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法亦法——对传统法学理论的思考

2022-09-10

一、恶法亦法理论的由来

苏格拉底对于政治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总是毫不客气的一一指出, 由此得罪了当时雅典的“智者”。他们控告苏格拉底渎神、腐化和误导青年。临刑前, 克力劝说苏格拉底可以逃狱, 雅典的法律是不公正的, 遵守这样的法律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但是苏格拉底拒绝了逃狱的安排, 反问克力:越狱就正当吗? 对于一个被判有罪的人, 逃避法律的制裁就正当了? 如果我逃狱以恶报恶, 这不是对法律更大的伤害。苏格拉底认为法律必须被遵守, 即使它是不公正的。恶法亦法的理论由此萌芽。

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奥斯丁丰富和完整了恶法亦法理论。谈到恶法亦法这一理论, 往往联想到的是僵硬的适用法律, 只要符合法律的外在形式, 就必须要遵守。这混淆了法律概念的分析和对法律的评价这两部分。正如哈特所言, 反对因为法律违反道德就鲁莽的不遵守或者从根本上否认是法律的观点。一项法律可能会违反道德, 不妨先承认它是法律, 然后努力解决道德与法律冲突的困境。

二、恶法亦法对当代中国的价值

经过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民众缺乏规则意识, 缺少对于法律的信任和信仰。因此坚持恶法亦法的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

( 一) 体现和保障程序正义

坚持恶法亦法, 可以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在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影响下, 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观念中。无论是在内心深处还是人们的外在行为都缺乏规则意识。在这种国情下我们需要通过“看的见的正义”来树立法律的权威。对于一个案件的判决, 仅仅实体公正是不够的, 程序公正是保证实体正义的前提。坚持恶法亦法, 要求人们对法律程序的绝对服从从而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

( 二) 促进法律信仰的形成

“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形同虚设”。法律信仰的形成要求法律具有稳定性。如果依据“恶法非法”这一理论, 会使法律缺乏稳定性。何谓邪恶的法律? 评判标准是什么?善与恶是一种价值判断, 每个人的标准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而且由谁来判定是否是恶法? 如果交给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 必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法律是恶法。交给司法机关来判定, 那谁又来约束司法机关, 权力必须被关在笼子里, 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权利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只有法律得到普遍的适用, 才会逐渐信赖法律, 信仰法律。

( 三) 促进良好秩序的形成

秩序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使人们享受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时,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秩序意味对于人们行为的可预测性, 如果法律朝令夕改, 人们会不再遵守法律, 因为即便自己按照法律作出一定的行为, 也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会使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人们之间的信任减少, 缺乏安全感。因此法律必须具有稳定性。承认恶法亦法,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秩序。

三、如何避免和改进恶法

坚持恶法亦法, 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但是也不可忽视其内在的不足。法律具有滞后性, 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在适用法律时可能会导致不正义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在立法和司法中避免和改进恶法。

( 一) 立法上的改进

在立法, 执法, 司法这一系列环节之中。立法是恶法产生的根源, 所以如何在立法中有效的保护民众的权益。在源头避免恶法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增加对于个人权利的关怀。在立法中, 我们过度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法律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权利, 而不应当是对大多数人权利的满足。第二、在立法过程中增加公众参与。从草案的提出, 修改, 最终的公布, 广大民众应该享有知悉的权利, 真正参与到立法中来, 把恶法扼杀在摇篮之中。第三、法律具有滞后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要对法律及时的进行整理和修改, 使法律不要因为社会发展的问题从良法变为恶法。

( 二) 司法上的改进

法律公布之后, 是否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是否会变成恶法, 往往取决于法律适用者。第一、完善救济制度。在传统观念“无讼”“贱讼”思想的影响下, 面对恶法, 对于民众来说, 司法途径来救济权利是人们最终的途径, 因此, 需要为权利救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完善司法审查机制。在英美等国家, 通过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 可以在恶法给广大民众带来损害之前及时的修改和撤销, 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在我国法院不享有完全的司法审查权, 对于不合法的规章, 法院不享有撤销的权利。因此要完善司法审查机制看, 避免恶法对人们权益的侵蚀。在面对恶法时, 我们不能盲目的否认法律。而是应该把它当做有缺陷的法律, 通过立法和司法不断的完善法律, 使其从恶法转变为良法。

摘要:恶法亦法的理念源于苏格拉底, 以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统论述了恶法亦法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恶法亦法”这一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 在肯定优势, 承认劣势的同时对于如何在立法和司法中避免恶法, 改进恶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恶法亦法,分析法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星.西方法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2]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祁全明.“恶法亦法”之辩对我国法律运行的启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

[4] 贾云航.“恶法亦法”之澄清与矫正[J].法制与社会, 2012.

上一篇:浅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下一篇:浅析《谏逐客书》的公文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