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2024-06-28

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通用8篇)

篇1: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课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职称晋升)、课堂诊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教师的工作中。值得一提的,近年来我们学校老师执教的课有机会在全省甚至全国获奖,有不少是借助于教学录像课这个平台。否则,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想要参加全省或全国的教学现场赛,机会是少之又少。

采取评录像课的方法在全国比比皆是。即有关学校将所要参评的课拍摄制作成一部实况录像片,报送评比部门,评委们则根据录像片给参评的课打分,评出奖次。这种评课方法的好处不少:一则降低了评课组织工作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和开支;二则参加评课的教师、学生、各种教学器材以及评委和参加观摩的教师无需在特定的时间集中于特定地点,避免了以往评课活动中所必须考虑的交通、食宿、组织安排等各项繁琐的工作和所要承担的各种开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三则参评获奖的课可以通过现场制成的优质课光盘(或录像带的复制)在学校间进行交流,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观摩到这些好课。但也有人对录像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录像课可以做假,不真实,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水平。事实上,教学录像课的确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的的现场教学课。一般来说,参评的录像课是经过了美化、包装的,一些实际的现场赛课中教师可能会犯的错误,如:超时、时间不足、写错字、说错话、遗漏教学环节、多媒体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障碍等等都可以得到避免,再有片头、片尾、中间的过渡等,也可以通过编辑人员后期的润饰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课的质量的目的。但无论怎样,教学的基本面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如:语言、板书、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等等,这些判定一节课是优是劣的主要内容和方面是做不了假的。因此,可以说教学录像评比课达到了评课的基本目的。因此,一堂录像课能否获奖,所得奖次是高是低,不仅给摄像师拍好录像课提出了要求(因为在一堂教学录像课中,即使拍摄质量在评课中不作要求,但它对评委的主观印象也会有很大影响,更何况大多数录像评课把拍摄质量也纳入了评分的要求,并且占了较大的权重。),同时,还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组织管理的水平、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鉴赏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执教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还要密切注意与摄像师的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录制一堂成功的课的目的。因为,课堂教学录像课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但它又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课堂教学的现场直观可以同时看到师生的双边活动,也可以随意把眼光转到课堂的任意一角落。而课堂教学录像课则不同,它的观摩者只能看到镜头可显示的画面,观摩者的眼光和思维只能随着镜头走。下面,本人就谈谈作为一名录像课的执教教师,在录像课上应如何与摄像师配合,需要注意什么,提几条建议,供老师们借鉴。

一、教师制作课件(幻灯片)需要注意什么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一个好的幻灯片、演示课件对于上好一节课举足轻重,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时要想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必须注意以下4个方面。

1、使用清晰的字体,如:黑体、幼圆和楷书等;避免使用行书、隶书、美术字等。

实践证明,宋体和黑体是人们最容易分辨的字体,所以在印刷书籍,书写宣传标语时,几乎全部用这两种字体,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清内容,最快理解知识内容,应该首选宋体字。标题和重点词可以加粗或用黑体字(如图1所示)。如果想让演示内容更活泼,幼圆和楷书也是可选字体。除了特殊需要的标题、课题,最好不要在正文中出现美术字体,更不能加空心、阴影等特效,那样会加重学生阅读负担,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确实需要特殊的字体,那事先就要在自己上课使用的电脑上安装好特殊的字体,避免上课时出现意外情况。

2、幻灯片宜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白色、浅黄、浅绿等对比突出的亮色。

现在我们教室里用的大部分为正投影设备,银幕直接受到全部光线的照射,没有投影机的照射时,它已经是反射亮度最高的物体,如果我们用白色做幻灯片背景,投影幕与周边物体,如黑板板书、教师授课等反差太大,摄像机选取的构图画面如果同时显示屏幕与授课教师(或板书),会出现屏幕过亮,看不清图像与文字;如以屏幕为标准,摄像机光圈缩小,教师或黑板板书的亮度又不够,会成为一个黑色的阴影,看不清教师面目,图像效果差。幻灯片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亮色时,尽管仍与黑板背景有亮度差异,但效果好得多,能够正常观看。

3、文字格式要统一。

标题、小标题、正文内容、注释等,前后字号、字体要一致,相同等级的标题在不同的幻灯片中位置要一致。同一张幻灯片使用字体不要超过3种,同一句话字体不超过两种,重点、难点词汇最好用同一种字体的加粗功能。有的教师喜欢在幻灯片中使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文本内容,播放时,花花绿绿的颜色强烈刺激学生的视神经,学生的兴奋点错位,反而对知识点淡化或忽略,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同一张幻灯片文字色彩原则上不应超过3种,坚决杜绝一句话中出现3种色彩的文字。

4、在文本或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要把大尺寸的图片用工具缩减到合适的尺寸。

一般不能大于1024×768,因投影机的分辨率就是1024×768,即时使用了高清晰的图片,也不会有更清晰的效果,反而白白占用了计算机资源,严重影响速度,使计算机运行不流畅。

5、做好的课件要压缩打包,然后再解压到自己上课用的电脑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入径的不同而链接不上。

二、教师要及时与摄制组成员沟通,互通信息

在正式拍摄之前,执教教师要实时向摄制组成员详细介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内容、重要教学情节以及自己对拍摄、后期剪辑等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参评要求等相关资料,让有他们拍摄时心中有数,后期剪辑时有目标、有重点。

三、教师上课的形象与教态需要注意什么

1、执教教师上课应穿大方舒展、颜色搭配合适的职业装,女教师化淡妆,男教师头发整齐,不留胡须。尽量避免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执教教师身着白色服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会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还要避免穿窄条纹或细方格服装,这样的服装会造成边缘不清,画面闪烁,俗称爬行的效果,影响观看。

2、教师讲课应该尽量站在讲台中央。教师的知识讲解是通过语言、姿势、表情等传递给学生的,只有站在讲台中部位置,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看到,有完整的交流。有的教师喜欢讲课时在讲台上左右行走,还有的教师喜欢站在讲台侧面或者走到学生中间讲课,这都是不好的习惯,左右行走给学生一个不稳定的形象,摄像机来回跟踪教师,也会使画面不稳定;站在侧面,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教师的表情,走到学生中间更会使大部分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学生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就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简洁明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同时要努力克服平时上课中不好的,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口头禅。评价语言要有的放矢,不要随意。可能的话,可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好自己的上课语言。

4、教师在授课时,要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教师上课时讲了错话,或遗漏了某个教学环节(板书),不要慌张,可以把讲错的话重讲一遍,遗漏的环节自己毫无声息地补上,课后再与编辑人员交流,便于他进行裁剪、润饰弥补。

5、学生活动与发言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具体体现,要准确把握。

上课前,教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现在,我们拍的重要的录像课都是采用双机录制。因而,教师要把发言好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学生机最佳的拍摄位置。写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特别是科学之类的课)安排在学生机(主要拍摄学生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或教师机摄像机(主要拍摄教师活动画面的摄像机;以下同)附近,便于摄像师即时捕捉精彩的学生活动画面。教师千万不要在学生发言时走到学生面前,与摄像机成为三点一线,使摄像师无法捕捉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画面。学生发言时,教师的位置可以稍作调整,相对摄像机机位,站在发言同学左边或右边。要提问某位同学,要事先通知摄像师做好准备,当然不能用语言,要用动作,如,教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同时将自己的手举起,一是给学生个启发,会的要举手,同时也给摄像师一个提醒,我要提问了。你可以慢慢地向想要提问的同学的方向移动,或是你站在中教室间不移动,那么你要提问右边的学生,你就举右手,你要提问左边的学生你就举左手,摄像师自然就知道,你下面的镜头要向哪个方向移动。反之,你向右边走或是举起了右手,最后却提问了一个左边的同学,抑或东问一个,西问一个,前排的问一个,后排的问一个,摄像师就不知道镜头该怎么转,更不用说跟得上。在过去的录像课中,经常出现学生机的镜头刚跟上,学生已经坐了下来,这时画面里只有学生的声音,而没有学生的画面,就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

6、学生活动、做作业时,教师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巡视。

如查看几个重点学生,并进行指导交流,不要无目的地转悠一圈就走回讲台。如果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活动时,教师与学生要尽量正面朝向摄像机,摄像时才能保障画面主体突出,可看性强。

四、教师上课该如何把握课堂进度,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

1、合理地安排讲课时间,把每一个环节精确到分钟,可以顺利完成教学进度,保障教学效果。可能的话,教学时间的安排应当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上课时,恰当使用讨论、课堂练习、学生演示等教学环节来平衡时间是一个好方法,当时间充裕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增加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当时间紧张时,减少学生演示人次,或者适度减少讨论、课堂练习的时间。

3、对于时间的掌握,教师不要一味看时钟,以免影响自己的教学情绪或学生上课的表现。

有个方法不妨一试:就是在讲台上放一块手表,固定好时间,如上课前把时间定点在10点,上课后把手表启动,这样只要时间到了10点40,就是说明你上课的时间到了。同时,到讲台前,看一眼手表,谁也不知道你是在看时间。

4、切实控制好学生的讨论时间。

学生每次讨论的时间长短要适度,超过3分钟的讨论,学生激情会急剧减弱,表现疲沓,观众也会视觉疲劳,一般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好。

5、在教学课件的选用上,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能用实验、演示、表演等教学手段时,就不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一堂课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演示了几十张幻灯片,其它教学技能却没有机会很好地展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的视频教学课件要精确编辑,内容选择准确,时间恰当,播放时无停滞、无断码,把与授课内容无关紧要的内容提前删除。

五、教师使用教学设备与进行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使用得好,锦上添花,还能为教师教学环节加分,使用不好,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教师形象。

1、实物展示台的使用。

实物展台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平面的文字图画,也可以展示立体试验,还能即时地展示学生作业,使用极为便捷方便。使用时要注意规范,不要用手指点图像,如果没有专用工具,随手用的笔也可以使用;注意展台摄像头的位置,不要让摄像机、展台摄像头、教师头部成一条直线,那样会遮挡住教师,影响形象。教师可以站在稍侧的位置,以不影响操作为准。如果实物展台放在桌面上,展台摄像头会遮挡住授课教师及黑板,影响学生视线,长时间不使用,应该把展台摄像头放倒,使用时再抬起。

2、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在上课之前应做好测试,尤其是音视频。

检测视频是否可以正常播出,音量大小是否合适。所用课件最好放在D盘或E盘的盘符下,发送到桌面上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删除,也能避免占用C盘空间,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如果需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应该把投影屏幕黑屏,使用幻灯片时,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相关的键即可。

3、演示与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做到步骤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操作准确。一定要让实验与演示面向学生与摄像机,注意不要让手遮挡住实验过程,在观察反应变化时,如果不再需要操作,授课教师应稍稍离开仪器,使拍摄的主体更加突出。以上是本人就“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谈的个人的一些体会。在这些体会中,有的是本人在长时间的录像课拍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有的是从他人的优质录像课(电视、电影画面)中悟出的,有的则是借助他人的一些经验而谈的。

篇2:如何上好一堂优质的教学录像课

化学课组

刘升

2012-2013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我感触良多,也收获颇丰,因为我处在一所刚刚建立不到三年的新学校,新的环境为我们迎来了崭新的篇章,新老师和新学生更为我们增添了无限的朝气。学校主张“以老带新”的教学政策,我也正是在不断地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收获喜悦,收获经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我们共同的心声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那么,一堂优质的化学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1.一堂优质的化学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2.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的课,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3.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

一、面面俱到地分项目评价教师的—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4.一堂优质的化学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

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却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5.一堂优质的化学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

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总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总之,上好一堂优质的化学课是每个新老师的目标和希望,我现担任高二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因此我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我认为课堂教学本领的高低才是真正体现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条件。每天在我不断重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总结了关于一堂好课的成功要素,现在根据实验中学(不同的学生教法会有差异)学生的学习状况,我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堂优质的化学课的成功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化学实验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注重实验带给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上如果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让学生喜爱化学。记得一次去听陈小微老师的公开课,她在讲《Fe2+和Fe3+的性质比较》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们清楚的观察到Fe2+和Fe3+溶液的颜色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接着她又让学生代表上讲台做实验,并让全班学生纠正他们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老师再加以更正,从而实现了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可以说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更能让学生热爱化学。

二、考点演练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注重做题带给学生的信心与热情。

俗语说得好:光说不练嘴把式。做题的效率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想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测评,可是学生自身还不具备自我检测能力。因此如果在课堂上,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灵活地穿插各种高考题型,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学生的信心会大大地增强,学习的热情也会 不断的提升,因为学生们喜欢在一种拼比的课堂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我在讲《溶液的浓度及其配制》时,不断地举出各种关于浓度的易错考点,学生们主动动手练习,并积极回答,我再通过不同的方法讲解知识,这样既促进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要点,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灵活运用,注重信息化带给学生的好奇与憧憬。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老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尤为重要,现在多媒体教学已频繁的在各地区使用,因为它的特殊功能可以使全国教育联系在一起,所有的老师可以相互交流与学习,尤其是新老师在没有教学经验的时候,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各地优秀教师的讲课风格,不懂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中获得最好的答案,这样对于新老师的知识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可以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学生们才会像老师学习,更加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文化,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篇3:如何上好一堂技工院校的优质课

从专家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评价标准。我认为一堂好课不能用标准衡量,课堂应该是生命的灵动的、富有个性的。有一种观点是如果一堂课让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则一定是一堂好课。

一、大胆尝试,为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堂优质课需要老师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做出大的改变不仅从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还从小组活动、教师鼓励、评价等各个方面,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二、设计新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优质课需要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要新颖,最好以最新发生的新闻或身边发生的事件贯穿整节课, 每个环节要做到新颖,处处都体现独具匠心。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具体情境创设,以及课程导入部分的新颖,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对提高整堂课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堂优质课需要教师们清楚地意识到课改背景下老师由演员向导演角色转变,要精于组织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利用优美的口头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采用互助式、讨论式小组竞赛式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活泼,紧张则是因为大脑思维量大,活泼则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组内合作创新意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多元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信心

一堂优质课需要教师运用鼓励力量,重视过程性评价,往往一节课要集合多种评价模式,如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也可以由一组学生专门负责评价等多种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应具有专业性,还要加入丰富的鼓励元素,对学生自信心培养大有好处。

五、营造职业氛围,有利于他们对技能的掌握

专业课教师的一体化模式运用更成熟,告别以前形式上的单纯模仿,逐步转变为培养企业人,教学中加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规范,逐步探索适合技工院校实际的一体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和融入职业准则、职业要求、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如搞电的要细致谨慎,工作过程要规范,布线要干净整洁,要有服务意识等。技校及类似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多来自普通初、高中(以初中为主)。他们进入技校学习之前学的都是些普通的基础知识,如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外语等。加上本身年龄太小, 使他们不可能置身于技术世界之内,也不可能立即对技能、就业等概念产生亲近感,妨碍对专业知识的主动接受。如何塑造职业气氛和环境,使他们尽快具备学习职业技能的意识,是许多学校忽略的内容。职业学校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习重点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变为肢体对机械工具的操纵, 从抽象世界进入具象世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由原先单一的学科学习理念转变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我们所说的职业意识包括严谨的敬业精神、熟练的操作本领、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具备职业意识,自然有利于他们掌握技能,也是内在素质的重要内容。

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走自己的道路

文化课教师们需要更灵活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不仅是为了行动而行动,还要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教学、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并将这些活动和课程内容很好地融入一起,走出自己的道路。

1.安排活动要适量

不要太过于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活动多,但与课堂主题和内容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起不到为内容服务的作用,而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导致学生一节课下来玩得开心,但往往学到的知识太少,印象不深刻。

2.正面引导小组互评

小组互评不要变成小组攻击,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再指出缺点,课堂就会混乱,不能达到评价效果。

优质课活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师成长。促使教师积极认真备课,从教学内容确定到重点、难点确定,从教法研究到问题设计,从时间安排到讲课过程,再到互相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大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坦诚地谈自己的观点,说自己的想法,述自己的做法。既要诚恳地指出别人的优点,又要善意地道出对方的不足,更要恰当地提出合理建议,彼此在真诚中得到提高,而心灵得到的是快乐。教研小组的核心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都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加大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备课组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以后要在整体教研的时候,对同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致力于寻找出一条适合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让大部分老师都能认可并学会这种模式,逐步加以完善。希望我们也能找出一条大家都认可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互相学习、吸收优点,把一些好的做法归纳和总结到一节课中,最终打造一节较理想的优质课。

摘要:技工院校面对的是一群较特殊的群体,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完善课堂。如何上好技工院校的优质课,是每一个技工院校教师必须深入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篇4:如何组织与上好一堂优质课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标准变化 优质高效

在传统教学中,所谓的一堂好课就是看老师的教态是否自然大方,讲课是否流畅,问题分析是否到位,语言是否幽默风趣,问题是否范科学性错误,教学流程是否完备,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优课的评价机制与时俱进,笔者认为一堂好语文课应具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流程、充实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有趣的课堂和最佳的教学效果等方面。怎样上好一堂出色精彩的语文课呢?其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动态,下面就谈谈优质课的标准问题,供同仁们切磋。

一、语文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过去老师洋洋洒洒,一流似水的“一言堂”,无论你讲得多么精彩,展示得多么有魅力,都被界定为低效课,甚至被认为无效课,原因很简单:学生只是你被动忠实的听众,对于老教师来说有时可能接受不了,但千真万确优课标准变了,如果能创设教学情境,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组研讨,采用教学三案:导学案、诵读案、检测案教学,灵活机动,有的放矢地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眼看,耳听,脑思,嘴说,手写连贯性不停运转,使学生学得快乐,练到实处,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思维,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就被界定为一堂好课。

二、整合教材,精心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

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教学建构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评估者。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别出心裁的教学构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那么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地教学,反而是与新课程理念对教材与教参作用的界定相悖的。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内容要丰富

1.课前要“洗课”。思路要明了,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坚决“洗”去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废话,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把“洗”出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的语文教师一连提出好几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开始提问下一个问题,这种貌似自主、合作的学习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备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学问,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靠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向发展智能“延伸”。

四、教法灵活多变,课堂快乐有条不紊

教学方法不能呆板,要关注班情、学情,灵活机动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的是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的音、像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提倡拉近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创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认识和探究语文的氛围,而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好的语文课应是语文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組讨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活而不乱。

五、具备最佳教学效果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光看流程精彩纷呈还不行,还要看教学成果,师生是否实施了角色转换,语文老师分析的重难点是否到位,学生是否亲其师,信其道了,学生是否全身心与课堂融合,学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准确,学生完成作业是否规范、迅速、正确,学生的眼界、思维是否得到开阔,最终看是否激发了兴趣,提高了语文的考试成绩,如果做到这些,无疑就是一堂精彩的优质课。

总之,老师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唤醒、鼓励。好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和生成的特点,所谓有特色的精品课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学生的实际需要设定教学目标,不断创新,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极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又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篇5:如何上好一堂课

荆 磊

“如何上好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情研究学生,教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五个部分。

2、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

3、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重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巩固政权的措施尤其是对民族资本注意工商业合理调整就是难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个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为了讲清合理调整工商业,讲解了当时的背景、具体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怎样。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难点,逐个击破。②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③运用直观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④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课的类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将理论课改为实验课,复习课改为技能训练课等。

4、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

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如:体育班与音乐班同上一节数学课,采用同一方式、方法显然不合适。

5、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

怎样上好一堂课

杨宇宁

编者按:我们仁兆中学组织了全体任课教师们认真探讨了“怎样上好一堂课“的问题,教师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将研讨情况整理如下:

1.葛锡俊的观点:

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后再制定教学预案,最后教师还要有坚实的教学基本功。

代美娇的回应:

深入挖掘教材固然没有错,坚实的基本功也离不开,但我认为好的一堂课离不开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你准备得好好的,在课堂上学生不配合,不积极,可想而知,效果肯定不好。相反,学生状态好,回答问题积极,就算他们所提的问题不是老师所预料的(但与课文有关),只要师生能共同完成,就是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我认为,这也应该算是一堂好的课。

冷学新的回应:

代老师的想法很有见地,让我想起了“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在线研讨时,一个教师提到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起点。君老师这里讲的学生的情绪就是指学生的情感起点,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需要操纵好各种教学变量。如教师的情绪、语言、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评估的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调动、师生情感的沟通、教学秩序的管理等等。

孙正巨的回应:

学生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教师如果不能驾驭教材,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那么你的课堂就不会吸引学生,学生怎么和你配合默契,这堂课怎么能成功呢? 冷聪新的回应:

是啊,对这个观点,我感触很深。今年我接的这个班,整体上孩子不会听课,而且学会了装模作样,装着认真听课的样子。后来被发现了,我找了几个学生问了一下,他们的回答让我郁闷,他们说,他们用眼睛看着黑板和老师的动作,心里想着今晚回去上网玩什么,打游戏哪里升级……

学生们的心不再此了!我们首要的,应该先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预案功效,光是对教材的把握,没有对学生随时的听课状态进行调控,是很难上好课的,弄不好会出现独角戏的悲惨下场

张克远的回应:

我赞同冷老师的看法,一个老师如果对教材不熟悉,或没吃透教材,即使设计的再多样效果肯定也不好.我觉得一个老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重要,做到游刃有余,这确实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所以还的多学习.

冷臻花的观点: 对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其目的课堂上既注重大部分的有效教学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学生获得了发展,才是最终的评价标准,而这个评价内容短时间是不容易发现的。

曹振民的观点:

两天来听了几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挖掘教材内容,预设恰当的情景;上课时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当然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功底,富有激情的言语以及敏捷的判断力,教师要善于扑捉课堂中亮点,把握亮点围绕教学目标借题发挥,也许一堂课中能出现几次高潮,处理的恰当,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好课。

王仁海的回应:

这里预设的适当情景应该是更符合教学内容,更能够体现教学要点,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教学意图为基础的教学情景的良好预设有利于课堂的艺术教学!

孙展廷的观点:

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要喜欢教育事业,就要全身心投入,奉献爱心,上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孙欣福观点: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准确的把握才可能有适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效果。

曹瑞贤的观点: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前几天一个朋友说“我班孩子上完一节公开课,好多知识还不懂,还得重新上一节。。。”看出所谓的那节公开课,作秀的成分太多了,孩子只沉醉在课堂表面的热闹上。我想通过今晚的学习,会让自己的课更扎实。

董晨敏的观点:

我觉得体育课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老师要想上好体育课一定要和学生有很好的沟通,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

吴美芝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我认为不能浮表面,有些老师的课,看上去十分的阵容豪华,花样很多,可是当平静下来的时候其实发现没有什么内容,所以我认为,一节好的课应该是“繁华”尽退后的踏实,是浮华表面下的稳重。

曹瑞贤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教师的状态很重要。我最深有感触的是,如果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那就有可能上好这节课;反之则不然。

冷学新的回应: 同意曹老师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有上课的热情和欲望,“带着良心和智慧走进课堂”。教师有了热情,学生的热情也会被感染,让教学成为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相融合的一件事,不仅容易激发教学的创造性,也能减少职业倦殆情绪的产生。

荆磊的回应: 当一个教师满怀自信、面带笑容走进教室,他的力量是无限的,也因此,他在教学方面的一切优势得以发挥,他的课最有可能成为一节好课,反之,“好”字也就无从谈起了!

代美娇的观点:

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的精神是否饱满很重要,如果老师情结低落,教学进不了状态,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大。

孙锡成的回应:代老师说得对,只有以情激情,以爱唤爱,才能让师生在课堂上经历生命体验的过程,收获才会丰厚.

荆晓娟的观点:

上好一节课除了准确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外,教师还要有成本观念,这就要控制教学投入及时间成本,避免脱课产生无效劳动。大家都知道,教学时间消耗与问题设计难度呈正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这样能减少教学消耗,增强课堂时效性。

孙淑琴的回应:

是的,提出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读书、思考、讨论、解决,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指标。

王德学的观点:

要上好一堂课,就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下功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改革开放是不行的。

第一、让学生有时间“读”。“读”能培养语感,积累语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百”其实是时间的积累。而“读”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诸如自由朗读、齐读、默读等,只有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才能达到训练目标。

第二、让学生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满堂灌”的课,教师讲得多,即使也有提问让学生思考的时候,但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所以,学生得到的仍是教师教给的现成答案。现在,我们强调要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就是要在把问题交给学生后,有时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能拿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第三、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交流。新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有合作,就一定要有交流和讨论。因此,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就必须有相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空间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与前后左右的同学、或是超组越行地进行交流和讨论。

李月华老师的观点:

要上好一堂课,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首先老师要读透“两头”。

一、老师要读透学生,学生是老师施教的对象,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而教学,那是无的放矢,收效一定不大;

二、老师要读透教材,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了,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葛锡俊的观点:

教师灵活多样的驾驭,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驾驭好自身的角色形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督促者。参与,这就是以学习者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你得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和学习;督促,就是对课堂中的纪律、学生投入状态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和把握,尤其要督促下层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点拨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有责任规范学生的学习体会,有责任引导学生拓展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对学生的疑难之处,更有责任进行友好的点拨。其次,要善于把握好各环节的进程及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操作环节构建而成的。每一个环节多长时间,学生该做什么,教师要怎么样,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把握;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即使是条件十分落后的农村学校,也要努力丢掉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作法,让音乐、图画进入语文课,从右脑开发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表演、辩论、演讲等进入语文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等等,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手段,都可以用起来。

再次,要发挥随机评价的调节功能。评价的原则是重表扬和鼓励,严禁呵斥和一棍子打“死”。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等;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阵掌声、一个大拇指、一个赞赏的眼神等肢体语言,还可以是学生的相互评价。

杨言风的回应:

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尽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赞同!

这如同整合了的艺术课程,那就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手段,从视觉、听觉、嗅觉乃至味觉上去调动、感染学生。

身为一个教师,如果不打算加入到与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中,进行不同的价值分享和理解过程,只停留在自己课堂上所谓的知识传授过程,那充其量就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旁观者。

荆磊的观点:

我觉得上数学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十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好这三点,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现象,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可以使课上的更好。

老师怎样上好一堂课2

杨宇宁

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八自主”教学思想:

1、只要学生能感知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感知。

2、只要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观察。

3、只要学生能想象的,4、就让学生去自主想象。

只要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操作。

5、只要学生能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6、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去自主解决。

7、只要学生能表达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表达。

8、只要学生能评价鉴赏的,就让学生去自主评价鉴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地理课程增加了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音乐《划船》课,过去只要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还要求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同是教一首歌,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同是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探究的方法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对于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验学习的中情感因素、学习学习的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比讲授来得实在,是讲授法所不可替代的。但科学探究法的效率并不高,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所以,使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要选择适合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因为它并不高效。

讲授法的效率高,对那种由概念到概念的内容的学习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它却达不到形成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过程、合作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教学目标。考试有其双重功用,一是诊断、反馈、改进;二是作出鉴别。但考试并不能分出学习的效益。效益是要根据既定的目的的实现程度来衡量的。目的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其效益。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也只能在一体化的目标实现中才能说效益问题。

篇6:如何上好一堂汇报课

汇报课,是每一位刚踏进教师行业新手必须过的一关,他对于每一位新老师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关系到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影响和你以后教学的生涯,我在这里,仅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供大家参考。首先,必须备好课

备学生,备教材,预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而且的决定开头很重要,对于新手,第一次上讲台,而且下面又有很多同行甚至校长和学校的各位领导,紧张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你的开好头,开头的一些引入的话一定要记清楚,要简练,其实你可以背下来,紧张就那么一两分钟,过去就好了,要是开头紧张了,就打乱了你的思维,这样就不好了,所以我觉得开头很重要。

讲话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一定要简练,明了,不要重复啰嗦,不要说多余的话,语速要适中,太快了,学生跟不上,太慢了,进度赶不上,所以语速非常重要。

不要面面俱到,严格的遵守教材的编排,教材上出现的知识点、例题、思考、图形、联系等,尽可能的全部呈现出来。

思路要清晰,程序要完整,师生互动,简练结合,板演等

板述一定要写,而且要整齐,公正、清晰,明了,一般来说最好是分成三部分:最左边的写概念、公式之类的,比较专业理论的东西,中间一般写例题;最右边留一些随便写个什么或者是学生练习的地方。

还有就是最好是提前备好,找一起的其他老师先听一下,给你一些建议,毕竟旁观者清。其实一堂好的成功的汇报课,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生配合也非常重要,有时候同样一节课,两个班上效果明显不一样,所以,要让学生提前预先,回答问题一定要积极主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7: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

回忆环节。它是复习课不可少的环节,它就是要让学生自主的不断提取、再现本部分所学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了些什么。“忆”应该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回忆是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同时作为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再现,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梳理环节。复习应该有个梳理的过程,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应用环节。复习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要有一定的层次,从夯实基础到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站在更高层次思考问题,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

回忆、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形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识结构。

复习课要上出复习课的味道,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根据前一段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订要抓好两条线索:教师和学生。

(1)教师:教师要对备考复习设计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精练;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等等。计划订好之后,如果是期末复习,最好向学生宣布计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进行复习动员的作用,一方面还可以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使计划更为完善。让学生知道这样复习的重要性、复习内容和进程,调动他们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复习发挥最好的效果。

(2)学生:即每位学生还应当有自己的辅助计划。需仔细清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弱点,通过与数学教师交流,制订一个符合自己情况的复习计划,计划可大致与老师所讲内容同步,对自己学得不扎实的章节应予以更多关注。对老师强调的知识应予以巩固,对作业与测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进行及时思考和解决。

其次确定好复习的内容。确定复习的内容、深难度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和本次复习的阶段目的。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8: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英语优质课

1 激趣导入, 在最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旨在创设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趣、生疑、导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课堂导入贵在切合实际, 灵活多样。这需要教师深挖教材,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不拘一格, 勇于尝试。

2 这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2.1 有效教学, 不能保证这个底线的课是失败的, 在每节课中任何的教学都是有目的的, 我们围绕这个目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

但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理解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2.2 高效教学, 是对教学的切实行动和不懈的追求, 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目标, 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不仅仅是知识传授, 方法的技巧的领悟, 还应是情感, 价值观的掌握, 做到信息量大, 思维度高。众所周知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在探索高效模式, 各种高效模式也层出不穷。在我看来高效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不同、学生不同、课型不同。模式又怎能相同。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 只有更好的教学模式, 有个性的英语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及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心, 形成自己多元的高效教学模式。

3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 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下, 多种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仅仅指“多媒体”, 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图片、黑板、影音资料、教具;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Unit7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人教版) 一课时, 就用了苹果、香蕉、橘子、冰激凌、牛奶和搅拌器。让学生亲手做水果奶昔。在这样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说出做香蕉及其他水果奶昔的步骤, 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4 课堂节奏掌控的好

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一堂优质课应张弛有度。教学是一门艺术, 其艺术性不仅表现于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 更在于展现课堂魅力。理想中的课堂是有节奏感的, 像一首美妙的音乐。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 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境界, 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愉悦的感受,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各环节的衔接, 上课时教师要控制进度的快慢。课堂上, 教师应该表现出艺术家的风范和技艺, 带领学生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情绪紧张, 时而身心放松, 高潮的时候全神贯注, 平缓的时候心旷神怡。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所有人都感觉意犹未尽。

5 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 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 自己去领受, 理解知识,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英语学习能力。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能力。

6 课上生成东西多

动态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 强调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在动态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 充分的预设能够点石成金, 这就是教学的艺术。面对突然“生成”的资源, 教师要以有价值、有创见的情境为契机, 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 挖掘学生的潜能, 展现学生的个性, 从而达到或拓展教学目标, 使教学获得成功。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尽量设计弹性方案, 为“生成”创造空间。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一、甚至是唯一、死板的、静态的教学方案, 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设计。当课堂充分开放时, 是一种“形散而神聚”的氛围。一个情境, 一个问题, 一个信息, 都会使课堂教学形成极大的生成空间, 使教师与学生结成“学习的共同体”。总之,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进行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学生反馈的信息, 还需要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 课堂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师生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才会不期而至。我们的每节英语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相伴相成的过程,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 在课堂特定的环境中, 立足学生现场思路, 灵活机动组织教学进程, 以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

7 课上有亮点、有高潮, 是一堂让学生难忘的课

一节好课, 除了开头引人入胜, 结尾余味无穷外, 还要做到中间有高潮, 不一定要“高潮迭起”, 但至少要有一个“高潮”。所谓高潮, 就是一节课中的亮点, 或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 (冲突点) 。教师精导妙引, 用艺术性的手法掀起教学的高潮,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说, 教师掀起的教学高潮, 有强烈的激励功能、鲜明的愉悦功能、很强的促学功能和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所以, 在一节课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指导、巧妙引领, 努力掀起教学高潮。所以一堂优质课应做到开头引人入胜, 中间高潮迭起, 结尾余味无穷。这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一节课。

8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成功与否的一种考察也是对本节课的巩固加深。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 内化为实际应试能力。毕竟我们要面临初升高的考验。所以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当前事实设计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成就感。

9 当堂评价

教育的艺术首先在于使学生产生上进心。学生上进心的来源, 与教师的评价激励密不可分。每个孩子在回答一个问题, 完成一个活动, 或克服一个困难时都希望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而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上进心和成就感, 这种感情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 成为学习的情感保证。所以, 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 同时要起好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作用, 在课堂上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 要擅于评价, 活用评价。

1 0 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

通过课堂教学, 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 带着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 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总之,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 时刻抓住学生心理和动机, 推动学生带有浓厚的兴趣体验色彩的意向, 不断探求新知识, 才能取得寓教与新, 开拓思维;寓教于趣, 升华知识;我相信这是一堂优质课的最终体现。

摘要: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入;2、有效、高效;3、创设情境;4、课堂节奏;5、以学生为本;6、课上生成;7、亮点;8、评价;9、当堂检测;10、延伸量。作为一线教师要寓教与新, 开拓思维;寓教于趣, 升华知识。

上一篇:奶奶家的巨变作文300字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