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2024-06-17

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的调研报告 古丰水管处 倪天相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节水灌溉调研,根据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理顺管理体制,有力调动工程受益主体的经营、管理积极性,一、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县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总量占全县总用水量的80%以上,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又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而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建立与完善适合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将成为促进我县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基本情况

灌区所辖2个乡(镇)、10个村民委员会、117个村民小组、4200多户、23637人。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配水面积2.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1万亩,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9万亩。灌区现有干、支、斗渠214条,长245.796km,建筑物1811座,其中总干渠2条(古丰总干渠、暖泉总干渠),长22.413km,建

筑物96座;干渠4条(中丰干渠、丰泉干渠、盘山干渠、八里营干渠),长21.56km,建筑物389座;支渠19条,长35.24km,建筑物214座;斗渠200条,长177.493km,建筑物1017座。

灌区内调蓄工程三处,其中:柳条河水库属小

(一)型水库,总库容量111.16万m3,有效库容108.11万m3。龙泉寺水库属小

(二)型工程。总库容21.85万m3。南泥沟水库属小

(二)型水库。总库容10.75万m3。

三、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水意识薄弱,主动节水认识不足。

目前对节水的认识上,并没有从人与水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待节水,把节水作为一种文明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方式,是缺水逼出节水,把节水当作权宜之计,对节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

节水灌溉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全社会共建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要领导重视,同时要由权威部门来负责组织实施,持之不懈地抓下去。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节水缺乏利益驱动。

水价是配臵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现行水价只有每立方米0.11元,而成本水价是每立方米0.392元,现行水价占成本水价的28.1%,现行水价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水价较低,水资源价值和用水成本在水价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且完整地征收还有困难。

4、投资渠道不畅,节水项目无法落实。

节水灌溉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有关政策法规配套,群众积极性要高。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让农民能从节水中得到实际利益。目前国家节约用水的政策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地方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中央给予必要的扶持资金。

5、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有关节水的政策法规方面尚不完善配套,没有出台关于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促进节约用水的政策法规,节水工作缺乏制度保障。水权改革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的矛盾,灌区水权改革缺乏具体指导政策及配套法规。

6、各项保障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节水灌溉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对管理设施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管理人员和管理设施不能满足要求。在推行用水者协会和水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程度低,工程管理设施不配套,尤其是各级渠道量水设施不完善,水量不能准确计量到户,对明晰水权有一定困难。灌区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7、水库蓄水工程设施有限,蓄水量不多,形成工程性缺水。由于灌区蓄水工程总库容不足150万立方米,灌区河流短小,流域不广,水库库容量不大,储水能力较差。遇旱季,河流水库干涸,又无水可蓄,抗灾能力很弱。

8、投入严重不足,节水灌溉发展缓慢。节水灌溉1次性投入较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若没有国家扶持,只靠农民投入,节水灌溉难以快速发展。

9、高新节水技术难以推广。近年来,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也比较多,极大地带动了全县节水灌溉的发展,但由于农村现行土地经营方式和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矛盾,高新节水灌溉技术难以发展,制约了节水灌溉发展进程。

10、工程老化、失修,工程效益不能发挥。近年来由于国家扶持政策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倾斜,兴建或改建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但大多是运行了二、三十年,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灌溉渠道输水

渗漏损失大。渠灌区内部分斗农渠还是土渠,输水渗漏损失高达70%-80%。

四、建议及对策

(一)政策措施节水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政府应将节水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公益性广告、宣传专栏等一切有利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水情,清醒地认识潜在的水危机,理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改革节水体制,加强统一管理。

节水办对全县节水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把节水作为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应赋予节水办必要的权威性和管理权限,使其成为跨部门、具有制定政策、部门协调和行政监督能力的有职有责的实体。并促进其他部门对节水工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3、建立稳定的节水资金渠道,加大节水投入。

建立投入机制,加大节水投入。建立包括中央财政、民间投资和银行融资等多元化的节水投资渠道,争取从每年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及水利建设基金三项费用中切块用于节水灌溉,使节水改造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于支持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和节水政策研究。

4、建立节水机制,促进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尽快建立、完善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逐步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水价制度,对于中水回用实行优惠价格,通过成本约束促进用水户节水。建立科学的分水和水权转让机制,使节水户能够将节约的水转让给其他用户并获得收

益,通过利益驱动促使用水户节水,并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

5、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尽快出台节约用水、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办法和法规,形成有利于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把高效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使节水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加大对节水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6、积极推广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面对水资源紧缺形势,各级领导要提高对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要用改革发展精神,改变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串灌的习惯,因地制宜,积极推广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增强节水意识。

7、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灌溉用水。

目前古丰灌区水费收费标准0.11元立方米,相当于成本水价的28.1%。水费收入还不够支付人员工资和部分工程的养护维修费,大修和更新改造资金基本上没有保障,导致供水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损坏,工程寿命缩短,带病运行,效益衰减,甚至失效报废。同时,由于水价低,助长了水浪费。为了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减少水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和水的利用效率,为了使供水工程持续运用和发挥效益,政府根据灌区群众的承受能力出台政策,使现行水价逐步过度到按成本收费,以体现水的商品价值,实现“以水养供”。

(二)农艺节水技术。

1、增施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能提高产量,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防除农田杂草,减轻农田杂草的水分无效消耗,应用高效除草剂,实行机械喷雾施药,提高除草效果。改进灌溉技术,主要是规范畦田,使大田漫灌改标准畦田灌。

2、生物节水技术。节水品种属生物节水范畴,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节水是最经济有效的节水方法之一。选择耐旱节水作物种类,合理搭配种植比例,积极推广节水高产新品种。

3、引导激励优化种植结构,以供水总净效益最优,来确定最优作物布局与灌溉面积。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业经营者选种抗旱用水少的优质高产作物,减少灌溉用水量,推广应用以节水灌溉为基础的农业种植新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益,使其从节水建设中获得较大的增收利益,实现利益驱动。引导农户以水定地,因水种植,以供定需,减少用水供需矛盾。

(三)输水系统节水技术。

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渠道输水是目前我县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对灌溉输水渠系进行防渗衬砌和养护维护,减少输水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灌区已建水利工程大都运行了二、三十年,老化损坏率已达2/3,有的已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渠系建筑物配套差,往往发生跑水等浪费水的现象。结合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的项目实施,要对各级输水渠道进行衬砌防渗。不断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在防渗渠道断面形式方面,浆砌石、混凝土 U形渠的整体性强,防渗效果优,水力条件好,输水能力强,在冻胀性和湿陷性地基上有一定适应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节省土地,减少挖填方量,便于机械化施工。

2、工程性平地,缩短灌水时间,节约灌溉用水。

由于土地不平,灌溉时低处已积水,高处上不去,不得不加大灌水

量,延长灌水时间,浪费了大量的水。要坚持不懈地抓农田基本建设,利用农闲和耕翻倒茬时节,按照标准进行平整土地,消除串灌和漫灌,推行小畦浅灌、细流沟灌,取代大畦漫灌、串灌的常规灌溉方法,降低灌水定额,增加节水效益。

3、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关键技术。低压管道灌溉被认为是节水最有效和投资最省的灌水技术。在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应当迅速推广和应用。

(四)高新灌溉技术节水

1、地下灌溉技术

地下灌水技术是水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流出,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将水分扩散到整个根层,供作物吸收利用,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地下灌水技术主要有地下滴灌、地下渗灌、皿灌等。将灌水器埋在作物地下根系附近,利用土壤的吸水特性,肥料或水通过滴水管道渗透湿润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被作物根系所吸收。地下滴灌技术常应于经济作物种植上,多集中在果树、蔬菜和其他高产值作物上,大田作物(如玉米)也可使用。

2、喷灌技术

喷灌有灌水均匀、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控制灌水量、不宜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可调节农田小气候等优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喷灌一次性投资高,受风力和空气温度影响很大,对水质要求高。适宜于水资源短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推广。

3、微灌技术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地下渗灌。它是根据植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植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

确地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层中。但微灌的工程投资高,为了支撑高投入,微灌一般只用于水果、蔬菜和花卉等产值高和收益高的经济作物。

4、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是当代国际上最先进和最经济且又有发展前途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渗灌是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将灌溉水引入田间耕作层,借助毛管作用自上而下浸润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技术。渗灌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节约用水,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棚内湿度,减少蔬菜祸害;节省土地和劳动强度;改善土壤环境,加速作物生长;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明显。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更适合于设施农业。实践表明,渗灌还可减少棚膜结露和提高透明度,使作物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形成和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物早熟,从而明显提高与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与地面灌溉相比,渗灌可使作物增产50% ~100%。

5、膜灌技术

膜上灌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利用地膜输水,通过放苗孔和膜侧旁渗给作物供水的一种灌水方法。膜上灌属局部灌溉技术,由于在灌溉过程中绝大部分面积是依靠灌水孔的旁渗浸润来实现的,因而基本避免了深层渗漏的发生。同时由于覆膜,大大减少了棵间无效蒸发,从而使灌溉用水大为节约。在节水的同时,又为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而作物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五)管理措施节水

1、制定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的地方法规,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优化配臵和有效供给。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民众的水患意识,提高民众关心水、保护水、珍惜水、节约水的行为。

3、实行计划用水,限额供水。按照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长期的需水,合理确定灌水定定额,再根据灌水定额,优化配水计划,适时适量供水。

4、积极推行“供水到户” 灌溉管理模式。安装量水设施,鼓励节约用水,对节水者奖,超用水者累进加价计费并罚款,激发广大农民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完善节水灌溉制度。主要包括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达到灌溉用水量少、增产效果佳和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6、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主体功能作用。

五、得到的启示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和每一个用水户,只有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技术支撑和制度建设,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才能实现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目标。通过节水灌溉调研,根据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理顺管理体制,有力调动工程受益主体的经营、管理积极性,确保建一处、管好一处、效益发挥一处,形成工程建设、管理、经营有机统一的联系共同体,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节水灌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工程,必须把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作为节水灌溉的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节水灌溉是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工程,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水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

3、节水灌溉是全方位节水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行动,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体制保障。

4、节水灌溉是一项长远工程,需要长期努力,因此,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一套有利于推进节水技术开发、吸引节水投资、推广节水产品、促进自觉节水的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

5、节水灌溉是一项创新工程,需要进行管理、技术、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推进水利现代化,培养节水管理和技术人才,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保证。

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节水型农业,达到节水、节能、高效的目的;进一步积累节水灌溉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稳步协调发展;建立科学的管水用水机制,探索和实践大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下向现代节水型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使水利更好地为农业提供强有力地基础设施支撑;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和土地产出率,有力推动蔬菜、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走符合古浪实际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调研时间、地点及参加调研的人员 调研时间:二00九年四月四日。调研地点:古丰水管处

参加调研人员:古丰水管处:何承廉、王平、李世忠、朱仝、苗占义、任玉成、杨多奎、苗惠珊、王华国、朱多奇、陈永有、陈新荷

古浪镇暖泉村委会主任:杨占山 古浪镇丰泉村委会主任:刘兆奎 古浪镇小桥村委会主任:严泽义 古丰乡古丰村支部书记:赵玉才

篇2: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平台,积极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与发展节水农业结合,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注重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把我省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国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在摸清水资源供求现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适当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明确分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扩大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技术推广层面上,按照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等,确定不同作物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适宜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把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任务安排及技术补贴环节上,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用户收入水平,有所不同、有所差别。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高效作物和容易见效、投资少的垄膜沟灌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逐步扩大投资较大的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提升。

4.提升技术,点面结合。制定适合不同区域和作物的滴灌施肥制度及垄膜沟灌技术参数与主推模式,规范垄膜沟灌技术,并与现有管灌技术紧密结合,有重点的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作物需水、需肥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总体效益。

5.完善机制,政策引导。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节约用水,对节约下来的灌溉用水鼓励流转。对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区将予以奖惩。

(三)规划目标。

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为主,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面积每年稳定在1000万亩,实现“年节水10亿方、增收10亿元”的目标。其中,2015年河西区域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554万亩、1

45万亩;中部区域分别为238万亩、45万亩;东南区域分别为8万亩、1万亩(分面积详见附表)。通过开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达到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150—200立方米,亩节肥20—30%左右,亩增收100—200元;应用垄膜沟灌技术,亩节水80—100立方米,亩增收60—100元,使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二、实施区域和主要任务

(一)实施区域。

在我省灌区有灌溉条件的40个县市区和嘉峪关市、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省农垦公司农场共44个项目单位实施。将全省灌区分为三个区域:河西区域,包括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5市18个项目县区和省农垦公司农场;中部区域,包括白银市、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4市的17个项目县区;东南区域,包括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8个项目县区。

(二)实施重点。

在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田间配水渠道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提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耦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目的。规范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注重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注重大田种植与设施农业相互兼顾,注重经济作物与粮食生产协调配比。

1.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在高效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方面推广应用。在项目区现有膜下滴灌推广应用面积160万亩的基础上,3年新增140万亩,其中2015年40万亩,2016年50万亩,2017年50万亩,累计达到300万亩。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以“中央财政统借统还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敦煌、金塔、玉门、凉州、古浪、民勤、高台、临泽、山丹9个县市区和设施农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灌溉农业区。3年累计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100万亩(含每年1万亩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其中2015年20万亩、2016年30万亩、2017年50万亩。

3.垄膜沟灌技术重点在蔬菜和粮食作物上推广应用。玉米重点采用半膜平铺起垄沟灌和全膜沟播沟灌技术;马铃薯、蔬菜重点采用半膜垄作沟灌技术;小麦、大麦、油菜等密植作物重点采用全膜微垄节水技术。其中,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2016年750万亩,2017年700万亩。

(三)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强化优势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与发展高效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强化节水农业在我省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葡萄、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旅游和工业城市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通过旅游业带动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农艺节水潜力,改革种植制度,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高效节水耕作制度和农业种植结构,扩大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扩大蔬菜、瓜类、葡萄等种植规模,加快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步伐,大力示范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反季节、超时令的农产品,扩大高效集约型农业生产规模。特别是沙漠绿洲边缘区和交界地带,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耐旱性能强的枸杞、大枣和牧草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

2.鼓励土地流转,规范核心示范。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施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对于流转土地100亩以上的优先给予地膜、水溶肥等补贴。将核心示范点与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优良品种选育、病虫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区域优势和种植作物,每县每年要建立多个节水核心示范区,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3.加强技术培训,创新技术模式。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全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灌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通过现场指导、印发挂图和画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每年培训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户10000户,使项目区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000人次,农民技术员10000人次,农民5万人次,连续培训3年。推广、科研和教学等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的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精准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重点推进水溶性肥料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探索区域统一供肥模式,及时研究解决河水灌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广示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扩大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水技术;东南部山区,完善小水截流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小水池、集雨窖等雨水集流工程实施垄膜沟灌技术,并采用移动滴灌、注水补灌等技术措施在作物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探索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效节水农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把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制度,细化奖惩办法,落实节水责任,形成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质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在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设省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办公室,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农牧厅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分解到市州、县市区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抽查和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

(二)加大补贴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整合现有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流域综合治理及各级政府和企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膜下滴灌技术及垄膜沟灌技术所需的地膜和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所需的水溶肥料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将节水配套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优先享受补贴政策。开展整建制推进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示范推广面积大的县市区和大户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各地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创新节水机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灌溉用水实行按量收费、定额配水、节约有奖、超用加价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采取“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运转、城乡一体”的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在明确初始水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参与水权的分配、水价的管理和水量的监督。对于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可转让用于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建设,让农民得到节水的实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技术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确保用户收入稳定增加。

(四)强化项目管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由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承担、县级农技中心配合。各项目区要实行公示制度,对享受扶持政策的用户实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造册和以户为单位的登记卡,由用户在登记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持政策入村到户。对膜下滴灌技术中用过的废旧滴灌带,鼓励生产企业及时回收,并根据回收的数量补充新滴灌带,具体费用由地方财政、农户、加工企业三方协商解决。对垄膜沟灌技术推广产生的废旧地膜,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用户在使用0

01mm以上地膜的同时,加强地膜日常管理保护,实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的地膜,保留至第二年播种前,揭旧膜覆新膜,以利保墒。示范推广机械拾膜技术,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努力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积极探索应用降解膜,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减少地膜使用试验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篇3: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一、宁波市农业用水和农业节水现状

1. 全市农业用水状况。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作物 (种植业) 灌溉用水、林业 (茶、桑、果等) 用水、畜牧业 (猪牛羊及家禽等) 用水。农作物灌溉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 除了天然降水还不能够满足正常需要而进行补给的灌溉用水量。其大小不仅受气候的影响, 而且还受作物种类、土壤种类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是用水大户。1980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2.02亿立方米, 占全市年用水总量13.96亿立方米的86%, 20世纪90年代之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种植结构的调整, 节水技术的推广, 农田灌溉用水量在社会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尽管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 占总用水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但工业用水量、城乡生活用水量却快速增长, 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限制了农业用水量的进一步增加, 这也决定了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之路。

2. 全市节水灌溉设施现状。

目前, 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 增加到23.7亿立方米 (含河道) ,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269.4万亩, 占农田总面积的93%;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77.8万亩, 占农田总面积的61.1%。各县 (市) 区在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 建设了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了管道灌溉、渠道防渗、灌溉用节水阀门、泵站节能改造、排水降渍、喷灌、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0年底, 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已达249万亩, 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87.6万亩, 低压管灌面积5.7万亩, 喷微灌面积23.4万亩。

3. 全市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应用模式。

(1) 节水灌溉工程性技术。渠道防渗。其糙率小、流速快, 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输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管等, 虽一次性投入较高, 但综合经济性能仍优于明渠。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 以均匀地喷洒方式对作物进行灌溉, 水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至2010年底宁波全市喷微灌累计受益面积已达到23.4万亩。微灌。微灌是比喷灌更省水的灌水技术, 到2006年末, 全市喷微灌设施累计受益面积已达10万亩。 (2) 节水灌溉非工程性技术。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简单说就是“薄灌水, 常露田”。这种方法, 使水稻田有一半时间湿润而无水层, 使水稻根系既有水分, 又有氧气, 促进水稻生长, 并在增产前提下实现节水、节能。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1998年开始, 全市进行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试验示范。根据水源和地形条件不同, 形成水种湿管、直播湿管和旱种旱管三种方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进入21世纪, 各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宁波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 推广高效新型种植模式, 把大面积高耗水农作物退出种植结构。而以蔬菜、瓜果、豆类等耗水较少、高效经济作物取代。早、晚稻由1990年的448.1万亩稳定调减到目前的180万亩左右。而耗水量较少的经济作物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 节水增收明显。

二、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基础研究滞后。

高效农业节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宁波市过去对单项节水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较多, 对农业工程节水与非工程技术 (农艺生物节水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等) 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研究欠缺, 难以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特别是至今缺少适合宁波市特点的规范标准、衡量和度量节水效益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虽然结合本地特点提出了几种农业节水的模式, 并在前几年进行了试验, 但面对农业结构多样性的特点, 尚难提出全面规范的技术标准, 导致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节水灌溉设备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节水灌溉的发展需要, 节水灌溉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节水灌溉设备的技术监督和质量检测工作亟待加强。

2. 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投资力度不足。

目前, 节水推广的资金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补助外, 农户自己要负担三分之一, 负担较重。近几年宁波市虽然非常重视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资金投入逐年加大, 但地方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 由于投入不足, 一些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

3. 小规模种植管理模式制约喷微灌发展, 先进灌溉设施建设速度偏慢。

宁波市以往建设的农业节水工程主要以渠道防渗为主, 与效益农业、设施农业相配套的先进农业节水灌溉设施较为缺乏, 现有喷、滴灌等高效、先进节水设施灌溉面积仅占节水灌溉面积的8%。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比例还不高, 全市尚有近40%的农田由大量农户分散经营, 面积小而不成片, 节水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小, 相互制约, 喷微灌推广使用面临较大困难。

4. 推进高效农业节水政策不完善。

各地对农业节水的配套扶持政策研究不够, 如节水灌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农业节水灌溉用水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如何用经济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的节水积极性, 政府对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应采取哪些保护扶持政策, 以及对粗放用水应实施怎样的约束机制等方面都缺乏有效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发展。

三、加快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支撑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 把推广农业节水工作纳入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 要坚持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以农业生产节水、增产、增收为总目标, 建设持续、高产、高效相结合的现代节水型农业, 建立健全节水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包括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技术与信息服务体系及高效用水管理体系。各地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建设一批区域性农田水利示范镇 (乡) 和一批生态观光农业、高效特色农业, 以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2.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积极推行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1) 针对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等问题, 要加大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配套、更新改造为重点, 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2) 加快高效节水设施灌溉工程建设, 以高新节水技术推广为重点, 因地制宜开展喷、微灌等工程建设, 把高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作为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提升传统农业档次, 适应节水农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来抓, 因地制宜发展露地固定喷灌、露地 (设施) 滴灌、露地 (设施) 微喷灌、设施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新节水技术工程建设。 (3) 大力推广农艺、生物节水技术, 以高效、高产、节水为目标, 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重点, 积极调整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 优化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及配套技术, 探索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联合调控技术, 加快节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 加快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节水型农业结构,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方法、新技术。

3. 研究制定扶持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

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或实行低息、无息、贴息贷款金融政策和经济补贴, 按照“谁投资, 谁所有, 谁管理, 谁受益”的原则, 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 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资金, 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农田节水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 将推广高效农业节水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计划, 保障地方配套资金落实, 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4. 开展高效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 提高农业节水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高效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节水科技创新, 要认真总结宁波市和国内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研究加快节水灌溉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要进一步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积极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引进、试验与推广, 为农业节水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 科技部门要加强高新节水技术的研发, 研究、生产符合宁波市农业节水实际需要的技术、产品, 提升农业节水水平。

5. 建立完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随着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 对其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要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使节水灌溉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技术培训, 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 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新建的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 都要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 按照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原则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 因地制宜建立专管与用水户组织相结合的水管理队伍, 建立行之有效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宇.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业产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9

篇4: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问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6-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运用先进、科学的设备和技术,配合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程措施,根据所灌溉作物的生理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所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转变农业增长模式、缓解水资源紧缺、节约农业用水的最有效的途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认识程度较低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对薄弱,加上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也较低,所以很多农民对于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加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后可以使农作物增产这种事实,一直存在怀疑的心理,缺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认识,相比较更愿意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有些地区部分已经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闲置,无法发挥出自身作用和价值。另外,因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水理念为少量、多次的高频灌溉,灌水时地表不出现明流和积水,这相对于传统地面漫灌农户直观感觉灌水量不足,由于农民的守旧思想,所以对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心底里存在抵触情绪。

1.2 国家的优惠和补偿政策有待完善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所需要的投资相对较高,如果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国家投入不足,那么即便是用水户从中看到了利益,也不愿意花相对较高成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这时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中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和刺激农业灌溉用水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另外,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主要由县级政府来完成,所以,如果政府在财政方面缺乏支持,那么对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是不可能全面落实的。

1.3 水权制度不明确

基于我国水权市场建设的落后,造成用水户无法通过水权交易而获取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激励。目前大部分地区由于上游用水户缺少节水灌溉激励措施,所以用水户在建设节水设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较多,即使这样节余的水还是不属于自己,这样用水户都选择了引水漫灌而放弃了节水。但是引水漫灌的成本是需要下游用水户承担的,如果水权可以明晰,水权制度可以完善,那么用水户是可以将节水灌溉技术中的节余水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有偿地转让给紧缺水资源的用水户,因此完善水权制度,农业灌溉用水户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激励机制

2.1 提高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认识

要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宣传工作,使农民们清楚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带来间接和直接收益。节水灌溉设施的直接使用者就是农民,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要明确农民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的角色定位,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以提高农民收益为目标,加大对农民的素质教育,使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农民对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2 加大高效节水灌溉的补偿力度

国家在高效节水灌溉补偿力度上还有待提高,应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提高对农民的补偿力度。上面所说的受益主体是单位和社会,农民通过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所节约出的水资源,是可以为社会带来收益的,政府应在节水灌溉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惠民工程从而补偿农民。另外受益单位也可以直接对用水户进行经济补偿,可将部分水资源由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然后将所创造的收益拿出一部分返还给节水灌溉的农户,也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置换的方式补偿农户。

2.3 明晰水权制度

水权是指用水的转让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等。我国水法中明确规定水资源是国家所有的,但是对于水资源使用权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水权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具有公共属性,所以造成用水户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节约用水,无限制地使用。而且国家在对水权没有明确界定时,用水户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所节约出来的水的收益是完全不属于自己的,这就使得用水户对于建设节水灌溉设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方面没有很大的积极性,所以,明晰水权制度,更利于培养用水户的节水灌溉意识,从而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传统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的重要保障就是有效的激励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开发出低成本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与政府的各项优惠补贴政策相结合,提高农户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梦,李彦彬,尹飞翔.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3,(30):240-242.

篇5: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一、高效农田节水取得的成效

全*上下以发展“一特四化”战略为目标,以高效农田技术技术为手段,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业工作的新亮点、新抓手。具体表现在: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自实施“一特四化”战略以来,全区以垄作沟灌、膜下滴灌、半膜平铺起垄、喷灌等高效农田节水面积累计达到了*万亩,实施乡镇、村组、农户达到了100%。总节水量达到了*万方。

二是园区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我区扶持建设的西洞镇戈壁食用菌温室示范园、三墩镇色素辣椒膜下滴灌示范园、肃州区果园乡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寨镇非耕地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园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园区不但成为农民进行科技技能培训和展示科技成果、彰显节水高效特色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行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是集成了一大批技术模式。根据全区不同区域,累计推广膜下滴灌、渗灌、喷灌、垄膜沟灌、半膜平铺起垄、全膜覆盖等高效节水技术40多项,配套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播收、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推广,为科学合理配置井河灌溉用水、增加生态需水供给、遏制生态恶化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实施“一特四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上成立了由农牧局、财政局、水务局、科技局、统计局、农技中心等部门及*个乡(镇)主管农业的乡(镇)长参加,主管农业的副*长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实施管理、任务分解下达、责任书签订、实施方案审定、组织协调、进展情况督查、组织检查评比、召开现场会、组织观摩学习等工作。农技推广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区15个乡(镇)的农技站负责人,成立由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技术推广应用,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宣讲培训、编印技术资料、蹲点指导、开展试验示范、总结汇报等工作。

二是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依照“一特四化”战略和甘肃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肃州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制定了用好地表水,少用地下水,蓄住天上水,保住土壤水,减少每次灌水数量,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农田灌水定额,覆盖抑蒸、灌水与作物需水规律相吻合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路线,规范了主推技术。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农田节水措施落实到位。为了确保顺利实施,将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纳入乡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实行行政与技术双轨责任制管理。通过行政推动、资金补助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应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是多部门协调配合,确保项目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农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机局、水务局、各乡镇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为此,*政府要求各部门要勤联系、勤沟通,对资金使用、农机具改进研发以及购置、示范区建设等进行认真研究,互通情况,明确各自职责,整体推进高效农田节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是多方位立体式,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宣传培训。为提高*、乡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变农户传统的农作物灌溉管理模式,提高广大农户对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准,保证各项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时组织技术部门编写印发了《肃州区主要农作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规程》,举办了农田节水技术培训班,对区级技术部门及*个乡镇的农技干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区级技术部门及乡镇农技人员,对*个乡镇的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项目区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特别是农作物起垄、铺膜、种植、滴灌安装等关键环节,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户观摩等形式对广大农户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现场指导和实地培训,全面提高了广大农户应用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高效农田节水措施的落实。

六是建立核心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年初我们就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示范区建设区域、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标准,及早向群众公布建设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加强衔接,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核心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取得的经验

三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积累了一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关键。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工作以来,区上成立了副*长*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促进了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了推广合力。大部分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大了行政推动力度,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明确推广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是基础。几年来,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保证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有序落实和稳步推进。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集中人财物力是保障。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重点项目紧密结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规模效应,提高了效益。依托各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集中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用人才资源,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增强了推广科技力量,整合种子、农技、土肥、植保、农机等农业系统内部的技术优势,促进了技术的有效集成,为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集成配套技术,加强服务指导是核心。各乡镇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先进

实用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使技术尽量物化、简化、集约化,总结形成了一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并将集成技术编制成挂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材料,广泛宣传推广,优化了技术集成模式,提供了技术集成应用的效果。

四、我区高效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3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顺应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彰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诠释了推进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理念,不但对各级干部谋划农业发展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措施办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不知,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民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重工程技术、轻农艺技术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的连续性不够,加之一些区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较差,制约了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二是投入不足。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公共财政支持。但长期以来,政府对节水农业的投入不足、没有固定渠道。

三是技术支撑和推广力度不够。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虽已初步建立了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框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但技术研发能力总体仍比较薄弱且力量分散,技术推广体制机制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导致重大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研发滞后,技术成果普及速度慢、范围小、到位率低。

五、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具体建议

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鼓励政策,为节水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水技术的研究以及节水设备和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以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办各种节水设备和率先实施各项高效农业技术,为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办好示范园区,普及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区既是新技术的展示区,又是农民学技术的培训基地,建立示范区,给农民做好示范,以利于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同时,通过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体系、土壤墒情监测和信息网络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和关键设备产业化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缓解资源型缺水的紧迫状况,缓解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高效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开辟资金渠道,建立政府、社会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不同区域地区特点,积极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以完善区域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二是实施以地力建设为主的土壤培肥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能力;三是田间渠道及田间灌溉设施建设。

四是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基础。在大田生产中。因

篇6:普及常规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调研报告

关键词:节水品种,灌溉技术,水资源匮乏,节水技术,节水型农业

河北省吴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水资源比较匮乏。地下水资源约占该县水资源总量的72%左右,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吴桥县蔬菜种植面积迅猛扩大,农业灌溉用水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其他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逐年加大,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加剧。推广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已是吴桥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起吴桥县开始分别对不同作物有针对性的研发和示范推广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吴桥县在生产上正在推广的成熟且效果显著的关键节水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棉花生产上示范推广了地膜覆盖技术

吴桥县农业局首先针对该县是棉花生产大县的实际,于20世纪80年代在棉花生产上首先示范推广了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温增温,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释放。2)保湿,提高成活率。田间土壤水分,除灌溉外,主要来源于降雨。盖膜后,一方面因地膜的阻隔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散失缓慢,并在膜内形成水珠后再落入土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在干旱季节遇降雨量不够大时地膜有集雨作用,有限的降雨集中于垄沟再渗透到土壤深处中,使原来不可能被作物吸收的雨水变成了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另一方面,地膜还可在雨量过大时,防止雨水大量进入垄体,起到防涝的作用。3)促进生长发育。应用地膜覆盖,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增高,有利于早生快发,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覆膜比不覆膜的大田棉花生育期缩短前移一周左右。4)增产效果明显。应用地膜覆盖后,亩产皮棉可增加20%~50%。5)霜后花减少50%以上,使棉花整体品质提高。地膜覆盖技术对棉花生产环节节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棉花的生长前期天气比较干旱,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后可至少少灌溉一水。吴桥县棉花面积常年在25万亩左右,按每亩1次灌溉用水40方计算,可节省上千万方的水(如表1)。30多年来,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和稳定吴桥县棉花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棉花地膜覆盖成功应用以后,土豆、花生、甘薯、蔬菜生产也逐步实施了地膜覆盖,取得的节水、增产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土豆、蔬菜生产需要多次灌溉的作物,其节水效果极为明显。

2 小麦节水技术

中国农大吴桥实验站以研究解决在北方缺水地区粮食生产节水技术为主,他们首先在吴桥得以推广。中国农大吴桥试验站的粮食生产路线,即搞节水种植。1)选用小麦节水品种,种植节水麦。2)推广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搞小麦生产环节节水。该技术在应用小麦节水品种的情况下,只需浇关键水,与常规小麦生产技术的最大不同是灌溉次数成倍减少。常规小麦生产从种植到收获一般需浇六水,包括底墒水、越冬水、返青水、起身拔节水、扬花灌浆水、麦黄水。小麦节水种植一般最多浇三水,包括底墒水、起身拔节水、扬花灌浆水,播种时遇土壤墒情好时可趁墒播种不浇底墒水,扬花灌浆期遇雨可不浇扬花灌浆水,这样的情况共同出现时,只浇一水起身拔节水,就可以保证小麦丰产不减产。一般每亩灌溉一次需要40方水以上,一年少灌溉3次可节约120方灌溉用水。全县40万亩冬小麦每年就可以节约4 800万方的水(如表2)。另外,在水位严重下降的今天,每灌溉一亩地的费用在30~50元,按平均40元计算,少浇水3次,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120元。

吴桥县近年确定的小麦最佳播种期是10月10~20日,比20世纪80年代推后了近半个月的时间。适期晚播也是小麦节水的重要措施,因为晚播种,灌溉底墒水的时间将延后10多天,此时气温降低,地面蒸发量减少;冬前小麦生长期缩短,耗水必然减少。节省的水可为春季生长之用。

3 玉米免耕节水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吴桥县在玉米种植上逐步示范推广了夏玉米免耕节水技术。该技术的具体作业方式是在小麦收获后,不灭茬、不翻耕、直接贴茬播种夏玉米。这样小麦的秸秆均匀覆盖于地表、直立的麦茬为地表遮阴对减少表土蒸发作用相当明显,节水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使夏玉米种植更为简化,进而为玉米尽早播种争取了时间,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单产。可谓一举多得。试验表明:在高留茬10~30cm内,留茬高度每高10cm,可增产玉米17~18kg。因此,留茬高度一般机收为30cm较为有利[1]。

4 防渗管道结合塑料软管(小白龙)灌溉技术

通过普及防渗管道的铺设、结合使用塑料软管(小白龙)也达到了可以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防渗管道的铺设、结合使用塑料软管(小白龙)解决了长距离灌溉时的大量水损耗问题[2]。一般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5t左右,平均3t。在全年合计灌溉360万亩(次)时、可节约用水1 080万方(如表3)。

5 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

大水漫灌是一种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曾经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95%以上。小畦灌溉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方法;是防止田间水量向深层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建立节水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理制定小畦面积,适时适量灌水,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3]。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一般每亩可节水70~80t以上。大水漫灌每亩用水可达120方左右,小畦灌溉每亩只需30~40方水。全县每年播种面积为120万亩,平均灌溉3次,全年合计360万亩(次)、可节约28 800万方左右(如表4)。

6 调整种植结构

围绕节水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吴桥县近年实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 推广种植以雨季生长为主相对节水的蔬菜—辣椒

吴桥县素有“银吴桥”的别称,棉花曾经在很多年里保持了第一主导产业的位置,因为近年棉铃虫、盲蝽蟓的大发生,价格持续不稳效益下滑,用工多难以实现机械化,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业位置下移。特别是2013年以来实行棉花价格市场化管理后,2014年棉花价位处在3.0元左右,棉农已无利可图。在这同时以天鹰椒为主的辣椒产业以其价格、产量、效益的优势逐步上升,2013年开始超越棉花成为本县第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吴桥县种植辣椒5.1万亩,产值达2.04亿元。2015年吴桥县辣椒面积进一步增加到7.6万亩。

当前吴桥县辣椒产业主要种植两大类品种,一个是天鹰椒,其商品是以干品采收出售,单产在400kg左右。一个是以益都椒、北京红、英潮红为主的大辣椒,其商品可以以鲜品采收出售,单产可到达2 500kg,也可以以干品采收出售,单产在315kg左右,亩产值可达5 000元左右。吴桥县的辣椒作为商品,已跨出国门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辣椒在蔬菜类种植中属于需水比较少的作物,易管理且收益高,符合吴桥县建设节水型农业的整体要求,因此发展比较快。

6.2 减少种植以旱季生长为主且耗水较多的作物种植面积

吴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沧州市唯一实现吨粮的县。由于近年粮食生产效益稳定增加,且易于机械化作业,从玉米、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和产值来衡量,已由主导产业的二、三位上升为一、二位。2014年在遭遇50年一遇的严重夏秋干旱的情况下,吴桥县玉米仍然获得丰收,单产达到540kg,总产和产值仍然保持了主导产业第一的位置。小麦生产由于春夏气候适宜、种植基础好、技术投入对路,创造了全县平均单产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73kg。保持了近几年主导产业第二的位置。但是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是在旱季,欲获得高产必须靠浇灌,在北方正常种植小麦一般要浇5~6次水,推广了节水技术后在干旱年份也要浇3次水,即造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这些水85%以上要靠地下水提供,为了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发,自2014年开始我们积极响应河北省的号召实施地下水压采的强制措施,逐年适度减少了小麦的种植面积。对种植小麦的鼓励只春季浇灌一水。

7 水肥一体化

在以上成熟有效的节水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微喷滴灌技术和大型喷灌技术设备正在引进、试验、示范之中,显示了其分别在本县相应农业主导产业节水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推广价值。

2013年示范田小麦实施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在现有节水的基础上通过微喷系统让肥随水走,增加灌水次数不增加灌水总量,实现了单产720kg以上的超高产记录;2014年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创造了节水一半增产一倍的好成绩;当前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微喷滴灌技术在蔬菜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充分显示了其节水、增产、增效的推广应用前景。

8 结论

吴桥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当地严重缺水的实际出发,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长期坚持以节水为中心目标,通过严格引进、示范、推广流程,先后推广应用了多项高效节水关键技术,使本县种植业的粮、棉、油、菜、果、药等几乎所有农业产业显著实现了节水、增产、增效。随着先进节水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全县从上到下特别是在广大农民群众中自觉节水意识不断树立,现已形成主动应用节水技术的良好生产习惯。吴桥县通过坚持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已取得特别显著的效果。

由于在吴桥县广大农民群众中,通过30年来的节水技术推广应用,节水意识已习惯成自然。采用一系列节水技术后该县农业生产灌溉耗水大幅减少。而粮棉菜产量却得以大幅度增长。2013年吴桥县全年粮食单产已实现吨粮的目标;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稳定在较高水平;蔬菜生产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实践充分证明吴桥县推广应用一系列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效果特别明显,对北方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秀,赵四申.麦茬高度对夏玉米田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1,5(3):31.

[2]齐云龙,刘风仙,张仲良.固定防渗管道配合塑料软管实现二级防渗是最佳节水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1995,2:33-35.

上一篇:学生会计实训报告下一篇:小班美术秋叶飘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