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2024-06-14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精选8篇)

篇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进行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对会计风险管理不善,再多的盈利也无法弥补会计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文章旨在分析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造成会计风险的各种原因,并结合自身思考和分析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各大银行经营日渐完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多家大型银行排名居世界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5年世界银行排名,按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跻身世界前十。庞大的资产规模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网点众多,多家大行的网点数量在1万个以上,这些网点是银行拓展业务、服务客户、创造效益的堡垒,但数量众多的网点和机构也给各银行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随着市场化环境下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个银行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提高盈利能力、营销客户、创造利润上。为了争夺客户、抢占市场,容易对会计风险放松管理,随之相伴而生的是因会计违规操作带来的案件增加,给银行的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对银行的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几个月就相继曝出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的票据返售业务案件以及中信银行兰州分行涉案金额达9.69亿元的票据案件等大案。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人员是办理银行各项会计业务的人员,主要包括柜员、会计主管、网点负责人、其他会计操作人员等,业务操作人员的道德水平、职业操守决定着他们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一些案件往往是会计操作员与会计主管甚至网点负责人相互勾结形成的。比如通过伪造印章等方式挪用客户存款,利用网点管理漏洞开立虚假存单、承兑汇票等,这些业务往往一个人无法完成操作,操作上通常都需要主管授权才能完成。授权过程中有些会计主管漫不经心,违规操作,不审核业务的合规性就随意授权,给别有用心的员工可乘之机,以往就发生过多起员工挪用客户存款购买彩票、股票的案件。另外,也有领导对员工威逼利诱,胁迫员工违规操作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压力巨大,为了争抢客户,往往会出现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越过制度进行操作,比如违规放贷、违规为客户垫付资金等,出现“会计核算制度让位于营销”的不正常情况,从而带来会计核算风险,而问题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各商业银行依据《会计法》和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的各项规章,会针对本行会计操作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指导操作。但内部控制制度众多,流程不尽合理,对以往的会计制度清理不及时,有时往往会计管理部门出台一个制度,其他业务部门出台一个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因为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制度要求上的不统一,难以执行。而同一部门制定的制度如果制定时考虑不完备,往往出台后还要多次更改,甚至朝令夕改,制度间相互冲突,给业务执行带来难度,也造成了巨大的业务风险。

(三)会计监督检查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督检查以人为检查和电子监控为主。这两种会计检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为检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后台稽核的方式对每日业务进行核查,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发现问题时往往离问题发生已经过去较长时间,给弥补问题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困难;另一种以检查小组的形式巡查,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底稿对网点的交接、开销户、大额存取款、内部帐记账等日常会计操作进行检查。但这种检查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业务很可能因为抽查不到而放过,另外,检查时间有限,也很难面面俱到。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由审计人员从后台调阅资料和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筛查,对会计科目异常变动予以关注,发现疑点后再与现场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核查并要求当事机构就问题做出反馈,但此种方法也有时间滞后的弊端。机控是通过会计运营系统对业务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控,风险产生后通过系统实时传输到后台,由后台人员对风险进行甄别后联系相关业务机构对风险进一步核查,如确认为违规操作需要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这种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当前银行业务种类繁多,电脑风险模型往往不能对业务中每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另外,在程序的设置上如果过严可能会给日常操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如果过松则不能达到监控的目的。

(四)银行会计业务系统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了新系统上线的速度,但这种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新系统漏洞较多,从而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生错记漏记等问题。同时因新系统上线之初较多漏洞的存在,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利用系统漏洞作案的机会。

(五)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

当今银行各项业务以柜面办理为主的模式带来的风险,这种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随着各银行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会计操作人员普遍压力较大,容易在记账过程中发生对科目的漏记、错记带来会计核算的风险。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家银行的电子业务渠道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客户,在商业银行柜面办理的现金业务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各项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以上所列举的是笔者在银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会计风险,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也做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员工的风险合规教育,严格奖惩制度

银行会计人员是直接或间接进行会计操作的人员,他们的操作行为直接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安全。对于员工的教育更多的是要让员工从内心认识到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一些规章条文,流于形式。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是要让员工更好地遵守制度,奖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绝大多数岗位的工作要时时与资金打交道,这就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对于不符合条件、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清理出队伍。要推广远程授权,分离会计操作人员和授权人员,杜绝员工合伙作案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各家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许多制度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各银行的会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增加协调,在制定制度时多参考各部门及会计操作人员的意见,使制度切实可以执行而又不影响业务的发展。要有专人负责对制度进行整理,对于执行多年已经不适用的制度应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一些需要更新的制度及时进行更新。

(三)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应将更多懂业务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监督检查的队伍。检查小组在设计检查流程时应知道对业务有重大影响和易发生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对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有的放矢。同时要重点发挥机控的作用,人为检查只能是抽查,只有机控才能实现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设计合理的风险模型嵌入系统,由银行会计业务系统对明显违规的操作直接拒绝处理,对需要进一步人工判别的操作则报告给后台,再由后台会计监督人员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和电话询问等手段进一步识别是否有真正的风险发生,并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四)完善银行会计业务系统

银行绝大多数会计业务需要通过系统来操作,由此对于系统的控制和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新系统上线前应经过严格的测试,系统上线后也要不断跟踪收集来自一线员工的反馈,及时制作补丁程序对系统进行完善。对于自身系统开发能力较弱的银行应选择与优秀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双方取长补短,银行发挥掌握银行业务的优势,软件公司发挥软件开发的优势,共同开发优质高效的系统。

(五)各银行应大力发展电子渠道业务,加大对自助设备的投入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应用日渐广泛,而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银行替代物理网点的大部分功能成为可能。加大对电子银行技术的研发,完善电子银行的功能,推广电子银行的应用。增加自助设备,可以极大地减轻物理网点的业务压力,减轻员工的压力,解放人力,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银行会计风险。

我们应该认识到,进行会计风险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给银行带来效益,但却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业绩,一家银行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做不好,无论取得多少业绩都会被发生会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淹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银行整个会计流程的管理,从制度的制定到员工的教育培养,再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进行卓有成效的会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保证,是银行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辽宁经济,2010,(3).[2]王宁波.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3]中国监察学会建设银行分会.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作者简介:杜博(1986-),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在读在职研究生,职员,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会计。

篇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各家银行管理者普遍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抓营销、清陈欠上,一些银行管理层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缺陷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则会留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印、押、证”做不到三分管,保管联行印章、密押人员临时离柜不上锁,换岗不详细交接等。二是有关人员把关不严,票据不折角验印,日常核算中漏盖、错盖印章的现象较多。三是操作规程不规范。一些领导和会计经办人员不熟悉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对一些业务只凭老印象办理。四是会计核算不规范。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票据大小写金额不符,凭证、账号、户名、金额随意改动,印鉴缺损,银行印章不齐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漏盖骑缝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业务专用章等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存在乱用会计科目现象,利息计算不准确,多收、少收、漏收利息现象时有发生,滥用银行内部凭证,不按规定用途和程序审查批准。

会计风险由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诈骗、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控制

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应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建立内控制度。采用电算化会计处理以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越来越依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而这些记录和报表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控制功能的强弱。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潜在的控制问题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更多,更为复杂,其技术性也要求更高。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如系统文件不可读,易于被篡改和毁坏,如果编程错误,则会造成错误的重复性和连续性,更有可能产生舞弊和犯罪行为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很难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来安排各项经营活动。要提高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必须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从电算化系统的研制开发与维护、职责分离、系统鉴定、应用环境、操作、数据输入、输出、系统安全、硬件与系统软件控制等多方面研究银行会计电算化

系统内部控制措施。由于各行情况不一,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在目前条件下,为了指导各行建立完善的、恰当的内部控制,加强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人民银行总行应制定一个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作为指导,各行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防范银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会计风险。

三、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普遍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结合金融业的实际,应对资本充足率及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实行低保险,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企业投保可以使客户增强对银行的信任感,是加快业务发展的有效措施。金融会计风险的补偿机制,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还可采用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但须取得财政部门核定的提取项目和费率,允许列入成本。

四、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1)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精通各项规章和有章必循、执章必严、敬业勤业的会计队伍。(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短时间、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3)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会计群体。(4)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考核,不仅要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经教育无效,要调离要害岗位。

与此同时,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外资银行的全方位进入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我们加快管理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我们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彻底打破内部分配关系中存在的平均主义,贯彻责权利相结合、按劳取

酬的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提高认识,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扩大业务规模,增强资金实力,是银行的发展方向。但发展要建立在稳健的基础上,要注意风险的防范。从农行的效益上讲,不仅存、贷款、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创造效益,防范会计风险实际也是效益实现的保障。因为会计风险的存在,是造成资金损失的基础,而有效地防范了会计风险,就相当于创造了相对效益。在发展业务,增设营业网点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收入和人员成本的关系,而且要考虑投资成本。这样,就可撤并那些高险低效的网点,加大集约化经营的步子,推动财会力量的加强,有效地加大会计防范风险的力度。

六、总结

篇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 国际上认为日常业务的操作属于运营管理, 然后以各种业务条线进行设计和管理。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主要是设立会计部门, 主要业务操作包括除贷款与结算等。主要职能也是面向客户的核算及结算功能, 还有对此的监督与管理。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分类分为信用、市场以及操作风险。而操作风险可能来自系统的内部, 也可能来自系统的外部, 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不可预测性、内生性和不对称性。

当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商业性质在商业银行上体现的并不明显, 银行在企业文化、控制、发展等方面较国外一些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 风险很大,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会是操作风险。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发展状况下, 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会是商业银行会计运行操作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2) , 尤其是内部欺诈更为严重, 从操作风险的风险发生数量和风险损失金额方面来说, 这种风险的风险程度几乎占了全部操作风险的一大半, 也就是说我国有关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用体系制度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层负责人的权力过于集中, 会计工作人员缺少独立的业务操作能力, 往往导致对基层的控制失效。

2.在对会计运营的系统设置中, 为了方便对客户的服务, 一般网点均可进行各种业务的办理, 所以各个网点间操作性较强。

3.对于风险的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以时候检查为主, 并辅以监督, 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补救。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每一种风险的出现都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也并不例外。通过上面对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形式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工作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人、操作流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等三个方面。文章将就上面这三方面进行简单叙述 (3) 。

(一) 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风险

我们可以看出, 内部欺诈事件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当中占的比例很大。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在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还很大。该种问题的表现: (1) 在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方面, 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多层次的, 委托人又是代理人, 产权制度不清晰, 委托代理关系错位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控制无法实现, 从而内部人控制, 产生内部欺诈。 (2) 由于激励不足和失当导致的道德风险, 内部人激励约束制度在经营管理层激励方面和业绩考核导向方面有较大的缺陷, 使内部欺诈事件频发。 (3) 基层分支机构的操作风险在所有操作风险中占有较大比例, 组织构架的不合理, 使操作人员很容易受行政的干预, 利用手工的权利干预业务操作, 进行违规行为, 发生很大的操作风险。 (4) 在人员选拔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 上岗前后的培训不足, 使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不明显, 性别和年龄结构也不合理, 女性比例大,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人员短缺, 岗位间互相牵制的内控手段无法切实落实, 人员要求大, 这就会致使人员素质方面要求降低, 易出现内部欺诈事件。

(二) 由于流程原因所造成的风险

由于行业间的激烈竞争, 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业务系统的科技水平的投入。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 过于重视效率而腐蚀风险的现象产生, 在方便客户的同时, 也埋下了隐患。

首先, 商业银行采用在业务中依据规定的流程和权限, 由一名工作人员为客户服务的综合柜员制。这种制度不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省, 还能达到简化环节的作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 担任工作也加大了业务操作风险。其基础之上的“免填单服务”又是简化环节、提高效率的人性化服务, 但由于缺少核对环节, 这项服务就又给银行的运营增添了风险。此外, 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银行系统提供了便利, 使得基层营业网点的功能增加, 然而在一些跨行汇款、承兑汇票等业务上, 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4) 。其风险在于监督力度减小、工作人员参与较少、缺乏透明度。

(三) 由于控制机制所造成的风险

目前,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控制上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 即依赖制度规定与人员约束。然而在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逐年增长的业务量上, 这种方法已经落后, 单一的靠员工的自觉与反馈和检查, 并且一旦发现问题, 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解决, 只能在事后采取措施, 这就大大减小了风险控制的效果。

在控制会计操作风险方面的解决措施方面, 各大银行主要应用包括会计人员委派制、事后监督与检查等在内的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不能有效的进行对风险的控制。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内部欺诈行为与外部欺诈、执行、流程管理中, 这种主观的欺诈行为对商业银行的运营造成了极大损失, 说明我国的信用体系仍有不足。

五、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的实例分析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一文的发布, 使得国内外对操作风险控制问题引起了很大关注, 许多商业银行对防控风险采取了适当措施。以下就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操作风险进行实例分析。

2012年, 烟台某银行支行原行长刘维宁涉嫌挪用资金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 于1月31日潜逃。经公安部门全力侦破, 于2月7日下午在浙江金华将其抓获。这起案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经调查发现, 从2011年4月到2012年1月, 他分多次将所在银行的库存银行承兑汇票取走, 涉案金额高达4.36亿余元。根据《刑法》规定, 刘伟宁触犯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 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烟台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刘维宁能够长期担任胜利支行行长之职, 不仅仅因其在烟台银行内部工作十几年, 根深蒂固。还因为确实与烟台银行内部实权高管, 尤其董事长庄永辉关系紧密。而这一些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上级监督管理不力、银行人员不自律等问题。

此次案件是内部与外部欺诈共同造成的操作风险事件。反映了商业银行控制管理体制并不合理, 还有许多不足。例如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过于独立, 主要由行长控制, 所以及可能发生内部人员的欺诈事件。而银行内部的考核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与任用主要以规模扩张为主, 并没有对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案件中, 该行的会计运营内部控制系统的失效, 从行长、副行长到汇票保管者共同参与, 致使这一盗用行为基本无阻碍的完成。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监控体系并没有完全形成, 上级的对汇票的监督不力, 如果对银行的汇票承兑业务进行应有的监督, 这一事件就不会发生, 也不会导致银行的重大损失。

六、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 提高管理能力

要对目前的会计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不足进行补充和更改, 对操作流程进行适当的规范, 对监督控制这一职能进行集中, 以达到高效的监测控制的目的。通过对操作风险控制理念的合理改变, 参考国内外管理方法的优秀之处来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建设, 逐渐形成规范化、合理化的控制体系进而提高对会计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 完善预警机制

对于进行有效的风险的控制, 必须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对预警责任制进行管理和规范, 以此来提高对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加强对操作行为的监督功能与预警能力, 从多角度来对控制体系与方法进行设置, 使风险控制无论从事前、过程中还是事后都有统一的控制体系。

(三) 建立岗位责任制

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都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办理, 而一个明确且科学的岗位分工是进行内控的关键。岗位分工首先要以劳动组织形式为依据, 至于一些特殊的、并不相容的岗位, 就要实行岗位分离, 以便对各个岗位进行制约。要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工作范围与权限的划分, 以达到合作和监督的双重目的。

(四) 建设内控文化

1. 从领导到员工, 都要加强风险意识, 认识到将内控作为优先考虑因素的重要性, 进行会计运营的内控建设, 建立完善内控制度, 改变以往的重业务而轻管理, 重外延而轻内控的情况。将业务发展作为工作重心, 合理进行内控建设。

2. 对业务员工进行二次教育, 加强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对内控的重视程度, 进而形成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内控文化。

3. 在业务人员的操作过程中, 要利用法规和规章制度来控制人员的操作行为, 以防出现主观随意性行为的出现。会计员工也要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坚持按规范依法操作。

七、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商业银行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商业银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储蓄的主要场所, 其会计操作风险的控制就尤为重要。银行的会计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 有着核算、预测业务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这些重要的职能, 所以会计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运营稳定的关键, 在众多工作中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 要求防范方法与工作内容以经营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变化, 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与经验积累。而在会计风险工作的不断探索中, 逐渐形成一套合理的控制体系, 进而更好的防范和解决产生的风险,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操作风险, 保证银行的平稳运转。商业银行也要以实际运转情况为基础, 借鉴他行的可取之处和经验, 坚持稳定健康的进行银行的经营, 经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与改进, 完善与操作风险相关的机制, 形成有特点、有特色的风险控制与内控文化, 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 提高自身竞争力, 占据不败之地。

注释

1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7) , 第7-9页.

2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操作风险评估模型及实例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4) , 第10-11页.

3操作风险、内控机制与金融制度创新[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 第11-13页.

篇4: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各大银行经营日渐完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我国多家大型银行排名居世界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5年世界银行排名,按一级资本排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跻身世界前十。庞大的资产规模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网点众多,多家大行的网点数量在1万个以上,这些网点是银行拓展业务、服务客户、创造效益的堡垒,但数量众多的网点和机构也给各银行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随着市场化环境下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个银行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提高盈利能力、营销客户、创造利润上。为了争夺客户、抢占市场,容易对会计风险放松管理,随之相伴而生的是因会计违规操作带来的案件增加,给银行的资产带来了损失,也对银行的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几个月就相继曝出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的票据返售业务案件以及中信银行兰州分行涉案金额达9.69亿元的票据案件等大案。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规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人员是办理银行各项会计业务的人员,主要包括柜员、会计主管、网点负责人、其他会计操作人员等,业务操作人员的道德水平、职业操守决定着他们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一些案件往往是会计操作员与会计主管甚至网点负责人相互勾结形成的。比如通过伪造印章等方式挪用客户存款,利用网点管理漏洞开立虚假存单、承兑汇票等,这些业务往往一个人无法完成操作,操作上通常都需要主管授权才能完成。授权过程中有些会计主管漫不经心,违规操作,不审核业务的合规性就随意授权,给别有用心的员工可乘之机,以往就发生过多起员工挪用客户存款购买彩票、股票的案件。另外,也有领导对员工威逼利诱,胁迫员工违规操作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压力巨大,为了争抢客户,往往会出现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越过制度进行操作,比如违规放贷、违规为客户垫付资金等,出现“会计核算制度让位于营销”的不正常情况,从而带来会计核算风险,而问题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各商业银行依据《会计法》和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的各项规章,会针对本行会计操作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指导操作。但内部控制制度众多,流程不尽合理,对以往的会计制度清理不及时,有时往往会计管理部门出台一个制度,其他业务部门出台一个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因为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制度要求上的不统一,难以执行。而同一部门制定的制度如果制定时考虑不完备,往往出台后还要多次更改,甚至朝令夕改,制度间相互冲突,给业务执行带来难度,也造成了巨大的业务风险。

(三)会计监督检查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监督检查以人为检查和电子监控为主。这两种会计检查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为检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后台稽核的方式对每日业务进行核查,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发现问题时往往离问题发生已经过去较长时间,给弥补问题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困难;另一种以检查小组的形式巡查,检查人员按照检查底稿对网点的交接、开销户、大额存取款、内部帐记账等日常会计操作进行检查。但这种检查主要采用抽查的形式,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业务很可能因为抽查不到而放過,另外,检查时间有限,也很难面面俱到。通过内部审计的方式,由审计人员从后台调阅资料和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筛查,对会计科目异常变动予以关注,发现疑点后再与现场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核查并要求当事机构就问题做出反馈,但此种方法也有时间滞后的弊端。机控是通过会计运营系统对业务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控,风险产生后通过系统实时传输到后台,由后台人员对风险进行甄别后联系相关业务机构对风险进一步核查,如确认为违规操作需要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这种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当前银行业务种类繁多,电脑风险模型往往不能对业务中每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另外,在程序的设置上如果过严可能会给日常操作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如果过松则不能达到监控的目的。

(四)银行会计业务系统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了新系统上线的速度,但这种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新系统漏洞较多,从而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生错记漏记等问题。同时因新系统上线之初较多漏洞的存在,也给一些人提供了利用系统漏洞作案的机会。

(五)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

当今银行各项业务以柜面办理为主的模式带来的风险,这种柜面办理业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随着各银行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使各银行网点不堪重负,会计操作人员普遍压力较大,容易在记账过程中发生对科目的漏记、错记带来会计核算的风险。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家银行的电子业务渠道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客户,在商业银行柜面办理的现金业务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各项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

nlc202309081105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以上所列举的是笔者在银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会计风险,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也做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员工的风险合规教育,严格奖惩制度

银行会计人员是直接或间接进行会计操作的人员,他们的操作行为直接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安全。对于员工的教育更多的是要让员工从内心认识到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一些规章条文,流于形式。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是要让员工更好地遵守制度,奖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绝大多数岗位的工作要时时与资金打交道,这就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对于不符合条件、屡教不改的员工要及时清理出队伍。要推广远程授权,分离会计操作人员和授权人员,杜绝员工合伙作案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各家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许多制度往往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各银行的会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增加协调,在制定制度时多参考各部门及会计操作人员的意见,使制度切实可以执行而又不影响业务的发展。要有专人负责对制度进行整理,对于执行多年已经不适用的制度应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一些需要更新的制度及时进行更新。

(三)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应将更多懂業务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监督检查的队伍。检查小组在设计检查流程时应知道对业务有重大影响和易发生风险的关键风险点,对关键风险点重点检查,有的放矢。同时要重点发挥机控的作用,人为检查只能是抽查,只有机控才能实现全方位不间断的监控,设计合理的风险模型嵌入系统,由银行会计业务系统对明显违规的操作直接拒绝处理,对需要进一步人工判别的操作则报告给后台,再由后台会计监督人员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和电话询问等手段进一步识别是否有真正的风险发生,并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四)完善银行会计业务系统

银行绝大多数会计业务需要通过系统来操作,由此对于系统的控制和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新系统上线前应经过严格的测试,系统上线后也要不断跟踪收集来自一线员工的反馈,及时制作补丁程序对系统进行完善。对于自身系统开发能力较弱的银行应选择与优秀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双方取长补短,银行发挥掌握银行业务的优势,软件公司发挥软件开发的优势,共同开发优质高效的系统。

(五)各银行应大力发展电子渠道业务,加大对自助设备的投入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应用日渐广泛,而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银行替代物理网点的大部分功能成为可能。加大对电子银行技术的研发,完善电子银行的功能,推广电子银行的应用。增加自助设备,可以极大地减轻物理网点的业务压力,减轻员工的压力,解放人力,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银行会计风险。

我们应该认识到,进行会计风险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给银行带来效益,但却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业绩,一家银行如果会计基础工作做不好,无论取得多少业绩都会被发生会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淹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对银行整个会计流程的管理,从制度的制定到员工的教育培养,再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进行卓有成效的会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保证,是银行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辽宁经济,2010,(3).

[2]王宁波.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

[3]中国监察学会建设银行分会.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杜博(1986-),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在读在职研究生,职员,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会计。

篇5: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掀起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大,银行更应提前制定战略目标,以积极应对复杂的金融环境。银行不应单纯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指导经营,应持有长期视角,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改变,调查市场需求,研究开发价值高、质量好的金融产品,形成竞争优势。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利用互联网、会计电算化技术,提高核算水平,改善服务,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户,维持市场份额。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在把握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做到规范市场化操作。银行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树立会计风险控制意识,避免因会计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3.2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商业银行要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积极研究日常业务活动的特殊性,针对日常业务的特征、基本程序,形成一个高效的业务核算流程。对于各项会计工作要明确分工、权责分明,明确会计人员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做好工作上的交接,便于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商业银行各部门的工作要衔接好,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而导致的会计工作失误。从整体而言,商业银行要根据主营业务,建立一套完备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让会计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从个体而言,每个部门要建立适合自己部门的会计内控制度,有针对地对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各部门也要树立风险意识,以会计内控为主,以风险意识为辅,有效地推进业务核算。

3.3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设,有效控制会计风险

商业银行要完善会计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使三者相互结合、协调,形成严密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于事前监督,银行要积极完善会计监督相关规定,并落到实处,对于涉及会计重要信息的原始凭证、票据等,要专门保管,防止因个人利益原因而造成的违规操作现象;同时对于每项业务的核算要提前做好规定,规定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操作,不得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造成业务核算程序不规范。对于事中监督,银行可建立轮班监督机制,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派人定期抽查账务、评价会计人员的工作,对实际业务中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批评和纠正。对于事后监督,银行要根据反馈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对于失真的会计信息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并对错误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和解释。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实行上下级行监督机制,上级行要积极把控下级行的业务动态,定期查阅其财务报告。此外,还要加强外部审计工作,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政府部门反馈的信息来监督内部会计工作,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4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商业银行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知识的考核,此外还要评估会计人员道德,保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银行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业务,针对新增的业务或者一些特殊的业务,要做好会计核算规定,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在业务核算中按规定操作。此外,银行也应开展一系列的后续教育,积极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人员要有意识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提前做好准备,防止网络犯罪盗取银行内部数据。对于会计人员道德修养,银行可以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培养会计人员对银行发展的责任感,防止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规操作,给银行带来损失。总之,银行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重视业务实操培训以及对银行整体业务的把握,建立一批具有整体思维和风险意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才能减少会计风险。

4结论

面临着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防范会计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具有可控性,因此,只要商业银行具备风险意识并能够认清自己当前所面临的会计风险,对症下药,制定有效措施,完善会计核算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方可降低会计工作的风险,减少相应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吉良.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J].当代经济,(10):90-91.

[2]荆楠.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1):194-195.

篇6: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对策是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信息安全性与真实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1-0114-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日趋增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也就越加重视,在会计风险预防和会计信息监督等方面也进行了工作的完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依然在自身的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会计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漏洞,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案件更是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因此,切实有效的加强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监督,完善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是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搞好会计监督、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基础。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核算不精确等等隐患。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妥、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非常容易发生风险。

2.票据结算风险。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票据结算风险。因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票据支付方式而产生,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票据结算是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支付的一项重要手段,票据风险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的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办理过程中,因为银行自身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相关流程与操作的不规范而产生,使得商业银行的流通票据被一些违法分子伪造、变造,成为一种新兴的犯罪工具。除此之外,由于联行往来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等失误,也很容易造成银行资金损失。

3.内部控制风险。现在商业银行很多的会计风险的发生其重要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不力、会计惩罚制度跟不上,会计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从而变相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加大了经营风险。与此同时,银行内部岗位设置不当,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了会计监督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会计面临风险的多发、多层、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银行会计的不同方位和不同侧面考察,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在下述方面。

(一)会计管理体制落后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其会计管理体制的落后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十分不健全,现有的会计信息难以有效的发现一些风险存在问题,因此也就难以针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结果尽早的做出风险防范与应对的措施,使得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形容虚设,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分级会计管理的办法,对内进行独立的会计信息核算与汇总,并且这种会计信息处理时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完全不交互的,使得相关核算结果在交予上级机构时容易因数据篡改而引发会计问题,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的会计风险与可能性损失大大增加。

(二)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金融犯罪案例也频频出现,追究其原因,与当前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不到位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情况十分关注。希望银行方面能够切实有效的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的相关资源,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监督管理银行的各个工作环节,实现统一性、标准化、高质量的管理,以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一旦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就容易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大,违规操作、违章行为等时有发生。而且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因为其个人急功近利,为达到个人目的,过度追求业绩扩张,进而铤而走险,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如果对财务人员缺乏系统性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就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而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也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不完善具有重要的关系。通常来说,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自身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必须强化会计的核算功能与会计的监督功能,以确保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很多的会计信息核算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仅仅是对会计信息进行来源的审计,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而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与完整性却有所忽略,此外,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监督体系,也使得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功能最终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防范与快速的处理。

(五)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受利益的驱使,很多商业银行选择对自身的会计信息予以掩饰,对本应公开的会计信息不予披露,甚至有些银行为了掩饰本身经营不善或者谋取私利等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借助一系列违法手段来调整或变动会计信息,使得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存在着严重失真的现象。如部分商业银行借助私存公款、虚增利润、对固定资产不当处理等方式来实现非法盈利的目的。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

为了防范会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完善会计规范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规范化程度。会计规范包含了众多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简单罗列并不是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规范体系是将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的框架结构。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不仅仅可以提高其逻辑性与层次性,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创造更多的便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会计人员如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会计法规体系的健全有利于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会计风险的规避。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完善而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其稳定与发展。内控机制的完善首先需要加强对人员管理的控制,建设有效的人员管理和控制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建设内部责任机制、内部检查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和财务监督机制,协调这四种机制,促进各个机制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按时地检查原有的内控机制,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并且要提高创新意识,对新的会计业务进行创新,更好的提高内控水平。商业银行要规范自身的业务流程,对业务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依据业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更好的规避风险,保障每一笔业务有章可循。商业银行要增强会计人员的学习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的了解和掌握,完善相应的监督制度,利用制度对重要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更好地规避人为风险,达到“事事有负责,事事有依据,事事有监督”。除了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时对会计工作者进行考核,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要设立专门的内控监督检查部门,会计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都由这一部门进行监督和检验,并在逐步的实践中提高其规范性和科学性,使之制度化、长期化。另外还需要提高层级授权制度的规范性和严格性,推动内控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规避会计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提高银行财会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各单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对各类典型案例集中学习和讨论,使会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深切体会到守法的光荣和违法的危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和教育,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法纪,形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四)建立有效的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

会计监督和检查机制的有效与否是决定商业银行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作为银行的控制方式,商业银行的会计控制离不开会计监督控制机制的协调。因此,商业银行要设立内部监督小组,对银行会计进行定期的检查,不仅要检查银行会计行为是否符合国家会计法规的要求,检查银行会计行为是否违背了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还要检查各类会计凭证是否正确填写以及会计人员是否严格依据会计法规。另外还要推动人员检查机制的完善,保证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定期检查银行内部的统计资料和各项报表资料,将所得信息进行分类、归纳以及整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每一笔会计业务的监督和监控都要到位,严格监督,避免出现人为和自然的会计风险。另外还要加强对会计内部人员的监督,避免会计人员的私下交易,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同时,会计审计部门也要不断丰富会计审计的内涵,促进会计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提高监督的有效性,真正做到规避会计风险。

(五)加强信息安全性与真实性

随着会计业务越来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的过程中也需要提高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视。为了加强信息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应加大投入,研发出性能更高的、更能保障信息安全的软件,不仅能满足运行简单、功能齐全的要求,还能满足对信息安全的需要。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密码保护,每个操作人员不仅有各自的使用密码并且密码还是不断更新的,这对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要提高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会计报表的规范性。在会计报表中可以加入以下内容:贷款风险集中度;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等。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也有利于更好地规避会计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关系着各项业务的实施和推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加强对会计风险的研究,找出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商业银行应对会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的防范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多种风险,如何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节中遇到的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构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的出现会体现在多种方面,比如专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达标、银行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资金使用缺乏安全高效的运营体制等等。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8: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对策分析

一、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种类

(一) 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

从进行会计的核算, 向客户提供服务, 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 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向银行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等内容, 银行会计工作内容体现在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会计核算错误或者会计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造成管理层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对银行经营方向和目标决策失误状况, 更严重的有可能造成银行和客户损失财产、名誉等资产。

(二) 银行会计风险的种类

银行会计风险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两种:

1、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核算内容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方向。由于银行业务具有复杂性, 银行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时会会具有很多种风险。其中存在的风险有: (1) 日常基础工作的风险。银行会计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是会计的基础工作, 会计要想做好基础工作就需要做到准确、快速、完整。倘若会计核算方法出现错误, 核算过程错误, 核算质量降低, 这样就会引发银行业务风险问题。 (2) 业务决算风险。利益是商业银行最关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反映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最主要的凭证。有些银行会计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通过不提取或者少提取客户应该支付的利息、对银行呆账、死帐进行不合理的处理等方式, 制造银行利润、银行经营状况与实际不符的报告 (3) 对客户评价存在风险。银行会计如果不能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正确、认真的分析和评估, 很容易出现高估客户还债能力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这样就产生了一份夸大客户还贷能力的报告, 容易使银行损失信贷资产, 出现“贷出去的钱, 收不回来”的风险。

2、银行内部风险。

银行内部产生风险主要由以下三方面造成: (1) 目前有些银行会计人员呈现出了较弱的工作责任心, 较低的业务素养, 甚至在利益的引诱下, 违背职业操守, 进行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强硬, 工作消极, 操作方法不准确, 这样易出现银行资金、财产损失的风险产生。 (2) 银行有些会计人员利益熏心, 品行不端, 与不良人员进行勾结, 合伙盗取银行财产, 损害银行的利益。 (3) 银行对会计这一岗位的设置缺乏有效的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这样容易造成银行会计利用岗位漏洞, 挪用银行财产, 甚至将财产占为己有, 产生会计人员违法银行规章制度, 违法国家法规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 商业银行风险监督体制相对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督制度不完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然而在发展的同时, 市场经济的各种矛盾也逐渐的呈现出来, 所以,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需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以此把控银行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对银行的监督管理经验不足, 管理力度不够, 不能快速、准确地将银行风险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不能降低银行的风险。除了以上情况, 一些商业银行忽视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律, 例如: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排外、对一些商业银行进行政策上的特殊照顾, 忽视金融法律法规制度等现象, 所以很难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

2、凭证制度不完善。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已普遍采用复式凭证手段, 通过计算机技术, 将收付款双方账户实现一人记录, 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但是在一些商业银行网点中, 依旧实行工作程序复杂、工作量大的单式凭证制度, 这一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银行业对人员效率的要求, 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二) 忽视基层管理与制度, 银行会计违反银行制度的操作现象较多

由于各银行竞争激烈, 往往忽略对基层的管理, 使银行会计人员放松警惕, 易出现违规操作, 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为了提高银行存款量进行违规操作。

银行业竞争激烈, 各个网点将银行存款数量作为银行效益考核的主要指标, 但是由于对银行基层监督力度较差, 基层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为了提高银行存款数量, 往往会无视银行制度, 直接造成风险发生。

2、银行会计人员责任心较弱。

有些银行会计工作人员, 为了工作方便, 减少工作量, 在业务流程办理过程中, 减少工作环节, 不依照银行的规定、员工职责进行操作, 因此导致银行风险的发生。

(三) 银行会计自身原因

银行会计的文化素质、职业操守也是导致银行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1、一些银行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低下。

银行存在一些素质水平低下, 法律意识淡薄, 业务流程不精通, 不思上进, 职业操守较低的会计人员, 这些人员由于自身品德素质较低, 容易被外界的不良诱惑吸引, 与不法分子勾结, 利用银行制度的漏洞, 贪污、盗取银行资产, 直接威胁银行经营安全。

2、安全防范的意识薄弱。

由于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有些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往往会粗心大意, 这样容易促使不良分子利用可乘之机进行违法行为。银行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银行领导没有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察监督, 盲目信任。 (2) 会计人员对银行领导进行盲目的跟随, 无条件的信任, 易成为一些居心不良的领导挪用公款的帮凶。 (3) 在工作上遇到问题不愿意主动解决, 害怕麻烦, 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四) 银行会计操作、核算管理薄弱

目前银行会计操作、核算流程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 例如:私自开设账户、不按银行流程进行现金管理、核对账目不及时、随意进行账目调整等, 这些现象造成会计核算出现内容错误、缺失的风险。

(五) 内部控制监督较弱

银行现在使用的监督手段已经越来越弱化, 很难满足银行管理的新需求, 其表现主要为: (1) 对银行风险事后的管控, 只重注形式, 没有约束力, 造成银行会计人员违规操作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现在银行监督管理方法落后 (3) 不能对银行风险产生的最初阶段进行及时把控, 只能侧重于银行风险的事后监督。

三、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策略

(一) 加强会计核算、监督能力

加强会计核算、监督能力, 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预防因为支付结算产生的风险。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让从业人员快速、准确的掌握支付结算的方式方法, 对银行重要的岗位应该实行轮岗制。

2、提高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必须按照银行规章制度进行账目统计, 账目登记, 账目处理, 必须能够最真实、最快速的反映银行经营状况。

3、提高对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监督力度。

要定期对银行会计人员进行工作检查, 对于出现严重错误或者屡教不改的人员应该给与严重的处分, 以此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减少违规现象的出现。

(二) 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

银行要规避风险, 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银行队伍。

1、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岗位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职业操守。

2、选择会计主管不仅要精通业务, 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这样才能抵抗外界的诱惑, 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 才能对银行会计这一群体产生积极带动作用。

3、要加强与其他地方、其他国家银行的交流, 打破地方保护, 国家保护的现象, 不断创新银行用人机制, 监督管理制度, 推行合理的激励制度, 以此来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总结

对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虽然不能规避银行风险的产生, 但是商业银行只要做到完善内控监督制度, 提高会计的专业素质, 加强责任心, 提升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 加强约束力, 就会降低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只有防范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推动中国经济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发的背景下, 中国金融行业对接全球金融市场, 迅速成为了全球经济第二大主体, 然而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了缓慢发展的情况, 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风险,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与银行会计的行为密不可分的。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 作为中国金融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 如何进行改革, 如何提高银行会计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职业操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 2008.

[2]朱丽娜, 宋晓光.浅析我国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经营者管理, 2010.

[3]何叙东.浅谈基层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经济, 2007 (08) .

[4]金晓燕.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 2009 (01) .

上一篇:平昌县民兴小学2014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