最后决定通知学生本人。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擅自参加考试,成绩无效。

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该课程成绩按“0”分记载并标注“无资格”标记,且不准参加正常补考。

平时成绩评定与管理

任课教师依据学生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平时成绩考核项目有:出勤、课堂提问、讨论、学习笔记、作业、测验(期中考试)、课程实验等,平时成绩至少要包括作业和课堂考勤。平时成绩的各项考核内容的权值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特点自主确定,并在课程记分册中作出说明(标注)。

在考试课程中,平时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30%。个别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如实践性较强或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等),若需调整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可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讨论通过,报所在院系批准和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任课教师须在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公布该门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包括平时考核项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及其平时成绩评定原则等。

平时成绩考核要在《课程记分册》中有详实记载,平时成绩的评定须有痕迹依据,要真实、准确。《课程记分册》由教师所在院系保存备查,平时成绩考核与评定作为教学(考试)检查的重要内容。

课堂考勤和课堂秩序监控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对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应给予批评和教育。对平时成绩有可能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应及时提出警示。

凡在一学期中,有第十条规定的情况之一者,课程平时成绩记为零分。平时成绩要公开、透明,任课教师在结课后一周内向学生公布,向所在学院提交平时成绩报告单和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名单及原因,并告知学生本人。若学生对平时成绩有异议,应在公布后及时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院系和开课院系分管教学领导同意可进行查证。

课程平时考核及平时成绩评定是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无平时考核成绩或对平时成绩考核与管理不负责任、学生意见大乃至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公平与公正的教师,按教学事故进行处理。

成绩评定与管理

成绩评定

(一)考试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一门课程的总成绩由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规定的比例折合加总而成。

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60%;有实践(实验)环节的理论课,其实践(实验)环节的成绩应在平时成绩中占适宜的权重,由任课教师根据实践学时多少或实验项目数决定,学校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考查课程的考核成绩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各类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等一般按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分制换算标准是: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少于60分为不及格。

(三)各门课程考试成绩一般应呈正态分布,成绩优秀率不应超过20%,不及格率不应超过15%,不及格率超过15%的课程,任课教师在提交成绩报告单时应附书面说明,并报教务处审定处理。

试卷评阅与成绩登记要求:

(一)试卷评阅与成绩登记的各个环节要力求规范、准确、高效。

(二)评卷采用集中评卷、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每张试卷不少于3人批阅并签名。阅卷教师要认真、准确地评阅,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标准一致”,确保公平、公正。

(三)试卷一律用红色笔批阅评判。客观性试题,在每小题分值相同并设置有答题框时,可直接在每小题答题框内的答案上标注,答对的划“√”,答错的划“×”;若每小题分值相同且没有设置答题框的,批阅时可在每小题右侧标注,答对的划“√”,答错的划“×”。批阅完毕后,合计总得分,分别写在题首和卷首的得分栏内。

(四)主观性试题批阅,根据评分标准按要点给出所得分(正分)并统一写在试题右侧。不得用扣分的形式。若一种类型的主观性大题包含若干小题,先把每小题按要点所得正分合计后,写在该小题号的前下方。各小题的总合计分,在核准无误后分别写入该大题首和卷首的得分栏内。若一种类型的主观性大题只有一个题,可直接把按要点得分的合计分写入该大题首和卷首的得分栏内。

篇6:成绩考核评定常规

1、成绩考核本着全面、公正、公开、合理、经常的原则。

2、成绩考核形式一般有考试、考察、评语等形式。

3、考试一般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相结合,学校要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的统抽考,教师要坚持单元过关考试,要定期考试与不定期考相结合,以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4、考试、考核内容要符合课标规定,突出“双基”和能力培养,做到难易适中,题型科学,有一定梯度。

5、考察一般有提问、答题、实验、制作、操作形式进行。

6、成绩考核要纪律严明、标准统一、答案多样、评价公正、客观、合理,各种考核要及时反馈讲评。

7、学期末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认真填好《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以第三人称的写法,用激励性语气写好评语。

篇7:护士考核成绩汇总

一、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0、5)

二、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0、6)

三、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0、10)

四、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0、11)

五、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1、10)

六、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1、11)

七、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2、10)

八、护理核心制度考试成绩(2012、11)

九、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血压测量2010、3)

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湿敷法2010、9)

十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穴位按摩法2011、3)

十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密闭式输液2011、5)

十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熏洗法2011、9)

十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拔火罐2011、12)

十五、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刮痧法2012、3)

十六、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单人心肺复苏2012、6)

十七、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口腔护理2012、9)

十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艾条灸2012、12)

十九、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鼻导管吸氧2013、3)

二十、中医护理学试题

(一)考试成绩(2010、3)

二十一、中医护理学试题

(二)考试成绩(2010、6)二

十二、中医护理学试题

(三)考试成绩(2010、9)二

十三、中医护理试题1考试成绩(2010、12)二

十四、中医护理试题2考试成绩(2011、3)二

十五、中医护理试题3考试成绩(2011、6)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

十二、中医护理试题4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5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

(一)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

(二)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

(三)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

(四)考试成绩中医护理试题

篇8:高职体育成绩考核办法初探

关键词:高职,体育成绩,考核

目前对“体育”成绩的评价, 主要着眼于运动技术水平的优劣。这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不同的生命个体, 恰恰体现体育评价的不公平性。即: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挫伤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以跳远为例, 同一远度对高个子同学与矮个子同学来讲, 完成难度是不同的。虽然目前大多院校也加大对学生的考勤的力度, 但一些学生上课出勤不出力,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甚至有的学生在教师点完名后就悄悄的离开。

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试探索新的成绩评定办法, 不仅能够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特色, , 而且能够将课内、课外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 为学生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以应天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 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

此次评价方案, 不仅注重考察学生的课上学习情况, 而且将课外锻炼也纳入评定范围, 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努力程度、互助意识与合作精神, 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成绩评价的鉴定和激励功能。此外, 此评价增设职业能力考核, 使考核内容和方法围绕高职教育目标进行,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促进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角色转换, 使体育教学目标与高职教育目标相一致, 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最后本评价特设奖励分数的相关规定, 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为别人服务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建中.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现状及实践研究[J].中国考试, 2010, 7.

[2]游韬.高职院校考试形式的改革[J].今日科苑, 2009, 22.

[3]陈文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设想张家口职业技术[J].学院学报, 2008, 3.

上一篇: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下一篇: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