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在强化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人文等方面的教育,进而形成综合型的、复合型的人才。本文就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入手,就素质教育的现状、成因、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构建“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思考

一、“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内涵解读

(一)模式的构建

基于中等职校育人的实际和特点,我们提出的“五位一体”是指以“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和“岗位”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育人新模式,这一模式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理论依据如下:

1.逻辑基础

内在逻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准则都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要促进人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以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等职校的学生作为一类人群,同样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中等职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这在中等职校特有的“五位”上能够逐步实现。

外在逻辑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职业社会化过程的关键着力点”。中等职校的学生一日生活离不开住、食、学、练,这与“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在以上“四位”积淀的基础上,学生最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作为社会人去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人生价值。外在逻辑指向学生的一日生活和学生的职业岗位,这是现实的要求。

2.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中等职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核心职能——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价值取向——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本目的——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为理想追求。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树立正确的职教观,明确职业教育目的,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步骤,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巨大潜力,我们应该首先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改变办学体制和模式,让每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真正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要为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是一个职业人,而且是一个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社会人。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中等职校管理中的应用:“呵护每一个生命体”,满足生存和生理需要;“安全在我心中”,满足安全需要;“我爱我新家”,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你是一个人”,满足尊重的需要;“我是最棒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内涵解读

“五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改变中等职校学生现状的求解,每一位都有其特定的核心要义。

1.“床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生存,走向共生”。中等职校的学生家长总体来说社会层次和综合素质不高,其对子女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放任自流,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表现在“床位”上凌乱不堪,谈不上一丝生气和美感存在。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同舍成员人际关系冷漠或是紧张,“床位”间缺失和谐的氛围。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可通过军事化的规范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明白生存之道,提高自主意识,形成自主能力。通过宿舍集体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大众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找到幸福感和归宿感。因此,“床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一个人的生存走向一群人的生活。

2.“餐位”的核心要义指向“学会尊重,养成习惯”。中等职校的学生虽不再是“饭来张口”,但表现在“餐位”上的是还时有喧哗、浪费以及插队等不文明或不讲秩序的行为举止。对此,我们要宣传节俭美德,让学生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尊重劳动成果。教育学生尊重规则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不插队,不喧哗。此外,可播放轻音乐调节学生身心。“餐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自发的尊重走向自觉的文明。

3.“座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激发学趣,培养学能”。中等职校的学生学业不佳往往是源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另一方面,主体意识薄弱,学习方法机械也是重要的归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入手是提升其学业水平的必由之路。我们可通过激励性的竞赛学习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策略能力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做到我能学、我懂得学、我要共同学。“座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想学、愿学走向会学、学会的境界。

4.“工位”的核心要义指向“挖掘潜能,锻造特长”。中等职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娇惯,表现在“工位”上的是不自信、不积极以及怕脏、怕累、怕苦。需要指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工位”不单纯指学生练技能的所在位置,而是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我们要以技能为中心,以各种兴趣小组为载体,通过一年一度的技能大比武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提升信心,能够会唱、会跳、会说、会做,经由“工位”练出“真功”。“工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单一技能的获得走向综合技能的提高。

5.“岗位”的核心要义指向“走向成功,看我成功”。中等职校学生在岗位选择上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或妄自菲薄,缺乏自信;或求全责备,怨天尤人;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此外,更多的是不知道创业或不敢创业。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起点设计,指导学生辩证地自我评价、准确定位、应用策略、免走弯路,包括正视现实、比较鉴别;人职相配、扬长避短;应对挫折、适时调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走向成功。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课程开设和创业典型引路,指导学生积极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以创业为别人创造岗位,从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岗位”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正确择业走向积极创业。

“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五位”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结为体系。其中,“床位”是起点,“餐位”是基点,“座位”是重点,“工位”是支点,“岗位”是焦点,即以“岗位”为核心,“床位”“餐位”为基础,“座位”“工位”为关键而形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床位”“餐位”侧重指向学生成人,“座位”“工位”侧重指向学生成才,“岗位”侧重指向学生成功。关系图示如下:

二、“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系统

1.目标引领。建立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合格+特长”;分目标——“五位”考核指标。形成操作量表,使之既成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2.节点考核。依据学生的一日生活,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作为考核的节点。

3.信息综合。“五位”考评员将定性记载和量化数据按月统计汇总给相关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分析掌握情况,并交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务处扎口进行信息的现代化综合处理,由月综合到学期综合再到毕业综合,最终形成每个学生一份完整的成长评价档案,以之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4.适时反馈。教务处分月将综合处理的学生“五位”评价信息适时传递给专业系部,专业系部备案后适时传递给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班主任通过适当途径如校园网络或家校通平台适时将综合信息反馈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看到不足,学习典型,修正方向,以重新形成从目标引领到适时反馈的再循环。

(二)监管系统

1.校长室抓统筹,促运转。校长室负责指挥领导和统筹协调,着重督查有关部门在“五位”方面的组织管理情况,以学生在“五位”方面的综合表现考察各部门的工作成效。

2.各部门抓组织,促落实。在校长室领导下有关部门分工协助,如学生处、总务处、教务处、专业系部、就业处分别就“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构建专项考核体系,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责任性落实。

3.班主任抓布置,促管理。班主任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五位”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布置,及时上情下达,并全程负责和跟踪,及时下情上报,以“五位”考核为标杆,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4.管理员抓考核,促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对学生在“五位”方面的表现实施考核,生活指导员、就餐管理员、科任教师、实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对应“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的考核指标要求进行实施操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流程图示如下:

三、“五体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保障体系

(一)设施保障

1.学生提供一张卡

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校即为每名学生提供一张信息卡,这张卡应同时具备以下多种功能:身份识别功能、信息记载功能、评价获取功能。这张卡要求学生全天候佩戴,妥善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办。

2.教师配备一台机

学校要为涉及“五位一体”管理的每名人员配备一台具备移动办公功能的评价工作机,同时配置一张管理权限卡。教师可在任何一个节点上通过互联网对其权限以内的学生就某个方面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数据分析。

3.学校建设一个网

首先,要构建覆盖校园每个角落的局域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依据“五位”要求设计专题栏目,实施分权限管理。第三,网信一体化,实施输入输出终端管理。一个终端既可以实现输入也可以实现输出,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短信的形式向被考核者及其家长反馈。

(二)制度设计

1.一位一标准

基于“五位”设计考核量化表,实现一位一套考核标准,既有考核的统一要求,又有考核的个性要求。指标涵盖养成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教育等内容。

2.一岗一职责

“一岗一职责”是指在实践“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考核评价岗位,以及对应的考核评价对象,明确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考核职责,严格按岗位职责履行考核、评价义务,行使考核、评价权力。

3.一评一反馈

评价:创新评价制度。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指导帮助学生寻找“五位”现有水平与“五位”目标预期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五位”评价的检查与诊断功能,改进教育教学决策,指引学生向总体目标和各自目标拾级而上,促进学生道德和学业发展。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在评价中既要体现学生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又要能体现学生在动力、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热情才会被激发。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要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床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察,基于“餐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查,基于“座位”的评价可侧重考试,基于“工位”的评价可侧重考工,基于“岗位”的评价可侧重考核,以此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获得的发展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仅体现在教育活动后的结果上,因而“五位”学分体现一定的弹性,具有毕业分值的下限以及毕业时段的上限。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尊重学生在“五位”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同伴、家长、企业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呈现多元互动之势。

评价原则的激励性。针对中等职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评价宜多从正面适时而又恰当地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等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评价学生的“五位”成绩时既要考察其历史情况,又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

同时要建立学生申诉机制。

建立申诉评议委员会。根据效率和民主性原则,建立专门的申诉评议委员会,设在学校学生处,作为处理学生申诉的专门机构。

严格申诉评议程序。首先要向申诉评议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陈述申述理由和申诉要求,然后由学生申诉评议委员会对申诉案件进行审查,事实清楚后再进行集体评议,报学校校长审核后,以申诉评议委员会的名义做出决定并落实申诉结果。

完善申诉的处理机制。学生申诉的处理机制,其层次应当分为向学校申诉评议委员会申诉和向学校的上一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两级。学校对申诉的评议,以一次为限。

反馈:应体现出协调性、及时性、发展性。

专业系部和班主任是学生“五位一体”考核评价反馈的两大“扎口”,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中期的反馈,如一日一反馈,一月一反馈,一学期一反馈;专业系部作为二级管理体系下的育人核心部门,负责学生学习结束毕业前的综合反馈。

及时性、发展性就是要即时告知、及时反馈、适时调整。当“五位”中出现任何新的考核评价应即时告知,及时反馈,并要求学生做出适时的调整,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三)队伍建设

1.理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

理论引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理念先导。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五位一体”理论,形成理论支撑。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五位一体”基本理论,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组织学生学习“五位一体”考核评价要求,使之成为学生共同的成长指南。

2.技术培训,掌握操作要领

培训内容分为量化考核体系的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做到三点:学标准,心中有数;学技术,手中能操作;学考核技巧,脑中有策略。

3.信息分析,开展个别指导

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提升和发展,而非一大堆枯燥无生命的数据。因此考核评价的“扎口”部门和人员要对考核信息及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把无生命的数据信息变成可观可感的具体评价,并通过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公告栏(或者大型电子屏)告知典型引领、管理者友情提示等方式适时开展个别辅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吴如林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浅析

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在强化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人文等方面的教育,进而形成综合型的、复合型的人才。本文就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入手,就素质教育的现状、成因、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引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地。中等职业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素质教育,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全面的提高。

一、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德、体、美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的思想还非常严重。

2.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重视生源数量,入学后往往忽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3.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过分注重硬件建设,技能培训,忽视文化、思想等软实力方面培养。

4.中等职业学校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现象还常有发生,间接的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学评价上的偏差,教师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较少。

二、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发展而单纯地站在技能教育的理念上。

2.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过分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这样在建校方略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就会过分注意经济效益,把育人放在经济的后面,素质教育难有保障。

3.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包括老师的评价体系还是不够科学和完善。具体教育参与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造成了一些学校过分注意评价指标相关的内容,其它的方面选择暂时性忽视。我们会常常看到高楼大厦林立、实验设备齐全,但缺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造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错位。

4.素质教育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单纯的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推进。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方面参与到素质教育的力量还很薄弱。

三、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方法与措施。

1.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应该首先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强化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教学之中,在推进德育的同时,加强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国、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另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法制教育,发挥好法律对青少年行为的规范作用。重点是开展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

2.中等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加强课程改革与管理。

(1)要加强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中职学校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3)中职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好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4)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订单培养”,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通过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建设。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实行素质教育督导,监督中等职业学生的成长。

4.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1)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中等职业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类教师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统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合理分配各地区的中职教师资源,避免优质教师资源过于集中,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另外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3)中等职业学校要逐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教师行为规范。通过教师师德的培养,来规范现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失德行为。

5.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应该建立在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之上。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让三者互相沟通、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6.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打造素质教育的优良环境。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教育重心,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步骤。

(2)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教育经费的标准,为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把德、智、体、美等方面有机地分配到教育活动的细节当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长谦;;创新职教发展理念打造现代职校品牌[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7期

[2]王志霞;;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创新的探究[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杨剑彬;;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作者:高国英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要:中等职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基地,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和完善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一些因素,个别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问题,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目前的心理问题现状,接着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为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一、引言

如何为中职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校园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在中等职业教育校园里,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一些学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就业率已达到96%,中职教育成了就业直通车。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1.独立意识加强,与父母关系变淡。在与父母的联系中,父母占主动的为60%;被问及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时,每天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60%的学生一星期与父母联系一次,一两个月才联系一次的为23.8%;基本是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而与父母联系的目的是为了诉说自己的情况的占43.5%,问候的占36%,自己缺钱花了的占16%。

2.情感方面。中职学生大多是无法升入高中和大学,不得已才进入职业学校的。这种经历使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感,其中许多人从走进校门起直到毕业,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目前中职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所产生的自我调控情绪能力低的特点,也使他们在求学路上遇到的挫折极易演变为强烈的自卑情感,自认为低人一等,对未来成就不抱希望,缺乏立志成才的拼搏精神。

3.认知方面。职业化教育使中职学生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上都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有些方面在专业训练的作用下会比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得快一些,有些方面却得不到全面发展。比如在感知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实践性较强,使得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发展较快,而在思维方面则容易形成只与专业知识、职业活動密切相关的狭小模式。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带有明显的职业性。这种思维模式使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局限,影响他们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教师方面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1)尊重。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示是“接纳”。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2)真诚。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真诚”可理解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不自以为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能回答多少是多少,能帮多少是多少,不会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或强加于人。

2.学生方面。(1)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职校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往往思想偏激,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典型事例和案例分析会、辩论会、影视评论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2)确立职业理想、陶冶职业情感。要使学生们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用立足普通岗位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进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向上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尽快确立坚定的职业理想。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这既加强了教学必不可少的实习环节,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情趣,使其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敬业爱业情感。

四、结束语

青年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是我国政府一贯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红燕.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255.

[2]袁国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理论界,2007,(11):155.

作者:张金环

上一篇:电力物资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