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基础

2024-05-12

中外礼仪基础(精选三篇)

中外礼仪基础 篇1

一、中德合作班德语基础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1. 教学对象

第一,作为地方高校,本地生源占绝大多数。据笔者观察,部分学生在没课的时候经常回家,很少留在学校图书馆或自习教室,对需要课外自主进行的德语训练表现不够积极,真正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多。一位男学生坦言,他每天打游戏到12点左右才睡觉,而同寝室的同学几乎都是天天如此,而一位女学生竟因为想周一返校,来不及上周一早上的课,而想掉换班级。

第二,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有相当部分不是第一志愿选择这个专业,而是通过调剂过来的。由于本专业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所以在情绪上难免有点不情愿,学习动力不足。德语基础课作为外语的入门课,是从零起点开始的,一旦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就会对今后的德语学习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安排较少。德语基础课由于从零起点开始,要达到三年后出国留学所需的学时数量和语言技能,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公共英语课,课时比较多。以大一为例,每周8节,一学期总课时达到150课时,这样在前四个学期,也就是基础阶段学生可以上到600个学时的德语课,但要达到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中等水平是不够的。以在欧洲许多国家承认的德语语言大纲中的中级B2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标准为例,学习者能够听懂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多数谈话及有关本专业的比较长的发言或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够清楚、详细地谈论很多一般性的观点或当前话题,阐述的观点语汇丰富(王京平,2005)。一般中国学生要强化德语800-1200学时后才能达到中等德语水平,这在我国高校普遍压缩学时和学分的大环境下是不太现实的。此外,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有应试压力,即要求在第四学期相当部分同学通过《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而这项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包括听力、阅读、写作、选择等,对于零基础、处于基础阶段的只学了四个学期德语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要准备《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教师必然会随着这根指挥棒,强化词汇和语法,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材问题。如今市面上关于学习德语的教材繁多,大多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自学或以留学德国参加“德福”考试为目的的教材。而且很多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很难兼顾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笔者所在的专业主要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德语》,后改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德语》。这两套都是针对德语专业本科生的基础阶段教材,也是教育部推荐的重点教材,内容详尽,练习繁多,加上配套的《练习手册》和《听说训练》,需要学生对德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节课后都需要掌握词汇,模仿句型,整理语法,学习任务的繁重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第三,师资问题。如今,承担基础阶段教学任务的主要是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外语教师。其中很多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以前并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外语教学法,基本是自己摸索教学方法、边教边学,缺乏一些老教师指导性的带教和帮助。

第四,教学辅助手段。外语教学是一门实战性和互动性很强的一项活动,需要教师使用除单纯话语外的其他的教学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刺激,激发他们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少数学生在大一对德语学习兴趣浓厚,但到了大二就觉得枯燥。原因在于大一的语言材料中对话多,易于活学活用,而且听力内容简单,让学生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成就感。而大二的内容以长篇课文为主,词汇量大,不容易马上口头运用,加上语法内容日益复杂,把重点放在此类词汇语法学习上,学习兴趣下降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 英语学习对德语学习的影响

首先,英语和德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两者在词汇、语法都有相似之处,如good-gut,god-Gott等,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德语语言知识有一定好处的,但很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英语的语言现象已经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过多强调其相似性,而忽略两者的不同性,学生容易拿英语现象套在德语上,反而很难掌握德语新知识,以致练习德语口语时,没几句话就蹦出英语,写文章记不住德语词就用英语代替。

其次,由于学校把四级考试和毕业时的学位挂钩,一些德语基础本来就不扎实的学生眼看通过德语四级无望,干脆放弃德语,转而集中精力准备英语考试,希望借此顺利毕业,这样当然影响他们的德语学习效果。

以上笔者从三个大方面指出中外合作专业德语基础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下面谈谈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二、如何应对德语基础课教学的挑战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

虽然高校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都经过了高考的严格选拔,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一门即学即用的语言类课程也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而且如果一开始并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那么今后深层次学习和交流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也会举步维艰。(胡凯,2004)。

要突击提高外语水平效果不明显,但如果一段时间不听、不读外语,很快就会变得生疏。德语也是这样,由于德汉两种语言差异太大,几乎没有任何相似性,如果平时不有意营造外语听说读写环境,就会很快遗忘。要克服这种差异性,培养德语语感,德语专业学生就必须勤练,坚持不懈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循环复习已学知识,具体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要求并督促学生进行早读,背单词,背课文。早读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语言环境,通过早读复习已学语言材料,纠正发音并培养语感。背单词和背课文比较机械无趣,但外语和其他专业不同,仅仅记住语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相当熟悉,直至背诵下来,才能做到脱口而出,流利表达。如果不背诵课文,而完全套用已理解的德语语法框架组织句子,则不但不流利,听起来也不地道。所以背诵是强化记忆、学好德语的必要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自尊心强,接触德语这门新语言时,常常不敢开口,害怕讲错,对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口头练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要鼓励他们多说,而不是马上纠正他们的表达错误。此外,让他们在课外结成两人组的“对话伙伴”,练习用过学过的内容,谈论身边的事物,最后用书面的形式把对话内容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就不会出现已经学过了两年德语,见了德国人只会自我介绍的尴尬了。

第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课堂外。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内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应当在课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助学课件。在开始一个主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下载生动的、真实性强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并鼓励他们进行归纳总结及课堂展示。

通过这样的课外引导,使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文化信息成为教学目标的共同媒介,使语言学习和社会生活相沟通,延伸课业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外语学习不仅是课本上的文体、句型和词汇学习,更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探索、认识世界的学习(王春花,2008)。

2.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转变

要取得良好的德语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配合和执行,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科学和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的主导,教师要从单纯的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者转变过来,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营造教学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监控者、解难者和终身学习者。

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减少语法,注意听说。传统教学是读写在先,听说辅助。教学时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平时语法讲解时一定要概念清楚,脉络分明,但同时要避免较难掌握的、用途不多的语法,如虚拟语气,也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大量语法练习上。因为一些语法练习带有应试性,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一部分学习精力放在听说上,明确听说和读写一样重要,带头在课堂上尽量全用德语上课,并同样要求学生只讲德语。

第二,强化德语,弱化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过多使用英德对比,强化相似性,而应该指出差异,并提醒学生加以注意,让学生从母语思维中直接加入德语,而不要加入英语这个中间语。笔者就尝试在上课前让学生先听一首德语歌曲或者一段谈话录音,在听觉刺激下积极思维,由汉语过渡到德语,而不一定要就听力材料提出相关问题。总之,教师要尽量创造德语的语言和文化氛围,避免学生以英语作为替代语。

第三,广泛提高学生学德语的兴趣。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地介绍德国的音乐、文学、工业、宗教等,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德语和德国国情,使他们产生了解德国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会激发他们学习德语的热情。当然这样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而要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德语角,甚至德语晚会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第四,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目前中外合作专业使用的教材都是德语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注重翻译和书面表达,而工科专业学生,如汽车技术,需要掌握一些科普类和汽车类专业德语,以便在大四去德国能和那里的技术老师交流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原有的教材内容,而要删除一些偏文学的课文,加入一些科普类或科技类德语,强化一般性话题的口语应用能力,使学生顺利适应今后在德国的学习培训。

中外合作专业的德语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德语应用型学生为目标,目的是使他们顺利适应德语国家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模式和小语种的教学,其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和特殊性,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和实证研究不多。本文仅作抛砖引玉,期待德语教师同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摘要:中德合作专业的德语基础课教学,是随着中外交流增多出现的新事物。既有别于工科专业的二外课,又不同于德语专业的基础课,既要求学生有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德语知识。本文主要论述其特殊性及教学中的困难,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中外合作班,德语基础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凯.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交际教学法实施初探[A]桂乾元,日耳曼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春花.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A].程虹.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创新[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中外礼仪 篇2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大声喧哗、争执打闹。遇有攻击、侮辱性言辞,一定要表态,但要掌握尺度。

三、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男士着装

男士穿着西装时务必整洁、笔挺。正式场合应穿着统一面料、统一颜色的套装,内穿单

色衬衫,打领带,穿深色皮鞋。三件套的西装,在正式场合下不能脱外套。按照国家惯例,西装里不穿毛背心和毛衣,在我国最多只加一件“V”字领毛衣,以保持西装线条美。衬衫的领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渍。衬衫下摆要塞进裤子里,系好领口和袖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2厘米,以显有层次感,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

领带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要吻合。领带的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为宜。西装穿着系钮扣时,领带夹夹在衬衫的第三粒和第四粒钮扣之间。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颜色不应浅于裤子。黑皮鞋可以配黑色、灰色、藏青色西服,深棕色鞋子配黄褐色或米色西服,鞋要上油擦亮。袜子一般应选择黑色、棕色或藏青色,与长裤颜色相配任何时候,忌黑皮鞋配白袜子。

女士着装

办公室服饰的色彩不宜过于夺目,应尽量考虑与办公室色调、气氛相和谐,并与具体的职业分类相吻合。服饰应舒适方便,以适应整日的工作强度。坦露、花哨、反光的服饰是办公室所忌用的。较为正式的场合,应选择女性正式的职业套装;较为宽松的职业环境,可选择造型感稳定、线条感明快、富有质感和挺感的服饰。服装的质地应尽可能考究,不易皱褶。穿裙子时,袜子的颜色应与裙子的颜色相协调,袜子口避免露在裙子外面。年轻女性的短裙至膝盖上3—6厘米,中老年女性的裙子要及膝下3厘米左右。鞋子要舒适、方便、协调而不失文雅。

饰物

佩戴饰物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则。

男士只能佩戴戒指、领饰、项链等,注重少而精,以显阳刚之气。女性饰物种类繁多,选择范围比较广,饰物的佩带要与体形、发型、脸型、肤色、服装和工作性质相协调。吊唁时只能戴结婚戒指、珍珠项链和素色饰物。

文明礼仪常识之二--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一、问候礼仪

问候是见面时最先向对方传递的信息。对不同环境里所见的人,要用不同方式的问候语。和初次见面的人问候,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等。如果对方是有名望的人,也可以说“久仰”,“幸会”;与熟人想见,用语可以亲切、具体一些,如“可见着你了”。对于一些业务上往业的朋友,可以使用一些称赞语:“你气色不错”、“你越长越漂亮了”等待。

二、称呼礼仪

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一直都很敏感,选择正确,恰当的称呼,既反映自身的教养,又体现对他的重视。

称呼一般可以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职务称包括经理、主任、董事长、医生、律师、教授、科长、老板等;姓名称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职业称是以职业为特征的称呼,如:秘书小姐、服务先生等;代词称是用“您”、“你们”等来代替其他称呼;年龄称主要以“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来称呼。使用称呼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年长为先,上级为先,关系远为先。

三、介绍礼仪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自我介绍、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在种。在作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都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为他人作介绍

应遵循“让长者、客人先知”的原则。即先把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可简要地介绍双方的职业、籍贯等情况,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点对方,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被人介绍

被人介绍时,应面对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

男士被介绍给女士时,男士应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等候女士的反应。按一般规矩,男士不用先伸手,如果女士伸出手来,男士便应立即伸手轻轻点头就合乎礼貌了,如愿意和男士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自我介绍

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也可主动打招呼说声“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眼睛要注视对方,得到回应再向对方报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语调要热情友好,态度要谦恭有礼。

四、握手礼仪

握手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握手时应注意不用湿手或脏手,不戴手套和墨镜,不交叉握手,不摇晃或推拉,不坐着与人握手。

握手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应。平辈之间,应主动握手。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握手时要用右手,目视对方,表示尊重。男士同女士握手时,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右手握住后,左手又搭在其手上,是我国常用的礼节,表示更为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五、名片礼仪

在社交场合,名片是自我介绍的简便方式,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前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

递送名片

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大方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或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使人有厚此薄彼之感。

接受名片

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地名片时应说“谢谢”并微笑阅读名片。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存放名片

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地塞进口袋或丢在包里,应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尊重。

六、电话礼仪

打电话的礼仪

电话是人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打电话时,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一般应在早上八时后晚上十时前。拨通电话后,应首先向对方问好,自报家门和证实以方的身份。通话时,语言要简洁明了。事情说完,道一声“再见”,及时挂上电话。在办公室打电话,要照顾到其它电话的进出,不可以久占线。

接听电话礼仪

电话铃响后,要迅速拿起电话机问候“您好”,自报家门,然后询问对方来电事由。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出积极回应。应备有电话记录本,对重要的电话做好记录。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尊敬。

手机礼仪

使用个性化手机铃声应注意场合,铃声要和身份相匹配,音量不能太大,内容要健康,铃声不能给公众传导错误信息。开会、上课或其他重要集会时应关机或设置静音。非经同意,不能随意动别人的手机或代别人接听手机。不要用手机偷拍。

七、网络礼仪

如同任何一种别的沟通方式一样,网上沟通同样存在着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网络礼仪要遵循彼此尊重、容许异议、宽以待人、保持平静、与人分享的原则。网上的道德和法律与现实生活是相同的。

网上网下行为要一致。记住人的存在,当着面不能说的话在网上也不要说;分享你的知识;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带宽,在提问题以前,先自己花些时间搜索和研究;平心静气地争论,以理服人,不要人身攻击;在论坛、博客等发贴的时候应该做到主题时确,对别人的回复应表示感谢;不要做有失尊严的事情,不参与连环信的活动;尊重他人的劳动和隐私权,不剽窃别的作品。

西方礼仪

用餐时的礼仪

餐巾应该要铺放在腿上,不是别在领口上的,更不可以拿餐巾来擦桌子或餐具!使用刀叉的时候,倒没有禁忌不可以拿着叉子讲话,因为在外国,放下餐具表示你已经吃完,准备请服务生来收走了。如果要比手画脚的时候例外,毕竟拿着刀叉挥舞还是挺不安全的。

享用食物的时候安静是基本的礼貌,像是喝汤、嚼食物都不应该出声音,打嗝的声音尤其会惹人白眼,万一打嗝发出了声音,应该对同桌的人说「Excuse me」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塞得满嘴的食物,慢慢一口一口吃。发表意见时,应该等食物完全吞下去之后再讲话,不可以一边嚼一边讲话。如果有鱼刺或骨头,应该尽量先用刀叉挑出来或切除掉,再放到嘴里面,不适合嚼一嚼之后再用嘴巴吐出来,假如不得已必须要这样做,也最好悄悄地、稍微用餐巾布遮掩一下比较好。

1、预约的窍门。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4、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5、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礼节方面

最简单的问候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种问候可以用于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

当你第一次与别人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此外,久违的朋友相见时,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时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

如果谁要和你握手,你当然要同他握手--拒绝握手是非常不礼貌的。通常是由年龄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别人问好时,直呼别人的姓名也常常是得体的。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上哪儿去?”(Where are you going?)或说“你去哪儿啦?”(Where have you been?)他会想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

在西方,汽车有优先通行权。几个人肩并肩地排成一行走是不礼貌的。因为那样会妨碍别人行走或耽搁别人的时间。

西方店铺,除极少数外,都对商品明码标价,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

谢谢你“(Thank you)这名话在西方比在中国用得要更加频繁得多。任何人替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小,也不管他是你的上司还是佣人,你都应该说:”谢谢你“。

你讲话完毕以后,千万不要向听众致谢。不要说:”谢谢你们“,”我谢谢你们“,或”多谢你们注意听我讲话"等。讲话完毕时,略微欠欠身就够了,不必要多讲什么。

当你给别人传递点东西或替人做些小事情而别人谢你时,你不必说什么,只须笑一笑或点点头就够了。

怎样打招呼

对方跟你说「How do you do ?」就是「你好」的意思,不用按着课本教的说「Fine, Thank you.And you?」,除非这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有比较多的时间跟他聊天,不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 do you do ?」就够了。如果怕自己英文不好听,至少微笑点个头。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这是同辈或好友之间的应对方式,不适合用在对长辈或地位比较高的人。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的礼规 受中世纪骑士之风的影响,西方国家至今在社会活动及社交场合仍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给妇女各种特权,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谁不遵守这一成规,谁就被认作失礼。

男士陪女士上车,应先开门,并且用手挡在女士头顶与车门顶之间,协助登车后自己再上车。上下电梯、楼梯或进房间时,女士先行。进入剧场或电影院,也是女士在先,男士在后。只有当需要男士去排除故障或有利于照顾女士时,男士才走在前面。按照西方“以右为尊”的礼节,在一般情况下,男士与女士坐在一起,应让女士在右边;在人行道上,男士应走在靠车道的一边来保护女士。在正式场合,这一礼仪更要一丝不苟地遵守。凡重要会见,都是夫人走在前面,丈夫跟在后面;宴请进餐,也都是先给女士上菜;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

西方社交基本礼仪

1、按照西方基本社交礼仪,你最好按时到达,迟到四五分钟也行,但千万不能迟到一刻钟以上,否则到时为难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去的是富裕而讲究的人家,你进大门时遇到的第一个人可能是个男当差,负责帮你挂衣服或者是给你带路的,所以你先别急着跟他握手,观察一下再决定。

2、按照西方社交基本礼仪,进了客厅,你不要着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这种场合一般都要各处周旋,待主人为自己介绍其它客人。你可以从侍者送来的酒和其它饮料里面选一杯合适的边喝边和其它人聊天。等到饭厅的门打开了,男主人和女主宾会带着大家走进饭厅,女主人和男主宾应该走在最后,但如果男主宾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许会走在最前面。

3、按照西方社交基本礼仪,西餐入席的规矩十分讲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这时,和你同来的先生或女士绝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欧美人认为熟人聊天的机会多得很,要趁此机会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帮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后,主人拿餐巾,你就跟着拿餐巾。记住:不管这时出现什么情况(如主人有饭前祷告的习惯),主人没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4、按照西方社交礼仪,一般的菜谱是三至五道菜,前三道该是冷盘、汤、鱼,后两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鲜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后是咖啡及小点心。吃饭的时候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胃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谈。甜品用完之后,如果咖啡没有出现,那可能是等会儿请你去客厅喝。总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来后,你就可以放下餐巾离开座位。这时,懂礼貌的男士又要站起帮女士拉开椅子,受照顾的女士不必对这一前一后的殷勤有特别的想法,这是他应该的。

5、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是上级在先、主人在先、长者在先、女性在先。握手时间一般在2、3秒或4、5秒之间为宜。握手力度不宜过猛或毫无力度。要注视对方并面带微笑。

海选公告

一、华运天使河南赛区海选改在6月8号举办(这一时间的变更是组委会

出于对选手端午假期的考虑,请大家谅解),地点定于郑东新区艺术中心小剧场。公交车次有26、43、K206、916等(请大家于6月8号上午9点半之前到场)

二、大赛评委有国家认证考评专家、礼仪委员、河南组委会专家评委余超老师等人。

三、到场嘉宾会请到郑州优秀企业、大型公司的领导,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选手有机会得到企业高管直接提供的工作机会。

四、海选当天选手要着装大方、得体,素颜参加比赛。

五、准备好中英文自我介绍(3分钟)。

六、准备个人才艺展示(形式不限、如需配乐、道具之类请选手自己准备,配乐最好带U盘)。

六、知识问答环节:题目及答题要点(中西方礼仪知识)也同时在官网上公布。

七、请各位选手提前做好准备,天使们加油!

组委会网站

咨询电话0371-53733986/55626751

中外礼仪论文 篇3

—从《公主日记》中学习服饰礼仪

电影《公主日记》讲述了一位十五岁女孩米娅一直与母亲一起生活在洛杉矶,但在她十六岁生日这天,米娅见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奶奶克拉丽莎,并惊讶地得知自己是欧洲小国吉诺维亚的公主。起初她并不愿接受自己是公主的事实,但在高贵的奶奶、艺术家妈妈和跳梁小丑般的米娅协商之后,米娅同意考虑接受公主的身份,并参加奶奶安排的皇家训练。至此,米娅的礼仪培训课揭开序幕。在克拉丽莎的帮助下,米娅从衣着、语言和行为上作调整,最终,当代灰姑娘成为优雅美丽的公主。那么,公主是怎样炼成的?影片告诉我们:从学习服饰礼仪开始。

正如英国伟大作家莎士比亚所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又如常言道:“佛靠金装,人要衣装。”这些充分说明了服饰对塑造一个人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从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服饰角度探讨学习好服饰礼仪对提升个人形象和赢得他人尊重的作用。

一、注重得体着装,塑造良好形象。

米娅习惯戴着遮了半个脸的大眼镜,穿着超短裙、过膝长筒袜,拖着旧的掉皮的鞋子,邋遢的形象总是使她成为被欺负的那一位,甚至有位男生把米娅当成椅子,坐在她身上。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仪表。而想要拥有这些美,学习服饰礼仪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就像是一张拼图,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把每个零部件放在对的位置才会拼出美丽的图案,服饰礼仪中也要遵循一些必不可少的原则。

首先,基本的原则是服饰要干净整洁。穿着破旧脏乱的衣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服装的整洁程度暗示着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如果任由污渍在自己衣服上停留,任由衣角肆意张扬,那么就算你的能力再强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他人的认可。

然后,着装要符合身份。如金正昆讲师所言,着装要注意男女有别、长幼有别、职业有别、场合有别。如果一位六十多的老大妈身穿蕾丝裙,脚上穿着松糕鞋走在大街上,免不了让人觉得有装嫩嫌疑,也不免成为众人的笑柄。就《公主日记》中的米娅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她穿着运动服、牛仔裤,全身湿漉漉的站在台上向众多媒体记者宣布成为公主。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米娅这身滑稽的服饰让观众不禁而笑,因为它没有遵循场合有别的原则,穿着与场合格格不入。相反地,米娅在参加吉诺维亚的庆典时,她高贵的白色抹胸长裙搭配上闪闪发亮的皇冠尽显公主的高贵气质,在舞池中央与英俊潇洒的男伴以一曲华尔兹让观众深深地被征服。

最后,我们还须知道一些穿衣时不可触犯的禁忌。就女性来说有四大禁忌。第一,穿着掉了一个纽扣或有污迹的衣服,会被别人认为很邋遢。第二,穿领口开得很低的性感服饰,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第三,穿开丝和破洞的袜子出门,会失去服饰整体的和谐感。第四,身上的首饰过多,会给人浮华和俗气的印象。影片中的丽丽是个典型的反例,她全身上下透漏着混搭气息,褐色运动鞋搭上黑色短袜,大码正装配上蓝白格子短裙,一串黑色圆珠项链永不离身,如此形象可谓惊世骇俗了。对于男性,西服、衬衣和领带是最佳选择。电影中的皇室管家约翰永远是笔挺的西装、儒雅的领带和锃亮的皮鞋,全身的颜色一定在黑、灰、蓝三色之内,是位真正的绅士。同时,男士为保持绅士形象,有四大禁忌是不触犯的。第一,穿西装时左边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掉。第二,没有穿套装时打领带。第三,正式西装与休闲皮鞋不能相配。第四,腰间悬挂物品。

人与礼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懂礼仪的人会让人投来欣赏、赞美、喜欢、钦佩的目光。人们身穿礼仪这套隐形的华服,会在不着痕迹之处展现自己的素质,流露出内在的修养。如果穿一身美观、得体的服装,再适当佩戴符合身份、雅而不俗的饰物,更会风采倍增。所以,除了要学习服的礼仪,饰的礼仪也必须学习。

二、巧妙搭配饰物,增添个人魅力。

饰物佩戴要点之一是以少为主,点到为止。对于女士,一般佩戴戒指、项链、耳环、胸针之类。一般场合身上的饰物三种之内最好,多于三种有弄巧成拙之感,每一种不多于两件最适宜,必要时一件饰品也不必佩戴。电影中的丽丽,一只手戴四个戒指,既繁杂又庸俗。通常来说,男士的饰物少而精。所以男士通常在正式场合不宜佩戴过多饰品,最普遍使用的是配西装的领带夹、衬衫袖扣和西服领上的徽章,然后是佩戴具有实用性的手表。

然后,影片中的约翰在宴会上带着耳钉,或许你得这有失绅士风范。其实不然,因为服饰礼仪中还有一课,在习俗上应注意的礼仪是遵守习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各种各样佩戴饰品的方法。比如哈尼族的姑娘们喜欢手上戴银手镯,胸前挂银项链,腰的两侧配挂银片和银铃铛,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但是,俗话说入国而问境,入乡而随俗。所以,对此类搭配风格我们要给予了解和尊重。

再者,饰物搭配时要遵循同一原则,力求同一色系、同一质地。如果不遵循色彩原则,就易远看像圣诞树,近看像杂货铺。片中的丽丽喜欢头上夹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发卡,显得“色彩斑斓”,滑稽可笑。同样,若同时佩戴两件或两件以上饰品,应使其质地相同。戴镶嵌饰品时应使其被镶嵌物质地一致,托架也力求一致,统一才会有和谐之美。

最后,服装和饰物一定要协调搭配,才能相得益彰。如果你戴着亮闪闪的钻戒,而同时身穿牛仔裤或者穿着“犀利哥”范儿的服装,别人一定会认为那钻是玻璃渣子。如果你穿超短裙、连裤袜,还想戴上漂亮的脚链的话,那么最好戴外面,使整体和谐。言而总之,《公主日记》中丽丽混搭的滑稽范儿和米娅转变后的优雅高贵气质形成强烈对比,这告诫我们,巧妙地搭配饰物才能增添个人魅力,否则会贻笑大方。

上一篇:汽轮机轴承下一篇:贷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