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培养职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初步探索

2022-09-10

目前, 社会发展极需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工, 职校生是技术工人的重要后备军, 但现有职校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部分学生品德素质差, 攻击行为具有高发性。亲社会行为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积极行为, 其研究有助于各种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减少, 也有助于职校生的健康成长。体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虽然也要通过记忆、思维等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 但它主要属于活动类课程, 即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学习和锻炼,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有充分地接触、交往和合作、互助的可能;还有活动本身所蕴涵的参与意识、竞争合作意识等的精华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出, 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 除了身体教育, 体育教师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所以体育学科的学科特点对培养职校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有力的条件和更加明显的效果。

1 亲社会行为概念的界定

一般而言,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 而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1]。这是一种不考虑行为者动机的界定方法, 关于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均采用这种界定方法直接研究分享、助人、合作、安慰等常见的亲社会行为, 这种界定方法所包含的亲社会行为范围也较大;另一种是从行为的动机和后果的角度综合考虑, 指牺牲自己的利益, 不期望得到任何内部和外部奖赏的条件下做出的善行。这是一种理想模式的亲社会行为, 大部分学者把这种无私地关心其他人的行为称为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 [2]。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虽然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规定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目标, 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研究表明[3]通过常规教学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提高没有明显效果, 只有依据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 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 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实际教学中, 思想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很难落实, 所以具体培养方法的提出至关重要。综观以往有关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和实践, 笔者认为培养策略有以下几点。

2.1 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价值观决定着个体的价值取向, 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价值取向, 被称为亲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内侯积良的研究表明, 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作为助人者稳定的人格特征, 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职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许多学生存在消极的价值取向, 所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职校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有认知矫正法和榜样教育法。许多学生之所以拥有消极的价值观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观念, 所以价值观教育要先从学生的认知着手。体育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展开价值观教育, 如讨论篮球比赛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是为了一时的个人表现损失集体利益还是把投篮机会交给时机最好、能力最强的队员, 或者讨论篮球比赛中角色的安排和个人的责任, 这样的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比赛要取得胜利, 大家必须通力合作, 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任何的个人冒险主义都是要不得的。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获得合作、互助的价值取向, 并将其内化为亲社会的自我概念。但是在讨论中必须注意采用正面启发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肯定和表扬相互配合的行为, 而不是过多的批评或指责持有错误观念的学生, 让学生从不同价值观的比较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在人类社会行为习得中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榜样教育法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育明星身上的优秀品质, 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鼓励学生发言, 最后再进行总结, 倡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学习明星的优秀品质, 提升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2.2 移情训练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 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 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的反应。Eisenberg等人的研究证实, 移情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 (抚慰、分享、合作及助人行为)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移情能力得分越高的儿童越可能表现出这些亲社会行为和越少表现出攻击等反社会行为[4]。同时, 国内类似的研究也证明,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 (助人、分享、合作、抚慰) 以及抑制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动机源。

因此, 体育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情境、体验真实、角色扮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移情水平, 这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职校学生体验到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在出现类似情境时, 便会回忆起以往的情绪体验, 从而抑制消极行为, 做出合作、助人、安慰等积极行为。比如两人沙袋接力赛中, 两个人一组, 要求一个同学搀扶着一个两脚绑着沙袋的同学, 到达终点后角色互换。通过这个比赛, 学生可以体会到负重行走的不便, 同时体育教师可以用语言诱导学生体会行动不便者的困难, 教育他们要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还可以通过男女搭配分组进行爬山运动, 以小组为单位向山顶出发, 每一小组的男女必须全部到达目的地才算完成任务。这一活动通过小组内男女的相互帮助, 尤其是对体质较差者的帮助, 学生可以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从而培养助人品质。

3 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

社会的规范固然重要, 但就职校学生而言, 对其影响最直接的是所属群体的规范和氛围。集体内部的人际气氛越融洽、越和谐, 攻击行为就会相应降低。这种氛围中的个体, 其人际信任度较高, 容易表现出对他人困难的关心, 学生乐于也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对老师言行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提高[5], 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同伴关系, 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个体以后的助人行为。因此, 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对培养个人的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游戏、合作学习带动交往, 营造宽松、和谐、亲密的交往氛围,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以此来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并尽自己所能, 为别人做一些事, 让他们感受到爱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快乐, 体会到做人的价值。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接纳, 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 有助于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4 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众所周知, 青春期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阶段, 而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难免出现一些消极行为, 但是这些学生尚未成年, 其思想和行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消极行为要积极正确地引导, 而不是一味指责和埋怨。教师要有艺术地实施教育, 及时的表扬助人、合作等积极行为, 适时地矫正不良行为, 并以身作则,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如何去理解、关心并帮助别人。同时,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亲社会儿童存在友善的归因倾向而攻击性儿童存在敌意的归因倾向, 所以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 教师宜采取单独的方法接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需要, 矫正敌意的信息加工模式, 使其遇事三思而后行, 多做善意的归因, 并向其推荐可选择的, 破坏性较少的行为, 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发怒或者失望。

总之, 体育教学在职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效应, 但实际教学中, 体育教学优势的发挥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笔者借此文希望体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 深入探索, 依据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将体育教学不仅育体而且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摘要: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特点和体育活动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培养职校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有力的条件和更加明显的效果。本文探索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目的是使教育者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 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亲社会行为,职校学生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 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351~376.

[2] 王振宇, 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45.

[3] 王青松.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21.

[4] Eisenberg N, Miller P.The Role of Sympathy and Altruistic Personality Traits in Helping:A Reexamin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9:57.

[5] Chang L.The role of classrooms in contextualizing the relations of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to peer acceptance[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40:691~702.

上一篇: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挥发酚不确定度的评定下一篇:浅谈档案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