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众-议论文

2024-04-23

人从众-议论文(精选9篇)

篇1:人从众-议论文

书是文学的展现,是对生活的憧憬,是美好的梦幻,让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让我们心胸宽阔,让我们学会做人,令我们精神振奋,陶冶我们的情操。书是知识的源泉,它无私的奉献给我们无限的生活乐趣,它使我们心情愉悦,充满希望。读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书籍是无声的老师,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它!它解决了我们的疑难,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困难不再畏惧!它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无聊时,烦闷时,寂寞时,孤独时。它就会让我们鼓起精神,或感动,或悲伤,或惋惜,或向往。有时它优美,有时它活泼,有时它可爱,它把我们的心情一会儿带到云端,一会儿降到谷底,跌宕起伏,或喜或忧。

读书让无味的日子变得锲而不舍,让低俗的品质变得高尚,读书就像走在一片若隐若现的幻影迷宫里一样,带动你无限的好奇,无尽的向往,努力的钻研,充满魅力的探索。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生命添加色彩,让生活有节奏,有规律,有起伏,有变化!让我们一起开始踏上读书的征程,享受读书的乐趣,体味生活中充满书香的快乐时光吧!读书!读书!——你即将变的品质高尚!你即将变得富有文学底蕴,你会变得充满追求,你会变得更加美丽,是读书让你充满了内在美,是读书让你比别人更加懂得生活,珍惜一切,思想独特,境界之高!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吧!你会受益一生的!

篇2:人从众-议论文

星期一,李老师很神秘地说要让大家做一个游戏,让欧阳宇轩去办公室拿游戏道具。我心里猜:是什么呢?会不会是李老师童年玩过的游戏呢?我有点兴奋,不停地朝门外张望。过了一会儿,欧阳宇轩回来了。我睁大眼睛一看,竟然是一包纸巾!“不可能吧!”我心里想,“纸巾怎么玩?”我满腹疑惑…

听完李老师讲游戏的规则,我和同桌付婧蕤拿着一张纸巾,跑到小木屋,我使劲一吹,纸巾贴在墙壁上像海浪一样抖动,突然掉了下来。我很奇怪,为什么会掉呢?是不是纸太“重”了?我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李睿星他们一组把纸分成两张,很薄、很轻。我也模仿起来,果然,纸巾贴在墙上不容易掉下来。我很快地换气,不停地吹,过了十几秒后,纸巾才掉下来。于是,我总结了一下:第一,吸气时间不要太长,换气要快,要不停地吹;第二,不能吹纸巾的中间,因为吹中间会导致纸巾的上半节折下来,和下半节粘在一起,纸巾就要掉下来。我又观察付婧蕤,她吹了几秒钟纸巾就掉了下来,我猜她一定是肺活量太小。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李老师叫我们收了,我们不得不停止玩耍。

我觉得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我们的肺活量,又训练了我们的眼睛。如果我们大家再有多一些的耐心,也许,你可以让纸巾贴在墙壁上上百秒。心静下来,不可能成功的事,就会成功。

篇3:议“人上人”与“人前人”

不知道这句话出于封建社会的何人之口, 但确实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至理名言。

“人上人”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当官作老爷的人。

要想成为“人上人”, 除依靠血缘关系、为封建王朝建立功勋、拍马贿赂得势的人以外, 主要是走科举制之路, 学而优则仕。老百姓无论如何“吃得苦中苦”, 也难“方为人上人”的。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就不能进入“人上人”的行列, “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生活没有办法了, “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后来, “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 ”被打折了腿, 最后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靠科举制爬上“人上人”地位的丁举人, 对没有爬上去的“人下人”———孔乙己是多么残酷无情, 多么为富不仁。

再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他是一个醉心于做“人上人”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穷困潦倒时, 邻居不理, 岳父胡屠户更是任意辱骂。“从20多岁开始参加了20多次科举考试, 经历34年才中了个秀才, 54岁才中了举人”。当得知中举后, 他欢喜地发了疯。多亏胡屠户壮着胆狠狠地一个嘴巴子打“醒”了他。

中举后, 胡屠户一反常态, 对范进极力恭维奉承。众邻居不请自来, 对范进主动关心。张乡绅早已中举, 又做过一任知县的, 对中举前的范进不屑一顾。范进中举后, 他假冒“兄弟”, 极力拉拢。不仅送银子, 还送房子。范进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当日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下人”苦尽甘来, 尝到了做“人上人”的“美妙”滋味。

通过孔乙己、丁举人、范进同样是读书人的对比, 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做“人上人”对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的诱惑是多么巨大。

在划时代的开国大典上, 毛主席发出如春雷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庄严宣告了被“人上人”欺压的“人下人”彻底翻身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了, 在政治上平等了。

那种仍抱着做“人上人”思想观念的人, 真是不合时宜。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做“人上人”, 有些老师教育学生做“人上人”, 有些学校标语牌上宣传学生吃苦做“人上人”, 都是封建等级观念的余毒在作怪。这样教育的结果, 会使青少年从小养成高高在上的等级观念和瞧不起劳动人民的习惯。从而毒化人人平等的风气, 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

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人上人”的“迷魂汤”, 一个人民的“公仆”心里老想着当“人上人”, 这样人人能平等吗?社会能够和谐吗?这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潜在的或公开的危害还能小吗?

如果把“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改为“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前人”, 不仅是一字之改, 而且是观念之改。这样的改动, 不但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潮流, 而且催人奋进, 激励人人公平竞争, 勇往直前。

何况, “人上人”仅指当官做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少数人, 而“人前人”指国家法律许可的各行各业中表现出众的人。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这状元不应只指第一名, 而应泛指表现突出的人。

认识到这些, 就应该改变旧观念, 端正思想认识, 搞好素质教育, 建立正常竞争机制, 对建立和谐社会都有不同程度的深远意义。

现在, 当官的人不论叫公务员也好, 叫公仆也罢, 都要不断改变“官”念, 做好“人前人”带领人民群众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当然是“人前人”。

医护人员以治病救人为宗旨, 理应是“人前人”。

科研人员探索物质奥秘, 用发明创造改变世界面貌, 是当之无愧的“人前人”。

解放军官兵是“最可爱的人”, 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人前人”。

劳动模范、技术标兵、“三八”红旗手、种粮能手、企业家、致富能手、体育健儿、文学骨干、艺术明星……

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人前人”。

可见,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前人”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是有志成才者的座右铭, 是对付出艰苦劳动而成功者的褒奖。

篇4:人从众议论文

交通带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危害。利益如:西藏高原大量缺少氧气,新鲜空气稀薄。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铁路工人辛辛苦苦的把公路造到遥远的西藏。由于公路给运输带来的便利,给人民带来了财富和无限的快乐。交通公路不但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快乐,还让他们出行更加方便,更快捷,并且促进了藏族的经济发展。因此西藏人民给交通之路称为“希望之路”,“致富之路”。

弊端如;我的家乡近几年变化极大。原本那矮小的屋檐,那茂盛的树木却变成了工厂、公路。有些工厂专门制作塑料用品,因此每日每夜都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和有害人体健康的二氧化碳。周围的花草树木都被熏得垂下了腰,无精打采的,让人感到了乏味。新造的公路,没来得及安装红绿灯,一天几乎要发生两三起车祸,造成的死亡率直线上升。这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在我们眼前一闪而过,可那悲痛的情景却铭刻于心。那血的挣扎,那痛苦的泪痕,那同情的目光,我们是否有所体会,难道不应该为此而珍惜宝贵的生命吗?

篇5:人从众议论文

我把当中的九只放在了袋子里,把那只没放进去的蚂蚱放在地上。过了一分钟,我去找那只蚂蚱,找到了,我刚要去捉,可它却飞走了。我看得目瞪可呆,我从来都不知道蚂蚱竟然会飞,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捉到了它。这次我把它放在水里,它居然用长长的两条强壮有力的腿向没水的地方游,这让我再一次惊得目瞪可呆。我想:是不是所有蚂蚱都会飞,跳,游泳呢?为了找出答案,我把其它蚂蚱放了出来。它们果然飞起来。我又把它们放在水里,发现它们全是游泳健将呢!

我一直以为蚂蚱只会跳,今天我才知道蚂蚱不仅会跳,还会飞和游泳呢。今天,我在路边的草地里捉来十只蚂蚱。

我把当中的九只放在了袋子里,把那只没放进去的蚂蚱放在地上。过了一分钟,我去找那只蚂蚱,找到了,我刚要去捉,可它却飞走了。我看得目瞪可呆,我从来都不知道蚂蚱竟然会飞,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捉到了它。这次我把它放在水里,它居然用长长的两条强壮有力的腿向没水的地方游,这让我再一次惊得目瞪可呆。我想:是不是所有蚂蚱都会飞,跳,游泳呢?为了找出答案,我把其它蚂蚱放了出来。它们果然飞起来。我又把它们放在水里,发现它们全是游泳健将呢!

篇6:人从众-议论文

【教材分析】本课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从、众、林、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揭示了字义。字词下面的两首儿歌,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为识字词提供了语境。两幅图分别体现了两首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新偏旁。

2.通过看图会意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体会儿歌的意境。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具备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能根据课前导学卡进行预习,自己能解决认读生字、词语和初读课文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法:本班学生具备搜集材料的能力,因此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学习。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识字

1.出示左上图。

(1)猜一猜。

师述:这三幅图里,分别藏着一个汉字,你能找出来吗?(相机出示:人从众)

表扬猜出“众”的小朋友,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找一找。

这三个字有好多朋友,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找朋友。

(相机出示:工人跟从群众)

(3)读一读。

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学生读)

(4)比一比。

小朋友的眼睛可亮了!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从众”这两个字是由“人”组成的

二、游戏诵读,理解儿歌

过渡:有一位会写诗的叔叔把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写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相机出示儿歌: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创设游戏情境,深入理解儿歌。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

比一比,哪一组搭得最漂亮?

(2)谈体会,明道理。

A.这一组搭的积木可漂亮啦!请你们来谈谈成功的体会。

B.这一组搭的积木倒塌了,你们失败了,从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听歌曲,感悟读。

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4)揭课题,指导读。

预设:让拼读好的孩子进行领读

刚才我们学习了《识字7》左半部分的内容。(板书:识字7)

a.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一读。

b.小组推荐学生朗读,注重评价。

c.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让拼读差的孩子进行练读

三、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字、新词,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左边的课文,老师要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看看图、识识字、读读词或其他方法来学习。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已读懂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回了解,点拨指导)

2.大组交流成果。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介绍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说说我们大家公认的难记、难写的字。(群黄成)

思考并自由讨论,想办法记住难写、难记的字。指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4、师范写,引导:

中华民族历来注意团结合作,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中国汉字和中国人一样,每个汉字就是一个小集体,一个家庭,每个笔画,每个部件也都互相谦让,团结协作,你瞧:

群:左右两部分都比较瘦长,每个横画之间留空基本一致,使这个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相处融洽。

黄:注意上面不是草字头。横画较多,注意同中求异,第二横较长。

成:是“戈”字部,第四笔斜钩要写得舒展,略有弧状,第五笔撇内收,也要略有弧状,似乎在右下部形成一个支架,起笔和收笔注意避让,使重心平稳,合抱成团,就像一位演员在翩翩起舞。

5、请你来当字宝宝的爸爸或妈妈,安排字宝宝们进房间(田字格)吧!

学生描红,临写。放轻音乐。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并听写。

2、诵读词语。

【板书设计】识字7

人工人木树木

从跟从林松林

众群众森森林

众人一条心单丝不成线

黄土变成金独木不成林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较浓。能够有感情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大胆交流。

篇7:浅议城市旅游形象人—人识别系统

一、城市政府形象识别

城市政府形象是城市政府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和认知, 城市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整体旅游形象。

1. 城市政府政策行为识别

城市政府在旅游行业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制订旅游政策, 旅游政策直接引导城市旅游的发展, 其实质是政府对待城市旅游发展的一种态度。旅游企业 (包括投资者) 和旅游中间商对旅游政策最为关注和敏感, 政府政策行为是他们对城市整体旅游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政策行为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 城市政府管理行为识别

城市政府管理行为识别主要表现在政府城市旅游管理的亲和度、政府旅游创新能力、城市旅游政策管理者及群体的廉洁和开明、城市政府旅游管理和建设的远见性和魄力、城市政府管理和工作效率等。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公务员应该成为城市社会和城市市民行为规范的样板, 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直接代表城市旅游形象。

3. 城市政府领导群体个人魅力

城市政府群体的个人魅力无形中已成为城市旅游形象识别元素之一。海瑞克.史密斯在获“普利策奖”的《权利游戏》中说:“今天选民们决定对政客的支持, 不是看政策的内容, 而由他们对政客的感觉来决定, 像政客的信念、感情、品德及工作热忱等”。虽然这一说法有失偏颇但却告诉我们城市领导者群体个人魅力对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性。个人魅力来自于个人的品格和品位、个人文化修养、个人的敬业精神和智慧等。大连市长薄熙来被称为大连三宝之一, 其个人魅力使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就无形中成为大连旅游形象的有力传播者。

4. 城市政府外在形象要素识别

城市政府机关的建筑和门面形象应该具有庄严的同时还要有亲和性, 不要让市民和旅游者望而却步。城市政府的大门和门外的环境应该创造与民同乐的气氛而不是将市民和旅游者排斥在外。南京城市政府的整体形象就具有很强的沟通性, 大门外的广场和街心公园成为市民经常娱乐的地方。

二、城市居民形象识别

居民在城市旅游形象识别中扮演双重角色, 既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者又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者。居民是城市的主人, 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比旅游者更全面、客观, 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不可忽视因素。居民形象虽然很抽象但剥离开来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基本素质和居民特色。基本素质是城市居民形象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待城市旅游者的态度上, 比如是否热情礼貌、言谈举止是否文明等等, 居民特色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 也是旅游者窥见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 但凡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居民特色都较鲜明。比如北京人的大气, 上海人的精明, 杭州人的闲适, 成都人的洒脱, 武汉人的直爽以及厦门人的温情等。

城市居民形象识别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居民基本素质, 二是保持甚至是加强能形成正面积极形象的特色, 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缺乏基本素质的特色比没有特色更糟糕, 只有基本素质没有特色的居民形象单调乏味, 可识别性不强, 容易被人模仿,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树立良好的可识别的城市居民形象。

三、旅游服务形象识别

服务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而服务对于旅游形象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服务是旅游者感受城市旅游形象最直接的窗口, 如果将城市旅游形象分为硬件形象和软件形象, 服务形象无疑是软件形象的中心, 事实上影响旅游者对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不仅仅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还有非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 比如商店营业员的服务、银行职员的服务等等, 但若将两者都作为本文讨论对象则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 超出本文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 故本文只讨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形象, 以保持整篇文章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形象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旅游服务质量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人们就开始关注服务质量, 很多学者对服务质量的概念及属性进行了界定。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所以提高服务质量从理论上可从两方面进行即降低旅游者的期望目标和提高旅游者的体验质量。笔者认为, 旅游服务质量控制可遵循以下流程:

2. 旅游从业人员的精神风貌

旅游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与旅游者接触, 从业人员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服务形象的感知。精神风貌包括从业人员的着装、语言谈吐、举止礼仪、提供服务时的精神状态等。试想, 如果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是无精打采、举止粗俗的服务人员, 旅游兴致会打消掉一半, 质量高的自然景观也让人索然无味。

3. 旅游服务环境

学者Rust和Oliver认为服务质量除了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个维度外, 还应该包括环境质量, 即顾客在怎样的旅游环境中接受服务。从整体上看, 旅游服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指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自然风景等环境, 人文环境包括城市提供的旅游政策、旅游法律、人文氛围等环境。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是旅游服务形象识别的重要方面。

四、旅游者管理

游客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如何对旅游者进行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由于旅游者具有流动性, 而且对旅游者行为的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满意度, 所以对旅游者管理必须慎之又慎。旅游者管理活动最早是在景区型旅游目的地尤其是保护地中受到关注和重视的, 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旅游活动对目的地造成的消极影响, 人们关注的主要是景区或历史文化名城的游客管理, 很少有学者将目光投向城市, 卞显红 (2002) 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国内关于城市游客管理的少数成果之一, 但仍然在传统的研究范围之内, 对于旅游者如何影响旅游者并未关注, 笔者认为旅游者行为对其它旅游者产生影响, 旅游者行为和其他旅游要素综合一起被另一部分旅游者所感知从而形成综合的模糊的印象,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者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形象的一部分。而且旅游者的成熟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章剑华主编.文化与城市性格[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5

[2]周文辉主编.城市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章海荣:旅游文化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曹随:城市形象细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张祖群赵荣杨新军: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化定位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05, 10

[6]杨瑞:旅游地形象策划中的“形象替代”问题对策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5 (2)

[7]张宏梅: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7 (2)

[8]周志红肖玲: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1)

篇8:浅议水利人就业方向选择

关键词:水利,就业方向

1 水利行业形势回顾以及现状分析

经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 对主要江河进行了初步治理和开发, 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水利建设发挥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截止到1998年底, 全国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 总库容4924亿立方米, 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加固并兴建堤防26万多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亿亩;累计解决了2.1亿多人、1.3亿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km2;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6507万kw, 其中水利系统电力装机达2812万kw, 300多个县依靠中小水电开发初步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内河航道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目前中国的水利现状仍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好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艰巨而伟大的时代重任认真对待和严抓, 这使得水利行业的就业前景颇为乐观。再加上近几年出现的历史性电荒和国家对水利行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大、小水电的建设进入了高峰期。

2 水利本科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水利行业面向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有:甲方、设计、施工、监理、读研、其他 (行政、管理单位、教育单位等等) 。

目前的就业形式:

水利建设高潮的出现, 改变了几年前水利行业的就业难问题, 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一般水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需求供求比例一般为1∶5左右, 以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3年前是以施工单位为就业主体, 而近两年则是以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 这说明未来的水利事业正在走向一个蓬勃发展的道路, 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3 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据网上调查分析, 共428人投票, 有效投票数428:

*注:该调查表投票人, 现在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尚未调查

从该份调查表可以看出, 差不多接近半数的水利本科毕业生偏向于选择从事设计工作;而施工监理一起所占比例不到10%;同时有很大部分的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 为今后的发展寻找更高起点, 但是通过了解, 这部分打算考研的人中, 一半以上不打算继续在水利行业发展;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水利学生, 不喜欢水利这个行业, 但是高考决定不得不读这个专业, 而等到就业的时候就打算彻底放弃水利, 其中占最大比例的是从事计算机相关。

4 就业数据参数分析

以某大学2003届水利毕业生 (总数60) 为例

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大致放映出了现今水利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刚刚毕业的时候占据前三位的是:设计、施工和改行;而毕业以后一年的时间里, 前三位分别是:设计、改行和读研。

5 现今水利毕业生就业状况原因剖析:

客观原因:

水利设计人员需求激增, 导致毕业生纷纷涌入各大设计院;

施工、监理单位收入远不如以前;

施工、监理单位工作地点偏远, 生活、工作条件远不如设计单位;

主观原因:

现今的毕业生, 大多生于80年代, 追求工作条件、收入、稳定性等等;

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存在非大城市不去、非省会城市不去的想法, 所以偏远的施工地点当然不在考虑之列;

兴趣原因;

其他原因 (比如家庭的影响)

6 结束语

篇9:大学生从众心态分析

对于从众的概念, 不同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梅尔斯 (Myers) 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弗兰兹 (S.Franzoi) 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的群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王小章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有:从众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 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1]。尽管表达上有差异, 但实质相同, 从众就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 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 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从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 如助人情境中跟随大家旁观, 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等[2]。

从从众的内涵不难看出从众心态所包含太多的盲目性。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科技信息发达的社会里, 教育追求以人为

隐之心, 100名被调查者中有41名的家庭成员为其提供钱财购买毒品5, 由于毒品价格昂贵, 而吸毒者的毒瘾趋势与日俱增, 一般普通的家庭其经济承受能力是很有限的, 很快能使整个家庭倾家荡产。鉴于这种情况, 家庭对其成员涉毒的情况是极端重视的, 家庭对其涉毒成员, 进行必要的控制也是必要和可行的。由于毒品成瘾的严重性使常人难以解脱, 因此, 单独的家庭控制收效甚微, 但是家庭成员如果积极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 积极联合相关部门, 对涉毒者进行教育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手段, 那就会促使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有帮助其吸毒成员脱毒的帮扶功能

调查发现:6吸毒者对家庭的态度:害怕的占9%, 讨厌的占7%, 没有安全感的占18%, 无所谓的占7%, 还可以的占23%, 很温暖的占34%。说明家庭的亲情纽带在所有成员的关系中意义重大。温暖的家庭是所有成员的避风港。大部分成员对一个健康的家庭都有很大的归属感。家庭对所有成员来说, 都是有吸引力的。成员之间有相互的亲切感和依赖感。健康成长的家庭也促使成员健康成长。尤其对于思想和感情以及身体受到伤害的人, 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显得重要。从家庭的功能来看, 家庭有成员健身体上的相互扶持, 以及用爱来维系的道德体系, 这样会给涉毒者真正爱的关照, 消除涉毒者因社会歧视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 使涉毒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 更快地融入本。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 是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大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 在此过程中, 从众心态也时刻伴随他们着, 诸如各种流行文化的追随, 譬如:时尚流行风、考研风、报考公务员风、出国留学风、择业风、消费风等等。或许有的时候, 单纯的大学生们还有一种心态, 就是跟随别人一起感受一种气氛, 或找一种社会体验, 仰或是追求一种喧嚣激情……与此同时, 大学生是一群热血青年, 他们人人怀揣一颗爱国、强国的信念, 便不由自主地跟从“大部队”融入, 无知无畏地犯下了错误。他们简单地认为, “众人爱国, 吾亦有责”, 极易被“爱国”的口号冲昏头脑, 不能正确把持自己的行为。譬如:2010年10月16日, 西安大学生约有三万人手持旗帜, 高呼爱国口号, 要求日本政府停止钓鱼岛主权争议。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 使当地的日资商店遭到冲击[3]。事发后, 有关部门迅速调集力量, 加强交通管理疏导, 劝导学生文明理性有序表达意愿, 不要参与未经批准的游行活动, 保持和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严防有人乘机制造事端[4]。通过这起事件可以看出, 学生爱国热情无可厚非, 但是, 恰当的行为才是表达理想的正确途径, 不可盲目行事, 难道爱国必须用砸车、砸店这种过激行为解决问题吗?因此说, 理智而良好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可以给自身带来良好的收获, 而任何不加分析的非理智从众心理, 伴随一时的冲动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 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受到伤害的则首先是大学生自身。在面对一次次所谓“爱国”的学生运动号召发起时, 我们大学生需要理智的加以分析, 不可因自己的盲目从众心态而产生某些事与愿违的结果,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自主、理性、冷静的表现。

造成大学生这种盲目从众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 情感上还不稳定, 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

社会。调查说明:7如果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在家庭和毒品之中选择一个的话, 选择家庭的78%, 选择毒品的人有5%, 还有17%的人没有进行选择, 这说明大部分人深知毒品的危害, 渴望家庭的温暖, 小部分人受毒瘾影响较大, 不能自拔, 一部分人还在犹豫徘徊, 这说明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还很大, 下不了决心与毒品绝离。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他们的教育工作。

家庭的防毒戒毒功能是家庭的特殊的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发挥作用的, 防毒戒毒部门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 不妨关注家庭的这些功能, 充分发挥好家庭的作用, 在防毒、戒毒、脱毒等不同的阶段实施监测、控制和帮扶的作用, 把毒品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注释:

1.《家庭生活的社会学》大卫.切尔著.彭铟旎译.中华书局.2005年8月.2.医学教育网>>护士/护师/主管护师>>护理理论>>社区护理.3.摘自《2000年中国社会全景》.主编:李京文.团结出版社出版.4.2008年11月14日.云南省开远市强制戒毒所实地调查.

5.2008年11月14日.云南省开远市强制戒毒所实地调查.6.2008年11月14日.云南省开远市强制戒毒所实地调查.7.2008年11月14日.云南省开远市强制戒毒所实地调查.

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 因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出现较多的从众行为。这种从众行为既有积极作用, 也会造成消极影响, 我们应加以科学分析, 区别对待, 正确引导[5]。积极的从众, 可以提高学生社会化的水平, 有益于身心发展;而消极的从众行为却有害集体, 防碍身心健康.但如果仅仅依靠“命令说教”去批评制止.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反之.则有可能激起逆反情绪[6]。当然, 正确的从众行为是大多数大学生所具有的, 诸如:求学、好学、争优、互助、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自信乐观的良性消费等等, 这些从众行为是大学生积极从众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有强烈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特别重视群体评价, 因此, 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盲从行为。合理而恰当的引导, 是解除大学生盲目从众心理的一剂良药。学校在抓教育质量的同时, 面对学生不良的从众行为, 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不同手段进行教育。如:

1. 加强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指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 即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独立性”是人格的意志特征, 而意志是行为的调节者, 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因此, “独立性”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独立性”就其实质而言亦即“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 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的能力。它包含自知、自制、自主三方面含义。自知是独立人格的最基本特征。自制是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自主是指个体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 坚持自己的主张。自主性是独立人格的核心特征。自知、自制、自主统一于个体心理和行为中, 构成独立人格的完整内涵, 即: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的目标[7]。由于我国的中学教育只注重升学率, 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独立人格的培养, 学生在家里的依赖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得到强化, 进而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 有些学生则始终是依赖心理占主导地位, 这种心理导致这部分学生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 盲目从众[8]。学校可以适当地放开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让学生畅所欲言, 敢于表现自我, 表现个性, 这样, 学生可以获取信任感和期望度。学校也可在思想教育环节适当营造自然、活跃、自由的思想交流氛围, 形成一种“无屏障”的思想交流环境,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质疑, 敢于表露自己的思想认识, 也只有这样, 教师才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采取相应的引导纠错或激励奋进的教育对策。对遇挫学生, 教师的引导和期望可给予他们顽强斗志, 可以坚定他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决心。也只有在宽松、和谐、温暖的环境里, 产生自然、独立的人格意识。因为我国一直以来对“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过少。“独立性”的对立面是“从众性、划一性”, 而非社会性。独立人格虽只是完美人格中的一个部分, 但应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所具备的首要素质[9]。再者,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 通过心理引导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性, 树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独立性, 培养健全的人格。

2. 拓展大学生群体规范管理范围, 进行正确的从众心理培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正是这种社会关系把人们相互联系在一起, 并结成不同的群体。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形成, 它赋予个体行为和外界事物一定的意义, 使之在一定的约束下有秩序的进行。一个群体的发展, 必然要有其共同遵守的特殊规范的支持并受到群体规范的影响[11]。个人行为虽形形色色, 但无论多么复杂多变, 总会受到一定群体规范影响。诚然, 群体规范具有“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性。有关实验研究表明, 群体凝聚力越强, 个体对群体的依恋性就越强, 从众倾向也就越强。相反, 则个人可能很少考虑他行为, 从众行为也就大大下降。因此, 学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 应大大拓展并放宽群体规范管理范围, 应着重从个体思想行为调整入手, 培养学生正确的从众心理, 使其拥有更为理性的从众行为选择。

3. 加强大学生理性分析事情与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由于大学生个体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很多同学由于缺乏对是非的主动分析能力, 做事情喜欢跟随别人, 不去仔细体会这种行为的好坏, 只一味的跟从。例如消费行为上的攀比成风, 还有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出现的人人头痛的旷课迟到成风的问题等, 这些不良的从众行为都是需要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多面进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活动, 如社会实践、辩论赛、演讲、征文等,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自信心。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了解社会, 增长社会经验, 增强自我辨别、判断的能力。另外, 可定期以实例个案为依据, 剖析事件的内在原因, 以此引导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的从众心态需要正确的分析和消解,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洞察事物的整内在本质, 缺少的就是一种明辫的能力。

4. 抑制和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 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众所周知, 在大学校园里, 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鼓励, 很快就能在群体中形成一种风气, 进而将这种良好行为发扬和传播。如:校园爱心活动、爱心义演、灾区募捐等。但是, 当某种行为或思想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或肯定时, 个体会对这种行为或者思想加以有意克制。所以当不良的思想或者行为产生时, 如果不被舆论所认可将很难流行和发展。从众行为同样也可以防止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发生。如:打架斗殴、旷课、传销、刑事犯罪等。学校要引导和诱发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 对于消极的从众行为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来影响、批评、制止学生的消极从众行为, 或者通过对其教育, 提高他们的素质, 从而自觉地约束、克服、转变自己的消极从众行为。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大学生从众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策略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 从众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于群体中的现象, 我们不可抱怨大学生的“激情从众”, 也不可对大学生盲目从众行为横加指责, 必须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一般现象分析认识到大学生从众心态的成因, 由此, 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

摘要:文章以从众行为的具体反映和概念入手, 通过对大学生从众行为双重作用的阐述, 主要分析大学生的盲目从众行为, 特别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事件来揭示大学生从众行为的主要心态因素, 以及对造成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认为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恰当的途径对大学生的盲从心态和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使其树立健康、理性、正确的从众意识以指导积极从众行为的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从众心态,从众行为,盲目从众

参考文献

[1]王小章.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2年, P243-245.

[2]http://www.100xinli.com/HP/20100717/DetailD12558

[3]西部新闻网http://www.hhwhjj.com/xinwen/tupianxinwen/2010-10-21

[4]http://www.zhuozhouren.com/space-1-do-thread-id-...2010-11-9

[5]薛小荣田云章大学生从众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教育管理[J]2009年1月P85-86

[6]王明明巧用心理暗示引导消极从众[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第1期P78

[7][9]谷建春误区与出路:学生独立人格培养论[J]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1期P99, 100

[8]马来坤马宏伟基于AHP的大学生从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5 (9) P83

[10]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2版, P60

上一篇:七年级寓言四则教案下一篇:门楼下乡四深入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