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境

2024-05-14

课堂语境(精选十篇)

课堂语境 篇1

一、用英语教学, 创设语境, 培养学生语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制造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尽量舍弃中文, 让学生忘掉母语, 完全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中, 即马克思所说的“Forget all about his own language”。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讲英语, 听英语, 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使用英语的环境中, 不断地得到熏陶, 培养起良好的语感。只有在一种浓厚的语境中, 才能培养起一种良好的语感, 才能促进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也才能真正地学到一种纯粹, 地道的语言。当然, 刚开始时, 学生会感到较为吃力, 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 如放慢语速, 多用简单句, 并辅以常用口语, 还配以简单的图解等形式反复多讲几次, 从浅开始, 慢慢地学生就会跟上教师的步伐, 不断得到听说训练, 自然地加强了语感, 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班级开设EnglishCorner也是一种制造语言环境的形式)

二、用体态语言, 创设语境, 集中学生注意力

体态语言是教学语言中比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 尤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如果采用适当的手势、动作和表情, 既可以避免用汉语解释英语, 又可以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语言环境。例如讲“stop”时, 教师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篮球裁判员常用的暂停动作;讲到“How disappointed she was.”句子时, 教师右手轻轻一摆, 头稍稍下垂, 眉毛微微一皱, 学生在这些动作和表情中完全领会了上述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的体态语言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他们甚至还会模仿, 这样, 课堂上学生就会沉浸在浓厚的教与学的氛围里,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认真琢磨一系列手势和动作, 讲课时领着学生一边做动作, 一边讲英语, 引导学生融入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一边看教师做动作, 一边自己要动脑、动口、动手、表演各种动作, 因而大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进课堂, 创设语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言学家Franklin曾说过:“Tell me , I forget; teach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ll learn.”。只有当学生真正有这种经历时, 才能学得快, 记得牢, 并且学得快乐。通过表演展开课堂教学, 于是讲台变成了舞台, 学生是演员, 教师是导演, 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全班学生得到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性锻炼, 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例如, 学习“打电话”, 就可以把电话机或手机带进课堂, 怎样开始打电话、怎样报电话号码、怎样结束打电话等;学习“问路”, 就可以把教室看做一个社区平面图, 把一张张课桌看做一幢幢建筑物;学习“看病”, 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关系;学习“购物”、“订餐”等等对话, 都可以在创设的语境中, 使学生把自己融入其中, 就会自觉地运用英语思维并用英语进行交谈, 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竞赛和游戏, 创设语境, 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是营造高效课堂氛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抢答, 使得竞赛给课堂氛围注入了兴奋剂, 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礼物、一阵掌声, 使得学生有了荣誉感和成就感;游戏的采用则迎合了初中学生好玩的天性, 寓教于乐, 让学生积极参加, 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学生会发现英语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语法积累, 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语言工具, 就会使他们爱上英语课。竞赛和游戏使学生在紧张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学生对竞赛和游戏的兴趣之浓, 情绪之高自不待言, 这一反过去教师灌、学生无条件接受那种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 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 创设语境, 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教学所使用的多媒体是多种多样的, 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语言和音乐等进行情景教学, 其中常用的有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 它们都更具有直观性, 可为我们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视觉效果, 刺激学生的感官, 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语境, 能激活教科书, 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 真正走进英语课堂, 这些大大有益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 进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中的语境任务教学 篇2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吴秀琴

(联系地址:福建省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邮编:365200 联系电话:05982895686)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即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任务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语境为铺垫、以任务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语境里,培养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有效运用任务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即教材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语境任务教学”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直观性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认识活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交互性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节奏,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内在潜能,那么如何实施“语境任务”教学呢?我认为:

一、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

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了大量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教材语言比较真实、自然、地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比较真实的情景。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中挖掘语境,提高呈现的趣味性,使教学立体化,让学生感知语言。

1、利用多媒体、图、简笔画,激活学生的认知潜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抠语法、背句子、读课文、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会话课变成背话课,课文变成翻译课,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发达很多,多媒体、实物、简笔画、挂图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能将智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并能把传授知识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渗透于课堂教学,它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创设 1

这些情境,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知“图象—声音—意义”,在视听时抓住词、句、篇的意义,将抽象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当中,在教篇章时要注意长文短教,不可能对所有细节都详尽描述,必须用英语重点描述,由近及远,脉胳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通过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激活其认知潜力。

2、利用篇内语境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多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尽管各类篇章的外壳是语言符号,但其核心仍是语义,而语义必定与篇内语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首先教学中可利用课文插图或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进行教学,课文插图可用来介绍新知识,也可用来复习旧知识,还可利用插图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如:I have a big nose.She has long hair.课文中的漫画突出了形容词big,long 学生印象深刻。又如: What’s his name? Her name is Lance Armstrong.,Where’s he from ? He’sfrom the U.S.A.图中外国人美国人特征明显,其次,教师可利用课文语境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通过情景,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回答。让学生捕捉语言信息,在提问时教师要尽量配以手势、表情或用教鞭指向图的关键处,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问题的设计包括“Yes—No” question和“Wh” question“T—F” question,难度较大的语言知识可先用Yes—No来回答,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可用Wh来回答,如果是课文必须对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等方面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信息群的归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这个问题对学生有没有吸引力,如果没有,是否应该变换一下方式,让他们听起来有趣,如:讲现在进行时,如果教师只单纯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会感到乏味,我们可运用图(多媒体画面)通过教师展示,让学生直接回答或去猜测他在干什么?这样学生会对教师问题非常感兴趣,而且还能练习大量词组,扩大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教师还可利用文中语境设计些是非判断题的练习让学生做,对课文中列举的事实、数据、故事情节进行判断,训练学生运用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还可以把课文的故事梗概写下,在关键的词或词语处挖空,由学生填充,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在文章中的运用,强化记

忆,讲解语言知识也必须结合整体内容,语法、词汇的讲解要赋予语言一定的内容,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讲语言结构和字面意义,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情景猜测词义,也不要面面俱到,利用文中语境讲解语言知识,把词汇、语法融于所学语言知识当中,教师对语言重点、难点也必须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也可以利用标题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归纳文章段落来寻找文章的信息、语境,还可利用录音机朗读,朗读前教师布置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主动把握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3、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可以减少学生的心译过程,促进学生快速反应,缩短掌握英语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用简单的英语解释、翻译生词和句型;课堂答问也要用英语作简单对话;要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值日生报告制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利用语境任务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程序,即感知(信息的输入)——理解(信息的加工处理)——记忆(信息的储存)——运用(信息的输出)。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体现在应用中学会,在交际中提高。语言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运用为目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进行交际,有利于个性的表现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因此,要利用语境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借助语境请学生讲故事

利用语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给全班讲故事,这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其想像力,并锻炼运用语言知识组织故事和互相合作的精神。这样,借助于联想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开发。

2、分角色表演。

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各种角色进行表演,这是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活动。在分角色表演中,要让学生明确身份。扮演角色,教师首先

要设置语境,要明白对话或课文要达到什么目的,用什么语言方式才能符合学生各自的身份,使学生融入其中,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短文改成课本剧,或改成对话式课文,或是假想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也可在不改变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对语言的表达顺序、思维方式进行改变,表演时要注意把语言知识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表演前一定要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经过一定思考后进行,才不会产生紧张感。这样,既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又熟悉了对话和课文内容,直到了双重的效果。

3、利用语境进行听力训练,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可以通过设制表格、图,根据听力的内容进行填写。按内容、情节及发展规律,使其形成一定的序纵横排列让学生练习;还可以根据听力内容或对话内容画出示意图或要求学生在读中画,在画中读,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头脑中的想像,用图画把想像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样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结合起来,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运用任务让学生用英语做事。

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创设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用任务做事有利于学生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语言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完成任务前可采取小组活动或双人活动的方式,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完成,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接受挑战并在完成任务后体验成功,既照顾全体,又培养个别。

5、采用适当的复述方式和方法。

复述中的一切活动正是学生接受语言信息、加工语言信息、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复述课文要由易到难,利用语境将课文精髓部分的词、短语出现在黑板上,作为线索进行穿针引线;还可设计若干问题逐个回答,等学生都能熟练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后,再要求学生利用刚刚回答的答案连起来,加上必要的过渡句,复述就不会有困难了。对一些篇幅长、难度大的课文,教师可让几个或多个学生共同复述,每个学生讲几句或一个情节或一幅画面,这种“接力式”的复述方法能增

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有些课文的故事内容和语言材料较抽象和复杂,则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重视室外语境的创设。

单一的室内教学使语言教学语境受局限,对一些话题和功能项目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室外环境”,它适用于上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也就是复习性质的课。“室外”课可寓教于乐,寓语言学习和体验于自然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里实践语言,得体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其次,碰到节日话题可创设节日语境的室外教学。如让学生自制卡片,卡片上用英文写上祝福、吉祥的话;收集与该节目有关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将成果装订成册或集中展览,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开办校园英语广播,训练学生听、读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广播稿,内容可以是校园新闻、歌曲、朗诵、或穿插竞赛形式的内容,定期规定学生阅读英文书、刊、报、杂志,举办一定数量的朗诵比赛和英文书刊,报、杂志知识竞赛;学期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说和写的活动,定期开展“英语日”“英语会话角”“英语交友角”等活动;举办学生自创的“课本剧表演”、“小品”“英语歌曲”“讲故事”等英语竞赛活动,举办英语晚会,从而为学生提供多说英语的机会;举办“书法展”“英语手抄报”“英语周记”“英语作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媒体课堂环境的语境特征 篇3

关键词:语境;话语;多媒体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86—02

一、引言

语境是话语产生的环境,而话语是课堂教学语境的基本单位。语言在教室或社会生活的其他地方都不仅仅是用来交流信息;它具有两个更重要的功能:组织具体的活动和创造语境,通过创造语境使得具体的活动产生意义[1]。在课堂,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构建可识别的活动类型,在其中练习控制彼此行为的选择能力。学生主要通过对于书面和口头语言的使用,接受教师和外界者的评估。因此,不同的语境因素为语言教学提供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条件。本文以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环境下信息传递的作用。

二、社会符号学理论

根据韩礼德的“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理论,“要在社会语境中解释语言,在此过程中文化本身用符号学术语来说,被解释为一个信息系统”,“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语言交换过程中,实现社会结构,肯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建立和传递共享的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 [2],也就是说,语言既表达意义,也积极将社会结构和系统符号化。Kress[3]认为,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推动了多种模态表达的研究,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构成各种文化(社会符号系统),而通过清晰的信息传递与社会有意义的活动(说话、画图、衣着、烹调、建筑、打架等)实践这一系统[4]。意义产生既是符号实践,也是物质过程。每一个物质行为可以就一个以上的符号关系系统构建,如一个书面词即是语言学符号,也是可视的书写符号;一个口语的词的构建倚赖非语言的音质;一个图像要按可视的,有时也要按语言学的性质加以理解。因此,研究不同符号系统的物质因素和符号学因素如何整合成语篇和多媒体产物甚为重要。

因为符号资源是文化意义的潜势,能独立地将“社会文化”和“自然”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其成为某种结果”(行动),也可以是“告诉人这是什么”(表达、知识)。对符号资源的分析发现,“自然的”语言交际是“常规的”,“真实的”也是“文化的”。而课堂的交流是模拟的。传统的语言课堂无法摆脱语境模拟性的困境,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部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课堂长期的交流与互动中,教师和课堂学习者可以形成一个话语群体(speech community),通过语言媒介来创建更积极的来促进语言习得语境。

三、多媒体课堂的语境特征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教育话语正从传统的教师—学生—教科书的媒介模式转变为复杂的多种模态表达形式。Kress[3] 探讨了课堂环境的三个方面:(1)不同符号工具在教室的作用: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课件,老师和学生与这些课件如何互动;(2)不同媒介的话语之间的关系:通过共现,与对语言使用的观察,确认语言模式的重复、再解释和转换等形式,并确定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功能;(3)媒介之间的矛盾,如说和做的矛盾。第(1)、(2)方面涉及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成为多种媒介的开发者。

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根据不同媒介的功能,用各种方法吸引那些接触该信息的学生们。面对多媒体、页面、网址等众多的资源,教师不再是权威性话语的“作者”,而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按照读者的特点与兴趣安排材料,使其成为学生可提取的“信息”。对学生来说,“信息是个体选择的材料,经他们转换,成为可以解决有生世界问题的知识。” [4] 针对表达和塑造信息的多种媒介,我们需要思考:就要传递的内容或意义而言哪种更好?在塑造所传播信息时哪种更能符合教师的认知?学生们以及教师本人更喜爱哪种媒体?在选择某个媒体时,教师的定位是什么?其次,多种媒介的互动,包括我们作为个体与他人互动时或采用多种系统时,使用言语、手势、体语、面部表情,接近或凝视的情景等等。这时,我们需要思考:何时何地需要这些媒介加以整合?这些媒介是互补或是重叠?它们同时出现,还是按一定次序?

传统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言语是突出的媒介,它载有信息的中心意义。教师通过言语的方式或视觉的方式确定讨论的问题,决定是否有进行解释的必要。与言语同时出现的意象和动作体现了正在讲授的内容。教师的言语,结合他的动作和意象的使用,建立了循环的纲领式解释。教师的言语,在学科符号系统和学生之间的过渡起到中介的作用。教师的言语提供解释,指明参与者,突出学科的内容。学生提供对学科符号系统的分析性表达,作为讨论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科系统符号内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再者,教科书中的语言、表格或图像提供更为详细的表达,对所有讲解过的内容做视觉的归纳。

多媒体课堂环境中,不同的符号媒介一起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话语特征形成连贯的话语。教师利用各种媒介做相似性和对比性的比较:图像的或实际的,内部的或外部的,观点与实物。通过言语的、视觉的和姿势的描述的重复,在各媒介之间实现了连贯。这样,作为意义潜势系统的符号资源、是以屏幕代替书本的多种符号的设计与话语参与者的互动,更终实现意义的连贯。因此应该指出,在这种多样化的多媒体课堂环境下,对多种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Baldry[5]所研究的多样化语类中的互动性符号资源有经济类话语、动态和静态科学话语、儿童故事、教育语料库、互联网、CNN新闻广播、广告、卡通等。

四、多媒体课堂环境下的新要求

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明显不够。媒介的多样性体现在教室中不断增加图像操作软件、电子音乐、科学模拟、存储于计算机的虚拟剧场等。多模态表达理论试图把这些传递形式理论化,探索它们互相倚赖,产生整体意义的过程[6~7]。重要的是有时一种媒介需要倚赖其他媒介来完成信递行为,如没有口述的说明,图表会一无意义;没有模型课件,教师用手做的节奏性动作也就没有意义,因而每一种媒介,作为符号资源,对所做的表达都有贡献。学生的任务是将教师的各模式和符号资源转变为理解。

在多媒体课堂环境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庄智象[8]认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提到的组织,协调教学和监督,指导学习的作用。其重要性并未因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资源的丰富而改变。相反,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多媒體外语教学进程中对于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引导,也才能及时、准确制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恰当地解决。”而学生则需要(1)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参与者能够检索所寻找的材料,完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项任务,利用技术工具进行阅读和写作各种信息的共生形式(如打印物、图片、照片、录像、音响效果、音乐等),因为这些媒介都是在计算机屏幕上用数字方法表达的,而不是传统的纸张;(2)参与者不仅能识读话语信息,也有能力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如互联网,所有这些使我们能构建意义、学习和与他人互动。

参考文献:

[1]Lemke,J.L.Using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3]Kress,G.R.Multimodality. 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cy Conference, Cape Town, 13-17 November, 2001.

[4]Kress,G.R.Reading Images: Multimodality, Representation and New Media. A paper presented at Expert Forum for Knowledge Presentation,2004.

[5]Baldry, Anthony. Multimodality and Multimediality in the Distance Learning Age [M].Campobasso Palladino,2000.

[6]Williamson, Ben. What Are Multimodality, Multisemiotics and Multiliteracies-A Brief Guide to Some Jargon. NESTA Future lab.Online.2005.

[7]Lemke, J. L.Important Theories for Research Topics on the Website. J. L. Lemke Online Office,2005.

[8]庄智象,黄卫,王乐.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7,(1):20-32.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JIANG CHang-gang,LU Hua-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Abstract:Context is the environment of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is the basic uni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o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by comparing the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multimedia classroom, we tentatively propose some capacities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the new multimedia classroom environment.

语境巧设置课堂显实效 篇4

一、语境, 用“语言”生成

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形式。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语言创设不同的语境。在教师夸张和富有感情的语言中, 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然而然地进入语境中, 课堂也会因此而精彩。

二、语境, 用“实物”创设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实物来创设更加逼真的语言情境。这里所说的实物, 不但包括真实的东西, 还包括图片、漫画、地图, 各种自制工具等。凡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 都可以用。外教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A picture can say a thousand of words.”的确, 用实物创设语境, 语境会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如对PEP教材Book 4“Is this your skirt?”中的单词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九块KT板, 完成选择衣服、搭配衣服、介绍衣服的任务, 在真实的语境中操练所学的句型, 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语境, 用“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 使英语教学情境化。一些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事物, 多媒体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教学中无法创设的语境, 多媒体能够创设。因此, 使用幻灯片、录像、VCD等多媒体手段能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语境, 用英语进行自然的交际。

四、语境, 用“表演”营造

正如布卢姆指出的,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英语学习中, 体验角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而体验角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演一演”, 从而创造出丰富的、多样的、真实的语境。利用表演来创设语境, 能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又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1. 通过教师表演创设语境。

教师是最好的“活教具”, 教师的表演是创设语境的好方法。教师生动的表演能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 学生也能轻松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如PEP教材Book 8中的“How do you feel?”, 教师可以利用夸张的表情和表演教学新词汇happy、sad、tired、angry、bored, 从而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新词的意思。

2. 通过学生表演创设语境。

课堂上, 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创设出的语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会充分地学习知识。例如, PEP Book 3“What would you like?”A部分的单词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点菜”的表演任务:教师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英文菜单, 学生组成三人小组, 一人扮演服务员, 两人扮演顾客, 模拟“点菜”的真实情境。这样, 学生在表演中得到了语言操练, 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 克拉申的“自然习得理论”启示我们, 语言在尽量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能取得最佳效果。现行英语教材和旧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行英语教材在教学中给我们创设了很多生活化的情境。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生活化的情境, 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学。

总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丰富生动和真实自然的语境,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乐学”、“勤学”、“好学”英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5

浅谈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在其中提到“……各校在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以提高交际能力……”,可见跨文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一直是外语教学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语言和文化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否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及交际能力呢?

作 者:刘伟荣 常蕾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刊 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9(2) 分类号:H3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语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6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英语课堂中,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不同的语境。在教师夸张、富有感情的语言中,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语境中,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如《开心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7,在教学动物单词时,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激动、兴奋的语气说:“Boys and girls,today I’m very happy. Because we’re going to the nature park. Please enjoy.”在学生欣赏一系列动物图片的同时,配合语言 “Wow,tiger. It’s so cool.”“ Look at the panda. It’s eating. How funny!”马上用语言为学生展现了动物的活动场景,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来到了奇妙的森林公园。

二、语境,用“实物”创设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各种实物来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这里所说的实物,不光包括真实的东西,还可以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图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各种自制工具等。

如可以利用照片教学My teacher,My family,Holiday picture;利用地图教学Weather report;利用自己做的名片练习自我介绍,自己做的转盘练习颜色,自己画的设计图教学农场;利用人物头饰来扮演人物,创设语境等。

三、语境,用“多媒体”染

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使用音乐、幻灯片、录像、VCD等多媒体手段,能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语境,进行自然的交际。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乐学”。

如在四年级教学有关“Free Time”的话题时,为了新授“ May I…?”这一句型,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情境:一开始就用一首“变形计”的歌曲,配合着多媒体播放的《变形计》短片,立刻就创设了有关《变形计》中农村孩子即将来到城市生活七天的情境,顺利让学生进入了后面的教学。当多媒体播放了《变形计》的宣传短片时,学生进入主人公韦志忠和韦志芳的世界;当多媒体播放农村孩子的生活境头时,学生感动万分。最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创设了语境:从村孩子没有去过动物园,没有吃过冰激凌等等,从而引出句型“May I go to the zoo?”等,多媒体朗读了从村孩子的来信,号召大家都来欢迎他们来自己家做客,并与他们做朋友。整堂课,由于有了多媒体的渲染,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创设了真实感十足的情景。

四、语境,用“表演”营造

利用表演来创设语境,能让学生在语境中正确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操练语言、综合运用语言。

(1)通过教师表演创设语境。教师是最好的“活教具”,教师的表演同时也是创设语境最好的方法之一。利用教师生动的表演,自然而然引出了新内容,学生也自然而然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如《开心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5《Our Clothes》一课的单词引出,教师创设情境:感到有点冷,穿上毛衣,学习新词:sweater。又如《开心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3《 He’s going into the hole!》一课,教师利用自己夸张的表情和表演,学习新词:happy,sad,tired,angry,bored,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新词的意思。

(2)通过学生表演创设语境。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创设出的语境,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准备、参与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真实,并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交际打下基础。如同样是食物的话题,可以设计“点菜”的表演任务,也可以设计“招待外国小客人”的表演任务,还可以设计持”食品采购单”购物的表演任务。学生在语境表演中得到了真实的交际操练。在表演结束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评价。

五、语境,用“生活”创造

克拉申的“自然习得”理论启示我们,语言要在尽量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新版《开心学英语》教材和原先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开心学英语》在教学中给我们孩子创设出了很多生活化的情景。除了在课堂中模拟生活情境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把学生直接安排在生活实景中进行。

如教家务动词时,可以进行家务调查,评选“最佳小助手”;教月份单词时,可以结合调查学生的生日,甚至为当月过生日的学生开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教食物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的冰箱;教校园建筑单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并进行介绍;教人物特征单词时,可以设计寻人启示;教体育动词时,可以联系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介绍自己和同学的参赛项目;教房间单词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或设计自己未来的家。总之,用生活创设的情境真实,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英语课堂语境创设导向不明原因探析 篇7

一、文本话题定位不准确, 语境创设缺乏“线索”导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的内容。话题是文本呈现的重要载体, 是语言运用和表达的一种形式。不管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在课时、单元或模块里都会有相应的话题出现, 有些话题会直接显示, 而有些话题不会直接给出。在面对文本话题定位上, 如果教材直接显示, 教师在话题大的方面定位上不会很难, 难点在于如何让大的话题瘦身变小一些, 并对小的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度延展, 以便能在课堂教学时顺利操作。如果教材没有直接给出, 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预案时容易出现话题定位不准的现象, 轻者话题的涵盖维度不适合课堂的容量而降低课堂目标的设定;重者话题在语言训练时偏题、在语言运用时跑题, 无法实现课堂目标。语境创设是围绕着话题定位而展开的, 话题定位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课堂的语境创设缺乏线索导向。语境创设一旦没有使话题发挥线索引导作用, 虽然这个环节有这样的语境预设, 那个环节有那样的语境预设, 看似热闹, 却是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场面,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显得松散, 联系和过渡也显得不自然, 从而影响课堂结构的严谨性。

教师对文本话题定位不准确, 主要缘于两个因素。一是有的教师不熟悉教材、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标准不熟悉、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等, 这类教师主要集中在新教师和没有系统地进行过各个年段衔接教学的教师上。这部分教师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多积累一些经验, 就会慢慢地有针对性地对话题定位准确, 这样创设的语境就有线索的引导, 有明确的中心来聚拢,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二是有些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他们对常见的、课标中或教材中给出的话题会正确去对待, 而这些话题也容易在公开课或研讨课里出现, 可以借鉴学习的资源会多一些;反之要靠自身努力去钻研教材、思考得出的话题定位往往不会认真对待, 导致话题定位得不正确。

如《新标准英语》 (外研版, 一年级开始用) 第七册Module 9 illness这个话题, 技能目标要求是能听懂、会读、会说和口头运用常见的疾病词。用教材来教学的教师会针对和结合回答疾病的能力目标, 在进行这个话题定位时, 在回答上对illness这个话题作出说明病因的拓展, 以“She’s got a toothache.Maybe she ate many sweets.He’s got a cold.Maybe he went swimming. (画线部分可以替换) ”这样的语境创设激活教材, 很好地把学生在本册学过的对过去事情的表述灵活地穿插到了这里, 前后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贯穿, 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经验猜测他人得病的原因使得多向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个性得到张扬, 课堂变得接地气、有生机和有活力。

话题具有辐射语言的作用, 极有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培养。小学英语里的话题内容有几十个, 要让每个话题的定位准确, 离不开课堂目标的引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应的语境创设才不会迷失方向, 才会有一根“隐形”的线在牵引着课堂语境创设走得踏实和稳健。当然教师在平时准备教学预案的过程中, 要努力钻研和吃透教材, 用心学习, 敢于思考和创新, 让话题定位富有张力和弹性, 为语境创设提供正确的前行线索和引导。

二、已知未知情境分配定位不给力, 语境创设缺乏“思维”导向

情境的类型有声音、动作、图片、文字等。已知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能让人直接感受和知道的情境。教师们在语言教学时除了会充分运用课本里已给和已知的图文并茂的情境外, 还会针对教学的需要自主、自发地创设一些情境。这种额外再创设的情境中往往包含已知和未知两部分。已知和未知两部分的分量和比重的分配定位就是教师们要处理好的问题。由于已知部分给得太多, 给学生的情境支撑和启示就会太多, 由于太过容易, 学生会懒得动脑思考, 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呆滞不前, 语言学习变得枯燥、机械;而未知部分给得太多, 给学生的情境支撑和启示就会不够, 由于难度大, 学生的思维处于不知所措的无方向状态。情境中已知和未知两部分的分量和比重的分配定位不给力, 势必引发语境创设缺乏思维导向的问题。教师们在课堂里进行文本预测、猜谜游戏、Look and Talk、完成任务等教学活动时, 容易出现已知和未知情境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如:某高年级的教师在进行猜谜游戏活动时, 第一句给出的句子是It’s big.第二句给出的句子是It’s got a long nose.第一句学生需要思考一下哪些动物是大型的, 分析得出tiger/lion/hippo都有这一特性;但第二句话学生一看见就说出了自认为唯一正确的elephant答案。说这个答案是自认为正确的, 说明这个答案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不具备科学客观性。因为一个物体的特性体现是跟同类和异类比较的结果。根据这样的情境启示, 谜底也可以是“长鼻猴”。要让这个谜底的答案定在elephant动物上, 教师的情境启示里还要多给出It’s got four strong legs.这样的描述句。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对于高年段的英语教学, 教师用了简短的语段进行情境的创设, 但对情境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 情境中的已知量在给出第二句时就达到高峰, 情境中的未知量被过分挤占, 导致学生在听到第二句带有明显特性的句子时, 本该用语言做进一步思维的时候, 他们却不假思索就说出自以为唯一正确的谜底。这样的活动赋予学生的思维含量不高。由于缺少了必要的情境启示句子“It’s got four strong legs.”, 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结果出现了问题。要改进这个案例, 教师可以针对谜面里的已知情境启示句子按照特质鲜明度的大小进行呈现, 特质鲜明度小的放在前面呈现, 特质鲜明度大的放在后面。这个谜面的结构可以变成“It’s big.It’s got two big ears.It’s got four strong legs.It’s got a long nose.”。这样情境中已知和未知两部分的分量和比重的分配定位, 能刺激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通过已知情境带动思维逐渐掀开未知的神秘“面纱”, 收获到探究、体验和成就, 营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避免已知和未知情境分配定位不给力的现象, 让语境创设能有思维导向, 很关键一点是这种分配要建立在对学情有效的掌握和课堂中智慧灵动的关系处理上。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里本该思维却能脱口而出时, 就要把已知的情境启示减少一些;发现学生很难思维表达交流的时候, 就要逐渐增加已知的情境启示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努力下尝到学习的乐趣, 让已知和未知情境的搭配创设定位符合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的需要, 逐渐引导学生开启未知领域的大门,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标句语用定位不明确, 语境创设缺乏“运用”导向

目标句通常被英语教师称为“target sentences”。这种句子能体现和代表着某种句型结构, , 有特定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在这种结构上可以衍生出许多句子,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在处理它们时, 不难发现它们的句式结构, 并能在各种操练环节中让学生学得风生水起, 什么替换练习、竞争游戏、信息差交际、调查活动等语境创设的形式都能派上用场, 营造出很好的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在进行语言学习和操练环节中对目标语句语用功能看似定位正确, 可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 目标语句的语用功能定位在运用和完成任务环节就出现问题了, 所创设的语境跟目标语句要体现的语用功能相脱节, 有差强人意和张冠李戴之嫌。而运用任务的环节是锻炼和检验学生语言输出和学以致用的环节, 是反馈课堂教学的重要评价手段。目标语句的语用功能定位不能自始至终明确, 导致了语境创设在任务完成环节中失去了运用的引导。而前面复习、准备任务环节中的语境创设的准备, 因不能服务于后面的任务运用环节而受到颠覆性的推翻。纵观整堂课的语境创设就显得没有整体性、关联性、递进性和目标性, 凌乱而且盲目, 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如:教学目标句型“How old are you?”时, 某授课老师把这句的语用功能定位在谈论年龄上, 谈论年龄可以以询问、叙述的形式进行。因此, 可以看出这个教师对这个目标句型的语用定位不够具体和准确。接下来的课堂语境创设失去了明确的运用导向, 导致抛出的运用任务是“Have a birthday party”, 围绕这运用任务而进行的语境创设就成为“Send gifts/Say happy birthday/Sing and song”等热闹喜庆的场景。对于目标语句“How old are you?”的语用功能, 学生只是以走过场的形式互问一下, 因为学生要去参加某个同学的庆生会会提前知道要被庆祝的年龄, 以便准备好礼物, 他们之间的问答不存在信息差, 没有交际的必要和意义。因此, 学生在这个语境创设里是被动运用目标句, 体验不到这个目标句的实际语用功能, 语境创设成了课堂多余的摆设。

针对上面一个案例, 教师可以把这个目标句的语用功能定位为询问或了解对方的年龄, 同时进行文化渗透, 告知学生在英语国家不可以随便问女性的年龄, 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行为, 促使学生能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教师再作进一步的拓展, 什么情况下要问对方的年龄, 运用任务的必要性、交际性、可行性要怎么体现, 教师就会创设出“年龄与健康的咨询、团队平均年龄测算、新生入学信息登记”等语境, 实现语用与语境有效的融合。

教师要避免目标语句语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先要对目标句的语意、语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再进行文化意识层面的了解, 才能得到正确的语用功能的诠释。对于目标句语用功能的诠释宜小不宜大, 宜具体不宜含糊。在这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才能体现出目标句运用的价值, 实现目标句与语境创设的相辅相成的共生与发展。

课堂语境 篇8

一、依托教材, 分析把握词汇特点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呈现了丰富的与话题有关的词汇, 仅八年级下就有344个词, 概述起来词汇量大、词难、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例如, 有些词很长, advertisement n.广告, appearance n.外貌, 相貌;有些词汇的用法很复杂, close adj.密切的, 亲密的;v.关, 关闭。实际上课标对于这些词汇有不同的要求:

(1) 教师在实施词汇教学前要研读这些要求并贯彻于词汇教学中: (1) 核心词汇。主要指不带标记的单词, 要求学生会读, 听得懂, 会拼写, 能说出词义和词类, 例如competition; (2) 话题拓展词汇。主要指带*号的单词, 只要求会读, 听得懂, 不要求拼写, 例如presentation; (3) 因行为需要的词汇。主要指标注△的单词, 只要求理解, 不要求记忆, 例如dolphin。

(2) 教师在每单元进行词汇教学前, 要深入研究每单元词汇的特点, 根据词汇音形义具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分类, 不同类别的词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 单音节单词, 根据读音识记; (2) 有词根的单词, 根据构词法识记; (3) 无拼写规律的单词, 拆分单词利用联想方法识记; (4) 根据同义词反义词识记; (5) 词形相近的词, 通过对比找差别; (6) 特殊单词, 采用特殊的记忆方法识记, 例如位置记忆法; (7) 单元词汇整合法, 模块词汇整合法。总之词汇的学习方法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词汇的特征, 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减少学习词汇的枯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立足课堂, 有效实施词汇语境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会发出教学指令让学生课前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预习单词, 学生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不太科学的方法去学;课后会让学生机械抄写数遍单词以巩固所学内容, 而课堂讲解语言点则变成了教师的表演阵地, 形成了孤掌难鸣的课堂教学局面, 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参与量很低, 致使词汇教学效果很差。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词汇有畏难情绪、不知所措。实际上, 词汇教学不仅仅包括语言点的精讲精练, 更重要的是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句子和语篇, 也就是说在词汇教学中要实施语境教学, 做到词汇教学的语境化, 这样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不会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词汇语境化教学具体做法是:第一, 词汇的呈现要语境化, 方法有:释义连线、词义猜测、语篇填空等。把含有生词的句子或语篇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理解, 在此基础上猜测生词的含义, 采取讨论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第二, 教师在讲解词汇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对于较复杂的词汇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组句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教学过程中要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 让学生明白学习词汇不能一蹴而就, 要循序渐进。第三, 词汇教学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让他们认识到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 要与语篇连在一起, 学习英语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阅读教学要重视核心词汇, 通过阅读提高核心词汇的复现率。第四, 评价。课堂上教师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 根据学生在课堂词汇学习中的表现尝试用不同的方式适时进行评价,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当然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应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对词汇的终结性评价一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施, 让学生明白考试中更重视考查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例如, 各类选拔性考试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等题型的设计, 都体现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不同层次词汇的考查, 即使是设计单选题考查词汇, 也是把词汇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让学生在理解语境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准确选择词汇。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语境词汇学习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 也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

总之, 词汇教学需要教师对词汇做大量有效的研究, 制定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创设语境、提供语言信息, 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理解、领悟, 并学会运用词汇, 使学生感到趣味盎然, 从而提高了词汇学习的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语境构建 篇9

传统的语境观本质上把语境当做是一种客观存在 (刘澍心, 2007:66) , 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语境定义、分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如解释作用、制约作用、生成作用等, 过分强调交际者在在语言交际中对语境的顺应。就教学语境而言, 交际者 (教师与学生) 、话题 (教学内容) 、方式、时间和地点等语境要素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和学生说什么、做什么受到一定的课堂教学语境的制约。因此, 在这种语境观指导下, 教师与学生常常将自己处在被动的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教学效果降低,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桂诗春 (1988:152) 认为一位口语课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交际的语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而广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语境。

1、课堂教学语境的构建过程

语境并非在交际发生之前所给定的, 而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J e f Verschueren, 2000:F23) , 交际的过程是语境构造的过程 (何兆熊, 1997:16) 。语境是以语言运用作为存在的条件的, 有了语用才会有语境, 没有语用, 具体的语境也就无所谓存在。语境对语用的影响总是随着语用行为一起出现的, 割裂语境与语用的关系, 也就无法谈及语境对语用的影响和效果 (康家珑, 2000:162)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交际之前, 语境的要素只能作为一种可能存在, 即可能语境 (possible context) 而不是现实语境 (actual context) 。交际的过程就是使可能语境转化为现实语境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交际双方共同的构建中实现的。Gumperz (1976) 把这种共同构建的过程叫做“语境化” (contextualizaition) 。他认为语境化的过程是由一套使各种语境化提示 (CUE) 与参与者的背景知识相联系的步骤构成的。语境化提示可能是语言方面的, 也可能是副语言方面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 语境的构建过程就是交际者按照自己交际意图, 采用协商的形式, 通过各种语用手段, 激活可能语境中有利于交际目的实现的全部或部分的语境要素。可以以下面的图示表示:

上图的虚线表示可能语境和现实语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使其产生联系的中介是语用, 只有通过语用可能的语境要素被激活才成为现实语境。从语用的角度看, 说话的过程就是做事的过程。我们说话时, 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 (locutionary act) 、行事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和取效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 。正是三种行为共同激活了可能语境中的隐性要素最终实现了现实语境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 协商状况直接影响可能语境向现实语境转化的效果, 最终影响交际的效果。如果协商不能达成一致语言交际就会失败。比如, 在一所国际性的大学, 一位来自美国的学生A和来自中东某国家的学生B之间产生一些误会。于是, A想找B解释一下化解他们之间的误会。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 A想把谈话的地点放在一家酒吧, 便对B说:“Let’s have a drink in the bar, shall we?”。尽管A非常诚恳, 但是本次的交际不仅以失败告终而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改善, 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喝酒是被禁止的, 所以A的提议没有得到B的同意。从语境构建的角度看, A和B不了解对方的文化, 所以他们就语境构建的协商不能达成一致, 因而造成本次交际的失败。又如, 一位父亲看到在上初中的儿子在看电视, 怒气冲冲地说, “不好好学习, 又在看电视, 今年的旅游计划取消!”儿子一听便转身进入自己的房间, 随手砰的一声关上房间的门, 留下几个字“取消就取消”。父亲听罢只能摇摇头自言自语:“真是没办法!”在这个例子中, 父亲无意间用“又在看电视”和“今年的旅游计划取消”等字眼所产生的取效行为构建了不利于父子间交流的氛围, 最终使儿子不愿和其交谈。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境, 从可能的课堂教学语境向现实的课堂语境的转化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商进行的。和一般的语境不同的是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并不能完全导致交际的失败, 只是影响到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降低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激活哪些可能语境要素激活、如何激活可能语境要素, 构建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的课堂语境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2、课堂教学语境构建的要素和构建方法

2.1 构建要素

教学语境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语境可以涵盖所有影响教学活动的语境;狭义的教学语境主要指校园内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语境, 它包括课堂教学语境和课外教学的语境, 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语境。Halliday把情景语境因素分为: (1) 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course) 指正在发生的事, 即言语活动所牵涉飞范围, 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 (2) 话语基调 (tenor of discourse) , 即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包括权利 (power) 、接触 (contact) 和情感 (affection) ; (3) 话语方式 (mode of discourse) , 即语言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及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 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书面、口头相交叉方式。课堂语境的构建就是采用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方法对上述三要素的选择。

2.2 课堂教学语境的构建的方法

2.2.1 话语范围的构建

话语范围指语言发生的具体环境, 其中包括话题及参与者参与的整个活动。在课堂教学语境中,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 有计划的。但教学内容展开的顺序以及如何展开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话题和活动的参与程度,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姜望琪教授在《当代语用学》的第一稿中把第一章的标题定为“语用学——语言学的前沿领域”, 后来修改为“语言学的前沿领域——语用学”。对此, 他解释道:“从概念意义上讲没有丝毫的差别。但……现在的人们看东西、听东西, 都只看标题。如果标题不能吸引他, 他根本不看、不听。……把‘语言学的前沿领域’放在最前面, 读者至少会知道语言学大概是什么, ‘前沿领域’也不难懂, 还有点吸引力。”

可见, 在话题范围构建时, 为了使学生对即将教学内容感兴趣, 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引子”来聚拢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兴奋。例如:有一次, 在给学生上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时, 有位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给学生解释摩擦力的定义、分类等抽象问题而是让学生们用两根玻璃棒夹取放在盛着水的烧杯里的玻璃球。多个学生无法做到。于是, 这位老师问道:“为什么呀?”学生们充满好奇, 纷纷说出各种原因。于是,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摩擦力”三个字。老师这样做不仅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使学生容易感知和理解, 更是构建出轻松、愉悦课堂语境, 使参与者 (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构建话语范围时, 还可通过改变语域的方法进行。

2.2.2 话语基调的构建

话语基调的构建主要围绕权利 (power) 、接触 (contact) 和情感 (affection) 三个方面进行。所谓权利, 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否平等, 涉及的要素有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关知识、甚至记忆力等 (朱永生, 2 0 0 6:5 7) 。从构建平等、民主的权利方面说, 老师可以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语用手段。使用“包括式”指称方式通常有利于建立情感相通、亲切融洽的交谈氛围 (刘澍心, 2 0 0 7:6 6) 。

A老师:同学们, 下面我开始讲课。

B老师:同学们, 下面我们开始讲课。

B句用“我们”代替了A句中的“我”是为了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 暗示学生教师的讲课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这种将学生包括在内的指称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有利于构建平等合作的课堂语境。

接触是指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情况, 包括频率和空间距离。接触的频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权利因素的悬殊带来的差异 (朱永生, 2 0 0 5:5 7) 。因此, 在教学中,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教师在课下应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 了解他们所思、所行, 从而构建良好的平等关系。此外, 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们保持的空间距离。波亚托斯 (F.Poyatos) 的研究 (转引自桂诗春1988:146) 表明, 个人接触的距离从1.5英尺到4英尺, 是朋友谈心的距离, 公共距离从12英尺到25英尺, 这是说话人在正式场合里对一组人讲话的距离。如演说、做报告、讲课等。从这个意义上说, 上课时, 教师和学生保持的距离不太大同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就感情的投入而言, 投入的情感多, 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因权利因素或接触因素带来的不足 (朱永生, 2005:58) 。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教师的权利往往高于学生,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再加上师生之间的接触不够,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不够。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 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 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2.2.3 话语方式的构建式

话语的方式包括口语体、书面体和口语-书面体三种。口语体是课堂语境最主要、最自然的媒介, 它借助重音、节奏、语调和音速等表达出概念、人际和篇章信息。史秀菊 (2004:177) 把他们归为基本语言技能, 包括 (1) 发音和吐字; (2) 音量和语速 (3) 语调和节奏等。教师在教学中吐字规范清晰, 教学语言字正腔圆才会以声动人, 加上良好的共鸣才能构建出较好的课堂语境;从音量方面看, 音量的过小和过大都会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学生不仅容易分心, 而且容易烦躁不安,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音量的控制是构建课堂语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 高低变化、自然合度的语调加上快慢适中的节奏可以使语音产生极大的美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和欲望, 整个身心陶醉在教师用声音所创造的美的享受之中。在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下, 交谈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构建互动式的课堂语境,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教师可以广泛地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等, 来创造开展会话的语境。

3、结束语

课堂语境的构建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想象能力。课堂语境的构建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 构建的要素包括话语的范围、话语的基调和话语的方式, 构建的手段众多。因此, 不断提高构建语境能力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方法和任务之一。

摘要:课堂教学语境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语境, 它对教学效果有促进和抑制作用。课堂教学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语境为前提。课堂语境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协商的过程, 涉及的要素包括话语的范围、话语的基调和话语的方式, 构建的方法多样。

交际性语言与英语课堂语境构建 篇10

一、因材施教,落实英语课堂交际语境构建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认知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交际语境。另外,高职英语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状况,灵活设置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同一个句子设置不同的语境,并通过交际性教学活动将其展现出来,从而改变传统高职英语课堂枯燥、无味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A:It is sunny today,B:Yes,Do you have anything special to do,A:I have got a lot of shopping to do。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英语对话语境。为了提高语境的实用性,高职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不同的场所进行对话,并模拟用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关系来表达这句话,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模拟交流学习活动也能够让学生获得交际能力。实践证明,不同关系的人在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预期表达出的语言效果是不一样的。因而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构建不同形式的课堂交际语境。

二、开展跨文化英语课堂交际语境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比较明显,且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利用中西方差异制造课堂交际话题冲突点,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时,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添加适当的西方文化知识,并通过设计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西方文化,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这样几个句子:①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the right time,please?②What time is it,please?③How goes the enemy?虽然这四个句子的重点都在于询问时间,但是其应用的语境是不相同的。第一种表达方式比较正规,一般用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而第二种表达方式比较随意,经常用在相互熟悉的人之间,第三种表达方式比较口语化,会应用在亲密的朋友之间。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语境下,英语的表达式是不相同的。高职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语境模拟活动,使之能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提高自身的英语实践能力。尤其是高职英语的课堂中,学生更需要了解到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高职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创新教学模式,以突显交际性语言与英语课堂语境的构建成效,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师教学效率。

如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当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并实践各种教学模式,从而增强英语课堂的学习气氛。如在高职英语课堂前的三分钟,教师可以举行自由演讲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两个或多人一组,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如小故事、笑话、情境对话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课下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或是高职英语教师也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开展辩论赛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变英语知识传统的呈现方式,以增强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和交际语境学习互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交际性语言更好地与英语课堂语境构建结合。总之,高职应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创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英语课堂交际语境活动的成效。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构建高效、生动的英语课堂交际语境,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准则,并重视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高职英语英语课堂的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教师中。尤其是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中,高职英语教师更应该践行这一原则。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将交际性语言和英语课堂语境构建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交际性,语言,英语课堂,语境构建

参考文献

[1]郭颖.高职酒店英语跨文化交际语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3:280.

[2]牛东育.高职职业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224-226.

上一篇:孝悌下一篇:高校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