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2024-06-02

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共8篇)

篇1: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走信息化之路办现代化学校

瓜州县腰站子学校罗富强

一、认识校园网

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应具备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

二、校园网的主要内容

1、建立对外宣传网站,扩大学校影响,提高知名度;

2、建立校内网页发布体系,实现校内信息上网,包括学校职能部门网页、各教研室网页、各班级网页;

3、建立教师电子信箱、文件资源区、讨论区、学生评价、电子图书、网上考试、档案管理等,让教师体验网络的方便,并逐渐亲身参与到网络的建设中来;

4、建立高级网络服务,如办公自动化、视频点播、音频播放、视迅会议等;

5、建设大型教学资料数据库,把网络应用直接推向课堂。1

三、校园网的功能

1、信息交流功能

(1)互联网信息服务——让学校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学校。老师们可以很方便在因特网上检索教学资料。在互联网上开设对外宣传网站,通过主页展示学校的形象。

(2)校内信息服务——信息的接收者就是信息的发布者。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公共网站和部门网站向校园网加载信息,当然,这些信息是由老师和学生经过筛选和加工、对老师和学生有用的信息。在校园网上发布各类信息,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2、教学服务功能

(1)学科园地网页有各科教师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和教学课件供老师们参考。

(2)远程教育资源web服务器、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将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包括各科的教材、教案、试题、录像、图片等对教师备课有参考价值的多媒体素材。

(3)电子备课室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电脑制作条件,备课室内配有多台高级多媒体计算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刻制在光盘上带到上课的教室。光盘阅览室提供大量的光盘电子出版物,发挥电子媒体容量大、体积小、成本低、检索快、易于复制和保存、易于处理和音像图文并茂等优点,使老师们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

(4)远程教学这种崭新形式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卫星、数据专线等与国内、国际的教学机构相连,相互之间直接通过网络交流信息。具备观摩教学、演示、辅导等功能。

(5)电教系统与校园网的结合,这种方式的结合尤其适用于电教系统不是很完善的学校。在校园网基础上,不必再重复建设闭路电视系统,在节省投资、保护投资的基础上完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3、学生学习功能

网络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他们需要上网查找资料,将完成的作业利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鼓励学生们建立自己的网页,包括英语角、数理天地、学生网页、电脑文化等栏目。他们在上面交流学习心得,争取共同进步。

4、学校管理功能

校园网使学校建立了完善及时的信息发布体系,可以实现全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上的办公系统、考试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学生、教师评价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运动会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

5、扩展图书馆功能

面向教师、学生开放的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室、微机室把采购、分类、编目、流通、查询等环节全面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可以在校园网上实现检索图书、浏览全文、查阅借阅情况、办理预

约及续借手续等,从而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和资料查询的“网络化”。

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的校园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008-3-2

篇2: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讲话强调指出了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常规制度必须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其中校园网建设则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热门课题之一,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校园网的建成,为全校的教学、科研、教务、人事、行政、财务、图书、管理等提供了一个高效高性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进行国际交流,都有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建立远程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产生其他信息化手段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一、校园网的普及和发展,将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影响

远程教育和校园网的普及和发展,给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三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突破、人才观念的转变以及校园教育的延伸等等,这些新的问题都将无法回避地出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一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使他们感到新鲜、刺激,同时还要求他们尽快适应这样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

第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学生不仅可以从传统的教学环境,即三中心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中心的模式)中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从网上进行学习或讨论。这样,便从集约型向分散型,即从集体学习向个体化学习模式发展,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校园网共享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包含有更多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因而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体化学习模式。

第二,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和评估标准也将发展质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将被导入必修的基础素质教育之一。在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继续深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比传授几门专业知识更重要。因此,今后评估人才的标准,不再仅以掌握知识多少为依据,而将着重考核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利用网络教学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的社会化。我国曾经历了两次超越校园的过程教育阶段,即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阶段,使我国教育社会化已初具规模。现在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将在规模和水平上超过前两阶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采用,使网络教育具有交互功能和更加形象生动的特点,特别适合个体化学习模式,有利于受

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培养。因此有理由预测,今后校园内外进行学习的比例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将会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校园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校园网络的建设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现代化的学校,拥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校园网络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

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四个环节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应用。一个学校在建设校园网时,也应从这四个环节协调发展去考虑。否则,校园网的建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

第一,忽视规划,重复建设。

在校园网的建设中,有关人员不注意研究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也不去进行建设前的规划工作,盲目上马,等建成后,才发现其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经落后或不适应当前形势了,于是推倒重来,既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效益了。

这就要求,在建设校园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校园网建设目标,并认真调查网络建设公司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服务态度、提供快速响应服务的能力、在校园网方面原成功案例、在业界的口碑等重要因素,慎重选择集成商。另外在校园网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对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对教师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重硬件,轻软件。

现在仍然有一些学校认为校园网就是把计算机、服务器、各种网络设备连在一起就可以了,殊不知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搭建网络硬件环境只是全部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与此同时重要的是各种应用软件、共享资源、人员培训等的建设。

在国内的一些校园网建设中,往往仅把网络系统本身建设作为重点,从网络系统本身入手,首先考虑主干网的类型和速度,而容易忽视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和使用人员队伍的建设,或把这几方面分开,如先建网,然后考虑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再考虑使用人员队伍的建设。结果购置了最先进的网络设备,但缺乏相应的应用系统,又要花很长时间开发软件,有了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再进行使用人员的培训,结果整个过程拖得太长,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等学校自行开发完成时网络设备甚至操作系统平台又落伍了。这样使建设校园网的巨大投资,在短时期内很难发挥效益,校园网的建设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效益。

从目前国内的网络技术发展情况看,建设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本身并不困难,可以很快建成,但建设网上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和使用人员队伍则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如没有很好的规划,将这几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可能就会走弯路。

建设校园网必须从校园网规划时就应把关系到校园网应用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和使用人员队伍的培训等任务作为工作重点来考虑,只有反映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需求和适合学校特点的应用,即真正实现信息化学校的效果,才是校园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正在或将要建设校园网的学校务必高度重视。

校园网是在学校区域内为学校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针对学校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不是一般的企业网;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引导或辅助教学及协同工作等功能;它是一个信息系统,有血有肉,而不仅仅是一堆设备和一个空架子。如把校园网当企业网来建设,不考虑学校的特点,换句话说如只想到买先进设备,轻视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不具备前面所说的功能,钱花得再多,也不是真正的合格校园网,这样构建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是理所当然的。

人员培训是校园网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为校园网的出现是一件新鲜事物,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从观念与技术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为此在安排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上应有针对性:

1、对主管校园网工作的各级领导:重点放在观念转变和对本校校园网的总体规划以及总体框架的培训上。

2、对校园网管理和维护人员:主要培训校园网各硬件设备的连接及各种网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

3、对开发和使用网上教学软件的广大师生:主要培训开发教学软件所需的有关创作软件和工具软件和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

中小学校园网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建成后闲置了起来,主要原因是建网与教师、学生的操作培训没有同步进行。

第三,重投入,轻效益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学校,在网络初期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高档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而实际上用得最多的只是普通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校园网的利用率很低,没有达到利用校园网改善教学、提高工作效率的真正目的。

校园网被当作一个学校的评价因素之一,评省重点、市重点要考虑这个学校是否建有校园网,而根本不关心网络的使用情况。校园网同时还是学校炫耀实力、显示威望或招揽生源的杀手锏。基于以上考虑,许多学校也就把建校园网当作目的,至于能不能用起来就显得不重要了。于是,几百万的先进设备也就成了供检查、参观时的摆设了,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阶段、教育经费严重私有制的国家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要使花费巨资建成的校园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除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以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1、校园网维护与保障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管理涉及网管人员、网络设备、相关资料等的常规管理,同时也包括电子邮件、网络资源开发的管理。另外,随着校园网功能的不断拓展,日常的维护工作变得十分庞杂,网络的各功能模块需要不同的人来负责。

在加强校园网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网络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依托专业网络公司、高等学校或聘请专家顾问,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长期技术支持的保障。

2、校园网资源建设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光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资源。

3、校园网有效应用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有效应用校园网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改革管理的机制,通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树立起教师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校园网对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作用,自觉地将校园网应用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对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和Internet应用的培训;另一方面借助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让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都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有应用校园网的能力。此外,还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不存在对所有学校都适用的通用方案,即使对一所学校,既不能寄望于“一步到位”,也不可能有最优的方案,只有较优的方案。为了更好地适用网络时代的需要,必须对校园网络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不同的学校可根据具体实际一边分析研究,一边积极实践,逐步优化,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

三、校园网的发展目标

篇3: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教务管理,教务员,建设,优化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形式的多样化,无疑加大了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研究生教务管理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最基层、最基础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高质量的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专职基层管理人员,其素质能力和职业发展状况值得关注。

一、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的岗位特征

1. 专职于研究生教育的基层服务与基础管理。

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分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是院系基层唯一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专职人员,其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规范性和一定周期性,要熟悉掌握,并准确运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和每一个管理细节,要与导师、校级研究生教育领导部门及部门领导等多种岗位角色相互协作,有效发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基层服务和基础管理作用。

2. 承担多种功能的全面性管理。

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不只是高校研究生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涉及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参与招生、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和正式答辩等所有研究生教育培养环节,其工作实质是发挥服务、协调、监督、反馈和指导等多种功能的全面性管理。其中,既有事务性管理,也有学术性管理。

二、高校研究生教务员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1. 熟悉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政策。

熟悉并了解国家各级高校教育管理机构有关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政策,以政策为引导促进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服务意识,为广大研究生及导师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

2. 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将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相关概念及方法,有选择地运用到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等方面,为高校招收选拔优质生源、培养出有潜质的优秀研究生提供专业的支持。

3. 具备行政管理知识。

行政管理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为目的。它的主要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通过统计资料和实时信息的分析,如研究生学籍、成绩等情况进行控制。运用行政管理知识可起到提高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作用。

4. 具备档案管理知识。

从研究生入学起到毕业离校所有有关入学证明材料、学籍档案、考核成绩、毕业论文、科研成果都需要运用档案管理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规范地管理及归档。

5. 具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

作为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执行者———研究生教务员,既要贯彻落实上级管理部门及院系领导的各项指令、任务,又要及时向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传达信息。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不仅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为营造和谐的教学管理环境起到关键的作用。

6.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在日常研究生教学管理中,语言表达要做到语意明确,语言简洁,表述清晰,在行政公文、会议纪录、拟发通知等文档写作方面,行文要清楚明了,以便做到有效传达。

7. 具备自学能力。

研究生教务员应具备自学能力,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积累日常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并改进工作方式,使教务管理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现状与问题

1. 研究生教务员职业价值模糊、定位偏低。

传统观念往往忽视高校基层教务管理工作和教务管理人员对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基本保障和推动作用,例如,认为教务管理工作专业性要求低,工作内容偏向于事务性,可替代性强;认为教务管理人员只需机械地执行命令,或按规定、经验操作即可,无需进行创新和思考;或片面强调研究生教务工作的教学组织与服务功能,淡化和忽视研究生教务的其他管理功能,及其对整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对高校建设和创新性优秀人才培养所发挥的基础性辅助和推动作用。这些认识偏差甚至偏见,日积月累,造成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模糊、定位偏低,使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发挥。

2. 研究生教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效益不高。

目前,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比,高校对于基层教务管理队伍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弱,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难以找到事业成就感,难以安心工作,从而容易放松甚至放弃对教务管理事业的追求,造成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很难有大的改观和进步。而且,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普遍参差不齐,非专业和低学历者较多,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一些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的来源渠道不正规,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对本职岗位认识不到位,管理知识和意识缺乏,管理效率不高,工作依赖性较强,主动、独立应对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的态度不积极,职业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不强,管理效益不高。

四、提升研究生教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1. 研究生教务员队伍专业化。

研究生教务员专业化应包含个体与组织两个方面。个体专业化,即研究生教务员对自身要有专业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高度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丰富研究生教务员从业相关专业知识,在学历提高中提升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在职进修、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等,切实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能力。注重研究专业理论及其应用,总结工作经验及规律,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规范教务管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组织专业化,高校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教务员队伍管理理念,还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订教务员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模式。建立教务员准入制度,即在选拔教务员时,应结合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教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建立教务员岗位责任制,明确教务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做到责任权利对等。这既有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调动教务员的积极性。建立岗位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教务员在职进修,并加大对教务员的从业技能进行培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教务员自觉专业化的强大驱动力。

2. 研究生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真正实现高效的研究生教务信息化管理,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务管理中需要重视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现有资源,如Excel(数据表格进行统计)、E-mail(电子邮件进行通知)、飞信(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等。以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为例,对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在职工程硕士的学籍管理,院系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使用了校级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外,院系级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采用了一些辅助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在人文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与工程硕士之间建立便捷有效的沟通方面有明显优势。通常,人文学院的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在研究生新生报到时,确认所有新生均在学生信息表中填入家庭电话、手机和E-mail地址、QQ号码等,叮嘱新生如所填信息变更,一定要及时告知学院研究生教务员,并及时自行登录系统修改、维护个人信息;要求研究生们平时要经常浏览本学院主页上的学生通知,查看最新的有关教务通知。研究生教务人员将所有研究生的通讯方式、电话等信息全部导入计算机,形成Excel文件,把在职研究生的E-mail地址导入邮箱,形成群发地址簿。全日制研究生以班为单位,建立QQ群即方便班级同学们日常联系、学术交流,也便于研究生教务员发送QQ群邮件通知到每个学生。这些实用信息化的研究生教务管理方式,能为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提供较为方便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能将一些紧急、重要、临时的教务通知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每个研究生。另一方面,完善基层院系级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都已开发使用了校级的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但校级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对象、功能模块、维护管理等方面,在院系具体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完全做到信息化。建议院系级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在校级研究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院系级辅助研究生教育等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校、院系两级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办公的自动化和服务的网络化,尽可能减少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的重复工作。

五、结论

在高校二级院系管理体制下,院系研究生教学教务管理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研究生教务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务员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务管理,提高院系教务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永红,马爱林,姜春舟.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1).

[2]高磊,杜朝辉,刘明柱,高存功.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偏差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李艳丽.高校教务员专业化的内涵与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2011,(14).

[4]王洪萍,郭兆松.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务员工作能力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24).

[5]孙志松.推进院系级教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软件工程硕士生教育管理水平[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8).

[6]马巍.推进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中研究生教务管理提升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2,(3).

篇4:浅议中小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一、学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失控,加上学校单位认识不到位,忽视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注重争项目,争资金,不抓内部财务管理,不抓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投资效益不准确,甚至出现多付工程款,导致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滋生了腐败,并为之葬送了一些学校干部。

(二)缺少有效的管理工具 有些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基建账本,只有现金和银行日记账,有些学校虽有账本,但是和行政账合在一起的,其支出是挂在行政账的某个科目下的,不能完整反映基建项目的全貌,有些学校还是手工记的,没有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基建财务进行管理,记载不完整、不规范,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欠缺,办事效率不高。

(三)监管手段落后由于“重项目,轻管理”的管理理念一直存在,加上内部、外部监督不到位,使得基建财务管理相当混乱,投资效益不尽人意。

二、学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是保证基建财务管理规范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基建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基建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和修改有关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创新。

(1)建立健全基建项目审批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规定学校基建项目立项时必须根据批准的规划为依据,而部门预算的编制必须根据批准的立项文件为依据,规划未经批准不得立项和编入部门预算,建立起基建项目预算管理和控制体系。

(2)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规定投资金额超过50万元的基建项目必须经市招投标中心招标,5万至50万元的基建项目须经教育招投标分中心招标,3万至5万元的项目由学校组织招标。招投标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保证基建工程造价合理,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违法乱纪事件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3)建立健全资金拨付和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基建拨款程序和统一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核算方法,所有基建项目必须单独建账,撤消学校现有的基建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开户,统一审核票据,统一拨付资金,统一会计核算,从而加强建设资金源头管理。

(4)建立健全工程预决算和财务审计制度,规定学校基建项目必须实行审计制度,市审计分局负责工程预决算的审计,保证基建工程造价的正确和合理,避免“三超”现象的出现,财政局基建监督科负责基建财务的审计,保证各种费用支出的合理、合法,对基建工程的管理费用加强控制,及时审批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学校应根据财政部门批准的决算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二)提高人员素质,运用先进技术加强学校基建财务核算和管理由于学校基建财务业务不多,加上基建会计的账务处理比较繁琐,因此许多学校对基建财务核算和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总账和明细账,只有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有的学校采用手工记账,科目设置和分类不规范,有的学校虽用计算机记账,但由于软件版本较低,会计科目仍按普通事业单位的科目分类,没有按基建会计的要求进行设置,原始票据也不够规范,以上情况,使得学校的基建财务核算和管理相当混乱。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提高基建管理人员的内在素质, 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全新的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

(1)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基建队伍建设。由于基建工作政策性强,思想上稍有偏差或疏忽就可能导致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失误,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抓好学习,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书本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的办法勤学专业知识,苦练业务技能。核算中心通过编印学校基本建设流程图,使基建管理人员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编写《学校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学习资料》,摘录学校基建会计的常用会计科目及含义、 财政局有关基建工程款的支付要求及竣工决算审计的办法等内容,简化常用会计分录, 使基建会计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基建会计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计算机培训,掌握计算机记账的技能,使学校基建财务管理操作规范,核算准确;定期组织基建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

(2)核算中心应充分利用教育系统会计已实行集中核算的优势,对学校基建财务也实行集中核算,利用先进的会计集中核算软件,按基建会计的要求把会计要素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统一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学校基建财务的票据统一由核算中心专人审核并加盖审核专用章,保证基建票据的规范性,审核完毕后退回给学校,并由学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报表,与基建相关的票据复印件及有关合同等资料应在核算中心留存一份备查。

(3)核算中心利用教育网为每一所有基建账务的学校开通远程系统,通过VPN专用隧道与核算中心直接连通,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记账凭证的录入由学校单位财务人员完成,凭证审核由核算中心专人负责,对录入不正确的凭证及时进行修改,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完整,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月底通过记账、结账,及时生成会计报表报财政部门。

(三)加强基建财务的监管 强化监督职能,实施基建项目全程监管,切实提高基建投资效益,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合作,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有效监管,保证学校基建工作规范进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财政部门要对学校的基建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包括基建项目立项、项目招投、合同管理、资金审核拨付、预决算审计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具体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是对基建项目前期的监管。审查基建项目立项是否按规定进行,资金来源是否列入综合预算,对没有预算安排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订立的合同条款是否合理等。

二是对基建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管。审查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按规定及时支付,有否被挪作他用,资金支付累计额度是否超过文件规定比例(工程交付使用前支付金额应控制在80%以内)。

三是对基建项目完工及交付使用阶段的监管。审查基建工程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竣工决算是否经市审计分局审计,投资额度是否超过概算,工程款是否按规定支付,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通过远程系统检查基建账的处理过程和账簿、报表等资料。

(2)学校单位是基建项目的投资主体,参与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必加强监管。学校应成立基建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具体工作由学校基建处和财会室组织实施。学校基建处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本校经批准的规划,报校长室同意组织实施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向市发改委立项等工作,财会室根据市发改委立项文件安排年度预算,准备项目资金;基建项目正式实施后,校基建管理小组应会同监理单位和质监站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及时记录工程变更情况,根据施工合同、预算安排和工程进度及时填写工程支付申请单,并依据核算中心审核后的票据登记账簿,报送报表;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资产交付手续,做好基建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3)核算中心应对学校单位的基建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对不规范的票据坚决退回,对超过工程款控制额度的支付不予办理,对超预算额度的支付予以退回,并向财政部门报告,保证学校单位资金安全,减少损失,通过规范记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完整,及时为财政部门提供基建财务信息,做好交付使用资产的入账工作。

三、结论

总而言之,学校基建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转变观念,建章立制,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强核算,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并通过上级有关部门、核算中心和学校自身对基建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实时和多维监管,才能真正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基建投资效益,节约教育经费,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篇5: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一、加强民办培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培训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一所民办培训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学校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古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曾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何为“道”?通俗来说就是道理,就是规律,就是为人处事所持之标准,就是品德。民办培训学校虽然以“授业解惑”为直接目的,但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不能忽视“传道”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试想一下,一所培训学校中同事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全校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会给在其中学习的中小学生多么大的影响,对塑造其完善的人格具有多么大的意义。教师的言传身教远比口头鼓吹来的直观的多,有力的多。

其二,校园文化建设对民办培训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教育上的投资越来越多,以初高中学生文化辅导课为主的民办培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有必要不断的加强民办培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民办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民办学校德育模式。

由于思维定势或处于思维转型期观念的困扰,人们对培训学校往往投以怀疑的目光。培训学校要生存、发展、壮大,客观上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全国共有7万多所民办学校,但有不少的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很快成为唯利是图的“文化沙漠”,仅仅能昙花一现。而其中也有些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名校。总结其成败得失,是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民办培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的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搞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办学者、管理者的远见卓识与人格魅力,需要全体成员融入自己的优秀品格。因此,在创建校园文化过程中,全体师生人人参与,增强“自我动手建校园”意识,培养师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建设优质民办培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其一、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

学校精神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反应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精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是一个由外到内、由浅至深的发展过程。它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必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激励人们把民校办成“名校”。它对内能创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能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关系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又体现了学校的目标要求及办学特色,在社会上构成巨大魅力和竞争能力。民办培训学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目标,注重把学校精神的培育与指导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带头作用和校园典范的榜样作用,使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起到凝聚作用,对建设特色学校起到促进作用,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起到塑造作用。培养、发展创新精神是校园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和人文理念。只有把创新精神融入整个学校精神的培育中去,并使之成为精神的核心之一,才能使民办学校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永葆蓬勃的生命力,使学校精神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奋进的强大推动力。

其二、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学校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着学校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建设是民办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保障,校园文化要发展,必须要有相配套的管理机制。要把校园文化纳入法制的轨道,通过制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管理,以维护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但一个学校的制度建设不能仅局限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还应更加广泛和全面。要具有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学校制度不应成为约束人的工具,应使其成为引导人、服务人、发展人的工具。因此,民办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根据师生的内在需求、心理特征,并符合民民办学校发展的内在规律,成为倡导自由、民主宽松气氛的导向性体系,使之“人格化”,而非“权力化”,以创造稳定、持久并富有创新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发展,提高社会认可度。制度体系建立后,还必须强化相应的责任制及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其有效实施。

其三、构建和谐的师生文化

篇6: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听了江苏省北环中学的蔡军副校长、陈广宇主任和徐丽琴老师的讲座后,我谈谈自己的认识:陈校长给我们讲了北环中学的改造之道,他通过他们学校是怎样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是怎样一步步艰难的步入了正轨,经过几年的努力从而一跃成为了全国效仿的榜样这样一个办学过程。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总结出一个办学的理念: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追求幸福,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体收获,在于价值的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学校规划。“班级精神”是本次北环中学之行的另一个关键词。徐丽琴老师在经验交流的时候,多次引用了这个词,把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的感悟,通过这样一个词来表达。这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在这个表达中,班级被默认为是一个整体,一个有自由意志的团队,一个有着人那样会思考的有机体。班级建设能够围绕“班级精神”,努力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这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重要理念。班主任完全是怀着一种真诚的爱走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才称得上是一种“人的教育”。也就是这位班主任,讲述自己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以后,班主任工作理念开始由“班级管理”向“班级建设”转变。看似只有两个字的区别,但这里有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角度,建设是自下而上的角度思考班级工作。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漠视学生的存在,去约束他们的言行,用外力去改变学生;后者是正视学生的存在,承认他们的能力,激发其动力,让他们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简单地讲就是前者是“外因作用”,后者是“内因作用”。对同一个对象发生作用,效果自然是“内因作用”更佳。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应该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抓手。徐老师积极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不求结果如何,只求学生能以最大的真诚与投入对待,激发学生的能力提升,屡试不爽地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这种效果一旦形成就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良好的班级文化改革,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发展,就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此次讲座活动开阔了教师眼界,引起了大家的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老师们都深情地说:“我们不虚此行啊!”,并表示在今后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将不断反思,主动学习,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准,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继续努力。

我们这次听讲座,虽没能全面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但徐老师的经验介绍,已经使得这种成功的秘诀隐约浮出水面,令人感触颇深。

篇7: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九江县第二小学春季开学及校园规范化管理汇报材料

一、春季开学工作

(一)学校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在编教职工94人,现有在岗教师89人,在编在岗80人,在岗不在编9人,在编不在岗14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834人,本学期转出14人,转入25人,共计教学班34个。

(二)开学前后工作安排:

2月21日,学校行政会讨论通过本学期工作计划。2月22日,教师大会。2月23、24日,报名工作。

2月25日,上午是开学典礼、发放课本、第一节安全教育课;下午全校即做到了按课表上课。

(三)收费: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县教字[2008]36号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本(非文字类)规范管理的通知(市勤办字[2008]9号)》的通知精神,每生收费6元,并实行一生一票,认真填写收费项目与金额。

二是:严禁搭车收费。学校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为学生办理保险。征订和购买教辅材料做到坚持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原则。至目前,校园内还未出现向学生征订教育局下发文件之外的教辅材料行为,更无人从中牟取利益的行为。

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收费一律按照教育局的规定缴入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账户,不坐收坐支。

(四)其它工作:

1、制定了2010年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方案,并召开了动员大会,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撰写了读书心得。

2、制定了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方案正在讨论完善过程中。

(五)安全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亲切关怀指导下,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列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日程,确保了安全、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为给学校师生创设一个安全、稳定、有序、典雅的教学环境,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2010年春季开学到来之前和开学初期,我校结合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要求和上级安全工作布置,重点抓了“校舍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周边治安环境”等4个方面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校舍隐患排查

为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以迎接师生的入校,2月22日,学校总务处、政教处、教导处对学校校舍主体、附属设施及建筑构件进行了彻底的拉网式的隐患排查,除部分开关破损外(已全部更换),未发现安全隐患。

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增强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事故防范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学初,我校做了如下工作:

(1)安全工作部署。2月21日,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校长和安全工作分管校长在部署开学工作的同时,分别强调了预防食物中毒、饮水安全、地方(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学生乘车安全、交通安全及安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安全工作。2月22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安全分管校长结合学校食堂就餐、门口水塘、春节燃放鞭炮、接送学生车辆、传染性疾病防控等实际情况,布置了新学期第一节课《安全教育课》的具体内容,要求各班主任写好教案,认真进行教学。并对本班教室进行安全自查,上交书面自查报告到政教处。这样,做到了校长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配合抓,班级教师齐心抓,全体教师参与抓的良好氛围。

(2)师生安全教育。2月25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精心策划,认真布置,落实措施,扎实推进安全工作。在开学典礼上,政教处刘学银主任做了《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的主题讲座;组织了全校性的大扫除,确保师生有一个洁净舒适的教学环境;班主任在第一节安全教育课上,还组织学生温习了《九江县第二小学学生安全行为规范》、《九江县第二小学放学时段校门口管理规定》;各年级根据政教处的工作安排,刊出了高质量的“讲卫生有礼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法制专栏”、“感恩教育”、“卫生专栏”等黑板报和宣传橱窗,营造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3月1日的升旗仪式上,学校统一安排了学生入学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安全行为、文明行为、守纪行为、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和培养。

3、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

(1)签订责任状。为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学前我们层层签定了安全责任

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到人。

(2)巡逻值班。我校继续坚持校园治安巡逻巡查、行政领导值周、教师值日制度,及时落实了校园安全值班和走廊楼梯间(道、层)疏导值班人员,增派值日人员并进行广播统一调度,以完善下雨等突变天气下的校门口管理应急方案。所有这些措施为学生课间活动、上下楼梯、参加集会、上放学提供了安全管理基础。

(3)开展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为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我们在开学初针对全体学生家长开展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内容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安全方面的教育、水塘边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出行乘车知识教育等,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并签字回收。

(4)加强饮食卫生、消防安全管理。

我校食堂配备了消毒柜、冷藏柜、冷冻柜、更衣间、专用消毒池等,卫生设施设备完善,每天对碗勺进行消毒处理,饭菜坚持留样48小时,食品储放符合要求,食堂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健康证等证件齐全,操作规范。

我校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用电及线路符合要求,化学品、危险品实行专人管理、领用登记。

4、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开学初,我们配合城管部门对校园门口的流动商贩进行清理,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联系工商、城建、卫生等单位督促周边小店不向学生出售过期食品、不安全玩具、三无产品等不合格产品,学校200米范围内无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

二、校园规范化管理工作

校园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日常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办学品位的根本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促进校园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始终注重规范化,给全体师生创设了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为此,学校先后被授予市“文明单位”、市“德育示范学校”、市“园林化单位”、县“绿色学校”、县“校园规范化管理优胜单位”、“全省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 和“ 九江市中小学校园管理三星学校”等荣誉称

号。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是我们对少年儿童传授文化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实际生存能力的园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基地。

我校自03年9月整体搬迁以来,校园面积明显扩大(占地34亩),校舍建筑面积显著增加(总面积6253.5平方米)。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教学硬件设施逐步得到完善,现有标准教室34间,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光盘播放室、图书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教室、体育器材室、学生心理咨询室、红领巾广播站等综合性用房应有尽有。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育人环境对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我校领导班子站在长远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按照县级一流学校、参照市直小学的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同时注重发挥“物化语言”的作用,逐渐形成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今,当人们走近二小校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象征着全校教师率领着全体学生畅游在知识海洋里的那艘巨轮造型的校门和两块绿绒绒的草地。进入大门,沿着平整洁净的主干道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圆形的大花坛。花坛里,用不同种类的花树拼成了一个八角星形的图案。它昭示着:二小能发展到今日,除了有上级各有关部门的热情关心和深切厚爱外,还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悉心关怀和鼎力相助。花坛正中矗立起一座6.68米高、题为“奋飞”的雕塑,它预示着我校的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必将奋飞而起,前途无量。主干道两侧草地上几株亭亭玉立的红李和台阶两旁草地上的两棵桃树,正在告诉人们:正是由于大家的关爱和帮助,我们的二小不仅芳草遍地,新苗茁壮,而且桃李满园!而花坛两侧那两棵高大的柚树,春花秋实,又仿佛在述说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到了收获的季节,必定是硕果累累!再看左边草地上那个脚掌形和“星星火炬”形以及右边草地上“雏鹰起飞”的图案,它们正在告诫全校少年儿童:这里是同学们人生的起点,是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练就过硬本领、准备振翅高飞的地方,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好各项本领、掌握各种技能,准备着将来为祖国争光,为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由于我们舍得投入,勤于管理,今天的二小,春有芳草吐翠,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高挂,冬有松柏常青,一年四季整个校园

充满了浓浓的绿色和勃勃的生机,使我们的校园成为一个绿色的大花园,为此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小鸟来我校安家落户,晨可听书声琅琅,暮可闻百鸟欢啼,学生们爱鸟、护鸟,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因而被县环保局和教育局命名为“绿色学校”,被市绿化委员会、市建设局命名为“园林化单位”。

为了使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近几年,我们多方筹集资金,利用有限的地势,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先后修(改)建了大门、围墙,安排了门卫,并24小时在岗;在校园的前面硬化了48米长的主干道和西边89米长到后操场的弯道;在后面硬化了1669.62平方米的操场,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八个乒乓球台、一个垃圾箱和581米排水系统,安装了2 副单、双杠,铺设了100米直跑道、200米环形跑道、一个沙坑和一个足球场;在足球场上种植了草皮,两头种了花圃,四周栽种了樟树。这样,既保证了校园内场地平整、无坑洼积水、垃圾倾倒点固定和运动场地的规范及运动器材的具备,又使我校全体师生不仅有了一个教与学的空间,也有了锻炼与活动的场所。同时,为了解决我校家长的后顾之忧,满足学生中午就餐的强烈需要,去年下半年,我校食堂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建成并正式投入了使用。食堂的启用,为我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增添了一抹亮彩。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向合理化和标准化。

仅仅有教学场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必要的教学设备。通过班子会研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更新了八十多台教学电脑,装配了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增购了部分图书、实验仪器和音乐、体育、美术器材,装修了部分教室,做到了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专室专用,管理制度健全,有专职人员负责,使用规范,对县内其它小学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二)校园环境建设人文化

在搞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的同时,我们时刻也没有忘记校园环境隐性教育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将教育内化为师生自我教育和提高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建设整体。

在这一整体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让每面墙壁、每扇橱窗都说话”的指导思想,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西面围墙写有永久性标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师资培训方面的目标和要求;东面围墙是16个宣传橱窗,它们由6个年级组和政教、教务二处负责,每学期至少更换两期,每期一个专题,各年级组(处)专题各不相同;运动场的东面围墙上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教业

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用以鞭策全校师生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南面围墙是“勤学苦练方能胜,敢拼善搏才会赢”,以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校园绿化带、草坪、花圃内均立有警示牌,如:“同育花木似园丁,共护绿化景色新”、“花儿只为爱它的人绽放美丽”等,用以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环境;在教学楼的东、西两头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悬挂着“实施素质教育,夯实人生基础,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全面发展”24个醒目烫金大字,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在教学楼各层楼梯上,政教处精心布置了以“习惯养成”(东前)、“勤奋学习”(东后)、“文明礼仪”(西前)、“健康安全”(西后)为主题的四个系列德育展板,用以引导学生全方面的素质成长;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挂有孔子、高尔基、鲁迅、爱因斯坦等名人画像,充分激发全校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目标;各班教室内也都做到了地面平整、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墙壁清洁,且布置规范有特色,全校统一在教室门口左侧悬挂“班队管理专栏”,包括《班训》、《教师寄语》和《课程表》三方面内容,这些《班训》和《教师寄语》都是各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对学生寄予的希望而拟定的,很有针对性和鞭策性;在教室前面黑板的左侧,张贴着《九江县第二小学学生安全行为规范》、《课程表》《卫生值日安排表》和《九江县第二小学学生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教室后面黑板上则是每月一期的专题板报,板报左侧为《中小学生守则》,右侧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教室左面(靠走廊)的墙壁上布置有“学习园地”和“红花专栏”,学校要求各班充分发挥“学习园地”阵地作用,每月必须更换一期;在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里,张贴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言警句,有的还出了教学、教研专刊,做到了布置高雅,窗明几净„„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都成为无声的语言,既给全校师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突出了我校规范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还要算是我校教学楼的大厅。在大厅的正上方,三个横梁正反两面“国学经典名言”熠熠生辉,正面是古代教育家、圣人孔子的名句,反面则是古代不同时期的伟人箴言,体现了浓郁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大厅的东面墙上,挂有学校近年来获得的荣誉、奖牌;西面墙上则是校训“善学、勤奋、诚实、创新”,以激励全体师生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塑造健全的人格。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营造氛围,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各种主题的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去年上半年,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校徽征

集和校歌MTV拍摄活动。这两项活动由于全校师生参与程度高,所以,从真正意义上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彰显了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激发了师生健康、积极进取的热情。为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还开展了各种主题的文化活动。如上学期国庆前举行的“歌唱祖国”红歌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还大大增强了他们“我以自己是二小学生为荣”的意识。又如元旦时举办的迎新年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全校文艺爱好学生分演唱、器乐、舞蹈等项目进行比赛,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为学校发现文艺苗子,培养学生文艺特长奠定了基础。另外,我校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组建了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定时间、定栏目播音),成立了腰鼓队、鼓号队(每周坚持定时间训练)和书法、绘画、音乐、英语、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形成了我校的办学特色。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了情操,健全了人格,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校园日常管理规范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直接表现出学校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形象性,而学校常规管理的实施、各项制度的建立,又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我校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坚持依法治校,进行规范化管理,努力办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先后建立、健全了“职责篇”、“制度篇”、“方案篇”三大体系的管理制度,用这些制度指导、规范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日常活动有一整套准则,对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以及文明向上的校风起到了制度保证作用。

为了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我校还专门编写了一部《九江县第二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行政安全管理制度》、《教务安全管理制度》、《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安全责任状》、各类《安全检查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九江县第二小学学生安全行为规范》;除配备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外,还做到警校共建,聘请了徐初军等四位同志为驻校综治人员,增设了校园警务室,并在校门口辟有“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公开栏”。为了学生出入校园的平安,在大门两侧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减速路障和安全警示语。同时,为了维持正常的校园秩序,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各项活动的安全,我校除了每天安排有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和行政值周负责督查各楼层学生课间活动及“两操”、“两放”纪律、安全外,并且在每层楼梯口张贴了“班级出操、放学通行指示牌”,楼梯墙壁上张贴有“上下楼梯靠右走”、“上下楼梯请勿拥挤”等安全警示语;在各卫生间遮挡墙上张贴着“地面有水,你慢些”、“小心地滑”,在卫生间门口和水龙头上方贴

有“请勿乱涂乱画”、“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等温馨提示语。另外,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有力,食堂卫生达标、服务设施运转良好,教师的自行车、摩托车在地下室定点摆放,排列整齐,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施齐全,确保随时使用。这些制度和措施,不仅落实了上级“校园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也为我校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此,学校于2006年12月被县综治委授予“平安校园”称号,2008年11月份,被九江县教育局定为“全县平安校园创建示范点”,2008年1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九江市中小学校园管理三星学校”。

各位领导:校园规范管理任重而道远,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建设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篇8:浅议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一、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精神、活动、秩序和环境的集中体现, 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而言是师生共同创造出来、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环境, 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推进, 对于学校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表现为四个层次:以校园建筑、教学科研条件、校容校貌等为载体出现的物质文化;以校风学风、校园精神、校园价值观等形式出现的精神文化;以规范教学、科研等的管理规章为形式的制度文化;以学生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特征的行为文化。在四种文化层次中,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生产、科研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它以文字、影像等不同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形态为手段的原始记录, 全面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全貌。同时, 学校档案可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硬件和软件的需要,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 学校档案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服务。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规划定位和适时创新。而档案具有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为构建具有符合本校特色人文景观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同时, 学校档案场所包括的档案室、实物荣誉档案陈列室、校史展览室等, 这些既是校园文化场所, 也是校园环境中不能缺失的物质基础。因此, 档案满足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硬件需要。

(二) 学校档案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服务。

精神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通过档案及其编研材料中的大事记、专题概要、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据汇编等, 师生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 形成对学校精神文化的认同。档案资料作为传播校园文化的媒介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为此, 档案满足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软件需要。

(三) 学校档案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服务。

学校制度规范学校的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档案管理则要遵守《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学校档案中含有大量教学管理等制度, 这些文件客观上展现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历史全貌, 是构成校园制度文化的基石。一方面, 这些档案反映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 为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 在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时, 档案信息可为制度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把握好方向。

(四) 学校档案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服务。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学校管理、学校风气的动态体现, 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折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化, 使借阅人员快捷获得所需资料,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同时, 通过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 师生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教学、科研及学生个人行为的档案信息, 对目前教学的质量、科研动态有所了解。

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档案综合管理升级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育人功能。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档案综合管理应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 使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 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快捷的档案利用, 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为此, 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档案综合管理“升级换代”。

如在展示校史时,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采用动画演示、网络共享等多种方式, 将枯燥的校史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使其更易于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如果墨守成规, 还沿用过去的老办法, 采用展览、陈列等方式, 难以获得预期的宣传效果, 珍贵史料也不能真正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再如传统档案里包含着大量的文件、图片、音像等, 虽经系统性的分类归档管理, 但囿于人力物力之限制, 查阅、调阅部分特殊文件比较困难。若实行档案信息化, 内网档案管理系统不仅包括面向内网用户的档案查询系统, 又包括档案室内部的办公自动化, 实现档案数据采集、档案管理等, 使档案更好地综合开发利用。

此外, 在学生行为管理中, 摒弃粗放型管理, 逐步走向精细、科学、量化管理的模式。建设良好的学生行为文化, 可从诚信、学业、素质、实践等四个方面全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如此就有必要开发一套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替代当前简单的学生档案记录。

上述例子, 说明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必将推动学校档案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 逐步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学校档案的作用, 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 对推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 也能促进档案综合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1] .甘荔.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 2007.8

上一篇:寒假读朝花夕拾初中生读书笔记下一篇:广告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