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2024-04-21

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精选6篇)

篇1: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师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目标状态”,更能有效规划课堂教学进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中等职校地理学科课堂教学。

一、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要达到为学习设计教学,学情分析是基础,也即要求教师一改从分析教材入手,而代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地理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作为教学任务研究的切入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专业学习需要为唯一目的来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这就致使地理学科在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被无情地打入冷宫。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这些是学生终身发展不可缺失的,也是其他课程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跨越地理教学唯职业学习需要的价值取向误区,而代之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现代职业教学理念。

教学任务分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也是教学规律所决定的。一堂课的新授内容都必须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这样才可能将新知纳入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中。教师既要分析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能做些什么、能说什么以及“实际是什么”等问题;又要预期地理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必须达到的状态,它反映了教学任务、学习目标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当教师明确了“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两者的差距,才有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当教师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时,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只完成了课堂教学形式化的任务。

二、职业分析: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将教材作为目标状态的来源,聚焦教学任务,就是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备课环节中的备教材这一个过程。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归属于专门教育,面向职业,通常是按职业(专业)要求组织教学,这也就导致了中等职校的地理学科常常因其对某些专业的针对性不强,而不能单列为必修课程甚至选修课程。即使出于专业需要,地理学科也免不了常常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而不被人们所关注。

正是由于不同的专业对地理学科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又无法在中等职校地理教材中找到专业针对性强的通用教材,所以不同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取向上也相差甚远。地理教学任务分析,还就要求教师能从未来职业对人的需要和现在专业学习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要求两个方面出发来确立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内容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确立的。内容是载体,任务是目的。对教学任务的分析,除了要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外,还有就是重组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的有机整合。要达到上述要求,其一,教师要较强的课程意识。不同专业的地理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要体现地理学科的职业(专业)特色、职校地理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其二,加强地理学科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地理学科教师要与专业教师一道通过对某些具体职业(专业)岗位分析,明确职业(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地理素质要求,并共同确定特定专业的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这种特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地理学科自身的价值取向,又能较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准备。其三,从专业(职业)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突破地理学科原来的知识体系,致力于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的富有职业特点的地理课程体系。在职校地理教学任务分析时,教师在固守地理学科自身最基本和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删节、补充、拓展、综合等,从而保证地理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与职业知识相互相联结、与实际的职业活动相互联系。例如,在化工类专业的地理教学中,应以“环境保护”作为教学重点,突出“环境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人地观、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尽管现代课程理论要求我们突破“教材中心”,但并不否认教学中教材的重要地位。学科知识体系的组织形式也是通过教科书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以教科书为载体。教学任务分析,在学情与职业(岗位)分析的同时,有必要围绕课程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展开,并进行科学处理。中等职校地理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教材分析,明确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每章节的编排意图,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理解,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并选择提供对学生的相关教学地图、地理数据、专业资料等。如《海运经济地理》中的“国际大宗货物的运输”这一章内容,是在前几章节较为系统、全面介绍各大洋、诸海域、重要通航海峡、国际运河、国际大陆桥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述世界海运大宗货物的生产布局、货流规律与海运航线等,是对前几章节内容的综合与运用,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点内容。但对于不同的专业,如船舶驾驶、国际航运、外贸运输、海事法律、国际贸易等,这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及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2.通过教材的分析,确定教材的处理方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念,而应坚持用教材来教。这就要求教师从学情和职业需求出发,科学处理教材,通过增减、调序、整合、新选(新编)等措施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要求。例如,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普通地理学科教学时,笔者大幅增加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内容,凸现地理信息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主题,从而达到地理学科与专业学习的有机整合。如果确因专业教学需要,建议还可以开发校本地理课程模块、专业地理课程模块等。

篇2: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中等职校设置与调整专业标准体系校外过程分析

标准体系校外过程要求中等职校设置与调整专业,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地方产业发展,有利于企业用人,有利于政府管理;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借鉴相对发达地区中等职校适应的`经验,探索自身适应的规律;理解中等职业学校目录专业,把握对应的本地职业现状,进行布局分析.

作 者:刘伟洋 赵会芝 曹晔 韩振华 Liu Weiyang Zhao Huizhi Cao Ye Han Zhenhua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职业技术教育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G719.2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专业调整   标准体系   校外过程  

篇3:中等职校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学习上存在消极应付心理

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中地位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校)的生源日益萎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由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心理。一是学习目标不明。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目标不明,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二是具有厌学情绪。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三是存在应付心理。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对学习基本都是应付了事。四是存在被迫学习心理。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二、情感上存在自卑抑郁心理

职校生普遍认为自己是被社会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在情绪情感上常常表现出自卑、抑郁、焦躁等心理。一是情绪波动较大。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也有一些职校生经常性地大惊小怪,给人一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印象。二是社会性情感冷漠。不少职校生曾经多次遭遇严重挫折,他们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三是挫折承受力较弱。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些职校生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产生“还不如死了为好”的厌世心理。四是存在压抑消极情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能进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会被很多人视为没出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个性上存在封闭偏激心理

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一是理想追求不高。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二是适应能力较弱。如今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三是不良性格较多。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四是容易自暴自弃。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的是歧视的眼光,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表现。

四、生理上存在烦恼焦躁心理

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给职校生带来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一是容易产生烦恼情绪。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许多职校生总在为自己性征体相的不如意而烦恼,担心自己的形象不佳。不少男生常反问自己:我的长相怎样,是不是具有成熟男子汉的气质;而女生常反问自己:我的外貌如何,有没有青春女性的现代风度。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就会兴高采烈、兴奋无比;一旦获得别人的否定性评价,就可能伤心烦恼不已,甚至茶饭不思。二是反应过于敏感。有些职校生经常被原始的性欲望所困,对性问题过于敏感,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知识的引诱,过多阅读性描写的书籍,喜欢谈论性的话题,传播一些性的笑话,沉湎于性的想象或性的“白日梦”。有些职校生养成了习惯性的手淫等自慰行为,常常自责不已,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和负疚感,生怕别人识破自己性方面的隐私或秘密。

五、择业上存在悲观恐惧心理

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一是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二是紧张焦虑心理。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三是困惑矛盾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篇4: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校;旅游管理;教学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10-01

在我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人才十分短缺,为改善这种现状,各大职校陆续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然而,职校旅游管理专业虽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走向专业化,但相比其他学科还不成熟,今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旅游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就专业特点而言,其应用性、操作性较为突出,与市场联系紧密,属应用性学科。但从该专业设立角度而言,由于绝大多数脱胎于基础性学科,因此仍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不分课型、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一律采用单纯地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模式为“一言堂”,即课堂上以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从专业特点的角度考虑,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只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所谓的应用性学科变得有名无实。旅游管理专业中涉及大量实际操作性内容,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才能掌握,仅仅靠听是不够的。

第二,“一言堂”式的授课方法,不利于学生管理自信心的确立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心理素质要求较高,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足够的自信心,四年一贯制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尤其是缺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更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公关意识的培养。

第三,单一的授课环境和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绝大多数是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在这种变幻无常的对客服务中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极为必要的基本素质。

第四,长期的传统授课模式使教师本身在知识更新和能力结构上存在极大的缺欠,势必影响该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确立。专业意识的尽早确立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形成正确认识的前提,由此学生会有意识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培养相关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传统和基础性学科中仍是较为适用和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即使在目前极力倡导教学方法改革的形势下,传统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仍能发挥积极作用,相得益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的使用,关键是要“对症下药”,不同特征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

二、职校旅游管理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加强旅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整体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为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安排相应数量的教师外出进修,将全国各地有名的旅游景点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更新,才能跟得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中外知名旅游学术专家到该校开展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

(二)结合社会最新动态进行专业课堂教学。

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旅游管理的最新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PPT展示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尽量让其担任活动小组长。同时,对于那些爱在课堂上玩闹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分析时,应首先给他们分配好任务,避免他们玩闹,也让他们在任务中学习。

(三)重点选取必要课程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将主要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前提下,增加其他课程。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挑选课程,增加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全面建设旅游专业的实训室和学校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专业,中等职校也需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的培养学生先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再到实训室进行合适的情景模拟,再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学校需要规定和设置好具体的实践步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旅游专业就是一个对语言和表达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需要的就是学生不断的放开自己,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地域辨识能力。同时加强学校的实习基地也能有效的辅助学校的课程教学,不断的将课堂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融会贯通,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也有利于学生不断的对旅游专业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对于学生在进行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处理事件的能力和经验,这也可以提高学生在与其他学生竞争时的优势。同时可以积极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不断的促进学生的竞争机制,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三、结语

篇5:浅析中等职校幼教女生德育工作

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校 张昕

【摘要】:

中等职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中职生源是通过层层选拔淘汰之后剩下来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下游水平,学习习惯差、综合素质差,班级管理工作相对困难,而幼教学生中女生占了99%以上的比例,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幼教女生多、问题多、工作复杂化,从而使幼教女生德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教育 德育工作

中等职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中等职校幼教女生德育工作必须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与成长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立体网络。同时,以围绕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与纪律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目标,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爱国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不断深化德育内容与创新方法,全面推进女生德育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12345”心理健康教育新举措。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一个组建、两方延伸、三条热线、四条宣传途径、五个创建。创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硬件和软件环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树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是提升“辅”助“导”就业适应指数。为实现对全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调试,就业心理素质提高,适应工作岗位心理的全面指导,学校宜采用新生入学指导,老生跟踪辅导,毕业生就业技巧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这样更容易收到可喜的成效。

三是开创“讲评学——四爱一观”女生教育新模式。成立女生教育管理部,专门解答青春期女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疑惑,解决女生群体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以开展知识讲座、十佳女生评选、开设“女生素质教育课堂”等几方面展开工作。从根源上为女生解决问题,树立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 开展“5课”构建“5素”。开设涵盖人文修养、竞争合作、社会适应、心灵适应、心灵成长、学习管理等五个方面素质拓展课程,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育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开拓者能力、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五是组织“631”阵容覆盖业余生活。学校应指导学生成立社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她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健康生活。如组织模具组装社团、书法社团、计算机社团、舞蹈社团、COSPLAY社团、秀社团、心理协会、女子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协会、翼语报社等等学生社团组织,在学习之余,各类社会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是双管齐下抓“后”强“班”教育转化。成立专门的素质强化班,针对平时行为习惯较差学生进行强化学习。从道德、劳动、法制等内容进行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极大的转变了后进生的行为和思想。组织班主任在班上开展各种德育主题班会,通过这些主题班会,让学生培养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七是“校企”结合探索“德育”新思路。将企业化管理引入学校德育工作,极高地提升了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升华德育工作的外延。

八是培养“安全观念” 强化“法制意识”。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学校应长期举行法制安全、消防知识讲座、应急疏散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一是加强文化特色建设。建设环境优美、校风良好育人环境,打造一支团结,责任心强,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营造教职工敬业爱岗,教风严谨;学生勤奋朴实,校园的学习风气浓的范围。

二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学校的文化墙、张贴栏、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主题班会、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学校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网”——加强和学校网站的联系,扩大宣传影响力度。“报”——在校报这一项目上,发挥对外宣传交流作用,发挥核心宣传平台,在增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促进和广大团员的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方便更多同学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播”——利用广播站,通过每天校园新闻播报起好宣传媒介作用。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1、开展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文明素质的讲座、报告、座谈、宣传、展览等主题活动。

2、开展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到重庆烈士墓、渣滓洞参观学习等。

3、组织学生开展团日、歌咏活动。

4、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各个方面的素质测评。

5、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勤工俭学,提倡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对经济的关心引向对人的存在价值和精神需要的关注。

6、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举办各类竞赛活动。

四是校风校纪建设。

1、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完善制度:《班主任薪酬办法》;《毕业班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关于办理走读证的规定》;《关于损坏公物及赔偿的规定》;《见习班主任制度》;《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女生教育管理制度》;《学生请假制度与考核办法》;《学区值周责任制》;《学生毕业证书管理办法》;《学生操行评定细则》;《学生奖励制度》;《学生流失情况统计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宿舍规范化考核标准》;《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序列化教育计划》;《学校班主任聘任方案》;《学校班主任薪酬管理办法》;《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综合素质学分制管理办法》。

2、“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选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一股争创文明之风。

3、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篇6:中等职校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贠建强

【摘 要】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习就业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巩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从而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思考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这给我们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中职学校,建设一批“立足本位,适应社会”的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不少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脱轨,与当地的经济联系不紧密,一些学校墨守以前设置的老牌专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中职教育既无法与社会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及升级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又无法与产业、企业、岗位相对接,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专业设置不科学。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大而全”等问题。一是专业设置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经济水平、人口结构、职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等状况有效结合。二是专业建设存在贪多求大,只顾迎合招生“口味”不顾办学实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只顾专业数量而不顾专业质量等问题。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一是难以适应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接轨。二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协调。理论课程偏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存在“理实”脱节。三是专业课教材单

一、教法传统、缺乏创新。有些教材已经不合适宜,有些教法已经不合时宜,没有及时更新。四是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技能训练。

(三)专业师资队伍不稳定。一是有编制的老师名额有限,很多老师没有编制而是临时聘用。二是新招聘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历练。三是专业课教师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很难保证本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四是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标准不统一,影响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四)专业品牌意识不强。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面临很多困难,部分中职学校只考虑眼前利益,一味盲目迎合市场、迎合招生需要,导致专业设置多而杂,专业建设参差不齐。而对那些现有稳定、专业实力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没有树立起品牌意识,没有结合学校优势重点打造和“包装”,专业品牌意识不强,特色不鲜明,并且在招生宣传时没有合理宣传和引导学生。由于专业品牌意识薄弱,专业建设滞后,在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比较时没有竞争优势,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的劣势,形成恶性循环。

(五)“重硬轻软”不协调。在专业建设上片面强调“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投入和内涵建设。学校每年看重的是投入了多少资金、场地、实训设备等,投入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盲目上项目、进设备、扩场地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设备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设备成了摆设,资源浪费严重。而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更进、教材创新建设、教师培养培训、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教师进修、论文评比、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软件”方面投入少,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和活力,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

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专业结构调整是中职学校提高自身适应能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要树立“积极建设现有专业、逐步淘汰落后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新型专业、高瞻远瞩培养潜在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针。结合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二要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需求,采取专业整合和专业分立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按照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新老”专业协调推进,即注重“老”专业的文化积淀,又注重新专业的适应性和创新性。简言之,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二)办学定位准确,主次专业发展有序。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优势、地方特色、行业特点、培养目标等方面,综合考虑办学定位。办学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竞争要有优势,能发挥学校、学生特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发展定位明确,旗帜鲜明,学校就会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示范专业、优势专业,在这些专业建设上就会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政策倾斜,使优势专业更优、示范专业更强、重点专业更精。在发展重点优势专业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量力而行地开设其他专业,使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同时铺开,形成“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重点专业重点打造、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相关专业同时展开”的发展思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结构合理、有理想抱负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保证,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一要学校要积极培养“一专多能、双师型、复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深造和终身学习。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向社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稳定教师队伍,做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及师生比例等工作,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提高教师生活福利待遇,促进学校向更高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要制定和实施有效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落实专业师资培训的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提高师资整体水平的时重点挑选和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三要重视外聘教师队伍。为了稳定外聘教师队伍,必须逐步提高外聘教师待遇,建立外聘教师职务聘任制,按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学工作绩效(如年终考核成绩)有计划地给外聘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并按专业技术职务确定工资薪金等级,以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

(四)优化课程体系,促使专业目标定位精准。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计要贴近学校实际、企业实际、行业实际、用人单位实际、岗位工作实际,从以“学校”为中心到以“学校、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转变。一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材制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科研平台、技能培训、实习评价等细节领域,使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要。二要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三要举办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教学成果展示、聘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校园师生技能比武等活动,强化学生专业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四要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意愿多样化的实际状况,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改进课程评价方式,部分课程取消期中或期末考试,课程结束时实行结业考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技能评价社会化,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同时建立专业技能目标考核体系,将技能分解到各个学期,各个学段。

(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增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在专业建设上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投入要科学理性,要管好用好教育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既注重硬件投入,又重视软件投入;既注重当前投入,更注重长远发展。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师德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放宽眼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基础投入、潜力投入”的建设与管理,形成“有投入、有收获、有成果”的良好局面。

(六)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中职品牌专业。学校应高度重视重点专业建设、优势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大做文章。以重点专业为纽带、以优势专业为龙头、以品牌专业为抓手,着重打造专业立校、专业强校、专业创校的发展模式。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学校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期刊报纸、学校网站、专题报告等活动或形式,宣传学校发展动态理念、职教动态、专业建设成果、师生奖励荣誉等,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深度宣传报道,使“品牌建设有亮点,宣传报道有焦点,聚集人气有看点”。中职学校要始终树立起品牌意识、名牌意思、名片意识、窗口意识、忧患意识,才能以专业立校、品牌立校、口碑立校,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七)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校企合作模式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符合企业、行业发展特点。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新的双赢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赢”长效机制。

(八)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好特色专业。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可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征求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便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针对社会需求,大力开发社会培训,如本地农民工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扩大职业学校在当地行业中的影响力。此外,职校还可以与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利用高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课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总之,中职学校应积极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始终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动力,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国君.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6)

[2]陈疆雷.探析中职学校专业调整与开发路径[J].职业教育,2015(9)

上一篇:站台母子情作文下一篇:关于严肃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