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

2024-06-11

外语学习(精选十篇)

外语学习 篇1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讨论外语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 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总体焦虑状况如何?

2) 语言学习焦虑、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3) 不同强弱动机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焦虑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随机抽取某部分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240份, 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有效率为97%。这受试者已经有8~10年英语学习时间且对自身英语学习焦虑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研究。问卷一采用Horwitz等人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度量表, 其信度检验Alpha0.805>0.8。它由33个项目构成, 主要包括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三方面。问卷二采用薛红云 (2009) 编制的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其信度检验Alpha 0.802。每个项目按Likert五级评分。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被用来作为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标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总体焦虑水平

本研究对受试的外语学习焦虑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受试外语学习焦虑总分在43到152之间, 均值为98.63, 每个项目的均值为2.99, 标准差为20.65, 表明受试在英语学习焦虑离散度较大, 存在较大差异。受试总体焦虑均值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受试所处师范学院生源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多为接受应试教育。其中33个焦虑项目中, 得分平均值最高的分别为32, 24, 18, 9等。项目32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相处时, 我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M=3.52) , 项目24 (M=3.46) 、项目18 (M=3.42) 也是与属于交际焦虑范畴, 这表明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交际焦虑。他们长期接受应试教育, 在词汇、语法、阅读等应试技能上颇有积累, 但口语、听力等交际技能水平较低。这与Krashen (1982) 的“情感过滤”假说相一致, 语言学习者的焦虑感越低, 他们所遇到的语言输出障碍就越小, 从而获得的语言输入就越多, 反之, 学习者缺乏表达自信, 学习课堂就趋于沉默。

2.2 外语学习焦虑、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通过皮尔逊相关研究方法, 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r=-.336**, p<0.01) , 这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根据Mac Ityre (1995) , 焦虑与学习动机并不是单一方向的联系, 究竟是焦虑导致学生成绩不好还是学习成绩不好会导致焦虑, 学者们并不能达成共识。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r=.380**, p<0.01) , 这表明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有较强的内部动因来激励自己达到某一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r=-.280**, p<0.01) 这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强外语学习焦虑就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更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从而帮助自身减少焦虑时间。

2.3 强弱动机两组受试者在外语学习焦虑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问卷调查对受试者学习动机的描述性分析, 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列, 各取高、低分段的各25%,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看他们强、弱动机两组同学受试者在外语学习焦虑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强动机组的焦虑程度远远低于弱动机组, 他们存在显著差异 (t=7.01, p<0.001) 。这与张会肖 (2012) 的研究结果一致, 受试者动机越强外语学习焦虑程度就越低, 而动机越弱焦虑程度就越高。

3 降低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的方法

3.1教师层面

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减轻语言学习焦虑。学习者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中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机会, 使他们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 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英语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应首先通过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来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 拉近与他们间的心理距离。其次, 正面肯定的引导也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再次, 教师应努力避免“一言堂”状况, 鼓励每位组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并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保护他们的自尊, 建立自信。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体验到的愉悦感越多, 他们就越乐于参加学习活动, 这也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焦虑。

3.2学生层面

学习者要降低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感就应首先认识到自身焦虑并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 缩短与教师、同学间的心理距离, 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目标设定对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有重要作用。过高的目标设定会使学习者期望过高而容易失败, 导致焦虑。因此学习者应树立清晰的, 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目标。自我效能也是学习动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扬波 (2014) 指出低效能感的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这导致学习动机不强, 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放弃努力。因此学习者可以以学习成功者为榜样, 确立自我参照的样本, 总结自身经验教训 , 在自身进步中提高自信, 增强自我效能感。最后学生应对过去所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作出积极强化的归因, 相信努力终有回报, 以增强学习动机, 抑制外语学习焦虑。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C, Mac Intyre P D.On the measurement of affective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 1993, 43 (2) :157-194.

[2]Horwitz E K, Horwitz M B, Cope J A.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70:125-132.

[3]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Learning[M].New York:Pengamon, 1982.

[4]Mac Intyre P D.How does anxie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learning?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how[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 79 (1) :90-99.

[5]曹杨波.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感与学业成绩[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7) :1095-1097.

[6]薛红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课堂焦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小语种学习方法外语学习 篇2

一、不会就查字典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语言一定要随身携带字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赶快翻一翻、看一看,这样才会进步,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人用不用功,看他的字典脏不脏就知道了,翻得越勤,表示他是一个学而不倦的人。另外你平常没事坐电车时也可以背背单字,或是听听教学录音带什么的,这样也能够事半功倍!

二、不懂及时提问中国人常有个毛病,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听不懂也不敢举手发问。听不懂就听不懂,你一定要抱着非问个水落石出才罢休的精神去学习,不然的话那真是白白浪费你缴出去的钱(家长学院,给你不一样的学习视野!)。还有,因为有的课程是互相关连的,一旦一个小地方弄不懂,接下来的怎么可能会通呢?如果你已经尝试发问,但最后还是脸皮太薄、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的话,那就下课时单独去问老师吧!再不然就问学长或是同学也可以。

三、常看小语种电影看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挡上字幕,想要听懂电影上的人讲什么,明星在演什么、说什么,可真得要有超强的听力和理解力!不过这对于想学外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刚开始的时候也许跟不上或者听不懂,但是你可以将听不懂的字或话先抄在纸上,再去查字典或是问老师,多听就会渐入佳境了,而且还可以顺便纠正自己的发音。

四、适当远离同胞不要老和同胞粘在一块儿,只要和同胞在一起就会有依赖性,毕竟讲国语当然比讲外语轻松多啦,你应该让自己随时处在只有外国人的环境之中,让自己没机会讲中文,那时就算你讲不出知该如何表达,你还是得说外语,没有任何的退路,所以你便会逼自己想尽各种方法,将你所学的精华在最短的时间之同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学习功效。

五、逮住机会就说

不是到处讲八卦,是讲外语!一逮到机会可以说外语就不要客气,能多和外国人做“实地演练”就尽量说,可以通过各种各种关系认识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然后找机会闲聊,哪怕你花钱请他“咪西”也干,抓到一个目标,就不要白白给他浪费掉,但是,一定要保证你说的话要比他说的多,而且必须用外语,否则就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适合中国人学习的小语种

动感日语

绕口令学习法。日语最大的发音特点就是词与句的声调较为单纯,平直为主,一般仅是首尾有升降起伏,这一点与汉语较为相似。另外日语的基本音素是五段十行的五十假名,其中绝大部分在汉语中都有相同或相似音素。

因此,练习中国的绕口令对于练习日语发音很有好处。但是,练习绕口令不要过度求快,应该着重于清晰,还要保持整个绕口令从始至终的音量高低尽量不要变化,要平,要直,要清楚,初练习者可以慢。这样做,尤其对于方言味浓厚者有好处,可有效纠正及防止中国方言式的日语发音。练习一段时间后,还可找一些日语的绕口令来练,效果会更好。

严谨德语

德语学习初级阶段最应该注意的是德语语音。的确如此,在德语的发音中“r”的发音是每个德语初学者最先碰到的麻烦。

具有多年德语教学经验的某进修学校的老师特别传授了一个成功解决发音麻烦的小秘密。“r”的发音有大舌音和小舌音之分,一般主张初学者练习发小舌音,因为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发小舌音比较高雅一些。练习发“r”的方法主要是: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嘴里含一口水,仰头将水停在小舌和喉管之间,振动声带使水一起震动,感觉小舌振动为成功,否则重来。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则可以用发“h”的音和发“鹅”来代替,但发音必须快,这样听起来才自然。

浪漫法语

作为世界两大官方语言的法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然而学习法语并非一件易事。

如果第一外语学的是英语,建议在学习法语过程中使用英法双解的字典或词典。因为英语与法语渊源很深,它们共用许多单词、语法现象甚至习惯用语等。

如果学习法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出国,建议不要强迫自己从一开始就钻研语法或强记单词,这样会破坏对法语的良好印象以致失去信心或兴趣。

法语的语音是最为吸引爱好者们目光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初学者最为头疼的问题。相对英语而言,法语的语音音素有很多不同,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建议初学者通过多听教材磁带、法语歌曲和法语广播等的方法进行语音模仿练习。

魅力韩语

“韩流”翻滚、韩剧热播、韩国明星纷纷抢占中国市场,韩语学习人数也日渐增多。“如何才能学好韩语”、“怎样才能拥有标准口音”这些问题常困扰着那些初学者。某教育集团的韩语教师在韩语学习方法上有其独特的小窍门,即用“唱韩语”的方法来学习韩语,而不是“背韩语”。因为所有的外语在发音和语调上都是不同的,光靠看着书本死记硬背是不能掌握韩语的语调的。

学习,学习,再学习 篇3

尽管早在一月份我们就推出了《寻找春天》的2009年投资策略专刊,大胆预测了牛年将有否极泰来的行情,而且判断行情很可能在上半年。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目前这波行情都只能是反弹性质的行情,是对去年过度下跌的修正行情,是在今年总理问市、行业规划、流动充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情绪行情。牛年,还难以预期牛市。

这个时候该干什么?学习。

在近两年的暴涨暴跌中,我接触了很多投资者,赚钱时不知其所,亏钱时稀里糊涂,最后坐了一趟“过山车”。更有甚者,输掉金钱,输掉心情,甚至可能就此输掉余下的人生。就其原因,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共性特征:不学习。

于是,我不无痛心地看到,一个没有基本保障的农民工却敢大买投连险,一个根本不知基金为何物的人仅仅因为众人银行排队,就敢在6000多点买入上百万元的基金,一批炒股炒了十几年的人仍然热衷于听消息买股票,从不研究公司,不看行业面,不数现金流,不认管理层,仅仅因为别人一个电话他(她)就买人。

无知者无畏。投资,是个高风险的游戏。不学习,不研究,从长期来看,赚钱是偶然的,亏钱,则几乎是必然的。

有感于此,《投资与理财》杂志决意别离时下流行的“娱乐化财经”,力图扎扎实实做一些投资理财的知识普及工作,为最广泛的、最大众的、最易被营销所误导的那些群体做些知识介绍、风险揭示、价值发现的工作。所以,我们开通了基金、股票、黄金、债券、外汇、信托、期货、保险、房产、收藏、银行理财品等10余个大众能触摸到的投资理财专栏,我们倾力打造“财眼”封面文章,四方搜索数据做“财榜”,重点推出了“财学院”栏目,邀请专家书写“财势”专栏,力图以“财”为主线,从“财语”、“财图”、“财势”、“财眼”、“财品”、“财人”、“财榜”到“财学院”、“财规划”、“财生活”,真正做实用、好看的中国领先财媒体。

外语学习策略及其高职外语教学 篇4

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Carton[1] (1966) 发表了“The‘Method of Inference’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认为学习者所具有的善于推理性以及有效地合理地推理的能力不尽相同。Rubin[2] (1975) 在TESOL Quarterly发表了“Wha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标志着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进入新阶段。Stern[3] (1975) 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的一些想法和学习技巧。Wenden&Rubin[4] (1987) 指出外语学习策略是能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并且有助于学习者构建的语言体系发展的策略。根据Oxford&Nyikos[5] (1989) 的观点, 外语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提高第二语言技能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步骤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呈现多角度、多层面的新趋势, 重点转向如何进行外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如O’Malley&Chamot[6] (1990) 将他们的研究建立在认知理论框架上, 试图将认知理论与外语习得理论相结合, 解释学习策略的实质,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加强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而采用的技巧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Wenden[7] (1998) 指出, 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并调节为之所作出的努力而使用的心理步骤或操作。文秋芳[8] (1996) 在《英语学习策略论》中提出了国内最早且较系统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 即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以上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重点阐释了外语学习策略的内涵, 即外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能, 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 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体系。

二、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目前受到广泛认同的有以下五种: (一) Oxford (1990) [9]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有无直接关系的标准将外语学习策略划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 (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弥补策略) 和间接策略 (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它被认为是最系统、最容易接受的分类方式, 但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是平行的, 没有显现出不同策略间的高底程度。 (二) O’Malley&Chamot[6] (1990) 根据认知理论框架, 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虽然此分类曾被广泛采纳, 但它着重认知过程的管理, 而忽视了对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管理。 (三) Cohen[10] (1998) 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 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但由于没有涉及元认知策略, 且使用时很难区分具体策略属于学习语言或运用语言, 所以实际使用较少。 (四) Wenden[7] (1998)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 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策略。此分类简单明确, 却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情感策略。 (五) 文秋芳[8] (1996) 在借鉴、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外语学习环境特点将外语学习策略划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此分类既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 又强调管理策略的通用性和对语言策略的管理功能, 易于理解和掌握。尽管以上研究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不一致, 但除了Cohen (1998) 以外,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都提出了具有管理功能的元认知策略或管理策略, 用于外语学习的计划、管理和评估。

三、在高职外语教学中有效实施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研究者们对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语种的学习者进行的实验性研究初步证实, 学习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部分 (O’Malley&Chamot[6], 1990;Oxford[9], 1990;Cohen[10], 1998) 。Willing[11] (1989) 强调指出, 策略训练与培养语言技能一样重要, 应该列入课程大纲。可见, 外语学习策略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外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方法主要有Oxford[9] (1990) 的八步训练模式、O’Malley&Chamot[6] (1990) 的四步训练模式, 以及Cohen[10] (1998) 的以策略为基础的训练模式。根据外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我国高职外语教学的实际, 我认为应该将此三种训练模式相结合, 将外语学习策略训练融入外语教学内容, 并提出以下四种在高职外语教学中有效实施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一) 深入研究学情, 制订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方案

进行外语学习策略训练之前, 高职外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情, 制订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方案。目前, 高职的英语班级人数普遍为50—70人, 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外语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意向等信息。此外, 教师在课外也应多与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以及对教师策略教学的评价。教师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 结合高职特定的外语教学环境来制订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方案, 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外语学习策略训练。

(二) 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外语学习策略知识

高职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外语学习策略训练融入外语教学内容, 将各种学习策略的名称、内涵及可行性传授给学生, 通过典型范例讲解、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 让学生结合语言内容进行策略训练, 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在不同语言情境中练习、使用策略, 使策略获得正迁移,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善学者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做到:关注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上下文猜测意义、监控自己的外语行为, 以及积极参与对语言学习有益的活动等;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 帮助学生探索并找到符合学习实际的个性化外语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其使用要因人、时、事而异。由于受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所采用的策略不一定能够实现学习目标。因此, 高职外语老师要善于调查和分析学生所使用的外语学习策略,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个体的策略,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进程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写学习计划、学习日记等渠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分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 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具体特点探索并找到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个性化学习策略, 提高自己调整和应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达到外语运用的自动化, 实现学习目标。

(四) 优化高职外语教材建设

教学材料在外语学习策略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选择学习策略的特点来编制将外语学习策略融入课本的教材, 将外语学习策略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章节中充分体现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教材, 将学习策略训练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计划或者课程标准中;也可以借鉴具体的外语学习策略来设计教学活动;或者把外语学习策略融入到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技能的训练中, 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尤其是善学者的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完成外语学习任务, 达到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性。

四、结语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习者了解外语学习策略的内容来发展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高职外语教学应该被视为传授外语知识、培养外语技能和训练外语学习策略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结合高职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 可以强化外语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实践各种外语学习策略并有效地运用于学习过程中, 使学生通过策略的使用达到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实现学习目标, 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外语教师应加强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提高对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培训能力。

参考文献

[1]Carton, A.S.The“Method of Inference”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New York: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66:170-171.

[2]Rubin, J.Whatthe“goodlearner”canteachus.TESOL Quar-terly, 1975, (9) :41-43.

[3]Stern, H.H.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5, (31) :304-306.

[4]Wenden, A.Conceptual Background and Utility.In Wen-den, A.&Rubin, J.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7:15-23.

[5]Oxford, R.&Nyikos, M.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9, 73 (3) :291-294.

[6]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85-104.

[7]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Great Britain:Prentice Hall, 1998:49-56.

[8]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0-19.

[9]Oxford, R.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 Should Know.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33-35.

[10]Cohen, 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Addison-Wesley Longman, 1998:67-80.

外语学习 篇5

首先,要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我们英语的是一位 年轻的老师,他讲课很风趣,还总是让我们自己上台讲课,演小品。生动的英语教学,让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光有兴趣还不行,我们还得知道如何去学。

先说说背单词吧!对很多同学来说背单词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了。我在背单词时,不是按照单词书上的一个一个背下来,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忘。我是在每一页抽几个背,就是很随机的。在平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把很难记的写在上面,一有空就那出来看一下,或者可以在床头放一些卡片,每天睡觉前看几眼。更有效的就是在睡前和寝室的同学进行猜字竞赛。每次大家互相把当天学的单词猜一遍,这样就记的牢了。当然背单词最重要的是要不间断的进行温习。

同学都很头疼阅读理解,一是时间紧,二是难理解。如果觉得时间紧,那我就教你一招。那就是把每次的练习当作考试,自己限定时间,做不完的就猜。久而久之,你的心中就会有一只无形的闹钟,使你在做题时总有一种紧迫感。练习时间长了,你也就习惯了。

对于理解,我觉得我们应该扩大阅读的范围。我们可以看英文报或杂志。在大一时我看的是中英文对照的《英语沙龙》。以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我就开始看英文报。我经常看的是上海星报,shanghai star。这份报纸内容覆盖广,且较浅,易懂。在看报纸的时候,我不喜欢逐个字的去查,碰到生词就猜,遇到好的词句,就顺手抄下来。三年下来,这样的小小摘录本我已有好几本了。总之,看英文报,不仅可以摄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语感,练习阅读速度。

听力也是大家头疼的一个问题。提高听力能力,光用听力磁带是不够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听英语新闻。我常听的是上海990的夜间十一点档播出的live it up shanghai。另一个方法便是去英语角。我是从去年开始上英语角的,在那里一大群的英语爱好者在一起,大家用英语聊天,发表言论。有时也有机会和老外来个亲密接触。多说多听,你的听力和口语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外语学习 篇6

【关键词】母语迁移 外语学习 中学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4-01

1.引言

中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英语之前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英语学习,但相比起一出生就接触和学习的母语来说,必然会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我们又称之为母语迁移影响。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指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而母语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母语)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迁移现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来受到了教育学家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母语迁移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概念。按照母语对英语学习的结果,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在学习英语时运用了汉语的习惯及规则促进了英语的学习现象;例如:中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英语字母“I”可于汉语中找到“爱”对应;负迁移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汉语的习惯及规则阻碍了英语的学习现象。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尚未成年,其不具有成年人多年的母语知识的支持,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其次,由于自出生后形成及学习到的汉语规则及思维必然阻碍其英语的学习过程;最后,即使中学生之间由于本身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水平不同也造成了对外语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中学生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

2.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汉语影响调查

我们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高一年级10个班共计560名学生,让其选择在初中学习英语以来所认为的母语对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其中58份因缺项或字迹不清无法辨识而排除统计,有效调查表共502份调查表进入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正迁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最深(32%),而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最深(36%)。现将从词汇学习及写作方面浅谈母语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3.母语正迁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

词汇学习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扎实而灵活的运用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充分认识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础上,中学生可以利用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正迁移现象,加深词汇理解及灵活使用所学词汇。首先,英语词汇与汉语一样,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汉语中将其称之为多义词,这些词汇之间通过原始意义的变化,如转喻、隐喻等产生派生义或引申义,而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与英语多义词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单词学习和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汉语知识;其次,大部分国家的地名及音译外来词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4.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评判英语学习的效果多可通过写作能力显现;但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而写作是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结合5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发现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却是突出而明显的,主要表现在:①主谓不一致现象。5年来与学生谈话及沟通中发现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常常受到汉语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套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而这正是母语迁移中的认知理论。例如:“同学们的想法是美好的”翻译为“The idea of students is good”,而中学生写作时常将“is”写为“are”,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汉语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影响;②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无时态的变化,不存在时、体等句法现象,汉语的时态多采用副词状语(现在,已经)来体现或利用补语(着,了,过)来反应,而英语时态是通过动词的时、体来体现的。如:“我昨天回来的”英语为“I came back yesterday!”;而中学生的汉语习惯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错误及对于时态理解的困难;③句型应用错误;句型选择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并影响着写作水平,而中学生在写作时常常由于母语的影响对句型的选择产生疑惑;如“There be句型的应用”:“桌子上有土”常常被写成“The dustis on the desk.”学生们很难想到此处应用There be句型,其实学生们对There be句型相当熟悉及应用熟练,但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很难在句型选择时应用自如;④中国式英语;在初学时学生常常会闹出“中国式英语”的笑话,比如: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受汉语的影响对英语句式结构理解产生的误区;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许多中学生即使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及基本的语法知识后仍不可避免的写出中国式英语;这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进步。此时就需要英语老师予以正确的引导,关注英语与汉语间的差别,营造英语语境,讲授正确的英语写作方式。英语写作体现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反映出的问题也是最多最全面的,所以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也必然最大,这与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那么,中学英语教师就应该更全面的了解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提高英语教学能力,拓展英语教学思维,为探索中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而努力。

5.结语

本研究针对母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及探讨,认为中学生在进入正规的英语学习时尚未形成成人式的思维定势,但无法自行区分及避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需要在初始接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这就要求中学英语老师要充分认识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效力,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让中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丹.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48).

外语学习 篇7

大学之前我们大都经历过十几年的外语学习, 回想起来似乎收获甚少, 甚至除了感到疲惫不堪、恐惧之外, 几乎没有快乐可言。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一) 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很多人认为学习外语的唯一方法, 从单词、句型到课文, 再到语法, 一概背下来。学习外语要不要背?记忆是肯定的, 因为它毕竟不同于母语的掌握, 所以记忆单词、句型的结构是必需的, 但不能是死记硬背, 脱离应用, 脱离上下文单纯去背是很容易忘掉的。而且这种死记硬背法大多是老师无休止地考试造成的, 每天上课前不是考单词就是考背课文,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定式。

(二) 题海战术

练习题是考核语法、测试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 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由于还是以笔试为主, 听力与口试为辅, 所以适当地做相关练习题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如果演变为题海战术, 就有点令人担忧了。高考前夕各个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找到全国各地名校的测试卷, 我曾在车上听一位高中生说写作业到半夜一点多了但还有13张英语卷子没有做。这样做题有效果吗?而且我发现进入大学后, 按理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应该是相当强了吧, 但其实完全不是。问他们高中时候不是经常做卷子吗?回答令我吃惊, 卷子做多了阅读都不用读了, 只看答案就知道选哪个, 至于作文当时背了很多资料很久不用就忘了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分低能吧。

(三) 无规律时间

雅思考试创始人、语言学家KeithTaylor教授曾在福州大学做过一场题为“英语学习方法”的报告, 其中有一条我觉得很有启发, 他说:“只要每天花17分钟, 你就可以学好英语。”这17分钟是如何计算的呢?睡前15分钟, 加上洗澡时朗读2分钟, 这听起来再简单不过了。睡前15分钟是因为人入睡后大脑还在继续工作, 记忆深刻, 而洗澡时的2分钟是因为他认为人在快乐的时候学习最有效果, 这一点我们稍后还会论述。17分钟我认为稍短, 如果我们每天坚持利用半个小时, 其实并不会造成很大负担, 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要强调“坚持”, 可能短期内看不出成效, 但一旦显现出效果的时候, 你就会感到突飞猛进的进步。而我们的中学生, 学习没有规律时间, 往往是上课前搞突击, 下课即忘掉。放了假就彻底放弃一个月, 开学前再突击, 其实学习外语最忌讳这样没有规律。

(四) 心理压力过大

上文提到KeithTaylor教授建议大家在浴室里学习2分钟, 其实并非浴室有什么特殊功能, 而是浴室是一个令人很惬意的地方, 你也许就有这样的经历, 洗着澡却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说明学习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KeithTaylor教授也说:“人在快乐的时候, 学习是最有效率的, 工作也是最有效率的。”尤其是外语的学习, 专家曾做过测试, 对于外语的学习, 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更易掌握。而我们的中学生尤其高中生面临的压力过大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由于中考、高考心理压力过大而有心理疾病甚至过激行为的学生逐年增多。家长、社会带给他们的是与日俱增的期望、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如何能快乐地学呢?产生抵触情绪, 反而使情况更加糟糕。

二、新形势下应用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吗?当然不是, 这里只是想提醒我们的大学生, 进入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 应该视作另一种学习的起点。大学应是学校和社会的连接, 学习效果、成绩直接关系到今后进入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前途。更有一些从工作岗位再次返回校园的“成人学生”更应首先探讨这个问题。他们需要的已不再是应试, 取而代之的是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启发大学的外语教师, 新形势来临之时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不是传授外语的录音机, 应该是学生们通往光明大路的领路人。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 如何学习, 这是进入大学之后务必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面对当今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 人才的概念恐怕要重新定义了。又红又专的时代已过, 现在我们培养人才要的是“多专多能”, 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就拿外语专业来说, 延续高中的外语学习行不行得通呢?背单词、背课文、做语法题…可能会顺利毕业。但走向工作岗位后面临的将是什么, 能与外国人交流吗, 会不会发传真, 打电话?如果你从汽车行业改行到食品业, 你能应付吗?所以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和认识, 培养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大学生必须从高考的阴影中尽快走出来, 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尽快适应大学的外语学习。

三、如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从高中的应试型学习到大学的实用型学习, 不但是学习目的和方法的转变, 更是学生们对于外语的认识的转变, 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把它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功;第二阶段:知识面;第三阶段:专业性

实用型外语人才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教学、研究、翻译等, 无论何种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听、说、读、写、译样样要精通。不知你是否注意到, 基本功五样, 听、说在前, 读、写其后, 所以要让学生更注重或首先学会听、说, 掌握了大量的语言后再学习书写规则就简单多了。我是一名日语老师, 我以日语为例, 我觉得比英语更有说服力。大家都知道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汇, 即便你完全没有学过日语, 也许都能猜出一些句子的含义。因为这些汉字词汇的大多数与汉语意义相同。我想说明的是学习语言不能靠视觉记忆不看单词就不理解。要首先听、说。中国的学生学习聋哑式外语的人并不在少数, 口语和听力永远是令人头痛的。听、说训练不一定让学生完全听懂, 但要让他们听出说的是什么, 还要能说得出来。天长日久能力培养出来了, 等接触到那个词汇时马上就能记住, 比起死记硬背来要愉快得多。语感培养出来了, 高年级学习写作和翻译, 也会比较得心应手。

外语本身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 只有将外语学习同其他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才能使外语学习获得真正的生命力。我们培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进入大学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多阅读, 拓宽知识面, 外语的学习不要简单地看作是语言, 因为我们要学习的不单是语言还有语言所承载的信息, 也就是说你要了解那个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地理历史等, 这都需要大量地阅读来获取, 如果你孤立地学习语言就不可能掌握地道的用语。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相关的专业知识, 大学里这主要通过选修课来完成,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等对其进行专业定位培养。大学教育虽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 但大学教育中应包含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尤其是针对职业方向相对定位清晰的学生而言,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将其成功推向社会的重要保证。实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在学好语言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今后社会接纳你、承认你的标尺。

学习是苦涩的, 学习外语更是艰难的, 能够掌握一门流利、地道的外语是人人都羡慕的, 但成功的背后也许隐藏着辛酸、泪水, 训练的艰苦、苦读的寂寞、……但同时也是快乐的, 你听懂第一个单词时的喜悦, 说出第一句问候时的惊诧, 这些也许是别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把它当作快乐的事, 轻轻松松地、循序渐进地去学, 终有一日你会体会它带给你的成功的喜悦

摘要:进入大学应如何学习外语, 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这是所有进入大学以后的学生, 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 常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高中时代应试学习的影响依然残留, 既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更重要的局限了我们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本文深入而系统地总结了高中阶段“应试”外语学习方法的弊端, 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由工作岗位重返大学的成教生等, 对于应用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如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三步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 以供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应试外语,应用外语,新形势,专业性

参考文献

[1]陈梅花.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冷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钟莉莉, 赵斌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4) .

[3]江亦川.有关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 2002.

[4]王斌华.文化习得与语言习得——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南京师范大学, 2003.

[5]毕会英.大学英语课堂中“意义与形式兼顾”的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大学, 2007.

外语学习和寄生现象 篇8

根据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 , 母语学习是由人脑的某种特定机制 (an innatelydetermined language faculty) 所决定的, 普遍语法是人脑初始状态与生俱来的生物属性 (Chomsky, 2000, 2002) 。根据这一原则和参数体系, 普遍语法包括一套普遍原则, 利用这些原则, 可以不断合成短语, 普遍语法的一系列参数可以帮助和指导普遍原则更好地操作。乔姆斯基的原则和参数理论说明了语言的无限再生性。但是, 随着认知能力一起发展的母语体系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 人脑的这种特定机制作为物质仍然存在。但是, 它是否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起作用, 如果起作用, 这种作用是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一些语言学家 (Corder, 1967;Selinker, 1992) 认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同样存在于外语学习。刺激贫乏论 (poverty of the stimu lus) 似乎为这种假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杨小璐, 2004) 。刺激贫乏论指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无论是母语 (L1) 还是外语 (FL) 都无法提供足够的外语知识的输入, 所以, 外语习得仍然依赖人脑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也就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但是Hawkins (2001) 指出, 刺激贫乏论虽然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它并不能充分证明普遍语法就存在于二语习得中。Hawkins (2001) 认为, 只有对二语和母语的差别 (L2-L1 differences) 进行分析, 才能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和进一步掌握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 因为在母语特征与普遍语法制约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外语所特有的语法结构更具说服力。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对语言的生命性作进一步的研究, 论述并且探讨如下几个问题:1.假定人类大脑的这种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像其他器官一样是有生命的物质, 那么, 人脑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制造的语言是否是有生命的?2.如果语言是有生命的, 那么母语和外语这两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是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 本文对外语学习提出了一个假设:外语和母语有复杂的寄生现象, 母语是宿主, 外语是寄生物。

二、语言的生命性

1. 生命的特征

生命是极其复杂的, 生命是生物的状态。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比较, 生物体有以下的特征:生命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细胞;细胞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生命有新陈代谢现象;生命的稳定状态;生命的应激性;生命的生殖与遗传;生命的进化。

2. 语言的生命性

比较语言和生命的特征就会发现语言和生命有许多相似性, 语言具有生命特征并且呈现生命状态。

(1) 语言的细胞。语言的最小单位类似于细胞, 构成了语言的共同结构单位。有的语句比较简单, 一个音或者一个字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单字、单词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就如同单细胞生命。

(2) 语言的相同“化学成分”。所有的语言都是人与人或者人与世界通过声音、符号或手势与眼神对外界、对自身关系的解读。

(3) 语言也有新陈代谢的特征。语言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新的营养物质, 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出现, 过时的词语同时慢慢地消亡。如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尝试性地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 “房奴”“晒客”“学术超男”等被收录其中。

(4) 语言的稳定状态。语言是一个开放系统。从字、词、句到文章、著作, 虽然千变万化, 但是, 每种语言的语法是相对稳定的, 用语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又支撑着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性。所以, 稳定状态也是语言的普遍特征。

(5) 语言的应激性。外界刺激会使语言发生各种变化, 所以说语言也有应激性。

(6) 语言的遗传。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必要, 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乔姆斯基和他的继承人认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 是由大脑的特定区域产生的。语言是将无限多的句子用无限多的可能串联起来的, 这实际上就说明了语言的不断衍生性。

(7) 语言的进化。从语言变化的过程看, 无论是从语言的整体发展历史来看, 还是从个人语言发展来看, 语言是有这样的进化过程的。语言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功能。

三、外语学习与寄生现象

1. 寄生现象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都称为共生 (sym biosis) 。共生方式多种多样, 粗略地分为共栖 (commen salisms) 、互利共生 (mutualism) 和寄生 (parasitism) 。寄生的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 其中一方受益, 另一方受害, 受害一方给受益的一方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的场所, 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为寄生物 (parasite) , 受害的一方为宿主 (host) 。寄生物从它生命的开始到终结至少有一个时期或者一个发育阶段, 在另一个生物体的体表或者体内的一定部位生活并且获得营养物质。

2. 外语学习过程和外语与母语的寄生

如果语言有生命的假设成立, 母语和外语就都是生命。那么, 外语和母语在人的大脑中是什么样的生存关系呢?笔者认为,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关系, 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共生关系也有变化。外语和母语要经历复杂的演化, 相互之间适应性也不尽相同。有的母语和外语差别比较大, 有的相对小一些。所以, 母语和外语的寄生关系由于它们适应性的不同会出现多种寄生现象。外语通过挣扎、适应, 逐渐向与母语互利共生的阶段过渡。

在大自然中, 所有生物都在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的生物是互不干涉的;有的是相互排斥的, 还有的是互利互惠的, 而所有这些生命的存在形式在不同时期都会发生转变。

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社会也是如此。语言如同社会一样, 也在变迁。语言像社会及生命的变迁一样也发生着变化, 各种语言之间的存在形式在不断变化, 有共存、有威胁、有互利互惠、有相互侵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期举办的“21世纪论坛”上发表的一份题为“世界语言消失图谱”的报告中指出, 目前世界上的6, 000多种语言中, 有近一半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 而且消亡速度正在日益加快, 因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逐渐被像英语这样的主流语言所淹没。

在生物的寄生生存关系中, 如果宿主不够强大, 会出现下面两种可能:寄生物吞噬宿主, 使宿主出现病态;寄生物被宿主排斥, 不能生存, 寄生物寻求其他宿主。如果宿主强大, 寄生物或者被宿主排斥, 或者宿主给寄生物更好的生存空间, 使其获得更好的营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寄生物与宿主演变成共存的生存方式。如果寄生物发展得过于旺盛, 宿主还有可能受到威胁。上述现象在外语学习中同样存在。

四、结语

语言的生命性和外语学习中的寄生现象可以给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既然语言是有生命的, 外语学习是否可以从生物发展的规律出发认识它。外语学习的寄生现象是否提示我们重新认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正迁移和负迁移这样简单, 一味强调在外语学习中减少母语的干扰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也不符合语言的生命特性和外语对母语的寄生性, 正如生命中的寄生现象非常复杂一样, 外语和母语的寄生关系也非常复杂, 利用动植物世界的寄生特性从寄生的角度观察思考外语学习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外语和母语的相互作用是贯穿始终的, 实际上人类的所有语言只要接触都会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不断变化, 如同生命在不断变化一样。但是由于本文作者知识的局限性, 论文只是论述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这一寄生现象存在的形式和它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都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论证。

摘要:语言是生命, 它具备生命特征。人脑是语言生存的自然空间。自然界的客体及其变化使语言繁衍。外语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寄生现象。母语是宿主, 外语是寄生物。语言的生命性和外语学习的寄生现象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语言,生命,外语学习,寄生现象

参考文献

Chomsky, N. (2000)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and m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omsky, N. (2002) .On nature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rder, S.P. (1976)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 :161-9.

Hawkins, R. (2001) .Second language syntax:A generative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

Selinker, L. (1992)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Longman.

如何克服外语学习焦虑? 篇9

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 随着人文主义和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过程紧密相关, 包括自信, 动力, 焦虑等。其中焦虑是最关键的。

2. 外语学习焦虑

2.1 定义。

焦虑是一个心理概念, 表现为沮丧, 自我怀疑或忧虑等。许多人在学习外语时都产生过焦虑, 它也是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个障碍。Horwitz和Young认为外语焦虑是特定情境的和复杂的。霍维茨等焦虑定义为“一个独特的复杂的自我认知、信仰、感情、引起形式和行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

2.2 焦虑的分类。

通常, 焦虑可以分为三类:特质性焦虑、特定情境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性焦虑是一般性的人格特点或特质, 表现为一种多少比较持续的担心和不安。这是一种持久的焦虑倾向, 也就是说一些人普遍会对很多事物感到焦虑。特定情境焦虑与特质焦虑在稳定性上相似, 但是它在不同情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焦虑是指在一个特别情况下产生的忧虑和压力感。

2.2 语言焦虑的分类。

Horwitz, Maclntyre, Gardners等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认为外语焦虑作为一种来自于语言学习的独特的复杂的自我认知、信念、情感和行为。Horwitz认为有三种焦虑表现:沟通忧虑、测试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沟通忧虑是源于学习者在表达他们思想方面的语言能力不够。这是典型的与人沟通时的害羞心理, 经常发生在听和说的时候。测试焦虑是来自于对失败的恐惧, 它是一种当人们在进行测试的时候经压力时的心理状态。考试前产生焦虑心理会对考试状态和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负面评价恐惧是来自于学习者的外界评价期待, 包括家长、老师、同学等。它跟测试焦虑相似, 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测试焦虑的范围, 负面评价恐惧还可能产生于其他评价情境中, 例如在很多人面前用英语做演讲。

3. 克服外语焦虑的策略

尽管焦虑会对外语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沟通能力等带来负面影响, 但还是有办法克服的。为了降低焦虑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3.1 对外语教师的建议

3.1.1 发现外语焦虑。

教师首先需要确定外语焦虑是否在他的学生中存在。这要求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辨别学生学习成绩差是来自于焦虑还是能力不足、缺乏兴趣和动力。只有教师明确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3.1.2 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 教师在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解决学生的焦虑问题, 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外语教学方法。另外,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负面评价, 尤其是严厉的批评。相反,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1.3 具备优秀的素质。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 一些学生害怕老师, 主要是由于老师太过严厉。往往耐心、和蔼的老师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对减轻学生焦虑大有帮助。

3.1.4 不纠错或少纠错。

当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接受到大量的语言信息加上母语的干扰, 会很容易犯错。但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纠错, 因为过于直接的纠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导致他们更害怕错误, 对于必须指出的错误, 教师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

3.1.5 用适当的方式提问。

教师话语是学生接受的语言输入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如果教师能够适当的使用课堂语言, 对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教师在提问应该遵循:1.提问与学习过的内容相关的问题。2.给每个学生公平的回答机会3.问题难度适宜4.适当延长问题的思考时间。

3.2 给外语学习者的建议

3.2.1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有一个健康的心里素质是进行有效的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首先, 学生应该对自己学习外语树立自信心, 积极参与学习。其次, 应该调整自己的竞争意识, 对于竞争目标的树立不要太高或太低, 其实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竞争对手。最后, 学生应该正视困难,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 但是学生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对待挫折, 从困难中吸取经验而不是自怨自艾。

3.2.2 树立可实现的目标。

学习外语不像母语那样简单, 所以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很费力, 而且给自己很大压力。这都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设立的目标太高。相反, 外语学习者不应给自己太大压力, 对于目标的设立也不要太严格, 有一个能督促自己进步又能经过努力实现的目标是最好的。

3.2.3 具有综合型动力。

外语学习动力指的是在进行外语学习时的期待, Gardner和Lambert将外语学习动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型的动力, 另一种是工具型动力。拥有综合型动力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融入外语社团, 他们对与某一外语相关的文化、历史等有很大兴趣, 所以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名誉。但是具有工具型动力的外语学习者就是抱着一个特定的目的学习外语的, 这个目的可能是通过一场考试、获得一个职位等, 在达到这些目的以后, 很可能会丧失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4. 总结

总之, 很多外语学习者都会经历焦虑而导致他们对学习丧失热情, 影响学习效果。为了克服焦虑, 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学习适当的方法。除了上文列出的一些建议以外, 我相信广大师生定会想到更多适合自己的方式。

参考文献

[1]Brown, H.D. (201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张云, (2010) , 重视外语学习者的焦虑情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第3期。

分析外语学习的语境 篇10

一、语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学习者来说, 最大的难度就是没有一定的语言氛围,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学习着处于自身母语组织结构与外语的语言构建的差异之中, 学习者在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在一个方面受到自身的语言社会的文化、习惯的影响, 在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 一定会带有一些自己的本土问题特性和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左右, 在另一方面来说, 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缺乏一定的外语生活环境和使用频率的影响, 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影响, 忽略了自身的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也就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的形成。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我们根据自身母语的学习自然的递进过程水到渠成的来开展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也就意味着, 我们要像学习母语那样要有一个所学外语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要处在这个特点的环境之中, 才可以有效的学习外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外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一些交际能力的获得, 在与自身的社会环境、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因为客观存在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造就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我们对于语言的不同理解, 对我们进行外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培养语境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在实际的教授学习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外语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要培养相关的语言环境,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就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进行外语的教授学习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改变教学的模式, 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能要充分的根据这一教学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有计划的利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 要利用这些技术创设出一个真实的情景模式, 通过各种情景的对话、课堂的分组演习以及有效的提问等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情景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的利用一些综合性的、具有启发的针对性的情景来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 来构建一个适合学生的语言环境, 这样我们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有效的为学生模拟一个最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就是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法。在高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些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 我们要把网络科技的资源共享性、情景虚拟性、以及直观性的根本特点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 我们在利用网上大量的外语资源存储来进行不同的情境模拟、语音模拟以及语言的教学环境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高科技的专业设备来进行外语教学实践。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设备的辅助, 可以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外语教学模式,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语境的教学意义, 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高质量知识, 有效的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 我们要不断的拓宽一些新型的教学形式, 要通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语境, 在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最后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不应该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这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 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我们要创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要他们进行一些关联性拓展,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关联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进行一定的假设来进行一些演绎推理, 人们在说和的过程中有不确定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 所以在进行语境的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特定的、固有的规则以及模式进行限定。要通过不断的语境假设的基本选择、延伸、调整提高学生们外语能力。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要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过关联性的情景体验, 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有能力相关的驾驭外语知识, 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标准发音、流利的进行沟通,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外语文化素养以及相关的外语应用技巧等。

三、结束语

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 构建一个良好的语境氛围是目前外语教育中的难点, 也是外语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语境的研究和分析, 利用一些可以实施的、有效的方法来不断的提高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语境真实感, 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有效的提高学生外语的整体学习效率。

摘要: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语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境对于提高外语的语言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 我们在实际的外语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语境的实际分析以及研究, 这是提高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可行性的办法。所以本文主要围绕着语境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影响, 展开了一些具体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外语学习,语境,有效分析

参考文献

[1]余柳娟, 吴秀文.设置母语化英语学习环境的高职外语教学创新模式[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42.45.49.

上一篇:旅游实践教学下一篇:环境犯罪刑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