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2024-05-15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共8篇)

篇1: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高纲204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709 食用菌栽培学

苏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园艺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食用菌栽培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食用菌栽培学在现代科技、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食用菌栽培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20章。在对食用菌栽培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保鲜与加工以及各类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食用菌栽培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食用菌栽培学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食用菌栽培学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并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各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3、掌握各类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与高产技术。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食用菌栽培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它是以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应用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食用菌的概念及类别;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食用菌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展望。

(二)学习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明确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特点、研究领域及应用。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基本形态结构,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点及分类,毒菌的识别与防治。

(二)学习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掌握以伞菌为代表的食用菌的形态发生特点,从外部形态上区分食用菌与毒菌的主要差别。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食用菌形态结构与分类的关系。

2、掌握: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点及作用,毒菌的识别与防治。

3、熟练掌握:菌丝细胞的双核化与子实体形成的关系。

第三章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能量代谢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食用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掌握食用菌的营养特点与代谢途径,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食用菌的生理特点、物质转化与能量代谢。

2、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与营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3、熟练掌握:不同碳氮比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食用菌的遗传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本章概要地介绍了生物遗传的一般规律和真菌的遗传体系,以及真菌遗传中的特殊现象。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遗传的基本定律;了解真菌的遗传体系以及与食用菌相关的遗传学基础。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同宗结合与异宗结合在真菌遗传中的作用。

2、掌握:遗传基本定律,食用菌遗传的基本规律。

3、熟练掌握:真菌的生活史与遗传体系。

第五章

食用菌的良种选育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良种选育方法,分别有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工程育种等。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食用菌良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各种育种方法的特点,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

2、掌握:食用菌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练掌握:从现有食用菌品种中选育优良品种的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

食用菌的制种及菌种保藏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方法和制种技术,以及菌种的保藏与复壮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各级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和常规菌种保藏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菌种对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三级制种技术和菌种保藏技术。

3、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第七章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和杂菌种类,以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主要病虫害与杂菌的发生规律;掌握各种病虫害的诊断识别方法与防治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

2、掌握: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诊断与识别。

第八章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食用菌的分产后生理,水分平衡、呼吸作用和酶活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食用菌的保鲜与包装技术;食用菌的加工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食用菌产后生理活动的特点;掌握食用菌的保鲜及各种加工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食用菌产后生理活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掌握:食用菌的保鲜技术与罐藏、干制、盐渍、糖藏等加工技术。

3、熟练掌握:食用菌的保鲜与包装技术。

第九章

双孢蘑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双孢蘑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双孢蘑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与收获。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双孢蘑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及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覆土对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2、掌握: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配制及栽培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双孢蘑菇的覆土技术。

第十章

香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香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香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香菇的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香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香菇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代料栽培在香菇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香菇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香菇的代料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草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草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草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草菇的室内栽培与室外栽培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草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草菇室内栽培与大田栽培的技术要点;草菇的收获适期。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高温型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掌握:草菇室内栽培与大田栽培的技术特点。

3、熟练掌握:草菇的最佳收获时间。

第十二章

平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平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平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管理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平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平菇生料栽培与熟料栽培的不同要求。

2、掌握:平菇室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不同栽培季节对平菇菌种的要求。

第十三章

黑木耳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黑木耳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黑木耳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管理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黑木耳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黑木耳人工接种方法与产量的关系。

2、掌握:黑木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黑木耳代料栽培的诱导处理技术。

第十四章

银耳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银耳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银耳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管理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银耳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银耳生长发育与伴生菌的关系。

2、掌握:银耳段木栽培与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银耳的采收技术。

第十五章

金针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金针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金针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金针菇袋栽与瓶栽的管理技术。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金针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金针菇袋栽与瓶栽的技术要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金针菇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2、掌握:金针菇的袋栽技术与瓶栽技术。

3、熟练掌握:金针菇栽培中温度与光照的调控。

第十六章

滑菇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滑菇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滑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滑菇培养料的处理与栽培管理。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滑菇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滑菇培养料的配制与栽培管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培养料预处理与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

2、掌握:滑菇培养料的配制与栽培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滑菇出菇期的管理技术。

第十七章

猴头菌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猴头菌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猴头菌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猴头菌的栽培与管理。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猴头菌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猴头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猴头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2、掌握:猴头菌袋栽与瓶栽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猴头菌的适时采收。

第十八章

竹荪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竹荪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竹荪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竹荪的栽培与管理。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竹荪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竹荪林地栽培与竹蔸袋栽的管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调节湿度与竹荪子实体生长的关系。

2、掌握:竹荪林地栽培与竹蔸袋栽的技术要点。

3、熟练掌握:竹荪常见种的形态识别。

第十九章

茯苓栽培

(一)课程内容

本章全面地介绍了茯苓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茯苓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茯苓的栽培与管理。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必须了解茯苓对营养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菌种“肉引”的复壮技术,茯苓栽培中的适时下窖及管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生理生态条件对茯苓生长发育的影响。

2、掌握:茯苓栽培中的适时下窖及管理技术。

3、熟练掌握:菌种“肉引”的复壮技术。

第二十章

驯化中的食用菌

简单介绍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如松口蘑、鸡纵菌、羊肚菌等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这部分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能够领会和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并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与步骤等。

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判断改错、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的pH值以()最为适宜。

二、填空题

如: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的,主要包括木腐菌和

菌。

三、判断改错题

如:食用菌的盐渍产品的含盐量一般在20%左右。

四、名词解释

如:搔菌

五、简答题

如:简述原生质膜的功能和作用。

六、论述题

如:覆土对蘑菇的生长发育有何作用?

篇2: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1)狭义的食用菌:指可供食用的,子实体硕大的大型真菌。

(2)广义的食用菌:不仅指大型真菌,还包括被食品工业利用于酿造的丝状真菌和酵母菌。食用蕈(音:xun)菌---edible macrofungi

2.食用菌产业的特点

(1.食用菌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

(2.食用菌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

(3.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力可就地转移的产业

(4.食用菌产业是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

(5.食用菌产业是小康社会的健康食品产业

(6.食用菌是市场潜力巨大的增长型产业

1.真菌的六大特征

(1)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能产生孢子(3)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一般能进行有性或/和无性繁殖(5)常有茂盛的分枝的丝状营养体(6)典型的具有几丁质的细胞壁

真菌丝状的管状细胞称之为菌丝(hyphae),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之为菌丝体(mycelium, 复数mycelia)。

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期,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称之为子实体。

真菌组织体的类型:1.菌核2.子座3.菌索

接合孢子(Zygospore):由同型配子囊相互接触交配,在结合处形成的有性孢子。

担孢子:由双核菌丝中两个细胞核经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顶端4个小梗上各着生一个担孢子

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的困难:1.菌种分离(难)与纯培养(慢);2.寄主绿草蝙蝠蛾培养困难;

3.菌种接种感染困难

4.虫体形成菌核,长出子座的环境条件难以控制

菌种(Spawn):经人工纯培养 和扩大繁殖,能应用于食用菌生产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菌种的涵义:

1.菌种的功能和作用类似于农作物的种子

2.菌种是无性繁殖的产物,可以在不同培养基或培养料中培养

3.菌种不仅包括菌丝体,还包括培养基质.4.微生物学定义的菌种:是指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野生菌株或栽培品种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食用菌菌种是指生长在特定培养基质上的栽培品种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

菌种分级:一级菌种(culture):又称为试管种或母种,一般是将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CYM)装在试管中培养菌丝

二级菌种(pre-culture):又称原种,一般是将天然培养料(木屑玉米粉棉籽壳等)为主料配制培养基,通常装在玻璃瓶中,也可以装在塑料袋中培养菌丝.三级菌种(spawn):又称栽培种,配制方法与二级菌种相同,通常是在二级菌种基础上为了扩大菌丝量而进行培养,培养料装在塑料袋中,供栽培用.菌种扩大繁殖的过程与数量

1支试管保藏菌种扩大繁殖50支菌种(一级菌种)15瓶/袋(二级菌种)50-100瓶/袋(三级菌种)50-100袋(栽培袋)

灭菌(sterilization):在一定范围内彻底杀灭培养料及其容器内的一切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灭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或基质表面部分微生物的措施。也称简易非彻底的灭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

物理灭菌:指用高热、辐射、过滤等物理手段彻底灭除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1)在食用菌科研和生产中,对培养基、工作衣等常用高压蒸气灭菌(121°C以上,30分钟以上);

(2)对金属接种工具采用灼烧灭菌(酒精灯上灼烧;)

(3)玻璃器皿采用干热灭菌(先包装,160-170 ℃,2小时)。

(4)对一些不耐高温、体积庞大的培养基和物品,常采用紫外线等辐射灭菌(紫外线照射15-30分钟,20分钟-30分钟后才能使用)。

(5)对热不稳定的生化药品如酶制剂、维生素的水溶液等,则采用过滤除菌(可以购买专用滤膜)。

2.化学灭菌

采用酸、碱、酚、醇、重金属、氧化还原剂、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药品,对器皿进行浸泡灭菌, 或者对空间进行熏蒸灭菌。

灭菌方法选择

1.固体培养基

一般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2.液体培养基

(1)瓶装液体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或常压方法;

(2)发酵罐的液体培养基:采用通高压蒸汽在罐内直接灭菌;

(3)含热不稳定物质的液体培养基:采用过滤除菌法。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应注意什么?

1.适量加水2.合理摆放培养瓶(袋),留有足够空隙3.加热,排冷气4.控制在0.1-0.15Mpa/cm2,保持足够时间

5.断电,降温6.及时出锅

接种设备

(1)接种室(2)接种箱(3)超净工作台

菌种培养基配制原则

(一)因培养对象的不同需求配置

(二)保持适宜的pH范围

一般菇类:6.5-7 ;猴头:5-6;草菇:10-1

2(三)各培养基组分保持一定的C/N配比

例如:双孢菇C/N=33:1

(四)根据培养目的选用相应的培养基

菌种制作中原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原料要新鲜、干燥2.原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

3、原料的质地、粒径要适宜

4、原料中应不含有害物质

香菇氨基酸种类齐全 抗佝偻病的食物之一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所谓变温结实性,是指香菇等食用菌在出菇期间,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结实的特性。

代料栽培优点

原料:来源丰富,廉价易得,变废为宝

周期: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

生产:集约化生产,城乡均可种植

袋料栽培工艺流程:准备菌种→培养料选择及处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养菌补水管理

高温烧菌:指菌丝生产期温度持续偏高,导致菌丝活力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

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

1.棚室遮荫或保温2.整地开沟起垄3.脱袋平摆或不脱袋斜摆

4.惊蕈(拍袋)5.沟渠灌水或补水6.注意地面消毒杀虫

出菇管理

(1)脱袋出菇管理(鲜香菇)

秋菇:11-12月份,天气干燥,以喷水管理为主,同时调温、调湿。

冬菇 : 12月底以后,长江流域气温骤降,直至2月,气温常在10 ℃以下,但香菇子实体较耐低温,加上风大干燥等条件,是培养花菇厚菇的适宜季节。

具体方法是当菇蕾盖径≥2cm时,控制温度为8-18 ℃,空气湿度在70%以下,适当见光通风。

春菇:3-5月份,浸筒补水出菇,调温、保湿,培养优质菇。

(2)层架出菇管理(干香菇)

①补水催蕾:刺洞注水.昼夜温差刺激,适当透风见光

②开穴现蕾:沿小菇蕾周边割膜开穴

气温高于12℃时可遮阳,少通风等方法降温。

气温低于8℃时,可适当增温补湿,培育花菇。

黑木耳

生活史:担孢子萌发生长成单核菌丝,具有性亲和力的不同单核菌丝之间,经过性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不断生长发育,分化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又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生长条件

1、温度: 担孢子在22 ℃-32 ℃均能萌发,菌丝以22 ℃-32℃为最适宜,在5℃以下、38 ℃以上受到抑制。

2、水分和湿度:段木含水量为40%,栽培料为60%,3、光照 : 只有在光照强度为1000—12501x下,才有正常的黑褐色出现。

4、酸碱度:以pH5-6.5为最适宜。

5、氧气和二氧化碳:好气性真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1%时生长受阻

段木栽培将适于种菇的树木(菇树)适时砍伐,经适当干燥后锯成段材,把人工培养的纯菌丝种接到段木上,然后将其集中堆放,适当遮阳,调温调湿,使菌丝体在段木中定植和生长发育,直到采摘。

黑木耳袋栽技术流程:拌料装袋灭菌菌丝培养刺孔,催耳出耳管理采收

金耳 子实体大型,呈脑状,基部与基质连时,外层胶质,金黄色或橙黄肉质近白色,基部色泽深呈黄褐色。

金针菇

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52-61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驯化抑制培育采收

搔菌:指菌丝培养结束时,常老菌种块去掉,并划破表面菌被,使菌丝断裂,这一操作即所谓搔菌.其目的是促进出菇.栽培过程

(一)拌料与装瓶

(二)灭菌与接种

(三)发菌管理

(四)搔菌

(五)催蕾

(六)驯化抑制

(七)出菇管理

(八)采收包装

出菇期管理要点

(1)当金针菇菇盖到达3-4mm时,包胶片(套筒);

(2)保持菇房处于黑暗条件,并可根据情况升温1-2℃,一般控制在6-7 ℃ ;

(3)包胶片后金针菇会出现不整齐,可以通过间断性光照控制整齐度;

(4)当菇盖过湿产生水渍状时,可增加通风量。

(5)经过10-15d,菌盖直径达到8mm.达到采收标准后进行采收

杏鲍菇栽培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拌料→堆制发酵 →装袋→ 灭菌→冷却→接种→ 发菌管理→催菇→出菇管理→采收

出菇管理措施:

----幼蕾期当原基分化到1-2cm小菇蕾时,松开袋口, 挽起袋口至高于料面2-3cm,露出菇蕾,适当疏蕾,汰劣留优,每袋留1-3朵;

----子实体生长期,保持8-20℃, 90%-95%的相对湿度,通风,氧气充足

灵芝段木熟料栽培工艺流程

砍树―剃枝皮―截段―木段修饰―装袋―蒸汽灭菌―冷却--接种―发菌―覆土--出芝管理―孢子收集-采收烘干。

出芝管理

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灵芝子实体便开始生长,子实体初期为棒状,黄色。应做好环境调控管理,保持温度在20~28 ℃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根据土壤水分变化适时喷水保湿。

若1根段木上长出的子实体较多时,应去掉相邻的子实体(可嫁接到未长出子实体的菌袋上),留下一个健壮的子实体,这样可防止 子实体菌盖生长粘连而降低质量,并可提高单

篇3: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都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 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改革,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优化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效率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内容较多, 但实验时数有限, 为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采用“分类合并”的实践教学方法, 将栽培方法归纳为生料栽培、发酵栽培和熟料栽培三大类, 每类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用菌的栽培作为基础实验, 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技能, 而相似的食用菌的栽培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巩固了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改进实验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实验只注重栽培技能, 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管理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对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掌握, 在生产上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大胆进行改革, 实行“两步法”实验方法。第一步, 安排时间首先进行栽培, 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发菌管理;第二步, 当菌丝发育成熟后进行出菇 (耳) 管理。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实行“承包责任制”, 由每2人~3人一组负责管理, 直到栽培过程结束。这样, 学生有了责任心, 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 互相讨论, 交流或向教师请教,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3.制定技术标准,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以往实验过程中, 由于没有标准, 实验随意性较大, 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 如菌袋制作标准、装袋速度、接种操作规范等都有具体标准, 在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判时有据可依, 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4.提高实验质量, 狠抓技能训练程度

在实验设计中, 将最先进的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站在食用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如采用先进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 花菇栽培实验中先进的“催花”技能规范, 出菇管理中的喷灌技术等。

以往由于受资金、场地限制, 往往实验材料少, 学生只能学到方法, 只能“学会”而已, 不可能熟练操作,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 我们现在实验采取分班、分组制, 并加大实验投入, 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真正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老师能更多地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加以纠正。如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时, 在教给学生操作技巧后, 学生“单独操练”, 熟练后再换下一个, 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质量的好风气。

5.注意实验的连贯性, 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 我们按照食用菌栽培工艺流程安排实验内容, 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生产过程中地各项技能。从装袋、捆口、灭菌到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 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技能规范, 克服了从前学生只会接种, 而忽视接种前、接种后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 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独立操作, 独当一面, 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6.进行教学实习, 在实际生产中加强锻炼

为检验学生地学习效果, 进一步锻炼技能, 该课程在食用菌生产旺季安排了2周~3周的教学实习, 让学生真正走到生产第一线, 接触生产实际。为搞好实习, 我们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制定周密的实习计划, 指导老师巡回指导, 认真进行实习总结交流。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发展动态, 锻炼技能, 使理论和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

7.开辟第二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做中学”和“学以致用”是能力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也是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改革中,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承包农户”活动, 在活动中指导菇农不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使所学知识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和研究, 找出最佳方案, 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学生参加科研和社会服务, 由于这些活动是研究性的、探索性的, 已不再是课堂上的示范实验或验证性实验, 因此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价值。不少学生还利用掌握的实用新技术, 在自己家中或在校外联系栽培场进行生产,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锻炼了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8.严格技能考核,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方法以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为主要依据, 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栽培管理水平, 为此我们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接种的成功率、出菇管理等技能水平占60%, 实验报告或实习总结占30%, 实验态度表现或实习单位的鉴定占10%。通过考核, 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 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关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 知识化, 信息化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 人才已成为用人单位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改革中, 加强实践教学, 进一步深化改革,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进一步提高技能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突出能力在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鲜明特色。在实践教学中强调技能的“高科技化”、“系统化”, 使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全面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正确地位,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目标出发, 正确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必须有相应的硬件支持, 不断改善实验, 实习条件, 为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 建立专职的实践教学队伍;制定科学实用的实习教学计划, 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学生能力才有保障。

根据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 将实验从理论中相对独立出来, 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使实验课程化, 更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

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 变2周~3周为8周~10周或更长时间, 使学生能够完成栽培管理的全过程, 在实践中多加锻炼,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喻子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陈琼华, 钱黎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6) :22-26.

篇4: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药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食药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跃居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种植业。为满足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增设食药用菌栽培学等课程,旨在培养具专业人才,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思维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食药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必须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改革传统的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1 教学计划与内容

食药用菌栽培学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食药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食药用菌母种、菌种制作与培养,菌丝分离和转管,各种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和接种以及菌丝体发菌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等。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制种技术,包括菌种分离、母种制作、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各种食药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食药用菌基地的生产情况,利用有限的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1.1 制种技术

主要包括培养基制备、灭菌、消毒、分离、选育、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等一系列技术性关键措施。为了确保菌种制备的成功, 必须有基本的实验室装备和进行无菌操作, 这是进行菌种制备的基本条件。因此要掌握实验室组建技术, 它包括准备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等的建立和设备配置技术; 要按照食药用菌制种基本原理, 深入了解各种真菌生长繁殖的特点, 掌握三级常用培养基的配置方法、灭菌消毒技术以及菌种接种、扩大与培养关键性技术, 菌种保存等一般性技术。

1.2 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食药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分解纤维能力以及对各种微生物抵抗能力的强弱,可将食药用菌栽培分为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生料栽培的食药用菌其培养基不经过常压灭菌,而经过巴斯德灭菌或一定预处理就能进行栽培,如草菇、双孢蘑菇、凤尾菇及平菇等。熟料栽培就是将原料配置好之后,装入塑料袋经过常压灭菌、接种培养,采用适当管理措施获得子实体。目前绝大部分菌类( 香菇、黑木耳、金针菇、银耳、猴头、灵芝等) 都是以熟料栽培,目前技术比较成熟,较适用于生产应用,应为高职学生掌握的主要技术。但无论栽培哪种菌类,培养基一定要灭菌彻底,这是熟料栽培的核心,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技术。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启发式教学

基于创业教育的食药用菌栽培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在制种项目中提出筹建一个菌种厂的基本设备和程序是什么,投资大约需多少资金;在栽培技术项目中提出某季节适宜种植哪些品种,根据现有的原料、设施等条件可以发展什么品种,该品种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在食药用菌保鲜加工项目中提出某品种适合哪种形式的加工,怎样判定食药用菌产品及相关产品的购销市场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2.2 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

在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开展丰富的食药用菌创业活动,如在《食药用菌菌种制作与保藏》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从食药用菌菌种厂设计和建造、菌种生产设施设备、菌种生产过程到菌种保藏过程中存在哪些能创业的项目,需要哪些技能,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依据各自家乡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生产季节、原料、生产工艺、加工、销售、成本核算等从家乡的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安排、品种选择、原料来源、生产工艺流程、保鲜加工、销售市场、成本核算等一整套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设计一个年产100 万菌袋的菇场,作为一个乡镇发展食药用菌生产的可行性分析方案或某种珍稀菇类栽培的可行性报告,并从中选出优秀的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省、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使学生勇于创业,并形成正确、清晰的创业理念。

2.3 学生参与科研、科技活动

该课程除课堂教学实践以外,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有关食药用菌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是研究性、探索性的,已不再是课堂上的示范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价值。

2.4 多种形式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

利用专业综合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参加菇农的实际生产,让学生参加科技下乡等活动,帮助菇农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同时转变观念,体验社会生活,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为将来创业积累经验。

2.5 建设校园创业信息服务网络

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更多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增加大学生与外界食药用菌生产者、销售者等的交流机会。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公司运作,提升其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3 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食药用菌栽培的考核范围划分3个方面,即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的考核。基础能力考核是指考核学生在校内的各项实验实训的考核,包括基本仪器的操作等。专业技能考核主要是食药用菌菌种的制作、栽培管理技术及食药用菌保鲜加工等方面的考核,其中包括一些比较专业的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等技能。综合能力考核是指校内外的生产性实训考核,即在教师或是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创业行为考核。

4 小结

篇5: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第五节 毒菌

第一章 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第二章 菌种的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了解:液体菌种。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母种的制作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母种的转接

三、组织分离

四、孢子分离 第二节 原种的制作

一、谷粒原种

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 第三节 栽培种的制作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二、接种与培养 第四节 液体菌种

第三章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香菇

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侧耳

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黑木耳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银耳

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银耳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金针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章 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双孢蘑菇

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草菇

一、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草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鸡腿菇

一、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竹荪

一、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二、竹荪的栽培技术

第五章 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教学要求

掌握:白灵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熟悉:茶树菇、灵芝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白灵菇

一、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杏鲍菇

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茶树菇

一、茶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灵芝

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二、灵芝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猴头菇

一、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 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掌握: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熟悉: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了解: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三、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四、病毒性病害及其防治

五、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

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

三、食用菌线虫及其防治

四、软体动物及其防治

第七章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熟悉: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了解:食用菌深度加工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

一、冷藏技术

二、低温气调储藏技术

三、辐射处理

四、减压储藏

五、速冻加工技术

第二节 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

一、盐渍技术

二、糖渍技术

三、干制技术

四、罐藏技术

五、冻干加工技术 第三节 食用菌深度加工

一、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加工

二、食用菌饮料加工

三、食用菌浸膏、冲剂加工

四、食用菌调味品加工

五、食用菌美容化妆品加工

六、食用菌保健药品加工 第四部分 实验指导

一、实验条件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二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

实验三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 实验四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 实验六 香菇栽培技术 实验七 金针菇栽培技术 实验八 木耳栽培技术 实验九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实验十 白灵菇栽培技术 附:实验一到实验六为必做实验 附录:

1.常用母种培养基配方

篇6:食用菌栽培实验

一、实验材料:马铃薯300g,琼脂20g,二、实验药品:葡萄糖20g,三、实验工具:水果刀、试管40支、漏斗

5、铁架台

5、止水夹

5、纱布三层、报纸若干、胶皮管

5、玻璃棒

1、锅、电炉、天平、1000ML量筒、PH试纸、棉花塞(皮棉非脱脂棉)、皮筋或长绳若干、高压锅(手提式)、干净毛巾、培养皿2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二 母种接种

一、实验材料:实验一制作出的无污染的试管斜面、食用菌专业母种(平菇)、二、实验药品:75%酒精棉球

三、实验工具:镊子

5、棉花若干、接种针(接种锄)、酒精灯、火柴或火机、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冰箱 注:恒温培养一周左右待菌丝体长满斜面转入冰箱冷藏室内储存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三 食用菌菌丝体观察

一、实验材料:由实验二转管的母种

二、实验工具:显微镜12台、酒精灯、接种针、蒸馏水、载玻片

15、盖玻片20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一

一、实验材料:玉米芯6.8KG、棉籽壳1KG、麸皮2KG、石膏粉0.1KG、碳酸钙0.1KG

二、实验工具:水桶、胶皮手套

12、聚丙烯袋(15CM*15CM)、绳子若干、高压锅、《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二

一、实验材料:由出菇实验一所得高压消毒的料袋、实验二制作的母种、二、实验工具:无菌室、酒精灯、75%酒精棉球、透气的盖子(食用菌专用若干),干净的房子用作培养。定期进行观察,消过毒葡萄酒实验室的框子4个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四 食用菌栽培实验(出菇实验)三

篇7: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 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二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1.2转色、出菇管理 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①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②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2.2栽培方法 有三种,均采用17厘米×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2.2.1床架式 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2.2.2吊挂式 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一一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2.2.3沙畦式 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最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2.3四季管理2.3.1春季 先于冬季在室内加温培养菌袋,早春排放出菇。棚温白天控制在之5~30℃,夜间控制在5~10℃以上,晴天在棚内喷水,虽降低了棚温,但不会降得过低,而水与水气会吸热并贮存,晚上释放以提高棚温。这对于延长棚温在15℃以上时间,促进紫木耳生长有利。2.3.2夏季 气温由低向高,对耐高温的紫木耳栽培有利。主要是降温保湿,一是揭去棚膜,加盖二层遮阳网,二是喷水保湿,可使棚温下降4~8℃,促进生长。2.3.3秋季 为培植紫木耳的黄金季节,初秋仍须降温保湿,晚秋则要覆盖棚膜保温,气温高时又要揭膜降温,以利获得高产、稳产。2.3.4冬季 利用秋季自然温培养菌袋,初冬排放。晴天可适当揭膜降温,风雨天就要盖膜保温。晚冬气温偏低,可加强升温管理,尽力延长15℃以上气温时间,以促生长。3.平菇栽培技术要点3.1发育条件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等数种,菌丝生育温度为5~36℃,子实体为5~30℃,一般为8~18℃,最佳制种期为9月~翌年4~5月。平菇耐湿,栽培时可直接喷水在菌袋和菇体上,其子实体发育期间,需充足氧气,故栽培时要常开前后门和提升棚膜,降低裙膜通气供氧。3.2栽培方法 有3种,均采用22厘米×44厘米的菌袋,两头接种,出菇。3.2.1床架式 床架设置同香菇,排放菌袋,间距不少于5厘米,只排放一层,两头及破缝均可出菇。3.2.2墙式 在床架上像砌墙样,将菌袋码放成墙式,一个床面可堆成两道袋墙,长与床同,高约3个菌袋直径的高度,为立式结构,只能两头出菇。3.2.3地面式 不用床架,菌袋直接在棚内堆砌成墙式,长与棚同,高度以高而不倒为度,中间高,两边低,与棚相似。3.3四季管理3.3.1秋季(10~12月)选用中温及广温型品种,10月上旬开始进行菌块排放及出菇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气-保湿,需保持棚温在8~18℃之间。3.3.2冬季(1~2月)选用低温和广温型品种,主要管理措施是保温通气保湿,在一天中尽可能延长棚温8~18℃的时间。3.3.3春季(3~6月)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前期以保温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后期以降温一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3.3.4夏季(7~9月)选用高温型品种。揭去棚膜,加盖遮阳网,主要管理措施为降温,使棚温降至28℃以下,同时加强水的管理,经常喷水降温保湿,以促高产。

篇8: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项目教学法是在任课老师的全程指导下, 将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到诸多项目中, 然后将这些彼此之间较为独立的学习项目划拨至学生, 选课学生通过诸如教材、图书、科技论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涉及项目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不折不扣的执行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 所有的环节都由学生自己来负责。因此,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是任课教师与选课学生共同协作完成项目, 师生相得益彰, 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当前, 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日新月异,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 过硬实验能力, 熟悉经营环境、善于开拓创新的食用菌人才, 所以, 食用菌人才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学本专科生教学, 以人才培养为目的, 以技能培训为手段, 以创业教育为目标, 以创新发展为灵魂进行了深度的探索。

一、河北北方学院本科专业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现状

河北北方学院食用菌栽培学本科课程总学时54, 理论学时22, 实验学时32;专科课程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12。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模式主要以多媒体授课, 任课教师讲授理论部分的教学方式, 实验课程按照实验教材设置实验依次进行。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只是根据一些知识点来局部的安排一些实验, 未能够全方位的涵盖整个教学体系, 因此学生对于知识一知半解, 很难获得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后也很难胜任生产实践。

二、项目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中的探索

(一) 实施方案

本专科生的食用菌栽培学课程选择在食用菌实验室进行, 按照教学班实施,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 由任课教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项目方案, 学生根据各自小组和个人计划具体操作, 这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心环节, 项目结束后, 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和教师均要做总结发言, 客观实际的评价教学项目执行情况, 最终, 由任课教师做出评定。课程结束后, 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应该抽出一定的是将对项目过程进行反思, 将项目所涉及的文档材料归档、查漏补缺, 将取得良好效果的方面继续实施, 效果不好的予以摒弃[1]。

(二) 食用菌教学具体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一:食用菌栽培学基础知识。包括食用菌种类的分类命名、识别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食用菌的繁殖与生活史、食用菌的营养等。项目二:食用菌的生产流程。包括培养料的选择处理、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接种、场地及出菇管理。项目三:菌种的制作生产。包括制种条件、母种的制作、原种的制作、栽培种的制作、菌种的鉴定保存与提纯复壮、菌种分离、菌种质量与鉴定。项目四:食用菌的病虫害管理。包括病害防治、虫害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项目五:香菇栽培技术。项目六:平菇栽培技术。项目七: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包括采收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

(三) 生产实例引入课堂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 理论讲授以讲故事的形式, 就一两个生产实例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进行剖析, 给学生以所学内容有所用, 近于有亲身体验的感觉, 其效果很好。针对2006级学生讲关于环境消毒、灭菌等知识时, 反复强调几个关键环节与重点, 但学生在做实验时, 仍然犯不该出现的错误, 针对2007级学生, 任课教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通过对在张家口阳原县科技园做技术指导时, 所发现的两个错误事件进行讲述, 并对其导致失败结果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课堂上学生被吸引, 精神集中, 做实验时基本杜绝了类似错误的发生。

(四) 实施过程

学生承接项目之后, 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互助, 通过深刻理解任课教师理论课授课的内容和实验项目的指导,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项目教学的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 要着重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程度, 环环相扣, 在实践中需要什么理论任课教师就讲授什么理论, 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与做相结合, 理论与实操相对应, 使专业实践技能得到阶梯式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 项目教学法从本质上注重对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增加了解, 加强合作, 使得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同时, 学生通过互相沟通,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资料查阅检索等多方面、多角度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因此, 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 项目报告的要求

学生完成项目报告时, 尽可能少照搬课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 重点写出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或发生的错误。项目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 做到能够应用所学的食用菌基础理论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杜绝千篇一律。因此, 我们最终要求学生不但要会做实验, 更要会总结项目, 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升华。

(六) 项目评价

项目结果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深化的后延过程, 项目教学并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项目后, 项目小组之间要及时交流项目成果, 互相展示和讨论,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积极和有时效的做出相应反馈和评价, 这种评价并不是要对项目的结果给予一个是非的结论, 而是追求一种发展的思路, 是否有更好的结论。项目小组成员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要求教师在项目结束后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 通过比较和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来改进不足,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2]。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2011~2014届在食用菌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目前的表现都十分优秀, 有的担当起企业的主要管理重任, 一技之长表现突出, 社会评价很好。

摘要: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河北北方学院本专科生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食用菌栽培学教学,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得以提高, 实际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学,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曹刚.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D].河北大学, 2008.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师反思下一篇:新概念第一册单词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