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24-05-13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精选6篇)

篇1: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3-09-27

字体: 小 中 大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确立了教师专业化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在实践中总结出“双师型”教师特点,但“双师型”教师只是对教师从教能力的要求,并不能代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育部继201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来制定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而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一致性。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具有形象性思维,教学中需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知识,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的能力,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并通过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仿真模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职业教育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具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低碳生态等理念。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把握这些特点是深刻理解和有效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标准对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意义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定教师准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教师职业不是一般性的职业,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职业学校教师还具有“双师”素质的要求。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具备什么样资格和素质的人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才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入职只有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有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对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聘任,甚至教师职务评定也有了科学依据,这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导

从教师专业化本意来说,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经过职前专门化的培养和职后不断的培训。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使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教师培训来看,国家规定教师每五年都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但对培训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现实中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使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这对于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长期依附普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能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据这些标准可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

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更替和演变加快,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职业品德、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依据这些标准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不仅能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篇2: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急剧增长,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双师型”教师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是决定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中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机构,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人才。“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能够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在坚持科学创新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策略,为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在政策和物质方面的大力投入,中职教育迅速发展,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培养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而“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数量少、实践能力不强、兼职教师聘请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制定激励制度,在政策方面有意识地倾向于技能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不断转变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总之,中职学校在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和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不断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二、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为了顺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为教师的发展搭建重要平台,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校内培训工作

校内培训工作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基本方式,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发挥优势力量,实行自力更生。每所中职学校中都拥有自己的骨干教师或者行业带头人,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在教研组、备课组内开展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或者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不同类型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从而带动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储备后备力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方面学校组织部分“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全面掌握具体的生产操作流程、操作步骤等实践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深入企业后积极向高级技术人员学习,有效解除实际教学中的疑惑,从而用实践知识指导教学,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当鼓励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参与合作企业项目的开发,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做到共同提高。

(三)聘请企业技术人员

企业技术人员大都是具有多年从事技术生产的经历,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们对中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可以高薪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职,或者定期为“双师型”教师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各自专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时刻能与生产技术的最前线保持联系。同时,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保障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在科学创新的原则下,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利益属于低层次的、最基本的需要,与“双师型”教师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是教师生活的经济基础和工作的基本保障。中职学校如果不能有效保障“双师型”教师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常常会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大量流失。所以,中职学校要在工资待遇、津贴、奖金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政策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充分满足“双师型”教师自身生活和发展的物质需求,从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中职学校除了满足“双师型”教师物质需求外,还需要充分(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考虑他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在人格上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生活上要关心、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心需求,并采取措施予以满足,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中职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工作上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和激励,使之产生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工作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积极的氛围。因此,中职学校在任务分工、奖金分配、考核评价、聘任晋升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在这些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透明性和公开化。同时,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奖有罚、奖惩有机结合的原则,对于工作努力、贡献突出、任劳任怨的“双师型”教师及时进行奖励,并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与照顾,而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要进行适当合理的惩罚,引以为戒。如果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产生不公平感时,学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正确引导,坚决杜绝“双师型”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不断拓宽人才引入渠道

优秀人才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直接决定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入高素质优秀人才,从而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社会各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到中职学校工作,从而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高薪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这些人员作为师资队伍必要的补充,能够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带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使中职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克服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此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从其它单位挖掘一些本身就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或直接引入教授级人才,从而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总之,多渠道引入人才能够有效地充实师资队伍,使“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构成比例日趋合理化。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它对于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有效拓宽人才引入渠道,从而不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窦永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吴春蕾.浅议新时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职业教育,2014

[3]毛艺婷.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篇3:中职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一、兼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 兼职教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专业的不断开发和一些热门专业的不断扩大, 实习指导课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聘请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 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任, 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大部分兼职教师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员工, 有的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或技术能手, 他们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用人标准、工作要求了解得最清楚。另一方面, 在学校, 他们是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直接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他们是校、企双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为校企双方的沟通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

(3) 兼职教师是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证。职业学校原有的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偏重理论教学, 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甚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 很多知识老化, 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要求。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 高技能人才, 直接参与现代技术开发与应用。他们所教授的是最现代, 最实用, 最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 所以说他们是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保证。

二、目前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现状

(1) 兼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高, 对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存在困难。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不多, 能够承担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本来就少, 加上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和用人理念的差异, 优秀人才在企业的工作量已经很大,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愿再承担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学任务。二是学校自身的经济能力不足, 而政府在聘请兼职教师方面一般都没有经费预算, 学校聘请兼职教师时开出的报酬较低, 对高技能人才缺乏吸引力, 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人才。三是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存在缺陷, 只管用不管建,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教学技术等总体水平都有待提高。四是兼职教师相当一部分是工科毕业生, 是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 但都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技能展示时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熟练, 实践经验丰富, 但不能正确把握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 难以驾驭课堂教学;加上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差, 大多数学生不能自觉学习, 给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压力和不确定因素, 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学校和受聘者双方都存在严重的临时工作思想, 缺乏长期合作的共识。首先, 对于学校来说, 总是在每个学期开学后看哪些专业缺少教师, 才考虑去聘请兼职教师。而对于聘请来的教师只管安排上课, 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工作态度, 他们有什么要求和想法, 需要哪些支持和帮助, 则很少过问, 任由他们自己去完成, 至于各种学习培训, 职称评聘则很少有考虑到兼职教师, 致使兼职教师很难获得学术上的发展空间。

其次, 对于兼职教师个人来说, 很多抱着兼职多一份收入, 只要完成学校交给他们的教学任务就行, 至于学校的发展, 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都与他们无关。于是, 兼职教师在教授知识时, 随意性比较大, 对于上课系统的考虑, 缺乏自觉工作、主动工作的热情, 存在严重的临时思想, 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 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高素质的兼职师资队伍。国家是否可以考虑让校企合作的企业每年也派几名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 由国家、政府调配, 统一安排人员补助, 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国家甚至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校企合作企业以优惠。这样一来, 既解决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又保证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

(2) 加强管理, 明确职责,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积极作用。所谓管理出效益,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科学管理的结果,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样需要管理, 四部委《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 “职业学校应当为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鼓励、吸收兼职教师参加教学研究, 专业建设和团队建设, 支持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攻关”“建设兼职教师评价标准”。这里已明确了学校对聘用的兼职教师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在职业学校工作的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一样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兼职教师只有在有效的制度管理下, 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3) 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交流, 开展双师教学活动, 促进双方共同成长。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就是既有理论教学, 又有实际操作, 专业教师的长处是理论教学, 兼职教师的长处是实际操作,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把他们组合起来, 结合在一起, 在实训课中开展“双师教学”活动, 即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两两结对, 同时为一个教学班开展教学活动。从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专职教师从兼职教师中学习实操技能, 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双方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成长。

(4) 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 建立较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学校作为用人单位, 要对人力资源有所了解, 注意建立人才信息库, 对兼职教师的一些公共信息进行管理, 有效储备兼职教师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一些聘任关系相对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使用, 不断地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高技术职称级别, 增强个人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实现共同发展, 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人的本性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有在工作稳定, 生活愉快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工作质量的问题, 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的精神。

(5) 以诚相待, 尊重和关心兼职教师的成长。兼职教师到校任教, 其在企业的工作业绩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心里会有所顾虑。学校方面要拿出诚意, 以诚相待, 尊重和关心兼职教师的成长, 真正把兼职教师当作学校的一员, 在学术上、褔利上、生活上, 职称评聘等各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 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 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吸收社会和企业优质资源, 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兼职师资队伍。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有些存在临时应付的思想, 工作不够主动, 职校要建设一支品德高尚, 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必须从加强校企合作、加强管理, 明确职责, 以诚相待,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关键词:职校兼职教师地位,现状,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育锋.结构性矛盾——中职教师配置急需关注的重大问题——2004~2007中职校 (机构)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

篇4: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6-01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就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1.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学校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又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1.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活动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桥梁,是学校围绕社会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拓展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重要实践者,他们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实用人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由于职业技能的多变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翻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都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的终生学习者,使自己既掌握专业技能也懂得传授专业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其中“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证书”说、“双师素质”说、“一证一职”说是比较典型的几个观点。观点的不统一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2.2“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较低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仅概念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不到20%,并且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传统专业“双师型”教师偏多,而新兴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专职教师中,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及由其他类型学校转入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这些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甚至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这表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还很低。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还不成熟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形成,能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中职学校盲目追求规模,致使专业教师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同时,国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还很不健全,大多处于探索性的,力度不大,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建设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统一认识,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现在职业学校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一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更多地关注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如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等等。

3.2继续加强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缓解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上,一方面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新动向,使学校各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带着问题下企业锻炼,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情况,避免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3适当发展结构型双师队伍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欠缺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突破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思维,从群体层面探索发展结构型队伍的可能性。可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提高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师中的比例。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专职教师在与他们共同教学实践中快速向“双师型”转化。各学校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型”、“技能型”的兼职教师,是改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结构、构建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4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职学校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有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办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提高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社会上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流入职业学校;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制度,区别对待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人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使那些在专业教学、实践技能指导方面肩负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占有优势。国家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积极进行校企有效合作单位给予优惠待遇。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以增长实践才干。

3.5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

国家要借鉴专业技术等级认证的办法,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认证可以引导职业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能调动专业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但认证一定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重点放在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上。

篇5: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体化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他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操作技能,能指导学生练习、解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其成为熟练的操作者。一体化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理论授课能力、操作技能指导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2.一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3.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1综合知识素质要高

一体化教师知识结构要求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等。

3.2具有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1)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2)具备和掌握现代企业新技术的能力。(3)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3.3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光会讲课,没有操作技能的人即使具有上述素质,也不能算是一体化教师。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悉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得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技能,要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拥有大量的一体化教师,如何建设打造出一支全能型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也就成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现状 1.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偏低

从各职业学校的现实情况及全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看,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严重偏低。这一情况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各个学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变现状,适应社会需要。

2.一体化教师名不副实

很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根本就没接触过实际生产,根本就没走进企业,只是跟随老教师上过一体化课,懂得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根本就不具备一体化教师的素质要求。四、一体化教师量少质低的原因分析 1.事业单位的准入制度制约

现行事业单位的招聘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学校教师的招聘也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公招公考而引进的,这样就造成很多技校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一体化教师的严重缺失。另外,当前用人制度的制约,也影响了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向职业学校的流动,迫切需要的教师进不来,不需要的教师却占着编制不走,又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严重妨碍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2.教师总量不够

很多学校因为教师总量不够,教师教学任务太重,天天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没有进一步自我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和精力。

3.规范的培训机制缺失

很多学校缺少培训的计划性,没有把对教师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管理工作中去。4.缺少进修渠道

也有不少学校有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愿望,可没有建立较有效的培训渠道,从而使愿望变成空想。

5.缺失应有的激励机制

更多的学校还没有意识到一体化教师的重要性,造成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和纯理论教师的待遇没有区别,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的积极性。

五、提升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比例的办法 1.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

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使职业学校教师的招聘区别于普通事业单位的招聘,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成为可能。

2.增加教师总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要适当减轻、调整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拥有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只能是空谈。

3.引入激励机制,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

激励理论认为,管理活动必须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人去完成任务。激励的最大作用是激发教师的潜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外,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一体化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以期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工资高,并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充足。我们应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种一体化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愿意进入学校或者做外聘教师。建立“一体化”教师建设的激励制度,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精神鼓励,在“一体化”队伍的建设中,要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并应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奖励科研立项及报销论文版面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专业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要给予奖励,对在教学中,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晋升方面,建议学校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实践性,既要重视讲课时数,又要重视讲课效果;既要重视学历,又要重视其对学校的贡献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保持“一体化”队伍的稳定,吸引和鼓励教师们向“一体化”发展。同时,可以吸引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促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再次,要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努力为“一体化”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要给予一定的津贴,使其达到国民经济行业中的较高水平;扩大“一体化”教师的工资津贴在国家专项教育拨款中的比例,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工资起点。此外,在劳动、人事、住房、医疗、退休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要为“一体化”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改善“一体化”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一体化”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4.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

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竞赛的方式。经常性地在校内组织技能竞赛活动,并给优胜者以荣誉和奖励,掀起重视技能的热潮,让更多的教师主动投入到学技能比技能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2)外出学习。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加强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对方的教学手段;借鉴对方实训硬件,改善自己的教学设施。

(3)以老带新。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学校可以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工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由学校派一名老教师与该校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定期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在帮带过程中,新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技能方面得到迅速提高,而且在教师职业意识、职业人格方面也受到老教师的影响,同时帮带新教师,对老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为了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促进理论教师与实操指导教师的融合、迁移与互补,可以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让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让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的督导及考核管理制度建设

(1)要对在校教师的技能提高进行目标管理,给每个教师定一个技能提升目标,确定达到的时限,并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促使教师去学习和进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准一体化教师。

(2)建立完善的教师听课、评课制度,促使已有的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

六、总结

篇6: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都需要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然而,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急待提高,教师问题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当前中职教师队伍现状总体呈现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不足、缺少有效的专业培训等问题,探寻这些问题的成因,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职前培养、职中培训等,同时改革职业学校教师的聘用制度,逐步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职并存的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多方关注,经费投入逐年加大,职业教育办学的基础能力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整个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教师队伍的问题益显突出。各所中职学校普遍感到职业教育发展到当前这个关键时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已是当务之急。

2013年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室对全市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人员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形式采用填写调查表(17所学校)、开座谈会(5所民办学校);2013年10月下旬在赴各中职学校进行专业调研期间,就学校专业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部分学校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共同探讨。在对大量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后,分析芜湖市中职学校教师现状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职教师队伍现状总体概况

芜湖市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有22所(含:教育局直属学校3所,行业学校2所,县级职业学校7所,高职附属中专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9所)。从教人员约1500余人,其中事业编制内教师约1050人(文化课教师约560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约490人),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体比例不足50%;事业编制外人员450余人(包括:公办学校外聘教师及民办学校教师,其中文化课教师约150人,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约300人);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411人,占教师总量不足30%。教育局直属公办学校的兼职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比例不足20%。具体情况如下。1.教师总量不足。随着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各公办中职学校师生比大多低于1:20。教师普遍任务重,不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承担招生、实习、就业、常规管理等工作。专业课师资严重不足,呈结构性缺编,特别是紧缺专业的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授课周学数平均超过了16学时(专业课满课时工作量),有的甚至超过了20学时。学校的单位班级人数较多,在专业课实训教学中很难实施有效教学,另外专业课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参加外出集中培训学习。

2.教师结构不合理

(1)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偏低。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体比例不足50%。但各校具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芜湖市3所公办直属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约占教学人员的40%。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专业师资结构的专业课教师数远大于文化课教师,有的学校能达到70%。究其原因,行业学校前身为厂办学校,属于劳动社会保障局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而民办学校为节省办学成本,在办学

人员配备上更关注结构的合理性,且不存在公办学校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办直属多为薄弱高中转型建成的,文化课教师队伍基数大。虽然近20年来,有不少文化课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转成了专业课教师,但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能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直接受到影响。

(2)年龄结构不合理。市直属3所公办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主要分布于45岁左右,约占60%-70%,而民办学校的教师主要分布于35岁以下,约占80%。这种结构对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成长和团队的合作均有不利影响。近些年由于教师编制相对较紧,青年教师数量少,当前公办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而民办学校教师由于缺乏成熟教师的引领,加上教学负担重,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专业成长缓慢。

(3)学历层次有待提高。近20年来,各公办学校教师通过各种进修途径,学历达到本科层次的均在90%以上,但研究生层次的教师甚少,教师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上明显不足。

(4)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总体数量偏少,但各校在结构上差异也很大。按教育部2012年颁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文件中对兼职教师的定义,“兼职教师是指受职业学校聘请,兼职担任特定专业课或者实习指导课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教师占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应在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中明确,一般不超过30%。”从中可以明确是,排除在中职学校任文化课教学的编制外人员或行政人员兼任教师岗位的情况。由此来看,兼职教师在各教育局直属中职学校及县级职教中心兼职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均达不到20%。而在行业学校兼职专业

课教师约占专业课教师一半以上的比例。结构上的不合理,使专业课教学困难重重。

3.专业能力不足。教师专业素质不够理想。专业教师很多是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课学科或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也有一些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各校均存在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能开设的专业课有限等问题,学校在开展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中缺少有力的师资支撑。

4.队伍不稳定。中职学校教师课务量普遍较重,还要完成招生任务,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待遇较差(中青年教师每月可支配收入在3000元左右。来自芜湖日报消息,一季度芜湖城镇职工月均工资4028元。),再加之教学管理压力大,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厌倦心理,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缺少职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这些年优秀教师流失到普通高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长期以来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得优秀高校毕业生不愿来中职学校任教。

5.民办学校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数量远没有达标。在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约200人,大多来自于非师范类高校。很多年轻教师上岗前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由于学校教师人数少,大部分教师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任学校的部分行政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工作量繁重,压力大。民办学校教师年龄多偏年青(多为30岁以下),相对集中于同一年龄段,他们处于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困惑中。缺少梯队的带动作用和与外界交流学习机会,加上在专业成长上缺少与公办学校共同的评价平台(如专业技术等级的认定),这些导致他们对专业成长和职业未来感到迷茫。

二、问题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教师来源问题。现有文化课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师范专业;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职教师资班定向培养和部分文化课教师的转行,有行业和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的甚少。近些年来,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不少政策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如特别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政策等),各职业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职业学校进人渠道并不十分畅通,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的技能人才时,常会遇到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妨碍了优秀人才的吸纳。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还是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这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

2.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目前芜湖市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途径主要有:一是到普通高校在职进修(如在职攻读研究生);二是参加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培训;三是参加学校内部组织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通识性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少量的和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法,与专业技能提升相关的培训很少。国家文件对教师赴企业锻炼有明确要求,但由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体制上落实的确实,在实施中存在很多困难,学校在这方面能做实质性操作的甚少。

3.中职教师管理体制有待理顺,适应中职教育特点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中职教育涉及教育、劳动、行业、企业等多个管理部门,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存在着多部门管理的问题,给中职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在中职教师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行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等方面,相应的政策

管理制度也有待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4.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内需不足。中职办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用人需求市场来拉动,仅靠教育部门提高质量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校企合作的低层次和利益的不均等,直接导致中职教育质量难以提升。企业一方面抱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另一方面并不愿意实质性地介入中职教育培养过程,更多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办公经费的限制和师资的不足,使专业技能实习课的开足率不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难以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比从社会直接招聘的农民工就业优势不明显、转岗能力低下。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认可,没有办学吸引力,也就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三、对策和建议

1.在政府的协调下,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让企业承担起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给中职学校提升办学质量以核心动力。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仅依靠教育部门的资源是远远不足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和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实习实训设备、师资及评价等各方面的紧密合作,才能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求得教育自身的发展。这是客观必然,已为多个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及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的成功经验所证实。现有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以企业获取廉价劳动力为合作基础。需求和供给双方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和平等的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长久以往这种合作伤害的不仅是职业学校,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受到影响,大量就业能力不足的人群滞留在城市里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建议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政校企三方必须共同承担、合作履行的社会责任和

义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学生实训岗位、赴企业实践教师、兼职教师的经费补贴等;建立校企合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发布企业用人信息;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投入经费,让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教学有动力,有压力,有评价。学校要积极主动与有适合中职学生就业层次用人需求、具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合作,找到学校发展增长点,切实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同时也提升自身办学内涵。

2.解决当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少职业认同度等问题,首先要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渠道,从源头上重新构建结构合理的职教师资队伍。

(1)实行开放式教师培训体制,挑选愿意当职教教师的各类高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后,再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以解决部分短线专业师资以及实习指导教师紧缺的困难。在重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职教师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对志愿从教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安排到职业学校任教。

(2)扩大中职学校的用人自主权,设定浮动编制,充分尊重学校的用人自主权,让其依据专业开设情况按需设岗,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教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才报考、应聘。

(3)切实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师[2012]14号)及《安徽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皖

教人[2013]5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聘请兼职教师可以让学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调整及专业课教师使用上有更多的灵活性。这是短期内解决专业课教师不足的有效方法。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使在职教师资队伍中保持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4)在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资格考证中,要对申报人员从专业理论和操作能力两方面进行考核,使符合中职学校教学能力要求的各类专业人员有进入职业学校任教的资格,成为兼职教师的人才库。

(5)政府要加大投入,在资金上大力扶持职业学校,把解决好教师收入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行列。

3.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专业课教师比例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于部分有一定专业基础的35岁以下年轻文化课教师,根据学校的专业需要,鼓励其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证书,并逐步转入专业课教学行列。学校要制订相关制度,通过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等形成激励机制、保障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课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4.学校充分利用技能大赛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几年的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有力地推动着各级各类的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各中职学校要在学校内部开设教师专业技能比赛,切实做到以赛促教。

5.加强对骨干的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发挥他们的专业带头作用。要制定相关指导性政策,落实专业骨干教师的待遇,学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如建立名师工作室。2013年芜湖市首批“名师工作室”的10位名师中只有一位是中职学校的专业课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学校为专业骨干教师设立工作室,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制订规划,发挥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技能竞赛中的专业带头作用。

6.关心民办学校及公办外聘教师的专业发展。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量上看其总量已占中职从教人员的1/3(约450人,含公办学校中工作的外聘教师),在中职教育中的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心这个群体的专业成长就是关心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孩子。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资格、双师型教师认证的监督管理,对民办学校教师或编制外的教师在的职称评定、交流学习方面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让他们的专业发展得到合理的关怀,符合教育发展的整体利益。

职业教育的价值是在于促进民生就业和助推经济发展,只有当一个人通过职业教育也能获得有尊严的生活,经济发展在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撑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时,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为社会认可。政府、企业和教育的通力合作是职业教育提升办学内涵的基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在行业企业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下,借助于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才能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璟发.中职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A].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3期.[2] 刘艳磊.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A].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06期.[3] 陈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中国广州网.[4] 杨贵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思考.职业教育.2010年5期.[5] 戴丽丽.李新.甘鹏.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师资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7期

上一篇:观看红色电影策划下一篇:口腔医学生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