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

2024-05-28

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共6篇)

篇1: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1882年由马克穆多组建的“世纪行会”和1888年由阿什比组建的“手工艺行会”等。水晶宫博览会——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

①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的②其展览馆被称为“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件构件。③这次展览会一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④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问题⑤从反现代主义大师地位。战后的重要作品有西格兰姆大厦、柏林新国家画廊。

赖特是美国现代建筑个人特点最大的设计师,他个人风格有过不少的变化,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分,与当时领导世界设计主流的现代主义、新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采用大量几何图形,极具装饰性。另外努力在作品和自然环境中找寻和谐的关系。虽然他一直否定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但其作品却渗透出现代气息,所以仍把他当作具有强烈风格的现代主义大师来看。其设计的都市建筑有强烈的反都市化倾向,大部分外部密封,内部开放,代表有纽约水牛城的拉金公司等。1880年他有机建筑观念形成:

1、简练应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多种多样。

3、建筑应与环境协调。

4、建筑色彩应与环境一致。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统一和完整性。不同于其他现代主义大师的冷漠、理性主义的是他的建筑往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就是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对于环境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混凝土的采用),为以后的设计家提供了非传统的典范。代表作:流水别墅、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设计家,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有机功能主义的原则,把现代主义单调面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奠定了斯坎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形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强调功能和民主化的同时探索更具有人文色彩、更重视人心理需求的设计方向。作品轻松、流畅,三任校长

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密·凡德洛

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密斯的实用主义

两个重要阶段:

1魏玛时期(1919.4.1—1925)

双轨制:工作室导师,或工作室师傅(the Workshop Master)担任技术、手工艺、材料部分教育工作的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形式、绘画、色彩、创造部分教育工作的教师

2迪索时期(1925—1933)包豪斯的意义: 艺术和技术的新统一

打破了纯艺术和实用艺术的界限,在艺术和工艺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注重机械化工业生产方式和实际工作的密切关系,达到艺术和技术的新统一。形成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风格:

用构成主义的几何形造型达到结构的完整和均衡,抛弃一切传统的痕迹和多余的手工装饰,色彩单纯明快,形成一种理性、冷漠的造型形象,支配着德国以致西欧的产品设计风格,成为欧洲产品的特征,这种风格至今仍发挥着影响。对设计教育的贡献

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提倡集体创作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Popular”,有大众化、通俗、流行之意。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它受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众文化和20世纪60年代波普美术的影响,认为艺术不应仅供少数人享用,而应走向普通大众,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因此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打破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波普设计打破了二战后工业设计局限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富于人性和多元化的设计,它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具有戏谑性的挑战。

设计伦理观念: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为真实世界的设计》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

5.6.3 国际主义风格:战前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与美国国际主义风格的关系、异同

5.6.4 人体工程学: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

1〉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2〉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3〉对于服务的设计;4〉对人类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人体工程学的目的:

1〉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

2〉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6.世界现代设计

6.1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约翰•拉斯金及其设计准则

要点:师承自然 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 重视与材料本身的特点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屋”。他不仅仅把设计看成一种单一的审美运动,而是超越了“美学”的范畴,把设计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在这种意义上,他被誉为了现代设计的伟大先驱。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这一名称出自法国著名的设计师萨穆尔·宾。(他把自己的艺术品商店称为“新艺术画廊”,使“新艺术”这个名称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的名称。在1895年左右的法国发展起来,20世纪初蔓延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装帧到绘画、雕塑都受到影响.新艺术运动持续长达十余年,在设计上是一次形式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其影响之源,莫里斯、马克穆多等人的风格对它有直接的影响。它们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新艺术运动:

六人集团是----由察平特、普罗密特、吉马德等六人组成的松散的设计团体。其设计杰出,影响大于以上两集团。六人在设计理念上极为一致,都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到自然的口号,曲线等设计倾向在他们作品中都有出现,风格较为接近。其中最杰出的是吉马德,设计多采用植物蔓枝等自然动机,过多的装饰细节使作品无法批量生产。早期作品能够保持功能与形式的平衡,晚期则出现了过分繁杂的设计倾向。具有运动中极端自然主义倾向。代表作巴黎地下铁道系统的一些列入口。凡.德.威尔德----是比利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设计家,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的重要奠基人。他在比利时时期主要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等设计。他支持新技术,肯定机械,提出设计中功能第一的原则,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他在德国时期,他创立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还参于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此间他提出达到工业与艺术结合的最高目标的三点原则: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准确;工作程序明晰,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对德国设计影响深远。

霍塔----的设计以曲线为主,装饰上保持了运动的基本风格,很好的平衡了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他也是最早把钢铁与玻璃引入住宅装饰的设计师之一。代表作霍塔旅馆使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设计之一。博维开办了“日本之家”,其家具设计也具有典型的新艺术特征。比利时新艺术运动于一战后就结束了。英国的新艺术:麦金托什的作品——格拉斯哥派(代表作)德国新艺术风格——“青年风格”。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认为是德国现代设计之父。代表作:标准化的电壶、AEG标志、透平机厂房等。贝伦斯设计的建筑十分广泛,民用的、商业的和工业的,从使馆到教堂,从工厂到豪华别墅。简洁和实用是贝伦斯建筑的特征,这些建筑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建筑师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期,贝伦斯迅速并且完全转向了机械美学风格,成为德国工业同盟的缔造成员。

高迪和西班牙新艺术: 高迪 代表作有居里公园、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等。米拉公寓是他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端的代表。高蒂在现代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新一代设计师称为能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相抗衡的符号,并加以借鉴。装饰艺术运动

代表作品(美国建筑为主)

美国的装饰艺术风格被称为是建筑引导型的设计,代表作:纽约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和洛克菲勒大厦、克莱斯勒大厦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对现代主义思想体系形成贡献最大的人物有科布西耶、米斯•凡德洛、赖特、阿尔瓦•阿尔托等人。他们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的发展。米斯•凡德洛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少即是多”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曾任工业同盟主席,后任包豪斯校长。他终生追求所谓的单纯建筑,主张少则多甚至达到违反功能的地步,是国际主义产生的重要人物。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等一些作品奠定了他 喜用木材,注意环境的协调,使单一的设计具有多层面的意义。他的设计理论包括信息理论(设计具有信号特征)、表现理论(表现主义可以屈从基本的功能要求)和人文风格(建筑应具有人情味)。对米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人情化的风格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单调,建立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对各国设计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主义的形式

现代主义是从建筑开始的,所以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形式我们来看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功能主义特征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这个特设计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重要成员和作品

彼得.贝伦斯——德国电器联营(AEG)“透平工厂厂房 格罗皮乌斯——法格斯鞋楦工厂 机器美学

柯布西埃对于机器的颂扬在理论上的反映就是“机器美学”。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

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在机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首先在建筑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得到体现。在这里,对于机器的兴趣不如说是对于简单、抽象形式的兴趣。

柯布西埃最有影响,也是最受非议的一句名言就是“住房是居住的机器”,他主张用机器的理性精神来创造一种满足人类实用要求功能完美的“居住机器”,并大力提倡工业化的建筑体系。他的一些建筑设计采用了机器的造型,如模仿轮船飞机的部件等,但它们与机器的功能及效率并无关系。这些设计把机器美学推向了高峰。在形式语言上,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他说: “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辨识。”在这一点上,他也赞美工程师,他认为“按公式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形体,用几何学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良好的艺术。”但他同时又强调造型的重要性, “轮廓线是纯粹的精神的创造,它需要造型艺术家。” 3.6二十世纪新建筑的特点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讲究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建筑使用时的方便、效率;

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性能特点。

经济性——用最低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建筑效益。反对旧传统。

讲究建筑空间的运用。废弃外观的附加装饰,认为建筑美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勒.柯布西埃萨伏伊别墅是奠定他现代主义大师的重要建筑。新建筑的5个特点

①底层架空,②屋顶花园,③自由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立面。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点。萨伏伊别墅是具有这些特点的著名代表作。

密斯.凡德洛的口号——少就是多

他对“少则多”的偏好,达到甚至可以违反功能的要求的地步,从而把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基础变成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

密斯与理性主义高层建筑 密斯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奠基人。早在1921年,在一个高层建筑设计竞赛方案中,密斯向人们首次展示了全新的高层建筑构想:将高层建筑的一切装裱全部剥去,只留下最基本的结构框架,外面覆盖纯净透明的玻璃幕墙。这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观点,用最小化、最纯化来处理建筑元素。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1933年4月被纳粹强行关闭。

这所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包豪斯经历格罗佩斯、迈耶、米斯三任校长及不同阶段,造成了包豪斯兼具理想主义的浪漫、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实用主义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精神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它建立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与美国以改形设计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形成对立。而后来包豪斯大批人员移居美国,将包豪斯体系的部分内容和美国的商业体系相结合,形成战后美国版本的国际主义风格,形式主义加大,商业味道浓重,理想主义内核消失,遭到理论界的批判。包豪斯的宣言和宗旨

1919年格罗皮乌斯发表的宣言: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存在着,只有自觉地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具有价值。建筑师和画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 宗旨:

采取艺术和工程合一的教育制度。主张以工业技术为基础,去创造合理的,符合功能要求的美的产品,达到工业与艺术的新的统一。

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强调设计必须要遵循客观的规律进行,要按严格的程序办事,要有严密的科学性(确定产品的功能,了解产品达到的条件,是否具备生产条件等)。的教育思想。

包豪斯的基础课结构,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的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包豪斯惯犯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对我国而言,受其最大的影响一是三大构成为主的教学方式;二是其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精神。

作品:巴塞罗那椅:密斯·凡德洛设计。维森霍夫椅:密斯·凡德洛设计华西里椅 美国设计 芝加哥学派

沙利文——形式永远随从功能,他的代表作是1899-1904年建造的“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第一个提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赖特

现代主义建筑的四位大师之一(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埃,莱特)

赖特与密斯凡德洛提倡的国际风格不同,他始终保留着对天然材料的感情:木头和砖块。造型简单、对材料重视、环境与建筑互相密切配合,这是他一生倡导的“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

其理念是以“大自然”为建筑的依托,建筑本身也具有生物般的生命律动,不着痕迹的贴近大地,与周围天然景观浑然一体。仿佛建筑本身就在那儿,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给人突兀的感觉。他从来不上教堂,他说,“大自然就是我的教堂”。草原风格(prairie style)

强调建筑呈垂直水平、没有弧度、造型与美国中西部的平原地形互相呼应。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开始 驻厂设计师自由设计师

美国的设计运动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形成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强烈的竞争是美国现代设计的发轫点,美国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诺尔曼.盖茨

确定产品所要求的精确性能;

研究厂家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和设备; 把设计计划控制在经费预算之内; 向专家请教材料的使用; 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

对这一类型的产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雷蒙德.罗维

流线型风格的积极倡导者

雷蒙•罗维,法国人,美国早期重要的设计大师,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设计的转折点是1929年为客户重新设计复印机。是个使工业设计成为受尊重职业的主要人物。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30年代引入了流线型风格,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他是一个直觉敏锐的设计大师,而没有多少理论的探索。他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作有可口可乐玻璃瓶、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

图CI设计,可口可乐公司,壳牌石油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此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形式

功能型废止合意型废止质量型废止 国际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米斯的西格莱姆大厦,庞蒂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约翰逊认为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会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而称这种理性、冷漠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少则多原则影响较深,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马克斯•比尔)、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产品设计(兰姆斯)都是其影响下的产物。根源上看美国的国际主义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同源的,是包豪斯领导人来到美国后结合美国事迹发展出的新的现代主义。但意识形态上看二者却有很大差异。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是将设计为上层权贵服务扭转为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这种探索是进步的。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是第一位的。这种以形式为结果而不是为中心的立场,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初衷。到美国以后少则多的米斯主义受到欢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协调的混合,成为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形式已具有象征性力量,成为第一性的,而社会性、大众性则逐步被抛弃。原本的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目的性消失,形式追求成为中心是国际主义的核心。米斯是这个风格集大成者。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

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

波普艺术:

冰岛

6.1.1北欧设计的特点:(1)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北欧五国很好的把现代工业设计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设计精致典雅,手工制作的味道浓郁。(2)造型简洁优雅,注重形式美感,不依赖装饰。(3)大量运用自然材料。产品给人以亲切感和充满人情味的感觉。(4)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注意形式的优雅。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被认为是“好的设计”的代名词。

6.1.2丹麦的设计被称为“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具有简洁、现代、富有人情味的特征。汉斯•维纳:“中国椅”;雅各布森:“蚁”椅、“天鹅”椅、“蛋”椅;保罗•汉宁森:“PH”系列灯具。6.2日本现代设计: 6.2.1 “双轨制”:

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及对细节的关注等。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日本设计又称“和魂洋才”风格,是指日本传统文化思想加欧美现代设计手法。

7、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7.1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设计领域。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少即厌烦)、《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文丘里:美国建筑设计家。他是在建筑设计上奠定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1969年提出“少即是烦”(less is bore)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挑战,作品“温图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他并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单调的形式特征,但总的来看仍然是简单明确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温图利追求一种典雅的、富于装饰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他设计的英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圣斯布里厅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约翰逊:美国最重要的设计理论家、当代建筑设计师之一,先后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现代设计运动。他是最早把欧洲的现代主义介绍到美国的人物之一。他和密斯合作设计西格莱姆大厦是其成为世界大师的重要转折点。在文丘里提出少则烦主张后,它设计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厦,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之一。他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比较讲究保持古典主义精华完整性的一派。

矶崎新: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极具个人特点。他能够在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间找到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达到既有现代主义的理性,又具古典主义的装饰色彩和庄严。代表作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第一次在设计中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詹克斯把后现代建筑归为六个方面:

历史主义:文丘里,他把大众趣味和历史装饰风格混合在一起。直接的复古主义:强调“历史的记忆”。

新地方风格:一般指小型砖木结构、带有19世纪遗风的住宅建筑,尤其“砖是人道主义的”。

针对性+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建筑与城市背景相和谐。隐喻与玄学 后现代空间:“就像中国园林的空间,除去明确的事件布置,而追求一种迷宫曲径、永远达不到绝对目标的“路线”。

以上六种,可以归结为一种折中性、兼容并蓄历史主义、地方风格、传统装饰、现代材料等因素。7.2后现代主义建筑: 7.2.1类型:(1)“戏谑的古典主义”(“嘲讽的古典主义”):具体分析(2)比喻性古典主义:(3)基本古典主义:(4)复古主义:(5)现代传统主义:7.2.2主要特征:(1)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征。7.3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

7.3.1曼菲斯设计集团(Memphis):在意大利的米兰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和7名青年设计师组成。在80年代,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在产品设计上的集中代表。设计倾向:①开放式的设计思想。突破一切模式,认为设计只要可能性与经验性,是一种讨论生活的方式。②对功能的新解释。认为功能是产品与生活之间的一种可能关系,设计师的指责是去发现功能、设计功能。③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认为产品是一种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④赋予材料以人文涵义。认为材料不仅是设计的物质保证,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感性的。⑤装饰不是罪恶,把装饰看成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7.4解构主义设计:

7.4.1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对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表现统一整体性和构成主义设计强调表现有序的结构感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

7.4.2特点:a.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b.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c.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d.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e.多元的、非统一的,破碎的、凌乱的。7.4.2代表设计师与作品:(1)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博物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航空博物馆”、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等(2)彼得•艾什曼:哥伦布市会议中心等 7.5新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作品 理查德•迈耶——

7.6高科技风格:代表人物、作品

“蓬皮杜艺术中心”——.罗杰斯和R.皮亚诺

篇2: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

新艺术与工艺美术相同点:1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2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3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5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性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

新艺术运动派别B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吉玛德;代表作;巴黎地下铁道系统的一系列入口

乔尔斯,查尔特-现代招贴广告之父设计成就-图形,招贴设计特征-罗可可线条,亮色块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曲线派)代表人物:亨利,凡德,威尔德维克多,霍塔 :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设计特征-注重植物的“鞭绳”装饰 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璃面,设计以曲线为主,装饰上保持了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他也是最早把钢铁与玻璃引入住宅装饰的设计师之一,塔塞尔公寓巅峰之作 霍塔旅馆

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具有相当的民主色彩,要求艺术与设计为广大民众服务。塔赛勒饭店1892-1893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曲线派)安东尼,高迪设计风格 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其幻彩绘瓷砖+混凝土 设计理念:每一个独立的建筑元素都可以更符合逻辑,更有表情,更丰满,更有装饰效果,并少一点平庸

巴特罗公寓1904-1906古尔公园1900米拉公寓1906-1910有机形态波浪线,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端的代表圣家族教堂1882至今

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直线派)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主张直线,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 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麦金托什 英国建筑设计师,他发掘他称之为“旧的精神”而设计出具有新风格独特的建筑受日本浮世绘 工艺美术 新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前奏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环节式人物

德国工业同盟组织与设计主张

1创建背景: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同盟的开创者,他通过对英国设计发展状况的考察,发现工艺美术运动存在对工业化否定的局限性.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的前提,宣传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并提出对传统的美术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2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发生:

A德国工业现状和设计的落后。引起德国政府的重视,并进行改革

1886年戴慕尔发明了四轮汽车,和卡尔。本茨合作成立了本茨汽车公司,是“奔驰”的汽车缘起

但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设计存在外观设计丑陋的问题1896年,举办博览会,众多工业品五花八门,导致“青年风格”

威尔德

现代主义的定义:实质上是相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

广义:各种文学、艺术流派的总称。19世纪80—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反传统的美学、文学思潮,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狭义:20世纪初到二战之间取代象征主义而出现的几个特定文学艺术流派,如表现主义(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构成主义等。

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宗旨,面向大众的设计、理性

1突出的功能主义特征,讲究设计的科学性。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摒弃装饰来降低成本为大众服务。3在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提出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4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经济问题,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优点:使产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缺点:存在造型单一化倾向。

米斯凡德罗

1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2少就是多3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 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 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建筑系主任 5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椅 威森霍夫椅

勒·柯布西耶 创办综合性杂志《新精神》《走向新建筑》·机器美学-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朗香教堂》

最早的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 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俄国构成主义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最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设计原则: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性、构成.其中,技术性代表了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了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了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构成主义风格来源

1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 毕加索 对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

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2速度之美的展现-未来主义 影响 抽象的,动感的表现形式

3至上派 吗列维奇

构成主义代表人物李西斯基:板式设计 招贴 1919《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

弗拉基米尔 ·塔特林:雕塑 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绘画浮雕’ 《第三国际纪念碑 》 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未建成佩夫斯纳 罗钦柯 司登伯兄弟

荷兰风格派强调艺术表现的纯粹性,用纯原色、简单的纵横交错的几何空间交错形成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家在1917-1928之间组织的松散集体,最主要的促进者及组织者:杜斯·伯格.这个集体的的中心是《风格》,是杜斯伯格设计的.主张:以数学式达到艺术的抽象简化.设计元素:直线、矩形、方块(斜线构图原理)

《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荷兰奥杜罗1915

《红黄蓝的构成》45乘45厘米苏黎世私人收藏1932

里特维德设计作品: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 设计元素:简洁的基本形式、三原色代表作:什罗特住宅 红蓝椅

代表人物特奥·凡·杜斯伯格皮耶特·蒙德里安格里特·利特维尔德

包豪斯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涉及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919-1933

产生背景

1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的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2大工业的发展急需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重建的任务

三次迁址

魏玛时期1919-1925 创业时期 格洛佩斯

迪索或者德绍时期1925-1932 成熟时期 汉斯·迈耶

柏林时期1933 最后岁月 米斯·凡·德·罗

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包豪斯的最后阶段 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

迈耶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继任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占据德绍后,被迫迁往柏林,包豪斯被迫关闭。教育体制” 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形式导师+工作指导教授

工艺导师:工艺,技术,材料。

形式导师:绘画,色彩,创造。

教学计划分三个阶段 见笔记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2包豪斯手平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名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究。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

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影响见笔记”

环境保护与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未出现的一股设计潮流.强调生产与消费需要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设计,绿色设计实际上是一般工作方法的调整,是一种设计策略的大变动,一种关系到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未来的文化反省

绿色设计的目的,是要克服传统的产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不足,使所创造的产品既能满足传统产品的要求,又能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要求

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减轻由于人类的消费而给环境增加的生态负荷.为此提出了三个RE原则-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即”少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的物尽其能三原则

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系与区别

联系:与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和发展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材料使用,设计形式)

装饰艺术在美国的表现

背景装饰艺术风格迎合了一战后美国新兴富裕阶层的口味

特征 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得到充分发展,本土的设计风格急需设计艺术理念的支撑。1 建筑设计克莱斯勒大厦(威廉·凡·阿伦)

2芝加哥学派产生背景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芝加哥早期的房屋是用木结构搭建起来的,很容易着火。1871大火袭击 把市区8平方千米统统烧毁,伤亡惨重,这就是。。

流线型设计风格是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最初主要运用在汽车 火车 交通工具上,后来广泛流行,几乎波及到所有的产品外形。

有计划废止的内容

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在其公司的巨大贡献,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式。其主张为:在设计新汽车式样之时,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的更换部分设计,基本形成一种制度,使汽车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没3到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

雷蒙德·罗维设计原则:高度商业化,实用主义简练,容易维护和保养,方便使用,雅典,美观大方,经济,耐用,功能完善

设计哲学 市场需要,个人喜好

设计方式:非革命的,循序渐进的公司模式:严苛,专制的雇员制度

罗维奇迹:对公共关系的高度重视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 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美国埃罗·沙丽宁作品:圣路易市杰弗逊纪念碑

耶鲁大学冰球馆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

篇3: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

首先, 工艺美术运动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 新艺术运动与巴洛克艺术, 装饰艺术运动与洛可可艺术, 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工艺美术运动中, 威廉.莫里斯强调中世纪时期的风格, 这在他的书籍装祯中便可看到。他的作品《鲁拜集》扉页的设计形式与中世纪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都是一些枝叶缠绕的设计。还有, 扉页中的“金体”, 是莫里斯根据中世纪的字体改造而成的。同时里面的字母设计较之中世纪而言有所提炼, 更加简洁、简练。因为在中世纪的时期, 扉页字母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 它自身也是手抄本彩绘装饰的重点。在艺术家笔下, 字母被放大、分割、组合、拼接、变形, 给人的视觉感觉犹如上帝一般神秘, 既眩目多姿又难以理解。但其图案的结构又以准确的、令人惊讶的几何原理为基础, 营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威廉莫里斯的书籍扉页设计中, 他根据中世纪的字母设计原理又有所突破, 多了些许的简洁、明了。在威廉.莫里斯的染织作品中, 装饰图案以自然的花草为母题, 构图对称稳定, 但弯曲的线条和雅致的轮廓线表现出植物的生机, 设计力求格调高雅。而中世纪哥特时期是织物工艺的繁盛阶段。织物体现了自然主义与中国丝绸纹样影响的巧妙结合, 形成纹饰华丽、设色雅致、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莫里斯的作品风格与之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中世纪时期是受着宗教的统治, 因此, 织染工艺上的大多数主题都与宗教题材有关, 只是装饰纹样都是缠绕弯曲的花草纹样。如《珠绣圣像》中背景的缠绕花草的图案。

新艺术运动与巴洛克艺术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巴洛克的形式与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 它追求标新立异, 把人们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次, 强烈奔放、豪华壮观、奇特玄妙和大气磅礴, 是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征。再次, 特别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 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作品充满韵律、量感和空间感, 充满立体的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被誉为“天才”的安东尼.高迪, 他的建筑设计标新立异、奇特玄妙、豪华壮观、大气磅礴这些特点都不容质疑。从米拉公寓、举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可以看出, 米拉公寓那类似于溶化的冰淇淋的造型、巴特罗公寓那类似骷髅的阳台都可体现。个人认为, 高迪所属的时代虽然是新艺术运动, 作品风格也与新艺术运动风格相契合, 但他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要高于新艺术运动。纵观整个建筑史, 从古希腊的建筑, 如帕特农神庙, 到古罗马建筑;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如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圣徒小教堂到巴洛克建筑, 如圣卡罗教堂, 他的建筑在整个建筑史上都独树一帜。

装饰艺术运动中与洛可可艺术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从外部造型上来看是注重几何化、机械化, 从几何形式到有抽象形式再到几何象征性诸多风格, 但从设计背后来看, 装饰艺术运动中的作品极尽奢华之能事, 如家具设计中, 选材上大量采用进口的贵重木材, 装饰上采用象牙、动物皮革等材料, 进行奢华装饰。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少数的高阶层人群, 而洛可可艺术中, 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法国巴黎的皇室阶层, 从凡尔赛宫的居室中的装饰便可见一斑。

我们不难发现, 大部分真正的设计大师并不是学设计出身的, 其原因有三。

首先, 正是由于他们本身不是学设计的, 所以不会被一些条条框框, 一些规律法则所束缚。正所谓“无招胜有招”。

其次, 源于兴趣。通常他们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而是为了兴趣而设计。如,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 早期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史, 而后学习设计;查尔斯·沃赛早期从建筑学徒出身;爱弥尔·盖勒早期是一位植物学家、矿物学家, 后来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度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玻璃品工艺师。在他的作品“镶有蜻蜓的器皿”“镶嵌花纹玻璃瓶”等中, 都可以看到那些独特的纹样, 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到它早期的专业知识对他设计作品的影响。而且, 他们不仅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成就, 还能涉及了多个领域, 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初的所见所得同样也会在其他领域指导并发挥作用。如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奠基人威廉.莫里斯, 他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 他的设计包括书籍设计、染织设计、家具设计。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的设计包括金属器皿设计、家具设计;沃塞设计领域包括家具设计、纺织品设计和墙纸设计等;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米恰, 设计领域包括招贴画、广告画和商品包装画、首饰设计、建筑设计 (1899年, 为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设计了波黑展馆, 并获得了银牌奖) 油画、邮票设计 (为自己的国家设计第一套邮票, 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亨利.凡.德.威尔德是著名的理论家, 建筑家和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织物和瓷器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漆器大师让杜南, 设计领域涉及家具设计、屏风设计、首饰设计、以及诺尔曼游轮的大饭厅等。这些足以说明了设计师们涉及设计领域的广泛。

最后一点, 创新。他们拥有自己的东西, 例如, 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 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 (植物学、矿物学) , 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再结合设计, 极有可能创造出与设计史上所不同的设计风格, 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反应自我的东西在里面, 如盖勒, 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许多植物图案, 而且在颜色的运用方面, 有很多类似于矿物颜色。包括一些作品中形成的偶然性的肌理。有很多作品给人一种偶然性的、略带神秘的无法复制的自然形成的美。正是由于自身的经历, 创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设计风格。

在平时生活中看的电视、短片、图片、艺术品, 也会引起相应的反思。如奥运频道NBA篮球赛中, 每场间隔时的花絮是用蔓延的花草藤蔓的形式来与球员进球镜头相结合, 这个花絮中的设计手法就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 这种表现手法与劲爆的进球结合, 也产生了区于以前的另一种感觉——刚柔并济。在生命科学研究所不难看出它的建筑就是现代艺术运动中类似包豪斯学院的建筑, 在几幢楼之间有长长的玻璃走廊连接着。在一个会议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局部实验室的情况 (包豪斯魏玛学院几乎可以看到所有房间) 。延之, 想到现在普遍谈论的一个话题, 就是现代建筑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这一现象。个人认为这还是要看设计对象的特征。比如, 生命科学院是一个注重理性、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的地方, 它的建筑设施要与它的内容、特征相结合, 那就是实用性、功能性第一。其次, 在不破坏这些的情况下, 一些细节上的装饰可以让人有种空气感, 如门窗上玻璃纸缠绕藤蔓的花草纹样。用于其他功能的一些建筑, 如:剧院、商店、场馆等, 这些建筑的设计空间很大, 就可以加入更多富有特点的民族文化元素在里面。

学习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史、设计概论后可以看到几千年来, 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存在的, 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绘画中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文艺复兴, 也有达利、玛格里特的超现实主义;有华托、布歇的细腻、柔美的洛可可风格, 也有毕加索、布拉克的立体主义;有莫奈、雷诺阿的印象派艺术, 也有杜斯柏格和蒙得里安的荷兰风格派艺术等等。从建筑方面看, 有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 也有17世纪圣卡罗教堂的巴洛克建筑, 有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古希腊建筑, 也有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大厦的现代装饰主义建筑。从设计史方面看, 有追求自然纹样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也有主张机械化的装饰艺术运动;有主流是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塑造曲线运动的新艺术运动, 也有强调简洁, 没有装饰, 功能性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等等。这些都足以表现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如何让自己的想法合理, 需要有内在的本质做支撑, 多看、多积累、结合自己的观点多思考, 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与创新, 触类旁通, 设计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篇4:现代设计史研究中的实验法

现代设计史的研究对象

设计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设计的内容,解释设计的思路,用途等等一系列设计本身的问题;第二是设计诞生的时间点;第三设计的背景,主要是罗列设计发生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背景以及人文背景等等。现代设计史将设计的时间框定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新的生产关系时代,机器大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生产。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联会(ICSID)在巴黎举行第11次年会时,对工业设计进行了以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名叫工业设计........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总是要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所以说现代设计史也可称之为工业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现代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第一,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中又有访谈,测量和摄影三个环节,访谈的对象可以是设计师本人也可以是经历过设计过程的参与者,测量是指对设计产品参数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可为后期文献整理所用,摄影的对象是设计师,厂商以及产品本身;第二文献阅读法,由于设计的多学科交叉属性,需要大量关于设计品诞生时期的技术,人文,政治等等学科的知识去丰富内容,当然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研究方向,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总结以及最后整理提炼;第三,实验法,在研究设计的实验法里主要是指,对测量以及拍摄得到的设计作品,进行解构,绘制图稿。以期得到更多隐藏的设计智慧。

设计实验法

实验法的定义是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将实验与正常的市场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设计中的实验法主要是下文所提到的经典设计重绘。

经典设计绘制

1.经典设计绘制实验的实施意义及注意点

在设计史研究中,实验法的途径主要就是实测图的再绘通俗的讲就是经典设计绘制,其中对实验法尤为重视的丹麦设计教育体系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借鉴,丹麦设计一向提倡观察和对有价值的造物进行重绘加以记录,这样可以带来的好处:第一,让研究者观察设计产品的每一个小细节,可以给研究者去经历真正设计的全部智力和体力劳动,同时透露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设计品本身的信息;第二绘图的过程,可以让研究者理解平面图,刨面图和立体图的丰富意味,对理解产品的设计美学提供帮助;第三参照原设计品的材质,我们可以推理设计的选材过程,从而对技术方面的影响理解更加深刻。

经典设计绘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1)确定重绘对象及实验目的。一般作法是在有了初步的构想后,通过查阅文献和有关访谈,对初步构想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2)选取重绘实验对象。选取的根据是重绘对象的主题和变量间因果模型的需要,主要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做推理根据。(3)制定重绘实验方案。将已确定的重绘实验主题、内容范围、理论假设、重绘实验对象及实验方式方法等整理成文字,说明重绘实验的时间安排、地点和场所,重绘过程、进程和测量工具等,并形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方案。

经典设计绘制实验所需注意的是,只要情况允许,绘图必须要按照原尺寸复制。如果情况不允许,比例尺就能很好的配合重绘。记录方面,要把所有细节,不同的层级以及一些巧夺天工之处进行文字记录。这样产品自身就会给研究者透露有关该产品的意味。

2.以迪特兰姆斯的设计为例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1932年5月20日-)著名德国工业设计师,他与德国家电制造商博朗(BRAUN)和机能主义设计学派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文献阅读知道迪特兰姆斯非常重视人机工程原则.迪特兰姆斯将产品中的设计元素通过逻辑和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但如何佐证这一点,设计实验法中的重绘,完全可以展现他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下面我们以他设计的P1 收音机为例。

P1收音机主体为扬声器和调谐面板,首先我们进行结构,并以扬声器的打孔设计入手,通过多次重绘,默认第零个圆环为中心点。单位半径为第一个圆环的半径。可得出以下数据:环数==半径==点数,就是L=2Pi*R这个公式。从技术上来讲,扬声器单无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因为圆形制作方便,所以大多都是圆形了。但迪特兰姆斯将关于圆形排阵的数学引入到产品设计中,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

总结

实验法作为自然科学获取新的资料的一种途径,被普遍运用到科学研究中,而设计作为一门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法的重绘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设计工作的一条途径。我们可以推演发生在工厂和制图室里的创造过程。但比较遗憾的就是在如今的设计教育体系上,对于技术方面的因素,我们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跨学科体系,但实验以让研究者更加容易接触到设计的本身意义以及蕴含的一些巧夺天工的设计元素。同时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理应受到设计教育的重视。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篇5:现代设计史【考试_资料】

1、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制度是选贤贡士制度

2、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书馆

3、《师说》的作者是韩愈

4、“六三三”学制规定中等教育6年。

5、运用国家力量编辑大学教材,我国近代始于1939年。

6、苏区各级小学建立的学生自治组织称 学生会

7、柏拉图的和谐教育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

8、“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亚里斯多德。

9、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10、学在官府教育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我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鸿都门学

12、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了近1300年

13、最早明确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 沈寿康

14、我国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京师同文馆

15、五四以前普通学校主要借鉴的教学方法是 赫尔巴特教学法

16、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全国遵行的教育宗旨是 三民主义教育

17、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是 干部教育

1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

19、下列学校类型不属于古埃及的是古儒学校 20、《理想国》的作者是 柏拉图

21、人文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要求

22、世界上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意大利的维多利诺23、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监察接受补助金的学校

24、俄国第一部原则上规定国民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各阶层儿童的法案是《初等国民学校章程》

25、宋代最为著名的书院有六大书院,下列不属于六大书院的是遂宁和桂岩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宗旨是在《重定学堂章程折》

27、民国初年,负责处理各学科之废置、讲座的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及教育总长及大学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评议会

28、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29、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 宫邸学

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

31、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 王安石

32、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的行政长官是提学官

33、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福建船政学堂

34、《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3年

35、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与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教授会

36、“六三三”学制也称《壬戌学制》

37、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蔡元培

38、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39、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产生于希腊 40、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

41、在近代欧美,具有很强的专业或职业性质,实用性很强的中学是实科中学

42、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43、属于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选士制度

44、宋代积分制规定:月考优等积1分,而作为升舍的重要依据是一年10次月考应累积8分

45、明清国子监的学生中,通过捐纳钱物而获得监生资格的是例监生

46、明清时期,由富裕人家独自聘请教师在家设馆专教自家子弟及亲友子弟的私塾称为坐馆

47、《劝学篇》的作者是张之洞

48、民国初年,在中小学凡是能够担任一个学级各科教学者,称为本科正教员

49、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新学制对师范大学的任务做的规定不包括发展中等师范教育

50、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后规定:高等教育实行单科多院制

51、《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作者是费希特

5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3、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是日本

54、英国的大学起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55、美国独立后,各州争相建立州立大学

56、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弗莱克斯纳

57、英国中等教育中起领导作用的学校是公学

58、德国近代最主要的中学类型是文科中学

59、农伯格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创办了著名的沃尔顿学校

60、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局协同管理学校教育

61、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和闲暇教育

62、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教授法学的思想家是昆体良 63、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

64、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实用性原则

65、最早在哈佛大学实行选修制的校长是埃里奥特 66、以“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社会”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葛雷学校

67、《郎之万一华伦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六条改革原则不包括学科相通原则

68、被尊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贺拉斯·曼

69、裴斯泰洛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70、最早开办实科中学的欧洲国家是俄国

71、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

72、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

73、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即生长

74、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昌平坂学问所 75、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

76、“表现主义”游戏学校的创办人是普拉特 77、《学校与社会》的作者是杜威 78、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办者是杜威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2.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

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5.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

发点。(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劳动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公民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即

公民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职业6.“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

7.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

8.“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这是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的争论的开端。9.太学三舍法:宋代太学三合法是按学生学业水平实行分舍教学,按学生平时操行及月、岁等考试成绩决定升舍的教学管理方法。这种教学管理办法是王安石创立的。

10.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11.《壬子一癸丑学制》:191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1913年对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等作了具体规定,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订,总合起来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校系统,即《壬子一癸丑学制》。

12.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3.公学:公学历史悠久,在英国中等教育中始终起着领导作用。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因此称为“公学”。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学生大都寄宿,收费昂贵。公学主要开设古典文学课,并重视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动,大都与教会有密切联系,并受教会支持。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日益发展,公学虽对入学学生的身份放宽了,但对家庭财产的限制有增无减,它仍然是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

14.苏湖教法:北宋时期,胡瑗在苏州、湖州教学时,实行分斋教学,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绩卓著名闻天下。分斋教学法也被称为“苏湖教法”。庆历兴学时,诏取苏湖教法著为太学令。“明体达用”是胡瑗“苏湖教法”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地。分斋教学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15.“五育”并举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在这篇论著中,他批判了封建主义教育宗旨,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指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17.劳动学校:是德国凯兴斯坦纳创办的活动学校,由与个人的福利和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凯兴斯坦纳虽然以批判旧的知识教育来抬高劳动教育,但劳动学校实质上不过是职业训练学校和培养顺民的学校。18.学生大学: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类型。该类型大学在领导体制上由学生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聘请教授、确定学费、规定学时等校内重大问题均由学生决定。学生大学以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为代表。19.达特茅斯学院事件:1776年美国独立后,政府开始过问和整顿殖民地时期原有的学院。如哈佛学院1780年改名为大学,其他学院也陆续改名为大学。整顿的关键是将这些私立学院改为州立大学。整顿遭到强烈的反对。达斯茅斯诉讼案是这一斗争的最高峰。达斯茅斯学院在新罕布什尔州。杰斐逊派控制了州议会而联邦集权派控制了达斯茅斯学院。杰斐逊派取消了该校的许可证,另建新罕布什尔大学。达斯茅斯学院提起诉讼。1819年,经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州议会败诉,达斯茅斯学院恢复。这对于州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打击。达特茅斯学院事件后,教派学院雨后春笋般发展。

20.八股文取士: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文者必须“依经按传”,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不能做任何发挥。考生作文一律采用八股文。20.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是教学制度的一种。18世纪90年代,由非国教派教徒兰卡斯特和国教派教徒贝尔分别在本国和殖民地印度创造,因而得名兰卡斯特一贝尔导生制,简称导生制。导生制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导生制是英国国民教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1.学田制:是宋代为解决官学经费,赐给官学土地,称为“学田”,由学校经营,以田租赁收入作为固定办学经费,此项制度元明清三朝皆袭用之。它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官学的发展。

22.福建船政学堂:是左宗棠于福建马尾船厂内创立的洋务派最早的军事学堂。学堂分为前后堂,前堂学习轮船制造,后堂专习管理驾驶。所习课程除外语和算术、几何、物理等基础文化课外,还设有专业技术课和实习课;另外,还要求阅读一些封建性书籍。学堂认真教学,严格管理,为中国培养了不少早期的海军军官和科技人才。

23.教学三原则:教学三原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建立的一套教学原则体系。这是他以工场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整个学校教学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包括: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和简明性、迅速性原则。这三大方面教学原则的核心就是容易、迅速、彻底,目的是摆脱任何繁琐的形式主义,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真正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

1.简述两宋时期书院的特质。

(l)书院的组织和讲学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山长与寺院的禅师。方丈职责极为相似。书院的教学颇似寺院之学,组织管理比较全面、规范,其教育管理水平要超过传统的私学。(2)书院不仅是讲学的场所,也是学者研究著书修书及刻书印书藏书的学术中心。许多学术思想和著作都是在书院产生的,所以书院对古代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古代书院最大特点之一。(3)书院一般建筑在山水胜地,而且书院的建筑设施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布局也很讲究。

2.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答: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文教政策主要有:第一,书同文。第二,行同伦

第三,设三老以掌教化。第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3.简述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

答:(1)学区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机构。美国是移民国家,移民聚集而居,形成社区,在社区里,孩子们往往就近入学,社区又被称为学区。学区有不同的类别,如市镇学区、县学区、城市中的学区和特殊学区等。学区可以制定教育计划,聘任教师、校长、购买教材等。(2)县和市镇是基层的管理组织。(3)每个州设置州教育委员会,行使教育职权。(4)联邦只能以民主、自由为首要原则,主要责任是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5)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管理。

4.简述 “个别教学”的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铂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1.工作课程:学生都是来自未来社会共同体中的工作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设置工作课程可以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形成一种连续性。课程被划分成一个个小部分。每一部分形成一个单元,称为“工作单元”。“工作”的设置应经过全体教师商讨决定。每一个单元有一主题思想2.工作间和实验室取代教室:比如地理课中的地形单元有一个工作间。也叫学术工作间,里边有书籍、尺子和仪器,另外还有一间实验室,这里挂满了各种图片3.年级划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年级设一导师,但几个年级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共同体,互相交流思想4.工作合同:每个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册。手册上铅印着某科、某日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工作手册上回答问题。课程采用单独进行。道尔顿计划的本质是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按其自己的速度取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内容被彻底地吸收5.教师是导师:教师的教学贯彻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讨论以个别讨论为主,也可以出简报,约某部分或几个学生讨论。道尔顿制的工作课程、个别教学、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很具体,因而在20年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道尔顿制的特点是工作课程和个别教学合同。

5简述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

答:工业革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的发展,从根本上对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建立新型的世俗化的大学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是:(1)摆脱教会对大学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由国家、地方和私人等多主体创办大学的局面。(2)将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新的民主的管理体制逐渐引入大学。(3)在古典文科和神学之外设置新的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4)创办新式大学(如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柏林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如巴黎理工大学和日本的工科大学等)。

6.简述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答:稷下学官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但是,并不是毫无规矩。学生守则的名称:《管子》中有一篇《弟子职》,据考证,“当是齐稷下学官之学则”。这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学生守则。

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弟子职》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1)要求学生虚心受教,尊敬老师。(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要有良好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3)规定了学习的规则。总之,从《弟子职》可以看出,稷下学宫管理松而不散,自由而有序,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高等学府管理的范例。

7、简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1.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2.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3.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

8、简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管答:教育职业化在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为美国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确实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它也使国家和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教育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工商实业界不负责地利用和抛弃。(2)教育受社会势力和思潮左右,缺乏独立性。(3)教育工商界直接操纵而肤浅地把教育变成经济的武器,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使国家(种族)和个人的最终利益受损。这种代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9.简述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答:(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立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2)建立博士弟子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3)以儒术取士。以儒术取士,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4)视学制度。君子视学自古有之,皇帝每次视学都要聚众亲自宣讲,以弘扬儒学。

10.试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答:《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设堂长一人,主持学堂教育,兼理笔墨收支等项事宜,并兼充教员。学生在60人以上可置正教员或副教员。登记账目、照料杂务,须置司事一人。(2)中学堂设监督一人,统辖全学人员,主管一切教育事宜。下设教员若干人,分教各科教学;掌书一人;文字一人,专管学堂往来文牍;会计一人,负责学堂的款项出入;设庶务一人,管理学堂的各项杂务。(3)高等学堂韵最高领导是监督,统辖全学人员,主持全学教育事务。正副教员及掌书官均听命于教务长,文案、会计和杂务官均听命于庶务长,监学、检查官均听命于斋务长。(4)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设总监督,总管全堂各分科大学事务。总监督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5)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正教员、副教员、监学、附属小学办事官、小学教员、庶务员,由监督主持全学事务。优级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务长、庶务长、斋务长,以及中学办事官、中学教员、小学办事官、小学办事员。(6)实业学堂分高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各级实业学堂的组织管理办法基本上依照同级普通学堂或师范学堂的办法管理,但实业学堂设有实验场等,事务繁杂,可酌情增置委员司事办理。

1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

(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

12.简述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

这是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教育的一种体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确立标志。这种体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办学,比较灵活,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和控制,可能造成地方官僚机构的庞大等。

13.国民政府时期重建的教育部较民国初年有哪些进步?

(1)从教育部的官员任命来看,有特任、简任、荐任和委任之分,管理层次清晰,体现了管理的有序性;(2)从编制上看,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3)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华侨教育设计委员会、课程及标准设计起草委员会等,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进步;(4)教育视导无论从机构设置上还是从实施上,都趋于完善。

14.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答: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15.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1.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2.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3.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4.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教育要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16.新兴资产阶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

1.乡村寄宿试学校2.为资本主义社会培养领导人3.注重实际4.民主和自由5.肯于接纳新思想、新方法

论述题

1.试述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

答:民族复兴运动带动了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而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又加速了民族复兴运动的进程。

(1)拿破仑对普鲁士的侵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18世纪末以后,拿破仑率领百万大军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不但强烈冲击了当地的封建体制和生产关系,也深深震撼了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鲁士是欧洲国家中受到冲击和震撼最强烈的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高潮。(2)德国近代国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的危机和强烈的振兴民族的愿望。和英国、法国资产阶级相比,德国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非常弱小,他们只有通过思想上的革命尤其是通过教育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决心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这种愿望在总体上与人民觉醒的民族意识和愿望相一致。(3)初等国民教育运动也直接加快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洪堡德等人的教育改革,德国初等国民教育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师范教育也有了较大发展,为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德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也间接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法两个工业大国。2.试述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

答:(1)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清政府陆续创建、改建了各类新式学堂,此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立学堂等,这些学堂的创建与管理,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上为近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鸦片战争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包括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3)郑观应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学校制度,进而提出了变更学制的意见,还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3)康有为的《请开学校折》中也提出了关于改革封建教育、建立近代学制的主张和设想。(4)梁启超则一面上疏提改革教育的建议,一面拟定新的教育体系。以上建议和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清末建立近代学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3.试述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

答:(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宋代经三次兴学运动,官学制度更加完备,地方学校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宋代教育行政制度沿袭唐制,并有所发展,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学田制的建立为官学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促进了宋元时期的地方官学的大发展。(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宋代严格选任教师,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地方官学教师的选任采用新的“考选教官”制度。(5)学生管理制度的发展。放宽了入学等级;制定了严格的学规。(6)教学管理的发展。教材的更新;“三舍法”和“积分制”的实行。

4.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观在现代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

答:杜威是现代教育史上享誉最盛的一位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而且对苏联、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之所以流传广、传播深、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站在了哲学的角度。(1)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也相应地成为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①实用主义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儿童的生长,这就是“教育即成长”,同时,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纯粹性原则。教育即成长,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的生长、社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②较高的理论价值。杜威把纯粹性原则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这种纯粹性才能保证教育价值的实现。杜威的“纯粹性”是一种理想的理论设想和理论原则,但在对于如何理解和确保教育工作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这一点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③对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作用。杜威对学校、课程和教师职责的理论构想为教育提出了可贵的思想。杜威认为学校存在浪费,将儿童的学习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将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是克服这种浪费的唯一办法。并且在课程设置上提出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的设想。杜威把德育放在教育之首,立意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可贵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些指导作用。(2)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对实验学校的设想,集中体现了杜威的学校观。按照杜威的学校观建立的芝加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新教育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进步主义教育前进了一大步,对当时和以后的教育实践都极具指导意义。

5.评述晚清新政时期对师生管理的措施。

教师管理的措施: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明定教师的身份和任期,制订小学教员检定制度;

学生管理的措施:注重品行,严格控制学生思想;奖励学堂出身;禁止学生在学期间另就他事;

管理措施的意义及作用:有助于师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于教师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教

官,以便节制的规定,则体现了封建的专制管理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管理措施,虽利于学生专心学业,但其重点却在进行思想的钳制。

6.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以及他们的特征对我们教育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答:柏林大学建于1810年,当时正是德国民族和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柏林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和原则就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学术自由的精神是从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开始的。不过,那两所大学主要还是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次。而柏林大学则是以专门的科学研究为主要的追求,以科研带动教学,把授课作为次要的问题考虑。学校不再以博览群书、熟读百家为目标,而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从事具有创建性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校规定,大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担负科学研究的工作。为此,他们主办讲座,开展自由讨论,提倡师生研究,鼓励新的建树。他们聘任黑格尔讲授哲学、冯特讲授实验心理学、斯塔尔讲授法律学、穆拉讲授病理解剖学,并请专家讲授实验化学。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荟萃柏林大学讲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学风,保证了教学的最优质量。黑格尔后来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马克思也在该校学习,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

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使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欧美长达200年的高等教育“冰河期”,也使德国成为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可以说,柏林大学是新人文主义影响下的新大学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典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7.汉代宏观教育管理措施在中国教育上的意义?

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统治者为了选拔贤才,提高各级官吏素质,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私人荐举等多种方式,但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是察举制度(1)察举制创立。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等(2)察举制实施。察举科目可分为两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常科包括孝廉、秀才。特科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贤良方方正:察举博学通经、明达政务者。明经:察举通晓儒经的人才。童子:选拔12——17岁之间的“博通经典”者,旨在发掘天才儿童(3)察举制教育管理功能。察举制推行400余年不仅选拔出不少济世之材,而且促进了讲习儒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的目标。察举制的实行,调动了世人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读书人引向功名利禄的角逐之途。再次,规范了教学的内容。察举制从所设科目到选拔人才的具体标准,均体现“独尊儒术”的要求。

2.规范经学内容。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后,儒家经典就成为法定的教学内容(1)统一经学标准。汉后经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儒经注释的统一工作(2)刊刻石经。西汉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丝帛为主,东汉才开始比较普遍地使用纸。熹平石经,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了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有了统一、标准的教科书,也难保在师徒相传中不“走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代统治者规定传授经学必须严格遵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师法、家法的规定,加强了对经学的规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却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8、杜威对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的分析是什么?以及对我们今天教育的影 响是什么?

答:杜威所痛心的是学校普遍存在的“浪费”:

1、杜威认为一切浪费都是因为组织问题,而组织背后是一种动机和观念,核心是隔离

受教育,造成浪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离,使学生不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造成浪费;

篇6:[闽]中国现代散文史考试大纲

——中国现代散文史考试大纲——

教材:《中国现代散文史》俞元桂主编 山东文艺出版社 前言

中国现代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的意义

散文的一般审美特征,中国现代散文的独具特点。

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分期及编写体例

第一编

萌芽于思想革命的文苑新花 第一章

新潮激荡飞春燕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 中国古典散文的演变 晚清政治文化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思潮的输入,外国散文的译介,现代报刊杂志的兴盛和现代文学社团的兴起。

第二节

开创期的散文理论建设

从广义的散文向纯文学散文概念发展,大量输入外国散文理论,突出强调散文要写实求真,表现作家个性。

周作人关于小品散文的论述 鲁迅的杂文理论 记叙抒情散文的理论建设

第三节

开创期的杂文“五四”时期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兴盛。《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杂文: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的杂文。《语丝》的杂文: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的杂文瞿秋白、肖楚女、恽代英等的杂文《现代评论》上陈西滢的杂文

第二章 开创期的记叙抒情散文

第一节

域外与国内的旅行记与游记

域外旅行记与域外游记: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郭沫若的《今津纪游》,孙福熙的《山野掇拾》和《归航》,冰心的《寄小读者》,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

国内的游记和旅行记:李大钊的《五峰游记》,孙伏园的《伏园游记》,朱自清的游记和旅行记,俞平伯的游记,成仿吾的《太湖游记》,徐蔚南和王世颖的《龙山梦痕》,徐祖正的《山中杂记》,郑振铎的《山中杂记》

第二节

表现人生意义的探讨和人生情味的体验的记叙抒情散文冰心的《往事》及其他,许地山的《空山灵雨》,王统照的《片云集》,朱自清的《背影》,叶绍钧的早期散文,川岛的《月夜》,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和《两地书》,徐志摩的《落叶》、《自剖》和《秋》,周作人的《泽泻集》及其他,朱自清的《女人》,钟敬文的《荔枝小品》,苏雪林(绿漪)的《绿天》。

第三节

表现漂泊者的希望、悲愤和哀歌的记叙散文 宗白华、郭沫若的《三叶集》,田汉的《田汉散文集》,郭沫若的《月蚀》和《山中杂记》,郁达夫的《还乡记》洪为法的《长跪》倪贻德的《秦淮暮雨》,罗黑芷的《乡愁》,冯沅君的《劫炭》蒋光慈的《纪念碑》,庐隐的散文,石评梅的《涛语》和《偶然草》,陆晶清的《流浪集》,陈学昭《倦旅》。第四节

反映“五卅”运动: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惨案的散文

沈雁冰的《五月卅日的下午》,西谛(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的急雨》,石评梅的《女师大惨案的经过——寄告晶清》,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

第二编

在新的革命风涛中发荣长 第一章

雷鸣雨骤振林木

第一节

政治形势的严峻和文化革命的深入 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新文学阵营的分化和重新组合文化界三次论争的影响 译介外国散文的热潮

二十年代末期散文在沉寂中缓慢发展,三十年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 报刊杂志的勃兴和新兴社团流派的对垒与消长 第二节

散文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 散文样式的分蘖和创新 关于小品文的论争

林语堂和周作人的小品文理论

鲁迅和瞿秋白对现代杂文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 《小品文与漫画》 何其芳等人的散文艺术观 报告文学的倡导和理论建设 第三节

杂文的重大发展

鲁迅、瞿秋白、茅盾、徐懋庸、唐弢、阿英、陈子晨等的杂文 陶行知、梁遇春等的杂文 林语堂、周作人等的杂文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兴起 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李乔、沙千里等的报告文学 胡愈之、林克多、戈公振、邹韬奋、范长江、萧乾等的旅行通讯

第二章

记叙抒情散文的兴起

第一节

表现人生的观照、领略与玩味的散文

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夏丏尊的《平屋杂文》,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王统照的《听潮梦语》,俞平伯的《燕郊集》、朱湘的《中书集》,叶永蓁《浮生集》,冰心的《南归》,朱自清的《你我》,黎烈文的《崇高的母性》,谢六逸的《茶话集》、傅东华的《山胡桃集》,庐隐等的情书,老舍等人吟味生活的散文,吴秋山的《茶墅小品》,马国亮的《偷闲小品》,味橄的随笔。第二节

海外旅游散记和国内山水游记

郑振铎的《海燕》,王统照的《欧游散记》,朱自清的《欧游杂记》,李健吾《意大利游简》,刘思慕的《欧游漫忆》,陈学昭的《忆巴黎》,庐隐等的东京小品,徐霞村、刘海粟、邓以蛰等旅外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郁达夫的《墨痕处处》,胡适、方令孺、袁昌英等人的国内游记。

第三节

表现内心的探索和光明的呼唤的散文

茅盾的抒情散文,巴金的《生之忏悔》等,何其芳的《画梦录》,李广田的《画廊集》,缪崇群的《晞露集》和《寄健康人》,丽尼的《黄昏之献》和《鹰之歌》,陆蠡的《海星》

第四节

反映广泛城乡生活场景的散文

王统照的《北国之春》,郑振铎的《西行书简》,冰心的《平绥沿线旅行记》,巴金的《旅途随笔》,艾芜的《漂泊杂记》,吴组湘、蹇先艾、和沈起予的旅行记,茅盾的《随笔与速写》,许杰、阿英、叶紫、夏征农的速写,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舒新城的《故乡》,鲁彦的旅行记和故乡随笔,李广田的《银狐集》等,吴伯萧的《羽书》,芦焚的《黄花苔》,靳以的《猫与短简》,陆蠡的《海星》与《竹刀》中的山乡,丽尼的《鹰之歌》与《白夜》中的城乡面貌,柯灵的《望春草》,何其芳的《还乡杂记》,方敬的《风尘集》

第五节

表现革命家襟杯和流亡者境遇的散文 阿英、柔石、殷夫等人抒写革命生涯的散文。

“东北作家群”的散文:肖红的《商市街》和《桥》,肖军的《绿叶的故事》,李辉英的《再生集》,戴平万、舒群、白朗、以群、穆木天、孟十还、端木

蕻良等人的散文。第六节

传记文学的收获 郁达夫等人的倡导 闻一多的《杜甫》

自传:郭沫若、郁达夫、沈从文、巴金、庐隐、谢冰莹的自传与回忆录;盛成的《我的母亲》。第七节

知识小品的兴盛 科学小品:从拓荒期到兴盛期

社会科学小品:柳溪的《街头讲话》,艾思奇的《哲学讲话》

自然科学小品:周建人的《花鸟虫兽》,贾祖璋的《生物素描》,高士其的微生物小品,董纯才的《动物漫话》

历史小品和读书记:曹秦仁的理论和创作:读书记

第三编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拓展

第一章

硝烟烽火

松竹凌云

第一节

从建立抗日救亡的“文艺阵地”到争取民主解放的“文艺复兴” 抗日战争形势和抗战文艺运动 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活动 香港新文坛的形成 西南大后方的文艺阵地

东南内地的文化据点

陕甘宁地区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人民文艺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文艺和人民文艺 国外反法西斯战争散文报告的大量译介 第一节

散文理论的新建树

杂文: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传统问题的三次争论,巴金的《论鲁迅的杂文》,田仲济的《杂文的艺术修养》,王力和朱光潜的杂文理论。

记叙抒情散文:抒写个人真情实感与表现时代精神关系的讨论:关于散文的特性,散文意境的创造,散文语言美的论述。

报告文学:对报告文学特性的认识;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与艺术性关系的探讨;报告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呼唤;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鲁迅杂文战斗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上海的“鲁迅风”杂文作家群: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

桂林和香港的“野草”杂文作家群:夏衍、聂绀驽、宋云彬、孟超、秦似。重庆的杂文作家群:郭沫若、冯雪峰等。昆明的杂文作家群:闻一多、吴晗、王力、朱自清

延安的“新杂文的“新杂文”作家群:谢觉哉、艾思奇、胡乔木、何其芳、林默涵。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

正面战场的悲壮战斗和搞战的艰难历程:《芦沟桥之战》和《上海抗战记》等,丘东平的《第七连》,曹白的《呼吸》,S〃M的《闸北打了起来》,骆宾基的《东战场别动队》等,胡兰畦和谢冰莹的报告,曹秦仁的《大江南

北》、《在南京被虐杀的时候》,《血战台儿庄》和《津浦线荡寇记》等,《平汉前线》和《西线的血战》等,范长江的《西线风云》,碧野的《北方的原野》,田涛的《黄河北岸》,李辉英的《北运河上》,“文协”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及其通讯报告;姚雪垠的《随枣行》等,黄源的《随军生活》,司马文森的《粤北散记》等,夏衍、茅盾、华嘉的“香港沦陷记”,沈起予的《人性的恢复》,乐恕人的《顷甸随军纪实》,众多的“抗战将士志”;萧乾的欧美通讯报告;李公仆、赵超构和黄炎培等的边区访问郭沫若和茅盾的苏联访问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有胜利凯歌;群众性的通讯报告写作,丁玲的报告文学,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何其芳的《老百姓和军队》等,沙汀的《随军散记》,吴伯萧的《潞安风物》等,杨朔的《潼关之夜》,周而复的报告文学,陈荒煤、黄铜、刘白羽、曾克、华山、李立、韩希梁等的报告,第二章

记叙抒情散文的拓展 第一节

救亡的呐喊 战斗的激情

郭沫若的《在轰炸中来去》茅盾的《炮火的洗礼》,巴金的《控诉》,靳以的《火花》,杨刚的《沸腾的梦》,田一文的《向天野》,S〃M的战地抒情散文,严杰人的《南方》,林英强的《麦地谣》;曹白《呼吸》中的抒情散记,林滨秋的《交响》,何为的《青弋江》,白朗的《西行散记》。第二节

流亡杂记

人世百图

茅盾的《见闻杂记》,巴金的《旅途杂记》,丰子恺的《辞缘缘堂》等散文,朱雯和罗淇夫妇的流亡记,李广田的《国外》和《日边随笔》,冰心的《关于女人》,叶圣陶的《西川集》,靳以的《人世百图》,司马迁的《重庆客》,臧克家、华嘉的“复员”记;沈从文的《湘西》,罗莘田的《苍洱之间》和费孝通的《鸡足朝山记》,冯至的《山水》,黄裳的《锦帆集》。第三节

炼狱浮沉 曙前的星光

王统照的《繁辞集》和《去来兮》,陆蠡的《囚绿记》,柯灵的《晦明》,唐弢的《落帆集》,芦焚的《看人集》和《夏侯杞》,李健吾的《希伯先生》和《切梦刀》,郑振铎的《蛰居散记》;巴金的《龙〃虎〃狗》等,靳以的《红烛》等,缪崇群的《石屏随笔》和《眷眷草》,卢剑波的《心字》,黄药眠的《抒情小品》,黄秋耘的《浮沉》,海岑的《秋叶集》,方敬的《生之胜利》,陈敬容的《星雨集》,莫洛的《生命树》,郭风的散文和散文诗,彭燕郊、庄瑞源和单复的散文,田一文的《跫音》,叶翚和丽砂的散文诗 第四节

解放区劳动战斗生活的新篇章

丁玲的《陕北风光》,何其芳的《星火集》。吴伯萧的《出发集》等,杨溯的《潼关之夜》等,卞之琳的《沧桑集》,草明的《解放区散记》,陈学昭的《漫走解放区》等,孙犁的《荷花淀》等;长征记、延安颂歌,战斗生活抒怀,人民翻身的歌唱。第五节

人物传记和知识小品

传记文学:肖三的《人物与纪念》,有关鲁迅的传记作品,巴金《怀念》,有关文化人士的传略,范泉的《创世纪》,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郭沫若的《洪波曲》,臧克家、王亚平、风子,胡山源等人的文学回忆录。知识小品:

董纯才的科学小品,贾祖璋的《碧血丹心》,顾均正的《电子姑娘》,周建人《田野杂草》,吴晗、孟超、廖沫沙等人的知识小品。

结束语

结束语对中国现代散文滋荣发展的历史规律作宏观的考察和描述 关于促成中国现代散文滋荣发展的诸因素,必读书认为:“促成中国现代散文繁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时代对散文创作的推动和制约,散文作家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的发展,现代散文理论建设和理论批评,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融化和新的民族传统的创意,以及新闻出版事业的发达和社团,流派的形成等等,这诸多因素构成层次不同、内外交互作用的整体,合力促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繁荣。” 着重阐发三个关系:

上一篇: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汇报下一篇:母亲节快乐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