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2024-05-27

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共3篇)

篇1: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七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目的和要求] 从具体的病案分析,使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步骤] 前两学时由同学到病房,对指定之病例独立询问病史和书写病历,后两学时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同学个个发言,由教师引导,逐步深入,正确地进行综合与分析,通过讨论明确诊断与治疗。

肿瘤病案一

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 主诉:左面部肿胀流脓4月 现病史:4月前,左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

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并有豆渣样物,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

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 T37℃ P62次/分 R18次/分 BP118/76mmH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

+

+-++

2+,松动

+-++,右上颌骨X线片检查(华

2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肿瘤病案二

病员:余×× 性别:男 年龄:90岁 职业:干部 病历号码:38141 主诉:右面部有一渐进性长大无痛包块3月余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右下后牙疼痛,当地医院行开髓治疗后仍痛,并且松动;给予拔除,然后感疼痛,给予治疗,同时发现右面后下处有一小包块,经抗炎治疗,包块呈无痛性增大现象,当地医院一个月前活检为“慢性炎症”。余正常。

过去史:30年前患肺结核治愈,2年前左脚外伤。家族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清合作 T36.8℃ P84次/分 R20次/分 BP22/13KPa 体重62kg 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 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面部明显肿大,左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处有一约8×7×10cm包块,质硬,不活动,与皮肤不粘连,面部上达颧弓下缘,下致下颌缘下约1.0cm,前至咬肌前缘,后至下颌支后缘,右颌下有一约核桃肿大淋巴结,左颌下有两个约花生米大小淋巴结,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口腔内检查可见缺失,右颊部区有质硬外侧起自咬肌前份,后达咽腭弓后缘包块,87|牙槽突向两侧肿胀,咽右侧有约3×3cm包块,质硬,后达咽腭弓后缘,张口度30mm,开口型正常。

辅助检查:血Rt WBC 6.6×10RBC 4.19×101HGB 14.0g 分类计数:中性分叶 0.62 中性多核 0.101 淋巴细胞 0.3 嗜酸细胞 0.3 下颌X片示患者右下颌骨体后伤及升支可见广泛性骨质溶解破坏,病变累及整个升支,喙突乙状切迹,髁突及升支后缘,前界与正常骨分界不清,病变向颊侧膨隆,可见软组织包块。

[思考题]:

请提出诊断及依据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意见。1.分析病历及问诊时注意事项

(1)病人主诉:肿胀、包块、疼痛、流血、牙关紧闭、语言、吞咽及外貌等功能障碍。所在部位(颜面、口腔、颌骨、涎腺)与发病时间。

(2)肿瘤生长的时间及发展的过程,确切的部位,生长的速度是快是慢,肿瘤发生与年龄的关系。询问有无与发病相关的疾患或因素,如炎症外伤、家族史。注意患者的年龄、职业和生活习惯。有无特殊嗜好,如烟、酒、辣、热食物等,发病以后患者全身或局部的自觉症状如何?如疼痛、食欲减退、消瘦、恶病质,流血、外貌畸形、牙齿松动脱落。咬合错乱,牙关紧闭,吞咽及语言障碍以及五官的功能障碍,如鼻阻塞、眼突出、移位、动度及视力的变化,耳鸣、听力减退等,以及这些症状所在的部位、程度与性质,曾经接受过何种治疗,如药物、手术或化疗。

2.检查病人时注意事项 详细检查病员的全身及口腔颌面部的情况。不应忽略任何一个体征,一般通过望诊、触诊进行检查。

(1)局部检查:根据已学过的检查病人的方法在局部检查中,应该按照颜面、口腔、颌骨、涎腺等主要内容进行检查。首先确定肿瘤所在部位及范围。通过望诊了解肿瘤形态、大小、色泽、生长部位,表面是否溃疡或出血及有无功能障碍,如开口大小、舌及眼球活动度等。触诊时应注意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楚,硬度如何,有无弹性,是否分叶,有无波动感,肿瘤与皮肤周围软组织及颌骨是否粘连、固定、有无活动性。肿瘤是否有搏动、震颤,挤压时体积是否缩小,听诊时有无杂音。对淋巴结的触诊检查尤为重要,以便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另外应注意肿瘤所引起组织器官的畸形与功能障碍,如眼球的视力、动度、功能。鼻腔有无阻塞,外耳及听力如何,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度如何,牙齿的动度,咬合关系。舌的功能如何。在颊部、口底、舌部等深部肿瘤应进行双手触诊。

(2)全身检查:应包括病员的精神、营养状态、发育情况,有无消瘦,有无远位转移,恶病质及其它器质性疾病。

(3)X线摄影检查:X线摄片可了解骨组织肿瘤的性质及其侵犯范围,是原发还是继发灶,是良性还是恶性,读片时应注意肿瘤所在的部位、范围、边界、透光度、实质或囊性(单

23囊或多囊)是否含有牙齿、与鼻副窦、眼底之间的关系。涎腺肿瘤的采用造影X线检查,可以辨别肿瘤与腺实质、导管的关系。

近年来,计算机体层扫描片(简称CT)、核磁共振(MRI)将更有利于颌面部肿瘤的诊断。

对临床检查难以肯定肿瘤的性质或疑为恶性肿瘤时,可以采用穿刺活检或活体组织检查法。

(4)化验及特殊检查:对囊性肿物可以采用穿刺抽液检查,确定囊液的色泽、粘稠度、是脓、血、粘液或皮脂、毛发等糊状物,以及囊液中有无胆固醇晶体。在考虑为恶性肿瘤时,应作胸部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有无转移。

放射性同位素,超声波也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根据血液、尿常规检查及血清免疫学的检查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全身状态,进行鉴别及拟定治疗措施。

3.诊断 在详细询问病史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检查所获得的资料,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诊断,应该重视这些资料的分析,而不应该单纯强调特殊的检查方法,在进行分析时,首先作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然后再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组织特点、生物学特点等进一步分析,如颜面肿瘤、口腔肿瘤、颌骨肿瘤、涎腺肿瘤,再推断肿瘤的组织来源,结合其临床特点,可以判断是上皮组织肿瘤,结缔组织肿瘤,管状组织肿瘤等。

在各种相同性质的肿瘤,良性肿瘤(如囊肿、牙源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如癌及肉瘤)中,必须熟悉临床特征,X线摄片特征等,甚至于组织病理的变化,才能确定最后的诊断。

4.治疗 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诊断,考虑治疗时应根据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患者的年龄,病变的程度(如恶性肿瘤的分期),患者全身健康状态等。

在拟定外科手术治疗时,应该考虑手术前的准备及必要的检查化验,麻醉方法,手术的种类,手术的切口位置(口内或口外),是否需要颌骨切除。颌骨切除后的固定及整复问题,有无转移灶,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等。术前、术后,是否需要配合其它的治疗,如放射治疗、化疗等。手术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思考题]:

1.怎样才能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 2.颌骨囊肿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3.口腔扁平苔藓怎样与颊粘膜癌早期进行鉴别?

篇2:十七口腔颌面部肿瘤病案分析4学时

关键词: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

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所占比例逐年增多,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生率也不断升高。由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破坏患者咀嚼、语言等正常生理功能, 损坏形象, 加之老年人常伴有各种合并症, 故临床开展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存在一定特殊性、复杂性[1]。为验证临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本研究通过观察并分析本院47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47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本组男女比例25:22, 年龄60~82 (67.52±4.12) 岁;肿瘤分布位置:舌癌9例, 唇癌12例, 牙龈癌5例, 腮腺癌18例, 下颌癌3例;合并症:高血压19例, 糖尿病18例, 乙型肝炎2例, 慢性支气管炎5例, 其他13例。

1.2 方法

本组4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唇癌患者行施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手术方案治疗, 舌癌、牙龈癌等其他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根治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肿瘤病灶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汇报并给予处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手术平均时间;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估手术治疗效果, 即显效:患者肿块及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肿块显著缩小, 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无效:患者肿块及临床症状均未发生任何改善, 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2]。不良事件:心律失常、静脉炎、静脉血栓、创口感染以及皮瓣尖端坏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用百分比 (%) 表示。

2 结果

2.1 本组手术平均时间及治疗效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65.23±10.23min, 治疗显效23例 (48.94%) , 有效20例 (42.55%) , 无效4例 (8.51%) , 总有效率达43例 (91.49%) 。

2.2 本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本组术后发生不良事件有心律失常、静脉炎等, 发生率均较低。其中心律失常2例 (4.26%) , 静脉炎1例 (2.13%) , 静脉血栓3例 (6.38%) , 创口感染4例 (8.51%) , 皮瓣尖端坏死2例 (4.26%) 。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通常以癌多见, 肉瘤则较少见, 来自唇、口腔、鼻等面部肿瘤发生率站全身恶性肿瘤6%, 现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方案众多, 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放化疗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但是疗效不稳定, 而且容易引发骨髓抑制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 导致病情迁延反复, 对患者机体损害较严重, 不利于预后[4]。经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证明:根据口腔颌面部肿瘤病灶位置、病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有利于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6]。其中口腔颌面部肿瘤早期患者, 尽早开展手术治疗, 即通过切除病灶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并且可以改善预后。

为验证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积极性、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确诊47例行临床手术治疗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手术平均用时为65.23±10.23min, 并且临床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较高, 为91.49%, 本研究结果与胡银徐等临床相关研究结论一致, 说明手术是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有效治疗方案[7]。分析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本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前均由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评估, 对符合适应证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加之根据患者实际病情, 开展手术, 并且手术操作迅速, 肿瘤切除彻底。老年患者大多机体脏器功能发生衰退现象, 在应激情况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贮备功能持续降低, 并且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69%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至少合并1种以上系统性疾病, 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合并症, 故在临床麻醉、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者机体变化情况, 积极控制合并症以保障围术期患者生命安全[8]。在本研究结果中:本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心律失常、静脉炎、创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 说明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不仅疗效良好, 而且安全性较高, 即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但是对于术后出现的1例静脉血栓患者应给予重视, 手术过程需要彻底止血, 采用可靠、科学有效的止血方案, 尽可能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据相关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因素, 故术后患者应拒绝饮酒、吸烟、用尖锐牙签等不良生活习惯, 注重口腔卫生, 以预防病情复发, 同时保证手术治疗有效性。本研究因时间、样本量等因素限制, 未对本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予以分析;另外, 关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均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予验证补充。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效果良好, 同时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即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宇轩, 韩小宪, 陈书军, 等.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110例手术治疗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 (3) :53-54.

[2]刘先伟, 武媛, 潘剑.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13, 17 (02) :159-163.

[3]王晓军, 郝志红, 郭俊梅.颏下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39 (05) :361-363.

[4]陈庆忠, 曹澧峰.影响颌面肿瘤手术后气道管理的手术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9) :43-44.

[5]王津惠, 张伟.106例老年人口腔进食性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3, 11 (1) :24-26.

[6]严国安, 严俊峰, 张超.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218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7 (19) :4277-4278.

[7]胡银徐, 曹颖, 张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1) :5339-5341.

篇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关键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病因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50-0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位置表浅,常常影响患者语言、咀嚼和呼吸功能,免疫治疗时应该依据口腔恶性肿瘤的特点。这是一种严重困扰人类生活的疾病,所以必须加大对此病的研究力度,这种疾病的治疗比较复杂。病灶的发生部位、累及范围及病理分级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放疗及化疗方案均有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相信一定可以攻克这种疾病,让人们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

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概述

1.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含义: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

1.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型、浸润型和乳头型三种。初起时常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一般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可有坏死,有恶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不同部位的癌肿因破坏邻近组织、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如舌癌有明显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舌运动受限、影响吞咽、说话等功能,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龈癌常波及牙槽骨,易使牙齿松动或脱落,继续扩展可侵犯颌骨,在上颌骨可侵入上颌窦,在下颌骨可累及下牙槽神经,引起疼痛或麻木。

1.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病因和病理: 饮酒和吸烟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另外,由于整个上消化道与呼吸道上皮可能都暴露在致癌原作用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第二原发癌、肺癌或食管癌的危险性较高。 口腔癌大部分发生于暴露部位,且常有癌前病变过程,这对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有利条件。所谓癌前病变是一种可能演变为癌的病理变化,如白斑、皲裂、色素斑、慢性溃疡等。并非所有这些病变都会发展为癌,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最后演变为癌的仅为少数。为了预防口腔癌的发生,应积极治疗上述病变,并消除各种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戒烟、拔除残根及残冠和去除不良修复物等。对于可疑病变,应严密随访,必要时作活检或切除。

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2.1 口腔頜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析: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30%。

2.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应根据癌肿的病变情况(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病变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和病员的全身状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措施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冷冻外科、激光及中草药治疗等。多数病例应采用综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手术切除的目的仍是口腔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局部病灶应采用根治性节除,必要时尚需作颌下淋巴结清扫术或颈淋巴清扫术。

2.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癌症免疫治疗是将患者自体具有肿瘤杀伤效应的免疫细胞经体外扩增后通过静脉、动脉和瘤体注射等方法回输给患者,以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减少肿瘤复发。免疫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成为辅助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药物疗法的有效手段。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发生于颊舌黏膜、牙龈、颌骨和口咽部位的肿瘤常常影响患者语言、咀嚼、吞咽和上呼吸道的功能,甚至侵犯颅底和颈部大血管,根治性手术效果不理想。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约有50%患者死于术后肿瘤复发。 在进行免疫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在免疫治疗前,医务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免疫治疗前1周,避免使用免疫功能抑制药物,患者在麻醉或深度昏迷状态下不宜抽血进行免疫细胞分离培养。也应避免分离虚弱患者或2周内手术治疗患者的免疫细胞,因为这类患者淋巴细胞体外生长缓慢,生长状态不佳,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和影响治疗效果;第二,免疫淋巴细胞治疗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如配肝素液抽血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抽血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铺无菌托盘,戴无菌手套,抽血部位严格消毒铺巾。抽血后在超净台内将血液注入无菌试管,封好试管口,及时送到实验室;第三,灌注前首先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固,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炎症,导管固定缝线有无松脱等,每次灌注药物前确定导管插入深度,并先抽回血,以确定导管是否仍位于动脉内,注入肝素钠稀释液5~10 ml缓慢冲洗管腔。

3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成功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就要加强研究力度,并且要坚持综合治疗的重要原则,这样既可以实现治疗的最佳化效果,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于病人的生存率也有极大地提高,各种新式的手术治疗方案也为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欧利芳,廖玉泉,曾满萍.晚期肿瘤患者CIK免疫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5) .

[2] 冯桂青.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04) .

[3] 丁淑玲,温士玲,王俊华.CD3 A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6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7).

上一篇:科学教案颜色变变变下一篇:慢性病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