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学案

2024-04-24

斑羚飞渡学案(精选8篇)

篇1:斑羚飞渡学案

斑羚飞渡导学案

【目标导航】

一、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本课的生字词;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悲壮,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一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导学在线】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动物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次森林里发大火,这场大火把一个蚂蚁家族围困在中央,于是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可是面对这熊熊燃烧的大火,蚂蚁家族是怎么逃出这个火海的呢?同学们知道吗?(生答后,师总结)

他们迅速抱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他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听完这个故事,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蚂蚁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答)

对,为了种族的生还和延续,他们甘愿牺牲大部分,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界另一个感人的故事《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自主先学】

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一)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进行自读:或默读、或朗读、或速读、或跳读、或精读、或复读、或述读、或写读、或研读、或批画读等,一定要读出自己的心得或问题。)

(二)自主检测:(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字词积累

肌腱()逞能()甜nì()娴熟()苍穹()湛.....

蓝()哀咩()悲怆()对峙()炫目()恍惚......

()斑lán()略胜一chóu()眼花liáo乱()

绚丽().

2、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恍惚进退维谷迥然不同略胜一筹

3、请大家用“文章写了__________事情,我被_____________精神所感动”句

式说说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

1、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

头羊的印象。(重点注意赏析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请大家做一下“斑羚语翻译,把这几声”咩“翻译成”人语“,想想看,他们说的是什么?)

3、请同学饱含感情的朗读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绘这惊心动

魄的一幕的?

4、文中还有许多瞬间成就的永恒的镜头,把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镜头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或启迪。

二、自由质疑:(学习贵在发现!)

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提出问题(同学们的自读心得或疑难问题,可向组内同

伴质疑)。

【交流展示】

1、探讨互助:各小组学习组长将组内问题归类,组织探讨,实施同伴互助。组

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提到班级交流。

2、成果展示:

①、展示自主先学的成果。②各组自选代表将组内探讨成果在黑板上向全班同

学展示。

【拓展延伸】

1、假如我们就是这一群斑羚中的一只,或是一只老斑羚,或是一只小斑羚,现

在正面临着飞渡,那你会想到什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请各小组分成三

人一小组互相设计心理对话。然后把你们的设计展示在黑板上。)

2、猎人的存在使得许多动物永无安宁之日,你能否拟一条标语或广告,规劝猎

人放下猎枪,还动物一个平安。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A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驾设

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

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

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它们心甘

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 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

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

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

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

了长长的舌头。

(《斑羚飞渡》)

B应该说那天是老猎人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瞅见

对面两步之遥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他 丝毫没有犹豫,转身拿来杈子枪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

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

了下来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

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

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乞怜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手指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

栽倒在地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清泪也清晰地留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它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 挖了一个坑,埋掉了这对母子,从此,这个老猎

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藏羚羊跪拜》)

1.如何理解段A中“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一句话的含义:

2.段A中“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掉换位置”为什么会让我感到震惊?

3.段B中“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老猎人忐忑

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否发挥想像描绘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4.A、B两段中的主人公都是羚羊,然而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描绘猎人,说说作

者这么处理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5.猎人的存在使得许多动物永无安宁之日,你能否拟一条标语或广告,规劝猎

人放下猎枪,还动物一个平安

6.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不仅仅在于描写对象的一致,更在于主题的惊人统一,你

是否能谈谈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看法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拓展阅读】

母鸡

老 舍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

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 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 敢再讨厌母鸡了

选自《老舍经典散文》

1.感知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母鸡,是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家禽,但由于老舍手法的成功运用,文章开头说“一向讨厌 母鸡”,结尾又写到“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在写法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炼思考联系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说“一向讨厌母鸡”,原因有哪几点?

(2)第9段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请你能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并找到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3.品味欣赏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 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发现探究第6段说“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情感体验读罢全文,你对作者笔下的母鸡是讨厌还是喜欢呢?说说你的理由

篇2:斑羚飞渡学案

练一练

1.给加粗字注音。

狩猎()哀咩一声()苍穹()

迥然不同()参差不齐()坠落()

2.你对课文了解吗?

(1©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2)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议一议

1.《斑羚飞渡》描写了什么?

1.《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2.《斑羚飞渡》这篇文章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3.课文描写“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成员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读一读

读一读

课内阅读: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②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③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④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⑤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⑥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⑦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⑧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概括选文的内容。

1.斑羚飞渡悲壮的场面(符合文义即可)。

2.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好不好?为什么?

2.不好,目瞪口呆从侧面准确写出了斑羚精神令人震惊

3.前文写到彩虹,这里又写“那道绚丽的彩虹”,有什么用意?

3.前面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飞渡作铺垫,这里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4.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⑤⑥两段则运用了________描写,它通过作者的________,赞美了斑羚的精神。

4.侧面心理活动描写

5.第⑦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换成描写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课外阅读:

读文答题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段大意:斑羚飞渡(或试跳成功,成功飞渡等均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的特殊含义是:孩子,准备好了吗?一定要踩着我的背飞过去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3.一反问一感叹,以我认为的“绝对不可能”反衬出斑羚的聪颖和

伟大的献身精神。________________

4.点明试跳成功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撼天动地的特写镜头,找出来后仔细研读,完成下面各题

①它的内容是:从_5.①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到“笔直坠落下去”_______到________。②其中点示老斑羚所起作用的句子是:_②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_______________

篇3:《斑羚飞渡》主题之我见

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不仅仅只在于歌颂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敢于牺牲自我的崇高品质,而是另有蕴含。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对肆虐捕杀野生动物的人类的无情鞭挞,嘲笑,讥讽

1.人是逼迫这些斑羚走向毁灭的罪魁祸首。文中那些狩猎者手中的猎枪已把斑羚逼向绝境———六米多宽的山 涧前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狩猎者),进退维谷。它们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没有狩猎者残忍的围追堵截, 它们或许还在山涧中追逐嬉戏, 在白云绿水间尽情欢奔, 而让它们失去正常生活秩序, 失去了自由天地的正是罪恶的人类。人为的破坏让它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为了种群生存, 只好选择牺牲一半拯救另一半的壮举———飞渡山涧。

2.人充当了一个冷漠、无情的看客。面对惨不忍睹的尝试飞渡的老斑羚的粉身碎骨,灰色母斑羚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的边缘,那些狩猎者无动于衷。这些无路可走的斑羚,死的死,存的存, 正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起了生命的彩桥。面对这有价值的毁灭,他们只有目瞪口呆,充当了不光彩的看客。这悲壮的一幕,是人类亲手造成的,人类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悲哉!

二、 呼吁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之和谐相处

在这篇文章中, 人确实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 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所以, 我们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却肆意屠杀,甚至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曾几何时,人们吃腻了家禽圈畜,又把目光盯在野生动物上, 于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成了美味佳肴,其结果呢?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警告全人类说:“动物灭绝就轮到了人”。当我们伤害其他生命时, 其实就是在伤害自己。斑羚之所以走上绝境,为了种群能生存,用牺牲一半拯救另一半, 这一切是人之所为,面对惨状,作为狩猎者的人类应该惊醒。因此,本文意在呼吁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和谐相处,爱护动物,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三、斑羚飞渡的精神意义

本文除了对人类捕杀动物行为谴责外, 又对人类卑劣人性进行了一次有力的鞭挞。面对死亡,斑羚是如此从容自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其牺牲精神真是令人荡气回肠。我们没有必要 追究这一 故事的真 实性, 因为艺术真实本身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我们应该抛开小说表层的装饰来深刻领会其深层的震撼。面对死亡,斑羚没有争斗, 没有吵嚷, 没有畏缩后退,只是依据自己的天性,本能行事,根本谈不上什么“美德”、“奉献”之类的词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觉主动,团结协作。但反思人类,当灾难来临时,又有多少人不苟且偷生, 不伤害他人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呢? 因此,这群斑羚的悲壮之举,无疑给人类以启迪, 我们应该学习斑羚的精神,应该团结友爱,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危急时刻,为了集体利益,敢于自我牺牲,面对一切灾难,携起手来共同战胜, 这一点也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篇4:斑羚需要飞渡,教学岂能飞渡?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词语的运用,句子中某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关注的是整篇文章的文本阅读。两堂课都很精彩,博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喝彩。据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这两堂课应该都是当下各学段的语文教学的高水平呈现,不管教学方式如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具有普遍意义。

笔者也觉得这两堂课各有各的精彩。不过,再结合笔者所教初一学生的实际写作状况,细细想来,觉得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这是从某位初一学生的随笔中摘抄的一段:“大家都应该认识冰心吧。她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家庭中。在我的书柜中,就放着几本冰心奶奶写的书……”这几个句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却出现在同一语段中。类似这种前言不搭后语、写了上句不知道下句写什么的情况在学生的作文中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结合那两节语文课,笔者认为:初一的语文教学直接上升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高度,这与小学六年级的词句教学隔着很远的距离,小初的衔接是跳跃性的。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达标准有着比较细致的分解,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初中伊始阶段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所处学段应有的标准。因而,也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状况:初一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着相当大的不切实际的“飞渡”。造成这种“飞渡”的原因是《课程标准》是不同学段学生应达能力的标准呈现,而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并不是很清楚。小学六年级教师和初一教师可能只关心自己教了些什么,而教的这些是否具有衔接性,则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初一的语文教学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衔接点在哪里?只要仔细分析两堂课教授的重点,就不难看出,从词句的教学直接“飞渡”到文本的解读,中间少了语段的教学。而这种“飞渡”,造成刚步入初中的孩子缺少对语言的系统训练,直接导致文章看不懂,作文不会写;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之后的学习。

因此,在小学的第三阶段(5、6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关注语段的教学。进入初中,尤其是初一,语文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强化这种教学。

一、什么是“语段”

语段也叫句群,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说得更具体一点,语段是在语义上有逻辑关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气上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组合而成的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单位。

二、为什么要重视语段教学

刘勰曾用“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来形容句子和句子的联系。[1]老舍也曾经说过:“一句与一句之间的联系,应该是逻辑的、有机的联系,就跟咱们全身的血脉一样,是一贯相通的。”[2]一篇好的文章或好的段落总是由那些独立而又有逻辑联系的若干句子巧妙地连缀而成。所以,阅读并理解一篇好文章,必须从语段分析入手。语段一头联系着句法,一头联系着章法,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只有了解了语段的结构和中心意思,才能准确清晰地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才能快速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调整好语序,组织好句子,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如何在初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段教学

(一)重视语段教学的主体位置

每堂语文课都要穿插语段教学的内容,哪怕一节课只引进一个语段也好。要做到一贯坚持,从不间断。

(二)把握语段教学的方式方法

语段学习,首先要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初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学生在辨别记叙与描写上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问题,在此,不多讨论。

其次,要能分析语段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语段的中心句,概括语段的中心意思。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懂文章的原因在于对文章的结构层次看不分明。笔者也尝试着选择重点文章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仔细分析,发现学生不会分析语段,无法说出某个语段的中心意思,也看不出语段与语段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更理不清全篇的结构层次了。其实,分析语段是有章可循的。考察语段的组合,可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一,关联词组合;其二,语意组合。

1.关联词组合

首先,要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段的8种类型,分别是:并列语段、承接语段、转折语段、选择语段、递进语段、因果语段、条件语段、解说语段。

其次,教会学生寻找关联词。关联词对单层的或较少层次的语段分析起着“标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只出现在语段后续句的句首,用以引出下文。

如:

(1)“放在哪儿了?拿出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哪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七上《羚羊木雕》)

(2)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还应告诉学生,有些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只能用于组合语段。常见的有“这样”、“只有这样”、“除非如此”、“为的是”、“总而言之”、“比方说”、“不料”、“由此可见”、“其实不然”、“上面……下面”、“首先……其次……最后”、“先说……再说”、“这就是说……而不是说”、“不在于……是在于”、“为什么……原来”、“为什么……是因为”。

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endprint

2.语意组合

这主要通过语段内部的语意结合来分析,因此演绎、判断和推理起着关键作用。

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七上《再塑生命的人》)

这个语段中的三个句子从语意上说是相关联的。前两个句子是假想在雾海中独自驾船的恐慌心理,第三句将未受教育的自己比作大雾中的航船,从而形象地表达出在沙莉文老师来之前的孤独恐慌的心情,突显了莎莉文老师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语段分析是应该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

而语段意思的概括也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1.巧用三规律,迅速抓主句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看云识天气》的第一段的第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就可以作为整段的段意。

(2)重视过渡句。一般过渡句的承上句是前面段落意思的总结,而启下句是后面段意的总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7、8两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3)问答形式的语段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句群大意。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正文内容归纳句群意思。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分的内容。如: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七上《观舞记》)

这个语段,首句以“怎样形容”发问,再接连用四个“假如”作答,最后语意一转,表明只能用“文字”描写,实际上是对第一句发问的最终回答。整个语段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用文字来描写她们变化多姿的旋舞。”

2.采用梳理法,句意辨分明

如: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①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②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③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④”(七下《真正的英雄》)

首先,给该段的每一句标上序号;其次,分析每一句之间的关系:前两句共同表达的意思是人类对掌控太空领域还力不从心;第三句的“但是”表示语意转折,人类必须面对困难重新振作;第四句是对第三句的解释。因此,这个语段的四句话的层次是①②一层,③④一层;再根据转折关系的句群要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进行语段概括的原则,这个语段的段意就可以第③句来概括。

3、使用累加法,合并“同类项”

如: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七上《月亮上的足迹》)

这段很长,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不知道它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将每句标序号,发现前面七句都是在介绍两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紧张的工作,那么,这七句就可以像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那样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思的语段。从第8句开始,语意变化,介绍工作完成后与总统通话。这样,分析之后,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这段讲了两个意思,再将两个意思累加在一起,整段的意思就可以概括为: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紧张工作,之后与总统进行了通话。

当然,语段教学中,教会学生概括语段大意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这里仅列举了几条常用的,其它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结合语段教学的各种方法

关于语段的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分析语段、概括语段的意思,还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

1.排序法

将文章中的某一语段取出,句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看谁的排序与原文最接近。

2.展开法

教师出示一个中心句,让学生为绕这个中心句,写一组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一句接一句玩接龙游戏。

3.浓缩法

教师出示一组具有若干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之后,概括大意。

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段知识方面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以此逐步完成从小学阶段的词句学习到初中阶段的文本阅读的衔接,减少小初衔接过程中的语文学习的跨度。

结语

“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3]如果,在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衔接的意识,使得语文教学出现脱节的情况,会使学生常常不易辨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之间的自然过渡。因此,处于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师,都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段的教学,为之后的文本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斑羚在绝境中只有“飞渡”才可完成种族的延续,而语文教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遵循教学的规律,不可缺失其中的任何一节。

注释:

[1]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老舍.出口成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希腊)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张铁道.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2,(5).

参考文献:

[1]冯志纯.现代汉语[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篇5:《斑羚飞渡》导学案

设计人剑声中学 罗超鹏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和印象深刻的语句;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展示,大胆发表自 己的见解;

3、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羊”德,学习以平等的心态敬畏生命、尊重

生命。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同学互改。

二、走进羊世界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准备时间3分钟;各组抽签必答题,加分为1分)

1、面对灭顶之灾,斑羚怕不怕?为什么?

2、从伤心崖摔下去,老斑羚疼不疼痛不痛?为什么?

3、脱险之后,小斑羚心情如何?为什么?

4、“镰刀”为什么能当“头羊”?

5、斑羚“飞渡”,是怎样“飞”的?

6、斑羚的困境,能否感动上苍?

三、“骡”眼看羊

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回答:“羊”在想什么?或者说你悟出点什么?(准备时间3分钟;

各组抽签必答题,加分为2分)

1、面对灭顶之灾的斑羚,让我想到··

2、从山崖上摔下的老斑羚,让我想到··

3、脱险后的小斑羚,让我想到··

4、镰刀头羊,让我想到··

5、斑羚飞渡,让我想到··

6、斑羚摆脱困境前后出现的彩虹,让我想到··

四、悬赏题(准备时间四分钟,各组抢答,加分为3分)

1、概括说说你心目中的斑羚世界。(温馨提示:严禁出现参考书中的舍己为人、团结协作等道德术语)

2、荷锄上田,路遇赤链蛇一,奈何?

3、如果你懂得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是点面结合,就从文本中找一例。并用点面结

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五、活动小结

六、课后作业及活动

1、各组组长与课代表统计本课时小组加分情况;

2、.完成“金太阳”《导学测评》相关作业,周四晚习前上交批改;

3、周四晚习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看看人类在灾难来临时的形形色色的表现;

4、结合本文和《泰坦尼克号》获得的启示,写在本周的一篇日记中;

篇6:斑羚飞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学习斑羚可贵的整体精神和为了种族生存而甘愿自我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 前 预习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祖籍,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戛洛山(jiá)逞能chěng)苍穹(qióng])山涧(jiàn])斑斓()悲怆()娴熟()磐石()恍惚(huǎng hū)()迥然不同()

(2)解释下列词语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一尘不染:①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

②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课 内 探 究

一、走近斑羚,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文章结构

三、品析斑羚,赏析语言

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结合文章内容感受斑羚的精神。

要求:从文中划出你感动的句子,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为什么而感动。然后再把你的感动读给同学们和老师,大声地说出你的感动。

例如: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第8段“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这句话令我感动的是镰刀头羊本来应该在年轻那拨,但是为了整个种族的生存自己却了去了即将死亡的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佩服它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

总结斑羚精神:舍己为群、团结一心、无私奉献

四、仰读斑羚,精讲点拨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1、文中三次出现彩虹,这彩虹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2、在这个事件中,人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陷入绝境时,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当一头母斑羚恍惚地走进的斑斓光带里,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并告诉大家,他已有了自救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第三次,在老年和年轻斑羚两个队伍力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表示为了让更多年轻的斑羚获救,只能牺牲包括自己在内的正当盛年的斑羚,这既是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的命令。

它的叫声和行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它最后的悲壮献身,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临危不乱处事果断身先士卒临死不屈

4.作者怎样描写这七八十只斑羚飞渡的?

明确: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点面结合)

5、本文末尾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谈谈你的理解。全文主题究竟是什么?

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习题:

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2、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在本段中“我”的描写属于心理描写。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反衬斑羚自救举动的令人震撼。而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却是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这才是使“我”震惊的原因。

五、巩固检测

任选其一:

1、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2、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

你们获得了新生的机会,你们肩上背负着振兴种族的重任。你们的生命是用另一半老斑羚的生命换来的,你们一定不要辜负它们的心愿,希望你们冲破重重困难,振兴种族!不要让在天堂的长辈们失望。记住老斑羚们的希望,让你们种族繁衍壮大起来。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意义,活出价值。

篇7:27《斑羚飞渡》导学案

27《斑羚飞渡》导学案

设计:郑利霞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2.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预习导引】

结构化预习指导:

一读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释意

三读课文力争熟练、流利,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四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五读课文在诵读思考作者抒发的情感和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认识斑羚

斑羚,也称青羊、山羊,哺乳动物,体长1—1.2米,形似家养山羊.常栖于山顶之间,善跳跃。冬季一般以灌木幼枝和苔藓、地衣为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基础积累

1、我来介绍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我认识以下的字。

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

3、我能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 恍惚: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一尘不染:略胜一筹:

4、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在课堂上需要探讨?请写下来。

自主评价:学科长评价:【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策略:

请按以下程序进行组内合作交流:

1、两人对学: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相互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组长主持,深入探讨以下问题: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你觉得哪个环节最生动、最精彩?

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飞渡)——飞渡后(走向彩虹)A.小组内自由复述。B.师生复述接龙。C.自由复述精彩片段,3、划出斑羚陷入绝境的语句,陷入进退维谷绝境的斑羚此时的表现怎样?表现斑羚怎样的品质?

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八年级导学案

4、你从斑羚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5、群策群力:

①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②预演: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代表呈现成果,进行板书设计。

【当堂检测,反馈评价】

3、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②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③借指环境非常清洁。()④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⑤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⑥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颤音()的媚态()的叹息()的决心()的步伐()的彩虹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B、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C、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的火箭残壳。

D、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拓展延伸】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2.段(3)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3.段(4)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为什么?

4.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

教师评价:

篇8:《斑羚飞渡》质疑及教学思考

关键词:斑羚飞渡,质疑,教学

《斑羚飞渡》是人教社七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故事离奇, 颇能煽情, 貌似文质兼美、合情合理, 实则人性沦丧、错谬百出, 引发了很多质疑。

一、违背科学常识

1、斑羚智商之高不可想象。

看到山涧间天桥似的美丽彩虹, 镰刀头羊居然受到启发, 想出了连人也难以想出的结对飞渡办法, 让人望尘莫及。整个斑羚群似乎都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 发现飞渡前分的两拨数量不均衡, 比例失调, 斑羚群竟能难以置信地做到老少分队, 调整比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在低级动物斑羚那里怎会有可能?

如果斑羚真有这么高的智商, 有一种可以让大部分斑羚存活的更为明智的办法, 它们怎么没有想到呢?课文第二段描绘了飞渡地势, 伤心崖一分为二, 上面是对峙的两座山峰, 是笔直的绝壁, 下面是流沙河。第三段写一只老斑羚坠落悬崖“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可见下面的流沙河水很深。打开网页搜索引擎, 输入关键词“羊会游泳吗”, 你会发现, 羊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不会游泳。据北京市通州区养殖业服务中心畜牧科的专家介绍, 虽然羊游泳比较少见, 但其实羊天生有涉水的能力, 只要领头羊下水后, 羊群里的其他羊也会跟着跳下水的。而且, 斑羚善于跳跃和攀登, 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 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而安然无恙。跳水游走, 应该是当时危急情势下大部分斑羚存活的唯一办法。可是, “聪明”的镰刀头羊居然没有想到。可能第一只捐躯的老斑羚想到了这个办法, 因为在“一片惊慌”中, 它竞然有“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的高级智能活动, 也许在物竟天择优胜劣汰的生命历程中, 它有过这种逃生经验。但就是这只聪明绝顶的老斑羚, 恰恰被“我”认为是“老眼昏花”“故意逞能”, 被贬得一文不值。写到这里, 我们似乎明白, 神奇地飞渡过去的和落水的斑羚, 多数都活了下来, “我们”空悲壮了一番。

狗的思维能力也不可小觑, 当看到飞渡一幕, 它“惊讶地张大嘴, 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 停止了吠叫。从“惊讶”一词可以看出狗的思维和情感变化。

2、斑羚的跳跃技能神乎其神。

课文描写斑羚像宇宙飞船空中对接似的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快速助跑起跑, 起跳时间要选择得高度精确, 起跳角度和跳跃幅度要控制得恰到好处, 对接时机要衔接得高度吻合。故事里, 除了一只老斑羚空中衔接时“力不从心”失败外, 其余三十多对斑羚都完美地实现了。这样娴熟的“空中接力”, 这样高超的“凌空飞渡”, 简直是高难度的特技甚或神功, 就算斑羚善跳跃、善攀登, 也要高强度的训练才可能会驾轻就熟。难道他们此前有先见之明能预见到将来会有这种种群灭绝的危险而有备无患?甚或它们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而将训练代代相传?如果是这样, 为什么最先跳下的那只老斑羚不知道呢?

3、斑羚比人还“人性”。

虽然动物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 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利他行为, 但是, 从课文描写中可以看到, 危难时刻的斑羚群纪律严明, 沉着冷静, 秩序井然, 简直就是训练有素的一支优秀军队。镰刀头羊付出最多, 失去了生命, 失去了王位, 失去了领地, 失去了“妻妾”。可是我们知道, 在残酷的大自然, 雄性动物在争夺王位、占领地盘或者霸占配偶时, 无一例外地都会和同类拼个你死我活, 丝毫不会发扬什么“风格”, 有时其惨烈程度和血淋林场面令人毛发上指。这里, 镰刀头羊突然完全地改变了它的动物性而人性无比, 其出色表现和光辉形象, 令人高山仰止!

4、不符合斑羚的生活习性。

斑羚性情孤独, 喜欢单独或结成两三只的小群生活。而文中则是七八十只的一大群, 看来狩猎队员们真的是丧心病狂, 地毯式搜索, 非要斑羚亡群灭种不可。再者, 既是小群, 有没有头羊还是一个问题。

5、彩虹无中生有。

彩虹, 是含有小水滴的空气被阳光照射所产生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文中写彩虹升起时, “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 结尾写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似乎就在斑羚的面前、脚下。但是, 自然界的彩虹都发生在有相当距离的高空, 有相当的高度与广度, 不可能如作者所写一头连着伤心崖, 另一头飞越只有6米距离的山涧, 连着对面那座山峰。作者这样写, 与自然、科学相背。

二、观察角度和叙事视角混乱

依照开篇的叙述, 狩猎队追赶斑羚群, “我”应该在斑羚群的身后。但到了第二段, 叙事者“我”的视角却变成了从空中俯瞰, 因为只有在空中, 才会发现这只老斑羚“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一会儿, “我”又站在了斑羚群的旁边。镰刀头羊带头逃命, 应在团队的最前面, 与“我”的距离最远, 可第四段却特写了这只镰刀头羊, 可以看出“我”与镰刀头羊近在咫尺, 第五段里甚至可以看到斑羚的面部表情, 第六段可以看到灰黑色母斑羚一步之遥就要“一步”踩进深渊去。

从课文“人物”来看, 斑羚是主角, “我们”是看客, “我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应该不会忽东忽西, 走来走去。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是一定的, 叙事角度也应该是一定的才对。

三、人性虚假、价值观错误

这篇课文是“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 有些地方姑且可以当成小说来读, 问题似乎不怎么样。严重的的问题是语言的轻佻带来人性的虚假。“我们”与斑羚之间是捕杀与被捕杀的关系, “我们”一面将斑羚逼入绝境, 逼向死亡, 一面却惺惺作态地为之感到“悲哀”“悲怆”““悲惨”和“震惊”。一面猫捉耗子, 一面猫哭耗子。残忍的看客配上“绚丽的彩虹”, “美丽的天桥”, “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等纯美的背景, 越读越让人忍不住作呕。曾有学生说, 最恶心的是那句说什么在“咩咩”的音乐伴奏中, 跳着一种叫做“回家”的舞蹈。读者在惊叹斑羚的英勇、智慧、悲壮的同时, 也会惊讶叙述者竟能够如此冷酷、从容地展示其笔墨的灵动和美丽。

这篇课文最致命的地方是作者错误的价值观。斑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作者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疯狂追杀珍稀野生动物的残酷事实, 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犯罪, 而作者笔触中又偏偏丝毫没有谴责这种犯罪的意味。作为一篇面对青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 会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多大的毒害作用?人为活动, 特别是商业贸易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 “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已不再是至理名言。课文没有引导我们去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而是诱使我们欣赏斑羚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惨不忍睹的“凄美”画面, 无形中扭曲了师生的价值观念。

《斑羚飞渡》该不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争议很大。其实没有必要争论, 关键是如何处理教材。这篇反面教材正好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认识文道关系的绝妙机会, 也许比一百篇正面教材更能给师生们以启迪。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学习课文的同时, 要求异, 争取获得更多的超文本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树立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 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和作法,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自由,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创造轻松活跃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 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自主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课文:

(1) 探讨故事情节上的虚假性和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这很符合新课标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的精神。

(2) 探讨猎人充当了怎样的不光彩角色, 将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改为模拟审判庭对犯罪猎人进行审判。

(3) 探讨“和谐社会”是否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即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观。

(4) 改写课文, 使之成为“艺术的真实”。

(5) 课外阅读《藏羚羊跪拜》等文章, 进一步理解“艺术的真实”。

上一篇:小五语文作文题下一篇:数据库实验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