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职校学生心理症状调查与初步分析

2023-03-01

中职学生是青少年学生中相对独立的群体, 他们虽然年龄和普通高中生相似, 但处于不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 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长时间以来, 人们更多地关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关心理症状方面的报到很少。为了解欠发达地区县级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学校实施健康促进提供指导, 他们于2006年5月在连云港市某县中职校进行了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运用典型和分层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 在连云港市某县中职校随机抽取一、二、三年级各三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发放SCL-90问卷共443人, 收回有效问卷421份, 有效回收率95.03%。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1]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 以班级为单位施测, 通过集体解说指导语、集体作答并现场收回的方法, 保证问卷所获资料的信度。SCL-90每项按1~5分的5级评分法, 以任一因子分≥3分作为心理症状的检出标准。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2000 v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完成数据录入和校验, 用SPSS 10.0 for Wind o w s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有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按引入、剔除变量分别为0.05、0.10的标准, 选择最大似然比向前引入法进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421人中男224人, 女197人, 年龄16~21岁, 平均18.56±1.01岁。一、二和三年级分别为150人、144人和127人。

2.2 中职生心理异常症状检出率 (见表1)

以SCL-90任一因子分作为评价指标, 调查对象的心理症状严重程度构成情况为:无症状 (<2分) 109例占25.9%, 轻度症状以上 (≥2分) 312例占71.4%, 中度症状以上 (≥3分) 107例占25.4%, 严重症状 (≥4分) 15例占3.6%。心理症状总检出率 (任一因子分≥3, 下同) 为25.4%, 95%CI=21.3%~29.6%。

单项症状 (因子分≥3) 检出率的前5位为:敌对 (13.8%) 、人际关系 (13.5%) 、强迫 (10.9%) 、抑郁 (10.2%) 、偏执 (8.1%) 。男女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7.7%和22.8%, 无显著差异 (P>0.05) 。但强迫、敌对、偏执等3项症状的检出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 (P<0.05) , OR (95%C.I.) 值分别为1.95 (1.02~3.73) 、2.16 (1.19~3.91) 和2.95 (1.15~7.54) 。

2.3 不同年级中职生心理异常症状检出率 (见表2)

表2显示一、二和三年级中职生的心理症状总检出率分别为22.0%、19.4%、36.2%, 差别极显著 (P<0.01) 。分割与合并分析发现, 在一、二年级间差别无显著性 (χ2=0.290, P>0.05) , 一二年级合并后与三年级比较, 心理症状总检出率 (61/294与46/127) 有显著差别 (P<0.01) , 提示三年级可能为心理症状高发人群。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精神病性等4项症状因子方面, 不同年级之间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别 (χ2=6.497~12.977, P<0.01~0.05) 。

2.4中职生SCL-90各因子分 (±s) 与常模及在不同年级、性别间的比较

中职生SCL-90各因子得分分别为躯体化 (1.64±0.60) 、强迫 (2.13±0.59) 、人际 (2.09±0.67) 、抑郁 (1.95±0.67) 、焦虑 (1.81±0.62) 、敌对 (1.95±0.74) 、恐怖 (1.64±0.57) 、偏执 (1.87±0.60) 、精神病性 (1.77±0.59) , 各因子分均高于职业院校19岁组学生常模[2] (t=1.99~6.98, P<0.05~0.01) 。各因子分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 (F=3.447~8.315, P<0.01~0.05) 。两两比较 (LSD法) 发现, 三年级中职生各因子分都显著高于一、二年级 (P<0.01~0.05) , 而中职生一、二年级之间仅在恐怖因子分上存在差别 (P<0.05) 。各项因子分在性别之间仅有恐怖因子分显示女生 (1.77±0.60) 显著高于男生 (1.52±0.53) (t=-4.47, P<0.01) , 并与上述常模建立时的参照样本一致。

2.5 心理症状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任一因子为因变量 (y=0正常, y=1异常) , 本次调查中的1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 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 结果仅显示所在年级 (X3=1一年级, X3=2二年级, X3=3三年级) 、不在校时与谁一起生活 (X5=1双亲, X5=2单亲, X5=3其他亲友) 、是否玩网络游戏 (X6=1从来没有或偶尔玩, X6=2经常玩) 、本人对上网态度 (X12=1从未上网, X12=2一般, X12=3很喜欢, X12=4痴迷) 等4个因素与中职生心理异常存在统计学联系 (P<0.05) 。性别、年龄、是否住校、在班级中成绩位置、近一周是否因病用药、开始上网年龄、近一周是否上网、是否玩网游等因素对心理症状的贡献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上述4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结果所在年级 (X3) 、与谁一起生活 (X5) 、本人对上网态度 (X12) 等3个因素对心理症状的贡献显著 (P<0.05) , 入选回归方程, 见表5。

3 讨论

3.1 县级中职校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症状较为明显

考虑SCL-90的9个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的内部相关[3], 这次调查主要采用任一因子>=3分作为心理症状的判别标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生可能存在明显心理症状的检出率高达25.4%, 各症状检出率水平和顺位与余欣欣等[4]研究结果相似 (该文于49页倒25行两个百分数值和当页表中总计检出人数N值可能有误) , 各症状因子得分高于甄国红等[2]建立的常模。中职生心理症状的产生原因是否与当前县级中职校的特殊性和中职生源的特点、上学目的及对职教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等因素有关, 有待进一步探讨。

3.2 男女中职生心理症状特征存在差别

中职男女生各症状因子的异常检出率和得分情况的差别, 可能与青春期男女生具有的不同心理特征、男女生心智技能结构的特点、来自家庭和个人的职业期望与成长压力的冲突、以及学校在学生管理和心理疏导方面男女有别等有关。传统观念下男生承担着更多社会和家庭期望,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来自同伴群体的各种刺激, 男生的成就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自尊和自强情感, 往往比女生强烈, 可能使部分男生出现心理症状。

3.3 所在年级、一起生活的亲人、对上网态度可能是心理异常的部分原因

心理症状检出率和回归分析结果, 都提示三年级中职生为心理症状的高发人群, 可能三年级中职生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 调查时又暴露于毕业和激烈的就业竞争, 感受着来自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或刺激等原因有关。与单亲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的中职生产生心理症状的危险性, 是与父母共同生活者的1.36倍, 应考虑可能与家庭对中职生的基础教育、上中职校的态度、对中职生成长给予关爱和支持频度、程度和方式等因素有关, 反映出家庭因素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上网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对网络的喜欢甚至迷恋, 使中职生心理症状发生的危险性增大1.43倍, 提示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 学校、家庭和有关部门应需要高度重视在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4 结语

县级中职校学生中存在心理症状现象比较严重。毕业与就业的压力刺激、家庭给予的关爱和支持、对网络的喜爱甚至迷恋, 可能是中职生产生心理症状的主要原因。学校应与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 重视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结合职业教育和毕业就业工作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摘要:目的了解县级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某县中职校421名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县级中职校学生有较明显心理症状 (任一因子分≥3) 的检出率为25.4% (107/421) , 其中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敌对、焦虑等症状检出率较高。三年级中职生为心理症状的高发人群, 产生心理症状的高危因素显示有高年级、对上网的喜爱和迷恋、没有与双亲共同生活等三种。结论县级中职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应重视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

关键词: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增刊) :31-35

[2] 甄国红.职业院校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3, 24 (34) :48-50

[3] 冯正直, 张大均.中国版SCL-90的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3 (4) :481-483.

[4] 余欣欣, 肖庆延.高中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7 (4) :48-51.

上一篇: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规划初探下一篇:办公室业务杂志社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