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2024-04-20

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精选9篇)

篇1: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英语优质课观课感悟

三位老师精心组织了教学活动,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我听了这三位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以前在初中,课堂教学基本就是三个步骤,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巩固做练习。但是接触小学英语后,我发现,小学英语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它不仅要在愉快活动中接受新内容,还要游戏中复习就知识。巩固新知。也就是说,看起来简单的任务包含了教师的思路我从中体会到每位教师的独到之处,感受到每位老师的魅力和风格。

在Part B Let’s learn 部分,既有单词教学又有简单的句子教学,看到每个老师采用的方法都很独特,有的老师自己编写歌谣通过拍手让学生记住单词,这样既动了嘴又动了脑还动了手,让每个学生都舞动起来,回来后我也试着这样做了,效果就是不错。有的老师采用了快速转动单词卡,正面读反面沉默,或者跺自己的脚,使记忆单词变成了一种既紧张又好玩的游戏,真正的把学习变成了乐趣,体现了在玩中学的理念。,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或奖励,这是每节课都不能缺少的。有的老师编歌谣有节奏的夸奖学生,有的老师分组赢苹果,有的老师给予小物品,方式多样。我记忆最深的是张明哲老师,在奖励学生物品时让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老师随便的给,这更刺激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思想。

一节好的课堂,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老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其他素质也分不开。有人说老师就是个演员,这句真不假呀,老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教学变得简单又明了。我发现老师自身很影响课堂气氛的,有活力素质高的老师,就能使课堂活起来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领悟到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的和有创造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舍去或多次的调整。教师应该使课堂氛围既轻松又紧张刺激,让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始终活而不乱。我还深深的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需要用心,因为只有用心去做,即使结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但这领悟的过程还是令我感到非常充实与幸福的。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此次听课,我还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应该抓紧时间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首先,我应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己应该增强课堂掌控能力,在让学生大量活动的同时,掌控课堂节奏。总之,此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篇2: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一、精心设计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今天我们是“台上十分钟,台下精于心”。每位教师的导课设计都短促精致,学习目标精简到位;每一处教学环节都安排的精妙;每一句都做到精确通畅。每个板书都精巧设计,重点突出;每个问题都分析的精辟透彻;每秒时间都安排的精准无错。每位教师都用心备课,精心准备。短时间、小舞台展现的却是一颗颗精诚之心,巧匠之心。

二、真实课堂

虽然时间只有十分钟,虽然教室没有学生,但每位老师心中都装着学生。十分钟,展现的却是平时的真课堂。一一身身纯朴的衣服;一句句真诚的同学好;一脸脸真诚的微笑;一声声真挚的赞美与鼓励…… “分组合作,展示交流。你来读,你来答,你来演……真好!真棒!”在耳边不时地回响。

这是真课堂,教室没学生,教师心中却有学生。这不是煽情的表演,这就是真实的、平时的课堂。

三、独特创新

最打动我的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创新点。综观分数得分高者,必出新出彩。

1. 导课新

放开喉咙唱童年,简介鲁迅话童真。叙说经历真体验,优美语句做前言。

2.语言新

有的语调抑扬顿挫;有的语言可亲,以情感人;有的自然流畅,真实真诚;有的清晰响亮;有的温柔甜美。闭眼混听,真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3.板书新

有的将百草园的景物绘成一朵花;有的将百草园的景物板成一个“乐”字;有的板书成一把伞,伞外是风雨,伞下是鲁迅的温情童年;有的将百草园画成一个快乐“圆”,将三味书屋画成一个小屋。都贮满了鲁迅童年的欢乐。有的将内容自编成一副对联,一首诗……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重温了微型课的精彩,学习了参选教师的优点,提升了自己的课堂设计,丰富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边悟边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篇3: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一、分层解读, 有效铺垫

阅读教学是写作的积累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本来积累写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信息, 如话题观点、写作结构与技巧、文本分段、核心语言等。[2]在本次比赛中, 选手们对Using Language课型的解读和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从“结构、语言、情感”等三方面来体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设计和有机融合。

1. 略读文本, 勾勒框架

【课例回放1】教师请学生略读全文, 关注标题、图片和主题句, 并用一句话归纳全文的概要;然后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作者在三天内主要游览的地方及相关的评价 (形容词) 。

T: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itle, picture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Then make a list of the places, adding the comments.

T:Can you think of other adjectives to make comments?

S:Wonderful, attractive, imaginative, well-known, fantastic...

然后用“If I have a one-day trip, I will make a trip to...because...”句子结构进行自由发挥。

【课例回放2】教师让学生快读全文, 以问答的形式提炼三天行程的主要经历, 并在提问内容导出的同时关注下列句型:

Her first delight was going to...

There followed...

The second day the girl visited...

【观摩感悟】教师在简洁导入后请学生快速阅读, 并关注标题、图片、主题句, 勾勒出了全文的框架结构。这些教学设计并非简单地只为培养学生略读、寻读的阅读技能, 而是同时为读写结合课型的总体设计和最后的输出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和铺垫, 即篇章结构和重点语言。可见, 一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步步深入但环环相扣,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后者是前者的提升。

2. 细读文本, 提炼语言

在教学中, 教师以美丽的图片引领课堂, 通过巧设问题疏导了信息, 提炼了好词和好句, 而且教师在课堂中特别关注了难句的分解和整合:即先用问题呈现简单句式, 然后请学生结合语法结构输出长句难句。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排除了阅读中的难句障碍,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长句难句表达的能力。只有通过语言知识的搭建, 才能帮助学生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现语言运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情感体验正处于高峰阶段的机会, 适时组织仿写或创作活动。这样就能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 以写作提升阅读的目的。[3]

【课例回放3】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设问”这一教学策略十分重要, 可以帮助提炼词汇, 理解内容, 打开学生的思维。本课例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 引出并解读重要的词汇, 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关注这些词汇, 期待在输出中能运用这些词汇。

Q:How long did it exist? (have remained standing...)

Q:What style does it keep alive? (...remain...combined...)

Q:Where did Pingyu take a picture? (...have...taken...)

【课例回放4】文本中承载信息的语言除了词汇, 还有句子, 尤其是携带主要内容和主旨思想的好句和难句。教师通过信息梳理巧妙地引出了简单句, 然后请学生优化成复合句。这样的教学策略远比说教复合句的语法功能更能深入人心, 学生在信息流中自然内化了好句长句的功能和意义。

(1) 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2) It was built after the terrible fire of London in1666.

(1) (2) 结合:There followed St.Paul’s Cathe-dral .

(3) It is an imaginary line.

(4) The imaginary line divides the eastern andwestern halves of the world.

(3) (4) 结合:It is an imaginary line the

【课例回放5】教师设计了表格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关于旅游胜地“The Tower of London”的很多相关信息。首先根据每个关键词的提示填写局部的信息, 然后请学生尽可能用好句 (结合语法结构) 来整合全部的信息。其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句子的能力, 学生的篇章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一过程很好地完成了信息输入与语言输出的阶段性实践。

根据表格信息输出的语言:The Tower of London, a royal palace and prison combined, built by the Norman invaders of AD 1066, wa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who still wore the four-hun-dred-year-old uniform.

【观摩感悟】教师在解读本文好词好句的时候主要关注了文本意义与本单元已学的语法“过去分词作定语或宾语补足语”的整合。这些词与句又恰好是承载文本信息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文本承载意义的好词和好句。教师的精心设计体现了语言和意义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有目的的语言梳理为后来的有效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3. 品读文本, 体会情感

【课例回放6】本文是一篇游记, 游记体裁决定了文本内容是旅游经历和游历感受的结合。教师在解读这一文本的时候特别关注了下面四处景点以及体现游历感受的四个形容词和它们所在的句子,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To her great surprise, Zhang Pingyu found the Queen’s jewels guarded by special royal soldiers. (To one’s great surprise, ...)

◆What interested her most was the longitude line. (What interests sb most is...)

◆It seemed strange that the man who had developed communism should have died in London.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She was thrilled by so many wonderful treasur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splayed in the museum.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观摩感悟】品读文本, 读出思想和情感是文本研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阅读教学的深度解读。这些形容词或拓展形容词以及它们所在的句型为输出环节情感的表达奠定了语言基础, 是学生书面表达的依托。这样的解读梳理了信息, 品位了情感, 而且为终结目标写作又增加了筹码:表达需要句型, 体裁需要情感。

二、多元设计, 优化输出

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intake”的积累环节, 即在读中与读后阶段的拓展活动之间应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从而为后续说写活动作好铺垫。[2]本次教学评比中教师在读与写之间都创设了任务, 主要是“围绕主题”“运用语言”进行段落或篇章的口头输出, 起到了搭桥过河的作用。

【课例回放7】Pair Work:You are supposed to speak for London as a member of British Olympic Committee (申奥委员会) ,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make a speech.

【课例回放8】给出开头, 并出示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型, 如:first delight, remained standing, find sth done, to your great surprise, What interests you most is..., It seems strange that sb should have done..., be thrilled by...displayed...,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进行部分输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学生不仅要准确地阅读材料内容, 还要学习材料中蕴涵的语言知识, 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4]可见, 读后活动的设计是阅读教学的必然, 通过有理有序的读后活动学生才能在吸收文本信息的同时真正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本次比赛中,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 在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结构、语言、情感”三位一体式的游记写作任务。

【课例回放9】续写文本, 创新写作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The next day Pingyu was leaving London for Windsor Castle.“Perhaps I will see the Queen?”She wondered as she fell asleep.有教师机智地解读并合理地运用这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把作者提到但未成行的景点作为写作的素材, 在主题吻合的情况下又合理地运用了语言和结构, 使读与写又一次和谐传承。下表是教师提供的有关Windsor Castle的信息。

【课例回放10】联系本土, 有效写作

教师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提炼了语言、结构和情感, 并把话题迁移到身边的景点:湖州的莲花庄、飞英塔和新建的项王公园三个有文化的景点。下表是学生在写作中将涉及的“结构、语言、情感”的内容。

让学生阅读异国的风景, 书写身边的美景, 由远及近, 由抽象到具体, 使学生的表达更有意义, 更富真情实感。当然由于学生对于这三处景点的历史和文化也并不是十分了解, 教师通过预习学案和课堂呈现为学生的写作作好了内容的铺垫, 并同时提供有用词、句的表达以及结构的提示。课堂中, 学生的产出更真切、更适切。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在感知新语言知识后, 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能进一步熟悉它, 记住它, 然后创造性地使用它。[5]

三、结语

先读后写, 读是写的铺垫, 写是读的提升。文本的解读对于这样的读写结合课型十分重要, 因为深入的解读使阅读教学更加立体, 更加多元, 为读后的“写”做好充实有效的准备。同时教师应在课堂实施的关键点上耐心地等待, 有效地引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的阅读输入没有充足的时间, 就不可能进行及时到位的有效输出。正所谓“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Using Language板块永远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 除了本案例中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之外, 是否还可有机结合“读和说”或“读和听”?此类典型课型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究。

参考文献

[1]朱惠芳.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互动模式的探析及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8) :42-46.

[2]戴军熔,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14.

[3]庄志琳, 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26.

[4]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4) :27-32.

篇4: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笔者有幸被某市教研室邀请做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的评委,这个市经济位于全省的中等偏上,初中教育位于全省中等水平,但文化底蕴深厚. 笔者在近10天的时间内,听了近30所初中学校的42位参评教师的参评课. 参评优质课的教师群体大都是各初中学校的教学骨干或者说主力军,年龄大都在30—45岁之间,有三年以上的教龄,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从一个侧面较好地反映了当前中等水平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 记下来,供同行们参考.

1 创设情景引人入胜,但过分“热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不时发生

此次参与评比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教科书的引入用的是篮球赛的图片,用篮球的输赢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所有选手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景,创设篮球场上的情景,有的用的是自己学校的篮球场上的比赛场景,有的利用NBA的场景,有姚明出现,也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或视频,或动画,或图片,丰富多彩,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但在列方程组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件中始终闪现视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用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入,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动画的鸡和兔子始终在不停地跳动,学生的注意力大多被吸引到动画上,对情景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 这种过分追求课堂的热闹与喧哗,是对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误解,或者说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不是注重数学的实质. 在利用NBA的场景时,应该运用NBA的规则来重新设计数学问题,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是都没有做到,只是为情景而情景,设计的数学问题都是教科书上的问题,而且数据都不动,这对预习的同学的听课的兴趣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扼杀.

2 为复习而复习,缺乏对课堂教学整体的把握

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上一节的内容,教师问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又问,它们的逆命题是什么,学生回答的也正确.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新知识,教师根据教科书上的步骤,利用教具一个一个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又一个一个地证明……,复习旧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现新知,这位教师只是为完成一个教学环节而已,他的第一个环节显得多余,第一个环节与第二个环节之间也显得生硬,过度的不自然,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过度语,如果从证明逆命题来继续下去,就会显得自然,大概是怕评委们说他没有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教科书上明明是要求学生用折纸和教具来完成这项任务的. 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师.

3 设计精巧,思路清晰,但缺乏对教科书的深入理解

教学的价值在于追求有效. 有效指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注课堂活动内容的价值,关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参与. 这次评比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可谓是颇具匠心,思路清新,追求实效. 如一位教师在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堂上,从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出发进而找出方程,再到找出方程的解,设计的环环相扣,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髓和精神,在习题的设计上更是高人一筹,开放性问题、组合选等形式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有一套,学生争着回答问题,把课堂引向高潮. 也有些教师发问的问题不明确,学生不好回答,对教科书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如有的教师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时,很明确地告诉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一个解的错误答案. 有一位教师在用鸡兔同笼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时,不厌其烦地讲解用算术方法的解决思路等. 所以不仅要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这就要求对本部分内容在整个学段的地位和功能、目标和要求有正确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运用多,但鲜有有意义的讨论

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课堂中小组讨论的设计成为“必须”的一幕. 尤其是在这次的优质课评比中,在这42堂课中,有41节课中有小组讨论,有“合作”学习的设计,但鲜有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要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会,还有讨论的必要吗?因此在有许多老师听课的情况下,也有学生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被淡漠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5 多媒体使用多,但媒体使用单一的现象普遍

篇5: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一、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优秀

1.所有参赛教师都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他们教态自然,落落大方,教学环节清晰有条理,处处透露出一种自信,而且具有亲和力。虽是借班上课,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却是非常和谐,体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控课堂的应变能力。

2.参赛教师都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语音、语调纯正,教态自然大方。选手们风趣流利的口语和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增添了课堂的情趣,使学生们在充满好奇中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这对小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有些教师不仅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还具备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各方面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编唱歌曲、展示简笔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4.信息技术运用娴熟,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使英语教学更加直观、更加富有情境性。例如来自马鞍山的陶老师的课件制作magic machine,栩栩如生,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核心词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增强了英语的趣味性。

二、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多样

这么多节课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许多教师在设计思路上有以下共同点:

1.热身活动。每节课的Warm-up部分都作了精心的安排:Free talk,Watch the video ,Enjoy a song等形式,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息息相关,轻松将同学们带入英语环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以旧带新,为新课做好了铺垫。

2.新知导入。部分教师是通过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并进行交谈进而进入课文部分,在课文中学习新词新句型,也有些教师呈现方式新颖,例如,淮北的方老师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教授different.进而引出句型It’s okay to be...;通过看动画,创造情境导入单词教学和句型教学等。

3.学习新知。在此次评比中,教师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许多教师运用教学视频,让学生跟读课文,学生能同时得到视、听、说三方面的英语输入,动画效果能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具的准备也是不可缺的,大部分老师都有用到单词卡、图片,头饰等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拼读,朗读等方式操练单词和句子。

4.拓展环节。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拓展练习,读写说操练相结合。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的生成和运用。

5.板书设计。参赛选手的板书设计大多数美观大方,采用粘贴、简笔画等手段使板书新颖、赏心悦目,又能服务教学。

三、专家及时点评一针见血

比赛过程中,评委们对每一堂课进行了详尽的点评,既肯定了选手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他们立意高远、评价中肯。他们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把握,也为课堂知识的有效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不仅给每一位参赛选手提供了学习机会,更为近千名观摩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指明了方向。这势必对全省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观摩如此优秀的优质课比赛,大脑始终随着教师,随着课堂教学在思考:这种课型应该怎样上?如果我上这堂课会怎样处理教材?怎样设计会更好?在这几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听课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英语课堂教学原来有这么多方法!

篇6:初中英语优质课听课心得

八年级英语组 胡蝶 山东省第十届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于9月24日-27在日照举行,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对我的英语专业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三天半的时间里,来自省内各个地市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虽然这些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也有值得我反思注意的地方。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2012年的暑假全省的英语老师都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也在省专家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份份挑战自我的作业,很多老师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这次的优质课评选就是以此为契机,以《悦读联播》里的Healthy Food, School Meal, 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I love horse-riding,How can I get mum to drive me to school?Go to the concert.等话题,结合本次新课标的学习收获,来设计课堂教学。虽然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两个话题,但是老师们的课堂设计中都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

首先,从情感态度方面,我认为每位老师都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课堂上都注重创设情境来导入课文,形式多样,比如卡片,简笔画,Flash等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操练所学到的语言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工具性特征。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在日照外国语学校的会场听到的滨州市博兴五中的周老师在教授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这个话题时,用一段沙画的视频导入,独特有新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语言技能方面,授课教师都重视语言技能的形成性训练。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优质课因是阅读课,老师们对听力的设计不多,我认为这是个小缺憾,但还是有的老师在处理课文的第一步,也就是读前活动时设计了听并连线的练习,这一点值得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去借鉴实践,因为现在八年级的课本知识多并且重要,但英语课时数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对于八年级课本中出现的reading如何处理,一直是老师们争执不下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处理reading第一步设计听力环节,让

学生先听,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就解决了reading 课文听力的问题。再就是有的老师的口语成为参加评选的硬伤,而有的老师的口语就如行云流水,优美动听,可见老师的口语本身就是学生最好的听力材料,因此我也应当注重自身口语的提升。

再次,从语言知识方面,老师们不是只抓课文语法点讲解,而是高屋建瓴,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注重在操练中讲解英语语言知识,比如对于生词的解决,Tom thinks it is cruel to put giraffes in the zoo.中cruel是生词,有的老师将其设计成选择题,A残忍的B 冷酷的C 美好的,这也是值得我实践的地方。其中一位老师还让多媒体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几个环节,导入部分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学完生词后的第二个视频相当于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练习了课文听力。文章处理完之后又一个视频《Mr.Li》让学生们利用所学来完成Mr.Li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拓宽了视野,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也避免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缺乏新鲜感的弊端。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多样,每位老师都能用ok,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还有就是评价机制的运用,有三个老师的方式不错,运用的最好的是烟台的刘老师,她将分层教学和评价机制有效结合,文章处理前,出示表格说明三个问题设置分别对应的分数,在文章处理时她在每个问题上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You have to , If you can, Challenge yourself.设计问题,文章处理结束,让学生自己得分,结合老师给出的得分表,查看本节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分数段,会看到老师不同的评价语言。青州徐老师在小组合作中运用了一个辩论赛形式,学生在PK时会有一个像星光大道一样的擂台,但是运用的不好,只是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学:

1.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要加快节奏。备课时要设计好每一句话,不说废话。

2.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多创设情境,多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特别要更注意对待优生的鼓励和评价。

3.每节课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4.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比如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5.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比如flash 制作,简笔画运用等

篇7: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林 清 芬

为不断提高全县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我县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行高效课堂,芦溪县教研室和教育工会于2012年5月2日至4日联合举办了全县语数英优质课比赛。应教研室安排,我有幸聆听了英语学科15堂精彩的优质课。其中初中英语参赛教师分别是来自源南学校的管丽老师、南坑镇中的罗利清老师、张佳坊中学的王艳萍老师、芦溪外语学校的潘耀国老师和银河二中的张圣德老师。这些参赛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课堂活动,并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三天紧张的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观摩活动中,我能够感受到参赛老师的准备是十分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二、课前热身形式多样

每位教师都非常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或是唱歌,或是观看影片,与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了英语学习的枯燥感。成功的参赛者们都具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场白,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标准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能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位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有唱英文歌曲热身导入,调动学生激情的;有发奖品激起学生参与热情的;有小组比赛得分,获胜者集体鼓掌表扬的等等,真是用尽各种妙招。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如此用心,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恰到好处

在这次比赛中,每位教师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声色并茂,应用恰到好处。把无形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生动有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语言流利,基本功扎实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课,用英语授课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过硬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都能为课堂教学添加色彩,坚持用常用的英语口语上课,很有必要。每位老师的课堂用语简单流畅,过渡自然巧妙,尤其是源南中学的管丽老师、张佳坊中学的王艳萍老师、芦外的潘耀国老师和银河二中的张圣德老师。

五、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单位。15位老师不愧是各片区层层选拔参赛的优秀老师,口语都不错,教态自然,充满自信,吸引学生,并且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六、课堂教学过程条理清晰

各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管是新授课还是阅读课,对知识的学习操练都很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并且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比如guessing game的运用.group work、pair work、PK等活动形式多样,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七、课堂反馈及时合理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作出了及时合理的评价,用巧妙的语言、声调、眼神、体态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面鼓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有些老师的评价有些零碎、过于夸大其词,所以要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应当中肯且恰如其分,否则会适得其反。

记得某位专家曾说过,“教学就像一盘菜,有了合理的呈现方式,优雅的教态,端庄的仪表、就如一道菜已经具备色香味,而知识点的落实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否有利就如决定这道菜是否有营养,是否具有价值一样决定这堂课是否有生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像厨师一样,不仅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来,更重要的是能做一道对学

篇8:初中英语优质课感悟

关键词:思维,课堂,学生本位

恩格斯说:“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课堂教学离不开思维, 课堂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片平静的湖水, 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的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好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 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开启学生的心扉。前不久, 有幸听到了一节知识与思维并重, 预设与生成互补,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机发展的一节公开课。一节课下来, 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都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一、思维, 在预设中萌芽

新课伊始, 教师直接出示魔术师刘谦的照片, 并在与学生谈论刘谦的话题中展开一步步的教学。对话大致如下:

【视点1】

T:Who is he?

S:He’s Liuqian.

T:Do you like him?

S:Yes.

T:Yes, he can do magic, he is clever.教学“clever”“foolish”

T:I think, I’m clever.I can do magic, too.拿出一个透明的空盒子。

T:Can you see the chocolate in the box?出示句型:clever students can see them, foolish students can’t see them.

【赏析】

教师没有花哨的开场白, 而是通过简单的一张刘谦的照片, 建立魔术与刘谦之间的对应联系, 再过渡到教师自己也会变魔术, 从而引出“聪明的人能够看见, 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这样一个文章的主旨。学生的行为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 让思维之花在不经意间得到萌芽。“教师变的是什么魔术?”“为什么聪明的人看得见, 愚蠢的人看不见呢?”“我怎么看不见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在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的时期, 教师敏锐地抓住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维, 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思维, 在生成中生长

教师在变完所谓的魔术后, 直接切入文本内容的学习, 直接揭题“The story is about the king and the clothes.”教师先让学生用中文讲述这篇寓言故事后, 又拓展了故事的作者是安徒生。再用引导性的语言“Can you tell us the story in English?”开启内容的进一步阅读。

【视点2】

Q:Who are they in the story?

Q:Who is the man?

Q:Is he rich?

Q:What does he like?

Q:What about the clothes?

Q:Do the clothes really exist?

Q:Does the king believe the cheats?

Q:How do the people say and the boy say?

Q:Who tell the lie?Who tell the truth?

Q:Who cheats the king, why?

【赏析】

这一板块教学, 教师设置了各个思维的阶梯, 让学生能够够得着, 再跳一跳。文本中10个主要问题的推进, 通过听一听、选一选、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等活动方式, 采用个人思考、两两对话、小组合作等形式, 从整体感知到细节推敲再到整体提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思考, 教师在学生的思考中设疑, 思维的火花像小草一样茁壮成长, 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语言与思维二者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还可以达到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思维, 在感悟中蔓延

在课结束时, 教师提问:“Who is foolish?”学生回答:“The king is foolish.”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开始时那个变魔术的盒子, 学生的思维呈现了完整性, 而教师精心设计的谚语小卡片蕴含了更多的思维深度。

【视点3】

Be clever, don’t be cheated.

Be honest, don’t cheat others.

We hope the world could be full of truth, beauty and love.

【赏析】

在学完了整个寓言故事之后, 在思维的一次次碰撞之后, 学生真正懂得了“clever”和“foolish”的含义。特别是谚语小卡片, 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提升,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寓言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感悟中得到蔓延。

哈佛大学校长陆延庭在北大讲坛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 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 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这是我们作为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不断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9:从优质课展评看山区初中英语教改

一、课堂用语的运用

1. 采用全英教学,指令语简洁明了

我市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了初中才真正接触英语,如果指令语不够简单明了,学生可能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更无法按教师的指令做事。这次的7位教师指令语运用恰当,控制在几句话之内,并且都用简单句。例如,在一节八年级的课例中,教师让学生去采访同学和现场观摩的教师:“Now, boys and girls, let’s do a survey. Go around the classroom. Interview the teachers here and your classmates. Then fill in the forms like this.”该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表格,并示范填表方式。

2. 话语富激情,鼓动性强

不少教师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去参与某项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时,学生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这时,如果教师爱理不理、听之任之,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请求学生配合活动,真正行动起来的学生也寥寥无几。有位教师用了较有激情的语言鼓动学生:“Stand up, boys and girls. Go around...”“Come on.”“Don’t be shy.”“Try your best.”学生纷纷起立,四处走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1. 科学设计与开展活动

部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与把握做得比较到位。如在“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先展示表格,讲解如何开展这个活动,接着教授并让学生掌握在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句型。有了这些铺垫,之后的Survey环节进展得非常顺利,Report环节也相当成功。又如,在一节“How tall are you?”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字的表达,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然后,教师与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询问高度的对话式学习与操练→女同学与男同学之间的竞赛→做练习题→做有关高度的Survey。这些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2. 盲目设计与开展活动

在一些课例中,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欠妥。如“Let’s go to the zoo” 中,教师教授了新知识,与学生进行了简单操练后,安排学生进行“Debate”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正方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happy in the zoo.”另一组陈述并证明观点:“Animals are not happy in the zoo.”活动开始后,因两个大组内没有组织管理,又没有明确分工,学生不知道谁该充当组织者,谁该充当发言代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言,而且这个活动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实在太大,整个课堂静悄悄的。而在“Let’s go shopping”中,教师设计了多个任务和活动,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活动。但这些任务和活动目的性不强,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过渡不自然,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活动,没有自主学习与思维的时间。该教师设计的其中两个猜商店名的活动,花了不少精力,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作用不大,甚至有点多余。

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处理

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仍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技能仍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求和考虑的。在本次的展评课中,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把握得较好,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很妥当。如,在“Go to school”和“Hobbies are fun!”课例中,教师都采用了任務型语言教学模式,先设计好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再通过“语言聚焦”环节,让学生尽可能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但在有的课例中,学生不断参与各个活动,关键句型的操练却不够到位,难以学以致用,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课例“Seasons and Months”的教师似乎想采用3P教学模式,却从presentation环节直接跳到了production环节,忽略了中间尤为重要的practice环节。所以,在production环节时,学生不会使用刚学习的关键句型,在小组演示时,一到关键句就靠教师补充说完。

上一篇:节气农事谚语下一篇:关于非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