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操能力以及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知识及时更新的能力等的综合职业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1:

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设计

摘 要 中职数模专业理论课,现代教学设计难实施,老方法效果欠佳。学校应重视、支持教学设计的实施,建好实践场室和教学设计库,创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采用多方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设计库;实践场室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对职业教育持续投入,对口招生等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应需推出,职业学校不断改革,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如何使教学设计成为一座“从枯燥无味到妙趣横生的桥”?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

1 进行教学设计首先了解数模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1 数模理论课教学的趋势

按照“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紧跟国家关于技能人才持续发展和继续教育的改革趋势,中职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以具备持续发展和继续教育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应该是: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更多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1.2 数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完整,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效果欠佳

很多职校,数模专业教学分理论和实训两大块,理论课执行普教的老原则:知识目标,问答习题,教师主体。学校改革,偏重实操技能,却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不断缩减专业理论课,以致只剩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模具加工工艺等几门课,其他公差、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与刀具之类的课程都删了。

如笔者所在学校数模专业,学生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其中文化课占了2/3,中间有4~6周钳工、车工实训,专业课只剩上面提到的三门课;第三、四学期全部实训:铣、数铣、焊工、数车、CAD/CAM、模具测绘、线切割。这几门专业理论课,机械基础相对机械制图,内容多、理论性强、枯燥,模具加工工艺更加深奥难懂,理论课都是老方法教学,学生不爱学。实训方面效果好一些,不过也不理想。

1.3 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设计,实施困难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和学校。首先,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还是普教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可以说根深蒂固;再者学生学习素质差,不爱动脑筋,没有什么自学能力。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除非所有课一起行动,逐渐推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希望普教教育有所改革,改变中职生源的素质。其次,学校重实操轻理论,对各门理论课的投入几乎为零。比如机械基础,能采用项目教学法吗?能,只是教具和场室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学校的投入,也需要教师的努力。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基础只有一些模型,锁在深闺,没有场室,没有管理制度,教师宁愿给学生看视频,也不去用模型。

2 教学设计不只是科任的事,应该从上而下、多方协作

2.1 学校重视,建好实践场室和教学设计库

学校积极置办教具和器材,建设实践场室,为科任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要建立教学设计库,把成功的教学设计推广应用,并不断以切实有效的改进来更新,如1.0版、2.0版之类的,用过的器材和场地要专人管理。比如机械基础,学校13春新生有10多个班,包括模具、数控、机电、制冷等专业,所用教材都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电通用教材第2版。相对于第1版及劳教版,本书设置了关于键、螺纹、减速器、轴承等内容的实训模块,可学校没配备相对应的实训器材及场室。

另外,场室的管理要跟上。学校各实验场室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各实验室虽然都有管理人,但都是相关科任兼职,难有精力切实管理。而且一个班四五十人,要以项目、任务来实施教学,单凭一个科任教师很难控制。如制图室,有的教师带学生去上了一次课,学生不好好学,倒是敲坏了几根丁字尺,然后再也没去。

2.2 创建完整的数模专业知识体系,各课程安排加强关联性

这是校级层面的教学设计。师生必须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师能够实现跨科教学,加强课程间关联性;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学生,有赖于专业介绍和课程介绍,同时各课程之间的有效关联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1)专业介绍和课程介绍。设计有效的专业介绍,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不知所学课程何用,积极性大打折扣,不专心学习,还说没东西学;到后面的实操,没有理论基础,学起来费劲,实操也不想学。实训中心的墙壁或橱窗应该粘贴专业介绍,不过这只能罗列专业课程名单,效果与新生入学时的专业介绍类似,行之有效的专业介绍应由科任教师完成。各科任上新课进行课程介绍,详细介绍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及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列出知识体系组成的课程,顺带完成专业介绍;或者讲加工实例时自然顺带,简单却生动。

如加工C6132卧式车床主轴,简陋条件下,一般分下面几步:识图→安排加工路线→加工→检测。识图,需要机械制图、公差、金属工艺学等知识。安排加工路线和加工,除上述知识外,还需要金属切削与刀具、数控编程和车、铣等实操经验。选用45钢的材料,定出加工路线: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处理→半精加工→局部淬火→低温回火→粗磨→铣花键→花键感应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由上述例子,金属工艺学、公差等这些课必不可少,零件离不开热处理,切削加工中的精度、切削深度、余量等由公差要求决定。

2)加强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第一种,把几门课融合在一起,或者一个项目涉及几门课的内容,即跨科实施教学。如公差、金属切削与刀具这些课,不一定要开一门完整的理论课,可以融入切削加工的实训中,不过师生必须知道这些课,知道哪些知识属于哪门课。

第二种,各课程间有相互服务的关系,比如实训课,各工种采用相互服务的形式,既节省成本,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模具专业,第一学期钳工实训,进行如图1所示落料模的加工、装配,必需的半成品和成品包括上模座板和凹模板、凸模块、导柱。后面几个学期的车工、铣工实训,可把加工上模座板、凹模板、凸模块、导柱作为一项内容,模具测绘实训也可用这套模具。这样学生参与一套模具整个的加工过程,对知识体系自然明了,同时也实现节能的良性循环: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半成品和成品,而低年级学生装配的模具反供给高年级学生进行模具测绘实训。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进行多方法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达到: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有所得。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种内容,做项目练拓展,让学生动脑动手,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锻炼、培养各种属于社会就业技能的能力。

如机械基础中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演化顺序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转动、摆动导杆机构→摇块机构→移动导杆机构。后面4种机构的演化,不改变构件数,固定不同的构件作为机架,就可以实现图2所示曲柄滑块机构,构件4为机架。实践器材容易准备,4根杆件,3个铰链连接转动副,一个移动副,学生已经过钳工实训,可以装配乃至进行一些加工,固定其中一个构件,以实现不同机构转化。学生分为4人一组,以团队拓展式开展:加工、装配、展示运动、分析特性。同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每人扮演一个构件,构件1、2、3、4,学生对自己扮演的构件进行个性化创意设计和加工、命名,如小蜜蜂连杆、冰上舞者滑块。每组一块白板,列出展示机构名称及扮演者,要求每组学生对急回特性、极限位置、死点位置等进行重点展示。

参考文献

[1]王光勇.机械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项飞燕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教学反思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操能力以及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知识及时更新的能力等的综合职业素养。时代的告诉发展、信息化地不断更新,会计存在的意义不单单只是核算,而是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创造出属于会计本身的价值。对于会计教学而言,在校期间的会计专业教学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之外,还必须加强和拓展会计实践教学。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基础教学;业务导向

Key words: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business orientation

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操能力以及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知识及时更新的能力等的综合职业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教学以理论为基础和重点,会计实操技能加以辅助,但是时代高速发展、信息化不断更新,会计核算的功能逐渐地被信息化所替代,在当下社会,会计存在的意义不单单只是核算,而是在以准确无误的核算基础上,创造出属于会计本身的价值。那这对于会计教学而言,在校期间的会计专业教学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之外,还必须加强和拓展会计实践教学。

一、现下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在不断突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中职校非常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各种设施,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但从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其一,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现有的一些会计仿真软件、模拟实训系统,大多把重点定位在会计核算上,案例背景也都偏向于方便计算的制造业。在会计实训课上,虽然会计实训操作软件逐渐代替了手工做账,但是教学目标还是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准,对于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培养较为缺乏。

其二,实践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熟悉会计业务的流程、掌握操作技巧的时间较少,会计核算、计算类的教学时间较多。比如《税收基础》这门课程,依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计算课程为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分组讨论以及考试提升专业能力。

其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以基础操作为主,缺乏实际应用。会计专业教学中,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不明确,表面上是以学生实践教学为主,并且要了解企业整个工作流程,而从实质上看,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还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似,缺乏实际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财务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学校的系统更新速度无法跟上企业的更新速度。

其四,重视会计基础教学,缺乏学习力的培养和岗位适应力的有效训练。信息时代下的财务软件发展迅猛,不同的企业都有着各自的财务软件,所以学生掌握原理的基础上,必须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实际,面对不同的操作界面、处理方式等,能够迅速地进行业务的处理。

其五,会计实训室建设落后,与企业现实情况脱轨必然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现有的会计实训室建设受限,会计实训室仿真性差,实训室的场地、设施、信息化建设等,都较为落后,势必影响会计实践教学。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明确学科定位,制定完善的实践组织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

(一)要明确会计知识结构定位工作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市场需求的专业会计人才。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对于学生而言,毕业之后直面的是基础的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等,还有团队合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信息化系统学习能力等等,所以对于会计知识结构的设定,都要涉及考虑到这些方面。

(二)以业务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驱动,以典型岗位作为课程载体(比如税务会计岗位、出纳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作为依托,按照岗位工作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再按照工作流程、任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等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创建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

创建一个尽量真实的会计实践教学仿真环境,主要包括:(1)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设置真实:按照会计工作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设计相应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2)教学内容贴合实际工作业务:教学理论来源于书本,并及时更新国家的最新的规定,课程中所用的教学资料和背景设置尽可能运用企业真实的业务数据,以达到真实的工作业务的还原进行教学。

(四)关注业务,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组织的实施方式

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真实企业的背景下设置会计实训的具体任务,岗位分配也要符合该企业实际情况,高度还原企业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会“出戏”,更多的进行分岗实训,定期办理工作交接,进行换岗,再从事另一个岗位的工作,以此类推,直到学生将所有岗位轮换一遍,增加岗位操作的实战经验,将理论尽可能多的与实际联系起来,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点突出开放性、职业性和应用性,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加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行方式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负责人评价(小组所在的财务经理或者会计主管),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结果评价,增强学生的職业责任感。

(六)加强校企合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后,实践方能出真知。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第一,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不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讲座,给学生普及一线会计知识,让学生对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丰富学生的岗位经验,认识岗位特点,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为课外教师,把会计工作的经验从一线带到课堂,不断积累学生的经验知识,再结合理论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业务为任务导向,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关注业务,并将业务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婷.浅析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6).

[2]王则林.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5(6).

[3]张晖.会计专业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龚翔,施先旺主编.会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2.

作者简介:苏洁(1988-),女,汉族,上海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学生的会计现代化教学。

作者:苏洁

职校专业理论教学法论文 篇3:

市县级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建设一支能适应中职教育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围绕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课题,从现存问题入手,在分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途径与目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有效途径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中职教育无论在生源素质、办学模式还是教学定位上,都有别于其他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即既要有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新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列为“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强的理论课程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获得教育系统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本专业或相应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或有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课教师。

南宁机电工程学校在实行“双师型”教师的聘任过程中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的聘任标准,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歷,持有教师资格证;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热爱职业教育,关爱学生;近三年内,年度考核都在合格以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含行政兼职人员):

1.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能培训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如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编辑等);

2.通过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及以上执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钳工、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等技师及以上资格);

3.取得行业特许的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4.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高级及以上证书。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存的问题

(一)师资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少

受学校进人必考的国家政策限制,近年招进的教师大多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许多没有教学经验,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同时受地理位置及待遇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市县级中职校在进人时,不少紧缺专业因报名人数不足无法开考;学校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渠道也不十分畅通,而从企业调入的占比极少,在知识传授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因而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以崇左市职教园内四所中职校为例,“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1%,与自治区要求差距明显。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许多市县级职校前身是职业高中,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教师数量偏少,缺乏学术带头人;而文化课教师比例很大,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中职学校专业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不少专业课程是由文化课教师通过个人自学、学校内培而转型承担。专任教师职称普遍偏低,且职称结构严重偏向理论教学方面,影响学校专业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科学,师资互补性不强

目前由于紧缺专业师资少,外聘工作难,各校对外聘兼职教师的管理不严,许多兼职教师不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虽然这些教师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术水准,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因而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教学规律不太了解,教学水平低,同时在时间上、能力上对本校教师指导有限。

四、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和取证制度

加强培训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培训模式如下。

首先,完善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让青年教师从迈入中职学院的第一天起就明白中职教师做什么,怎么做,让老教师指导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

其次,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期到校对教师进行技能方面的专项培训(每学期两周)。

再次,实施“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针对性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最后,要求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参加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或考试,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的各类执业资格证、专业资格证、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等相关证书的考试和认定;组织教师参加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参与全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二)安排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带班学习

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中职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我校每年安排学生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此时也是教师跟班学习实践,积累经验,了解生产一线的运行情况的最好机会。我校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每名教师必须到企业带班顶岗学习一次,每月轮换,并明确带班教师除负责学生的考勤,协调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外,还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相关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销售的理念、技术和技能,采集专业教学、学生实验实训所需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事实证明,教师到企业带班回来后,不但能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上更加得心应手。

(三)到学校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履历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它是培养师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立广西水利电力集团、南宁广缘(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50个校外实训基地。我校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服务,更新知识,提高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发挥技术服务与开发的多方位辐射效应。在校企合作的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兼课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专家成立专业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活动。如南宁机电工程学校成立的汽车、机加工等专业指导委员会,从各行业中聘用了六名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设置、实训计划、用人标准等进行改革,构建适应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五)积极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建

高中看高考,中职看竞赛。在中职学校开展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手段,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学生技能竞赛水平体现在学生,决定于教师。教师开展技能比赛更是直接提高个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校每年举办学生、教师技能大賽,比赛项目涉及各专业,并选派成绩优秀的学生及教师参加全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目的。

(六)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实训室建设

学校将实训室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实训室建设与改造为平台,完善保障制度,让专业教师人人参与实训室管理和建设,使专业教师在实训项目的开发、完善,实训设备维护,实训教学法指导等活动中,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总结与讨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人才是关键。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入手,从培训模式、取证制度、企业挂职、带班实习等多方面介绍了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其他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韦涛

上一篇:图书馆馆员形象设计论文下一篇:企业系统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