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

2024-04-10

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通用10篇)

篇1: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

各行各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一些风险,银行业也不例外。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与会计方面相关的,如会计核算、财务评估、会计报表以及信息决策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面临着会计风险。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策略,旨在期望我国的银行会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1、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国内经济活动的支付方式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银行票据结算体系。尽管银行的票据结算业务占据着整个银行中介服务的核心地位,然而,随着“三票一卡”(即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支付方式不断普及,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1]。银行需要面对巨大的金融欺诈风险。例如,部分不法分子会借助各种渠道和关系来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票据欺诈,以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另外,银行的信用卡管理制度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部分不法人员会通过时间差来恶意透支信用卡,继而严重损害银行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部分银行的票据识别技术及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部分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较低,再加上部分票据承兑及贴现时均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导致银行的票据结算存在着较大的风险[2]。

2、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指的是在银行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因会计失控而造成的某些风险,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是财务评估风险。部分银行未做到科学仔细地评估客户的财务报告,高估了客户的偿债能力,这样便极易引发银行的会计风险。二是会计决算风险。部分银行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多种方式来虚构会计信息,这样便会大大地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诱发会计风险。三是会计基础工作风险。倘若银行会计未做到规范、正确地应用会计核算办法,则极易导致会计工作真实记载经济业务的经济职能丧失,继而带来经济风险。

3、会计内控风险

目前国内爆发的诸多会计案例均是因银行缺乏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而造成的。譬如,部分银行并未做到严格根据财务制度来对会计岗位进行设置,继而导致会计岗位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约束与监管,而且部分财务人员也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这样便在无形中加大了银行的会计风险。

二、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策略

1、监管部门应当统一会计核算准则

为了使银行会计风险管控实现规范化,首先要求监管部门对银行会计科目统一进行设置,对银行会计的应用条件及范围加以确定,这样方能保证会计指标的规范性,将银行会计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当定期对银行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地发现银行会计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方能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地进行调整与改进,编制出更能满足银行经营要求的管理型银行会计核算新体系。

2、银行自身应当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银行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引发银行会计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正是由于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着不足,才为非法会计操作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加大了银行的`会计核算风险。所以,银行应当不断地对自身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优化,不仅应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控制技术,对会计核算流程加以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大对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制约,而且还应当将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进一步提升科技控制的制约力。总而言之,银行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方式和银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来执行会计核算,同时还应当始终坚持谨慎性、及时性、真实性以及权责发生制这四个基本原则来开展工作,做到会计科目的准确应用,严格按照记账准则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应当将帐表、凭证以及密押等票据分开存档管理,并对相关的交接等级制度加以制定,同时还应当分开登记并管理好各种重要的空白凭据及有价单证,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保存管理[3]。

3、构建多层次的内控体系及监管体制

要想使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则首先必须对银行的内部控制体制加以构建。换言之,应当让银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相对独立却又与其它岗位相关联的岗位上,在落实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地配合并监督其他岗位的工作执行情况,从而实现相互制约、相互监管。为了保证更好地实现银行的整体目标,除了应当让银行所有工作人员统一认识、清楚认识到整体目标外,还应当对一个多层次的内控体系加以构建,实现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细化。在确立好各层级的目标后,还应当进一步优化分配银行的内控制度资源,编制出一个能够与银行业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内控责任体制。而且还应当实时监测所构建的会计风险内控体系的执行状况,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恰当地评估,从而构建起一个动态的监管体制。

4、强化会计风险控制意识

银行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是整个银行内部管控的核心所在,所以,银行应当加强对会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教,以免银行工作人员因对会计风险控制缺乏足够认识而影响会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银行还应当加大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增强他们的会计风险控制意识及风险控制能力。

三、结语

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新时代下,银行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其所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银行会计风险。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我国银行面临的会计风险主要有会计内控风险、票据结算风险以及会计核算风险。笔者认为,首先,监管部门应当统一会计核算准则;其次,银行自身应当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再次,银行应当对多层次的内控体系及监管体制加以构建;最后,应当进一步强化银行工作人员的会计风险控制意识。唯有这样,方能使银行会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护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玉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J].时代金融,(27).

[2]向美英.浅析商业银行会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

[3]王洪升.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北方经贸,(1).

篇2: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

(一)认识理解方面

会计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对银行而言,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许多普通员工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有的甚至认为风险控制只是管理层的事儿,甚至对其带来的一些流程存在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一些管理者也没有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特点,而在潜意识里误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简单汇总。

(二)会计核算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我国各商业银行现使用的会计科目自行制定、自行管理自成体系,许多会计科目名称与核算内容差异很大,这给比较分析、综合统计增加了难度。

虽然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但我国目前尚无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统一要求。

2.核算程序约束力已显不足

一直以来,银行会计都要求遵循“双线核算”原则,即一面根据凭证记载分户账,再按分户账填制余额表;一面根据凭证填写科目日结单或日记账,凭以登记总账发生额,并结计余额。

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这种核算程序要求已名存实亡,以致对错账难以有效控制。

根据“双线核算”原则的要求,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应根据凭证平行登记、分别核算。

在核算过程中,两大系统应互不干扰,构成一种“并联”关系。

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综合核算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凭证信息来进行的,两大系统间名义上的“并联”关系已被事实上的“串联”关系所取代。

只要明细核算出现差错,综合核算必然随之出错,使总分核对失去实际意义。

加之人们对电脑过于迷信,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造成记账差错率居高不下,会计信息失真,银行声誉受损。

(三)外部环境方面

1.相关法律法规滞后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然而许多经济制度的更新周期却很长。

以会计核算政策为例,如表内应收利息的核算期限从之后就基本没有过大的调整,而通常国外核算政策的期限仅三个月。

会计制度的滞后不仅可能使商业银行的风险被低估,不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而且给许多唯利是图的商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增大了经济违法违纪事件发生的频率。

由于会计核算不仅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还是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的重要渠道,不真实的会计处理使得会计资料丧失了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掩盖了银行的真实状况。

2.缺乏公众监督

我国银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国有银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

另外,公众短期内还无法接受银行存款存在风险这一事实,政府不得不站在银行后面做支撑以保证公众的储蓄安全,从而避免经济、社会动荡和居民财富的损失。

公众在潜意识里并不关心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经营情况,很少有人花时间在查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于此同时,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银行的财务状况。

因此,银行经营缺乏公众的监督。

3.信息披露要求低

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活跃的大型银行每季度要进行一次信息披露,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都要进行披露,一般银行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

然而在我国,银行通常只列示主要财务报表项目,而其他一些对评价银行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十分重要的项目通常无从体现。

监管部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也只适用于上市银行或上市金融企业,绝大多数银行无须承受巨大的市场监管压力。

二、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风险控制的认识

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有效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为避免员工对会计风险控制的不理解造成在工作中存在不配合或抵触的现象,银行风险控制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会计风险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另外还应加强在职培训以提升员工素质和风险管控的能力。

(二)建立银行会计核算新体系

1.监管部门需统一会计核算规则

为了规范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管理,首先需要监管部门统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明确规定其使用的范围和条件,才能在此规范的基础上得到反映银行风险大小的会计指标。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周期性的采取一些调研方式,积极主动的发现银行会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监管体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制定出新的、适应银行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银行会计核算新体系。

2.银行自身需规范会计核算

银行的会计风险当然也离不开银行自身的管理漏洞,正是这些漏洞的存在,才让银行的非法会计操作行为有机可乘。

因此,银行也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程序。

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

具体说来,银行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以及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遵守记账规则。

密押、凭证、帐表等必须分管,并建立交接等级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要设薄登记,表外核算,专人保管。

(三)培养利于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外部环境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单凭银行自身很难做到。

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银行的会计风险控制。

其次,监管部门应该逐渐提高对银行信息披露范围、程度、频率的要求,适应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另外,公众也应该逐渐意识到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自由程度将得到提升,政府不可能永远充当银行存款安全的捍卫者,因此需要主动地了解银行会计信息做出自己的储蓄存款决策,培养自己甄别风险的能力。

(四)建立多层次的内控体系和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即让银行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相对独立却也与其它岗位相互关联的岗位上,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也能够在与其它岗位的合作中,彼此相互监督。

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责任细化,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目标体系。

在明确各层目标之后,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起符合业务运作方式的内控责任机制。

与此同时,对设立的会计风险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即时监控,选取合理有效的指标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动态控制机制。

三、结语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处于高风险行业的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作为银行基础业务之一的会计业务在银行业务的监控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篇3:当前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内涵特征

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会计业务由于提供的银行会计信息存在重大失误而导致进行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银行会计风险是相关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工作过程时,由于对金融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致使银行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所带来的损失性风险。相对而言,银行会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随着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快捷性发展以及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银行会计风险与日俱增,对于相关银行的自身运营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已经成为整个经济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首先,会计谨慎性原则落实弱化。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进行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重要原则。现行银行会计制度仅在个别方面有保留地采用了符合谨慎性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致使银行业面临的高度风险不能充分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实效性;其次,会计核算出现不精确现象。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的基本职能,当前银行会计行为往往会因相关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全面反映银行资金运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状况,造成计核算的可靠性偏失,造成决策失误;最后,会计行为的规范监督滞后。规范化高效性的会计活动行为,是银行会计业务的基本要求。银行运行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或责任不强造成操作失误、超规模发放贷款、违章拆借、越权承兑等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导致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首先,银行会计人员素质弱化。当前银行业务的快捷性运转促进了银行会计业务效率要求的高标准,综合型专业化银行会计人才严重不足,加上有些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少数基层会计管理存在行政干预,致使银行会计核算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其次,市场环境的协调性滞固。当前,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涌入。约束市场不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标准机制缺乏,造成相关银行金融机构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增加,银行运行环境面临着复杂化风险;最后,银行内部控制监管不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很多银行的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基层网点建设相对滞后。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稽核监管制度流于形式,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风险防范意识低差,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导致了银行会计的高风险性发生。

四、新形势下防范与控制银行会计风险的策略

(一)深化落实会计谨慎原则,优化银行运营环境。

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立足于实际发展需求,在市场发展规律下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有效落实会计谨慎制原则,针对银行会计行为实行动态化管理,改革会计管理方法,消除财务经营隐患,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计提相应比例的专项呆帐准备金,以此弥补和抵御已经识别的信用风险。

(二)强化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银行会计业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银行业务运作程序,立足于银行会计业务的风险防范为基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控责任管理机制,加强业务流程管理,优化资源结构配置,实现内部控制。针对会计核算的相关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银会计业务信息的核算效率。

(三)整合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创新会计技术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尖型技术管理人才成为推动银行业务健康运行的关键要素,针对相关会计管理专业技能人才进行技术优化与能力培训,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发挥资源优势,坚持管理创新的理念,加大银行业务的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银行财务会计管理的技术措施。

(四)完善会计保障监管体系,拓展银行会计业务。

市场经济环境下,针对银行会计风险建立相关预警指标体系,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针对银行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过程,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监控与防范。

摘要: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信用中介作用。银行会计工作,肩负着银行业务核算,反映银行经营成果,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当前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发展环境下,分析和研究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策略,有助于保障银行实现稳健运营的有效途径。

篇4: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关键词:银行会计;会计风险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分类

银行会计的重要性,就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绝对准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由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银行会计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

1.会计环境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基层银行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造成了一定的风险。无论是会计工作环境还是制度环境,都会给银行带来很大风险。

2.会计内控风险。伴随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从业人员的增加,银行的会计工作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内部管理失控问题,一些有效的内控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违章操作、有章不循等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的经济案件也都牵涉到会计工作这一方面,给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会计人员风险。银行会计工作是专业性较强同时风险性又大的会计工作,面对大量的现金资产、结算票据,以及密押、有价单证、其他凭证、印章等,由于经办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其他的一些影响,经常会发生工作疏漏,给银行造成财产损失,有的甚至给银行造成信誉损失等诸多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人员风险

4.会计技术风险。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会用到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以及会计指标计算等会计分析技术,如果这些技术应用不够恰当,则会导致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信息不真实,决策不合理,甚至决策失误以及经营效率不高等情况,会对银行会计工作造成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下会计管理体制严重分散基层行处核算秩序混乱,使会计部门不论从纵向上,还是从横向上,均不便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和管理功能。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2.会计管理不到位。会计部门本身是银行的要害部门和风险部门由于会计管理乏力,内部管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层层落实到位,或者不能原封不动、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会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3.内部检查力度不够。一些银行由于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会计检查辅导山坐班主任兼任。坐班主任由于日常业务缠身,许多常规监督检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由于内部检查的频率和覆盖面均未达到合理的水平,就无法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有些违规操作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大了银行会计工作潜在风险。

4.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近年来,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人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

三、商業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部门风险的表现,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国内优秀银行的成功风险防范经验,从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人手,真正建立起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

1.会计环境风险防范。银行要加强内部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的宣传和学习,使风险防范意识真正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里,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员工能够自觉地防范会计方面的风险,维护银行的利益。同时,应该思想教育和实际惩罚相结合,严格执行各项违规惩罚措施,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2.会计内控风险防范。在银行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加强控制。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产收益率、利率风险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备付率、充足率、流动成本比率等,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事中控制,主要指动态监控银行经营的稳健性。银行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规定考核指标和做到银行利润与稳健经营并重,要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的责任指标之一来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修正措施。事后控制,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复核检查。

3.会计人员风险防范。行为科学认为,需求决定动机,动机指导行为。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从源头上防范经营风险,就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源头抓起,录用高素质的人员,伴随银行业务和规模不断扩大,就要伴随着会计人员人数的增长。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在新录用会计人员时,要把好录用关;二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的教育;三是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篇5: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会计人员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金融会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详细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给出针对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一、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归结为会计管理风险和会计素质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可以表现为票据结算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监督风险、结算风险。

其具体表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达标素质低而导致会计核算风险的产生进而影响了整个决策的失误,从而导致最终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会计风险中加强会计核算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尤为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经济和信誉的`损失。

因此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与防范,研究一套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方案,避免金融会计风险问题进一步恶化而影响了整体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影响

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多以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机制下,存在不公平竞争,非正规的金融机构频繁出现,导致菲菲活动猖獗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宏观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当地政府本位主义的思想都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建设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之一,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票据结算机制、会计核算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结算。

比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不健全,有的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联行报单的错发漏发,银行内出现柜员之间混岗的现象,支票等先关票据核算审查不够严格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而导致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银行管理体制的优化关乎着银行安全稳定的发展,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增强银行效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在新经济市场条件下,加强银行财务管理,建立银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实现提高银行管理效率,促进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

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人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就是专业人才的竞争,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者在风险预测,财务监督上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实施,甚至参与犯罪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质量,增大了商业银行金融会计的风险,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

在技术上杜绝操作失误,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上做好自我约束与监督,了解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防范与控制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要求专业人员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培养金融会计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进而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避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根本保障,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各岗位人员责任的明确分工,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从管理层次与操作层次进行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摸索创新,积极构建出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防范与控制方案。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会计风险是当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套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对实现银行收益最大化,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李焰.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6:77-78.

篇6: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多种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的出现会体现在多种方面,比如专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达标、银行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资金使用缺乏安全高效的运营体制等等。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7: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下的业务项目日趋多元化。即便是当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的先进西方国家中,内部控制也仍然属于一项与财政、经济息息相关的热议话题。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关于会计内控体系建设并非有多么健全与完善,还依然需要向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金融组织机构予以借鉴经验和学习。基于此,文章阐述内容视角主要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及风险防范有关,以期望通过笔者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会计内控建设有关问题的粗浅性阐述,对相关业界同仁提供一定微末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营;经济;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01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属于以货币经营或相关金融市场衍生产品业务项目运营为主的特殊金融行业。可以说,商业银行每笔金融业务都会涉及到资金转入、转出等形式的资金流动。因此,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运营机制下,其运营资金业务项目也多来源于负债性质,并对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体系高度依赖,属于一项高风险金融行业机构。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必须要利于资金风险管理等去考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建立,以此来降低金融业务的市场运营风险。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完善程度低

诸如中国建设、工商、及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已经在我国市场化运作条件下上市多年,但真正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金融业相比,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会计内控建设还稍显薄弱。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是财务会计单位职责不明晰。随着商业银行机构改革要求的深化作用影响及会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会计职能也由最初的单一化发展为了多元化会计实务处理性质,一定程度上客观提升了单位财务核算执行质量。然而,有关于单位的清算中心、营业室、核算中心、金库管理等的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也并非有多规范,进而弱化了会计主体管理职能。二是人力资源整合配置不够合理。特别是针对于一些金融业务品种较为丰富多元的前提下,有些岗位人员不是空缺就是配置不够合理,难以处理好这些金融业务项目。三是功能发挥重复。主要是一些上级银行部门会对某一特定金融业务或项目问题展开重复检查,故而实则影响了会计内控工作执行。

(二)风险动态预警相对缺失

依照“审计谨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单位会计内控涉及到的风险控制都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然而,针对于当前现行的会计内控建设而言,其对单位金融业务处理更为倾向于时候检查及监督控制,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因素未能周全考虑在内。同时,在风险预警防范手段方面,多数商业银行机构也并没有在技术开发与业务项目配套的财务内控软件,所以很多会计内控视阙下的实务处理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早预警,风险防范作用明显缺失。

(三)未能形成会计监督合力

当前,商业银行在上级行与基层行之间的会计主体管理、职能监督、业务检查等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统一化会计内控体系制度,甚至有些行与行之间的职能发挥互相抵触。另外,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人员或内审的职业判断能力较低,综合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针对于丰富多元的金融业务项目也并非能够全盘熟知,缺乏必要的评估、分析能力。同时,银行稽核内审仅对会计核算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但如果只检查有些印章、会计凭证等还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审职能,这对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实务处理的风险控制十分不利。

二、商业银行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研究

(一)完善适应行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机构在健全适应行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方面,应能坚持“分层定位”原则思想。一是要针对内部各会计职能岗位的内控职责进行部署和分工,这是单位建立必要的会计内控体系机制的实施基础。为此,在决策方面,应能尽快对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予以健全和完善,可以结合金融银行股份制予以整合和优化,并配套建立适应金融市场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规范制度。而管理层面,应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具备反应迅速、运作有效、及时整改、及早预警等功能特性。同样,业务操作层面,应能周全考虑金融业务品种、岗位内控职责、风险防范等现实问题,制定出权责清晰的内部业务处理流程。同时,要在完善经济管资本管理的有力基础上,考虑国家货币与外资货币在证券交易、衍生金融业务、资金交易等的对外业务体系建设,且要配套健全的内部监督及控制制度。

(二)构建科学的风险监测及预警管理机制

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已经普遍同金融业务项目建设处稽核中心且在贯彻集中稽核的操作机制下,笔者建议风险监测及预警管理的有关权责交由到稽核中心。同时,针对于核算中心工作涉及到的综合柜与联行柜相关职责,应改变稽核中心过去的事后监督处理,强调实行事中管理、风险监测及预警处理、事后监督的综合一体化管理职能。另外,要善于开发信息化财务软件,并在信息化平台中配套建立必要的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提高风险监督的实践处理及信息化监测的应变能力。

(三)整合资源用以形成会计监督合力

在实践工作机制中,商业银行机构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及发挥出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时,应能对稽核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督予以重视,并非单纯的对业务风险进行事先预防。为此,一要加强稽核单位与被监督部门的定期组织联席会议执行,在会议中集中就稽核监督中发现的近期问题进行整改与处置,并通过监督考核机制规范被监督单位的实践行为。二要确保稽核单位和再监督部门所达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并非流于形式,应能针对内审、纪检监察等有关合作单位予以职能协调,目的是针对于重复监督的业务项目或问题进行明确,最大化提高监督执行效果。同时,要针对于信息共享等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治,以提高风险监督隐患的处理成果。

三、结语

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会计内控体制下有关业务活动组织进行的有效性,提出必要的风险预警防范对策应能满足单位金融业务处理、纪检监察等工作的政策要求,进而才能为每一项会计实务业务处理提供良好、可靠的操作规程及标准。同时,商业银行应保障会计内控体系建设能够权责明晰,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的授权体系,可以凭借内部奖惩激励机制狠抓内控机制贯彻落实等,以切实保障单位会计内控监督及风险预控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篇8:试论我国银行业会计风险控制

(2) “有痕迹”修改。“有痕迹”修改是指留下曾经修改的线索和痕迹。通过保留错误凭证和更正凭证的方式留下线索。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 是通过保留错误凭证和更正凭证的方式留下修改痕迹的。按《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 可以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 红字可用‘一’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事实上,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 对于出错的修改均要求保留痕迹。所以从原则上来讲, 除了第一种情况可以直接修改外, 其他三种情况只能用红字冲销法或补充更正法来修改。其操作原则与手工会计相同。如果凭证已记账, 可利用“制单”/“冲销凭证”功能, 冲销错误凭证, 再填一张正确的蓝字凭证。在其他环境下也可以使用“制单”/“增加凭证”功能, 填写红字或蓝字凭证修改。

在电算化环境下, 会计凭证自动产生总账、日记账、明细账, 即只要凭证正确, 就不存在账簿数据的错误。在手工状态下的错账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补充更正法。其划线更正法不适合电算化环境。如果账簿有问题, 即是凭证错误, 按上述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四、会计电算化下更改原则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过程中, 我们利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回退功能进行修改, 可以保证凭证和账簿的整洁和美观,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 软件的回退功能一方面违背了会计的严肃性和有关的会计法规;另一方面也为做假账提供相应的环境;再者如果软件功能使用不当, 还可能导致系统数据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实训或者是工作过程中, 尽量地遵循会计法规的要求, 对出错的更改留有痕迹, 保留审计线索, 加强内部控制, 堵塞漏洞,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结语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过程中, 我们不单纯地进行练习, 还要从差错修改中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操作错误, 使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应用于建账、初始化到凭证等一系列过程。注意尽可能地符合会计法规的要求, 留有痕迹地进行修改。当然, 本文指出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的错误操作与及对错误操作的更改方法, 目的更是希望日后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尽量避免错误操作。

参考文献:

[1]张秀兰:浅析会计电算化错账更正方法[J].科技与经济,

[2]孙海勤:浅谈会计电算化下错账更正方法[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3 (6) :19~20

[3]黄水平: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后悔性操作方法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2) :17~19

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 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置。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现状

1. 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关键风险点失控

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业务控制不足;二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监控不力;三是有效对账不足。

2. 会计岗位制约执行乏力

一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授权批准的程序, 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 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 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一是会计主管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 同时未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二是业务操作不规范, 屡查屡犯现象较多;三是重点岗位强制休假、轮岗制度尚未有效执行。

4. 系统对部分会计业务有效控制不足, 产生系统风险

由于业务操作系统对有些风险点业务自动控制覆盖面不全, 增大了“人控”的难度。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部门岗位职责定位不清, 会计内控监督乏力

基层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者既要负责日常会计管理工作, 又要负责会计业务的风险监督, 这不仅导致本行行政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干预, 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独立性, 甚至某些基层行会受本部门小集体利益的驱使, 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使制度、法规、监督措施形同虚设, 久而久之使会计工作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

2.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更多注重业务扩张和客户需求, 相对忽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 一味地为了目标任务的完成, 单纯地追求业务指标, 在效率和内控的选择上普遍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内控优先;二是未将会计内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业绩考评和绩效考核中。业绩考评往往只停留在对存贷款增长比例、不良资产的下降幅度和清收比例、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比例上, 而未对会计内控风险管理质量进行量化, 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

3.重事后检查监督, 轻事前、事中监管

一是重事后管理, 轻事前防范。部分行领导和会计管理部门看重的往往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 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 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件的控制措施则关注较少;二是重会计操作人员管理, 轻管理层管理人员管理;三是重个案查处, 轻全面分析。往往是为查案而查案, 很少研究案件发生暴露的一些共性问题, 从而造成手段并不高明的同类案件屡次发生。

4.会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制约了会计内控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

会计电算化和金融业务创新的不断扩展, 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会计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会计监督人员大多专业水平不高、年龄偏大, 对新业务操作把握不准, 会计监督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在会计监管实务中缺乏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没有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方法。

5. 员工培训不到位, 柜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一是部分员工长期得不到培训, 加之自学的自觉性不强, 导致业务素质相对偏低, 工作质量不高, 会计人员队伍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 与新的会计管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对会计职业的责任感不强。部分基层员工反映, 长期缺乏领导关心, 责任多、利益少, 要求多、关心少, 责权利不对等;三是道德风险隐患大。一些单位员工长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 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职业归属感不强, 存在道德风险隐患, 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 案件隐患加大。

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 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1) 设计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会计内部监督系统应当分层次建立, 在基层营业机构应当建立实时控制的事中监督系统, 在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基层柜台业务的事后监督机制, 并建立各项会计业务风险评价、会计内控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

(2) 全面梳理和整合, 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针对会计规章制度多、新制度又不断出台的情况, 为保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将柜面业务流程从繁多的制度中提炼出来, 对各项业务环节标明注意事项和进行风险提示。同时, 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 优化业务制度的运作方式, 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制度文件框架, 为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

(3) 正确严格执行制度

一是领导干部要成为制度执行的表率, 只有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的意识, 真正做到依法、按章办事, 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二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办理业务时都应以制度加以约束, 要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置于制度监控之下;三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 要加强信息沟通, 及时传导精神和反馈情况。

(4) 强化会计内控风险点的监控

一是实现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管理机制。首先, 临柜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受理审查会计凭证, 严把柜面业务的事前审核关。其次, 强化网点事中监督关, 会计主管对当日业务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 实现风险事中监控。再次, 会计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辖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辅导和非现场监督, 把好事前防范和事后监督两个环节;二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通过会计监控系统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 把风险点的控制纳入日常监督中。对高风险和风险多发的业务、时间、环节、人群予以重点关注,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建设风险隔离墙;三是建立风险测量预警机制, 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以风险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为重点, 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流程

(1) 全面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

一是逐级签订会计内控责任书, 明确责任, 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各级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防范工作格局;二是按照员工的岗位职责, 强化对违规和案件的问责制;三是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落实责任人, 逐项整改落实到位;四是对违规、违纪及违法人员, 要移交相关部门严格责任追究。

(2) 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

一是针对具体业务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 应列出业务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 便于业务和管理人员了解各项工作的风险职责, 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二是对控制环节, 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措施。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 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分析, 并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三是建立会计分级授权体系, 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3) 强化监管职责, 创新监管手段

逐步建立在线监控与视频监控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业务监管与柜员表现观察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一是抓好对网点会计主管和监管员的管理;二是把握监管重点, 注重结果与过程的监管, 重视预警信息的及时处置与分析;三是不断完善监管手段, 充分发挥系统的监督预警作用, 优化风险模型, 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

3.以考评考核为办法, 提高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

(1) 创新会计考核机制

一是对会计监管人员实行工作质量综合考评;二是注重柜员工作质量考核。

(2) 把会计风险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

一是将会计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纳入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建立会计内控风险评价制度;三是完善奖励机制。

4.以人员管理为根本, 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1) 培育会计内控文化, 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要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 形成自觉主动依法经营的普遍氛围, 这是治本之策。

(2)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 增强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要开展好对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操作规范的培训工作, 提高会计人员的执行力。

(3) 强化问题整改和信息交流, 营造会计合规环境

要狠抓问题整改, 达到整改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对现有会计内控问题的大力整改, 要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工作,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问题整改的保障机制, 加大后续跟踪检查力度, 促使问题整改到位, 有效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

(4) 提升各个层次的内控执行力

篇9:银行会计的中风险控制分析论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建议及对策

会计部门是商业银行风险内部监控的第一道防线,健全有效的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虽说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制度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是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形势仍很严峻,会计犯罪案件仍不时出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控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会计风险。个别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会计结算操作程序和重要的会计风险控制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对风险防范的目标和重点模糊不清。一些银行会计主管人员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对会计风险防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特质认识不清,缺乏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贯彻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肃、缺乏自觉性,工作中只满足于“账平表对”,导致把关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2会计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会计风险。银行现有内控制度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有些制度不能覆盖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彼此之间的协调性、配套性不强,未能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还有一些银行制度不能依据各项业务发展和经营环境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充实,部分过时的规章制度或操作程序不能被新的、更科学的制度所更新。

3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风险。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工作者已认识到: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银行会计业务核算中也存在着操作风险、出纳风险等,必须强化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但由于对会计电算化的特质认识不清,对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风险认识不足,以至于在银行会计具体操作与管理中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

二、建议及对策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把好用人关,逐步优化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的队伍结构。另外,要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会计人员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会计人员荣誉感和责任心。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观摩参观、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讨和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整个银行形成浓郁的会计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形成会计人员人人学内控、人人懂内控、人人落实内控的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2完善会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强调会计风险控制的严密性、适度性,尤其在内容上要严谨、完善,可靠、稳妥、紧凑、衔接,不致发生任何疏忽、遗漏或失控,既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也不给读责失职的行员以推卸责任的遁词。要注重体制牵制,按业务经营环节、工作特点,设置各职能部门,按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实现分工明确,又能相互牵制、监督。要注重程序制约,强调任何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经过批准、授权、执行、纪录、检查等程序。这些程序必须交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完成,任何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处理的全部过程,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以防止差错,特别是舞弊的发生。注重责任牵制,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罚办法。立足于责任最直接、控制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大的基层一线控制。

3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现代化风险监控体系。商业银行内部会计风险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风险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更确保内部会计风险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督。在事前监督上,银行的决策部门应将反映经营风险的一系列指标作为需要考核的责任指标实中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建立起对经营风险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在事后监督上,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薄的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银行经营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实行对一级法人负责,按下查一级的要求实行派驻制,以保证其独立地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充实监督管理人员力度,为强化银行内控管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监管支持。

4构建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随着商业银行电子化的迅猛发展不任提高了业务处理的速度和质量,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强计算机风险防范已成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篇10:银行会计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研究与实证分析.风险总量的约束,减少经济资本占用,从而在满足外部监管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前

提下,节约资本成本,释放出更多的经济资本,通过资本节约、资源集约式发展

提升银行价值创造能力。

夯实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内控管理的合规性,提高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操作风险引致的损失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

失和极端损失。相应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措施需要针对不同的损失

类型进行预防和弥补。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业务防范、化解风险,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最终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整体目标的实现。

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银行柜面操作的工作效

率。首先,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可以使

员工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明确

会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使会计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最终提

高工作效率。

加大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节约经济资本、提高

投入产出。通过持续监督与纠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对风险总量的约束,释放更高的经济资本,通过资本节约、资源集约式发展创造价值。一是降低银行 的违规成本及管理成本,有效规避监管处罚以及重大财务损失;二是降低管理粗

放与管理过度并存而导致的资本斩影与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拨备计提,增加银行

价值。传统的以经营利润为核心的经营目标体系往往通过盲目地扩张忽视了资本

约束与风险管控,使银行积累了大量未被覆盖的风险,形成隐患。通过有效的操

作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内控监督以及对部门人员的精致评价,持续

监测与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有效控制风险的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实现对

1、理论意义: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何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是

保障银行业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目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发展已较为成熟,而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 部控制建设的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理论领域。

2、实践意义:近些年我国金融类案件频繁爆发,究其原因之一源于会计内部控制

不到位。论文以烟台银行巨额汇票贴现案为例,从内部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中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有 助于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关注一直集中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上,对操作

风险的关注较低,相应的操作风险历史数据收集起来较为困难,加上在信息披露

方面普遍较低,很多有价值的案件无法从公JT?渠道获得,而给我们的研究人员研

究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国内研究学者也从其他渠道收集了相关统计数据:2004

年,苏州大学张新扬收集到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共174例,均来源于媒体的

报道以及法律案件,这为我国的操作风险事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对这

174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涉及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的案例占到了

95.25%[“],这也说明我国现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发生在会计业务部门。

从损失事件类型来看(图3.1),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占比分别为56.3%、19.6%左右。内部欺诈造成的金额损失达到2/3。国际活跃银

行其损失事件体现在外部欺诈,占比42.39%;执行、交割以及流程管理占比

35.07%,而内部欺诈占比只有3.31%,损失金额占比7.23%[56]。因此,国内银行

操作风险的成因与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我国商业银

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不够严格。这在中国信用体 系尚不充善的情况下,也颇具中国特色。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案件频发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各项改革的进程。如 2005 年 1 月 25 日,中国银行爆出惊天大案——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主任高山携至少 6 亿元人民币潜逃境外!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山为何能够在出逃前将数亿元资金轻松转 出?如在最后的作案时间里,他竟然能够轻松地在大庆农行支取现金 1500 万元!高山作 案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手并且作案时间长达3年之久?在总结此案教训时,银监会 特别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加强会计风险及内控管理列为风险管理的重心。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每一笔经营业务的运作,无不 需要通过会计最终实现。因而会计部位必然成了银行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基层 行处的会计部位,近年来更是案件频发,涉案金额、涉案人员数量急剧上升。据某市国有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内部统计资料显示,1994—2004 年间,该行共发生案件 15 起,其中会 计案件10起,占比66.7% ,涉案金额占比更高达88.6%。因此,如何对会计风险进行分解、规避与防范,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乃至总行行长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可见,研究 国有银行二级分行如何加强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与 盈利能力,以迎接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与外资银行的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2 年 2 月 2 日发生了震惊业界的金融案件。烟台银行胜利路支行行长刘维宁,自 2011 年 4 月到 2012 年 1 月,将该行的库存承兑汇票分多次取走进行帐外贴现,总数高 达 276 笔,总金额高达 4.36 亿元人民币。

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烟台银行胜利路支行 业绩发展一直较落后,且近两年呈现急速下滑趋势,存款增长几乎停滞。鉴于持续性经 营不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于是总行实行末位淘汰制,刘伟宁被迫进行支行行长工作 交接。在对其此前经手所有款项重新进行审核时,发现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同时,有关部门发现刘维宁并非烟台银行票据贴现账外经营的第一人。在 2004 年

至 2006 年间,前烟台银行烟台山支行张群利曾分别给不同公司放款 5000-8000 万元等 不等,总计高达 5 亿元,进行票据贴现账外经营,在票据承兑贴现后收回账外利息 5000 多万元不入账。

国内部分研究人员从其他一些渠道取得了部分统计数据,如苏州大

学张新扬(2004)从法院案例和媒体公开报道收集了174个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 风险案例,为我们的操作风险研究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张新扬所搜集的案例进 行分析,发现这174个案例中,有164个与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有关,占比达

到94.25%。因此张新扬的统计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 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表4一1)。

从表4一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例中内部欺诈行为 占比非常高,达到了56.3%,是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外部 欺诈也占到了很高的比例,达到了16.1%,这反映出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 善。

近年来,国内关于银行业的重大案件层出不穷,从2001年我国审计报告

揭露的“金融机构利用票据市场管理漏洞将大量商业银行资金投向股市”,到 2002年的“房地产开发商虚假按揭骗取银行资金”,再到2003年的“内外勾 结骗取银行资金”,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 房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 街支行涉及10亿元票据诈骗的“高山案件”,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等,这些案件造成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对于银行会计部位的风险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另外,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 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于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正逐步放开,银行业 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刚刚过去的金融海啸造成的重创,银行潜在的风险己经 不容小觑,而我国商业银行因其自身制度和监管模式尚不完善,更容易遭受 风险的挑战

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经济案件其数字是历年来少有的,涉及

金额也是触目`惊心的。这些案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监督 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弱化,由此导致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2000年,国家审计署在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 级分行及其526个县级支行的1999资产负债及损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发现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2001年,审计署 审计中国银行总行、省级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查出大案要案22起,涉案人员 35人,涉案金额27亿元。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 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共查出涉嫌 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起,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2003年审 计署披露在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审计中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 案金额69亿元。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 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高山案件”10亿元票据 诈骗。银监会将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 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 等诸多问题”。

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 罪线索20件,涉案金额大体在60亿左右,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 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概占了一半。

以上这些案件充分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控 制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而案件造成的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更是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银行会计部位的风险防控理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1.1 研究背景

从20世纪末开始,西方和亚洲等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开始不断向着综合性功能的银行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国际领域对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石,商业银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社会需要的一种金融企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金融需求的也在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如今商业银行已成为金融行业的主体,是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加快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的进程,再加上中国不断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社会中融资、信用中介等作用越发突出,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的影响力。同时银行会计是银行的基础性工作,银行会计及会计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呈多样性、多层次、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中也日益突出,金融案件层出不穷,案件性质各不相同,但是究其原因大部分还是与银行的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强、会计监督不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因此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金融需求的也在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的需求,如今商业银行已成为金融行业的主体,是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呈多样性、多层次、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中也日益突出,金融案件层出不穷,因为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必须通过银行会计来处理,因此银行会计成为银行的高风险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案件的发生频率已经影响到了银行业的改革。例如在2005年1月25日,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高山携高达6亿元人民币潜逃;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发生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贷款不良核销案;2015年2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发生3.2亿元存款无故蒸发案。而且根据各类调查,均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面临的现状较为严峻。据某市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的调查,在1994—2004 年间,该行发生案件总数就有15起,其中会计案件就有10起,在其的比重已占到66.7% ;2001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及其全国范围的分支行进行审计调查,在此调查中查出22起大案要案,有35人涉案人员,涉案金额多达27亿元;2008年国家审计署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审计,揭露了我国金融机构重大违法违规并且找出及其有价值的的经济犯罪线索多达20件,涉案金额总额高达6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据比重较大。通过以上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会计结算、会计监督等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此给银行的带来的损失,都让我们不得不关注银行会计风险这个问题,为银行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案件频发的现状已严重影响了各项改革的进程。如 2005 年 1 月 25 日,中国银行爆出惊天大案——黑龙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分理处主任高山携至少 6 亿元人民币潜逃境外!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高山为何能够在出逃前将数亿元资金轻松转 出?如在最后的作案时间里,他竟然能够轻松地在大庆农行支取现金 1500 万元!高山作 案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屡屡得手并且作案时间长达3年之久?在总结此案教训时,银监会 特别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加强会计风险及内控管理列为风险管理的重心。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每一笔经营业务的运作,无不 需要通过会计最终实现。因而会计部位必然成了银行经营活动的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基层 行处的会计部位,近年来更是案件频发,涉案金额、涉案人员数量急剧上升。据某市国有 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内部统计资料显示,1994—2004 年间,该行共发生案件 15 起,其中会 计案件10起,占比66.7% ,涉案金额占比更高达88.6%。因此,如何对会计风险进行分解、规避与防范,是摆在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乃至总行行长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可见,研究 国有银行二级分行如何加强会计系统的风险防范,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水平与 盈利能力,以迎接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与外资银行的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0年,国家审计署在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 级分行及其526个县级支行的1999资产负债及损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发现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2001年,审计署 审计中国银行总行、省级分行及其分支机构,查出大案要案22起,涉案人员 35人,涉案金额27亿元。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 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共查出涉嫌 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起,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2003年审 计署披露在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其分行审计中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 案金额69亿元。2004年的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支行姚康达7141万个人住房 贷款案,交通银行2.21亿元不、良贷款核销案,中国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 元存款蒸发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高山案件”10亿元票据 诈骗。银监会将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 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 等诸多问题”。

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金融机构,揭露和查处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 罪线索20件,涉案金额大体在60亿左右,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 银行这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大概占了一半。

上一篇:维修电工打油诗下一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