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说课略

2024-06-04

斑羚飞渡说课略(通用9篇)

篇1:斑羚飞渡说课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雨后彩虹,绚丽多彩,令人陶醉。斑羚飞渡悬崖,用生命组成的彩虹更是那样的辉煌悲壮,令人惊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四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学生迅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号召全社会都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2、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美,让学生领会文章深刻的主旨。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精确、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法

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采用了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指导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索有关作者和斑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艺术的教学环节,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解释重点词语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4)找出你认为文中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5)搜集作者和斑羚的有关资料。

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2、检查预习:

A、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B、作者及斑羚简介。

3、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同学们思考后交流,请2—3名学生复述。

4、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出示问题组)

质疑:(1)本文具体写了哪几只斑羚?其中哪只是主要的?

一只老斑羚(坠崖的斑羚)、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半大的斑羚。镰刀头羊是主要的。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在文中勾画出描写镰刀头羊的句子,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3)镰刀头羊“咩——咩”发出的吼叫是什么意思?请你把“羊语”翻译成汉语。

A、我也无能为力。

B、回来,危险!——听我命令:老少分别列队!

C、为了群体的生存,咱们正当盛年的羚羊只能舍弃自己的生命了!——包括我自己在内。

(4)文中有几次对彩虹的描写,你知道它们对表现镰刀头羊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吗?

A、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镰刀头羊之所以想出了办法,或许就受了彩虹的暗示,表明它具有聪明的头脑。

B、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出飞渡的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美。

C、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6)在斑羚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

(7)人类在文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然的掠夺者、侵略者,残忍的屠杀者。

本环节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便于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抽丝剥茧,从对镰刀头羊的分析逐步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5、品味赏析。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喜欢的精彩片段、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精彩片段:重点引导学生赏析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教师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用适当的动词补充完整语段。想想这些动词用得好在哪里,并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用简单的图画演示斑羚是如何在空中完成对接的。教师再出示图片形象的展示斑羚飞渡的空中对接过程。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斑羚飞渡过程中的恰到好处的动作描写的赏析,分析精确的语言对表现事物的作用,并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在实际的写作中去。

“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了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窜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航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象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以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了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了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2)优美语言的赏析。

例如: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

B、“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都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作者为什么感到“震惊”?(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作为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有时比人类还要高尚。)

C、“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句话里,“灿烂”指的是什么?(“灿烂”不仅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设置本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并在合作中品析本文的精彩片段和优美语言,领略祖国语言的美。

6、指导学生归纳主旨(赞扬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对人类的谴责)。

7、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曾见过或者做过保护小动物或残害小动物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本环节的设置主要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讲话。

8、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9、布置作业: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篇2:斑羚飞渡说课略

大家好!

我叫赵剑漪,来自荣城十二中。我说课稿的题目是:《斑羚飞渡》,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鹰》等六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虚实、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叙述情节,展开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反复毒、读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篇3:斑羚飞渡说课略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斑羚身处绝境、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 既体现了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 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课程标准对初中段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各种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本文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 体验成功的喜悦。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 所以我采用“巧妙切入, 激活全盘”的理念,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利用诵读、画面共创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 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 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 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

2. 能力目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感受斑羚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珍爱生命, 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说学情

本文故事性强, 情节扣人心弦, 且在部分小学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接触过沈石溪的这篇文章, 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 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授课老师应该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 情境设置法 : 在本节课上, 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 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思想产生共鸣。

2. 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反复读、读反复, 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即在学生的学习中,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 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

本课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一) 破题导入

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斑羚飞渡》 (板书课题) , 请大家看黑板, 告诉我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语感兴趣?为什么? (学生回答) 这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 主人公是一群斑羚, 所以在这里指“斑羚像飞一样渡过。”说到这里,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斑羚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出示有关斑羚介绍的PPT) 那么, 斑羚要飞渡哪里?它们为什么飞渡, 又是怎样飞渡的?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去一探究竟。

(二)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生字词, 并结合课文解词。

2. 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解决在分析题目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 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抓住重点, 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根据学生口述斑羚飞渡的方法, 指定学生上台画出飞渡的示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定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合作交流, 品析语言

师生分析斑羚飞渡的示意图, 再展示一张斑羚飞渡的多媒体图片, 教师朗读课文相关语段, 图文并茂, 让学生谈最令人感动的文字。这一环节旨在精读第九段, 让学生感知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四) 总结形象, 深化主题

学生总结老斑羚的形象, 并着重分析镰刀头羊形象, 并思考镰刀头羊最后跳崖自杀这一结局的设计用意。这一个环节我是通过更换头羊最终结局, 让学生对比分析来完成的, 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也是有尊严的, 同样神圣不可侵犯, 人类应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

(五) 结束语

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 地球只有一个, 生命只有一次, 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应该珍惜一切生命, 和自然和谐共处, 希望斑羚们的悲剧不再重演, 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 ? 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 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 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 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斑羚飞渡

篇4:《斑羚飞渡》说课稿

《斑羚飞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教材有以下特点

(1)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且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洗礼。这篇教材既是当前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伸,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求。

2.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情感目标

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 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学生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3.指导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做预习笔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三、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预习法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个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通过预习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交流合作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5.积累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如在本课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问题:“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以景物烘托气氛的写作方法,为作文写作积累方法。

6.拓展法:使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镰刀头羊 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7.以读促写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语言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文后的体验﹑反思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组织:

课前预习

(1)在预习环节中布置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字词,找出重点词语并造句,写在预习本上。

(3)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句段并加以欣赏。

(4)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 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资料。

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为研读作准备。

1.导入新课

由大连公交司机黄志全的故事导入(故事情节:黄治全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作的三件事)情景渲染导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作者

2.整体感知

扫读整体把握

(1)题解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

(2)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查工具书加以掌握。

肌腱(jiàn)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 炫目(xuàn) 斑斓(1án)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3)结合课文解词

A.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B.进退维谷:维,文言虚词;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

C.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

D.迥然不同:迥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E娴熟:熟练。

F.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以上内容课件展示)

(4)自由朗读课文读

要求:

①要用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读。

②领会文中的生动的词句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增强语感,检查预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3.问题探究

(1)当时斑羚羊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几次描写美丽的“彩虹”是为了真是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

(3)找出描写镰刀斑羚羊的句子,文中重点抓住那些进行描写?在这种环境镰刀头羊表现如何?

(4)文中多次出现彩虹,分别有什么意义?

(5)从斑羚羊飞渡的事件中,从斑羚羊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贵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互相启发,在议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疑难。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和表达能力,突破重点。

4.研读与赏析

(1)研读课文。要求:运用圈点法,全出你认为重点的内容。

(2)小组讨论欣赏: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生动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析欣赏斑羚羊飞渡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斑羚飞渡时的画面,同时指名学生看画面抓住关键动词复述,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4)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1.通过朗读诵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2.回应课时的问题,培养概括和表达能力。

3.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5.拓展延伸

由于人类的滥杀滥捕,造成野生动物的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请从你的身边搜集材料,写一篇有关野生动物作文。

设计意图: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效果

1.通过字词训练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

2.通过让学生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生动,积极活泼,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篇5:《斑羚飞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课文都是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复述某一过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为文章补白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2、学习斑羚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切感受斑羚群的群体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让学生身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学,在学中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想象法。引导学生揣摩镰刀头羊的叫声的含义,并把它翻译成人语。

四、说程序。

(一)、导入。

由动物故事《悲壮的生命之歌》导入。(这样导入意在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积累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检测自读情况。

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② 指名读词语。

③ 更正错别字。

④ 选词填空。

前面是笔直的绝壁和无法跨越的山涧,后面是荷枪实弹的狩猎者,斑羚群已被逼到了一个的绝境。(两个意图。一是使学会准确理解“进退维谷”的含义,二是点明斑羚群的处境,为学生进入“斑羚飞渡”作储备。)

⑤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话。(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词

语。)

(三)、研读课文。

(1)深切感受斑羚群体的形象。

课文标题为“斑羚飞渡”,哪些语段描写斑羚飞渡的场面?如何处理详略的?(把学生的视线直接引到重点语段,并了解作者的详略安排。)

1、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找出那些描写斑羚飞渡的动作的词语,做好标记。

2、教师范读。问:这些描写斑羚飞渡的动作的词语,朗读时应该如何处理?(重读)

学生自己选择一句试一试。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复述故事。要求:过程要讲清楚,而且要求准确运用文中的动词。(培养学生抓住关

键词语复述故事的能力,并通过复述感受斑羚群体的形象。)

4、请学生用一、二个词语来概括飞渡的场面。(惊险、悲壮)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描写老斑羚坠落山崖的语句。

6、齐读10、11、12三个自然段,用心去感受斑羚群的形象。

7、请大家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群体?

(2)把握镰刀头羊的形象。

1、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章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分

三组进行揣摩。

① 在什么情况下叫的?

② 怎么叫的?试着模仿。(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③ 有什么含义?请翻译成人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交流。

如:

第一次“悲哀地咩了数声”,是在发现斑羚群陷入绝境时。“后面是追兵,前面是悬崖,我也无能为力啊!”

第二次:“咩——咩”发出吼叫,是在发现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快回来!危险!我已找到挽救斑羚群的办法了,那就是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所有的老年斑羚都要充当跳板,帮助年轻斑羚越过山涧。现在,老年斑羚站一拨,年轻斑羚站一拨,准备飞渡!”

第三次:“悲怆地轻咩了一声”在发现老年斑羚和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老年斑羚

数量不够啊!怎么办?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我们部分年轻斑羚也只能作出牺牲了。唉,就从我开始吧!

3、镰刀头羊给大家留下怎样的印象?

(3)总结。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延续,在面临绝境时,老年斑羚乃至中年斑羚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镰刀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镇静、指挥若定。在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它又从容赴死。那么,这场惊心动魄的斑羚飞渡留给我们人类怎样的启示呢?

(四)、探究。

斑羚飞渡的壮举留给我们人类怎样的启示?

(设置此道讨论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明确作者创作这篇动物小说的目的是启示人类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要敬畏生命,关爱动物。)

(五)、总结反思。

篇6:斑羚飞渡说课稿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和斑羚,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把握形象,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目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斑羚飞渡》被编排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引领学生主动地阅读文本,积累生动优美的词句,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章法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沉重命题,唤起人们树立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意识。

学生分析:

1、在知识能力方面,作为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语言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文章 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课文中基本字词、注音、理解能借助工具书自行达标。

2、在口语表达方面,简洁、生动、完整的复述故事,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把握形象,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导语设计: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连续几天大雨造成泥石流,吞没了整个村庄,当救护人员赶到时,房屋全不见了,经过他们仔细排查,在泥泞中发现了一双小手在微微的颤动,于是,她们顺着小手往下挖,把小女孩救了出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停止,因为在小女孩下面还有一个人,她就是小孩的母亲,当救护人员把这位伟大的母亲从泥泞中托出来是,让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在这位母亲的脚下,还站里着一个人,他就是孩子的父亲......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十分感动?

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何感想?

是啊!这两位父母太伟大了,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搭建了生命的桥梁。

其实,这样感人的故事在动物身上也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学习得课文就是斑羚用身体作桥梁挽救自己同伴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扣人心弦的惨烈与悲壮。

板书课题:斑羚飞渡

活动2【讲授】检测自学情况(比一比)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斑羚场景。(播放斑羚生活图片)

你们对它还有更深的了解吗?谁来介绍

1、介绍斑羚和作者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它们奔跑速度很快,跳跃技巧很高,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角是珍贵的药材。

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主要作品有《圣火》、《第七条狗》、《一只猎雕的遭遇》

2、字音词义

小组长到展板前面汇报本小组的自学情况(分数、听写错误处要写出来)。

当堂检测(由一个人随意抽8大组中的成员之一回答词意)

师:评价自学情况。

活动3【讲授】初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读一读)

本文的课题是斑羚飞渡,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速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2、是按照哪几个步骤来写的?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概括。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斑羚飞渡的动画,用眼睛目睹这悲惨的一幕!

活动4【讲授】跳读课文,品析美文,感悟主旨(品一品)

1、说说文章哪一个情节最能打动你?找出来后谈感受。

预设:9段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内容,以不同形式读出来,在从好词,好句式或修辞,描写方法...品形象,也就是品质)

通过同学们的汇报,交流,我们品析到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自愿用自己的身体作跳板,挽救了半大斑羚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斑羚的成功飞渡还离不开谁?文中对他又是怎么描写的?

2、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是谁?

预设:涉及到“镰刀头羊”就引出段4、6、8,对于镰刀头羊的描写。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镰刀头羊的表现?结合有关语句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声音三次叫声语言:(悲哀、铿锵.悲怆地叫)(重点)、神态、行动临危从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仅仅只是对形象进行了以上这些描写吗?

(环境描写,侧面描写....)

3、文中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预设1:三次对彩虹描写的作用。

预设2:第2段伤心崖的景物描写作用。

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4、悟主旨

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吗?

学习斑羚身上的精神......

怎么对待生命?怎样对待动物?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人类猎杀斑羚的场景,其实,肆意杀害动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图片)

活动5【活动】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谈一谈)

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课堂小结:我们人类为了一己私欲,对于与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的其他物种,肆意屠杀他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通过斑羚飞渡的壮举,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我们感谢这些斑羚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更感谢像斑羚一样可爱,善良的生命构建了这么美丽的地球。让我们在珍视生命的同时也关爱动物吧!

活动6【练习】课后作业(写一写)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并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篇7:斑羚飞渡说课稿

新集中学

白雪芹

我是新集中学语文教师白雪芹,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以下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2、能力目标: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情感目标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对斑羚飞渡情景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学,在学中悟。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努力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照 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创设情景-----说感受,整体感知------理层次,精讲赏析------解困惑,拓展延伸-----悟主题等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1、创设情景

说感受

用flash动画斑羚飞渡导入新课,在悲怆的音乐中,展现出一幅幅令人痛心的画面: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学生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

2、整体感知

理层次

学生通过预习和所看动画片,用______斑羚________飞渡______来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并把课文分为四部分,并说明课文重点突出的是哪部分内容。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好习惯。

3、精讲赏析

解困惑

老师首先出示从课文中节选的一部分内容,请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实现两个大问题的探究:(1)出示的材料属于什么描写?

(2)出示的材料与原文9---15段有什么不同?

在师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会产生更多心得,以突破教学重点“口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的品质”及教学难点对斑羚飞渡情景的理解。

4、拓展延伸

悟主题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

请同学们说说从斑羚身上获得了哪些可贵品质/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人类具有斑羚精神的例子。

篇8:说课略谈

1.说课的概念。说课就是指教师以讲解方式, 向听的对象 (如领导、同事、评委等) 就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述说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这里所指的教学内容, 可以是教材, 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课时, 也可以是几个课时。关键是:第一, 所说的课, 必须是自己亲自上的或者备的课;第二, 说课的内容中, 必须有具体的教学过程及理论依据, 两者缺一不可。通俗一点讲, 说课就是你要说清楚教什么, 怎样教, 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说课与上课。说课与上课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同一教材进行处理,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目的不同, 上课的目的在于把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 并进行思想教育, 也就是使学生会学, 说课的目的在于向听的对象说清对所教内容的教学思路, 也就是便于听者明白;第二是内容不同, 上课主要是教什么?怎么教?而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第三方法不同, 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 课中主要通过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尝试练习等方式进行活动, 而说课就仅以教师的解说为主;第四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 而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事、评委等。

二、如何进行说课

1.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过程, 预期学生可能产生的发展和进步, 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评判教学效果的标准和手段, 我们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在具体的方法中我们要采用预期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来描述, 如, 《变速走》 这课的技能目标我们把它确定为:通过练习, 使95%以上的学生建立一种正确走的动作, 能根据要求改变速度地走, 并保持正确的动作, 能用3 种以上方法投掷, 提高投准能力。

2.说教学准备。教师在说课中, 大多只对材料提供较为关注, 对环境创设也有一定的意识, 但对知识经验准备往往重视不足。事实上, 不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会导致活动无法进行甚至失败, 尤其是科学活动, 活动前的预习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需要提出的是, 学生原有经验的铺垫也不可过度。实践证明, 学生在对某一事物似懂非懂时会最感兴趣, 此时教育, 收到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3.说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依据。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也是说课中处理教材的依据。这一环节除了要说清楚课程标准中关于所说课和说课有关年级在水平阶段方面的要求之外, 还要说清楚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如, 在《变速走》这课的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说的:本课的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同时根据学生喜欢模仿, 乐于在情景活动中接受教育等特点, 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 使学生想学、会学、爱学、善学。

4.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堂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必须着重讲解、练习的内容称之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理解或学习有困难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统一的, 有时又有区别,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 还要说明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及突破难点的措施。

三、说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说课内容要详略得当, 突出重点、特点。说课教师对所说课的内容应作详略取合, 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 说课侧重于所依据的理论阐述, 重点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预想的指导策略、理论依据要详说, 对一般问题要略说, 若不分详略、主次, 必然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2.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师在实际说课中, 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能做到有机结合, 如, 在说教学方法时过于详细, 面面俱到, 有的环节怎样做说得多, 而不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缺乏理论分析。二是理论空洞, 无具体内容。如, “依据《纲要》和我班学生实际水平, 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这样的表述没有说清楚具体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说理只是个空架子, 没有实际内容。

篇9:斑羚需要飞渡,教学岂能飞渡?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词语的运用,句子中某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整篇文章的文本阅读。两堂课都很精彩,博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喝彩。据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这两堂课应该都是当下各学段的语文教学的高水平呈现,不管教学方式如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具有普遍意义。

笔者也觉得这两堂课各有各的精彩。不过,再结合笔者所教初一学生的实际写作状况,细细想来,觉得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这是从某位初一学生的随笔中摘抄的一段:“大家都应该认识冰心吧。她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家庭中。在我的书柜中,就放着几本冰心奶奶写的书……”这几个句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出现在同一语段中。类似这种前言不搭后语、写了上句不知道下句写什么的情况在学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结合那两节语文课,笔者认为:初一的语文教学直接上升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高度,这与小学六年级的词句教学隔着很远的距离,小初的衔接是跳跃性的。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达标准有着比较细致的分解,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初中伊始阶段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所处学段应有的标准。因而,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状况:初一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着相当大的不切实际的“飞渡”。造成这种“飞渡”的原因是《课程标准》是不同学段学生应达能力的标准呈现,而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小学六年级教师和初一教师可能只关心自己教了些什么,而教的这些是否具有衔接性,则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初一的语文教学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衔接点在哪里?只要仔细分析两堂课教授的重点,就不难看出,从词句的教学直接“飞渡”到文本的解读,中间少了语段的教学。而这种“飞渡”,造成刚步入初中的孩子缺少对语言的系统训练,直接导致文章看不懂,作文不会写;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

因此,在小学的第三阶段(5、6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关注语段的教学。进入初中,尤其是初一,语文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强化这种教学。

一、什么是“语段”

语段也叫句群,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说得更具体一点,语段是在语义上有逻辑关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气上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组合而成的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单位。

二、为什么要重视语段教学

刘勰曾用“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来形容句子和句子的联系。[1]老舍也曾经说过:“一句与一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就跟咱们全身的血脉一样,是一贯相通的。”[2]一篇好的文章或好的段落总是由那些独立而又有逻辑联系的若干句子巧妙地连缀而成。所以,阅读并理解一篇好文章,必须从语段分析入手。语段一头联系着句法,一头联系着章法,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只有了解了语段的结构和中心意思,才能准确清晰地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才能快速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调整好语序,组织好句子,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如何在初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段教学

(一)重视语段教学的主体位置

每堂语文课都要穿插语段教学的内容,哪怕一节课只引进一个语段也好。要做到一贯坚持,从不间断。

(二)把握语段教学的方式方法

语段学习,首先要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初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学生在辨别记叙与描写上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问题,在此,不多讨论。

其次,要能分析语段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语段的中心句,概括语段的中心意思。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懂文章的原因在于对文章的结构层次看不分明。笔者也尝试着选择重点文章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仔细分析,发现学生不会分析语段,无法说出某个语段的中心意思,也看不出语段与语段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更理不清全篇的结构层次了。其实,分析语段是有章可循的。考察语段的组合,可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一,关联词组合;其二,语意组合。

1.关联词组合

首先,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段的8种类型,分别是:并列语段、承接语段、转折语段、选择语段、递进语段、因果语段、条件语段、解说语段。

其次,教会学生寻找关联词。关联词对单层的或较少层次的语段分析起着“标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只出现在语段后续句的句首,用以引出下文。

如:

(1)“放在哪儿了?拿出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哪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七上《羚羊木雕》)

(2)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还应告诉学生,有些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只能用于组合语段。常见的有“这样”、“只有这样”、“除非如此”、“为的是”、“总而言之”、“比方说”、“不料”、“由此可见”、“其实不然”、“上面……下面”、“首先……其次……最后”、“先说……再说”、“这就是说……而不是说”、“不在于……是在于”、“为什么……原来”、“为什么……是因为”。

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endprint

2.语意组合

这主要通过语段内部的语意结合来分析,因此演绎、判断和推理起着关键作用。

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七上《再塑生命的人》)

这个语段中的三个句子从语意上说是相关联的。前两个句子是假想在雾海中独自驾船的恐慌心理,第三句将未受教育的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从而形象地表达出在沙莉文老师来之前的孤独恐慌的心情,突显了莎莉文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语段分析是应该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

而语段意思的概括也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1.巧用三规律,迅速抓主句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看云识天气》的第一段的第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就可以作为整段的段意。

(2)重视过渡句。一般过渡句的承上句是前面段落意思的总结,而启下句是后面段意的总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7、8两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3)问答形式的语段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句群大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文内容归纳句群意思。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如: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七上《观舞记》)

这个语段,首句以“怎样形容”发问,再接连用四个“假如”作答,最后语意一转,表明只能用“文字”描写,实际上是对第一句发问的最终回答。整个语段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文字来描写她们变化多姿的旋舞。”

2.采用梳理法,句意辨分明

如: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①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②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③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④”(七下《真正的英雄》)

首先,给该段的每一句标上序号;其次,分析每一句之间的关系:前两句共同表达的意思是人类对掌控太空领域还力不从心;第三句的“但是”表示语意转折,人类必须面对困难重新振作;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解释。因此,这个语段的四句话的层次是①②一层,③④一层;再根据转折关系的句群要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进行语段概括的原则,这个语段的段意就可以第③句来概括。

3、使用累加法,合并“同类项”

如: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七上《月亮上的足迹》)

这段很长,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它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将每句标序号,发现前面七句都是在介绍两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紧张的工作,那么,这七句就可以像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那样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思的语段。从第8句开始,语意变化,介绍工作完成后与总统通话。这样,分析之后,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这段讲了两个意思,再将两个意思累加在一起,整段的意思就可以概括为: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紧张工作,之后与总统进行了通话。

当然,语段教学中,教会学生概括语段大意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这里仅列举了几条常用的,其它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结合语段教学的各种方法

关于语段的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分析语段、概括语段的意思,还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

1.排序法

将文章中的某一语段取出,句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看谁的排序与原文最接近。

2.展开法

教师出示一个中心句,让学生为绕这个中心句,写一组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一句接一句玩接龙游戏。

3.浓缩法

教师出示一组具有若干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之后,概括大意。

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段知识方面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以此逐步完成从小学阶段的词句学习到初中阶段的文本阅读的衔接,减少小初衔接过程中的语文学习的跨度。

结语

“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3]如果,在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衔接的意识,使得语文教学出现脱节的情况,会使学生常常不易辨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之间的自然过渡。因此,处于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段的教学,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斑羚在绝境中只有“飞渡”才可完成种族的延续,而语文教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遵循教学的规律,不可缺失其中的任何一节。

注释:

[1]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老舍.出口成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希腊)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张铁道.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2,(5).

参考文献:

[1]冯志纯.现代汉语[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粉笔赞初中作文下一篇:销售总监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