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2024-06-03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精选十篇)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1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血管瘤患儿家长80 名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病例组),其中男31 名,女49 名,平均年龄25.8 岁。对照组为正常小儿家长,共52 名,男30 名,女22 名,其平均年龄27.1 岁。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 LE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就有关血管瘤方面的话题与研究对象进行交谈。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生活事件刺激比较

病例组除正性事件刺激量外,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表 1) ;而病例组中不同性别家长的各生活事件刺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表 2)。

2.2 焦虑自评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SAS分值分别为26.28±9.89、 24.83±8.73, 2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病例组中大部分患儿家长没有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60%)。在出现各症状中, 2 级人数中较多(≥10%)的是焦虑、睡眠障碍和恶梦等;3 级人数中较多(≥10%)的是害怕、胃痛和睡眠障碍等; 4 级人数中较多(≥10%)的是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

2.3 血管瘤相关话题交流结果

96.5%的患儿家长感到痛苦、自卑、焦虑等; 65%的患儿家长认为孩子的畸形是自己的过错; 37.5%的患儿家长十分忌讳谈及他们孩子的畸形; 7.5%的患儿家长不愿意让患儿和其他健康孩子一起玩耍; 5%的家长不愿意与孩子交谈及对孩子微笑等。

3 讨 论

3.1 血管瘤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

LES及SAS结果显示,血管瘤患儿家长处于一种负性精神状态,但这种状态却不一定已经表现出躯体症状。分析原因,可能由于现阶段医疗水平进步、经济状况提高,使得该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中断了其对家长的持续不良刺激。SAS显示,血管瘤患儿家长出现的症状中,较多的是焦虑、头昏、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等,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较重。LES显示病例组中不同性别家长之间心理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血管瘤患儿父母亲的精神状态相当。

3.2 血管瘤患儿家长精神状态对患儿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患儿家长常过多地让孩子呆在家里或者单独玩耍,对患儿微笑、说话及与患儿一起游戏的时间减少,并且对患儿的行为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和反应,影响早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2]。患儿过多独处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将导致其产生孤独感、社交退缩、行为消极等,甚至有可能产生终生的心理残疾[3]。

3.3 影响血管瘤患儿家长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血管瘤患儿出现的异常容易使家长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并产生失落、沮丧、焦虑、甚至怨恨等情绪。由此造成的长期心理压力给家长的精神心理健康将带来严重影响,容易导致其人格改变甚至与社会适应不良等 [4]。

3.4 对血管瘤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

大部分血管瘤患者家长处于一种没有表现出躯体症状的负性精神状态,故及早地对其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情感支持,可以避免他们的负性精神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躯体症状。应注意对他们进行血管瘤的相关知识宣传,让他们了解这一疾病的病因与疾病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告知他们治疗计划,以消除家长的自卑感、自责感和减轻他们的无助感[5]。

3.5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患儿家长心理状况的差别

本文引用的文献中第3篇为微静脉畸形相关研究,主要是考虑到微静脉畸形与血管瘤外观较接近, 2 种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有其相似之处,故对其引用。

但是,由于2 种疾病之间存在差别,如血管瘤多数能够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较敏感,而微静脉畸形不会自然消退,对激素治疗也不敏感,需手术切除或者注射药物(如平阳霉素)等,所以2 种疾病对患儿家长心理影响的程度必然有所差异,估计微静脉畸形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会大些,但两者之间的具体相关性,尚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查研究。

4 结 论

血管瘤患儿家长普遍处于一种负性精神状态,但这种精神状态却不一定表现出躯体症状。在出现的躯体症状中,较多的症状是焦虑、惊恐、乏力、胃痛、头昏、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等,尤其以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和恶梦较重。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2]Tanner JL,Dechert MP,Frieden IJ.Growing up with a fa-cial hemangioma:Parent and child coping and adaptation[J].Pediatrics,1998,101(3 Pt 1):446-452.

[3]Augustin M,Zschocke I,Wiek K,et al.Coping with illness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ort-wine stains treatedwith laser therapy[J].Hautarzt,1998,49(9):714-718.

[4]Sandler G,Adams S,Taylor C.Paediatric vascular birth-marks——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the role of the GP[J].Aust Fam Physician,2009,38(3):169-17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2

会议日程安排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举办地点:中国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2012年9月14-16日

2011年9月15日(大会专题发言)8:30-9:00 开幕式 赵怡芳教授主持

赵铱民院长致辞, 俞光岩教授致辞 王兴会长致辞 全体代表合影

大会发言(上午)主持人: 赵怡芳、沈国芳

9:00-9:40

邱蔚六(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转变理念,探索肿瘤治疗新途径

9:40-10:20 Gresham T.Richter(USA):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vascular anomalies.头

颈部脉管畸形的治疗 10:20-10:35

Tea break(茶 歇)10:35-11:15 Mark McGuire(England): Gland Preserving Surgery for Benign Salivary Gland

Disease 唾液腺良性疾病的保存性功能外科 11:15-11:55 John Willard(Canada): Maxillary Reconstruction: The Edmonton Approach

Towards Functional Outcomes 上颌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Edmonton术式

大会发言(下午)

主持人: 刘彦普、田卫东

approach to correction 纠正唇裂手术不良预后的系统研究 15:10-15:50 Akihiko Takushima(JAPAN): Free muscle transfer for facial reanimation 游离

肌瓣转移治疗面瘫

15:50-16:10

Tea break(茶

歇)16:10-16:50 Karl R Koerner(USA): Surgical Extractions: Faster and Less Traumatic 快速微

创拔牙术

16:50-17:30 Li Mao(USA): Biomarkers for Cancer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Diagnosis

– Oral Cancer as an Example 生物标记物作为癌症风险评估

和早期诊断—以口腔癌为例

注: 发言时间30分钟,提问时间10分钟(Speech time 30 mins, question time 10 mins)14:30-15:10 Larry H.Hollier(USA):The unfavorable result in cleft lip surgery: A systematic

2011年9月16日

唇腭裂学组分会场(全天)9月16日上午

主持人:马莲、石冰

08:30-08:50

腭裂与上颌骨生长发育(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08:55-09:20

Takeshi Uchiyama.Primary repair of cleft lip alveolus and palate-clinical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唇腭裂一期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日本东京齿科大学)

09:25-09:50

王国民

腭-心-面综合征(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09:55-10:20

Nichola Rumsey.Assess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treatment--from

psychological aspect 唇腭裂治疗评价-心理学方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10-20:10:30

主持人:王国民、封兴华

10:35-10:55

华西式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的技术要点与评价(四川大学华西

口腔医学院)

11:00-11:20

张浚睿

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行鼻畸形矫治手术方法疗效分析(第四军

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10:40-11:00

腭裂治疗的未来—从基础到临床(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11:00-11:30

9月16日下午

主持人: 翦新春

指定学组成员发言10篇,10分钟/每篇。10分钟讨论,20分钟休息,共4h。

牙槽外科协作组分会场(全天)

9月16日上午

主持人 张伟

08:30--09:10 凌均棨

牙科治疗中的疼痛控制(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09:20--10:00 宿玉成 超声骨刀在牙槽外科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10:00--10:10

10:20--11:00 周宏志

激光在口腔外科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1:10--11:50 胡开进

牙拔除术后位点保存技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论 9月16日下午

主持人

胡开进

14:00-17:30 自由讨论主题

微创和疼痛控制技术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发言人:张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赵吉宏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鲁大鹏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口腔医院 王立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口腔科 许

广东省口腔医院

肿瘤外科学组、脉管性疾病学组、修复重建协作组分会场(全天)

9月16日上午

08:30~08:50(开幕式)

主持人:张陈平08:50~09:20(全体照相)

主持人: 郭传瑸、孙坚

09:30~09:45

George Sekine Effect of salivary flow volume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on or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日本岛根大学医学部)

09:45~09:57

赵怡芳近10年脉管性疾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口腔医院)09:57~10:09

张陈平

头颈部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修复重建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10:21~10:33

蔡志刚

数字化外科在颌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0:33~10:45

论 10:45~10:55

10:55~11:07

李龙江

后装放射治疗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临床评价(四川大学华西 10:09~10:21

田卫东

颅颌面缺损个体化修复与功能重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11:07~11:19

李祖兵

钛板在颌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选择及要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1:19~11:

31范新东

脉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11:31~11:43

尚政军

模型外科与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重建(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1:43~11:55

9月16日下午

主持人:田卫东、郑家伟

14:00~14:12

郭传瑸

导航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北京大学口腔医学14:12~14:24

14:24~14:36

14:36~14:44

14:44~14:52

14:52~15:00

15:00~15:08

15:08~15:20

15:20~15:30

15:30~15:38

15:38~15:46

15:46~15:54

15:54~16:02

16:02~16:10

16:10~16:18

16:18~16:26

16:26~16:34

16:34~16:42

坚 何黎升 廖贵清 韩正学 郅克谦 张

丁学强 赵福安 张志光 吴汉江 季

彤 刘雁鸣 刘

峰 白岫峰

杨耀武 院)

虚拟手术在颌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数字外科技术在眼眶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颌面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对策(中山大学光华口

腔医学院)

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首都医科大学口

腔医学院)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颌面-侧颅底肿瘤影像及手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主持人:

雷德林、何黎升

肿瘤外科微创理念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头颈部缺损与显微重建(福建泉州市东南医院)

颞下颌关节缺损修复与重建临床进展(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

学院)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原则(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老年口腔癌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预测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浙江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个性化钛网托槽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

医学院)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脉管畸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16:42~16:50

周丽斌

利用柔性支架修复下颌骨体部节段性缺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16:50~16:58

麦华明

血管瘤干细胞与模型(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6:58~17:06

数字化导板制作技术与临床应用(比利时林堡省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7:06~17:20

17:20~17:40

大会总结 张陈平

肿瘤内科学组分会场(半天)

9月16日上午

08:30-08:50 开幕式

主持人

郭伟、张建国

08:50-09:20 张力

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有关问题探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09:20-09:40 郭伟

浅析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09:40-10:00 步荣发

导航技术在头颈恶性肿瘤放射粒子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总医

院)

10:00-10:20 张建国

第三类临床技术-放射粒子申报要点或粒子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0:20-10:30

主持人

李龙江、唐瞻贵

10:30-10:50 冉炜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10:50-11:10 唐瞻贵

疣状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中山医大光华口腔医学院)11:10-11:20 李龙江

拉曼光谱的临床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11:20-11:40 任国欣

口腔癌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11:40:11:50

关节外科、创伤、正颌外科学组分会场(半天)

9月16日下午 主持人 龙星、于擘

14:00-14:30

张益

创伤性关节强直的分类手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14:30-15:00

杨驰

防止关节强直复发的关键手术步骤(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 九人民医院)

15:00-15:30

曾融生

TMJ强直术后牵张成骨重建髁突及矫正继发畸形(中山大学

光华口腔医学院)15:30-15:40

主持人

杨驰 张益

15:40-16:10

胡静

颌面轮廓整形手术新进展(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16:10-16:40

于擘

颞下颌关节强直与0SAHS(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6:40-17:10

李祖兵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7:10-17:40

青年医师英文专题报告会(半天)

9月16日上午

报告人为5大院校以外的口腔颌面外科青年医师;

由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推荐(每个单位推荐1-2名);

评奖委员会委托秘书组筛选20名候选人;

进行青年医师英文专题报告竞赛,每人10分钟;

由专家评审小组评选1-2名获奖者;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3

【关键词】平阳霉素;血管瘤;口腔颌面部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02-01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属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占全身血管瘤的60%,因周界不清,部位特殊,手术治疗不彻底及易复发。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平阳霉素行血管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如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平均24岁,病变部位唇部6例,颊部5例,舌部3例,腮腺区6例,颧面部12例,颌下区4例,血管瘤面积最大者4×3cm最小者0.5×1cm,瘤体直径小于3cm者13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拍胸片,排除禁忌症方可治疗,位于面部,颌部,腮腺咬肌区血管瘤,治疗前用一粗铁丝,弯成稍大于瘤体的环绕圈,位于唇部的用唇夹,舌部用舌钳,或合适血管钳,夹持阻断瘤体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血流,用平阳霉素8mg溶于2%利多卡因4mL备用,按1cm×1cm注射0.5mL计算剂量,成人不超过8mg,儿童每次不超过2 mg.常规消毒,由助手先阻断瘤体血流,用5号针头,采用边推进边回抽有血后边注射,扇形注射的方法,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瘤体中,对大面积者,可采用分点注射,拔针压迫针眼10分钟以上,阻断瘤体血流10—30分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注射后局部肿胀明显,一般5—7天消退,2—3周后复诊,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拍胸片,一次治疗未能完全消退者间隔3周后重复注射。

1.3 疗效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异常,随访一年未多发。

有效:瘤体缩小50%以上,但未完全消失,畸形明显改善。

无效:瘤体小不明显,治疗前后体征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36例颌面部血管瘤均治愈,注射一次者20例,二次者9例,三次者6例,四次一例,注射后有25例给药后发热,最高一例38.90c, 给予地塞米松针5mg肌注后,体温降至正常,5例出现恶心与食欲不振,停药后2天消失,大多数病例在注射后均有肿痛,舌部最明显,一般七天以后消退,全部病例复查,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不久(1个月以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血管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有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焦,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少见于口腔粘膜[1]。血管瘤虽然是良性病变,但破坏面容,常侵犯口腔,眼,鼻腔及咽部,严重致颌骨发育畸形。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与分裂,影响细胞代谢,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阳霉素对囊壁组织可产生非特异损伤,使细胞代谢紊乱,阻断瘤腔与血管循环的直接联系,促使瘤腔逐渐缩小,直至最后消失。[2]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浓度与剂量,阻断血流的时间及重复注射时间与药物浓变,瘤体大,部位及阻断血流的完善程度有关,对瘤体小于3cm者,一般阻断时间大于10分钟,大于4cm阻断时间在15—30分钟,在舌, 颊处阻断时间要短,过长疼痛肿胀明显。

我们采用平阳霉素剂量,一般4—8mg,第一次注射应用平阳霉素4mg,观察有无并发症及过敏反应,如重复注射可增加至8mg,而且保证质量浓度为1mg/mL左右。目前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重复注射的间隔时间多是7—10天[3],我们采用重复注射时间以3周左右,在治疗时要注意注射时要扇形注射,多点注射,使药物均匀在瘤体内,防止溃疡 坏死,阻断周围血运要充分以减少药液随血流进入全身,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方法简便,易操作,疗效可靠,局部无创伤无手术瘢痕,最大限疫保留了口腔颌面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邱蔚天,口腔頜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1—252

[2] 高庆红,王昌美,温玉明等,平阳霉素 局 部注射对周围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3)184—187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46例,其中男29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6个月~55岁,其中10岁以下27例,占58.7%。46例患者共患有瘤体53个其中多发性血管瘤10例(21.74%),单发36例(78.26%),发生在颌面部31,占58.94%,口腔内22例,占41.57%,占19.6%。瘤体最大6.5cm×6.5cm×3cm,最小0.3cm×0.3cm×0.1cm,一般2cm×1.5cm×0.3cm。血管瘤类型中海绵状17例(37.0%),草莓状14例(30.4%),混合性13例(28.3%),葡萄酒色斑2例(4.3%)。

1.2 方法

给药前均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将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1%利多卡因2mL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备用。平阳霉素一般7~10d左右注射1次,一次不超过8mg。本组患者注射次数2~5次为一个疗程。阻断瘤腔的血流时可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范围采用不同的方法。每次注射前先尽量抽尽血管瘤腔内血液,注射时可以在一个穿刺点呈扇形或锥形向不同方向分散注射药物入血管瘤腔,然后加压,使瘤腔内皮与药液充分作用。注射时不要距皮肤太浅,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小面积血管瘤注入药物后以瘤体表面变苍白为佳。治疗结束后6个月左右复查。

1.3 疗效标准

治愈:注射治疗后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接近正常或有轻度色素沉着,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欠对称,需观察;好转:瘤体缩小一半以上,但不能完全消失,需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注射3~5次瘤体无明显改变者[2]。

2 结果

本组随访6个月~3年。治愈21例(45.7%),基本治愈17例(37.0%),好转5例(10.9%),无效3例(6.4%)。注射后,一般易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组织变硬、皮肤色素沉着等。黏膜下注射过浅可出现溃烂,停药后可自愈,出现过敏性休克l例,经抢救治愈,未出现肺炎样变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3 讨论

血管瘤泛指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或连通于血管腔的血囊肿,来源于血管内皮增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虽为良性病变,但侵犯眼、鼻、口腔、外耳道等重要结构,破坏面容或影响器官功能;有的并发出血、感染和溃疡,临床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其中小儿颌面部血管瘤发生率较高,占全身血管瘤的55%~60%,本研究中10岁以下27例,占58.7%,与相关文献相似[3,4]。

临床上手术治疗效果较肯定,但由于颌面部血管瘤大部分易生长在唇、颊、口底等部位,存在术中出血、创伤大、手术不彻底易复发等不足,术后常出现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等。PYM是国产的广谱抗癌抗生素,主要成分博来霉素5是一种抗癌抗生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瘤内注射和动脉内注射[5]。对造血功能和免疫无损害,不抑制肝功能。其作用机制是抑制DNA合成和切断DNA链,使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细胞的生物能供应及合成出现严重障碍,影响其代谢,使其变性坏死并形成纤维化[6]。本研究中体积小的海绵状血管瘤穿刺抽出暗红色静脉样血,瘤内注射泛影葡胺对比剂后,对比剂排泄慢,瘤体内血流交换少,平阳霉素注入瘤体后易积聚在局部,高浓度的药物容易作用于瘤体内皮细胞。平阳霉素对免疫和骨髓无抑制作用,也很少损害肝肾,故适用于不同年龄组,尤其是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本研究中所用剂量一般为2~8mg,总量8~40mg,比较安全的。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3年。治愈21例(45.7%),基本治愈17例(37.0%),疗效确切。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发热反应,注射平阳霉素后1~2d内局部轻微肿胀和疼痛,无需特殊处理。本组有14例出现发热反应,体温多在38℃左右;有2例出现高热,应用氟美松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体温均降至正常;其发热反应原因可能是平阳霉素能激发机体内热原的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内热源的释放[7]。平阳霉素另一不良反应为肺纤维化,故对老年患者及肺部有病变者慎用。处理有高热反应的,用地塞米松对症治疗。瘤体经一次注射未能消退青, 7~10d后可重复注射。皮质激素能抑制体内致热源的释放, 故临床上常用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对出现先兆反应者, 严禁继续应用平阳霉素。为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本研究中为避免过敏反应和肿胀平阳霉素稀释液中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机体内热原的释放及平阳霉素所致的过敏发热反应。

综上,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确切,不受年龄限制,方法简洁,不良反应小,治愈后无瘢痕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平阳霉素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樊市中医医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46例口腔颌面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治愈21例 (45.7%) , 基本治愈17例 (37.0%) , 好转5例 (10.9%) , 无效3例 (6.4%) 。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治愈后无瘢痕等优点,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平阳霉素,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文君, 何一川, 杨卫东, 等.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1 (S1) :61.

[2]魏俊明.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136例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8, 29 (3) :216-217.

[3]张丽萍, 王茜, 翁雪玲.沙培林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24) :3285-3286.

[4]杨荣, 黄勇, 陈宇.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4) :84-85.

[5]赵玉红, 蒋静颖.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 :89-89.

[6]吴卫华, 赵艳丽.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315例[J].山东医药, 2007, 47 (24) :78-78.

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处理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男128例,占71.1%,女52例,占28.9%;年龄4个月~82岁,其中21~30岁组发生率最高,共53例,占29.4%。

1.2 口腔颌面部损伤类型 180例颌面部外伤中,软组织损伤86例占47.8%,其中唇颊部损伤76例,软腭部损伤10例,其次为颌骨组织损伤89例,占49.4%,其中下颌骨损伤57例,占64.0%,下颌骨损伤中颏部19例,下颌体8例,下颌角8例,升支部6例,髁状突16例;上颌骨损伤9例占10.1%;上颌骨损伤患者伤情一般较严重,常伴有颅脑损伤症状,颧骨颧弓骨折14例,占15.7%,牙槽骨骨折10例,占9.0%,再次为牙及牙槽损伤5例,占2.8%。。

1.3 方法 首先了解受伤时间、性质、有无昏迷或意识丧失。再检测病人生命体征,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等神经系统反应,定时测定血压、脉搏、呼吸,做X线检查或CT扫描,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处理。对于口腔颌面损伤,伤后均在72h内清创缝合,颌骨骨折分类治疗,错位不明显的线性骨折,牙弓夹板不锈丝外固定法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开钛板内固定法治疗;对于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及颌面骨复杂骨折,采用手术钛板固定,牙弓夹板外固定,颌间牵引联合固定治疗。

1.4 结果 本组180例颌面外伤病人中,112例在伤后0.5~72h内行清创缝合,68例在24~72h内清创缝合。所有病人均根据颌骨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达到了恢复正常的咬牙合关系的目的,面部形态恢复良好。

2 讨论

2.1 性别、年龄构成与损伤原因分析 本组180例,男128例,占71.1%,男、女之比为2.46:1。这与男性社会活动繁多有关。21~30岁年龄组,占29.4%。此年龄段青壮年体力劳动与外出活动较多,发生损伤机会亦较多。本组病例中,交通事故损伤152例,占84.4%,这与近年来,国内机动车辆增长较快,事故频发有关。与国内近年来其他地区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接近。

2.2 急救与治疗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接诊颌面外伤病人时,首先应检查伤者有无危及生命情况。必要时请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医师会诊排外脑及心肺损伤,同时严密观察伤者呼吸道情况。对于呼吸道阻塞病例,首先要查明原因,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若为组织或分泌物阻塞所致,应尽快清除血肿与分泌物,如单纯下颌骨骨折所致阻塞,则应尽快将舌体牵出口外并固定,以解除呼吸困难,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2.2.2 防止休克发生及抗休克治疗 口腔颌面部外伤所致休克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常为大面积软组织撕裂伤、切割伤或深部损伤致大血管出血引起。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止血,若伤口较深,一时难以找到明显出血点,可进行填塞止血,同时快速补充足够血容量,并适当吸氧,以防失血性休克。在维持血容量前提下,使用血管收缩药物,配合使用镇静止痛药物。

2.2.3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口腔颌面损伤软组织处理及时与伤后面容恢复有关。本组180例外伤患者中110例均在伤后0.5~24h内给予清创缝合,口内外贯通伤均由内而外彻底清创,对于不规则创缘,除去坏死组织,尽可能根据面部解剖标志,肌肉走行逐层对位或减张缝合。缺损小,经松弛后仍不能拉拢缝合部位,可做邻近皮瓣转移修复,对于腭部贯通伤小儿,均在禁食4h后,全麻下清创缝合及腭黏膜瓣转移修补创口。伤口已经发生感染,一般不应立即做初期缝合,应在感染被控制后,再考虑缝合。

2.2.4 颌骨骨折的处理 颌面骨解剖特殊,结构复杂,布满窦腔与管道,颌骨骨折常合并颅脑损伤,特别是上颌骨骨折,本组上颌骨骨折9例全部伴有颅脑损伤,如颅底骨折、脑组织挫裂伤。急救时应首先抢救窒息、大出血、颅脑损伤、休克及严重复合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做处理。治疗方法:(1)外固定法:对于一些错位不明显的线性骨折,移位不大的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牙弓夹板不锈钢丝结扎固定,颌间橡皮圈牵引固定四周。(2)内固定法: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后,术后1天即可流质饮食,无须颌间结扎,保证口腔进食,营养供给,同时上下颌骨早期适当活动,有利于骨折部位愈合。近年来,随着钛合金材料的临床应用,因其组织相容性好,容易塑形,为颌骨骨折手术复位提供了较好的材料,特别对上下颌骨多发骨折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3)联合固定法:为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术,牙弓夹板外固定,颌间牵引联合运用,多用于上下颌骨联合骨折,髁状突骨折、颌面骨复杂骨折。颧骨颧弓骨折均采用口内切开钛板内固定,巾钳牵拉复位治疗,牙槽骨骨折均采用钢丝结扎固定治疗,无论何种方法,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标准。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66例。入组条件:①符合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诊断标准[5];②病变最大直径可测量;③无免疫系统疾病、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的药物禁忌证;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入组166例,男76例,女90例;年龄2~68岁,平均(38.32±6.95)岁;病变数量:单发145例,多发21例;病变部位:口内65例(舌部54例,口底11例),口外101例(颞部32例,唇部23例,腮腺区19例,面颊部15例,前庭沟处12例);病变直径2.14~4.75cm,平均(3.55±0.74)cm;合并症: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脑卒中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患者男女比、年龄、病变数量、病变部位、病变直径和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方法:术区常规消毒,沿瘤体周围用5号针头多点、多部位刺入瘤体内,进行瘤体内注射。观察组患者应用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8 mL,稀释到1 mg/mL进行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mg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瘤体的部位、体积等因素给药。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每次注射量不能超过8 mg,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个体总用量不能超过40 mg。对黏膜皮下表浅部位瘤体,以注射后瘤体肿胀、泛白为佳。对对位于眼睑、唇缘、鼻面部表浅部位的瘤体要特别注意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的药量,每次注射药量不宜超过4 mg,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射后用纱布或小棉球压迫注射孔2~3 min。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每次注射4~8 mg,间隔7~10 d后重复注射,注射次数5~10周。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①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瘤体消退情况,疗效评价具体标准:a.治愈:瘤体消退,病变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局部皮肤的功能恢复正常。b.显效:瘤体缩小76%~100%,病变局部皮肤颜色明显变浅,局部皮肤功能明显恢复正常。c.有效:瘤体缩小25%~75%,病变局部皮肤颜色较前有所改善,局部皮肤功能较前有所好转。d.无效:瘤体缩小<25%,病变局部皮肤颜色和功能较前无改善,甚至病变范围扩大。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观察患者出现发热、感染、坏死、溃疡、厌食、恶心、呕吐、过敏及肝功、肾功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注: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②CHD:冠心病,DM:糖尿病,HP:高血压病。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对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成组设计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7%(82/85),对照组87.65%(71/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见表2。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

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5/85),对照组16.05%(13/8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中两组患者的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见表3。

讨论

血管瘤作为一种静脉畸形,多数出现在出生时,部分出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血管增粗、扩张。发生于口腔黏膜和颜面部皮肤等部位的病变可以导致口腔功能障碍、颜面畸形等,影响面部功能及美观,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硬化、激光治疗和局部注射药物等。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病变部位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要求功能恢复的同时对美的需要日益增长,手术切除治疗、局部硬化治疗和激光治疗等方法受到限制,局部注射治疗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开展得越来越广泛。

平阳霉素为抗肿瘤抗生素,可以与瘤体细胞的DNA结合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DNA,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和切断DNA链,使DNA发生断裂,干扰细胞分裂和增生,抑制细胞的代谢,使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形、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发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血管收缩、管壁增厚,最后导致血管闭塞,使血管瘤的瘤腔迅速减少,促使血管瘤消退[6]。

本次研究中,对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85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57例,有效1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7%,对照组81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41例,有效2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65%。166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17%(153/166),提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效果满意。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进行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局部的形态异常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为地塞米松属于激素类药物,可以增加血管收缩,抑制血管内皮增生[7]。

采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感染、坏死、溃疡、厌食、恶心、呕吐、过敏及肝功、肾功损伤、肺纤维化等。本次研究中共纳入166例研究对象,共出现不良反应18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0.84%,位于不良反应排位第1的是发热,共5例(3.01%),多为低热,持续时间1~3d,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发热可能与平阳霉素激发机体释放内热源有关。观察组85例患者出现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81例患者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6.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进行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可能与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和局部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进行治疗,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患者可以不住院,注射后痛苦小,不留瘢痕,不易发生坏死,符合美观要求,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16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平阳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5)。结论: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参考文献

[1]郑家伟,周琴,王延安,等.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指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1):61-67.

[2]朱富贵.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95-96.

[3]宣铁峰.应用地塞米松与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2):45.

[4]许文坦,张谦,汪伟,等.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及用药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4):20-22.

[5]赵福运.先天性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0(3):203-205.

[6]胡珍,王建洪,胡春莉,等.电子喉镜下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咽喉部血管瘤[J].医药前沿,2013,(4):298.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0-01~2012-07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11例, 女19例, 年龄1~32岁, 平均21岁, 以青少年为主。瘤体大小不等, 最小者1.4cm×2.4cm×4.1cm, 最大3.4cm×4.4cm×10.1cm, 瘤体直径多在3.4~6.7cm。血管瘤的发生部位:眼眶部5例、面颊部10例、颈部4例、嘴唇5例、腮腺区1例、舌2例、颌下区3例。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18例, 草莓状5例, 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最小者1.5岁, 最龄最大30岁, 平均22岁, 以青少年为主。瘤体最小者1.6cm×2.6 cm×4.0cm, 瘤体最大者3.6cm×4.6cm×10.0cm, 瘤体直径约为3.6~6.5cm。血管瘤发生的主要部位:眼眶部6例、面颊部9例、颈部3例、嘴唇4例、腮腺部1例、舌部2例、颌下区5例。血管瘤类型:海绵状血管瘤15例, 草莓状7例, 混合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直径以及血管瘤发生的部位、类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 确诊后, 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嘱患者在进行治疗前, 先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取0.9%生理盐水20mL, 加入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磷酸钠5mg、2%利多卡因3mL, 做为灌注液进行配制, 备用。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年龄、血管瘤的部位以及瘤体的大小, 来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 每次注射间隔为7~10d, 直至瘤体消失。在进行操作时, 应先常规局部皮肤消毒, 并用纱布压迫瘤体周围正常皮肤进针, 回抽见血后向瘤体各方向缓慢注入药物, 瘤体较大可多点注射, 一般 2~3mL, 大面积血管瘤可采用分点注射, 回抽无血后注入液体, 灌注量按体表瘤体面积为每1.0cm×1.0cm注射1mL灌注液, 直到瘤腔充盈, 瘤体表面呈现白色。每次给药后, 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感染。对照组仅给予平阳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 6个月左右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愈 :给药后, 瘤体完全消退, 皮肤黏膜色泽正常, 功能正常, 体位移动试验阴性, 无复发;②显效:瘤体明显缩小, 但未完全消退, 皮色接近正常, 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体位试验可阴性或阳性;③无效:治疗前后体征无明显改变。治愈率= (治愈+显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0统计软件对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33%,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0.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平阳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发热, 给予注射治疗3~4h后, 观察组发热反应有1例, 未作特殊处理, 1d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儿出现厌食, 未作特殊处理, 12d后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由于黏膜下注射过浅, 出现了溃烂, 未作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恢复。对照组发热反应有10例, 未作特殊处理, 1d后体温恢复正常;2例患儿出现厌食, 未作特殊处理, 12d后症状消失;另外有2例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 经给予冷敷后症状缓解。有2例患者由于黏膜下注射过浅, 出现了溃烂, 未作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恢复。经全身检查未发现肺炎及肺纤维化改变, 造血系统以及凝血功能无障碍, 肝、肾功能正常。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血管瘤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局限性异常扩张引起的,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伴随着血管瘤超微技术的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海绵状血管瘤属于静脉型血管畸形, 该畸形是由大的血管腔构成的, 当发生显著扩张后, 形成腔窦, 并伴有血栓形成, 发生机化、钙化。血管瘤虽然不属于恶性瘤, 但由于好发部位, 常侵犯机体的口腔颌面部, 由于受刺激因素的影响, 导致瘤体生长快, 易溃烂, 感染和出血, 从而影响器官功能, 因此, 对于血管瘤最好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目前, 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 但引起瘤体消退的最佳办法是细胞凋亡。因此, 只有在最大限度上, 发挥促细胞凋亡才是最佳方法。根据有关资料证实, 有多种凋亡相关基因参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3]。保持健康的正常组织和外观是治疗的最根本目的。并且, 由于手术对机体造成损害, 并可遗留瘢痕, 所以, 血管瘤的主要损害不是来源于病变本身, 而往往来自于过度治疗。对于有些瘤体, 甚至导致周围血管神经损伤, 给患者带了生活、心理损害。而局部注射给药治疗, 能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促进血管瘤消退。平阳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的抗生素, 主要成分博来霉素 5g可静注、肌注、瘤内注射和动脉内注射。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 其治疗血管瘤的效果目前已得到临床充分肯定, 其作用持久、稳定, 注射后疼痛反应轻, 对造血功能和免疫无损害, 不抑制肝功能, 副作用少, 尽管存在溃疡、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 但在发生率、程度上均显著较低。平阳霉素主要通过自由基作用于血管瘤的内皮细胞, 损伤内皮细胞并抑制其生长, 使血管壁完整性遭到破坏, 血管内血浆成分外渗, 组织水肿, 变性增生, 破坏模板, 阻止复制, 从而抑制细胞代谢, 导致血管闭塞。平阳霉素局部治疗疗程短、局部无创伤, 无手术瘢痕, 易为病人接受。通过给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联合平阳霉素治疗, 可有效预防平阳霉素的发热反应, 降低局部肿胀所致的疼痛。根据上述研究表明,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 93.33%,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0.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平阳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发热, 给予注射治疗3~4h后, 观察组发热反应有1例, 未作特殊处理, 1d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儿出现厌食, 未作特殊处理, 12d后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由于黏膜下注射过浅, 出现了溃烂, 未作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恢复。对照组发热反应有10例, 未作特殊处理, 1d后体温恢复正常;2例患儿出现厌食, 未作特殊处理, 12d后症状消失;另外, 有2例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 经给予冷敷后症状缓解。有2例患者由于黏膜下注射过浅, 出现了溃烂, 未作特殊处理, 停药后自行恢复。经全身检查未发现肺炎及肺纤维化改变, 造血系统以及凝血功能无障碍, 肝、肾功能正常。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 对照组仅给予平阳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结果:治疗后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33%, 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0.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平阳霉素,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费伟, 尹明平, 李铮, 等.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2 (8) :490-491

[2]魏俊明.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136例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8, 29 (3) :216-217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1985~2005 年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OMFS 57 例。男37 例, 女20 例, 平均年龄35.2 岁。据WHO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 对所选蜡块进行HE染色复查明确诊断, 按组织学类型分为:骨肉瘤6 例, 软骨肉瘤10 例, 横纹肌肉瘤14 例, 脂肪肉瘤3 例, 淋巴肉瘤6 例, 纤维肉瘤8 例, 滑膜肉瘤7 例, 间叶肉瘤1 例, 黏液肉瘤2 例。全部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其它针对肿瘤的治疗。另选12 例口腔良性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作对照组。

1.2 试剂

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 鼠抗人bFGF、 VEGF单克隆抗体。二抗试剂和DAB显示液 (北京中山公司) 。

1.3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PBS液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

1.4 结果判定

VEGF、 bFGF阳性判定标准参照Weidner方法[1]:以胞质胞膜有棕黄色颗粒为准。MVD计数方法, 低倍镜下 (×200) 选择微血管密度最高的“热点 (hot spots) ”区域及高倍镜下 (×400) 各计算3 个视野中微血管数, 取其平均值为其MVD。棕黄染色数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 只要它们和邻近的微血管、肿瘤细胞或结缔组织分开, 就视为一个微血管。

1.5 统计分析

MVD以中位数表示,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 OMFS中VEGF、 bFGF和MVD的表达

OMFS中VEGF阳性率为82.4% (图 1) , 对照组阳性率为39.7%。bFGF阳性率为80.7% (图 2) , 对照组阳性率为38.5%。 MVD均数为36.24±20.48, 阳性染色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 OMFS组织内微血管管腔不规则, 形态差异较大 (图 3) 。对照组MVD为15.39±8.11, 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 (P<0.05)

2.2 OMFS中VEGF bFGF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VEGF在MVD计数<28的阳性表达率为72.22%, ≥28的阳性表达率为100%,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bFGF在MVD计数<28的阳性表达率为72.22%, ≥28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VEGF与bFGF在OMFS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r=0.593, P<0.001) 。

3 讨 论

OMFS恶性程度高, 肉瘤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在已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中VEGF和bF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刺激因子, 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新生、提高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发现VEGF、 bFGF在OMFS中表达高于良性病变, 提示OMFS可产生过量VEGF、 bFGF, 促进肉瘤发展。牙龈癌、腺样囊性癌中VEGF的过度表达也可加速肿瘤生长、血管发生和转移[2,3]。Relf等[4]发现乳腺癌组织中bF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并与血管形成有关。本研究中VEGF、 bFGF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 提示在OMFS中VEGF、 bFGF是强促血管生成因子, 具有促进OMFS血管生成作用。V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在体内外血管生成中显示出协同作用[5]。本研究中VEGF与bFGF在OMFS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P<0.001) 。表明VEGF与bFGF在口腔颌面部肉瘤血管生成中显示出协同作用。VEGF、 bFGF可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蛋白质分解酶的释放, 从而降解毛细血管基底膜, 有利于受其刺激而增生的内皮细胞迁移和趋化, 最后可诱使汇集微血管内皮细胞侵入纤维凝胶形成管样结构或已存在的血管以发芽形式形成新生血管[6]。

OMFS肿瘤生长血管形成是多步骤、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研究表明VEGF、 bFGF的高表达在肉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微血管密度与VEGF、bFGF对了解肉瘤血行转移形成机制有一定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与微血管密度 (MVD) 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的表达及与相互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口腔颌面部肉瘤57例切片,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bFGF、MVD在瘤组织中的表达, 对其相互间关系进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bFGF阳性率分别为82.4%、80.7%, MVD中位数为36.24±20.48, 三者明显差异于良性病变 (P<0.05) 。VEGF、bFGF表达和MVD相关 (P<0.05) 。结论:MVD、bFGF和VEGF三者检测结果对深入探讨肉瘤血行转移形成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肉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

参考文献

[1]易文军, 唐中华, 陈干农, 等.乳腺癌VEGF bFGF及其受体的表达微血管计数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20) :39-42.

[2]李冬梅, 崔永兴, 董福生.牙龈癌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 (1) ;60-69.

[3]杨新杰, 雷德林, 张圃, 等.CD147和MMP-2VEGF在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5 (3) ;372-375.

[4]Relf M, Lejeune S, Scott PAR, et al.Expression of angio-genenic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acid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tumor growth factorβ-1, pla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placenta growth factor, and pleiotrophin in human primary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 to angiogenesis[J].Cancer Res, 1997, 57 (5) :963-969.

[5]Harris AL, Zhang H, Moghaddam A, et al.Breast cancer angiogenesis——New approaches to therapy via antiangio-genesis, hypoxic activated drugs, and vascular targeting[J].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6, 38 (1) :97-108.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 07~2006- 12存档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石蜡标本,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管畸形38 例(微囊型20 例,大囊型18 例)。患者年龄2 月~66 岁,中位年龄13.9 岁。对照组正常淋巴管10 例,均来源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所有研究标本均再次作HE染色,由病理专家二次证实;研究对象术前均未接受硬化剂等治疗。

1.2 实验试剂及方法

angiogenin- 1(ANG- 1)小鼠抗兔单克隆抗体,endostatin(END)小鼠抗兔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SABC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标本4 μm切片,常规脱蜡至水,用0.01 mol/L的枸橼酸盐(pH=6.0)溶液进行微波抗原修复。滴加5% BSA封闭液,室温孵育30 min。滴加ANG- 1抗体(工作浓度1∶50)或END抗体(工作浓度1∶50),37 ℃过夜。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7.6)洗3 次,每次3 min, 然后分别滴加二抗和生物素。二氨基联苯氨(DAB)镜下控制显色。苏木精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封片。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

1.3 结果判定标准

阳性染色信号为胞膜或者胞质呈棕黄色,阴性结果不着色,染色标准参照1996 年《全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标准,结果经计算机图文定量分析,以平均灰度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4.0软件包,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 表示, t检验做显著性比较, P<0.05为差异显著性。

2 结 果

2.1 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ANG- 1 和END的表达

正常淋巴管组织中,ANG- 1的表达均为阴性,胞质呈浅黄色或无色(图 1);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组织中,ANG- 1的表达均为强阳性,胞质呈棕黄色(图 2);颌面部正常淋巴管组织中,END的表达均为阳性,胞质呈浅黄色或黄色(图 3);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组织中,END的表达很弱,胞质呈淡黄色或不染色(图 4);ANG- 1、END在大囊型与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2.2 免疫组化图像计算机图文定量分析

结果如表 1及表 2。

注: 结果经t检验: ANG- 1组 t= 2.236, P=0.036; END组 t=2.152, P=0.043

注: 结果经t检验: 大囊型组 t=0.547, P=0.723; 微囊型组t=0.426, P=0.840

3 讨 论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是一个由12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泌型单链碱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分布于正常血浆及实体肿瘤组织中。1985 年, ANG首次从人结肠癌细胞系HT- 29细胞培养上清中被发现,以促进血管生成而著称。此外,ANG 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表明ANG不仅具有促血管生成的作用,还有其他重要功能[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ANG- 1高表达,与正常组织中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NG- 1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有密切关系。

近年研究表明,淋巴管内皮细胞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感染和伤口愈合、淋巴管水肿等过程中,而且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是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之一[4]。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END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在体外能够强烈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在加入少量内抑制素后,不久可见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死亡,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死亡的数量明显增多[5]。此外,对END晶体结构的研究发现, END的二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的碱性表面,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竞争性结合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蛋白聚糖,从而阻断 bFGF的信号传导;END还可以直接激活黏斑激酶(FAK)[6],破坏内皮细胞斑的形成,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直至内皮细胞逐渐变圆、离壁、浮起、死亡。鉴于血管和淋巴管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我们推断END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血管的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END低表达,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END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END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淋巴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Tammela等[7]发现,ANG- 1能够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从而造成VEGFR- 3的上调,形成对淋巴管生成的促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ANG- 1呈现高表达,而END低表达。在其他报道中,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VEGF- C也呈现高表达,提示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发生可能与ANG- 1高表达及END低表达有关,二者共同促进VEGF- C高表达,从而最终引发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相对较少,具体机制需广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胜平,韩仕碧,唐小丽,等.空回肠系膜血管淋巴管瘤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2):1426.

[2]郑翔,郭宇红,管泽民,等.平阳霉素治疗后血管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2007,46(5):946-947.

[3]张雷雷,胥全彬,马清钧.血管生成素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17(2):248-251.

[4]王俊,郭燕,章必成,等.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不同培养体系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6):1569-1571.

[5]谢方民,程圆圆,邵旭建.内抑制素和血小板因子-4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5,36(4):386-389.

[6]Claesson-Welsh L,Welsh M,Ito N,et al.Angiostatin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and activation of focal adhe-sion kinase independently of the integrin-binding motif RGD[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0):5579-5583.

口腔颌面部异物36例临床分析 篇10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伤包括各种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异物,以各种不同方式侵入人体口腔颌面部后,对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异物长期存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 。其定位诊断及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总结我科近8年收治的36例较典型的异物存留伤患者的资料,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异物类型,探讨最佳诊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01—2010-12,有完整影像学和病历资料的异物存留伤患者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2~51岁。异物种类:金属异物12例(33.3%);非金属异物24例(66.7%)。异物部位:口腔内壁5例,舌腭弓内4例,咽侧壁3例,颌骨内3例,腮腺内9例,颌下腺内3例,颈鞘附近3例,皮肤和皮下组织内6例。择期手术取出26例;需急诊清创者10例,而清创术同期取出者6例,4例二期手术取出。

1.2 检查与诊断

6例在直视下直接取出异物,另30例由于异物在深层组织,需经CT或三维CT检查进一步定位,评估异物的位置,异物与大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其中26例经手术取出,余4例保留并观察。

1.3 治疗方法

本组36例病例中,经手术治疗,32例顺利取出异物,4例保留异物观察。24例经原创口取出异物,其中15例经由原口腔内创口取出,9例经皮肤原创口取出。另8例创口已愈合,其中5例经最近皮肤切口取出异物,3例经口内、口外联合切口取出异物。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异物顺利取出的32例患者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其中伤及腮腺的9例,伤及颌下腺的3例,无涎瘘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4例保留异物并观察的患者,随访1.5~2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1岁,因“铁屑溅人左面颊部2h”入院。入院时全身情况良好,左面颊部肿胀明显,于咬肌前缘见一长约2.5cm的皮肤创口,轻度张口受限。头颅正侧位X线片示:左面颊部一大小约4mm×3mm的高密度阴影,位于下颌骨升支前,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牙冠处。CT扫描示异物位于咬肌区,距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牙冠25.9mm,距皮肤垂直距离14.6mm,距皮肤创口斜行距离19.2mm。临床诊断:左咬肌区金属异物。治疗:根据X线片和CT定位,从原皮肤创口处小心作钝性分离。在X线观察屏直视下行金属异物取出术。用2把中弯血管钳交叉作立体定位,小心分离异物周围组织,夹住异物,从原创口顺利取出。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涎瘘等并发症 。

3 讨论

3.1 术前检查

术前对异物进行准确定位是成功取出异物的关键。在治疗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定位时应以多方位、立体定位为佳,以明确异物的位置、数量、深度、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便于选择手术方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无论是金属异物还是非金属异物,影像学检查均在异物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对伤情复杂,无法进行精细定位的异物,必须有3D-CT的帮助。特别对深部或位于颈部大血管附近的异物,由于需要扩大切口充分暴露,必须依靠三维CT精确定位后方能进行手术。考虑到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的异物在治疗方法上会有差别,需要对其进行鉴别。一是可根据病史判断,另外金属类异物的CT值接近1000Hu,与皮质骨密度接近;而非金属类异物的CT值一般在100Hu左右,与软组织密度接近,通过CT不难鉴别。对于诊疗深面组织内的非金属异物,高频超声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组36例中有30例运用了3D-CT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3.2 异物伤治疗原则

异物一旦确诊,必须判断是否需急诊手术,还是可择期手术,并作出相应针对性治疗方案。需及时取出的异物:重要组织、器官处的异物,或合并大出血、呼吸道堵塞、窒息等威胁患者生命者。此時应立即进行急救,尽快取出异物,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 。本组病例中需要急诊清创者10例。凡口腔颌面部异物,尤其出现并发炎症、窦道形成、疼痛或影响功能者,都必须手术取出。异物非取出不可,但尚未能准确定位、患者情况不稳定、不及时取出亦不会威胁患者生命的,可择期取出异物。取出异物前应考虑到而部解剖特征。对于损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异物位置表浅者,可局麻下用血管钳将原伤道扩张,钳夹取出异物。局部肿胀明显、异物部位较深者,可先行抗炎、消肿等对症处理,待肿胀基本消退后择期手术取出 。本组病例中清创术时可一期取出异物者6例,因异物较表浅,可在直视下取出,另4例延期取出。对于深在而细小的异物、周围无重要组织器官、无明显症状,尤其是陈旧性异物,勉强取出可能有严重损伤者,可暂不取出异物,保留观察。本组30例经三维CT检查进一步定位者,其中26例手术取出异物,4例保留并观察。这4例异物,均为细小的非金属异物,异物在体内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1例位于腮腺内,1例在颌下腺内,另2例位于颈鞘周围。三维CT显示:异物周围已形成软组织包裹。原创口皆已愈合,局部无红肿、疼痛等症状,勉强取出可能造成较大损伤,保留后经随访1.5~2年,均无明显并发症。

3.3 异物处理的具体方法

异物处理必须根据异物损伤的部位,和异物性质、形状、大小及患者当时表现,采取不同而有效的处理方法 。手术取出方法:切口的选择上,根据异物位置,可作口内或口外切口取出。口外切口多采用下颌骨下缘、腮腺切口等;口内切口多作口腔前庭沟、咽后壁等切口。取出途径上,多数异物可沿原创口方向取出,如创口已愈合,可作最近皮肤切口取出。本组病例中24例经原创口取出异物,15例位于口腔内(内壁,舌腭、咽侧壁、上颌骨内等),屏声息气经由原口腔内创口取出,9例经皮肤原创口取出;另8例原创口已愈合,其中5例经最近皮肤切口取出异物,另3例经口内、口外联合切口取出异物,且此3例异物均位于口底肌间隙内,近舌根方向。本组3例位于深部或位于颈鞘附近的异物,依靠三维CT精确定位后,术中扩大切口充分暴露异物,并在作好输血等准备条件下手术取出 。本组3例异物深入下颌骨升支深面者,其中2例直接手术无法取出,经截断下颌骨入颧弓后取出,术后重新复位固定。

上一篇:酒店服务$$管理措施下一篇:秋延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