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

2024-06-16

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精选十篇)

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 篇1

一、什么是复习

何谓“复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从这个定义来看,复习的内容是:学习学过的东西;复习的过程是:重复;复习的目的是:使巩固。俗话说,目的决定一切。既然复习的目的是“使巩固”,那我们教师就要明确“使学生巩固什么”。

二、复习些什么

复习既然就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而学生学过的东西有很多,不可能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面面俱到。复习最讲功利性和目的性,笔者认为,考试大纲既然是命题的依据,那我们首先就一定要精心研究考试大纲,认真读,仔细读,读懂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并以此为起点和坐标,对照课本和近两年的考试题,明确到底要复习些什么,即“使学生巩固些什么”;其次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我们的学生,明确本班大部分学生具体需要复习些什么,即还需要巩固些什么。

三、怎样进行复习

怎样进行复习,即怎样“使巩固”,这是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体现,是一个非常复杂易变的过程。很多名师大家也有专题论述,我不敢再加以妄谈。在此,我只想跟老师们探讨几个问题。

1. 复习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

笔者认为,既然复习的目的是“使巩固”,那教师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发现,其次是帮助重现或掌握,最后才是使巩固,形成技能。因为复习既然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那教师就不能象新授课一样,引领学生去认识知识,而是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去发现学生“学过的东西”能否重现或掌握。如果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能重现或掌握就“使之巩固”;不能就帮助重现或掌握,然后再“使之巩固”。具体来说就是: (1) 让学生能重现知识(含最一般的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牢记化; (2) 让学生能熟悉并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3) 让学生摸索和总结(或帮助学生摸索和总结)答题规律、答题方法,烂熟于心,形成能力。

2. 语文复习课的一般进程

明确了语文教师在复习课上的主要任务后,课堂进程就要为完成复习任务服务,讲求功利和实效。既然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发现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能否重现、掌握,那上课的第一环节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实行“任务型”教学模式。第二环节就是让学生重现具体的内容和知识。怎么重现?是师问生答,“大合唱”,学生举手回答,还是指名回答?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还是独立回答?抑或通过纸质练习或多媒体训练重现?是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还是只动脑、动口,不动手?……

这一环节是非常复杂的环节,它涉及到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考试观等问题。笔者在此只是结合自己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认识谈点拙见,以期和广大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共同切磋、交流,谋求怎样教,才能让学生会考试、考好试。

(1)明确一个事实:考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有明确考试是学生自己去考,独立去考,而不是教师去考,也不是学生合伙研究去考,教师才会在备课时换位思考,怎样教会学生自己去考试,独立去考试———考到这一个“点”时,会考些什么,怎么考,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这样,才能放手让学生或激发学生自己去积累知识,牢记知识,并能独立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摸索规律,总结技巧。教师不能总想着怎样再在课堂上重复一遍知识和领着学生做出试题,分析试题答案的具体内容,甚至深挖深究,引申发挥。

(2)抓死一个环节:落实。上语文复习课时,应尽量把学生看“低”一点,牢固树立知识和能力都只有反复重现和训练,才能巩固和熟练的意识。这样,教师才不会因为已讲过了或学生“都会了”就一带而过,或只要学生口头回答而不注重书写或文字表达,抑或集体讨论只求了解,而不进行独立检测或训练。复习时,再简单的问题都要学生单个、独立完成,该书写的一定要检查学生书写,例如,古诗文名句、作家作品名等需要在试卷上准确无误重现的识记性知识;该识记归纳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识记归纳,例如,病句的类型名称,各类病句的具体表现,每种病句类型的典型例子,判别语病的技能技巧,以及各种记叙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常规性知识和作用;该总结梳理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内化为自觉行为,例如,各种文体的解题步骤、答题规律、做题技巧等。

(3)施行一个教学常规:练习———讲解———练习。这里的练习不单指做模拟题,还包括回答问题(口头练习)、听写或按要求写出相关内容(书写练习)等,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检测和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具备情况的行为都是练习。讲解不是什么都讲,要根据具体情况精讲或指导。学生完全掌握的由学生讲或重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讲或重现的也要由学生讲或重现,只有学生实在不能重现的知识,教师才进行讲授。各种文体的解题步骤、答题规律、做题技巧也不能一来就讲,而是要在学生有了切身体会(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后,反思总结出来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具体的范例加以点拨、引导、强调。要知道,知识性的东西需要反复重现和识记才能巩固和灵活应用,能力性的东西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和提高。

(4)选择复习方法的一个原则:学生喜欢。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喜好,如何发现学生知识的缺漏,如何弥补,如何强化,如何训练等,都要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不能一个模式走到底。

如何上好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 篇2

语文组徐国平

2010.5.1

2高三语文课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不少教师可能都会认为语文课堂上常常显得格外沉闷。如何让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也像高一高二讲授新课一样有趣味是值得深思的。

怎样把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课上出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笔者根据前两年任教高三的做法,试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倘对我校同仁有所裨益,则乐莫大焉。

复习课需要教师激励

恰当地引用名言会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主观意识上对复习课产生兴趣。复习伊始,我就引用郭敬明的“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提醒学生要充分做好吃苦的准备,鼓励他们力争一举成功。后来在课堂上我还不时引用柳青的名言“人生的路很漫长,但要紧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来教导学生一定要走好目前这关键的一步。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能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当学生意志松懈、产生倦怠情绪时,“每一件成功的背后都一定有一颗热忱的心”(爱默生语)将鼓舞其斗志。更有冰心老人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学生欣赏乃至膜拜。我还把自己飞信上的个性签名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解释给学生——我引用的是泰戈尔的诗句,而只有当你有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的积极心态,才会发自内心地“我以我血荐高考”。

一句句叩人心扉的名言适时地向学生撒播,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着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关爱他们的,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复习课需要课型模式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近两年来,我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结合高三学生的实际和高考的要求,尝试采用新郑教体局教研室提出的“明确考纲考点—回放高考试题—研究测试题目—总结规律方法—练习巩固扩展”的复习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语文专题复习课,我着力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高考要求,精选教学内容;②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具体明确;③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善于引导;④总结规律方法,着重技巧指导;⑤注意训练能力,恰当运用课件。

新郑教体局教研室还倡导推行了高三语文试题讲评课课型模式:公布试题答案—总结测试情况—分析成败得失—讲评重点难点—练习巩固补救。我积极对这一课型模式进行探讨,在试题讲评课上注意:①突出重点难点,不平均使用力量;②注重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不就题论题;③体现学生主体,不搞“一言堂”;④引导学生反思,研究学习方法;⑤注重巩固补救,增强学生能力。特别是最后一点,我非常重视,补救训练常抓不懈。

复习课需要设置情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各个专题讲座的导语我都力求讲述一个故事。如讲语言简洁、得体时,我给学生将一个书生卖鸡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去除卖鸡广告中繁冗芜杂的修饰,就是去除语言的赘肉,让语言更灵动更具美感;讲作文立意时,我给

学生讲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的几种构思,得出立意有“准确、深刻、新颖”三方面的要求。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穿插谜语、小故事、歌曲等都可以让专题复习课拥有情趣。学生困倦时,不妨猜两三个谜语,好奇和好胜心理会让学生积极动脑,驱走疲劳。平时积累的小故事更不可埋没。在讲到理解语言的双关义时,我会给学生讲“我不敢娶”的故事。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方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去参加考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急中生“智”,忙在考卷末尾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无奈“戚”字不会写,写成了“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妻”。主考大人阅后,提笔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娶。”讲字形要求“以义辨形”时,我会给学生讲“昧昧我思之”,清代科举,有文曰:“昧昧我思之”,“昧昧”为不明白之意。有生书作“妹妹我思之”,阅卷老师初不解其意,忽豁然开朗,于旁边批曰:“哥哥你错了”。讲作文运用句式的好处时,我会要求学生从自然谈到人文,这种写法在《诗经》中叫做“比兴”,我会告诉学生“比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然后再举例说明。我会举信天游的例子,如“山羊绵羊并排排走,我和妹妹手拉手”等。我还会以流行歌为例进行批讲,“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说话妹不开口妹心怎么想”等都属于比兴的运用。讲“再”和“又”的区别时,我会高歌一句“让我再看你一眼,看你那流满泪水的脸”,学生自然就把握了“再”表示未完成的动作。甚至提到成语“一无长物”时,我会给学生即兴背诵席慕容的《如果》——“四季可以安排得极为暗淡/如果太阳愿意/人生可以安排得极为寂寞/如果爱情愿意/我可以永不再出现/如果你愿意/除了对你的思念/亲爱的朋友/我一无长物/然而/如果你愿意/我将立即使思念枯萎/断落/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个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如果你愿意”。激情的背诵,感染了学生,更记住了这个成语。不是有特级教师还把刘谦的魔术搬到课堂嘛,在学生思想抛锚时耍上两把,大见奇效。

总之,教师大可精心准备,率意点染,让课堂气氛活泼,富有情趣。

复习课需要参与讨论

恰当运用讨论法,让专题复习课拥有热烈的气氛。复习词语运用、病句辨析两个考点时,别一味地给学生公布答案。应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定的习题,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教师只做必要的补充。别以为这种做法浪费时间,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发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小组讨论和向他人教授的学习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分别为50%和90%,均远远高于听讲(此方法两周后学习的平均保持率仅为5%)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通过讨论,学生印象特别深刻;而为全班同学讲解(即向别人教授)必须通过个体的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因而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讨论时热烈的学习气氛,向全班同学讲解时所找到的成就感都是其他教法所不及的。另外,这种做法还能提供比参考书上更合理、更完善的解答,纠正参考书上的一些错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老师一贯头疼的作文评讲,我也多采用讨论的方式。我曾尝试让一个学习小组负责批改和评讲。但这并非说教师就可以甩手不管,教师一定要事先制定出具体的批改细则,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讲要求。评讲前,教师和评讲小组的代表会会面是很有必要的,借此了解一下本次作文的大体情况,再看上数篇学生习作,给出几条指导性建议。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安排学生评讲了。评讲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可由一人主持全面评讲,也可几人合作进行,分别负责总体情况介绍,优点、缺点举例和例文朗读。为了取得良好的讲评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指导到位,准备充分,形成模式后,作文教学的面

貌就一定会大有改观。即使我自己改过的作文,在讲评时我也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评、互评,在讨论中集思广益。锤炼立意,理顺思路,积累素材,语言着色等都是学生在讨论中解决的问题。

复习课需要自我表现

到三年级,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我是老师”活动我从来没停过。当然,我会在不同时期布置很多专题,如名句名篇推介,如基础知识积累,如古诗文鉴赏,如新鲜素材梳理,如时文选读等。高三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往往牺牲课外阅读时间去补差,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殊不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灵的心智、深刻的思维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文采飞扬、新颖鲜活的好作文也非广读无以写就。有了课前五分钟时间的自我表现,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翻阅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阅读期刊寻找美文,或者利用语文纠错本、通过网路搜索、向老师索取资料等种种方式学习语文,这种方式再灵活一些,坚持下去,专题复习课将会如注入新鲜血液一般生机常在。

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还曾为学生出过激发学生创造性火花的课外作业,如有学生希望在作文选材方面得到老师帮助,我告诉他们一材多用的技巧,并出示了一道益智性质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即用两个△、两条—和两个O组成一个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的图案,并为图案拟一个恰如其分的题目,题目最好是诗句或成语。没想到,最普通的最俗的材料也能妙用:有学生用O作人的头部,用△作人的身子,用线段插入头部作人的眼睛,两个小人往那一立,起名为“一见钟情”;有学生设计成沙漏,起名“逝者如斯”;还有学生设计成钟乳石,美其名曰“天地情缘喀斯特”等。后来,我把学生中的优秀设计贴在粘贴板上供大家欣赏。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不仅对作文素材的运用有了新的体会,还对作文拟题大有裨益。

浅析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60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梳理,可以起到加深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呢?

第一步:立足文本,夯实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由此可见,打好基础在处理一切事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上语文复习课时,首先就要注重立足文本,抓住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复习成效。

以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5篇课文,分别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二首》。在复习教学时,我把夯实学生基础放在首位。根据本单元特点,在复习基础知识时,我主要采取了读、听、背、默的教学手段。读是指把本单元文章通读几遍。听是指听写生字词,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通过听写来落实生字词的学习。背即背诵,以文为本,背诵段落或篇章,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更要求学生会背、会写。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查落实,确保所有学生字词过关,背诵默写全体达标。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在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立足文本,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知识梳理,融会贯通。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许多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逐渐提升的。在很多时候,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上语文复习课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就这些知识及时进行梳理,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

如复习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这单元只有3篇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复习的时候,教师就要把目光从基础知识的获取转向语文能力的发展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复习实效,并且使学生能够及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1)通过本单元的整理,我们又学到了新知识,如排比、比喻、拟人等。(2)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的构段或者布局谋篇的方法特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这些新学到的知识,我们在学习中怎样运用才能使其转化为自己的本领。通过这样梳理,学生对本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就一目了然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这些语文知识点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文本各处,在复习教学时,需要我们独具一双慧眼,去捡起一颗颗珍珠。只有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才能管好语文知识这一片林,进而收获复习教学的无限精彩。

第三步:专项训练,强化提升。

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字、词、句、段、篇几乎每项内容都是博大精深的。在上语文复习课时,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牢固掌握,离不开训练。训练是快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选择训练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语文复习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夯实了,基本能力具备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头脑中有效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呢?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立一些专项训练,使学生在这种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进而收获语文学习的丰硕成果。因此,在语文复习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我主要从字词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培养,习作水平提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字词方面,按照多音字、形近字比较,成语填空等内容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则谨遵新课标中年段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习作指导方面,同样是谨遵年段要求,教给学生一些习作的具体方法、习作要领,并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强化训练、复习提升阶段,教师要注重广泛阅读,精心选择强化训练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在不断强化训练中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这也是语文复习教学最终的教学指向。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复习课而言,涉及的东西很多,复习的方法也很多。要想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就要确定明确的复习目标,不断优化复习方法,注重复习过程中的查漏补缺、练习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复习实效。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4

一、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是优化设计和组织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 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 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 具体组织复习时, 可参照“四步”进行。首先是“遍”步, 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 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和德育点的前提下, 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 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 板书给学生, 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 发挥“导”的作用。其次是“反自”步, 即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和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 这里的读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 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 (思考题) ,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 边读边思考, 把书读懂, 唤起记忆。反复咀嚼知识, 以解决问题, 则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初步目的就达到了。再次是“消化”步, 即让学生练习。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远远不够, 还必须巩固消化, 使基础更牢固扎实, 使能力得到强化, 以形成语文素质, 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 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最后是“反馈”步, 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老师既不搞“一言堂”, 又不“散放鸭子”, 在引导上下工夫,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四管齐下, 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充分提高。

二、明考纲, 看教材, 重基础, 全反馈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 内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复习必须全面系统, 做出全面反馈。复习时, 我们必须先钻研教学大纲和考纲, 明确考题方向, 按照考试大纲, 深入钻研教材, 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 使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阅读为核心, 融“双基”为一体。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 在期末总复习之前, 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内容进行分类, 把课文中的练习题分类列出来, 再把阅读思考题、作文训练等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册内容, 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是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 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 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的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可以单元整体复习, 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不管采取哪种形式, 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 使之系统化、综合化。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加以思考、探讨、分析, 最后进行归纳, 并且灵活运用。复习应该明确考纲要求, 有的放矢, 深入理解教材, 抓好基础, 全面反馈, 使学生再提高、再发现。

三、以竞赛的方式让复习充满“新鲜感”

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鼓舞斗志、克服困难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 竞赛被看做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上语文复习课, 如同把吃过的馍再嚼一遍, 索然无味, 学生完全没有当初学课文时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所以笔者根据初中学生好胜的心理, 试着采用竞赛的方式复习中学语文的现代文部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复习课前, 布置学生回家复习以前讲过的知识点, 并给小组长安排监督检查的任务。复习课上, 笔者先按照座位顺序把学生分成四组, 然后给每组一定的积分, 根据知识点、难点的不同, 分别以个人必答、小组必答、抢答等形式为每组复习。这样一堂课下来, 学生复习热情高涨, 兴趣浓厚。因为有积分的激励, 各小组谁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生回家后都认真复习, 生怕自己给本小组“拖后腿”, 对于那些平时贪玩的学生, 小组长和组里其他同学共同监督, 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组长和组里其他同学则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 不仅帮助别人解决难题, 产生成就感, 还巩固自己的知识, 形成共同进步、团结向上的局面。

四、将知识结构内化, 发挥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 全面反馈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状况, 把更多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实施开放式教学, 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内容和形式, 自己总结复习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 把握复习方向和进度, 给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 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的知识部分, 缺什么练什么, 集中强化训练, 切实增强复习效果。

五、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探究”精神不仅要在新课中体现 , 更应该在复习课中得到体现。学生不能只是学习的个体, 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团队作用、合作精神。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 题, 相互合作地解决问题, 才算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应只看成绩, 还应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复习古文时, 让学生寻找问题, 并相互提问, 提的问题可以是自己能解答的, 也可以是自己不知道的。学生自己能解答的, 当堂解答, 对自己不知道的答案, 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如果都不会, 教师可以帮助解答。如复习《论语十则》一课时, 有同学就提出疑问了:“温故而知新”中的“知”,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中的“知”和“是知也”中的“知”, 各有什么不同意思?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 把同字不同意思的字放在一起加以区别, 不仅记住这个字在这一句中的意思, 还记住在其他句中的意思。这是我们教古文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尤其时间一长, 学生特别容易混淆, 而用这种复习方式, 则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区别开来。

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 篇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启动,考试改革的制度和方向也随之而变化。考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束缚和阻碍学生发展的绳索和障碍。教师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潜能。复习课是英语课堂教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型,“温故而知新”,它不仅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语言材料作一番整理,而且使所学知识获得深化和提高。但很多教师忽视对复习课的研究,复习课往往成了新课的重现,旧课的大杂烩,也成了无休止的题海战,老师不辞辛苦出题,教师疲惫,学生抱怨,失去学习的兴趣。加强复习课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英语复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梳理。许多教师在复习阶段完全是应试教学,一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就急于出卷子,而缺乏对学生学过知识的全面梳理,综合,归类,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2.教学方法单调。在日常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非常重视新授课的教学,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但在复习课中,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师或是一讲到底,或是成试卷的校对机,学生只是一只装知识的容器,学生能装进去多少,装得进装不进,已不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所以复习课上学生注意力涣散,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的良苦用心在学生身上没得到实现,教师感到深深的失落,无奈。甚至抱怨学生“汝子不可教也!”

3.缺乏系统的复习计划,复习课目标指向不明确。许多教师缺乏周密系统的复习计划,复习课随意性较大,教师走进教室时没有清晰的复习目标,导致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感到茫然无头绪,学生困难的地方仍旧没解决,重点的知识点没突出,一堂堂复习课只是低效的重复,所以一个个练习做下来,学生的进步甚微。

4.复习材料单调。教师一味沿用旧材料,给学生造成“炒冷饭”的感觉,学生对这些一成不变的老面孔已失去兴趣。

5.复习课节奏松散。复习课节奏拖沓松散,既没有深度,即不能体现复习课的综合性,也没有密度,不会将复习材料快速地呈现给学生,使学过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在学生面前经过,让学生积极地回忆。

6.复习阶段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复习链。复习阶段,教师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这块,但对复习阶段的作业布置缺乏研究,随意较大,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关联性不大。

7.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心向的培养。复习阶段,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表现出心绪急躁,缺乏应有的耐心,教学态度粗暴,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与批评。“欲速则不大”,学生对复习课开始厌倦。

复习课的教学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很大作用,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一个个蓬勃向上的生命体,他们更需要爱的雨露的滋润,才能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更要在复习教学中给学生以爱心,耐心,细心,让我们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学习的乐趣,收获自信!因此教师要做好如下复习策略:

一、把握复习课的核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和学生在期末复习阶段有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复习课的目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提高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复习课不能在题海中度过,也不能在讲授中流过。复习课除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外,还应把所学知识进行疏理、总结、归类、巩固实践,以防遗忘。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日常用语、对话等,但这些知识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学生不易记忆和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复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三年级课文的单元重现法有很大的作用,看读,听想,听写,练做多种方法结合,复习了学生遗忘的知识,同时更好的巩固扎实要掌握的语言点。如在六年级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把48个音标归纳整理,重点学习对有困难的,平时不常见的音标,各个击破。

由于复习课针对性强,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设计的练习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课堂上,教师不必作全面的总结,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查漏补缺,及时整理总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节课的复习内容与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把握打开知识的钥匙,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保持学习兴趣

1.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复习课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没有了新授课时的新鲜感,但只要教师掌握导入的技巧,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很快地转移到课堂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唱、爱演、爱玩的特点,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说说演演,绕口令等活动,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的愿望。进入复习阶段,天气也变得炎热起来,学生很容易就会觉得疲劳、烦躁,从而影响学习的质量。为消除这种不良现象,我坚持在六年级课前安排阅报时间,师生一起了解世界各国的首都,了解各国的名胜,风俗,看些英语“小幽默”。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中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有时学生跟着美妙悦耳的音乐边唱边做,真正做到“全身动”。这样,既有效地减少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投入新的教学活动中,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利用游戏和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补缺补漏,疏理归类,便于学生记忆和融会贯通,提高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和进取意识的年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游戏能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学习热情高涨。例如在复习“Shopping”这一任务时,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全班分成五小组,每小组分别代表“水果店”、“文具店”、“服装店”、“玩具店”和“食品店”。我首先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店铺”需要,说出各自的“产品”名称,再根据其中的“产品”自编购物对话。在游戏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纷纷发言,大胆创新,编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精彩对话,各组组员都争先恐后出来表演。表演结束后,根据“小演员”们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等,评出最佳组别和演员。并发一点小礼物以资鼓励。最后,各组长分别汇报他们归纳的词汇和用过的购物用语,以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由此可见,利用游戏和比赛,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展交际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重视小组学习,发挥学生间的互助作用,培养合作精神

针对大班教学的实际,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几个年龄相仿的学生小组围坐,感觉平等、亲切,心理上更为宽松、自由,便于学生之间信息、情感交流,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激励感,对减轻中下生的心理负担尤其重要。转入复习阶段,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尽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所受的时间、内容、场所等的限制,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充分提供广阔的交往空间。由于每位学生都属于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下互相督促和检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该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各组朝着奋斗目标努力,并且要及时检查、指导和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之乐。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例如:小组开展每天默写单词,每天课文对话、每周自学课外谚语一句等活动,具体内容由组长安排或由组员共同商量。正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不知不觉把个人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学习的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样,学生对学习也是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但由于以往的考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大多数学生被迫背着“沉重包袱”,带着应试的心态参加复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复习不复习都是一样,反正都是学不会,考试永远是不合格的,成功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启发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排除不良思想和自卑感,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拥有最佳心理状态的环境,学生心情愉快,愿意上英语课,就容易记住所学知识,相反,如果一上英语课就觉得枯燥无味,或对学习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就不容易记住所学的东西。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态度和蔼可亲,与学生融洽相处,鼓励其学习的愿望,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的神经处于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形式,要与新授课一样,设计的手段要符合学习的规律,要有趣味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吸引力。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在提问、练习和作业,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去选做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和学生自己认为较为薄弱的练习,对那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练习少做甚至不做。这样,学生各有所得,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最终提高复习的效果。

如何上好中职对口单招语文复习课 篇6

关键词:对口单招;中职语文;中职生;“学案导复”

这两年,我省的对口单招工作蓬勃发展。因为对口单招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有力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欢迎。如何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学案导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得扎实

学案导学,至今在课堂教学中仍有一定的争议。但笔者认为,“学案导复”在我们对口单招的语文复习中是个成功的借鉴。这主要是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学案的特点。我们的学生虽然步入高三,有了升学的压力,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引导、教育之外,也要有一定的“强制”措施。“学案导复”,就是引导、“逼迫”学生去看书,去动脑,去动手。

我们将“学案导复”分三步实施,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和复习重点,建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复习的知识有个宏观的认识。课中探究重在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准最佳切入点,精选精编高考题型,讲练结合,注意方法指导。课后巩固分两步:一部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一部分提供质疑,即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可以通过学案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课堂解决或者个别指导。

“学案导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复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学为主体”,一改以往复习课以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做,培养其良好的复习习惯。当然,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对考纲、对教材和对学生应有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学案要及时批阅、反馈、纠正,也是学案能有效利用的关键之一。这样,复习课才能落到实处,上得扎实。

二、纵横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上得大气

现代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师在复习中要避免知识的零碎、机械的重复。在教学中,笔者觉得对照和比较是个不错的方法。如:学生很难记住的时代背景,可以将背景相近的放在一起记忆,如《包身工》《城南旧事》《雷雨》等都是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学生的认识也就加深了。联系比较中,学生能够将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触类旁通,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也活跃了,教师设计的课堂也不仅仅就课文而课文,而是有了纵横捭阖的自如,有了舒畅开阔的视野。有宽度、有高度,这样的复习课才能体现出大气。

三、方法多样,探究主动的学习方式,上得灵活

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任何复习方式都可以采用。笔者认为,“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所以,在练习评析课上,笔者经常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群策群力,优秀生带动学困生一起协商,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则从中指导、解疑、监督、评价。另外,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要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总之,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拼体力、拼时间”,而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留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这样的复习课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激励鼓舞,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渗入,上得阳光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战胜自己的心理惰性,消除职业疲惫,以个人的魅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复习氛围。其次,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师生心境开阔了,关系和谐了,课堂自然就有了阳光。

五、劳逸结合,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上得科学

众所周知,一节课45分钟,学生不可能从头到尾注意力集中。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考虑到课堂的缓冲期,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的弱点,张弛有道、缓急结合,复习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根源在于缺乏对学习规律的科学认识,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比如: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于刚复习的知识要趁热打铁,温故而知新,经常回忆,弥补遗漏,记忆就更牢固。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尊重学生,尊重规律,这样的复习课才能上得科学。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唯有从学生出发,真正付出艰辛的劳动,真正演绎出生动的课堂,学生才能爱上我们的课,才能换来“桃李芬芳”的成就,才能展现对口单招的教学特色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郭秋生.关于提高职高生对口升学语文复习效率方法的指导[J].教学交流,2007,(08).

[2]赵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界,2011,(25).

试析如何上好初三语文复习课 篇7

关键词:语文复习,阅读分析,方法,规律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必须有良好的复习方法。近年来, 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为前提,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针对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在复习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究, 摸索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语段的阅读与分析训练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内容与形式来看, 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和语段阅读分析均占很大比重。因此, 复习中笔者以强化语段的阅读分析为主, 其中贯穿与融合基础知识的巩固, 并将重点字词、语法知识渗透于重要语段的复习中。教学中, 每个重点篇目的重要语段都作重点复习。如:“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一段, 复习时, 笔者首先从有关小说的知识入手, 诸如“三要素”、文章线索等, 进行复习巩固, 而后结合本文及本段的具体内容, 从各个知识角度设计习题, 从本语段的含义及其与表达全文主题的关系上设计习题, 既测试学生基础, 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能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语段分析训练既不能机械重复, 也不能蜻蜓点水, 必须抓住学生弱点, 精心设计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往往概括不到点子上, 不是抓不住要点, 就是以偏概全。在复习中就可以精心设计三种语段, 分别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一种是用文章的中心句作段意;一种是抓住要点, 综合概括;一种是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概括。通过三种语段的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二、学生拟题自测, 巩固复习

学生自己拟题自测, 虽然难度大些, 却有很多好处。它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及时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 以便教师查缺补漏, 对症下药, 还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

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也着眼于画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般是本文重点。学生拟题自测前, 教师可以提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应侧重的问题, 包括说明方法、对象、结构、顺序、语言的准确性等, 并要求给所拟出的问题做出答案, 完成后让学生当堂采用问答形式当众训练。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注意学生的疏漏之处。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要给予指导补充。如此段中, 有份自拟题对“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句后的冒号作用没提到。笔者指出后, 学生很受启发。经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多学生能拟出像样的自测题了, 使复习成效大为提高。

三、运用“串糖葫芦”复习法, 增强复习条理性

把教材所选文章按体裁、各篇的字词等知识点整理归类进行复习, 像穿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如“朦胧”一词在初中课文中屡次出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三十年前, 我曾到过柳村镇, 说起印象, 确实很朦胧了。” (《社戏》) ;“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故乡》) 。这几处的“朦胧”所处语境不同, 含义也不一样, 这时就应先给学生理清词语的构成方式, 在各句中的词性及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等问题, 再进行语境分析, 使学生明确含义的异同。这种一词多义现象古文中极为常见, 更应多做串连与比较, 以便学生掌握。又如:给出某课文的一句或一词, 让学生答出该句或词的出处、文章作者、体裁等知识, 也是一种“串”法, 可增强知识的条理性, 加深学生记忆, 效果很好。

四、紧扣教材, 教给规律

在复习中要紧扣教材, 把分散在课文中的知识集中起来, 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找出规律,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而巩固知识, 培养能力。

例如, 概括中心思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 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把中心思想从全文的内容中概括出来。笔者在复习中, 让学生把本册中学过的课文按体裁加以分类, 然后通过比较, 得到概括中心思想的不同方法, 使学生通过复习, 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以概括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为例, 可直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都是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 把人物的特征加以概括, 并且得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人的结论,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找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就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找关键语句, 从这些关键语句中概括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生掌握了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再配一些有代表性的例文练习, 这样指导方法、教给规律的复习, 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跟踪复习, 及时巩固

所谓“跟踪”即知识与能力的跟踪监测与巩固。具体做法是:每复习完一课, 根据该课重点、难点, 有针对性地再拟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起巩固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材料, 必须及时完成, 否则就会脱节, 影响跟踪复习效果。还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来充当“小老师”, 每人都出一些复习检测题, 比一比谁的检测题覆盖的内容全面, 谁的形式新颖, 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成功感和自豪感。

怎样上好语文复习课 篇8

好的复习课, 总呈现出这样一个面貌:老师用三言两语就将复习的问题讲得很明白, 尤其是把重点讲得很清楚, 更关键的是,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 自己学得很明白。学生不仅熟知了命题特点和考查规律, 而且自己明白了应该怎样复习和怎样巩固复习所得。这样的复习效果谁不想追求呢?然而, 在我们的课堂上, 却经常见到, 老师把学生讲得云里雾里的, 以其昏昏, 使人昏昏, 最后学生做起题来, 当然也就是竞猜游戏了——这样的复习课是谈不上有什么效果的。

我听过这样一节复习课, 讲词语识记, 也就是汉字识记课, 考试中经常考到——考“错别字”。按说是很枯燥的内容, 但讲课的老师却不仅讲得很明白, 而且使学生还学得很轻松, 效果十分好。仔细想一想, 发现有些地方或许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一, 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计教学。有些老师设计教学, 往往从自己出发, “教”的内容想得多, 学生“学”的问题想得少, 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就不怎么配合老师了。比如总是在想:我这节课应该怎样怎样讲, 应该怎样怎样引导, 至于最后学生学得怎样, 或许就管得少了——甚至还反过来说, 这些学生太差了!一句话, 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这位老师上课就不是这样的。他一上课, 首先就问学生, 你知道高考考多少道题?第Ι卷第3小题是什么题吗?这一问, 还真把学生给问住了。学生平时只知做题, 哪想到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答得五花八门。这说明, 学生对高考试卷缺乏最起码的认识。如果学生对自己马上要参加考试的这一张试卷都不是太清楚, 很难设想, 他能考得很好。这样的教学设计, 老师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的。

我猜想, 准备教学之前, 他一定在思考:学生对高考试卷熟悉吗?怎样能够让他们熟悉这一张试卷?后面, 这位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汉字字形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时, 也不是自己主讲, 也是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道题的命题规律。这位老师也一定在思考:我知道汉字字形这道题的命题特点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 要让我的学生自己明白这道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的, 积极的。这节课事实上就是这样呈现出来的, 学生在老师轻松、有趣的引导下, 自己总结出了汉字识记这道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 而且还总结得十分详尽。

第二, 教学过程设计得简单、有效。记得有一位语文专家说过, 一节课的过程设计和方法指导不能搞得过于繁琐, 环节太多, 就会不流畅;方法过于复杂, 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茫然。所以, 我认为, 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 过程清楚明了, 方法一看就会。这节课的过程设计就十分简单, 其基本程序就是两个:第一步, 分析高考题目, 总结命题规律;第二步, 依据实际材料, 模仿高考命题。老师在两个教学环节中, 似乎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方法指导, 一切点拨都是在自自然然的内容推进中, 随意点化完成的。然而, 效果却十分好, 看得出来, 老师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就因为教学环节设计简单, 所以, 学生始终是在一种清醒、明白而且兴趣盎然的状态下, 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的。比如, 在模仿命题这个环节里, 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上一个环节中的命题思想, 而且学以致用, 马上从老师所给出的实际材料中, 命制出了高质量的符合汉字考查特点的汉字字形考查题。许多题目的选项, 都十分有高考味, 这说明学生对高考这道题的命题精髓是熟知于心了。

第三, 良好的教学功底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这节课里, 我特别欣赏这位老师的随意点化, 有时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玩笑, 就让学生彻底醒悟了, 我以为这是要比较深厚的教学功底的。这一点特别值得年轻老师学习。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 学生在“挖墙脚”上设误, 写成“挖墙角”, 学生说是“音同, 还有义近”, 老师及时肯定, 并加以点拨。老师说:对, “挖墙角”和“挖墙脚”都是蹲那儿挖, 但一个是挖人家的墙的一角, 一个是挖人家墙的根部。而我们要的是挖人家的墙的根部, 所以应该是“挖墙脚”。这样的点拨不仅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而且言简意赅, 诙谐幽默。相信学生是会牢牢记住的。

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篇9

一、复习课要能体现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三原则

复习课要能体现学生复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把以前的知识点简单地重新罗列, 然后照本宣科来梳理复习, 否则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如食鸡肋索然无味。教师要努力创造问题情境, 利用多媒体设备把问题呈现在大屏幕上, 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 让学生自主判断错误, 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切忌越俎代庖导致好心做坏事。复习课还要能体现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必须围绕重难点、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课堂问题及练习的设计教师也要有的放矢, 能督促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反复训练, 力求引导学生复习取得实效。复习课更要能体现学生复习的系统性,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呈现的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能够引导学生理清相关联的知识, 分清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弄清各种合理恰当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容易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从而使知识的构建呈现网络化、系统化、清单化。

二、复习课要注重强化学生“练”和“测”的训练及方法

复习课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地针对性训练, 训练力求分散, 避免过分集中, 以便于重难点分散后学生容易各个击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 要有一定的梯度和一定的层次性, 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少而精, 并要努力创设情景, 多设计对比练习, 以便于学生厘清易混点、易错点的不同之处, 同时也能够防止学生陷于题海战术, 疲于应付不能自拔。

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中检测, 课堂上教师选择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行检测, 检测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有检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笔者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现实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让学生做了检测题, 但是却没有花时间进行仔细批改, 或者仅仅批改了部分学生, 就以偏概全地进行粗放式的讲评, 结果成效甚微。更有甚者, 不但没有花时间批改, 就连讲评的时间也省略了, 只是在黑板旁张贴了一份参考答案, 有责任心的学生可能去参考一知半解的答案, 但是有些后进生并没有参照标准答案。因此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检测题, 更要认真批改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以便师生都能建立非常有效的错误档案。学生的错误档案要求学生记录在错题本上, 并且要能够在错题本上标注出产生错误的原因, 以利于学生反复回看, 查缺补漏防止再犯。教师的错误档案记录在备课笔记上或检测试卷上, 有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些易错点反复训练、反复矫正和强化。如此训练和检测, 学生怎么可能不进步呢?

三、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复习方法

1.以学生和课本为主。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课本不放松, 因为现在的考题是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 而教辅资料仅是有益的补充, 不能主次颠倒。组织学生复习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答案、自主归纳规律和方法, 教师只进行适当点拨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的主体作用, 切忌喧宾夺主, 导致得不偿失。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复习方式,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知识体系的归纳、整理和构建,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主动、更深刻、更牢固, 应用知识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2.以课内练习为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认认真真备课, 精心选择有效的及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和练习, 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不断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及时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能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 绝对不能拖到课后去“炒夹生饭”。以课内为主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锻炼学生临阵不乱的考场意识, 帮助学生克服考试时临门一脚的怯场心理。

3.关注社会热点, 培养学生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特别关注社会新闻当中的热点问题, 重视各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目的是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建设者。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新颖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要求教师要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变,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实践证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使数学复习课上得更有效。

一、让学生合作交流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也是有限的,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的。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住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为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从而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的每单元都有知识点,复习时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理清各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个单元里已学过哪些知识,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英语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发现、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因此,合作交流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进行约数和倍数单元复习时,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前复习找出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举例说明每个问题, 课中小组交流所提问题, 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都能理清知识点,然后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知识网络。由于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自己手中,因此他们表现得异常积极、活跃,整理出的内容简洁清晰,一目了然。有天平形式的、有大叔形式的、有大括号形式的……虽然形式各异,但同学们抓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整理。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自我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让学生评说问题的答案,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既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习时对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评价,由学生来评说,教师保持中立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形成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中不做法官、不当裁判长,由学生正积极评价,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局面,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

例如约数和倍数的整理复习时, 一生指互质数说出一定能组成互质数的两个数的几种情况:(1)1和任何自然数;(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3)一个质数、一个合数;(4)两个质数。老师不做反应,学生听后对于(3)(4)两种情况,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这时老师组织各小组开展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认为“对”的小组代表举例证明:“例如7和8,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它们就是互质数;11和13,两个质数,它们也是互质数。”并自信地说:“怎么不对呀? ”认为错的小组代表更不甘示弱,立即反驳:“例如7和21,一个质数、一个合数,它们是互质数吗? ”这样从争论中学生进一步明白一个质数、一个合数(不是倍数关系的情况下 )一定是互质数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同时通过争论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善,知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舞台,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 ,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也尝到了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 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用来解决生活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因此复习时练习的设计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总复习”这节课最后,教师编了一道阿凡提的故事,耐人深思,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故事以一个生动的电脑画面出现, 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里,可是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下这么多羊。财主说:“我不管你,如果你要改造,就得自己花钱去买材料。”可是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却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提出围成正方形,当围成正方形容纳不下时,围成圆形,如果还不够时靠墙围,那么老师引导:“靠墙围怎么最大? ”学生开始突破常规进行发散思维,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部分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 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要上得扎实有效,起到弥补缺漏、消除疑惑的作用,使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否提高。复习课更是老师精心布置、精密安排,牵着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达不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的目的,反而易造成耗时多、情绪低、效果差的局面。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二是让学生评说问题的答案,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舞台,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课要上得扎实有效,起到弥补缺漏、消除疑惑的作用,使学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建筑类高端应用型人才下一篇:水利基本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