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2024-05-19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三维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

2.培养学生从周围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确定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问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生行为: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房梁、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自行车车架、乐谱架、起重机的起重臂等.

(教师播放实物投影)

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三角形呢?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推进新课

活动2.1.以四个同学为一合作小组. 2.探究下列问题:

(1)如图1(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如图1(2),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断、实际操作,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师生行为:教师示范钉钉,然后要求小组内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合作完成,教师巡

视指导.

学生实践后知道: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没有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师:由此我们可以验证哪些结论?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活动3.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个不稳定的四边形变得稳定呢?

讨论出方案后,再合作完成,比一比哪组的工程师最聪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

师生行为:教师到学生中了解讨论与实践的情况.

学生以组来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其作品.可能出现多种方法:

方法一:在木条衔接处用粗钉子钉牢.

方法二:沿四边形的对角线加一根木条[如图2①].

方法三:从顶点到对边的顶点加一根木条[如图2②].

方法四:从对边之间加一根木条[如图2③].

方法五:加两根木条[如图2④].

① ② ③ ④

学生自己评说各小组的加固方法.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给“加固”后的四边形框架施加较大外力,验证其牢固程度.

说明:(1)当给四边形加一根支架,出现了三角形时,四边形就能稳定.•如方法二、三,但当四边形加了支架后,仍没有出现三角形时,还不会稳固.如方法一、四.

(2)方法五的四边形虽然稳定,但多加了木条,会浪费材料的.

活动4.问题

1.如图3,在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这对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

2.如图4所示,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师生行为:生:(1)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

(2)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不会变形.

活动5.实践应用:修理桌椅

1.教师指着准备好的桌椅,提问:有几位老师的桌椅坏了,•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修好它?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行为:学生想办法,动手操作,教师辅导.

注意:木条的长短要合适,钉的方法要科学.

生:我们的方法是:在桌椅的下边斜着钉根木条就可以了.

师:这是利用了什么知识?

生: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修理的情况.

(师生共同评出修理成功的小组,帮助失败小组找出原因)

师: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使物体牢固.

活动6.想一想: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为我们服务?“四边形易变形”是优点还是缺点?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后,设计此问题来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师生行为:学生回答: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制造推拉窗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角形的稳定性.

布置作业

习题7.1 5、10.

活动与探究

小明家有一个由六条钢管连接而成的钢架ABCDEF(如图5所示),为使这一钢架稳固,他计划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变形.你能帮助小明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过程]让学生思考、探索、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结果](1)可从这六个顶点中的任意一个作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如图6(1)为其中的一种.

(2)也可以把这个六边形划分为四个三角形,如图6(2)或如图6(3).

篇2:《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重点: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是实际应用

难点:

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与生产生活之中

课前准备:

小木条8 个,小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课本P73投影出来

二、做一 做

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 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 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在 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三、议一议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木架形状不 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四、三角形稳定性应 用举例、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五、练一练

课本P74练习

篇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一、“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稳定”的本义是“不易倾倒”, 英译为“stability”, 比如照相机三脚架能够稳定地立在地面上, 其数学原理是三点能够确定一个平面。这一含义并不是三角形稳定性中“稳定”的含义。三角形稳定性中的“稳定”英译为“rigidity”或“rigid”, 其本义是“坚固”, 表达的是“不易变形”的意思, 与“柔韧 (fl exibility) ”或者“易变形”相对。在力学中被看作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形状和大小绝对不变, [1]在几何学中表达的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1979年, L.Asimow和B.Roth在《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图形的稳定性 (Th e Rigidity of Graphs) ”的文章, 其中对怎样的图形具有稳定性作出了详细解说:我们将一个图形看作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集合, 如果这个图形中的每两条连续的边, 起始于点P, 终止于点Q, 且这两条边的长度保持不变 (如图1所示) , 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稳定的。[2]也就是说, 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 由于边可随意旋转, 角的大小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如用第三条边固定PQ的长度, 那么角的大小就被固定了。构成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被固定后, 其形状、大小自然不会再改变。而其他多边形, 由于角度可以变化, 其形状也随之变化, 因此, 这个图形就不稳定。

那么, 如图2所示, 在任意△ABC中, 保证三边长度不变, 三个顶点分别被三边固定, 形状和大小不能改变, 符合图形稳定的标准, 所以三角形是稳定的。

在A.García的一篇关于二维图形稳定性的文章中, 对如何判定图形是否具有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若图形具有稳定性, 它必须由Laman图组成。Laman图是指:在平面内, 一类最小的具有稳定性的图形, 其边和顶点的关系是, 若有n个顶点, 则必须有2n-3条边。若n≥3, 图形的每两条边都要相连。[3]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顶点与边的个数及结构都符合Laman图的定义, 所以三角形是稳定的。四边形若要稳定, 要有4×2-3=5条线段, 为使每两条边都相连, 需要在其对角线处加一条边, 变成两个三角形。同理, 五边形、六边形均需要添加边的条数才可以稳定 (如图3所示) 。

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人教版教科书中位于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后的第一个内容。在学习之前, 学生已经对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图形的运动 (主要是旋转) 有了初步认识, 在四年级上册中了解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 为突出三角形不易变形做铺垫。但在四年级上册介绍梯形的时候, 用梯子、隔离墩这些看似十分稳定的实物为例引入梯形的概念, 易使学生产生梯形同样具有稳定性的误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不仅是三角形的特性之一, 其本质更与初中将要学习的全等三角形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小学生无需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但作为教师, 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据史料记载, 第一个应用全等三角形的人是古希腊时期的泰勒斯。他证明了第一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若一个三角形有两角、一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三百年后, 欧几里得在其著作《原本》中对三角形的全等进行了整理, 其中, 公理4为“彼此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命题4、8、26提出了全等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即角边角、边边边、角角边。[5]其中“边边边”的判定方法与三角形的稳定性其实就是一码事, 即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固定不变, 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随之确定。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建筑学中的应用众所周知。除此之外, 在外交战略中也大有用处。利用三角稳定原理处理外交事务的基本思路是:如果要建立和维持稳定, 则要努力构建三角关系。如果要打破稳定、防止稳定, 则要主动破坏或制止建立三角关系。[6]

三、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所具有的客观属性, 属于规律性知识。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可以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逐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一是理解“稳定性”的概念。人教版教科书中缺少对稳定性的解释, 且上文提到四年级上册中有从看似稳定的物品中抽象出梯形的内容, 学生很难将“稳定”与“形状不变”联系起来。所以第一个活动设计为:你认为“稳定”一词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固定不变即稳定。期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稳定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图形的稳定指的是形状、大小不变, 为之后的探究做铺垫。这一环节,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经验, 提出想法 (Inferring) , 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稳定的概念。

第二是通过操作, 理解角的对边固定角的大小, 进而了解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 提出猜想。在《Mathematics for Junior High School》一书中用角的全等引入三角形的全等, [7]且上文中图形稳定性定义中的“两条连续的边”可以看作一个角。受此启发, 探索、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过程可以由角来引入, 提出与“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一个角, 想一想怎样让这个角的大小保持不变?这样做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新图形?”类似的问题, 帮助学生确立观察对象, 由固定角的大小引出三角形。再通过如“换一条不同长度的边固定这个角, 会发生什么变化?组成的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四人一组, 说一说通过上面的活动, 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与其形状大小的关系, 与第一个环节中“稳定”的概念相联系, 通过组内交流, 提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猜想。

此外, 上文提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形状和大小均需要添加辅助线, 变成几个三角形后才能保持不变, 布置诸如“用你手中的学具做一个四边形, 它的形状会任意改变吗?如果会, 如何让它的形状保持不变?做一做五边形、六边形, 重复上一个任务”的任务, 让学生体验需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才能稳定, 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第二环节, 学生需要经历的活动是观察 (Observing) 学具的变化, 发现三角形边与角、边与形的关系;提出想法 (Inferring) 并相互交流 (Communicating) 。

第三是验证猜想, 得出使三角形稳定的条件, 回应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上一环节的任务, 学生已经认识到如果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 这个三角形就唯一确定。本环节就要充分给学生时间去验证自己的结论。由于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密切相关, 学生在初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在这一环节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使得三角形稳定的条件, 为升入中学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经历的活动是通过实验 (Experimenting) , 整合信息, 验证猜想, 并记录 (Recording) 实验过程、观察发现的结论 (记录单见表1) 。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Communicating) , 最终基于观察、经验、思考作出判断 (Judgment)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 应明确要求和纪律, 帮助小组长分好工,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作出贡献的机会。

第四是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在应用环节应进行分层设计,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设计诸如“列举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制成的物品”的活动。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 设计类似“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一个物品, 画出你的设计图, 讲出设计思路和用途”的开放性活动。针对程度较好的学生, 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与外交策略的联系, 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 设计更加开放的活动。例如, 今年恰逢万隆会议举办60周年, 这个会议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想一想作为一名外交官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将如何分析我国的外交策略?这个任务也可聚焦为分析中美俄三大国关系。作业的层次可以全部由学生自主选择, 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本节课的整体接受程度和资源配备情况来确定其中的两个任务, 再由学生选择一个完成。这一环节学生经历的活动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 最好能作为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

以上设计可以用表格 (见表2) 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 教师要使学习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本质, 并且让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关联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综观本节课的设计, 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 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 理解了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并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了初步认识。在个人能力方面, 小组合作时既有分工又有共同探究, 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最后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意愿自由选择作业, 尊重、信任学生, 锻炼自主能力;选择“外交官”作业的学生要查阅资料、深入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锻炼了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 任何知识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唯一确定的。教师需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或者设计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同亿, 主编译.英汉辞海下册[S].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2]L.Asimow, B.Roth.The Rigidity of Graphs[J].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79.

[3]A.García, J.Tejel.Augmenting the Rigidity of a Graph in R2[J].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2009 (3) .

[4]徐传胜.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历史追溯[J].中学生数理化, 2014 (7-8) .

[5]欧几里得著.兰纪正, 朱恩宽, 译.几何原本[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吴殿廷, 等.三角稳定原理与中国的外交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2) .

篇4:《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Ⅰ引入師: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角形哪些元素与“三”有关 生: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师:几何里我们通常研究物体的形状、位置还有大小,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大小关系。大家把书翻到64页

(引入不能太长,又不能和要讲的内容无关)

Ⅱ新课 一、发现定理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我们一起通过画图来研究

活动:任意画△ABC,测量其三边,并填空AB+BC___AC,AB+AC____BC,AC+BC____AB(先让学生们说他们的发现,教师再展示自己的)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一、证明定理

师:我们每个人画的三角形不一样,但结果却是一样的,说明我们的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该如可为我们的发现寻找一个理论上的依据呢?(这个问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给一点提示) 师:从A经过B到C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线?

生:折线

师:从A直接到C是一条什么路线?

生:直线

二、得到定理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简单运用定理、引出做题捷径

例1 有三根木棒长度分别为

(1)3cm,4cm,5cm

(2)3 cm,4cm,9cm

这三根木棒能否构成三角形?(让学生严格按照定理,说出两问过程,教师记录在黑板上)师: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命运是由谁来决定的?

生: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可以构成三角形较短两边之和小于最长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三、完善做题捷径

师:如果较短两边之和等于最长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呢?

活动:拿三根木棒2cm,4cm,6cm摆三角形(学生动手,教师用课件展示)

师:较短两边之和等于最长边时,同样不能构成三角形

四、总结做题捷径

2捷径 ①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可以构成三角形②较短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最长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Ⅲ 巩固、提高

一、基础知识关

1. 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

(1)从中任选三根有几种选法 (2)哪些可以构成三角形

二、综合运用关

2.①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一边长8cm,求其周长

②等腰三角形一边长4cm,一边长8cm,求其周长

三、巩固提高关

3.一条长18cm的绳子能否围成一个一边长4cm的等腰三角形

Ⅳ小结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了哪些

内容

生:(定理、捷径内容)

Ⅴ作业 课本P65 1、2

在对本节内容深入了解后,再考虑如何做课件,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完美,课件上我选择smart notebook 每一页我选用不同的背景,既不能让学生感觉单调,又不能让学生因为看背景而忽略了课堂内容。在内容展示上我充分发挥其 “无限克隆”、“遮盖”、“翻板”、“选择题”等功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同时利用它能够直接“点击操作”的特点,让做题过程展示的更加直观。

篇5: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

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学生在预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已有所了解,只是还缺少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

1.三角形稳定性的得出。

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体会稳定性与容易变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分享。教师预设: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3、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有。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

拿出木条制作的三角形,请两位力气大的同学用尽全力拉一拉,发现了什 么?(形状不会改变,说明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2、再对角拉拉木条制成的四边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边形容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拉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试试看。

4、如图,你能解释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为什么呢?(这样把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窗框就不容易变形了)

5、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产中的应用

(1)、找一找,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件展示。(木架屋顶、自行车、起重机、衣服挂架、放缩尺)(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件展示(伸缩门、活动衣架等)。

三、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练习

1、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

练习

2、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反思:

篇6:《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3.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投影仪,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的图片。

活动过程1.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幼儿园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通电了。”“门有弹性。”“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幼儿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只有一个女孩子看到了门上的那些平行四边形。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了各种形状在拉、挤之后,有的会变形,有的不会变形,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奠定了基础。)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幼儿普遍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在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余图形在拉挤之后都变形了。)5.引导幼儿讨论并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在探索中得出正确结论的孩子并不多,但是通过操作,孩子们增强了感性经验,这远比老师说一个结论来得印象深刻。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孩子们基本都知道只要添上几根筷子,让多边形变成若干个三角形,就可以稳定了。)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7.看投影,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图片)。(看了图片,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转专业申请书的下一篇:关于扬州一日游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