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4-06-09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精选十篇)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1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就像建筑物里的钢筋横梁, 你平时看不见它, 但如若没有它, 建筑物就会倒塌。文化也是这样, 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很难界定它的范畴, 只能给出大概的框架,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精神, 物质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 它属于精神产品。

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 是把人类活动范围限定在校园中所产生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结, 从根源上说, 校园文化和文化一脉相承, 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这个角度讲, 校园文化就是指在校园中不断总结, 广为传播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结晶。

校园文化应具有教育性、规范性、职业性的特点。学生作为校园中的主要群体, 对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也是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校园文化同时也具备规范性, 是通过制度和规则, 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校园文化还具有职业性,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 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 要考虑社会现阶段和未来可预期阶段的人才缺口、职业缺口,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它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 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 学生以校园文化为引导, 进行摸索创新, 巩固所学, 在教学岗位上, 教师以校园文化为目标,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严于律己。这对于师生行为准则和精神世界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项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以社会职业对接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职业对接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职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加强就业指导是重中之重。比如, 要营造一种以就业为主导的校园文化, 可以在新生入学时, 各种会议上, 各种活动中, 课外实习时进行就业指导宣讲教育, 还可以定期召开优秀毕业生谈话, 邀请对接企业来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等。中职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 让学生在校园里学习一技之长, 在职业对接的过程中, 学校要考虑当下的热门职业, 对未来的就业形势进行预估,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做好就业分析报告。这样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就会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平时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未来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每个校园的精神文化都不同, 但总体上都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 在面向社会以就业为主的中职学校, 可以用“品质成就人生, 技能改变命运”或者“以就业为导向, 以质量求发展”的校训。设计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徽, 比如金融方面的在校徽中加入货币符号, 建筑方面的在校徽中加入安全帽, 技术方面的在校徽中加入施工工具, 厨师方面的在校徽中加入厨师帽等等。学生来中职学习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的培养, 学习风气又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和老师的教学风气, 只有师生共同努力, 才能建设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总结的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遵循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结合职业特点、办学理念, 构建一个和谐高雅、对接社会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基础理论出发, 讨论了校园文化的功能和建设途径:以社会职业对接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这对中职学校提高竞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职业教育旬刊, 2009 (12) :39-41.

中职学校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篇2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 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本身形成 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的特征,并且 以创设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终极目标。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招生规模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 量的精力投入招生宣传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 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 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 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 重视。

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普高热”等影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堪忧,招生人数急剧下滑。在此 种情况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办综合高中班、高职班,虽然注重理论教学,但严重忽 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高 考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 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较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职学校原本薄弱的教 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 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

在教学 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 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学校 附近的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卡拉 OK 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包围着校园,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场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甚至通宵达

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四、如何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1.完善校园制度 制度是人类维系个性生活及社会关系的各种规章、法则和体制,科学合理的制度一旦形 成,就会成为权威的、客观的力量,成为集体价值理念,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自主地接受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完善的校园文化。但制度 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僵化,要制度创新,如可以对学校的德育制度进行德育合理性论证,在制 度创新时坚持民主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制度讨论、制定和落实的实践中来。学校 教学的目的不是“管住”学生,而是创新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激励和引导学生走 良性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制度创新时还应注意一点,减少“硬”约束,强调“软”约束。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学校作为一 个比较简单的社会体系,人际关系也相应简单,主要体现在师生及学生间的关系上。老师作 为引导者,要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耐心和信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同时 在解决学生间纠纷的时候,也要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妥善解决问题,力争形成和谐、融洽的 集体。3.美化校园环境 周围的环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或是行为,所以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生 态校园建设之机,全面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给学生一个优美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 应当加强校广播台、墙报、宣传栏等方面的建设,使其更好的发挥弘扬主流文化、宣传学校 办学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适当在校园内增加跟专业设置有关的科技、文化等方面 的建筑,营造良好的育人大氛围。4.丰富校园生活 完善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充实的校园生活,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充满 朝气的精神氛围之中,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品 格。学校可以利用学校文艺节、科技节、运动会、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机

机,组织征文、演讲、文艺演出、参观游览、歌咏比赛等活动。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素 质教育,结合专业特点,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形 成学校自己的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在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也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激情,能够唤起青年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所以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唐光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5.[2]海存福,张志斌.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大学发展软实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7.[3]方凤玲,李迈强,周建华,刘进丰,陈国燕,张瑞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技能型人 才培养摇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调研[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4]邱书军.“山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8,0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字体:大 中 小】 【2009-11-18】 【编辑:李大好】 【点击次数: 439 】 【关 闭】

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从形 态上集中指向环境设施文化,它的建设重点通常是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包 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熏陶和净化置身其中的学生。而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则表现为学校 中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和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体现。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与其他文化相比较,中职校园文化除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如下个性特征:

1. 技术应用性。这是由中职培养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 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的,它是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

2.职业定向性。中职教育是中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性教育,学生一进校,就选定了职 业方向,打上了职业的烙印,要求学生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确立自己的职业 理想、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

3.就业导向性。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遵循市场规律确立的办学理念。中职教 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专业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等,都要围绕社会职业岗位、岗 位群对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需

求和学生就业的需要来开展。

4.行业指向性。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具有鲜明的行业指向 性。中职校园文化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依托行业办学是保证中职校园文化 始终处于社会文化最前沿的必然要求。

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想
中职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 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 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中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

1.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完成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校园的教育环境不仅是育人的条件,也是育人的手段。在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中,中职学校不能一味地模仿普高的建设模式,而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中 职学校必须有科学先进的实验、实训楼和一流的专业实验室。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布置,必 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有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体味专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2.营造文化自觉氛围,实现中职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具有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就是 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和文化职责有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加强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理论研讨是校园文化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中职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上应自觉地将人文教育与科 学教育二者并重,强调学术研究的多学科综合与交叉。这种自觉性应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及各 种文化活动中,体现在各种生活技能的培养之中。这些活动要形成一种规律.甚至是一种制 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提升文化自觉。

3. 加强并完善中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中职学校应始终把建立一套科学、稳定、规范、合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文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持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按照 中职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创新,使其更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如在教学管理上,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轴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构 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综合化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建立与实行以学生专业技术等级率以及对口 升学率为重心的综合考虑体系,围绕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

4.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

现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中职教育要办出特色,才能占领市场,各中职学校应在校园建设发展进程中深入挖 掘自身特色.把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展现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方向
1.准确定位、长远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准确定位,长远规划。目前,一是要按照培养 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努力营造与中职学校地位、特征相 适应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着眼长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实现措施。校园文化作 为附属于学校的一种社会文化,在不同的中职学校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因此.要提高校园文 化的品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立足长远,规划好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其 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2.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 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 文化、行业(职业)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一是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二是要坚持职业和专业发展的不断整合,建设机制

创新的中职教育文化。三是要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和诚信、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四是要坚持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合作协调统一,建设个性完 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五是要坚持有形感染和无形渗透相结合,建设和谐、优美、高雅、向上的环境文化。

3.搭建有效的校园文化载体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搭建有效的校园文化载体:第一,搭建课程教学载体。课程 教学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必然反映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质。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这一主渠 道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第二,搭建学生社团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 提供一个展示、锻炼、提高、发展自己的舞台,也为其实践兴趣、爱好,扩大交往开辟一个 广阔天地。第三,搭建校园环境载体。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提升育人环境的品味,是加强中 职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渗透在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标牌,大到校 训、校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第四,搭建信息平台载体。以学报、校报、广播、网络、电视台为主要媒介的校内信息平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 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窗口。第五,搭建组织机构载体。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抓好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心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在中职院校心理危机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它遵循了积极心理学的规律,是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对危机有预防的作用,还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危机支持系统,更好地应对危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体现了教育实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承受力,不仅可以自我成长,还可以帮助身边的人共同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宪章中就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正常状态。”

从近些年学生和老师这两大群体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来说,我们还是不断地看到了一些隐忧,看到了一些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而导致的负面事件,比如近两年校园内发生的学生自杀、自残、精神病障碍,都因学生心理问题无法有效疏导,内心压力无法有效释放密切相关。这些事件一方面与学生和老师个人的心理素质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深层沟通不好有关。也正是因为多年以来对心理文化建设意识的缺失,甚至将校园文化仅仅视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而忽略了老师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干预。由此看来,学校心理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在当前学校面临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以心理学和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借鉴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视角——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建一个高品位、高层次、有系统的心理文化建设平台,以期能够更好地助推学校当前的改革和发展。

基于上述对学校心理文化现状的分析,我有如下建议:

一、心理文化软件建设:A、针对校史文化的建设;B、学校走廊文化建设;C、教室墙报心理文化建设等等。

二、心理文化硬件建设:设立心理辅导工作室。设立的原因和意义在于:

1、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就会在心理上厌教,对教学工作感到倦怠。老师对职业不热爱,工作起来就不会认真积极,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就会不自觉的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学生身上,带到工作中去,或教书敷衍了事等等。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很多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患有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需要引导教育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学生造成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2、学生心理不健康,就会在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学习积极性低,难以与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偷窃、打架、斗殴等现象。意志方面优柔寡断、自制力差,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悲观、失望,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值得社会关注的,请看自人民网教育频道的数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39.20%的被调查者面临压力,有工作倦怠、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生存状况不佳等问题;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一、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工作压力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仍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使不少教师长期在疲惫中超负荷劳作,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尤其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各种考核和升学的压力,使很多老师感到工作超负荷,工作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

2、社会压力

长期以来,教师都被赋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等等称号,学生、家长、社会都对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特别是现在独身子女的教育,教师们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又要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较好成绩;既要教育管理好学生,又得小心谨慎的掌握好惩诫的尺度,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3、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压力

现代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大多不善于与人相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处理常常令老师们烦恼不已。职业竞争产生的危机感,老师们强烈感到教师这个职业已不再是捧着“铁饭碗”。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聘任制、量化管理等举措的实施,各类荣誉与奖金的挂钩,让老师们身心背负的压力与日俱增。

4、家庭压力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教师的离婚比率略显突出,而在这个背景下,并不是简单的离婚率问题,从中可以呈现出具有离婚背景的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对职业热情相对较高,而孩子等家庭压力又正处于最大的阶段,经济负担又相对较重,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家庭因素

中国不断上升的离婚率,使很多的孩子的心理在婚姻大战中受到严重的伤害。父母的争吵、离异、分居、再婚等都会让他们产生焦虑、厌学、自卑、甚至厌世等等心理症状。

与城里孩子相比,许多农村孩子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和自私,他们在家中并非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较少,有的父母还背井离乡去打工,不懂得也没机会跟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有些农村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随时面临辍学的危机。这些都会导致学习压力大、焦虑、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的心理症状的出现。

2、社会因素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但人情却越来越淡泊,各种矛盾、冲突、竞争日益剧烈。现实与书本上的差距,传统教育与现代生活的矛盾让孩子们不知所措,造成他们心理负担。

根据上面所陈述的心理文化硬件和软件解决措施,考虑大致的预算在10-12万元之间,当然预算的大头在心理辅导工作室的设立上。本着成本低、经济实用的原则,下面针对心理辅导工作室的布置给出几点建议:

一、功能:心理辅导工作和存放相关档案资料的场所。

二、面积:约20平方米。

三、环境设施:采用安全、柔和、温馨的布置格局。

四、设施:一对小型扶手硬坐沙发,斜角而置(约90度);一个小型茶几,上置面巾纸;饮水机一台,一次性茶杯若干;电脑一台,测试软件若干;地板要稍加装饰,不宜直接使用水泥地面,建议可用仿木质地板。

五、配置适当的墙壁挂画和装饰。

六、应在醒目处标注《咨询守则》。

七、沙盘游戏器材一套。

八、心理挂图若干。

总结

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工作、学习压力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校园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能让教师有个倾倒心灵垃圾的地方,能使他们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身心。同时,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室能向学生提供如何解决学习中的注意力问题,提高记忆的方法;如何解决在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心理调整,保持心理平衡等等。

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室,配备拥有国家认证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人员,能使在校的师生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方便、快捷地解决心里的困惑,有一个给心灵减压的地方。心理压力小了,因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自然得到缓解乃至消除。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策略 篇4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应融入产业、行业、企业等的文化元素, 体现“职业性”, 以培养适应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湛、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才为目标。因此, 可以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定义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依托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 立足民族文化精髓, 围绕职业办学领域、理念和宗旨, 以师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等为核心的, 具有中职学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指中职学校内各种客观存在的实体, 包括校园内建筑、实训基地、科研设施、图书资料、校园标志物 (校训、校徽、校服、校旗) 、自然物等。制度文化指中职学校各项制度的总和, 是用来规范师生的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 包括学校的传统制度、管理条例、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与外界建立的有关制度等。活动文化是校园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精神气质的总和, 包括师生参与的所有活动 (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技能大赛等) 。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 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的总和, 包括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以及学校的人际交往。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准受传统观念影响, 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生源的稳定性, 给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为了学校发展, 管理者更多考虑学校如何生存、如何获利, 并没有做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文化建设。另外, 由于校园文化本身的内隐性、滞后性, 致使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要, 产生这种观念主要是因为部分中职学校受生源减少、财政拨款缩水等因素影响, 学校财政难以承受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学校的生存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模仿普通高等院校,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建设校园文化, 但效果并不明显。其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特性。还有人思想上认为重要, 但行动上并没有完全落实, 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交给了团委、学生处、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学校社团, 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发展的动力。

脱离学校培养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浓中职教育应当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理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园文化应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 让学生在学校受到企业文化熏陶, 为将来更快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奠定基础。然而, 现有部分中职学校, 建筑物普普通通, 依然套用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 开展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唱歌比赛、校园运动会等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 使得学生因为没有特色和专长而缺乏竞争力。

重视外在实物发展, 轻视内在涵养提升为了增强学校吸引力, 部分中职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狠下苦功,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接连不断, 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校园硬件设施并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有部分中职学校简单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学生业余生活, 没有将传统文化、核心价值、道德观念贯穿于各种活动中, 仅停留在表面参与活动, 没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在多元化社会中, 受拜金主义影响, 部分中职学校内充满“利益圈”, 教师为利益而教, 学生为利益而学。加之, 部分中职学校没有注重学校文化的沉淀, 缺乏必要的人文教育, 使得教师、学生都重视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轻视对学生道德、心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素质的培养, 致使部分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难有提高, 校园文化也失去了净化校园环境的功能。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找准校园文化建设切入点一方面, 中职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 它不能用直观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但它用内隐的方式对人的成长、发展产生规范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均受用于校园文化, 当个体言行、思想与校园文化所主导的目标、价值观念产生差异时, 就会受到校园文化主体的有形或无形压力, 从而受到约束, 修正个人的言行, 加强思想修养, 自觉融入到群体之中。因此, 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 管理者还应准确把握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者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决策者、方向的掌控者, 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 倡导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 (诸如成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和指导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 , 努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最大化。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彰显中职学校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 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建设校园文化。首先, 合理规划, 精心设计, 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具体做法为: (1) 按与专业相关的模型设计教学楼和实训基地, 改造校园道路, 用专业名称命名。 (2) 在教学楼走廊、教室内粘贴高技能人才或劳动楷模的图片及其简介, 介绍其成长历程, 激励学生树立专业理想。 (3) 实训基地实施7S管理, 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与企业接轨。 (4) 采用VI设计系统, 凸显学校特色文化。VI设计系统是以学校发展定位和学校办学理念为核心的, 把包括学校内部管理、对外活动、广告宣传以及其他以视觉为表现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内的各个方面, 进行组织化、系统化、形象化的综合设计, 力求使学校以一种统一的视觉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 树立学校良好而持久的社会形象。主要包括基本要素系统 (学校校徽、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 和应用要素系统 (办公用品、交通工具、衣着制服、旗帜、标识牌、宣传橱窗、陈列展示等) 两方面。通过每样实物, 彰显中职学校校园特色,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进而为之努力奋斗。其次, 立足校情, 建章立制, 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具体做法为: (1) 实施教师聘任制, 通过公平竞争, 优化教师队伍。 (2)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合理评价教师与学生。 (3) 建立规范、引导的激励机制。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 恰当运用激励机制, 定期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再次, 重视活动, 凸显专业, 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具体做法为: (1) 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者根据学校培养目标, 制定相关制度, 把握活动方向, 明确活动目的, 通过自身积极倡导、支持和鼓励, 推动活动朝着健康、特色、个性方向发展。 (2) 校内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校外参加技能大赛。学校应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 校内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同时, 通过参加校外各类技能大赛, 与同类学校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身能力, 培养专业情操。 (3) 通过学生会、团委、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国学学习、文化下乡、参观企业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 注重内涵, 突出重点, 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做法为: (1) 制定校训和校徽, 编制校歌, 发扬学校公正、民主、创新、务实的作风。 (2) 形成过硬的教风。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师德修养。提供培训机会, 丰富教师理论知识, 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养成良好的班风。学校运用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班风、学风,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正面引导, 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通过教师正面宣传社会良好道德行为, 以身示范,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并形成良好班风。

转变建设方式, 注重内在涵养的提升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扩大校园面积,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构建人性化管理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目的是丰富中职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内涵,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塑造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精神文化建设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管理者要围绕这个核心,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物质、制度、活动文化等建设过程中贯穿“培养受企业欢迎的职业人”的理念。要让学生在校园中受到文化熏陶, 突出自身优势, 彰显专业特色,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努力成为职业人。

尽管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建设校园文化, 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中职学校如何满足企业需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地突出自身专业特色, 通过校园环境熏陶、制度管理、活动培养, 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 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摘要: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职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入手, 阐述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策略,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宏伟, 陈友力.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五性”观[J].教育与职业, 2010 (24) .

[2]柳连忠, 等.试论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11 (17) .

[3]郭素森.学校标识文化 (VI设计) 项目建设说明书[OL]. (2011-01-30) .http://wfrbgss.blog.sohu.com/166685470.html.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5

为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展示校园的青春活力和我校学生的技能才艺水平,彰显我校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优势,并通过本次校园文化技能节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及各项技能,陶冶学生情操,打造现代文明中职生,扩大学校社会声誉。

一、活动主题

体现文化风采、促进技能成长、展现青春活力、成就多彩人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校园文化技能节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三、活动时间

2014年*月*日

四、活动内容

(一)家长会

1.时间:8:30-9:30

2.接待人员:在校生本人或各专业科志愿者

3.开会地点:各专业科实训室内

4.负 责 人:各专业科正、副科长

5.活动项目

(1)8:30-8:55在各教室由班主任进行接待交流

(2)9:00-9:30以专业科为单位组织家长会

(3)家长会后引导家长参观学生专业技能展示

6.准备物品:签到单、饮用水等(专业科自备)

(二)专业技能展示

1.展示时间:9:30-16:00

2.展示地点:校园主干道、各专业科实训室 3.准备工作

(1)各专业科在实训楼入口处设置宣传板或宣传栏展示活动项目及具体时间,并安排教师及学生志愿者进行讲解、引导。校园主干道展位同样设置宣传板。

(2)展示前一天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活动当天正常运行。活动所需材料、展示作品准备到位。校园主干道展位摆放到位。

4.负 责 人:学保科团委总协调,各专业科具体负责实施 5.具体项目:(具体方案见附件,由各专业科负责组织学生参与)

(三)校园开放日 1.接待时间:全天

2.接待人员:学生志愿者、负责招生的教师 3.活动对象:初三毕业生及其家长 4.负责人:招生办 5.接待地点:校门口 6.活动项目

(1)校门口集中后由学生志愿者引导按以下路线进行参观体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平面媒体印制实训室---校门口—子兴公园---食堂----财贸科教学楼------后山学生公寓宿舍----中餐烹饪实训室---驾驶培训场---四合院数控实验室、冠捷生产流水线---综合实训楼-----科技楼----主教学楼—-招生办

(2)参观体验结束后至招生办抽奖,报销路费

(四)社团展示

1.展示时间:9:30-16:00

2.展示地点:操场主席台左侧篮球场 3.负 责 人:团委

(五)校园招聘会

1.活动时间:9:00-10:30 2.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3.负责人:招生办

五、应急预案

1.活动当天若下雨,社团展示项目在礼堂举行,专业技能展示项目则移至体育馆内展示。

2.各专业科应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安排人员负责突发情况的协调工作。

3.如遇突发状况,除控制好现场秩序外,应第一时间反馈给值班领导或校相关科室。

**********学校

2014年5月21日

抄送:校领导。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

0 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2]。面对新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职业教育也必须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整合优化当前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坚决提升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相对特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中起步相对较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相对不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以及受到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鄙薄职业教育意识等诸多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在长期现实运作中出现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方法单一、交流不畅等现象。为适应中职学校的需求,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更大程度地帮助中职学校全面发展,研究如何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

1.1 中职学校校园园文化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3],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内,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理想道德、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4],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素质教育现状

2.1 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西几所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对中职学校一年及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43份,其中有效问卷215份,对中职学生素质统计结果主要表现在:

①鄙视中职学校教育,有明显自卑感。61.5%的同学认为读职业学校不如高中生;84.5%的学生表示自己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差。

②缺乏信心,有较强失落感。40%的学生经常或偶尔觉得自己不如别人,46%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③就业压力大、目标不明确。54.3%的新生表示不了解本专业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感觉学习迷茫没有目标。67.8%的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大,86%的学生就业有紧张焦虑心理。

④希望独立、自由、有较强逆反心理。43.8%学生不喜欢呆在学校和家里,29.7%学生与老师或家长有正面冲突。

⑤问题行为较多。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2%的学生有打架的经历,还有学生经常或偶尔喝酒、抽烟等。

2.2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2.1 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大多中职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重视,素质教育仅停留在《德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建设上,忽视平时对学生思想、人生以及人本思想方面的塑造与启发,使得素质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2.2.2 中职学生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在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性高,对于素质教育缺乏有效重视,很多对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本身较弱,又不愿参加素质教育活动。使素质教育效果不佳。

2.2.3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点

部分中职学校对自身定位不准,没有结合自身学校办学特色,对本校学生进行教育,盲目复制高校或普通中学教育模式,消减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2.2.4 校园文化建设的片面性

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单纯理解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或精神文化建设,未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2.2.5 忽视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部分学校忽视对教师素质及道德的培养和督促,使得由于教师自身教育背景所限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造成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素质教育开展和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完善教学设施、提升学习氛围、增加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创新理念,加强校园文化项目建设,精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渗透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1 设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制定素质教育的战略性规划

设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首要条件,根据各学校的学生素质情况、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准确定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统筹安排、操作实施,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现,使得校园文化功能全面发挥。

3.2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目标贯穿其中,构建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

3.2.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研究打造人文艺术氛围浓厚、绿化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物质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学生。

①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如:在校园中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宣传先进素质文化理念和事迹;在学校教师、寝室、图书馆悬挂学校的校训、名人字画、及道德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②创办校报校刊、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等,加强学校网站、专题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③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时报到时政要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2.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制度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外在环境和外在动力,是如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等制度的建设。建设好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对约束中职学生行为、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建设良好的校风。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②发展班长任辅主力军作用,将素质培养纳入班主任工作范围。班主任应当积极开展班级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班级素质培养的学习内容,学校可将素质教育活动结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3.2.3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通过塑造和弘扬校园精神,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①坚持以德育课、班会课为德育主渠道,坚持各学科教学与德育课程相互渗透的课程教育模式;学校应加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建设,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启发学生道德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完善学生人格。

②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对新生进行军训、开展法制教育、德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就业专题教育等。

③对毕业生进行毕业教育,如:感恩母校活动,通过科技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有效融合,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3.2.4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实践功能

①加强校团委、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作用。如:开展“讲文明守礼貌”、“我的校园我美化”等活动,尽可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去,注重培养和实践相结合。

②学校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看法制宣传片、德育电影,开展“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唤醒他们潜在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③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举办“读报参考”,“我为班级做好事”等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4 结论

中职学校背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使命。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调查,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出现的学生素质相对不高,素质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盲目、片面等现象,有针对性的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以期为中职学校构建具有导向的校园文化,完善中职学校素质教育机制,积极稳妥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为国家以期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9年3月12日.

[2]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报道汇编[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1):35~37.

浅论淮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7

然而, 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 校园文化建设在职业学校中尚未引起足够和应有的重视。这一点在中职学校中尤为明显。新形势下, 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发展中的内涵和意义, 探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非常必要。

一、淮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的偏失。

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反映的是校园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积极的一面, 但也存在一些价值观念的偏失, 表现为:校园商业文化色彩越来越重。这种商业文化表现在一些公司、企业直接在学校里挂广告牌、搞推销等。

(二) 校园文化建设倾向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理想的校园文化应当包括物质环境的美化、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制度行为的规范, 呈现学校发展规划时被忽略, 即使学校领导对此有所注意, 其目光往往仅停留在物质文化这个层面上。从学校看来, 校园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一旦别人问起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 学校就会搬出这些物质建筑, 振振有词。而对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则认为那是虚幻的、空洞的, 检测其优劣的标准远不如校园物质文化那样直接、明确。殊不知,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的。

(三)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特点相脱节。

校园文化建设似乎还没有摆脱普通中学的影子, 或者还没有对自身特点有准确的定位与标准。面对生源日渐萎缩的状况, 职业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下, 在市场供需变化这一价值规律为准绳的条件下, 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理清职业学校的特点。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就是准确定位学校培养目标, 招进来的是学生, 送出去的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育人, 关键是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育人的问题。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科学的育人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永恒的追求。

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领导认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的领导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因此, 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对校园文化建设持漠然处之、放任自流的态度。

(二) 实践落实不到位。

这些实践因素主要包括: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法规约束、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等等。

(三) 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在观念层面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积极的理念, 如竞争意识、公正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 这些观念必然对学校校园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 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学生, 同时也在经受着来自西方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力主义等腐朽观念的诱惑与挑战。

(四) 学校学生自身意识不健全的影响。

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部分是读高中、升大学无望之后才不得已选择的, 有的是自己不想读而被家长强迫的, 以初中阶段成绩中下者居多。他们在初中阶段一般是挨批评较多, 受表扬较少, 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往往有“自己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的想法, 读职校比高中生、大学生低一等, 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自尊心和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因此, 不少学生对自身学习及前途失去信心, 形成自卑的共同心理特征, 产生自卑情绪, 失落感严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迷失前进方向, 只求混日子, 从而放任自流, 得过且过, 虚度年华。

三、提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 将校园文化精神层面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校园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整合和结晶, 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形成, 必须经学校领导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引导, 并经长期努力培养后为师生员工所认同。具体地说, 要培养和弘扬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须注意以下方面。

1. 加强学校校风、学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 是在共同目标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努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 是师生思想、道德、纪律、作风, 以及治学态度、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 学校办学精神、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反映, 是学校教风、学风的总和。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 是教师、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 是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学校要将学风建设纳入整体工作中考虑, 以党风带教风, 以教风促学风, 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 以完善竞争、激励的约束机制为保证, 以严格考纪为标志, 以教风建设为前提,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 不断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强化学生的竞争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职业教育要求该领域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双重性”, 即教师职业道德及专业职业道德。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点, 其产品是具有纷杂思维的人———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常识和言行, 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名教师, 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 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要求教职员工实现“四个有所突破”, 即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在增强师德修养的意识上有所突破;大力加强师德教育, 在把握师德师风的要求上有所突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实效上有所突破;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在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的长效性上有所突破。

3.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线的实用型人才,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 他们看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素养。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艰巨而重大的任务。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要使学生胜任工作, 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学生不仅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 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走出校门, 踏入社会, 接受的第一个考验不是怎么“做事”, 而是如何“做人”。

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 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 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引导和教育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提高在求职择业中抗挫折的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 将校园文化物质层面建设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

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就是构建高品位校园文化的“造势”工程。自古以来, 美就是中国思想教育中的精华, 美能启真, 美能辅德, 美能益智, 美能促体, 美育蕴含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学校校园作为知识荟萃的智慧殿堂, 必须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 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 整齐光洁的校园大道, 美观科学的教师装饰, 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 无不洋溢着美德韵味, 无不给学生以巨大鼓舞。在学校教室墙壁上悬挂科学家的图像、名人名言;在学生宿舍旁修建建校纪念碑, 以激发学生的爱校情结;如在教学楼旁边修建校友捐赠的石头雕塑“求索”, 在图书馆前修建伟人塑像, 以引导学生学英雄、立大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所有这些蕴含着人文、艺术、科学精神的学校校园建筑, 就是传播文明, 养成良好习惯的生动教科书, 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第二讲台, 同时更是学校传统和学校精神的示范和延续。这样的校园环境不仅令校园人精神愉快, 心旷神怡, 而且陶冶着校园人的情操, 净化着校园人的心灵, 培养校园人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道德审美观, 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 把制度建设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校园制度文化是用制度的条例或要求规范和约束主体行为达到育人目的。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 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等, 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第一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的建设。应建立健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党政领导总负责、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 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和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和全面高度,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要加强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要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教学、科研、人事、管理、后勤服务、学生活动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评估制度,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 加强校园BBS管理, 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第三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 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 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政策和措施, 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责任制, 加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首先要组建好一支具有专业性、自愿性、兴趣爱好同一性的各种学生文化群体, 也就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单位, 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基础。在学生社团的组织下, 积极组织开展学生文化周、自愿者服务、趣味运动会、庆祝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 调整知识结构, 陶冶思想情操, 增强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学校要进一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 潜移默化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

(五)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 将企业文化的精华融进校园文化, 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 学生最终面向的是社会, 面向的是企业,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杠杆之一。所以, 校企合作是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良药。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校园文化和企业之间存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的 (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严谨性) 在企业中都会碰到, 针对这一差异, 密切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不失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注重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切入点, 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 为培养地方需要的“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奋斗。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 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然而由于观念和历史等原因,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职业教育特色缺乏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现状, 从校园文化内涵入手, 探寻构建新时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闫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6 (7) .

[2]李明亮.新时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 (3) .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8

一、科学谋划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

(一) 遵循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以原则统揽文化建设

一是系统打造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并遵照校园文化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 协调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 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多因结合的原则。与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办学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企业文化以及校长办学理念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与职业教育特点和办学历史、企业文化的结合是特色, 与校长办学理念的结合是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保障。

(二) 建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以模式指导文化建设

建构“1+4+1”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发挥模式的指导作用。第一个“1”是指找准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4”是指进行校园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四个系统的建设。后一个“1”是指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通过四个系统的打造过程烘托出校园文化的主题, 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 熏陶、激励全校师生,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追根溯源黄炎培职教思想丰碑永驻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近一百年前。1917年, 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仁人志士, 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并于1918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随着战地日益扩大, 中华职业学校和中华职教社反复磋商决定, 一方面在上海坚持复课, 另一方面, 到后方建立新的办学基地。1938年中华职教社迁至重庆, 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1938年8月, 先在学田湾筹建实习工场并开工, 1938年10月11日, 在张家花园巴蜀学校正式开学。1939年春, 日寇对重庆狂轰滥炸, 山城沦为火海, 渝校领导考虑到在城内上课不安全, 经中华职教社同意, 酝酿准备疏散下乡, 当时得到学生家长胡子移的慷慨支持, 把他在江北县黄桷坪的山间别墅借给中华职业学校。1939年5月7日, 渝校学生在黄桷坪复课 (黄桷坪旧址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中华职业学校校址) 。1939年6月, 学田湾工场被炸毁, 学校决定在江北县寸滩白沙沱租地建校建厂。至此渝校分成两处, 土木科、商科、会计训练班在黄桷坪, 机械科和中等机械技术科在白沙沱。1942年秋, 土木科迁白沙沱, 1943年初, 商科和会计训练班也迁去, 两处合并一起, 从此渝校师生全在白沙沱教学和生活。

就是在黄炎培等先辈曾经为中国职业教育史书写下光辉篇章的这方厚土之上,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应时而立。由于毗邻黄桷坪旧址, 学校很自然地将校园文化的根锁定在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之上。为发挥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职业教育意蕴, 突出它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大力支持下, 渝北区委、区政府经多次研究决定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交由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管理。

经过实地考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按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张榕明指示的“最好是九十四年历史陈列, 重点介绍重庆这一段”的精神, 通过走访老校友、搜集文物、布置展室、复原场景, 挖掘渝校师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教育救国的情操, 对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重新进行定位并精心打造, 再现了抗战期间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的办学历史, 最终建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 并使之成为激励学校师生不断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

陈列馆分为图片展与实景再现两个板块。图片布展以“职教先河”“抗日救国”“同舟共济”“新的征程”“重放光彩”五个部分再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历程。同时, 陈列馆已经部分恢复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旧址的原貌, 在民间搜集了60多件当年实物, 记录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在重庆的风雨历程, 弘扬了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陈列馆建设成效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将中华职业学校 (渝校) 纪念馆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根基, 以传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己任, 大力推进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出了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薪火相传特色校园文化立业立人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学校办学历史以及区域文化资源, 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致力于挖掘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努力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推动学校形成务实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 以文载道凝练先进理念

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为了更好地进行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是成立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学校与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 积极研究、宣传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大力推广并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申报的课题“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核心元素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重点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科研成果获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是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示范建设的特色项目, 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发挥凝聚功能的体现, 这种凝聚力量使全校师生努力去实现建设目标, 从而又好又快地推动示范校建设。

学校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 凝聚师生和专家智慧, 形成了一套要素齐全、贴合时代、特色鲜明的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以“立业立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 以“乐业乐群, 志远行近”为校训, 形成了“即知即行, 踏实守信”的校风, “重道重业, 精育严训”的教风, “尚善尚能, 求是求真”的学风。在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百佳评比活动中获“百佳办学理念”“百佳校训”“百佳校风”“百佳教风”“百佳学风”5项荣誉, 学校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人文校园示范校。学校还组织编写出版了《立业立人》校园文化理念读本和校本教材, 推进校园文化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二) 以文寓物构建多元载体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线, 多渠道、宽领域搭建平台, 利用多元载体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以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了聘用、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常规、实训指导、顶岗实习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严格实行校务公开, 民主管理, 学校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规范财务管理, 大宗物资的采购以及基建项目招标制度都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改革后勤管理机制, 学生寝室、食堂、服务部、医务室等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同时, 学校编印了《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管理手册》, 将制度的实施纳入各部门工作及相关人员的量化考核之中, 鼓励与校园文化相一致的思想行为, 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 发挥着心理强化作用。

二是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学校贯彻“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 对校园环境进行总体规划, 以文化性、艺术性、职业性贯穿于环境文化建设始终。其一, 着力打造景观石、人物塑像、大型浮雕等系列人文景观, 在立人楼中庭塑黄炎培铜像, 校园林荫道安置中国古今以来职业名人如华佗、黄道婆、毕昇等的塑像;在立人楼大厅布置大型浮雕, 突出中华职业学校“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的教学思想。其二, 张贴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语、名言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画像。其三, 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命名, 教学功能区以“楼”贯名, 如“立人楼”“树艺楼”;宿舍区以“居”贯名, 如“自强居”“乐群居”;膳食区以“堂”贯名, 如“惜膳堂”“厚生堂”。总之, 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 对学校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明风尚。学校坚持德育为首, 立德树人,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水平。学校建构以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四项教育”为载体, 以德育教育与时代精神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两个结合”为抓手, 以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德育制度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保障的“四二三”德育工作模式。围绕德育工作模式, 积极开展班级、寝室、学生自治“三自治”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和校园宣教活动。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践行黄炎培“乐业乐群”的办学思想。

(三) 以文化人形成文化张力

经过全校师生人人参与、通力合作、精心打造, 学校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已初步形成, 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文化如春夜喜雨, 润物细无声, 所到之处, 生机勃勃, 万物生发!

一是师生人文素养大幅提升。师生通过深入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对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 师生人文知识进一步丰富, 对人文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入;通过参与创建“人文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师生人文精神更加奋发, 特色校园文化理念逐步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信念, 学校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德育实践效果明显增强。学校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德育工作中, 通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学生的法纪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得到增强, 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文明礼仪更加得体, 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三是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学校以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试行实训基地整体托管合作和股份制运作模式, 成立重庆装备制造职教集团, 发挥行业、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 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 改革毕业生考核机制, 把毕业作品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创新教学内容, 开发各类教材80余本, 建成5个专业大类资源库, 获得首届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4项。

四是可持续发展态势喜人。在保证在校生1万人规模的同时, 把职业培训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面向社会的实用技术年培训量超过12000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师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获得全国一等奖8项, 全国二等奖16项, 市级一等奖50项;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 学校多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近6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称号。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以人为本

近年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 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中职而言, 2008年实现中职教育招生810万人, 今年将完成招生860万人的任务。这种令人欣慰的发展态势, 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但从总体上看, 中职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 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状态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对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中职教育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实践证明, 作为学校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的校园文化, 是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 是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而一所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唯有坚持一定的原则, 才不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偏离正确的轨道。笔者认为, 我国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原则

这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

中职学校承载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光荣使命, 其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承的辩证关系:一方面, 中职学校要通过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 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研活动, 发展创新先进文化;另一方面, 先进文化指导着校园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这种辩证关系, 决定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原则。

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1) 要把文化研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要认真研究文化学理论, 探索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洞察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动态走向、准确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脉络。 (2) 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 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不偏离正确轨道。 (3) 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社会岗位对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这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及时掌握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并以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 使学校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真正体现出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坚持个性化、突出特色的原则

这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第二位的原则。

我们以为, 中职学校的个性化就是特色化。据有关资料显示, 截止2009年1月, 我国共有1.5万所中职学校和1600万中职学生。规模如此庞大, 在各类非义务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创出特色是中职学校适应和超越自身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所中职学校只有办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绝对优势, 才能在社会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才能自身获取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一旦没有个性鲜明的特色, 也就没有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所中职学校的特色, 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普通大中小学相比较的职教特色, 二是与其他中职学校相比较的自身特色。职教特色是由职教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职教是直接地方组织和社会发展, 包括社会行业建设服务的、直接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的。因而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性, 就使职教比较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地方性和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和市场导向性。自有特色是中职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 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认的独特而显著的办学特征, 主要体现在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师资特色、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

中职特色与校园文化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校园文化体现和反映中职学校的特色。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亮点, 没有特色就没有中职校园文化。另一方面, 中职特色已积淀于校园文化之中, 支撑起中职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所以, 职业学校要办出职教特色, 首先要努力追求特色, 要发扬优势, 形成特色;要勇于创新, 创出特色;要持之以恒, 提升特色。中职学校必须立足特色, 建设凸现自我优势、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坚持个性原则,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要注意做到:首先, 要认真研究本校的发展历史, 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校风、学风, 历史上形成的优势专业, 届届相传的社会声誉。丰富的人脉关系, 都是校园文化建设可资利用的有益资源。其次, 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专业师资等状况来设计与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再次, 要建设一批特色性强、水平高的专业, 形成以优势专业为主体的文化氛围。同时, 要着力培养名师、打造名生, 为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引领、示范、凝聚的作用。最后, 要认真分析研究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传统、校园文化自然风情、政治经济的独特性。将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 借以提高校园文化的实力、品牌和知名度。

值得说明的是, 文化发展有其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循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强调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强调职教的技能性特色, 走特色发展之路, 也并非唯技术技能, 而必须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 力求使校园文化建设做到普遍性与个性化相统一。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共建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也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它解决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动力源问题。

学校是育人的社会组织, 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也是校园文化功能发挥中所要针对的主要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师生为根本, 要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 就是要把不断满足对师生的教育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使校园文化的发展更有效地育人。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 不是挑选, 更不是淘汰。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性格、品德等方面虽存在差别, 但都有能力进行学习。中职学校的责任就是千方百计地探索和创造,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的学习条件, 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个学生取得进步,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因此, 学中的“以人为本”应特别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

这里, 将学生“争取”为校园文化的突出主体不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让这种主体作用在校园文化发展中体现它的价值。首先,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阶段, 长期处于“后进”的学生, 往往受到冷遇和忽视, 容易产生自卑感, 当自尊心得不到满足时, 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与破罐破摔的失落感, 影响改进不足、发挥优势的进取心。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发展中, 要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智, 显示他们的力量,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其次, 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校园文化要想获得发展进步, 根本上离不开创新, 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是保护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 保护学生学习上进愿望, 树立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措施。再次, 重视学生的个性。校园文化的个性塑造, 离不开学生个性的强化。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职生而言是多元的, 发展是多极的。因而在培养学生方面, 学校不能无视学生在发展方向上的个性差异, 把他们架在同一“马车”上, 向同一“方向”前进, 而应把学生在发展方向上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让其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并帮助其充分发展,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有了学生的个体发挥, 才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个体特色。这种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与校园文化追求的广泛认同力、向心力、凝聚力, 不仅不相违背, 而恰恰与校园文化个性的进一步张扬,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必须说明,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并不是说校园文化完全依赖学生, 而是也需要其他校园群体的努力。事实上, 教职员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校园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 技能训练的指导, 其他员工的管理服务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 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引导。因此, 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也必须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师生共建, 达到育人的终极目的。

四、坚持全方位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由其内部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系统, 其建设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 而是需要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和长期积累。协调处理系统内各部分的关系, 建设有竞争力的中职校园文化, 既要有科学的定位、长远的规划, 也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精心实施。只有坚持全方位系统规划与重点建设相结合, 才能使校园既看到校园文化的近期效应又实现长远目标。

首先,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面推进。“全面”是指校园文化的所有方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全面推进就是要使校园文化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面推进, 首先是由校园文化内部四个部分相互关联、依赖性决定的。虽然各部分也相对独立, 有其特有价值, 但整体功能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校园文化整体功能的发挥是校园文化所追求的目标, 但也同样符合“木桶效应”, 任何一部分被忽视或被发展不充分, 都会削弱整体功能。

其次, 校园文化需要全面推进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技术进步的进步, 企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需要一种全新、先进的校园文化为之服务。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总体水平不高, 由此产生的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质量的制约比较明显, 这种局面, 单靠局部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必须推进中职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其次, 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确定发展重点。“罗马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中职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最终也要靠各部分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将精力分摊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 今天东抓一把, 明日西弄一下, 没有明确的工作重点, 这只能使校园文化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上, 难以实现实质性的全面推进。而且, 我国的财力现状和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可能在发展中得到充足物质资金投入, 在有效的人财物资源面前无法不分主次、不分缓急地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另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其形成需要长期的传承和积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也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塑造和培养。因此, 全面推进是校园文化发展的目标,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有选择的重点发展才是这一目标的正确策略。

最后, 实现全面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途径。 (1) 对校园文化发展制定系统性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策略等。为适应中职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职业学校相互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 规划目标要体现特色性、创造性、先进性、超前性、科学性等特点。力戒盲目照搬其他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模, 形成“千校一面”的复制式现象。 (2) 注意阶段性的推进。要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制定近期的阶段性目标, 因时因地制定;根据客观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和教情差异, 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实施各项任务。比如, 加大设施投入, 根据专业优势推出精品课程等等。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 修正不足, 巩固成果, 夯实基础。 (3) 在其他文化建设中, 突出精神文化的意义。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追求的主要目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始终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意义。作为隐形文化, 精神文化隐含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在开展其他文化建设的同时, 要深挖其背后的精神文化意义, 突出精神文化, 从而避免校园文化的低水平状态。这种策略主观上是发展校园精神文化, 在客观上也使校园文化得到了全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RON SEWELL著, 姜法奎译.核心竞争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2]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篇10

一、校企合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职学校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 还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 这种特色就只会昙花一现, 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结合, 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点的、百花齐放的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 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 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时与企业文化“零距离”。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 “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健康人生和高尚品格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 所以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 对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 融入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 育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标,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 (2) 师生主体, 校企共建的原则。师生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的优势, 共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校企合作下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 贴近职业学校建设发展实际, 立足培养目标。中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 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更多针对企业行业特点和岗位特征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应着重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1.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 (教职成〔2010〕8号) 系统规划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薄弱现象, 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一是使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规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兼顾, 形成软体和硬体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二是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进展相配合, 制定校企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可行措施, 使校企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三是把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 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是把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习室, 并在实习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 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 统一穿上工作服, 带上工具包, 凭胸卡进入车间, 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二是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在教室、楼道、甬路两侧等位置张贴相关企业的优秀标语或警言警句, 以及本地、本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寄语等, 发挥耳濡目染的作用。

3.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 全方位开展健康向上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必然选择, 也为校企文化互融提供基本保障。中职学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 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 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运作情况, 学习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 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早日实现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一方面, 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 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校企结合”, 构建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必须在办学过程中, 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 体现职教氛围,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领导要以经营企业的理念管理学校, 把学校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 使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内无处不在, 渗透到学校管理全过程, 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 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文化建设方面应围绕中职培养目标, 将校企合作这一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融入校园的文化建设中, 实现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

[2]马树超, 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3) .

上一篇:美国的信用报告制度下一篇:走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