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心得体会

2024-05-30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越西县书古乡中心小学毛木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直到我教了多年的课改教材才慢慢有所体会。课本无非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二、游戏中学习,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

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我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但这却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即放得太多时有些放纵,不易于调控;生生之间缺少合作,自私自利与语文一种人性化教学相悖;生字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生字教学单一问题,我大胆地启用学习班长教学生字(即从班里挑选一个学生临时代替老师进行生字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我先以一种命令式让孩子两两合作确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合作情况。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们的合作兴趣,进而为在课堂上多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合作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未来的憧憬。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篇2: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心得体会

怎样判断一堂大致算是好的语文课呢?

从课堂教学的结构看,它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体现着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匠心。课前的导入、问题的提出、课文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应具有完整的、有机的、谨严的时段结构,也具有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的逻辑结构,能给人详略得体、张弛有序的整体美感,也没有什么大的遗漏或拖泥带水的尾巴。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学生仍被搅得云里雾里的课,常常是由于课堂结构混乱造成的悲剧。有时我们备课时在课堂结构上稍一用力或略作调整,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它应是明确的、单纯的、实实在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的设计,自觉地或自然地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与新问题的生发、讨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都在为着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文章独特的深刻的思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切忌漫无目标的“互动”、瞎忙。

从教师的教学语言看,它应是准确的、简洁的、明白晓畅且生动形象的。讲解时,应是富有逻辑性和煽情性,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与学生对话应是平等的温文而雅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和教师的亲和力;提问的设计和疑难的解决应是富有启发性的,看去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充满着教师的教育睿智。

从教学过程看,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各种有关的信息要素激活,在多向传输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研读文本、质疑问难、切磋商讨、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需要。

从板书设计看,它应该既是简洁的也是提纲挈领的,能用较明快的文字清楚地揭示出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直观到文章的内涵。

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实施人的培养的最重要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展现我们对一个个高尚灵魂精心打造的过程,当然也可能会在我们拙劣的演技下,使学生精神疲惫、慧智丧失、灵魂扭曲,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良机。这个珍惜不是那么容易被每个人所关注的,而一个有正直良知的教师是不得不考虑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须依赖于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机智,更依赖于教师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深刻的思想见地,另外如经验和善于对经验的总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3:如何上好一堂汉语文课

在西藏, 语文分为藏语文和汉语文两大类。汉语是西藏学生的第二语言, 它是学生走向内地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汉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西藏学生成绩的好坏。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而如何把握一堂课, 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学生未真正走入汉语文课堂前, 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喜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 学起来就会觉得有趣、喜欢学。有时我给他们讲笑话、讲小故事、读儿歌或做游戏、网上下载图片等通过白板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好动, 不怕老师, 学生的参与性强,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进来, 这样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区编教材第九册《假如》一文时,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马良, 如果自己有一支马良的神笔……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上台表演, 这样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既能记住课文的内容, 又有了成就感, 对汉语文的学习也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俗话说:“教书育人”, 除了教书, 还要育人。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 除了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内容, 还要让他们知道文中的马良善良、勇敢、有爱心。在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要有勇敢、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大多是农牧区的孩子, 他们接触到的事物有限, 视野狭窄, 对很多具体事物只有抽象的认识。如课文中有时候出现的植物、动物、食物他们根本不知道, 也无法想象, 此时我就在网上搜集资料, 制作成课件, 再利用白板进行教学, 学生很喜欢, 这样既形象又生动, 学习效果较好。如古诗词《绝句》中讲到的黄鹂、白鹭, 虽然在讲解课文时介绍了鸟的外貌但由于学生没见过, 还是不能想象到, 所以可以利用白板搜集图片让学生直接观察, 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接受古诗的内容, 也更易理解古诗的含义, 且记得牢固。像这样的课文有很多, 如果教师上课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还可以把藏、汉语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汉语。

此外,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的板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个别重、难点的字、词、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可以故意写错字, 让学生参与到板书中来, 也可以让他们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纠正, 他们不仅乐于参与, 而且还会积极思考。在黑板上出题让他们参与其中, 既能激发学生改错的兴趣,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板书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学问, 要想设计出优秀的板书, 非下工夫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音量的变化、语速的快慢, 这样做可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重、难点可以放慢语速, 详细讲解。另外, 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态,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无精打采, 那学生怎会兴致勃勃?作为老师绝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教学过程应该是愉快、高兴的。

篇4: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课;学习;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63-01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怎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借助课堂有限的时间,将人类精神产物的冰山一角展现给学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心理素质是基础,师者本身需持续提升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其次是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二、提高自身文学知识储备

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我们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三、做好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程序;而创设的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精心设计。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四、科学布置课后作业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

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篇5:论文_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南丰县白舍中学王红英

1、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一篇文章,有它的教学重点,一堂语文课,有它的授课中心。只有把握了教学重点,掌握了授课中心,围绕着它们来作文章,写教案,上新课,提问题,做练习,才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知识得到切实地增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现在,有了许多的语文方面的教学参考书,但是编辑的重点不一,有的着重于段落的分析,句子的理解;有的着重于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探讨;有的着重于各项能力的训练,问题较多。对这些资料,不能拿着一本照搬照抄,或者糊里糊涂东抄一点,西抓一把,而是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理念的要求,有所取舍,有些创造,联系学生实际,适当与考试接合,争取一堂课有一堂课的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2、脉络要清晰,线索要分明

一堂课相当于一篇文章,在中心的提调下,它有着自己的结构,起承转合,有时缺一不可。如果讲课时不讲结构,不理脉络,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听得一头雾水,笔记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记得毫无中心,没有目的。语文课,更是如此,它选的文章较长,知识点较多,分析的内容多,一定要在写教案时确立中心,安排框架,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心中要有数。这样,在授课时,才能逻辑性

强,层次感强,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3、上课要认真,细节要注意。

上公开课,不能抱着交差了事的心态,一定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讲课中的一些细节,要仔细琢磨,不能出现纰漏。比如,朗读时,要有感情,有抑扬顿挫,有停顿,有重音;分析时,语速不要太快,带着学生一块思考;板书时,所写内容尽量要完整,精炼,一目了然,形象生动;注音时,拼音应当用醒目的颜色标示,让学生看清楚;教字词时,点出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词语,加深学生印象;讲重点时,提醒学生注意记下必须要记的笔记;学生回答时,认真倾听,听完后要抓住发言的中心,分析归纳,引导提高……

4、动静要结合,练习要多样。

以前讲课,多是填鸭式,老师讲个不停,学生听得枯燥,可以说是以“动”为主,其中没有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观点,学生的创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做到动静结合,即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讲解,总结归纳,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学习不够自觉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多默读文章,在静中思考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可以是课后练习,可以选《创新设计》等辅导书上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出的新问题,在静中让学生调动头脑里的储备,积极思考,得出答案;让学生多做一点即兴作文,在静中训练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当然,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做了练习后,老师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对其加以评判,指出优劣,多肯定,激发学生热情,指不足,让学生加以改进。动静结合,练习多样,相信在这种课上,学生一定不会觉得疲倦。

5、阅读要广泛,知识要渊博。

篇6: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经验总结

第五小学

刘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又将面临着新的冲击,新的困惑,新的挑战。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怎样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新课改下合格的语文教师,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在新课改下如何上一节语文课,更是广大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在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二、教师人格魅力

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篇7:《如何上好一堂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简单来说: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尤其是第一堂课,这就像是第一印象很重要,为了让对方不排斥你,从而进行以下的一系列课程等。然而,更进一步讲,教学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一个高素质的老师他会将一堂课讲到美妙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妙的知识。这就是享受授课与听课,感受知识的神奇。

那么如何作到这一切呢?只是在课堂上的丰富知识就足够了吗?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你能在课堂上讲的让学生忘记时间,忘记一切,只有知识的前提是:这个学生接受你这个老师,认可你。

第一,教师的形象。课上用你的动作,眼神,语气来规范你的课堂,让学生从你的语言中明白这是课堂,只有尊敬知识,尊敬每一个人。而课下,你既是包容他们的长辈,又是他们的益友,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慈祥,信任的形象,甚至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能让他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信任,微笑是接近人与人这间距离最好的武器,你的微笑善意传递,关爱传递,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能让他与你友好地相处。总之,无论哪个教师,学生对你的信赖不可少,同时还有一个词叫尊敬,你也同样不能遗忘。

第二,课堂的知识。对知识我想每个教师都能理解透彻,你也在努力找最简单的方法来讲解,更或者讲技巧,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方法是对你而言的简单还是对谁而言的简单,所以我们要用他们的语言来授课,同时还要把这个知识与他的生活联系,感受你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当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儿问你飞机为什么会飞?我想你是不需要告诉他们它的机动原理,你只需拿一张纸放你手上,轻轻一吹,当它飘走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种能量,飞机的飞起也是一种能量的促使,只不过能量很大,不是一口气就能吹走的。这样的回答既让他知道了力,又让他去想究竟是什么样的能量才能让飞机飞起呢?那么他的思维就会高度转起,你的目的同样达到了。

第三,学生的思与想,你不需要做太多,你要让学生去想,去思。打开他的思维,沉浸于神奇的思维中去,他会比你直接讲课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他在后期他对学习的研究与考虑会有惊人的效果。这需要你打破以往师讲的习惯,学习中的问题往往你不能直接回答,你需要讲一些他生活中的小事(这些事不需要是你的,因为他对你没性趣),从中让他得到启示,再自己去思考问题,让他自己去征服生活中的事,同时也让他以后遇事大脑会快速的分析做出决断。

端正你的形象,美妙你的课堂,挖掘他的潜力,你成功地将造就一批批人才,你也感受到你的人生价值,感受你的能力,感受你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伟大与神奇,也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受自己思维的奇特。大家何乐而不为?

XXXX:

XXX

篇8: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有时对同一堂课, 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 教师首先出示教学目标, 接着声情并茂地用故事导入,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之后, 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从课堂主体来看, 这堂课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思维活跃, 发表了许多独特的想法, 充分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求, 应该是一堂好课。可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看, 学生虽然各抒己见, 但教师没有及时准确地点评这些意见, 使整个讨论也没有达成共识, 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 因此又算不上是一堂好课。我想,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对课堂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师生互动多的课堂, 不一定就是好课;学生话不多的课堂, 也不一定就是坏课。眼光不同, 标准不同, 角度不同, 对同一堂课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要评价得更全面、更准确, 应多学习新课标, 多研究新课程, 唯有这样, 才能看得更深刻, 说得更到位。

但有一点, 上公开课的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管这堂课怎样设计, 都不要设计得过了头, 不要把它当成“技艺展示”课, 不要把它上成给别人看的课, 因为“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和自然。

一教学设计再巧, 课堂还需真实、自然

每一位上公开课的老师, 都要花很多时间做准备工作, 他们觉得公开课肯定不能与平时一样, 似乎没有新理念就不行, 所以多方寻找资料, 绞尽脑汁, 在课堂上想出奇制胜。更有甚者, 为了上好公开课, 在课前反复演练, 把新课都炒成了熟课, 在真正上公开课时, 学生几乎毫无新鲜感可言。也有的老师提前把问题告诉个别尖子生, 让他们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上课时学生自然是语出惊人、一语中的, 而老师的课堂设计更是显得张弛有度, 几乎无懈可击。有人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 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人为了完善课件, 请别人反复修改, 最后课件被别人删改的面目全非。

像这样的公开课, 往往都是一些示范课、优质课比赛, 它的意义原本是要真实而自然地展现课堂案例, 让授课者和听课者讨论新的教学理念, 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示范与指导作用。可是, 如此示范课、优质课, “优”在何处?“示范性”又何在?好课需要设计, 但设计不等于作秀。真实是做人的根本, 也是文章的生命。教学研究的出发点, 应该回归自然, 求真务实。好课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如果一堂课是真实而自然的, 那么它即使最后上成了“坏课”, 也能总结出经验教训, 提高认识水平和执教能力, 最终定会上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二课改理念再多, 不能脱离学科特点

有些公开课, 教师把它变成了演唱课、表演课、拓展课、辩论课……似乎不这样就不叫课改, 就不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外拓展, 可是如果研读文章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 而延伸拓展的时间却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能算是一堂好课吗?花几分钟读一读课文段落, 而用几十分钟让学生讨论、发言, 这真的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吗?怎样体现新的课改理念, 其实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特点, 让语文教学回归文本, 加强朗读训练, 重视语感的培养。

第一, 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归文本。我们知道, 语文学习的依托是课文, 是文章本身。一篇课文, 很多老师也要反复地读上若干遍, 才能对文本有初步的理解, 而在课堂上只让学生读一两遍, 他们能有多深的理解呢?不管是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 还是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它的基础都是充分地阅读和理解文本。失去了这个基础, 整体感知和合作探究就如空中楼阁。对待文本不求甚解, 后面的延伸、拓展也就失去了根本。如此,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便会无的放矢。

第二,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 一篇文章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有的沉郁, 有的激昂, 有的忧伤, 有的欢快, 而这样的情感, 需要用心品读才能深刻领会, 这是任何的讲解或者讨论都不能代替的。在课堂上,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 抓住课文中富有内涵的词句, 让学生细细体会,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授《岳阳楼记》时, 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段的设问句和反问句, 通过反复朗读, 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体会作者对友人殷切的期望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第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中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语感教育, 像“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名言, 我们耳熟能详。语文素质高的人, 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因此, 语感的培养应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对一些经典诗文, 切忌讲解太多, 练习太多, 因为多讲多练不如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得多了, 记得多了, 语感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习得才是好课

现在有一种较普遍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新课导入→字词音义→学生阅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延伸拓展→课堂小结。似乎不解释词语就会丢失基础, 不讨论就没有合作探究, 不延伸拓展就不够丰富, 不画龙点睛地总结就不算完整。如果每堂课都这样设计就缺乏新鲜感,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教无定法”, 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文体要求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面面俱到反而不如重点突出。古代诗词要重视诵读, 议论文可以侧重讨论, 小说人物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当我们突出某一重点时, 就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教授《湖心亭看雪》时, 我重点抓住“白描”手法的学习与运用;讲解《秋天》时可重点抓住几个传神的词语, 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有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烈, 探究得越来越有深度, 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打断, 不如顺其自然。这其实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动机、兴趣和接受能力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 教师要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 因地制宜地调控课堂。做到课前有准备, 上课不拘泥。有些教师有了辩证的教学观, 课堂上有了一些创新的做法, 评课者却认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体现新课改精神。这恰好反映了评课者自身缺乏动态辩证的教学思想, 眼里没有学生, 只有课标, 从而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标虽然指导教师的教, 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重点而设, 为学生习得而设, 要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得。

上一篇:煤矿行业OA系统策划方案下一篇:水利部工作规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