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推广研究

2024-05-01

普及推广研究(精选十篇)

普及推广研究 篇1

关键词:黎族,健身操,普及推广研究

黎族是海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黎族健身操是黎族文化进步的结晶, 它是将黎族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宗教信仰, 黎族舞蹈中的黎族元素和大众健美操相结合编排而成的一项新兴民族体育运动项目。通过黎族健身操练习可以促进人体肌肉、骨骼、关节匀称和谐发展, 同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 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高校推广黎族健身操, 有利于黎族文化多样性的珍藏与保护, 为高校大学生增添特色的学习内容、锻炼内容及领略到独具特色的黎族风情, 促进学生了解黎族文化, 增进民族融合,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保护和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同时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和艺体教学特色的形成, 促进海南高校教学改革的多元化发展, 满足民族地区教育需求, 充分体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特点, 加快国家对《全民健身计划》工作方案的实施。

1、黎族健身操在高校普及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1.1、师资情况及教师对黎族健身操的认可程度

高校艺体方向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并且都是优秀的高校毕业生, 具有很好的专业基础。黎族健身操动作简单易学, 具有可接受性和群众性, 只要是艺体方向的教师, 稍加培训, 即可胜任黎族健身操的教学任务。同时, 在对海南高校艺体方向8名教师进行调查中数据显示:有95%的教师认为黎族健身操进入高校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 也是可行的。她们主要的理由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30%) ;愉悦身心、弥补学校运动场地缺少的缺陷 (20%) ;增进校内外学生的交流、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0%) 。

1.2、高校大学生对黎族健身操的学习兴趣及动因

黎族健身操具有健美操和黎族舞蹈的艺术特点, 其动作内容有造型美、艺术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高校大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塑造形体、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符合高校大学生追求美的心理需求。在对海南高校1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中数据显示, 有78%的学生喜欢黎族健身操, 她们喜欢的主要理由是:丰富课余生活 (34.5%) 、锻炼身体 (23.5%) 、塑造形体 (14%) 、培养艺术气质 (9%) 、增强自信心 (8%)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8%) 、学习黎族文化 (3.5%) 、喜欢黎族音乐 (2.5%) 。

1.3、高校场地设施状况

黎族健身操的练习形式多样, 运动负荷可大可小, 容易控制, 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 只要一块阴凉的空地和一台录音机就可以进行教学, 通过在海南高校开展黎族健身操可以弥补学校运动场地缺少的缺陷。因此, 在高校推广黎族健身操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2、黎族健身操在高校普及推广的价值分析

2.1、使学生走出网络游戏 ,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交往能力比较差, 加之近年来计算机及手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大学生校园里兴起了“宅”一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会交际的能力。黎族健身操是一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身体活动形式。通过参加黎族健身操活动, 让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个性的学生在活动中联系起来, 通过无拘无束的集体练习, 互助互学, 促进交往, 沟通情感, 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让学生从网络游戏, 自我封闭的意识里走出来, 具有开朗豁达的性格,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促使学生胜任社会各种角色。

2.2、娱乐身 心 ,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不断的扩大, 大学生面临着比较重的课业负担及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数量不断增长, 加上现在的大学生一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 面临各种心理压力, 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 容易产生极端负面的行为。黎族健身操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自娱性, 在练习黎族健身操的过程中, 练习者需要注意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 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美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拍做动作, 由于注意力的转移, 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 把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不断的释放, 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 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缓解身心压力的目的;同时, 黎族健身操运用了大量的形体语言进行自我表现, 通过参与黎族健身操的动作、表情、肢体等形体语言, 可将忧虑、紧张、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这为积极展现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压力和娱乐身心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3、强身健 体

黎族健身操的动作是由基本步伐和上肢动作两部分组成的, 每个动作不单是单个关节的局部活动, 大多数为多关节的同步运动, 如在完成一个八拍的动作时, 常伴有腰、膝、髋、踝和头部等部位参与活动, 这不仅可使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次数成倍增长, 还能使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 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同时, 黎族健身操由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一些舞蹈动作组合编排而成, 运动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物质, 从而刺激内脏器官, 促进肠胃的蠕动性, 提高了人体消化能力和吸收的能力, 这对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弘扬海南黎族文化

黎族健身操无论是从内容构成还是表现形式来看, 都是对黎族人们生活动律的提炼, 它是黎族人们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具有黎族文化内蕴。在黎族健身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黎族健身操作品的分析、历史背景的介绍, 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肢体动作的层面上, 而且还知道动作的具体来源及对动作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 又能让学生整体掌握黎族健身操的精华, 使动作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支撑下更有内涵, 更具有文化的色彩;同时, 促使学生了解黎族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弘扬、发展黎族传统文化。

2.5、激发学生对文体活动的学习兴趣, 展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特色

黎族健身操动作刚柔相济、自然大方、富有节奏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充分展现高校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符合现代大学生追求健美的心理需求, 是一项非常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文体活动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特色的内容, 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血液, 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特点, 贴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特征。

3、黎族健身操在高校普及推广的具体措施

第一, 将黎族健身操纳入高校教学大纲, 建立多元化的黎族健身操课程体系;并开设全校黎族健身操公共选修课, 把黎族健身操作为体育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第二, 在高校各院系成立黎族健身操社团、黎族健身操协会和黎族健身操俱乐部等, 定期举行黎族健身操培训、表演、竞赛等, 不断提高黎族健身操在校园的影响力, 吸收更多黎族健身操爱好者参与到项目中, 培养出一批黎族健身操的骨干, 让这批骨干在校园内普及和推广黎族健身操活动。

第三, 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 加大黎族健身操的宣传力度。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黑板报、广播、橱窗和宣传栏等宣传载体, 加强对黎族健身操的动作要领、锻炼方法、价值和发展现状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展览、宣传;邀请专家举办黎族健身操知识讲座, 使大学生认识到黎族健身操的健心、健身、美学和社交娱乐等价值, 增强大学生黎族健身操的观念和意识, 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黎族健身操活动的热情。

第四, 组织教师学习黎族健身操技术动作与理论知识, 提高教师的黎族健身操知识储备, 增强教师的黎族健身操教学水平;加强对黎族健身操理论研究、动作创编及音乐创作。

第五, 编写黎族健身操教材, 此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材料和依据。

总之, 黎族健身操是黎族人们世代传承的文化物质遗产, 具有黎族文化特色和多元文化的价值功能,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广大学生的需求及在全国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背景下, 通过开展黎族健身操活动, 可以丰富高校教学内容, 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学课堂过程中的广泛渗透, 促进海南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特色道路, 体现出民族地区独特的办学特色, 继而呈现黎族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爱銮.论体育舞蹈在高等院校普及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琼州学院学报, 2010, 17 (5) .

[2]范莹.浅谈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J].大众艺术, 2013, (16) .

家庭教育普及推广总结 篇2

市七小 杨晓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将我班本学期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常规管理,把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教师重视,全员参与。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们把办好家长学校归入学校的整体计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2、形式灵活,注重实效

我班学生的家长有一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的生活环境都是社会的最低层,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起点低,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如学生学习困难的预防与疏导办法,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训练,争取家长听得进、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同时邀请克拉玛依市知名家庭教育专 家康义敏老师为我校的家长们作专题家庭教育讲座。

普及推广研究 篇3

摘 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肩负的光荣使命,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从全面育人的目标出发,通过体育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跆拳道作为新兴的学校体育项目,它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其功能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力发展、身心素质、美育素质、爱国主义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校 体育课 跆拳道 校本课程 可行性研究

一、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

(一)在学校

目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眼中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体育课内容贫乏,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检测表明,中小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小学生整体体质下降趋势严重。

(二)在家庭

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不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把孩子养成“温室花床中”的嫩苗,心理健康还未被广大家长重视,这些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不懂也不肯拼搏去努力,精神意志十分薄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平时又懒得进行身体锻炼,也难以意识到体育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遇到困难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只会好高骛远、羡慕虚荣。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承受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损害。据统计,心理异常的学生中有76%的学生是不经常运动的,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三)政策环境

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还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确保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二、跆拳道运动简介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60年代初期韩国人着手制订向全世界推广和宣传跆拳道计划,不惜重金大批向全世界各地派教练,很快跆拳道在亚洲继而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开展。1973年世界跆拳道联盟成立至今的二十多年中,跆拳道運动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全世界有7000多万人从事跆拳道的训练,有近160个会员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组织之一。短短的二三十年,跆拳道先后成为亚运会、泛美运动会、全亚洲运动会、世界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9月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O.C103届大会上跆拳道项目被接纳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跆拳道如此受人欢迎是因为跆拳道同中国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跆拳道是人们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通过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其所有的动作都是以自身的防卫本能作为基础,然后逐渐变为一种主观信念,从防御动作发展的进攻形态,最终达到自动化的行为阶段。跆拳道运动是一种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运动。跆拳道的技术着眼于关节活动,以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同时伴随提膝、出腿、挥拳、大声呼叫等动作,人体内的压力也随着得到宣泄,它的进攻性很轻,防守性更高,是适合现代人练习的防身术,跆拳道比赛危险性不大,观众可无负担,轻松欣赏,学者还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练习目的就在于通过身心的双重修炼,促进体格和人格的完善。

三、跆拳道的传统儒家文化内涵

我国的儒家文化对跆拳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影响深刻。跆拳道运动中蕴含中国古文化“内用黄老,外用儒求”的深刻涵义,以道家为“体”,以儒家为“用”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动力。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的“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优秀传统精神,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这种礼仪的教育可使学生明白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并非逞强斗狠,而是懂得做人的道理。跆拳道不仅要求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对跆拳道礼仪、性格、修养的学习和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比如以跆拳道为载体的儒家“弟子规”和“三字经”等文化体育课程,将使传统儒家文化得以很好的回归、传承和发扬。

四、相关协会组织的重要支持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于1973年正式成立,当年加入了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的会员国家。1974年中国中小学体育协会组织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由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在德国威斯巴登州所举行的首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此后,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组织、参加了由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所主办的历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及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成立之初归由当时的国家体委管理,1989年转由当时的国家教委管理,1998年教育部设立了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处的任务之一是负责中国大中学生体协的日常工作。学生体协秘书处的建立并开始工作,使体协有了独立的办公机构、办公地点和办公条件,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团体。在2002年换届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赵沁平同志当选为新一任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席,杨立同志担任协会秘书长兼法人代表。

中国中小学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是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的分支机构,其宗旨是团结全体会员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全国中小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丰富中小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比赛,倡导学生通过练习跆拳道,提高其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的品德修养,鼓励其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的竞争品质,提高我国中小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开展国国际中小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与竞技活动,增进我国中小学生与世界各国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扩大我国中学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五、中小学校跆拳道校本课程的优势

(一)较强的强身健体价值

跆拳道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腿法来表现。它能很好地促进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协调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练习跆拳道必须活动全身肌肉、关节、神经,使人体所有的器官都运动起来,从而锻炼身体,增强人的体力和脑力,开发智力及精神的潜能,提高人的分析力、洞察力、判断力,使人的主观活动更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跆拳道运动正是把手、脚和全身所有运动部位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科学的原理进行统一的协调运动。大到内外环境的统一应对,小到身体局部机能的协调配合,跆拳道都具有很好的运动机理。

(二)具有严谨系统的科学性

跆拳道不仅是一种具有高度防卫能力的运动,而且还是一种精巧的形体艺术和健身方法。技巧及控制力是跆拳道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运用骨骼、肌肉、关节的活动来调整身体,增强爆发力,是一项全身运动。跆拳道的学习包括礼仪训练、心理训练、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其中礼仪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忍耐、刻苦、百折不屈的意志;体能训练中包括有力量、速度、柔韌性和灵敏素质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技巧训练中包括有节奏、身法、步法、固定靶、攻防等,是一项很实用的防身技术。它的仪式、动作是适应人体心理、生理特点的,练习程序归纳为:反省——判断——勇气——信心——自卫——自持——独立——沉着——合作——爱国。所以,跆拳道运动具有严谨系统的科学性。

(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跆拳道运动对感官的敏锐性和集中力,视觉与肌肉发育,心脏与肺活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变得更加敏捷。因此,跆拳道被人们认为是对中小学生最适宜的一种运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跆拳道主要以脚上动作为主,以其变幻莫测、优美潇洒的腿法著称于世。

(四)场地要求不高,有较强的操作性

跆拳道运动对练习场地、服装、器材要求都不高,只要具有一块足够大的室内平面场地,一些用来踢腿的靶子,对练用的护具就可以开展。

(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1.跆拳道是一项很具有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训练方法多样。

2.跆拳道是武技中的一项。通过跆拳道的练习,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踢法和拳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经过长时间训练后形成一定的技能,具备防身和自卫的能力。

3.练习跆拳道的人往往在出招时发出“哈”或“呀”的吼声,目的是发声助威助势,以气催力,还能调动激情,增强意识,获得整体的更大的打击力量,还能配合假动作的使用欺骗对方。这些都极易引起青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注意。

(六)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1.促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跆拳道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它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一种精神企求和信念,它能教会如何做人。跆拳道就在身边,在平凡的小事中,它推崇的“以礼始、以礼终”的精神,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学习者从开始就养成谦虚、宽容、礼让的品质和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最重要的一点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在全校积极开发跆拳道的文化及精神内涵可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及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

2.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每次练习之前都要先向国旗敬礼,表示为国家练习武技、强身健体。跆拳道运动在韩国是全民运动,以此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在古代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所以我们在开发和运用时能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我国教育实情。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练习跆拳道学会做人做事、战胜自我的方法,这将是很好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

3.较好的品德教育意义

跆拳道制定了一些礼节仪式用以规范跆拳道练习者的行为,并把礼节仪式作为跆拳道教学、训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比如,鞠躬礼的规范:面向对方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握拳贴于双腿两侧,上体前屈30度、头部前屈45度鞠躬敬礼,目视地面,礼毕后上体还原成直立姿势。一个跆拳道学习者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行,而跆拳道的训练的实质就是对一个人的磨练和道德品质的完善。通过跆拳道能培养学员自重,自强、自信、自立、互助、向上、团队协作,使练习者在磨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让每位学员通过跆拳道的训练和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谦虚、忍让、克己、恭敬、纯朴、坦诚、诚信、服从的人格素养,在不自觉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学会尊重自己。

六、学校的实施条件

1.应具备不小于80平米的室内训练场地。

2.自愿加入协会组织:中国跆拳道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包括入会、晋级、竞赛等活动。

3.应安排体育教学组专人负责跆拳道体育课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工作。

4.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这一项特色、全面、系统的体育活动需要家长有力的配合与支持,家长应全面认识学生开展这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这项活动。

七、实施内容

1.实施形式:体育课跆拳道校本课程。

2.授课时间:每个班级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3.授课内容:主要以品势训练和儒家文化教育为主。

4.教学材料: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委托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教研室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5.参加对象:小学1年级——高中3年级学生。

6.课程目标:

(1)小学毕业:学生应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1级水平(红黑带);

(2)初中毕业:学生应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二段水平(黑带);

(3)高中毕业:学生应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三段水平(黑带);

(4)打造跆拳道特色学校。组织校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市、区及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

7.教学阶段划分和阶段目标的确立

教学阶段的合理划分,阶段目标的确立是实施教学的关键,也是达成课程总目标的根本。首先根据跆拳道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针对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和素质要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严格按照由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教研室编写的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8.教学计划与课时

各项教学计划是认真执行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要根据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来制定。比如,每个水平段可以确定为18课时。

9.教学步骤

跆拳道中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具有各自特有的动作风格、攻防特点和组合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律,根据动作的特点、运动形式及组合规律,逐步而全面地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动作,一般需要四个步骤:建立感性认知——学习分解动作——学习完整连贯动作——巩固运用。

10.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跆拳道教学是一项以动作为主的教学,跆拳道自身有一套完整的晋级评价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针对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制定出相应的晋级方法。好的晋级评价方法不仅是对教学的合理检验,更是对学生的激励和帮助。

11.丰富课间活动

跆拳道简单、易掌握的动作以及品势(套路)等特点,能够使其更便于安排在课间活动中,人人参与,与广播操相映成辉,在内容上也可根据动作掌握程度不同安排集体套路,及双人踢固定靶等练习。

12.开设兴趣活动小组,组建代表队

跆拳道作为奥运会项目也早已在我国蓬勃发展,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有条件、有深入发展跆拳道运动意愿的学生,开设兴趣小组或组织代表队。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体育运动苗子。

八、结语

总之,跆拳道运动及文化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科学性、安全性、趣味性、操作性很高,是一种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运动。

在跆拳道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工作中,还将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跆拳道协会.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基本技术与品势篇(第一版) [M].2009.10.

[2]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中学生跆协[2010]110903号"文件[Z].

[3]王智慧.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

江西省高校赣文化的普及与推广研究 篇4

赣是江西的简称, 因此, 赣文化又称江西文化、江右文化、赣鄱文化, 它包含了江西有史以来创造的全部精神、物质文明成果。赣文化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 两千多年来, 又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 最终发展成博大精深的江西区域文化。它不仅是学术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方言文化和瓷茶药文化等组成的统一体, 更因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领导广大人民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形成的“革命文化”而独特于世。因此, 赣文化经常以“文节俱高”作为自身形象的总结。

2 在大学生中普及赣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传承优秀的赣文化

赣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分支,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从赣文化的历史发展来看, 赣文化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 又受到中原文化、吴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多种文化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和多年的积淀、升华, 才共同构建了海纳百川、文节俱高、敦厚质朴、务实求新、笃学勤奋的赣文化。从另一个层次来看, 赣文化中儒、道、释三家并立, 古往今来, 赣地学者为三家思想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大学作为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 大学生作为文化潮流的弄潮儿, 有责任和义务挖掘和保护古文化, 发展新文化, 因此传承优秀的赣文化, 是新一代大学生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2.2 熏陶学生的情操与品质

中华的民族文化近些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人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疏远, 而广为接受西方文化, 把中国的“忠孝仁信、礼义廉耻”以及勤俭节约、务实求真等文化精髓作为“传统”、“落后”的代名词, 加以摈弃。再加上中小学教育始终无法真正减负, 学生沉迷题海, 家长和学校也都疏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进入大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丰富的课外活动和自由的选课方式, 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和中国传统文化接触, 例如:茶文化、古典音乐、舞蹈、诗词等等。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赣文化中糅合了开拓进取崇尚性灵的越文化、恪守礼教崇实达理的中原文化、率真强悍敢为人先的楚文化、秀慧细腻智巧素雅的吴文化以及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红色精神, 提倡崇尚节义、敦厚质朴、务实求新、笃学勤奋。而他所提倡的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我们的大学生们来说, 既是他们缺乏的, 也是他们需要的, 如何使这些精神得以传承和内化, 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传播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2.3 活跃校园文化

高校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也丰富, 要进一步地活跃校园文化, 要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着手。才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一些教学实践的方式来普及赣文化,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个很好的辅助和推进, 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节、三下乡等活动中, 通过一些更加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 接触赣文化、了解赣文化、走进赣文化。一方面普及和推广了赣文化, 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校园文化, 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3 江西省普及与推广赣文化的独特优势

3.1 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赣文化资源

在江西省普及与推广赣文化, 有着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赣文化中许多分支文化的载体, 就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 在瓷都景德镇, 我们能体会到瓷文化的魅力, 在那里, 可以了解古代瓷器的制作过程, 现代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 观看各种精美的古今瓷器作品。书院文化就更不必说, 江西省内的书院数量、规模、名气都为全国之首, 有我国最早的私家书院, 也有闻名全国的书院, 官学、私学林立, 而且保存完好。在文学、艺术方面, 江西也是“辈有人才出”, 不仅有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等文坛领袖从这里走出去, 流下千古绝唱。还有不少古今绝句描写了江西的美景,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就是其中之一, 若不是站在滕王阁上, 岂能体会其中意境。此外, 禅道文化、茶文化, 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发扬和传承。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江西的红色文化, 在江西南昌, 打响了八一起义第一枪, 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至今留存了大量的史料, 也是江西中小学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孕育了井冈山革命精神, 中央苏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红色革命文化鼓舞人、激励人, 既是赣文化的闪光点, 也是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在文化部入选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 江西省一批项目榜上有名。其中有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美术类、手工技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重要印记, 也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而江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5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4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对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江西高校有此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让学生能深入接触和体会江西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就更有义务将其进一步推广并发扬光大。

3.2 良好的推广平台

对于赣文化的推广, 很早就引起了政府、学术机构和广大民间团体的重视, 多方面都合力将赣文化推广, 并发扬光大。

首先, 江西省的旅游业, 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兴起, 为赣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学术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方言文化和瓷茶药文化, 还是红色革命文化的推广, 都离不开近年来火热的旅游业。江西的旅游业以红色旅游为主, 重温“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 了解八一起义背后的故事, 还有一些特色旅游线路, 如“中小学生拿着课本游江西”, 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还有“四月采茶节”, 让游客亲身体会采茶, 观看采茶、炒茶的工艺, 让江西茶文化走遍天下。旅游业作为赣文化的推广平台之一, 寓教于乐, 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游玩的快乐中感受赣文化的真谛。

其次, 各种电视新闻媒体也成为普及赣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 2008年1月1号, 江西电视台红色经典频道将正式开播, 推出《红色经典》、《怀旧经典》、《战争经典》等电影栏目, 精选抗战题材、改革题材电影, 精心策划编辑, 让人们在老电影中体会过去的艰苦岁月, 在新电影中看到江西发展的前景。

第三, 传统节日庆典形式的再现, 为赣文化的兴盛提供了保障。元宵舞龙、庙会文化的再现等, 都是体现赣文化、推广赣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中国人流传了几千年的节日庆典形式, 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 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今年来, 又受到了重视, 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逐步重视,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会再现, 还有以更新、更好的形式展现给人们, 以体现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四, 各种赣文化节和有关的展览也是推广赣文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 江西各地以图片、画展、实物展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文化节, 展示民俗文化、民间艺术, 还有一些文化节, 将一些现代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既传承了传统文化, 又将其创新。如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 以“生态中国、绿色江西”为主题, 不仅展示了赣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 也达到了招商、招展、交易的经济目的。

4 赣文化的在江西高校普及与推广对策

高校作为重要的文化前沿, 对赣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应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借助强大学术阵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将赣文化的推广与普及更上一个台阶。

4.1 在高校建立赣文化资源库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 不仅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 还要对这些文化的资料加以保存和丰富, 以便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探讨, 因此在高校建立文化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以江西九江学院为例, 九江学院与全国青阳腔保存最完好的湖口县合力, 传承和发扬青阳腔戏曲文化, 并在九江学院成立青阳腔艺术陈列馆、青阳腔艺术研究所, 收集青阳腔的相关资料, 同时组建九江学院青阳腔艺术团以及青阳腔艺术课题研究攻关小组。在这里, 青阳腔戏曲文化不仅得以抢救, 还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对于高校相关学院的教学资料的丰富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4.2 积极开拓赣文化基地

在提倡“高雅文化进课堂”的同时, 也要鼓励学生走出去, 走到文化发源和兴盛的地方去, 体会那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 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文化的内涵。在这里笔者仍以青阳腔为例。青阳腔的故乡在湖口县付垅乡, 源自明朝, 历史悠久, 多年来, 湖口县有关文化部门也做了大量的青阳腔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但随着农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如今在当地已经没有年轻人学习青阳腔, 再不培养新人传承, 这门国宝级艺术很可能失传。九江学院不仅在校内设立文化资源库, 研究青阳腔, 还在付垅乡成立了青阳腔教学实践基地, 让学生走进青阳腔文化的发源地, 与现有的青阳腔继承人一起, 深入体会该文化的内涵,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4.3 调整课程设置, 开设赣文化选修课

了解文化的内涵, 不仅在于了解他的外在形式, 对于文化的成因和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 对于赣文化, 可以以课程的形式加以探讨和研究。比如书院文化与中国的教育、青阳腔与中国戏曲文化、庐山云雾茶与中国茶文化、八一南昌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之于中国革命的意义等等。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科目,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 通过这一方式了解赣文化背后的故事, 为推广赣文化打下基础。

4.4 举办赣文化系列讲座和江西发展论坛

邀请省内外赣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演讲, 在高校集中地介绍和宣传赣文化, 以让青年学子认识和了解赣文化, 从中体会和感悟新时代的江西精神, 更加关注江西发展。举办各种江西发展论坛, 邀请省内各县市的相关人员介绍各县市的特色文化和发展成果, 为传承和推广文化的人与关注江西发展的认识搭建交流的平台。

4.5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弘扬赣文化

假期组织学生到各县乡扶贫支教, 组织学生到各县乡实践、调研。把赣文化搬上舞台, 搬上网站, 用更多更直观、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赣文化。

普及和推广赣文化、弘扬江西精神应该作为一条宗旨, 融入到江西各高校的办学精神中去, 在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不忘学习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精神。让这些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得以内化和升华, 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也只有这样, 赣文化才能得到真正普及和推广。

摘要:赣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分支众多, 博大精神,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身处江西的各大高校, 对赣文化的普及、推广乃至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传承优秀的文化的同时,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质,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江西的高校对于赣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有着良好地域优势和交流平台, 可以借助这些平台, 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让学生走出校门, 服务社会, 同时更好的弘扬赣文化。

关键词:赣文化,高校,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赣文化的解读与弘扬[J].延边党校学报, 2009, (04) .

普及推广研究 篇5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保险行业也正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同时,基于保险行业本身的业务特点,各大保险公司(集团)也纷纷“特事特办”,以实际行动加大对灾区的支援力度。

放宽理赔标准通融赔付

5月16日和19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两次表示,目前保险业抗震救灾的中心任务就是做好理赔服务,各保险公司总公司要进一步将业务人员、理赔资金、通讯保障向灾区倾斜,注意协调安排好非受灾地区向地震灾区的支援工作。

而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多数保险公司也表示,将对受灾的投保人实行特事特办,进入通融赔付通道。最突出的一项实事,就是对于保险责任的免责部分,有些保险公司主动“撤销免责”,放宽理赔标准。

在绝大部分寿险公司的寿险和意外险产品中,地震本身是属于赔付责任范围内的。但有些公司的健康医疗险产品把地震列为除外责任。对此,绝大多数寿险公司均已表示,已经对部分险种适当放宽理赔标准,实行通融赔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

“公司所有产品中的地震免责条款此次将被免除,并将对地震责任实行全部赔付。”民生人寿表示,对于因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事故,一律按照正常的意外事故理赔流程予以赔付。除了民生人寿之外,中英人寿也表示,将免除所有产品中的地震免责条款,实行地震责任全部赔付。此外,还有不少保险公司也表示已经或计划放宽地震理赔标准。

财险方面,通常情况下,由于地震大多属于除外责任,但面对这次百年罕见的国难,不少财产险公司也表示,将针对灾情,特事特办、通融赔付,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表示,公司产险部门对于保险责任明确、损失清楚的意外险赔案,实行现场定损、现场赔付。

保单丢失客户也能获理赔

另一方面,对于因受灾导致保单丢失的客户,不少公司承诺提供无保单理赔服务。而无保单的赔付,在正常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以前我们是以客户提供申请资料作为理赔的依据,现在则改为以客观事实的准确认定为主要依据,且这个准确认定的工作由保险公司主动完成。换句话说,就是要由我们的查勘人员,帮助客户认定出险的事实,包括对受益人的认定。”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针对因受灾导致保单丢失的客户,平安表示,有关产险、寿险、养老险的理赔人员将通过理赔系统调取保单资料,根据多方核实的情况代填理赔申请书、死亡证明等单证,为客户及其家属办理理赔手续提供便利。

简化各种理赔手续

与此同时,各家公司还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对理赔手续进行简化,极大方便了投保人及其家属。

比如,平安养老险等多数公司取消定点医院、延期申请、自理药物的理赔限制,推出简化重疾、残疾理赔申请鉴定手续等服务。太平洋产险对于车辆损失在3000元以内的不涉及人伤和第三方损失的小额案件,明确属于保险责任的,结合实际与维修行业开展快速定损和服务;太平洋寿险则开通网上救灾服务通道,客户可在网上提交服务请求。

人保财险规定,对于本次地震中涉及到农房、农业、能繁母猪、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事故,可进一步简化理赔流程,事故责任和损失金额明确后立即付款。对已经确认的保险损失,初步判断保险责任基本成立,但最终损失不能确定的案件,可向被保险人提前预付,预付数额可不受原规定限制。

友邦保险、海尔纽约人寿等公司,则在灾后第一时间内开辟绿色理赔通道,服务灾区。

多种措施共同帮助灾区客户

保险公司还开展多种渠道和形式的客户回访、客户寻找,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来支援灾区。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新华、泰康、太平等保险公司通过回访、短信等方式主动与客户取得联系,或者通过报纸广告、现场理赔服务站的方式寻找客户。同时,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还将四川地区的客户热线服务电话自动转到江苏或上海等地进行异地承接,保证灾区客户报案顺畅。

此外,泰康人寿还开展了延长保单缴费时限的优惠政策,以避免客户无法及时缴纳保费而导致保单失效。而平安人寿则对固定期限内保单实行保单质押贷款免息、免收保单补发手续费的措施。

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借助自身优势,帮助灾区投保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如人保健康险公司,由系统内有医学背景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和心理医生组成医疗小分队,在经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后,分三批进入灾区进行医疗救助和心理咨询。

为灾区孤儿推长效救助产品

除了理赔和服务上的帮助和政策倾斜外,保险公司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通过产品创新的形式,来建立一种长效的灾害救助体制。

如5月16日,太平人寿就宣布推出为“地震孤儿”专项开发设计的公益性产品“太平英才守望教育年金保险”。

据介绍,该保险以保障受灾孤儿未来的教育为出发点,每份教育年金在被保孤儿在6周岁至14周岁期间,每年提供200元初级教育年金,可以用于支付其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5周岁至17周岁期间,每年提供1000元高中教育年金,可以用于支付其高中阶段学费;年满18周岁可以一次性得到5000元的成才保险金,可以用于继续深造或开始职业发展,有心捐助的爱心人士可为孤儿投保一份或多份教育年金。另据介绍,该产品的设计开发管理经营等各项费用全部都由该保险公司无偿捐助。

据悉,这也是中国保险行业在巨灾发生后,大胆进行创新管理,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和风险救助功能的一次全新尝试。

引发对巨灾风险机制的思考

汶川大地震损失惨重!而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业内人士对我国建立巨灾风险保障机制的呼吁。

早在2007年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风险管理论坛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巨灾风险突发性很强、风险结构复杂、损失程度大,仅仅依靠商业保险难以独立地承担损失保障的责任,应建立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保监会其实一直在酝酿建立起巨灾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保险公司面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而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也已经设计了一整套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简单的说就是包括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国际再保险公司、国家财政在内,多方参与、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

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曾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推进的速

度并不像保险业所期望的那么有效率。在年初的雪灾和此次地震灾难过后,有可能对我国的巨灾风险机制进行有效推动。

今后加大保险普及推广

除了将保险公司的灾后理赔纳入政府灾后重建的工作之中,让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险补偿,业内人士认为,想要帮助灾区重建,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本身还应加强对保险保障推广的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投保参与率。

此次地震灾区的居民投保率是非常低的。比如,中国人寿在此次地震灾区的寿险市场中占到40%以上的份额,但据中国人寿的统计,四川震中地区只有11万人次投保国寿险种,其中5.8万是以学生和未成年人为承保对象的学生平安险(俗称“学平险”)。可见,当地投保的人数比例是非常低的,而且成年人的投保率更低。

为此,除了保险公司进行主动的市场开发工作,鼓励当地居民特别是中壮年人士积极投保保障型险种外,业内专家指出,是否也能够参照东部发达沿海地区一些乡镇、农村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为辖区内居民统一参保一些人身险种,保费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居民个人共同分担。

而对于投保率相对比较高的学平险,专家们也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学平险的保费完全由学生家长负担,虽然学校一般会要求所有学生投保,可从此次地震灾区的部分理赔来看,学平险的实际保额大多非常低。几十元一年,但也有不同档次的保费(通常有三档),贫困地区的家长往往选择了最低的投保额度。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表示:“此次灾难发生后,我们看到当地学平险的保障额度明显不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学平险的保费,应该通过政府补贴来提高学生参保额度,减免保险公司这部分保费收入的税收,进而建立特别基金,增加孩子们的保障。”郝演苏教授还比照了年初雪灾中,能繁母猪由于受益于去年的政策支持,农户只需缴纳12元保费,同时由政府补贴48元,每头猪即能获得1000元的保险赔偿。“难道我们的学生能交的保费比生猪还要低吗?!”郝教授显然有些激动。

普及推广研究 篇6

关键词:节能灯,农村地区,节能,推广策略

1 引言

节能灯最早诞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荷兰,在我国已经有20年多年的生产史,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一带。资料表明,我国节能灯年产量接近12亿支,其中60%以上出口,占全球节能灯的80%。在欧盟市场,中国节能灯占42%的市场份额。尽管中国的节能灯产品笑傲世界,但国内节能灯市场却比较低迷。我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节能灯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但相比国外,非常有限。本文以湖南省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来研究政府节能策略的制定,为绿色照明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提供依据。

2 湖南省各地经济与文化特征分析

为讨论之方便,表1列出了湖南省2010年各地农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GDP统计数据[2]。

根据表1,可以把湖南省的14个市州根据经济水平和分布分成三等四类,分别是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包揽前3位,远远领先其他市州。中等水平地区,分环湖3市、湘南3市。环湖3市与湘南3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环湖3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排5、6、7位,人均GDP排4、5、9位;湘南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位于全省4、9、10名,人均GDP处于6、7、10位。欠发达地区湘西湘西南,不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是人均GDP在全省都处于落后水平。

研究组从4类地区中分别抽取一个城市作为代表来研究其社会、文化特征,4个市为湘潭、常德、衡阳、邵阳。四地市的人口环境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各地农村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邵阳的农村劳动力较多,其50岁以上所占比重最小只有35.2%;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来看,邵阳大专及其以上学历所占比重最大,达到2.76%,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2006年的全国农业普查表明,我国除了城乡差异,乡村本身也差异明显,表2说明了湖南省四地农村的各种差异。从电网改造来看,邵阳的比重是最低的,低于最高的湘潭30%,差距比较大。综合市场的相对数量反映了区域市场化发展水平,湘潭市有综合市场的乡镇比重最大,达到92.9%;常德最低,只有64.6%,相差近30%。

3 四地节能灯的普及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节能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现状

为了研究湖南省农村地区的节能灯普及与推广情况,研究小组在2010年底专门就节能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出问卷近1 500份,收回1 279份。4地市的节能灯使用情况分布如表3所示。显然,目前湖南省农村地区的节能灯普及率相当低,最高的邵阳也没有超过50%,平均只有43%的水平。

3.2 影响因素分析

表3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经济相比最弱的邵阳地区,节能灯普及率最好。根据研究小组的调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电价。邵阳很大一部分地区电价非常高,一般都是1.2元/kW·h,甚至有的地方达到2元/kW·h以上,这是因为没有经过电网改造,电量损耗大,所带来的损失分摊到电费单价上。这点可从2006年全国第二次农业人口普查中有关四地市的统计数据中得到证实,当年调查的结果表明邵阳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率在四地市中最低。由此看来,电价是促使农村居民进行主动节能的重要因素。电价越高,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明显,这就难怪邵阳地区的节能灯比率最高,而且用电灯具数也是最少的。就4个地区来看,邵阳地区农村人口的知识化水平最高,同时也促进了节能意识的提高。因此,对于邵阳地区而言,直接推动其节能的是:高电价和人口文化素质。而湘潭地区相对其他2地区节能灯普及高的原因,除了文化程度的影响,另外就是农村市场化水平。

衡阳和常德在节能灯的普及率方面非常接近,从表1至表3中的数据来看,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特征、市场化水平来看,整体上相差不大,但是整体用电量来看,常德地区的绝对用电量要高于衡阳。衡阳市的人均用年电量为354kW·h,而常德地区的人均年用电量为415kW·h。在衡阳的电网改造水平大大低于常德的情况下(低32%),而衡阳地区的农村灯具绝对数远远高于常德地区,这说明,衡阳地区农村居民的节能意识很好,大多数灯具并没有真正使用或者被限制使用时间长度。因此,常德地区的节能意识还需要加强。

4 结语

经济较发达地区:进一步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对照明节能意义的认识。在宣传推广中,可以着重宣传节能灯的绿色、环保、健康的优点。在产品推荐方面,以美观、耐用的灯具品种为主,推荐者需客户以往劣质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一般地区:①完善节能灯的物流营销体系。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都会选择就近购买灯具,选择在周边商店和镇上购买的占了70.52%。所以完善节能灯的物流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借鉴家电下乡模式,选择定点商家销售,为推广起到示范作用。②完善售后服务。调查发现仅有不到30%的居民获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更换。一方面,厂家在生产时应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销售商在遇到质量问题产品时也应及时向厂家反馈,并做好更换协调工作。③节能灯下乡政策。把节能灯纳入家电下乡品种,以此为切入点改变农村地区节能灯的营销模式。通过节能灯下乡试点,净化农村的节能灯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整合营销渠道。

经济欠发达地区:①政府在价格上适当补贴。节能灯高昂的价格让许多居民望而却步,政府补贴可减轻居民的一次性投入负担。②免费发放。调查发现在某些地域,没有一户使用节能灯,甚至也没有节能灯的概念。建议政府按照人口的比例免费发放一定数量的节能灯,居民在慢慢认识到节能灯的优点后就会接受节能灯,成为节能灯的宣传者,从而带动其他居民。③推行以白炽灯换节能灯的政策[3]。可以考虑推行差价更换的政策,免除更换白炽灯后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后顾之忧,争取摇摆者。④主推价格便宜的节能灯。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对价格相对敏感,在选择节能灯品种时可以着重选择那些质优价廉的。

节能灯具虽小,节能意义重大。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地区在节能减排上并没有给予重视,但是实际上,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和减排空间[4]。湖南省正在建设“四化两型”社会,节能减排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目标。然而,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对于节能灯缺少概念,应用普及面窄,节能意识堪忧。因此,通过广泛地推广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田东昌.市民买节能灯财政补贴一半,长沙2年推广100万只.[EB/OL].[2010-6-13].http://news.163.com/10/0613/19/6933SMH9000146BC.html.

[2]姜琳.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EB/OL].[2011-2-28].http://www.dctj.gov.cn/sjfb/hnsj/201102/t20110228_82979.htm.

[3]刘静茹,郁聪.我国逐步淘汰白炽灯政策进展现状及障碍分析[J].中国能源,2009(1):27~31.

普及推广研究 篇7

1. 江苏智能农业示范建设成效与不足

江苏抓住智能农业发展的大好契机, 积极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当前已在水产养殖、家禽牲畜蓄养、智能温室大棚、果园种植、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示范建设, 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而言, 在水产养殖领域, 宜兴市积极试点“智能养蟹”示范项目, 苏州建立了蠡湖清水渔业传感技术示范项目;昆山市巴城镇建成阳澄湖现代渔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在家禽牲畜蓄养领域, 如东众大牧业有限公司养鸡场通过应用远程鸡舍环境监控系统, 进行鸡舍环境智能管理;宜兴市百兴猪场建立母猪群养智能管理系统;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整体引进国外母猪大群饲养智能化管理系统, 对母猪养殖进行智能化管理。在温室大棚领域, 建立了如南京市江宁区翠谷现代农业园、惠山精细蔬菜园天蓝地绿生态农庄、张家港葡萄种植大棚等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在果园种植领域, 无锡阳山水蜜桃基地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桃林环境参数进行监控, 实现智能管理。在食品安全溯源领域, 宜兴市通过应用二维码和电子耳标技术进行食品溯源;江阴市构建了“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等。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 将江苏省无锡、南通和苏州三市部分智能农业示范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

江苏智能农业在示范工作取得明显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还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限于示范规模有限, 受益群体极为有限, 距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 智能农业设备和系统产品生产规模小, 而前期技术研发成本高, 单位产品的分摊成本较高, 规模经济效应尚未显现; (3) 投资、建设主体较为单一, 主要由各级政府全额投入或运营商试点捐助投入。要解决当前智能农业发展中的不足, 就要推动智能农业推广普及工作, 而解决推广普及合作模式问题, 就成为较为关键的一环。

2. 智能农业的参与主体、社会经济效益及其产业价值链

(1) 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运营商、智能设备商、智能软件商、传统农资商、农业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智能物流企业、终端消费者。

(2) 社会经济效益。从农业产业类别看, 智能农业技术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和大田作物4大类别。从技术应用的功能来看, 智能农业技术主要具有4大功能:一是食品安全溯源;二是精准化农业生产管理;三是远程、自动化农业生产管理;四是农产品智能储运。智能农业具有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循环流转成本、节约能源资源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带动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及相关产业经济发展, 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节约能源资源、精确农业产出的预测和统计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平衡发展、实现“人”的“在场”解放等。

(3) 产业价值链。潘成云认为, 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 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的集合。他认为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应把握2个基本点:A.产业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价值活动的集合;B.这种企业价值活动集合并不是一种随意或杂乱无章的组合, 而是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 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 并以此效用系统为依据整合起来的。杜义飞认为,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 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 产业价值链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 决定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反映价值的转移、创造和分配。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农业产业价值链就是从农业生产初始投入, 到生产管理, 再到销售、物流服务, 最后到消费者的产业链条和价值转移、创造与分配的整个结构及过程。

3. 江苏智能农业推广普及的合作模式

智能农业要实现推广普及, 必须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及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如政府希望快速实现产业升级, 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以及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等诉求。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则希望在理论及技术研究中发挥智力高地作用, 实现其学术声誉。农业生产者希望增加收入, 降低劳动和成本投入等。而其他参与企业则是实现利润价值的增加。最终, 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价值诉求。基于各方的利益诉求, 笔者提出以下的智能农业普及推广的合作模式模型, 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1) 政府在模型中的作用及价值诉求。A.政府发挥的作用。政府制定智能农业融资支持政策, 指导并监督金融机构执行该政策。这个融资政策包括对智能农业设备供应商 (以下简称智能设备) 的智能农业设备研发提供融资优惠和支持政策, 对智能集成管理软件供应商 (以下简称智能软件) 的智能农业集成管理系统研发提供融资优惠和支持政策, 对农业生产者提供购买智能农业设备和管理系统提供融资优惠和支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智能农业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前沿研究, 提供资金支持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企业进行智能农业设备和系统研发创新, 提供资金支持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智能农业政策和技术宣传及培训, 并提供一定设备和系统的购置补贴。另外, 政府还要发挥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各方之间沟通及与合作联络者的作用。B.政府的价值诉求。政府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的价值诉求不在于其本身经济利益的追求, 而是要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升, 以此带动农民增收, 并实现其他工业企业经济利益诉求, 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逐步实现节能、生态、安全、高效的新型现代化农业, 进而推动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

(2)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非盈利公益机构, 承担智能农业相关理论和技术前沿探索研究工作, 并将研究成果向外界公开或者与智能设备、智能软件企业及运营商合作进行成果转化, 实现其产业价值。另外, 高校和科研院所还应承担农业生产者的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等角色, 为推动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利益诉求并非自身经济利益, 而是其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带来的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3) 金融机构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金融机构执行政府的智能农业金融支持政策, 向智能农业产业价值链中的智能设备、智能软件和农业生产者提供融资或借贷服务。因产业处在探索发展时期,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金融机构承担风险, 追求未来的产业利润分享即金融资本利息收入。

(4) 运营商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运营商主要承担向智能设备供应商和智能软件供应商提供设备和系统接入服务, 为设备和系统使用者即农业生产者提供网络信息传输服务。当前, 部分运营商也在发展自己的智能农业软件管理系统, 也部分承担了智能软件供应商的角色。运营商参与智能农业的价值诉求主要还是经济利益的诉求。即通过在新的智能农业产业中提供网络接入和信息传输乃至软件的服务, 分享产业价值增值所带来的经济利润。

(5) 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供应商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供应商分别从事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研发和生产任务, 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设备和软件产品。作为企业, 利润是其最为重要的利益诉求。这些企业的设备和软件往往既可以服务于智能农业, 也可以服务于智能交通, 甚至可以服务于整个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交叉融合的技术产业, 可以为这些智能设备或软件供应商提供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6) 传统农资产品供应商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传统农资产品供应商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传统农资产品, 在智能农业产业价值链中, 该类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其产品的节能、环保的性能要求, 不断提高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与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农业匹配和对接。企业的价值诉求主要还是对产业价值增值的利润分享。

(7) 农业生产者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农业生产者是智能农业生产、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主要利益诉求是农业收入的提高。当前传统农业模式下, 农业收入的增长面临巨大的瓶颈, 而智能农业为实现新的增收提供美好前景。但农业生产者由于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的匮乏, 无法判断新产业的风险和增收预望, 所以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技术培训和产业宣传、动员。

(8) 经销商、零售商及智能物流企业在模型中的作用和价值诉求。这3类企业都在提供智能农业产品的流通服务。其主要利益诉求是追求企业利润, 分享智能农业的产业价值增值。当前, 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形式已呈现多样化, 并且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作用越来越受到电子商务企业或平台的冲击。有的农产品流通只需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即可直达消费者。这样的趋势对智能农业发展具有良性的推动作用。智能物流企业基于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与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电商平台间的信息无缝对接, 对智能农业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9) 终端消费者的作用和价值诉求。终端消费者是智能农业产品的最终消费者, 其主要作用就是负责支付费用和消费产品。其价值利益诉求包括2个方面:一是高质量的智能农业产品;二是支出费用的降低。智能农业一方面通过提供环保、生态、安全的农产品, 增加消费者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 实现消费者价值剩余的增加。

4. 结语

当前江苏智能农业尚处在示范建设阶段, 通过示范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技术经验, 但在合作建设模式上采取的还主要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或运营商捐建的形式。这种形式, 在示范试点的阶段,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建设效率高, 项目实施方没有相关风险承担问题, 便于快速推进。但这种合作建设模式, 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 受惠的农民有限, 另外设备和软件生产企业, 缺乏规模优势, 相关产品单位成本较高, 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所以普及推广农业智能农业技术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是紧靠政府全额投入或运营商捐建, 是无法满足巨额普及推广的建设资金需求, 所以探索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合作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和具有价值。

本研究回顾了江苏智能农业示范建设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进而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探索并构建智能农业推广普及的合作模式模型。笔者认为, 要想让该产业具有发展活力, 并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必须从参与者各方的价值诉求去设计合作模式, 让各方能够分享智能农业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增值, 从而具有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静, 凡燕, 朱科峰, 等.物联网应用于江苏农业的发展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 2010 (6) :1042-1045.

[2]戴起伟, 凡燕, 曹静, 等.物联网技术与江苏智能农业产业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5) :1-3.

[3]姜亦华.江苏农业物联网的兴起及展望[J].江南论坛, 2012 (10) :20-22.

[4]吴静宜.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的对策——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谈起[J].北方经贸, 2011 (4) :4, 24.

普及推广研究 篇8

在舞蹈艺术中, 如果把舞蹈比喻成一种正在沐浴阳光的玫瑰花, 那么儿童的舞蹈就可以说是正在开放的花骨朵儿, 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少年儿童的舞蹈教育。可以这么说, 我国的舞蹈教学有待于普及推广, 我们从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就灌输他们一种学习的思想, 那么我们我可以从孩子的儿童时代, 幼儿园时代普及和推广舞蹈的教育, 所以, 我个人认为舞蹈教育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 在不断的发展中, 要逐渐的加大普及和推广力度, 可以说舞蹈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艺术, 我们要在幼儿园时代就开始普及推广, 使少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 从而促进少儿健康的体魄, 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促进全面发展。近几年来, 我国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越来越多, 在不断的上升的人数中, 很多的孩子家长都是因为喜欢舞蹈的直观的美的享受, 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舞蹈, 可是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我们的孩子要面临许多的层面的考验, 所以, 为了普及和推广舞蹈教育, 我们国家设立了许多的专业儿童学校, 来解决问题, 可是, 学校建立起来, 我们就要面临师资的问题, 不能幼儿园的舞蹈老师, 要有足够的专业基础, 还有有作为一个幼师的耐心。我国对舞蹈的普及不够, 所以导致很多的家长与孩子对舞蹈的理解比较片面,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国要是想要加大普及的力度, 那么我国就要先从教学抓起。

目前, 舞蹈事业是我国的艺术行业中一个很大的方面, 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是, 我国的舞蹈事业看起来如日中天, 优秀的舞蹈家很多, 优秀的作品也很多, 但是实际上我国的舞蹈演员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很久没有注入新的活力了, 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 后继无人。

二、少儿舞蹈推广的教学分析

其实, 如果要说怎么进行幼儿园舞蹈课的推广与普及, 就看一个学校的舞蹈课的优劣。如果一个国家的幼儿园舞蹈课可以得到推广与普及, 就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舞蹈事业一定会蓬勃向上的发展, 所以, 要是想要幼儿园舞蹈课得到发展与普及, 就要先一步设计好舞蹈课的教学内容才可以。

三、我国的幼儿园舞蹈课的推广与普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 少儿舞蹈课的学习兴趣与培养

既然想要普及和推广舞蹈教育, 那么我们就要先来培养孩子的舞蹈学习的兴趣。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 如果人对一件事物有了直接的感官上的享受, 那么就会不由自主的向这个方面来探索和研究, 就会更深层次的追求, 就会不断的追求, 这就可以被理解为兴趣。在儿童时代, 也就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 为什么孩子的舞蹈兴趣其实是很好培养的, 孩童时代, 大脑皮层的神经反射弧足够敏感, 我们可以直接的来让孩子感觉到舞蹈的美感, 通过刺激大脑皮层, 来命令肢体做出模仿的动作, 那么可以说兴趣的培养就成功了一半。后续的教学, 教师要注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觉到舞蹈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艺术, 而不是枯燥的强制性的命令他们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无聊的动作, 让他们产生了厌倦就会让他们失去了兴趣, 我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进行推广了。实际上, 不乏因为兴趣而取得成功的典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专家认为, “顽固的入迷就是天才”。所以我们可以说, 培养起来了兴趣, 那么我国幼儿的舞蹈兴趣培养也就成功了一半, 虽然我们还要面临很多问题的考验, 但是不管怎么样, 如果我们这么来做的话, 我们国家的舞蹈艺术一定会蓬勃向上的。

(二) 舞蹈课要培养观察力

少年儿童这个时期他们好动, 好奇, 好模仿, 对学习舞蹈很好奇, 这就是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兴趣。那么以后的问题就是教师在学习舞蹈中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本着培养他们观察力的原则来教学, 这样的一来, 对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推广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到舞蹈艺术的优点, 在不断的进化中, 我国就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少年儿童的优秀的观察力是行动的第一步, 同时可以获得知识、学习技术、进行思考。尤其在艺术领域中, 敏锐的观察力是人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能力, 是发展少儿艺术才能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孩子的观察力是一个孩子能否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观察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要下更大的努力。《天鹅湖》中女演员的双臂柔动展示天鹅凌空飞翔的优美形象。因此善于观察不同对象的动态特征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核心。

(三) 舞蹈课的设计中要加入注意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注意不集中的孩子, 听讲不认真。可能这一类的孩子在开始上课之前还没有做好准备, 心思还在刚刚的美食中, 刚刚的玩具中, 刚刚的游戏中, 所以我们要在开始上课之前来看看小朋友的精神状态, 花几分钟调动大家的情绪, 做好上课的准备。但是往往有些教师不注意这种注意力的培养, 所以孩子们的课堂上也就有可能变得压抑, 所以我们要引起注意。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放一段悠扬的音乐, 再配上优美的舞蹈, 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培养他们对于舞蹈的注意力。

另外, 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是决定孩子的精神面貌的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老师的精神面貌不在状态, 那么学生的状态也一不会好, 所以在上课之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可以说只要设计好了幼儿园舞蹈课, 就可以决定舞蹈课的推广与普及。所以, 我们国家需要的就是, 更进一步的来奠定我国舞蹈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 把我国的舞蹈艺术行业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 在幼儿园时代就开始进行优秀的教育才可以。

摘要:大家都知道舞蹈是一种极具韵味的一种视觉享受, 大多数人都喜欢欣赏舞蹈, 可以陶冶情操, 放松心灵, 但是大多人却忘记了舞蹈的教育, 尤其是幼儿的舞蹈的教学。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也越来越多, 所以舞蹈教育要从少儿抓起, 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都少儿开始舞蹈教育的普及, 培养她们对于舞蹈的美得感受,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发现力。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04) .

[2]俞国良, 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01) .

[3]辛涛, 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01) .

普及推广研究 篇9

1 瑜伽与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瑜伽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文化,梵文yoga的本意是“和谐、连接、统一”,据说古代的印度人观察模仿动植物的形态,通过弯、伸、扭、挤、压等形式对人体器官内脏进行练习,进而创造出这种奇特的运用意念健身的方式。广义的瑜伽本身便是一种哲学,提倡调息、静坐、冥想等练习方法;狭义的瑜伽是一项精神和身体结合的运动,现在人们通常所讲的瑜伽,是一种身、心、灵相结合的锻炼方式,用来促进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传播正能量。著名的经典佳作《瑜伽经》,代代相传供后人学习借鉴。瑜伽风靡西方世界,由美籍华人张蕙兰于20世纪80年代传播至中国,她是将瑜伽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被称为“当代中国瑜伽之母”。瑜伽目前在我国大面积开展,结合本土文化的气息,为适应不同的练习人群,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我国的瑜伽健身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专业瑜伽会馆越来越多,推广方式主要通过健身学院教练培训、互联网宣传、会员口碑及与相关单位合作推广等。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瑜伽课程开展状况仍处于萌芽阶段。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据记载距今已有5000年甚至70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太极”一词最先见于我国《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汇聚了中国古代导引术、吐纳之术、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学说等,讲求拳路用意识指引气血运于全身,循环往复,故名“太极拳”。太极拳历史悠久,其经典著作《太极拳论》一直流传至今。据调查统计,太极拳是世界上练习人数最多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在国外迅速的传播发展并逐步被西方发达国家接纳和认同,但并没有形成像对瑜伽那样高涨的热情和大规模的研究。太极拳在国内是人尽皆知,但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完全推广普及,而且目前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呈现老龄化,应该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

2 瑜伽与太极拳的特点

2.1 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的,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加强呼吸系统,增加氧气供应,强化肺部,增强生命力。瑜伽所有的练习动作都要配合呼吸节奏来完成,常见的有三种基本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完全式呼吸。瑜伽练习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注意鼻吸鼻呼,伴随着每次吸气腹部向上向外隆起,吸入新鲜空气;伴随着每次呼气腹部回收贴靠背部,排出身体的毒素清洁肺部,同时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安静祥和。

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自然呼吸和拳式呼吸是太极拳常见的两种呼吸方式。自然呼吸是在准确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久而久之,呼吸和动作就协调同步了,这种呼吸方式对基本功的要求较高,适用于拳法手艺达到某种境界的人;拳式呼吸则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气的长短决定动作的快慢,一般常见的外展动作为呼,内收为吸;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对初学者多采用拳式呼吸法,不论是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遵守细、匀、深、长的原则。

2.2 练习的方式

最初,印度人模仿动植物的形态,他们从这里获得灵感和启迪,通过弯、伸、扭、挤、压等形式对人体内脏器官进行练习。瑜伽是一种静力练习,动作缓慢,通常每个体式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并配合正确的呼吸,根据每个人自身条件不同,尽量做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可以做到的体式争取做到位绝不放弃,做不到感觉有困难的动作绝不勉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练习瑜伽的一般步骤:(1)冥想——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2)热身——拉伸肌肉避免损伤;(3)体式——进入练习循序渐进;(4)休息术——感受身心的放松。

太极拳属于武术的一种,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具备武术的技击性,其中暗含多种科学健身的原理,持之以恒的坚持练习太极拳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侧重以意识引导动作,讲究“外静内动”,表面看起来“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同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全身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的派系门户较多,动作相对繁琐,现今习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人数居多。

2.3 健身养生的价值

练习瑜伽的十大健身效应:(1)有效地减缓压力和紧张感;(2)改善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3)有效地开发创造力,增强记忆力;(4)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集中注意力;(5)有效地增强生命力、延年益寿(6)保养脊柱,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平衡感;(7)有效地排毒、养颜、美容;(8)有效地减脂、塑体;(9)降低疾病癌症的机率;(10)有效地提高身体能量和精神力量。

练习太极拳的十大保健作用:(1)疏通筋络拉伸筋骨;(2)缓解压力和疲劳感;(3)强心养肝;(4)健脾养胃;(5)益脑和血;(6)固肾补肺;(7)排出体内毒素;(8)促进消化预防便秘;(9)炼性怡情;(10)增强生命力,延长寿命。

3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可行性

3 . 1 外部条件——国际文化交流的支持

2015年5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天坛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活动,与400名两国太极瑜伽爱好者进行交流。同日,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成为印度在中国建立的首所瑜伽学院。2014年12月11日,联合国通过了决议案,正式宣布将每年的6月21日设为国际瑜伽日。2015年6月21日迎来第一个国际瑜伽日,当天全国15个省市举行瑜伽公益盛典,超过万人参与其中,以此来表示他(她)们对这一古老健身项目的敬意。一场全球太极与瑜伽爱好者空前聚会,更好的传播了太极和瑜伽文化,让更多的太极与瑜伽爱好者感受到身、心、灵合一的愉悦状态。

3 . 2 内部条件——学校硬件设施易满足

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建立,既让目前的瑜伽市场更趋规范,又让瑜伽回归本位,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相关资料表明,高等院校的体育设施不断改进完善,其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高等学校不同体育项目的设置和开展,而太极拳和瑜伽项目的开展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一片安静的地方并配以音乐和瑜伽垫,而且课程既可以安排在室内也可以安排在室外,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环境带来的不同体验,同时,更容易满足学校对硬件设施的需求。

3 . 3 主体人物——学生认知的提升

很多高校学生错误地认为,瑜伽注重身体的柔韧性,一般只适合柔韧性较好的女生练习,这与早期在印度无论是瑜伽的开创者还是瑜伽习练的主体都是男性的情况恰巧相反,一个人的身体机能素质并非只有一种,而是由多种身体素质综合于一体,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对于身体僵硬的同学,尤其是男生可以通过习练瑜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提升平衡感、增强力量。而发源于我国的太极拳健身效益不言而喻,而且练习人数众多,但练习人群却逐步呈现老龄化,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拳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练习人群的年轻态,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瑜伽与太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4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必要性

4.1 教师更加专业化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国内太极拳与瑜伽的师资力量、练习场地、教材的规范化、教学课程等都将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改善。同时,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的成立,也意味着我国更加重视高校瑜伽课程,并定期向国内外输送优秀人才,切实提高师资配备水平、增加瑜伽任课教师数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任课教师自身能力,提高授课水平。让任课老师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培训和学习,更加职业化,满足高校瑜伽和太极拳老师师资不足的需求,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与瑜伽课程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4 . 2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对考研和就业的严峻形势,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当今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瑜伽和太极拳可以让人内心平静、减少年轻人的浮躁或避免冲动、愉悦身心、塑造形体、提升心理和身体的能量,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减缓压力、摆正心态、愉悦身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4 . 3 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

在高校推广普及太极拳和瑜伽,让在校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熏陶,不仅让高校的师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更多的选择,还能满足学生们对太极拳和瑜伽学习的实际需求,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更有利于促进中印国际文化交流。

5 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的意义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当今世界比较受推崇的健身项目,两者都能有效地缓解紧张和压力,它们不过分强调是否能够达到最完美的姿势,而更注重达到某个姿势的过程,特别适合在校大学生练习。由于太极拳和瑜伽的练习周期比较长,它们都需要长期坚持练习才能看到潜在的显著效果,在高校推广普及瑜伽和太极拳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一般情况下,瑜伽和太极拳健身的反弹速度并没有其它运动项目那么迅速,而且后续学习在之前打下的基础上,就会更加轻松得心应手。同时,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太极拳和瑜伽,同为东方体育的文化精髓,它们的养身和健身价值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太极拳和瑜伽,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塑造形体、愉悦身心、减缓压力的需求,该文通过阐明瑜伽和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以及在高校推广普及的可行性、意义,探析在高校中推广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的必要性,为我国高校普及瑜伽与太极拳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普及推广研究 篇10

在官方形象店,笔者注意到,OKI展示了由LED打印机输出的各种类型纸质文档。这些文档的材质包括了亮面照片纸、油画布、胶片纸、硫酸纸等特殊材质,其中很多材质是以往只有喷墨打印机才能处理、不适用于激光打印机的。不过,选择LED打印机便能随心所欲地用这些特殊材质打印。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LED打印技术的特质:原理与激光打印技术接近,却在各方面有所改进。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LED打印技术在打印速度、打印质量上都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LED打印成像时无需过度加热感光鼓,可以提供更高的成像频率,从而提升其打印速度。此外,激光打印机的理论最小成像点径为65μm,LED打印机的理论最小成像点径目前为25μm,这意味着在理论上,LED打印机的最大分辨率可以达到激光打印机的最大分辨率的3倍左右。虽然目前主流LE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打印质量还与激光打印机相当,但据我们了解,能够提供更高打印速度、更精细打印质量的LED打印头产品已经问世。一旦搭载这些打印头的打印机进入量产阶段,市场上现有的激光打印机将不可避免

地沦为低端产品。

其次,LED打印技术的特性让打印机可以设计得更轻便、使用寿命更长久。由于LED光源是一种冷光光源,LED光源和感光鼓可以设计得非常近而无需担心感光鼓表面物质被“熔化”,这就导致打印机的机身可以设计得更小巧。同时,LED打印头结构简单,打印头和感光鼓都不用频繁接受高温考验,所以它们可以使用更长时间,这就延伸了整台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即便在目前LED打印机偏贵的态势下,较长的使用寿命也会让它们显得物有所值。

此外,LED打印技术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也具备明显优势。在电子照相成像时,激光打印机采用高功耗、高热量的激光光源,LED打印机采用的是低功耗、低热量的LED光源。这导致LED打印机在工作时的功耗远远低于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对办公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噪音、辐射、臭氧和粉尘。而LED打印机可以确保低噪音、低辐射、无臭氧。

事实上,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LED打印技术就是激光技术的升级版、替代者。但是,LED打印技术为何迟迟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可,LED打印机的销量为何始终无法与激光打印相比呢?

或许我们可以归结为已掌握LED打印技术的厂家在业界中并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或许我们可以归结为主推激光打印机的厂家并没有主动淘汰业已成熟的激光产品生产线的勇气,或许我们可以归结为LED打印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过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关LED打印技术的理念推广、知识普及工作还很不给力,LED打印技术还没有被广大打印机用户所了解。如果用户真正接纳认可了LED打印技术,那么LED打印机的销量自然就会上升,其销量、成本自然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导致LED打印机毫无争议地占领市场主流位置。

OKI推出官方形象店,无疑体现了该品牌对于理念推广、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视。不过,这样的工作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建议,厂家应该把有关部门、媒体、环保机构组织、经销商、用户都调动起来,形成全社会重视环保选择LED打印机的氛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相信,在各方面的通力配合和协作下,LED打印技术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

上一篇:综合整形术下一篇: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