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

2024-06-12

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共5篇)

篇1: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

论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 489更新时间:2007-8-

1安全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安全文化的发展较为短暂,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还不十分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各个生产、生活领域也隐含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显得日益重要。

安全与生命是紧密关联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全面大力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实现全社会关注安全、保障平安的目的。

从性质上分,安全文化可分为法律型和知识型两大类。如:《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就属于法律型,一般具有强制性。如:小区安全防范公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方法、安全警示等行为准则,就属于知识型,一般不具有强制性,而更具人性化特点。两者都是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般来说,知识型往往是法律型的补充和贯彻,是为法律型服务的。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制定的劳动保护条例和措施可视为安全文化发展的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制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种安全文化的普及面和群众知晓率、掌握率不高。过去,我们多侧重于在工矿企业推广安全文化,而轻视了其它领域的生产、生活安全问题。党中央提出的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着手全面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成为大众文化。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大力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呢?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辩证法认为,发展与安全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取得发展与安全的双赢,才是真正的发展,发展与安全,要求两者同时具备。

(二)安全文化的普及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

活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隐含着各种安全因素,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多达百万起,因事故死亡人数达几十万,并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全面大力普及安全文化,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人为本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社会必然要重视生命的安全和存在,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是生命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血淋淋的场景和惨痛的教训不是进步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标志。

既然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如此重要又十分必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安全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要面向广大群众、渗入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安全因素渗透在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和广大群众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至工矿企业安全伤亡事故,小至平常百姓家中的煤气中毒、家用电器火灾,往往是由于忽视安全因素引起的。无数事故证明,安全问题已经向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告诫每个人都来关注安全,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安全文化“六进”活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重视和学习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普及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各种文化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实践证明,我国大力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政治、文化、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作为安全文化也不能例外,应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来实施,与各种文化一起,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素质。

(三)安全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要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从小孩抓起。俗话说:祸因小而起,习惯从小养成。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由小不起眼的隐患或操作人员的一点疏忽而引起的,近年来一些地方连连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生安全事故,很多都是因缺乏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发生的。因此,必须把普及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从小孩抓起,从小就培养人的习惯养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使人人从小就学习具备良好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素质,遇到紧急情况和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能处险不惊、化险为夷,从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安全文化网)

上一篇文章: 古今安全文化论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古今安全文化论

篇2: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

结合太扳举动作特点和文化底蕴,初步探讨了太极拳运动对高职院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学习效率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推进太极拳运动的大众化和高取体育教学改革,使高职院学生掌握一门简单易行、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

作 者:王葵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体育系,江西・抚州,344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807关键词:高职生 太极拳运动 普及和推广

★ 温州范文

★ 数字电视的小学作文

★ 在农机推广座谈会发言

★ 温州夏令营活动

★ 温州优秀作文

★ 城市电视台如何应对数字电视和金融危机

★ 普及普通话爱国演讲

★ 河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 温州医科大学就业前景

篇3: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

1 数字电视推广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信号质量明显提高, 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

由于在前期制作过程中就采用了数字采样和压缩技术, 数字电视音频效果好、清晰度高;在传输过程中, 数字信号不受天气和其他无线电频率的干扰, 抗干扰能力和抗非线性失真能力强, 可以保证安全播出和有效接收。在同样覆盖范围内, 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1.2 频道资源极大丰富,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 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而采用数字技术后, 在一个模拟频道内可以同时传送4~10套节目, 整个系统可以扩容10倍以上。频道扩容不仅丰富了节目数量, 而且为节目的专业化、分众化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实践了采用高清数字电视技术进行赛事转播的承诺, 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1.3 服务功能多样化, 加快广播电视自身发展

可与计算机网络联网, 成为多种信息业务兼容的数字信息网。为用户提供如视频点播服务、综合信息服务、政务信息服务、短信与邮件服务、电视购物与交易服务等。数字电视不仅仅是一台普通的电视接收机, 完全可以成为家庭的娱乐与信息综合平台。采用数字技术后, 广播电视的信息容大大增加, 服务方式大大改善, 服务领域大大扩展, 可以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服务, 使其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变。

2 数字电视推广和普及面临的困难

2.1 内容瓶颈

由于运营商和内容商在节目内容和用户规模两个立场互相推诿, 目前付费节目质量吸引不了观众, 导致用户数上不去。数字电视的发展如果仅仅把精力集中在扩充频道数量上, 忽视了用户的需求, 方向是有失偏颇的。中国传媒大学所做的“推广数字电视所遇到的困难”的调查数据表明, “缺乏好的节目内容”, 位居各种困难之首。

2.2 消费习惯

温州各个乡镇的居民的消费习惯与上海、杭州这些大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异, 而各个乡镇之间又因其经济发展水平, 地域以及人口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如何依据各地情况让老百姓为数字电视“买单”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2.3 商业模式

要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 非得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不可。有吸引力的节目源是需要花钱的, 然而网络运营商看不到订户的规模, 在内容生产的投资上就会小心谨慎。而制作出来的节目内容缺乏吸引力, 又会影响到付费订户的普及, 这就陷入了是“先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

2.4 宣传不到位

由于缺乏有效直接的宣传, 各乡镇群众对数字电视的了解程度仍相当低, 由于不了解而对数字电视的推广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仍普遍存在。同时, 如何逐步改变观众尤其是广大农村观众现有的收视习惯并培养新的收视习惯是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

3 数字电视推广模式

国家广电总局确定发展数字电视的方针是“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目前, 温州市数字电视的机顶盒价格在1200元左右, 月收费100元左右。在借鉴青岛、上海、杭州推广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国外的推广模式,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是政府主导

政府是数字电视发展的“终极推手”。数字电视作为建设信息化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个重任必须由政府来承担, 统筹规划和实施, 以政府的决策强制力保证数字电视的转换成功。

3.2 成熟的商业模式

杭州等地的经验证明, 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 就必须借鉴国外的做法, 免费赠送数字机顶盒。而要免费安装机顶盒, 就必须找出一个免费安装机顶盒的应用模式。目前各地在解决机顶盒购置成本问题上的基本思路都是引入第三方投资者购买机顶盒, 赠送给有线电视用户, 并从将来的收视费中分期偿付第三方投咨者购买机顶盒的投资。

3.3 结合本地实际, 分地区推进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鹿城三区和乐清、瑞安两市经济发展, 而文成、泰顺和洞头等县 (市、区) 较为落后;在乐清和瑞安等发达县级市, 柳市虹桥等乡镇发达, 而智仁等乡则很落后;同时发达乡镇的镇上和农村地区也差距较大。因此, 针对不同的经济水平, 应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在发达城市和乡镇, 可以定高价、优服务;在落后城镇和农村, 以相对低价普通服务。

3.4 多渠道推进农村数字电视

实现模式将数字电视信号向农村网络延伸, 实现的模式有两种, 一是整体平移模式, 二是数模混传、用户自愿转换模式。整体平移模式是切断原来的模拟信号, 将城区的数字电视信号 (含保留的几套模拟信号) 延伸传至农村。数模混传、用户自愿转换模式, 将保留农村网络原有的几十套模拟电视信号, 采用模数混传方式将城区的主要节目流传至农村。

3.5 宣传刺激

花样繁多的宣传可以更好的吸收新用户, 排除用户的抵触情绪。选择和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 尽力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争取最多的消费者, 在降低用户的准入门槛后, 市场规模才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大。

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 但也存在着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数字电视产业不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信息通讯技术的革命, 也为广播电视行业变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是广播电视向产业化运营转化的机会, 是广播电视网络在未来多媒体运营服务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方德葵, 王明臣, 姜秀华.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2]王满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 2005 (8) .

[3]黄进.中美数字电视推广模式比较[J].环球环察, 2009 (1) .

[4]阂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刘光舜.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J].中国有线电视, 2004 (21) .

篇4:“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

绿色建筑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困扰我们的“雾霾”,大家关注的PM2.5、低碳生活、南方供暖、空气指数、节能环保、水污染、太阳能甚至我们的身心健康等都能与之沾上边。为此,我对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进行了数月的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中的“居”成为民生重要部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笼罩在我们城市上空的“雾霾”,谈虎色变的PM2.5、公众关心程度极高的水污染、太阳能利用和“地源热泵”技术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重要民生话题。有资料显示,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60%为城市垃圾。建筑的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7.8%,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关系到我们每个公民,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策略。

对于这次调查,我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实地考察绿色建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调查时间,同时起到了学习、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调查对象有普通市民或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工作人员。普通市民或居民选择小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主要以企业员工和大学教职工为主;机关工作人员以武昌地区省直机关工作人员为对象。

此次调查共发出纸质调查问卷50份(纸质39份、电子11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随机访问调查10人次,并做了访问记录,供分析与比较时参考。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的整体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房建筑。你对此了解吗?

A. 非常了解 B. 知道一些

C. 不太了解 D. 完全不了解

[非常了解4%

知道一些34%

不太了解48%

完全不了解14%]

问卷调查显示,有过60%的调查对象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绿色建筑”。当随机访问调查有关“绿色建筑”概念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对其不太了解。尽管武汉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但市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2)绿色建筑在我国乃至武汉市尚未全面普及和推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 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 B. 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C. 全民参与不够 D. 开发商环保意识不强

E. 市民不关心

(3) 你认为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最应该行动起来的是什么?(多选)

A. 政府部门 B. 环保团体

C. 房地产开发商 D. 媒体

E. 全体公民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32.png>

第2、第3问有相关性,合并分析比较。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绿色建筑”未完全普及和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向民众普及主导作用不够。而房地产及相关媒体部门因利益关系,所以成为“绿色建筑”未全面普及和推广的相关责任方。我认为普及和推广最应该行动起来的是全民参与。

(4)你认为绿色建筑主要标志是什么?(多选)

A. 节约资源 B. 节约能源

C. 回归自然 D.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E.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5)你看重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多选)

A. 提高居住舒适性 B. 减少碳排放

C.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D. 减少电费煤气费

第4、第5问主要是调查“绿色建筑”的特点和好处。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市民对节能环保的支持值得肯定。其实节约资源、回归自然等也是绿色建筑的显著特征,需要政府和媒体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6)你的所居住的房屋(或办公场所)目前采取了哪些绿色节能措施?

A. 太阳能采暖、热水 B. 自然通风采光

C. 增加遮阳 D. 选用环保材料

E. 循环水利用 F. 地冷地热

G. 建筑保温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6.png>

(7)你希望哪些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

A. 建筑技术 B. 规划设计

C. 太阳能、风能 D. 选用环保材料

E. 循环水利用 F. 地冷地热

G. 建筑保温 H. 信息节能技术

I. 自然通风采光 J. 增加遮阳

设计第6、第7问的主要意图,是想通过民众对身边绿色节能措施的认同达到宣传普及“绿色建筑”新技术的目的。调查对象非常熟悉和认同太阳能、风能、选用环保材料、建筑保温等绿色节能新技术,也对建筑技术、规划设计、信息节能等新技术有了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这次创新实践活动,我既宣传了绿色节能新技术,又增加了许多新知识。

nlc202309051545

(8)绿色建筑会增加建设成本和购房费用,你可以接受吗?

A. 增加费用不能接受

B. 给予补贴或减免费税可以接受

C. 保护环境完全接受

D. 不知道

[增加费用不能接受22%][保护环境完全接受24%][不知道10%][给予补贴或减免费

税可以接受44%]

针对绿色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可能会增加市民的住房开支。超过70%调查对象可以接受或部分接受,24%的中高收入人群完全接受,反映市民从内心期待和接受绿色建筑。22%调查对象不能接受,可能为低收入者,也可能对开发商变相涨价表示反感。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都表明,民众普遍建议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或减免税费。

(9)你希望未来武汉市是否应该大力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

A. 非常支持 B. 支持

C. 不支持 D. 无所谓

[非常支持78%

支持16%

不支持2%

无所谓4%]

高达94%的民众支持武汉市大力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这个比例让我感到欣慰,这不仅说明市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绿色建筑”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体现了本次“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调查”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武汉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调查,我学习了许多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知晓了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加强了我的绿色环保意识,实现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创新实践体验。

虽然武汉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建筑节能工作引人注目,但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不高。为继续推广和普及绿色建筑,让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我的体会如下:

(1)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上,政府最应该行动起来,提高全民参与和全社会参与程度,制定福及老百姓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的实惠,实现美丽中国、绿色武汉的美好梦想。

(2)媒体应该成为普及宣传绿色建筑的“宣传队”,传播绿色建筑的新理念,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一件大好事。

(3)开发商和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成为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先锋队”。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让老百姓分享绿色建筑带来的政策优惠和节约利好,建造出符合中国国情、老百姓容易接受的绿色建筑。

(4)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需要全面参与。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绿色天使”,积极参与到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的活动中去,从小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来实现“畅想美丽中国、构造绿色武汉”的美好愿景!

篇5:论数字电视在温州的推广和普及

1、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活动推广、普及机制, 实行常态化、人性化管理

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是要社区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 需要各方的协调和努力, 需要社区成员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参与。社区开展体育活动, 不仅有利于团结社区内部的家庭、个人和小集体, 而且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强身健体、活跃气氛, 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 保证社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作为社区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社区内开展、推广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要把体育活动推广、普及制度化, 并有序的坚持下去, 使之成为社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并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例如, 在社区内, 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 如“迎十一, 庆国庆”的系列乒乓球比赛, 组织各家各户都可以自愿参与, 并实行比赛机制, 决出优胜者, 给予适当的奖励;也可以组织类似于“喜迎三八妇女节”主题的女性踢毽子大赛, 并设立评委和淘汰制度, 对最终的优胜者给予激励。总之, 类似于上述的社区体育活动和赛事, 都是社区内部制度化体育活动的典范, 如果可以长期坚持这样的体育活动, 社区的体育活动开展就可以上一个台阶, 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

2、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意识

要在社区内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的工作力度, 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好处, 并自觉的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 在社区的宣传栏和玻璃宣传橱窗内, 可以张贴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性介绍, 并宣传其他优秀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 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演讲、讲座等, 普及社区体育的知识, 使居民认识到体育健身的乐趣和益处。要改变居民过往陈旧的锻炼、健身和体育观念, 普及新型的体育活动理念, 用最科学的方法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例如, 可以通过专家讲解的方式, 把社区内开展体育活动的科学知识进行展示, 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在社区里进行宣讲、普及, 使居民不仅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也可以掌握正确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对于本社区内长期坚持体育活动的家庭、居民或个人给予表彰和鼓励, 使之成为社区的典范和榜样, 并号召社区居民向榜样学习, 这样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毕竟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要鼓励适度、适时、健康、低碳的体育活动模式, 摒弃和批评那些不健康、不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 给居民更多的正确示范, 使社区内部形成“人人参与健康体育活动”的浪潮。总之, 宣传教育工作是培育社区居民良好体育健身意识的重要步骤, 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3、加大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投入力度, 提升体育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

开展体育活动, 尤其是社区内部的体育活动, 不仅需要充足的准备、蓬勃的热情, 更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所以, 我国的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应该本着“节俭, 有序, 健康, 科学”的原则进行, 对于必要的投入和开支, 应该给予扶持和帮助。要加大对社区体育活动推广、普及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上级单位的事, 而且事关社区的每家每户, 事关每一个居民, 所以, 大家应该齐心协力, 找到最合适的投入途径, 并完美的组织完成好。对于日常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场地和人员等, 主管部门应该给予支持和协调, 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

要组织和管理好社区体育活动, 对于体育活动的质量应该严格把控, 要找到体育活动开展和居民身心协调的平衡点, 既保证体育活动的推广、普及, 又可以达到提高居民身心素质, 塑造良好社区形象的目的。要注意对本社区体育活动推广、普及的宣传, 提升社区体育的影响力, 扩大体育活动的渗透范围, 建立良好的社区公众和社会形象。要努力完善社区体育活动策划、筹备、开展、推广和总结的系统机制, 加强投入审查和效果验收, 保证社区体育活动的本质和精神, 要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大轩, 李薇.住宅小区:未来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空间[J].福建体育科技.2009 (02) .

[2]陈绍艳, 杨风华, 刘晓阳, 李宪, 刘征, 洪旭艳, 文剑华.湖北省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05) .

上一篇:2009年度工作计划审核研讨会动员报告下一篇:高校五四红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