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普及

2024-05-24

社会科学普及(精选十篇)

社会科学普及 篇1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 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完善科学技术手段, 各个行业在产业发展和产品竞争中都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在全社会去年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应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当做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 丰富和完善科学技术手段的重要方式。因此, 我们应从多个角度, 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质量, 认真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成为提高社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

2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应发挥科协的积极作用

从目前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来看, 应充分发挥科协的积极作用, 使科协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深入的重要力量。基于这一认识,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要对实施的项目应该进行认真调研, 实地考察, 广泛收集

有关信息, 听取建议, 除行政决策外, 更应重视专家的意见, 形成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内容具体, 技术路线可行, 有可操作性, 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对项目的来源, 资金应重点把握。

2.2 能对科协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能否把科协的工作作好做大, 主要看我们能不能把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作用动员起来, 既发挥科协人才和网络的优势, 又争取社会外部环境人才物等相关资源的支持。这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关键。通过项目实施, 我们可以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更多地争取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把科协工作推向深入。

2.3 科协力所能及的项目。

科协自身条件有限, 在选择项目时应结合自身实力来考虑。初期阶段什么项目都可谈, 项目不怕多, 多多益善, 是筛选的时候, 经过论证, 把具有可行性, 能做成的项目保留下来, 分期分批实施, 坚持下去。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体会到只要有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指导, 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就会有新的工作局面。

3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应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

为了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应注重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 充分结合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实际, 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向前发展

为了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开展质量, 应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充分结合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实际, 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能够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 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 还要以此为契机, 推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提高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有效性。

3.2 选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向, 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为了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取得积极效果, 应选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方向, 应明确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应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满足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 达到提升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目的。

3.3 把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原则, 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的总体质量

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 只有把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原则, 明确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才能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取得实效, 才能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总体质量, 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4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应重视工作成效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为了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应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对工作成效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保证整体工作的实效性, 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来看,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要想取得积极的工作成效,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结果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不但要在工作推动过程中丰富和完善工作手段, 还要对普及工作的整体效果给予足够的关注。除了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之外, 还要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作为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 只有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结果予以重视, 才能保证其整体效果。

4.2 提高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效性

通过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辅助手段, 对完善社会科学技术体系, 提升社会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应重点关注科普工作的实效性, 满足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际需要。

4.3 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行准确定位

从目前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际开展来看,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 主要在于能否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行准确定位, 只有定位准确了, 选择方向明确了, 才能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考虑,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我们要从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角度出发, 明确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实际, 制定具体的开展措施, 保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质量, 满足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需要, 提升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对科学技术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如何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提高科学技术普及效果和质量, 满足社会科学技术进步需要, 提升社会科学技术水平, 成为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这一认识, 在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 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应结合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实际, 制定具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措施, 满足社会科技发展需要, 全面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 我们要对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认真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提高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科学技术普及,效果和质量,社会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1]谢清果.科学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李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2.[2]李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3]周洪昌.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 2012.[3]周洪昌.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4]孙艳华.科普工作中的大众传播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4]孙艳华.科普工作中的大众传播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5]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3.[5]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3.

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方案 篇2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为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市将该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科技局、教育局、共青团、工会、妇联、科协等7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负责对全市×个乡镇街办科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旨,整个活动安排了一周时间,共开展了五项活动。一是举行开幕式,邀请本市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近百人出席,并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二是论坛报告。在日报上开辟了“建设和谐”系列评论栏目,并邀请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作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专题报告。三是公开信。制作并发放了“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的公开信,大大提高了市民文明程度。四是科普宣传。在人流集中的路段设立了科普宣传摊位,悬挂横幅,集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安排专家和社科工作者、志愿者进行现场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有力地宣传了社会科学。五是科学下乡活动。充分利用乡镇集市时间,分组到各乡镇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现场演示等方式,揭示科学真理,戳穿伪科学的把戏,达到了提高市民素质的目的。

三、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普及科学知识 培养创新思维 篇3

风靡世界的非英语素质教学体系“环球倍趣科学”主要针对3~12岁儿童开设科学动手素质课程,通过数百套独有的趣味实验成品制作,提前学习小初中课程知识,在专业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中,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并且使得小朋友从自然科学中体验学习的无限乐趣。

不知不觉中,很多读者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已经迷上了科学课程,也有很多家长迫不及待的打听科学课程究竟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我们也正想知道,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编辑一行来到位于中关村腹地的“环球倍趣科学”总部,对副总经理曾培昌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请问什么是“环球倍趣科学课程”?

答:通过实验的方式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小朋友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观察、假设、实验、结论这个过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环球倍趣科学”的会员课程中,为什么除了科学,还有外语和才艺?

答:“环球倍趣科学”是以科学课为主轴,统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每次上课小朋友都可以按兴趣自由选择。因为科学课程能引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对很多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启发。而且科学课程注重小朋友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各种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学习成为乐趣,小朋友们会把这种快乐的体验延伸到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一般人会认为现在的家长都热衷于给小孩子重点补习英语,或者语文、数学,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给孩子报科学课程呢?

答:其实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2002年,政府颁发了《科普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普及,家长们逐渐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孩子们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环球倍趣科学”适合什么样的年龄段?小朋友在这里会触及到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学习周期是多久?

答:“环球信趣科学”适合3~12岁的小朋友,其中3~8岁是培养科学思维最主要的时间,8-12岁则是巩固已经养成的科学思维习惯。国家纲要把科普知识分为四大类: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生命科学……,我们又细分成八种:地球与宇宙分成航天类,太空梭;地球、地壳等。学习周期从两个月到两年都有,但两个月只能触及到其中个小类别,两年的时间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两年里要是落课怎么办?怎样照顾不同年龄的小朋发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别?

答:科学课程的主题都是独立性的,不是进阶性的,需要一环扣一环。我们周六、日两天采取循环上课制,两天内有八次机会上同一门课。所以衔接上不成问题,落课也可以在另外的时段补上,不影响知识的学习。而每周上的课都不是一样的,吸引小朋友每周都来上课。

学员按年龄分成五个级别,幼儿园阶段的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小学阶段的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老师在课堂上操作步骤是相同的,只是讲解的深度根据年龄大小而不同。比如电子课,对小一点的孩子只讲出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像河流一样流,再回来形成“回路”:针对大一点的孩子就可能会讲到电子、质子等知识。

这么说你们对老师的要求应该很高吧?

答:是的,在我们这里授课的老师爱心与耐心是必须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专科知识倒在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要擅于寓教于乐,能采取各种夸张幽默的方式来吸引小朋友。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有一个绰号:柯南老师,蝙蝠侠老师,泡泡老师等等,这些小朋友熟悉的人物。

现在八个科学种类我们有将近300堂课,一位老师要想把所有课程都通过认证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且还会不断有新的课程推出来,所以对老师们来说既有挑战也有动力。

“环球倍趣科学”的课堂特色是什么?

答:我们是互动式的教育。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还能把一个成品带回家。成品主要是来自那些成型的教具,打开包装后小朋友们按照要求剪裁、折叠、组装就可以用了,也有一些是需要从家里带来的。“环球倍趣科学”的课堂活动分成三种:示范类、分组类、个人类。示范类课程指那些要用到玻璃、火等稍有危险的物品,但是这类实验效果往往很明显,小朋友喜闻乐见,所以要求由老师完成;分组类课程是那些互助性较强,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个人类则是小朋友独立操作完成,比如光学课程中学到光的折射、反射,就会教小朋友制作潜望镜:讲到地球运动、地震,就教小朋友制作简易地动仪。45分钟的课上要做3、4个实验,老师不停地操作、示范,小朋友不停地动手制作。中间有10分钟休息,小朋友经常催着老师上课。

“环球倍趣科学”现在的发展规模有多大?

答:2008年,“环球倍趣科学”作为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的一个项目开始运行,至今在全国已开设了十几家分校,其中北京四家。明年年末,争取达到全国三十家的规模,北京将达到十家,这样就更能满足家长们的需求,也更方便孩子们上课了。

这个项目的系统化体现在哪里?

答:从师资培训考核到课堂教学内容、从学具教具研发到定期演示宣传,我们有一整套规范而高效的流程。从师资来讲,我们都是专职老师,除了周六日上课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备课和探讨怎样上好课。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都要先进行培训,为了使相同课程的授课内容保持一致,不同老师教课不走样、不脱节,我们对每一堂课都有规范化教材。公司还定期对老师进行考核评议。我们在台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比如今年新研发的有一种留声机,对着一个杯子喊,就能被记录,然后放出声音来,就这么神奇!相信对孩子们会很有吸引力。

开办两年来您都看到了哪些教学成果?

答:科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承,还应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成果体现在:第一,创造出小朋友学习的兴趣。第二,训练小朋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小朋友在课堂上的兴奋劲,咱们大人都会被感染。一次光学课,老师讲光的原理,用激光笔分别透过水、痱子粉等介质,全班小朋友禁不住发出感叹,“哇塞,真神奇啊——”;还有用矿泉水瓶子做的水火箭,利用水的压力等原理,使它真正能发射出去,最远的射程达到近百米,小朋友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了都非常激动,对我说,老师,我太感动了,火箭真的能飞出去!我们还教小朋友飞机的原理,虽然空气力学的概念很高深,但是从气压原理入手就容易接受得多,我们说,快速气流会产生低气压,高气压会流向低气压,就把飞机托起来了。学完以后有一位小朋友的家长给我讲,她带小朋友坐飞机,飞机降落的时候饮料瓶瘪了,小朋友说,妈妈,是大气压力使它瘪了。你看,他就是应用到生活中去了。这样的例子很多。

您从事科普教育多久了?您认为普及科学知识的意义在哪里?

社会科学普及 篇4

一、科普动画的发展

第一部以数学为题材的科普动画系列片《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诞生于1987年。1998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知识老人》长达52集, 此后科普动画的集数屡创新高。从90年代开始电视科普系列动画片占据了科普动画的大部分席位。越来越多偏向儿童的动画涌现在荧屏中, 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世界动画片的成长路径来看, 动画题材走向成人化和全龄化是动漫发展的必然之路。科普动画发着也要经历这一阶段, 所以, 扩大受众面突破原有科普动画的说教形式是科普动画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科普动画的作用和局限性

每一个系列的科普题材动画都是一步声形并茂的“大自然全书”, 表现形式也都生动形象、轻松幽默。大部分科普动画集中针对青少年年龄段进行制作, 内容都是青少年日常生活, 学习中熟悉的事物。片中的动画角色造型也大多可爱生动, 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科普动画在一定程度上使枯燥平实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用动画这种生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让人们更容易接受。

科普动画普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 也包括着各个领域的技术知识。科普动画内容具有多样性, 从儿童教育的科普动画到专业工作的技术知识, 其覆盖面积非常广。所以, 将动画与科学普及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科学性。科普动画会大大提高科普知识在社会中的受众面, 从而达到社会科学普及的初衷。

科普动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积极思想, 随着社会发展其局限性也慢慢体现出来。首先, 科普动画的受众面越来越小, 其偏重方面逐渐向少年儿童偏移。中国的科普动画在近50年发展中, 除了出品集数上屡创新高外, 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看, 中国目前的科普动画呈现出低优化、说教化的特点, 开始呈现单一态势。与早期的科普动画相比内涵上没有显著提高, 其局限性越来越大。

三、对于科普动画的研究

其首要因素是扩大科普的受众面, 科普的实用性可谓动画创造出更大的功能性, 有更广的发展空间, 怎样让科普动画的影响力扩大是首要问题, 接受群众越广对社会的影响越大。

将科普知识与动画产业相关融合, 如今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飞跃, 比如:探月工程、航天技术、卫星、以及许多军事上的发展。科普动画可以涉及到这些领域来进行科学普及。科普动画与社会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科普知识的健康发展, 能大大提高民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首先, 动画向科普更深的领域开拓, 增强科普动画的实用性。其次科普动画要掌握一个大的方向, 科普知识与动画内容的比例要掌握好, 不要过分强调科普而抛弃动画, 也不要过分强调动画而抛弃科普。充分发挥科普在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把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与科普动画的宣传紧密结合起来, 科普的宣传力度将会更强。

纵观科普动画从50年代到现在, 科普动画对中国动画影响也比较明显, 也涌现出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科普动画作品, 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较深, 从某些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可如今科普动画对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渐渐减弱, 对社会影响面越来越小, 相对较封闭。科学普及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不能以偏概全。要掌握社会科学普及的大方向, 逐步提高科普的受众面, 科普动画这种表现形的特色会更加突出。

在传媒、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社会, 动画更可以与公益广告、地方文化相结合来扩大受众面。让科普动画可以良性发展并融入市场, 让其成为一种主流。结合当下网络信息化发展的优势, 让科普动画有了更好的传播途径。科普动画在社会中的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只要科普动画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更对的接轨, 其影响一定会逐步加深。更能深入到广大人群中。

社会科学普及应该不局限于科学知识, 科普动画可以结合中国优秀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里面的优秀内容, 以科普的形式表达出来。加之动画的表现手段, 肯定能让表达内容丰富且具有特色。相信在科技, 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传播与社会可续知识传播会逐渐深入人心, 会被越来越的人群所接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知识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 科学普及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在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 利用各种传媒手段以浅显的、易懂的, 易于让公众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 向普通大众介绍着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关键词:科普动画,发展历程,意义

参考文献

[1]莫扬, 杨少沙.《我国电视科普动画系列片现状研究》.科普研究, 2007-10-10.

社会思维普及 篇5

美国参议院意识到了这个潮流的重要性及其含义他们最近宣布90年代为“大脑年代”,他们说:

“经参众两院决议,从1990年1月1日起的十年在此被定义为‘大脑年代’,美国总统被授权和被请求发布一项声明,号召所有的政府官员和美国民众积极参与此十年的一些活动。”

这个号召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一些影响。除开鼓励对大脑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外,一些如EDS的大公司已经启动了“教育扩展”项目,以促进思维普及。我们还看到“教育2000。”,活动已经开始,旨在寻找理解大脑学习能力的各种新方法,确立整个国家终生的学习方案,并且学习学校未来的需要。另外,一种智力气氛已经形成了,大脑已经在无线电和电视节目以及普通媒体中成为热门话题。

各种社会组织都在考虑“大脑年代”的总体动力,还有一些具体的活动,如在委内瑞拉,人们要选举一位“人类智力开发部部长”。

彩图56由阿拉伯哲学家和思想家什克•塔里布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勾勒出了一个开始思维普及社会的方案。这幅思维导图表现了多语言的本质,覆盖了起稳定作用的教育、经济和政治的根基,并包括了其它一些农业、服务、操作机制、工业、交通和营销等的主要因素。

翻之幅图的右边,“信息科技”得到了强调’,因为现代社会交流和从事商业活动的方式越来越重要了。在左边,“教育”分枝显示出两只彼此注视的眼睛,上面各盖着一顶帽子。

如什克•塔里布所言:

“这是要呼叶人们注意教育为人师表者的需要。这个任务一直为一些没有看到其重要意义的国家所忽视。一个好的方案只有在其各个阶段都能得到修正时才能成功。因此,该方案应该是有弹性的,是动态的,它必须是活的。”

本图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在其早期阶段,一位年轻的女招待匆匆看了一眼,然后,在问到她看见什么时,她回答说:“这是一幅有关如何建立一个更好世界的图画。”她并不懂阿拉伯语,她事先也不知道这幅画是关于什么主题的。这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非常成功的清晰而鲜明的例子,也说明了把学习人脑如何工作的成果应用下去的重要性。

5文明思维普及

从一个思维普及的社会到一个思维普及的文明只不过一箭之遥。当放射性思维通过计算机、卫星和媒体网络爆炸时,我们已经向着一个已经开始摹仿胚胎学意义上的大脑结构的全球信息结构迈开了最初的步伐。因此,我们越来越有可能看到,这个星球里的交流和理解将会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而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进人和理解了。我们已经开始进人哲学家奥拉夫•斯戴波顿在《创星者》中所描述的图景了,那是据今约四百万年后的一个全球大脑:

“根据我们真正的种族体验,拥抱着整个星球,并且包括了这个种族数十万亿大脑的放射性系统,成了这个种族自我的生理基础。某一个人发现他自己体现在这个种族所有的肉体之中。他在一个单纯的直觉当中享受到了肉体接触,包括所有爱人双方的拥抱。通过所有的男女成千上万之脚,他一下子就能展开自己的世界。他用所有的眼睛来观察,一眼就能看透所有能看见的一切。因此,他一知而知一切,而且,作为一个连续而各不相同的球体,他能看到整个星球的表面。

还不仅如此。

他现在可以从集体头脑中卓然而出,正如集体头脑亦可以超出各个个人之上。他观察它们,正如一个人可能会学习他自己大脑的各个活体细胞一样;可是,他亦带着一个观察蚁山者那样崇高的兴趣;他也像是一位被其同伴千奇百怪的方式所吸引的人;而且,他主要地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进行这一切的,他没有思想,只不过是因为他的眼力和它所象征的东西而已。

在这个种族的方式当中,一个人是以天文学的意义来考虑所有事物的。通过所有的眼睛与所有的天文台,他注意着自己所航行的世界,也向外看到了太空。通过他在这个世界里的两个边缘,他同时还看到了整个太阳系,他以立体镜式的眼光来感知所有的星球和太阳,就如同用望远镜观察世界一样。另外,他所感知到的‘现在’,不仅是指某一个时刻,而是指一个广大旷远的世纪。”

社会科学普及 篇6

热词:杂志书 《读库》 科学人文 科学普及 选题策划

杂志书,又称“Mook”,是一个组合单词,即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合在一起,成为独具魅力、合二为一的独特文化产品。这种介于图书与杂志之间的出版物形态,在选题内容方面,可以兼具图书的深度和杂志的连续性;在出版形式上,比图书更活泼,又挣脱了期刊对于出版时间的苛求。

但是,当下大部分杂志书都是文学出版范畴内的商业行为,甚至是一种群体性炒作。例如,无论是郭敬明的《最小说》、张悦然的《鲤》,还是韩寒的《独唱团》、安妮宝贝的《大方》,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和透支明星作家的知名度,为他们各自的粉丝群体办刊。而在这其中,有些杂志书的主编是挂名主编。总体上,主编的选题策划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这导致了杂志书内容的同质化、形式杂志化的倾向。对于杂志书出版前景,出版业界普遍表达了消极的预期。

但是,本文认为,杂志书的选题策划和开发,在社会文化人类学、科学人文和科学普及领域,也许才刚刚开始。下面,将通过对在社会文化人类学领域成功开拓出一片领地的《读库》的解读,进一步分析科学人文类和科学普及类杂志书的选题策划思路和开发前景。

《读库》的选题策划思路分析

在这泥沙俱下的商业偶像时代,能够真真正正沉下心来做一种文本上的探索,并保有精神坚持的,还要数张立宪的《读库》。以下是百度百科中的《读库》词条的部分内容: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读库》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读库》的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位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从中可知,在选题策划方面,《读库》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供我们借鉴:首先,编辑选题策划能力起了主导作用。在策划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选题内容很有特色。可以看到,选题内容领域背后主要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

社会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社会的性质与差异。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人群的社会组织,其中包含风俗、经济与政治组织,法律与冲突调解,消费、交换、亲属与家庭结构的模式等等。尽管“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但是《读库》所摆的事实,正是社会人类学所研究的基本内容。

《读库》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选题类别,适应了民众素质普遍提高后对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需求。即反映在提升阅读内容品质要求的同时,还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可以各取所需,自己去选择玩味体会,甚至思考那些原本需要社会人类学者思考和解释的道理了。而且这个选题策划角度和适度的深度也正是当下中国出版所需要和相对缺乏的。当然,一个基础的条件是,策划编辑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在客观上保证出版的可行性。

其次,《读库》有更加明显的系列图书的形式。也就是说,《读库》案例反映出来的是系列图书的出版形式,可能更加适合杂志书,从而保证内容质量和适当的深度。

最后,虽然《读库》的内容特点更加偏向于图书,但是,杂志所具有的足够的广度和趣味性,比如直接反映在篇幅不超过5万字,以及高质量的文字和图片内容等,也是保证杂志书整体性的一个基本特点。

科学人文及科学普及类杂志书的策划思路

选题策划,是个高度个人化的工作。能否整体上把握社会阅读大趋势的能力十分重要。每个策划编辑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来决定选题策划的整体思路。

《读库》的选题策划经验,是抓住了读者普遍阅读素养提高之后,有了更高的阅读广度、深度和趣味性的需求这一大趋势。策划者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社会人类学基础,在跨度广泛的领域内,在文学艺术出版形式之间的跨界中找到了结合点。这对于其他种类的杂志书也同样适用。下面仅以科技类专著图书出版为基础,从选题策划资源和能力角度,尝试分析科技类杂志书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选题领域和思路。

首先是模仿《读库》思路,尝试科学人文类杂志书。以理工科为专业的作者,尤其以院士为代表的老科学家群体,和新生代崛起的学跨中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和社会经历,对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体会和理解,都是一个独特的角度。杂志书小篇幅的组稿形式,可能也更适合于他们的表达。不过,这更像是一个科学人文版的《读库》。

其次是科学普及形式杂志书的思路。与国外的出版经验不同,科普书在中国一直是个比较冷门的出版领域。但是,从近十年中央电视台科学频道(CCTV 10)的收视率一直稳定保持在20名左右来看,阅读需求也应该是有并且还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处于待开发的状态。2013年10月,三联书店推出新刊《新知》,虽然是刊,但是其内容形式总体上却更加接近杂志书。短小精悍、专业跨度比较大,反映新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小品文章占据了《新知》选题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对新生代读者对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变革与社会生活关系的阅读需求的集聚关注和开发尝试。

对于不同的读者群,无论是成人科普还是儿童科普出版,主要传统难题都是有能力和有时间的作者难觅。第一个思路中,杂志书内容形式的特点,可能会缓解原来传统科普图书出版形式对于作者的限制,而且也没有过多跨界的压力。更多高水平和有能力的作者可以以一个合适的篇幅,以更高的效率,参与到科普杂志书的出版中来。这种出版形式对作者资源的激活,可能为具备高质量作者资源的策划编辑带来新的选题机会,也为第二种思路的科普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最后,专业科学杂志书的出版思路。这个思路的产品,实际上基本和论文集类似。也就是说,专业类科学杂志书,并不需要作为一个新的类型单独讨论。

社会科学普及 篇7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 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 创造力倒数第五。”这个“第一”和“倒数第五”形成强烈反差的两个数字, 是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本次活动上列举的。

当主持人问师老创造能力和科普之间关系时, 师老不假思索就回答, “从小培养好奇心”。

92岁高龄的师老认为, 要“科教兴国”, 就必须培养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 对科学有好奇心。中国要成为强国, 必须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要发展, 必须依靠下一代。年轻的一代如果对科学技术都不感兴趣, 都想去当公务员、企业家, 中国就不可能强盛。所以, 科普的目的首先是培养我们的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启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老建议, 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 以提高全民素质, 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 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 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

要看不要想

林群院士认为科普应该是科学家的天职。尽管目前有些人对科学家做科学普及有一些误解, 但我们归根到底要把知识传给新的一代, 必须走上科普这条路。林院士说, 德国科学家提出一个观点令他印象深刻。德国科学家认为, 好的演讲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生能懂的,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能懂的, 第三部分是专家能懂的, 第四部分也就是本领域前沿研究科学家能懂的最新成果, 最后第五部分科学家都还不懂的未来发展。

林院士认为, 科普就是要把专业性知识降到最低点, 让中学生能懂。看图识字就是最容易的切入点, 也就是“要看不要想”, 就像人们爱看《三国演义》、《水浒》, 部分原因是人们都通过小人书去了解。所以“要看不要想”就非常重要。

林群院士说, 现在动漫就是最好的办法。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这么难的数学, 也能变成动漫, 要看不要想, 然后逐步升高。

林老多年来一直热爱并致力于科学普及事业, 他的《微积分减肥快跑》、《画中漫游微积分》、《微积分快餐》就是近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数学普及读物。

科学普及的两个层次

经常参与科普活动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认为, 做科普是责任, 就是说必须把科普创新的东西变成一种社会价值, 做科普的人员有义务把科学知识告诉社会, 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他认为, 科普分两个级别, 一个是“低级”科普, 一个是“高级”科普, 他说, 所谓低级科普, 就是科学家凭借自己的责任心和兴趣爱好进行的科普, 比如我邀请了我女儿所在的那个学校的学生到我们实验室参观, 给他们讲板块构造、讲大陆的碰撞, 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另一个科普, 就是科学家和媒体相结合的高级科普。面对的是广大的受众, 在科学家和科普对象之间, 一个桥梁就是媒体。丁研究员认为, 目前这两方面普遍结合得不好, 科学家好多人怕做科普, 然后媒体也有他们的担心。

科学家为何不爱“搞科普”

针对与会媒体提出的在科普过程中经常遭遇到“找科学家难”、“让科学家接受采访更难”的问题, 丁林研究员从科学家的角度坦率地阐述不爱接受记者采访的原因。

“目前科学家做科普的一个难点, 就是非常担心怕自己说错了, 现在媒体的速度很快, 你这边讲话可能5分钟以后网上就能见到, 你要是说错了很丢人。”丁林研究员称科学家们还担心的问题就是, 接受采访后媒体没有能够准确地用科学语言表达, 从而造成“科普做得不科学”, “因此, 科学家们往往不说、少说或者不说100%、只说50%”。

“目前对我们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求创新, 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大的成果出来, 这导致科普工作不受科学家重视。”

“科普不是科学家的分外事, 而是分内事, 更是责任。”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纳翔在面对面活动中针对科学家们的顾虑透露, 国家正在考虑要求科学家在做科研计划和课题时, 把科普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 中国科协已和科技部、财政部等单位进行对接, 今年就要在863、973等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中开展科普工作的试点, 从而探索科普工作的规律, 化解科学家们的担忧然后有这种兴趣, 媒体的配合也比较默契。

从剑桥科学节看科学普及的有效形式 篇8

1 剑桥科学节的传播理念和动因

剑桥科学嘉年华是美国首个影响较大的科学类的庆祝活动, 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参与。它的传播理念在于激发了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展示剑桥大学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方面的国际领导地位, 促进人们之间的科学交流、互动和对科学的兴趣, 也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剑桥科学节每年在4月底至5月初时间举办, 一共持续9天。包括两百多项展出和活动, 分别在城内30多处地点进行。由于剑桥科学节的成功举办, 纽约、费城和圣地哥等地也开始举办同类型的活动。

提起剑桥科学节举办的动因, 这与剑桥市有极大关联。首先剑桥市是美国著名大学城, 剑桥市中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统计显示, 至2006年, 世界上共有7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剑桥市就培养了780人中的130诺贝尔奖得主, 专家们也预测, 这个纪录将永远不会被打破。因此, 丰厚的科技资源使剑桥市成了活动地点的首选。就像剑桥科学节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馆长约翰·杜兰特提到:“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比剑桥市更合适开展科技嘉年华活动, 因为这里有许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嘉年华是使全社会参与世界上重要科技的一种有效方式, 并且这些科技活动也充满乐趣。”

2 剑桥科学节公众科技传播项目的主要类型

剑桥科学节活动囊括了航天科技、机器人设计、生物技术、建筑设计、药物科学、信息技术、艺术、环保、科学与宗教等各领域。依据目标群体, 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面向儿童和家庭团体;二类面向中小学 (K-12 Outreach) 学生和青少年;三类面向成年学习者和普通公众。依据活动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艺术与表演、互动娱乐性活动、博物馆和实验室参观、研讨会、电视广播节目和其他推广展示。下面主要从活动形式来介绍剑桥科学节。

2.1 艺术及表演类科技普及活动

2010年作为激光技术发明50周年纪念成了当届剑桥科技节艺术以表演类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在2010年剑桥科学节中, 除了激光表演外, 科学节还包括许多有关科技知识的话剧、舞台剧、音乐会等表演。如《从兰花到章鱼:一个进化般的爱情故事》的话剧, 该剧通过凄美的爱情、曲折的情节,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把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科学知识传播给了公众。北部剑桥家庭剧院也推出了科技史剧目《仰望》, 以纪念伽利略发现木星400周年。卡纳斯剧院也举办了有关天文的歌曲的音乐会, 会场以巨大的幻灯片为背景, 播放着星云、极光到恒星星系等天文现象, 给公众带来视听盛宴同时, 也带来了知识。

2.2 互动娱乐性类科技普及活动

互动娱乐类活动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团体的参观者设立的。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互动娱乐性活动, 例如液氮冰激凌的制作, 活动中,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 添加奶油和糖, 亲自制作冰激凌。同时可以观察液氮的冻结情况, 了解雪糕的成分和制作。有趣的形式使孩子们都感叹科学也可以很美味!在物理游乐场中, 青少年成为儿童的物理专家, 他们可以通过滑梯和跷跷板等游乐设施, 向儿童讲解摩擦、杠杆和重力等物理现象。类似的活动还包括车轮上的小孩 (涉及汽车知识) ;有趣的食物 (涉及食物知识) ;家庭计划完善线路 (涉及考古学知识) 等。

第二类是竞赛活动, 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青少年和大学生, 当然有些活动也面向成人。主要的科技竞赛活动有以下几种:

1) K-12项目;K-12项目面向中小学生, 分为两个小项。第一个是科技视频大赛。在科学节举办前, 组委会就开始了征集视频作品。规定视频内容必须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 时间为5s~5min, 形式不限, 甚至可以包括音乐或舞蹈等让人轻松的形式。如作品被选中, 除了得到奖赏外, 作品也会在科学节各个会场中播放。第二个是好奇心奖。这个活动的口号就是——“来吧, 敢于挑战好奇心”, 主要是挖掘青少年大胆探索世界的能力, 参赛者可以通过写一篇文章或者绘一幅图来表明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这种活动形式激发了公众探索科学的热情, 特别是在青少年一代中起了重要作用;

2) 科学小知识挑战赛 (Science Trivia Challenge) ;比赛分为大众组和青少年组。这个活动特别受到学生的推崇, 挑战中的问题都是主办者精心挑选和准备的, 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新朋友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 活动的奖品很特殊, 就是和诺内尔得主一起共进晚餐!对于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来说, 参加这些活动更加意义非凡了, 如果想被麻省理工学院或哈佛大学录取, 活动中的优异表现会对升学很有帮助;

3) 微博竞赛;2010年的剑桥科学节也与时俱进的首次使用了微博, 而且公众反应很不错, 据统计有600多名公众参与了其中。竞赛中, 公众每转发一次关于科学节消息的微博, 就会被输入到中奖者名单中一次, 转发越多, 得奖几率越大。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的宣传了科学节, 也让人们在不经意中参与了进来。

2.3 院企参观类活动

由于“科学城”有着许多著名的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 因此剑桥科学节拥有众多一流合作伙伴, 如微软公司、辉瑞公司、IBM公司等, 近距离接触这些一流的实验室更加令人激动。

“科技之夜”是参观类活动中的特色典型, 这个活动主要面向对科技有一定了解的成年人。公众除了参观实验室外, 还能与研发人员会面, 探讨科技经验与想法。例如走进剑桥创新中心, 公众从这可以了解数据分析 (Hub Spot) 软件, 同时可以查看互动性的产品演示, 并参与令人兴奋的游戏。公众还能走进微软实验室, 探讨微软最新技术等。如同活动名称, 这些参观使剑桥市的夜晚充满科技色彩, 给爱好信息科技的公众带来了一个不眠之夜。

2.4 社会群体性的科技普及活动

社会群体性科技普及活动主要针对大范围公众, 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参观、学术讲座、研讨会、科学俱乐部、科学咖啡馆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

1) 大忙人有大主意;这场大讨论在哈佛大学实验室里举行, 汇集了10位剑桥优秀的科学家。讨论热烈而尖锐, 针对前沿科学问题, 每五分钟陈述后就有五分钟的讨论时间, 整个活动类似于头脑风暴, 令人瞠目结舌。全场讨论都用扬声器进行播放, 在短短2个小时活动中, 公众可以聆听科学家间的谈话, 领略各种思想的撞击和交汇;

2) 米德尔塞克斯新星之夜;有谁会想到科学家能走进一家酒吧来进行科普宣传呢, 不敢相信!这项活动就以非正式的科学咖啡馆为目标形式, 在活动中没有演讲、没有简报报告、没有科技术语, 有的只是欢乐的聚会、美味的食品以及与科学家的尽情讨论。这既拉近公众与科学家的距离, 也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2.5 谈话类的科技普及活动

谈话类科普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荣誉午餐”活动, 在科学节的一周时间内, 每天午餐时刻, 在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的演讲厅中都会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到来, 他会带着午餐与公众一同分享科学大餐。公众与科学家一边进餐, 一边愉快的交流科学话题, 公众和科学家之间进行平等交流, 创新了科学普及形式。

2.6 剑桥科学节电视和广播的科技普及活动

科学节中, 广播和电视的科学宣传十分普遍。除了美国媒体对科学节的跟踪报道外, 科学节自己从广播媒体角度对科学知识进行了普及宣传。例如索尼剑桥广播电台, 这个自称为不一样的广播电台, 有着剑桥浓厚的科学风格。在科学节期间, 它会播出有关科学知识类的广播节目, 也会播出介绍剑桥市著名院校中的高智商的科学家的人物专访节目, 听众也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与上节目的科学家进行交流。

3 剑桥科学节的经验和启示

3.1 政府重视, 各单位企业积极响应, 广大科技人员踊跃参加

科学节的活动预算是400万美元~500万美元, 但每年活动后评估所得的效果是远远大于投资的。翻开每年科学节参加单位可以看出, 政府的重视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倡导。这与剑桥市的科技实力与氛围分不开, 也与麻省理工学院科技知识服务于社区、国家和全世界的理念分不开。除了政府重视外, 也离不开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在各类科学活动中, 都能看到科技人员的身影, 参与科学节对实验室和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宣传、展现的机会。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也与普通科技人员一样传播科学, 甚至与公众一起共进晚餐, 这样从外部就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3.2 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联合赞助模式成功运行

在剑桥科学节上, 无论政府机构还是学院、企业, 一律采用赞助模式。根据赞助的资金额度, 一共有六种:总赞助商、白金赞助商、黄金赞助商、银赞助商、铜赞助商和氪赞助商。每种赞助的效益根据资金有所不同, 赞助越多, 效益越丰厚。这种商业模式既吸引了各社会团体的参与, 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 也为政府机构、学校、企业起了宣传作用。

3.3 活动形式多样, 面向各阶层全方位开展活动

剑桥科学节的巨大成功, 最主要的还是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在长达为期九天的活动中, 科学节依据社会群体的不同, 为各种阶层、文化的公众设计了合适的科学项目, 如面向儿童和家庭团体的活动, 这类科技活动大大吸引了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也增进了家庭间的亲子关系;面向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的活动, 用科技竞赛的形式促进了青少年的参与, 激发孩子想象力和兴趣, 也为想就读著名院校的青少年提供了机会;面向成年人的活动, 用有趣的形式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同时, 为了提倡环保, 科学节还推出了绿色出行、垃圾回收等有关时代主题的活动, 活动当天举办方倡导人们身着绿色衣服, 手拿绿色宣传单页, 用步行、骑车的出行方式在街边进行环保活动, 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

3.4 素质优良的志愿者队伍和周到的服务措施

科技节在各高等院校中大力组织志愿者队伍, 这些高学识的科普工作人员在活动中为公众解析难懂的科学现象, 传输科学理念, 从内部提高了科学节活动的质量, 也充分利用的当地的科技人才资源。另外, 科技节的服务也十分周到, 9天的200多项活动遍布全市的30多个地点, 活动举办方在全市重要地点安排了免费巴士服务, 接送参观人员往返于各类科技场馆间。同时, 科学节主办方还发起了科学捐赠的活动, 倡导大家捐献有科技相关的物品与书籍, 十分有意义。

可以说, 剑桥科学节的成功在于多种因素, 也在于科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剑桥科学节创始人, MIT博物馆馆长约翰·杜兰特先生在波士顿环球报的采访中说的, “科学节在欧洲举办了很多年, 当我五年前来到美国剑桥时, 却非常惊奇这为什么没有任何公众科普活动能与欧洲相比……我们应该用更丰富的方式庆祝科学、传播科学, 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需要得到推广, 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中。”科技节需要开展公众科技传播活动, 激励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让公众体味到科学的乐趣, 参与其中。

摘要:21世纪以来, 利用科学节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与扩散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普及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科学节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是讲座、展览、研讨会、现场实验演示、参观以及戏剧表演等, 这些方式都促使了公众直接参与到科学中来, 提高了科学传播效应。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剑桥科学节的在科学传播活动领域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希望对完善我国科学日活动以及面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方式有所启示。

关键词:剑桥科学节,科技普及,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

社会科学普及 篇9

一、形势与需求

(一)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 我国科普事业全面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科普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据测算, 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 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截止2010年底, 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94.6万人, 较2005年增长48.38%。其中, 科普专职人员25.18万人, 科普兼职人员169.22万人。全国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4.2人。

2.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 0 1 0年, 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为93.66亿元, 比2005年增长163.9%。政府拨款的科普经费中, 科普专项经费为30.17亿元, 全国人均年科普专项经费2.21元。截止2010年底, 全国共有各类科普场馆1511个 (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 , 比2005年增长93.47%。全国共有科普画廊22.84万个, 城市社区科普 (技) 活动专用室7.3万个, 农村科普 (技) 活动场地39.8万个。

3. 科普传播媒介形式多样, 科普活动成为科技惠及公众的重要平台。2010年, 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0.74亿册, 出版科普期刊1.57亿册, 共发放科普读物和资料6.2亿份, 较2005年分别增长116.81%、61.19%和23.77%。全国广播电台播出科普 (技) 节目总时长21.14万个小时, 全国电视台播出科普 (技) 节目总时长为26.13万个小时, 较2005年分别增长177.13%和146.4%。2010年, 全国共举办科普 (技) 讲座91.31万次, 听众达1.82亿人次, 较2005年分别增长65.34%和62.39%。共举办科普 (技) 专题展览14万次, 参观人数超过2.11亿人次, 较2005年分别增长62.74%和72.28%。共举办科普 (技) 竞赛5.68万次, 参加人数达5551万人次, 较2005年分别增长38.49%和76.74%。

4.科普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有利于科普发展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科普法》实施工作不断深化, 各地制订了一批相关配套地方法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 使公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对科普场馆门票收入和进口科普产品给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鼓励科普事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 强化了政府科普服务能力建设, 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科普发展的积极性, 形成了全力推进科普发展的工作机制, 营造了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新需求

我国正处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新技术、新产品、新型服务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科技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公众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迫切需要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和参与科学技术活动, 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产品研发能力不强, 科普原创作品少, 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专业科普人员数量偏少, 科技工作者、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科普事业投入不足, 企业和社会力量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较少等。

“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为加快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 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加快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 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 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为重点, 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科普工作, 支持公益性科普事业健康发展, 鼓励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 加强科普对外交流与合作, 促进教育、科研与科普的紧密结合, 完善科普发展机制和政策环境, 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 使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国家科普能力明显增强, 科普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具体目标:

1.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科普投入体系。实现政府科普投入显著提高, 到2015年, 实现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3元/年, 发达地区和城市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5元/年以上。全面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使企业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主体, 社会团体和个人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来源。

2.形成不同类型和特色的科普基地。到2015年底, 创建100个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中央和国家部委所建立的特色科普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全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布局有所改善,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 各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 在中等城市建有一座科技馆, 县级市建有科技活动中心, 在大型国有企业建有专题科技馆。实现在全国50%的街道 (乡镇) 、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 (室) , 50%的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 (宣传栏) 。

3.社会科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6000家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 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备设施 (流程) 或展览馆;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推动建设500家科普示范企业, 为公民理解科学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丰富的场所。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达到5000万人次。逐步推进省级以上科技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成本开放。

4.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 群众性科技活动广泛开展。大力创作图书、影视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 推出一批原创科普精品。引进国外优质科普资源, 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拓展科普传播渠道, 增强大众传播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 使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显著增多。

5.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科普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 万人拥有专兼职科普工作者人数达到15人。

三、重点任务

根据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 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工作

1.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 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使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 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 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 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 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 不断完善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和通用技术课程, 支持开展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2.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 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 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 参与开展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订单式或定岗培训, 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 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3 . 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技能竞赛和日常科普教育活动, 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职业技能, 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与培训教材, 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 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4.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任务, 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 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 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使其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处于前列。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 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

5.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 提升社区科普能力,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 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发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 鼓励科研院所、学校、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驻区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推动科普活动的社会化。

(二)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1.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基本建设计划,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与管理办法以及监测评估体系, 定期开展检查评估。推动大型城市、中等城市、县级市 (区) 建设适应需求、各具特色的科普类场馆。大力推进基层科普设施示范工程, 进一步加强街道 (乡镇) 、社区、行政村的科普活动站 (室) , 科普画廊、宣传栏的建设。

2.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发挥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超大型、综合性科技馆在科学传播普及中的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向公众开放科研仪器和设施、生产设施 (流程) 或展览馆, 建设一批有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科普基地结合自身优势, 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进一步发挥科普基地的职能和效用。重点支持中小科技场馆充实和丰富展教内容, 为中小科技场馆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服务, 提高其业务水平。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增强其科普教育功能。

3.繁荣科普创作。大力创作图书、影视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 推出一批原创科普精品。重点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 开发一批展品、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和设备等。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 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开展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和推介活动, 推动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把科普绩效列为相关单位与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 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鼓励将科学、人文、艺术融为一体的科普资源开发, 加强民生、生态和应急科普资源的开发, 以及适合农村和社区科普的设施和产品的开发。推进“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 设计和开发一批与学校科学课程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制作一批在青少年中有广泛影响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作品和科普网络游戏。开发适合社区乡村党员活动室、文化站、科技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使用的科普展教品, 加快基层科普设施建设。

4.促进科研与科普的紧密结合。研究制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办法与措施。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 推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创作试点。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 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 对承担政府科技项目的单位和承担者从事科普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在科技项目立项时提出科普要求, 在项目实施中鼓励向社会普及, 在项目验收时检验其科普成果及社会效应。

(三) 增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

1.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 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普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 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 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普栏目的数量和版面。推动各类大众传播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充分发挥科技宣传联席制度的作用, 统筹协调科普宣传工作, 做好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发挥互联网、移动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游戏软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科普专栏, 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建设科技专栏, 培育和扶植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交流与合作, 不断提升网络科学传播水平。

3.提升大众传媒的科学传播质量。加强科学传播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组建科普宣传专家库, 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的交流互动, 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科技报道质量。

(四) 强化若干重点领域科普工作

1.人口与健康科普工作。结合我国人口健康状况和疾病防控要求, 推进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科普宣传, 努力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层和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重大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科普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新传媒手段, 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科普活动, 促进医学科技资源科普化。在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卫生日等重要纪念日和活动中, 加强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心理健康、流行病预防和职业性疾病防控、戒烟禁毒、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科普专题活动。

2 . 环境与气候变化科普工作。创建类型多样、布局合理、适应不同人群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新媒体、报纸、科普教育基地等, 普及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等基本知识, 营造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气。

3.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普工作。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 因地制宜, 组织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做好地震、气象、火灾、洪灾、台风等灾害预警等方面科普工作, 使社会公众了解预警信号、防御指南等气象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常识。

(五) 组织若干重大科普示范活动

1.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组织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团体和企业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惠民服务活动, 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群众性科技活动;开展“科普日”、“院士专家西部行”、“院士专家科普巡讲”、“科技列车西部行”、“科学使者校园行”。各地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国际纪念日、安全生产月和防灾减灾日等, 组织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

2.围绕重大科学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 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对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工程项目, 建立面向公众的科学听证制度, 扩大公众对重大科技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能力。

3 .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针对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创新科普服务方式, 提高科普服务水平, 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三农”网络书屋等农村科普活动。充分利用科普活动站 (室) 、科普宣传栏、科普大篷车与流动科技馆等多种科普教育形式, 以普及知识、更新观念和传授技能为重点, 加强对农村基层, 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农民群众的科普服务能力。扩大科普大篷车服务范围, 促进展品展项更新, 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室。

4 . 组织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 活跃青少年科普活动。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内容, 创新科普活动形式, 持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走进科学殿堂等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 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技实践的活动, 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在校博士生到所在地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服务, 从事指导学生科学实验, 传播科学知识等公益活动。

(六) 鼓励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

1.鼓励兴办科普产业。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 以多元化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推动科普展教品、科普图书出版、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科普玩具、科普游戏、科普旅游等经营性科普产业的发展。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科普展览、设计制作公司, 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普品牌, 形成多渠道兴办科普事业的良好局面。

2.开展科普产业试点示范工作。探索科普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和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设一批科普动漫、科普影视、科普出版、科普会展、科普创意等科普产业试点示范基地, 加强试点引导,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科普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加大对科普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 扩大科普服务外包、科普产品与服务采购。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 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支持科普资源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建设。

(七) 构建应急科普宣传机制

1.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制定应急科普宣传预案和工作实施方案, 建立起协调到位、职责明确、任务落实的应急科普组织体系, 实行点面结合、专群结合的运作机制, 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工作管理机制。

2.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科普专业化水平。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念, 选择国内外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 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进行应急科普的理论探索和相关技术开发。建立专家信息库, 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应急科普队伍。

3.建立针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性科普引导机制。通过专家讲座、举办展览、技能培训、媒体报道、体验式演习等科普活动, 提高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社区、农村、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情况, 分类开展经常性的应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向社会公众介绍传授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预防、逃生、避险等基本技能和防护措施等, 普及应急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 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突发事件, 为社会的稳定与危机的化解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4.建立和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建立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科普资源,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专业化的应急科普资源开发、集成及配送等机构, 丰富应急科普资源总量。在整合、开发应急科普资源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网络应急科普资源合作共享的模式, 推动网络应急科普资源的共享。

(八) 积极开展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

1.广泛开展政府和民间的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普理念, 引进国外先进的展教用品等优质科普资源, 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带动我国科普能力的提高。支持我国优秀的科普展品、作品走向世界。

2.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普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科技夏令营、冬令营等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动,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馆展教具交流与互展活动, 合作开展各种不同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等群众性科技活动, 鼓励两岸三地的科普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与专题研讨, 支持澳门办好科技活动周。

四、保障措施

(一) 完善科普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

1.加强政府对科普事业进行统筹协调的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协调作用, 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科普工作,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确保科普工作依法行政有效推进。协调解决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监督检查重点科普任务的实施进展和落实情况。

2 . 完善国家科普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科普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科普法实施条例》;推进地方科普条例制定工作。借鉴国际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研究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并进行试点监测;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科普工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等相关政策。

3.加强对科普事业发展的监测评估。依照《科普法》, 加强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督促检查, 加强对各地和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科普活动的监测与评估。

(二)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引导社会多元投入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普法》的规定, 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不断增加科普经费支出, 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职能, 加大科普经费投入, 为开展科普活动、支持科普创作、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科普统计与监测以及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等提供经费保障。

2.建立政府有效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社会力量开展科普活动给予资助和扶持, 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建立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逐步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 落实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 推动各类科普平台整合共享,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3.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针对社会需求, 引导企业开发科普产品, 拓展新型科普服务, 实现良性发展。落实国家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普的投入和捐赠, 享受减免税收的政策, 成为科普投入的重要主体;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科普事业, 相应享受减免税收的政策。

(三) 建立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

1.加快形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普事业, 不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加强高等院校科技传播等专业学科建设, 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 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提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2.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 形成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素质较高的科普兼职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倡导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 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鼓励科技、教育、传媒等方面的离退休专家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普工作, 不断壮大科普兼职人才队伍。开展博士科普使者行活动, 支持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科普志愿者服务。

3.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建设。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 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四) 加强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1.加强科普展教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推进科普视频网络的共建共享工作, 向社会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和选题。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活动, 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

2.建设科普资源数据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若干大型科普资源数据库及存储设施, 集成各方面已有数字化科普资源。建立科普数据资源、科普信息资源、科普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中心, 分步骤完成全国服务节点的布局和建设, 为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资源信息共享服务。

3.共建共享基层科普设施。增强现有县级科技馆 (科技活动中心) 的科普展教功能, 共建一批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与相关社会设施共建共享基层科普活动站 (室) 、宣传栏, 建立遍布城乡社区的基层科普服务网点。

(五) 完善监测评估与表彰奖励机制

1.加强科普监测评估。建立科普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形成对科普活动的良好导向。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标准、管理条例和评估办法, 对科普场馆的运行状况和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制定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标准和科普基地分类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国家科普统计工作, 加强对科普工作的监测和评估,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普事业发展基础数据, 完善国家科普统计数据库建设。

2.加大对科普工作表彰和奖励力度。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奖励比重。通过设立青少年科技英才奖等方式, 激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并取得优秀成果。探索建立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开展科普活动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相关政策, 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 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科普作品创作。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多种形式的科普奖。

社会科学普及 篇10

一、坚持“三个注重”, 确保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1. 注重组织领导。

成立海口中心支行利率政策宣传领导小组, 由韩芳调研员 (主持全面工作) 为组长, 邱彦华副处长为组长及利率综合科人员为成员的“利率政策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指定各金融机构牵头部门和联络员, 加强各机构的协调与沟通。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会议, 认真谋划工作思路, 制定《海口中支辖区利率政策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明确活动主题和口号, 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部署辖区各金融机构扎实开展活动, 提出具体活动要求, 各金融机构还组建金融志愿者服务队, 全辖参与宣传活动的金融志愿者达395人。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宣传内容, 加强宣教人员的学习培训, 提升金融宣传人员素质。

2. 注重协调分工。

活动中海口中心支行辖区各市县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充分利用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原有的宣传渠道, 在不增加金融机构负担的基础上, 加强与金融办沟通配合, 合理配置全市宣传资源, 共同推进宣传活动开展。统筹安排各金融机构, 在不同的区域和内容两个层面有侧重地进行宣传。根据各金融机构的情况, 分别组织开展金融知识“七进” (进景区、进社区、进高校、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海岛) 活动。同时, 在各金融机构中就电视、报纸、短信、网站等宣传渠道进行分工宣传。宣传内容为:利率政策、不同期限利率间如何换算、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工具、活期、定期和银行卡如何计息、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有何不同、房贷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及shibor利率知识等。由海口中心支行统一规范宣传的方式和引言, 并统一印制, 发送全辖各金融机构。

3. 注重监督推进。

为切实推进“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活动, 辖区各市县支行派出人员开展工作巡查。工作人员抽取辖区38家金融机构56个网点进行巡查, 听取金融机构对“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部署落实情况, 实地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巡查过程中查找出《方案》落实不到位、金融宣传台设置不合理、宣传资料不丰富等问题, 提出改进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工作的建议31条, 对8家落实宣传活动不到位的金融机构提出整改意见, 要求限期提出整改方案。及时通报发现情况, 要求金融机构对照问题进行自查, 进一步落实好方案要求,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前提下, 积极创新方式做好“自选动作”, 齐心协力推动活动开展, 并取得实效。

二、实行“三个结合”, 全面开展宣传活动

1.“新媒体宣传”与“传统渠道宣传”相结合, 提升宣传载体的受众面。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 海口中心支行统筹部署各金融机构通过辖内宣传网络以及系统官方网 (论坛) 等网站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论坛深入报道活动信息, 合计发布网站首页宣传信息62条, 在论坛发布金融知识宣传帖子86个, 累计点击率达2 800多次, 跟帖33条。如工商银行三亚市分行、民生银行三亚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三亚农商银行、交通银行三亚分行、平安银行三亚支行等6家机构开通了宣传微信和微博, 传播贴近生活的利率、银行卡、消费权益保护知识, 累计发布金融政策知识569条。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平安银行三亚支行、光大银行三亚分行以及证券、保险机构等通过微信等向市民发送宣传短信, 累计发送近6 680条。“传统渠道宣传”方面, 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等开展宣传。在《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证券导报》、《南岛晚报》、《三亚日报》、《三亚日报》、三亚广播电台、三亚电视台做“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系列报道, 人行、民生、中、农、工、建、邮储行、农商行、银河证券、东吴证券、天安保险、大地保险等机构分别就提高社会公众对普及利率知识, 增强群众利率风险意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利率政策的认知度, 远离高利贷“陷阱”和非法集资,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跨境人民币结算、征信以及相关证券、保险等知识进行宣传报道, 共制作宣传报道稿17条 (期) , 在三亚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宣传播放。

2.“固定式宣传”与“流动式宣传”相结合, 健全宣传对象的覆盖面。

依托金融机构网点多的优势, 坚持“一个网点就是一个宣传阵地”的理念, 在全省175个网点设立利率政策知识宣传台, 摆放利率政策知识进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问答、什么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银行卡如何计息等利率政策知识宣传资料供市民取阅。各网点派金融宣传志愿者担任宣讲员, 佩带“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授带, 开展现场咨询。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主题及口号。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图片等营造良好的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普及氛围。9月28日下午是海口市集中宣传日, 全辖38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集中在海口市最热闹的地方———海口市明珠广场, 共设置了利率政策知识3个宣传咨询台, 通过录音广播、电子屏、标语、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讲解、有奖问答等方式,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此次集中日宣传, 共有金融服务志愿者126人参加当天的宣传活动, 活动共挂宣传条幅5条, 设置服务咨询台16个, 摆设宣传展板21个,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折页5 000余份, 接受市民咨询1 000余人次, 活动惠及5 000多群众。流动式宣传主要是组建利率政策知识宣传队, 根据金融消费者实际需求, 走进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学校、军营、海岛等, 主动为金融消费者上门普及知识, 开展“流动式”宣传。全市共组建38个金融宣传队, 利用宣传月活动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校园”活动, 如人民银行、国开行、中行、农商行、平安保险、大地保险宣传服务队等先后走进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市一中、三亚市民中等开展宣传;人行、农行、阳光保险宣传队开展“金融知识进车站”活动;农商行、邮储行、村镇银行充分利用乡镇墟日多次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工行、民生、邮储、银河证券、太平洋保险联合宣传队等利用周末休息日, 开展“金融知识进军营”活动, 把现代金融知识送给驻地部队官兵;中行、建行、光大、交行、平安银行等到三亚市区金融服务宣传队先后多次到儋州社区、商品街社区、红旗街社区、港门村社区等16个社区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社区”活动;人行、国开行、农商行等先后深入大东海、大小洞天、西岛、天涯海角等景区开展“金融知识进景区”活动等等。一个月来, 三亚市38个宣传服务队累计开展流动式宣传53次, 发放宣传资料8 000余份, 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 200人次。

3.“有奖问答”与“实物宣传”相结合, 提升宣传方式的有效性。

为提高金融消费者学习利率政策知识的主动性, 进一步了解金融消费者对利率政策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人行三亚市中支与民生银行三亚分行、三亚农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等共同开展有奖问答宣传活动。统一制作有奖问答金融知识问卷, 在各金融机构网点和集中日活动时开展现场问答, 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 对接受调查并回答问题的群众赠送小礼品, 并抽取一定的比例给予物质奖励, 提升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三亚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等借盛开学之机, 在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市一中、三亚市民中等开展有奖测试, 共收到答卷两千多份。另外, 16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实物宣传”, 将金融知识印制在购物袋、太阳伞、水杯、汗等上面, 在宣传活动时进行分发, 激发群众参与兴趣, 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8 360份, 将金融知识带入群众日常生活, 大大提升了金融宣传的有效性。

三、针对群体特征, 开展特色宣传, 提升活动层次水平

1. 针对区域特征, 开展利率政策知识宣传和金融合作。

如三亚是海南省文化城之一, 全市有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理工学院等近10所大中专院校, 为保障文化区域金融宣传工作, 人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会同国开行、建行、中行、农商行等联合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理工学院等6所院校, 共同协商在大中专院校开展“金融知识进高校”活动, 并确定6所院校为“金融知识进高校”活动示范点, 并决定从这次“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开始。银、校合作双方共同商讨了宣传活动分工落实、组织协调会议召开、研究金融宣传等相关事宜。同时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校园银行卡业务等, 共同提高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理财理念。

2. 针对地方特征, 因地置宜开展金融宣传工。

为增强金融宣传活动影响力, 全辖各市县支行针对本地特征, 做好各项利率政策宣传工作。如三亚市中支和三亚金融办根据城市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宣传, 如利用风景区人流多的特点, 联合国开行、农商行、中行、光大行于9月中旬组织金融宣传服务队到大东海、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景区共同开展“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 金融宣传志愿者和金融机构宣传人员共180人次到现场参与活动。宣传人员统一佩带印有“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的授带, 通过现场发放宣传资料, 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 开展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金融消费者如何维权、什么是利率市场化、个人住房贷款选择什么方式还款合适等金融知识宣传。在2个小时宣传时间内累计接受游客咨询421人次, 发放宣传页1 500多份, 金融消费者现场填写调查问卷83份, 发放购物袋、太阳伞等宣传品500多份。国开行、工行依托办公区和客户房地产企业多的优势, 组织金融宣传队36人次, 走进半山半岛、凤凰水城、华庭天下、同心家园 (5期) 等楼盘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历时二个半小时, 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份, 接受现场咨询124人次, 得到现场房地产商以及小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人行、工行、农商行还组织金融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海岛”活动, 利率政策知识宣传首进海岛, 消灭了金融服务沙漠, 建设了金融宣传绿洲, 通过送利率政策知识进园区、进景区、进企业、进海岛等, 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

四、实现“四个提升”, 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 推动利率政策知识在广大农村和海岛的深入开展, 农村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提升。

在海口中心支行的正确指导和全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辖区各市县支行分别在辖内各社区、乡镇和旅游景点开展利率政策宣传活动。如三亚市中心支行在三沙市和西岛以及明善村、落笔村和南岛农场等33个村委会、农场创建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 消灭了金融宣传沙漠, 建设了金融宣传绿洲, 进一步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是推动三亚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尝试。在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创建前后, 通过大力宣传, 民众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据统计, 9月末, 三亚市中支通过12363热线和0890-88688036专线受理的投诉和咨询量,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

2. 金融消费者对“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为期一个月的“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中, 人行各市县支行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目标, 组织协调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措施, 拓展宣传载体,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有效推进利率政策知识的普及, 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让利率政策知识切实发挥出便民惠民的作用, 增强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得到群众的好评。经调查统计, 对开展“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选择“非常满意”的占73%, 较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选择“满意”的占26%, 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选择“一般”的占1%, 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 没有选择“不满意”的。

3. 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提升。

在“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过程中, 全辖各金融机构利用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利率政策知识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一次丰富的“金融盛宴”。特别是开展利率政策知识“七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海岛”活动, 将金融知识送到身边, 广泛普及了金融知识, 提高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使社会公众对利率市场化、高利贷“陷阱”和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充分实现了“普及利率政策知识, 惠及百姓生活, 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83%的金融消费者了解了利率市场化, 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4. 人民银行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人行海口中心支行统筹开展全辖“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合理分工, 创新运用各类“新媒体”, 合理配置宣传资源, 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对活动进行检查督促, 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制定《关于深入开展2014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通知》, 在金融机构中充分发挥了中央银行的影响力。组织开展“七进”活动, 创建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 通过金融宣传志愿者服务队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化服务的同时, 也加强对人民银行自身的宣传, 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人民银行职能。在活动初期, 海口中心支行通过这些示范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收集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金融问题, 为后续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针对性打牢基础, 对提升基层人民银行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彩波.中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2]陈鸣春.中国鼓励性消费政策有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3]张珊珊.关于中国利率政策效果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陈勇.中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9.

上一篇:“双轨”评价机制下一篇:结直肠癌根治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