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锌钠

2024-05-08

磷酸锌钠(精选四篇)

磷酸锌钠 篇1

笔者用美洛西林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时, 发现两种药物直接接触后即出现乳白色, 有配伍禁忌现象。具体为:笔者遵医嘱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注射用美洛西林钠4.0g后, 更换果糖二磷酸钠时发现茂菲滴管内出现白色浑浊, 立即夹闭输液管, 更换输液器, 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 并报告医生。为此, 笔者进行配伍试验: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稀释液5ml与果糖二磷酸钠5ml直接混合, 发现混合液立即为白色浑浊, 放置10分钟后有白色沉淀, 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发现析出的结晶不再溶解。

讨论本次使用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均为合格药品, 通过临床应用和实验结果证明两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美洛西林钠说明书上注明:避免与酸碱性较强的药物配伍, p H4.5以下会发生沉淀。果糖二磷酸钠说明书中注明:不能与p H在3.5~5.8之间的不溶解的药物共用。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注射用美洛西林钠4.0的pH为5.0, 果糖二磷酸钠的pH为4.5。建议临床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时, 避免药物直接接触, 应在两种液体之间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冲净输液管内的药物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由于新药不断出现, 使得护士在药物临床联合使用时更加谨慎, 注意以下几点: (1) 护士在使用新药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掌握该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配伍等有关知识。 (2) 做好三查八对。 (3) 留心所输注药物的药性, 最好能知道溶液的p H值, 对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要提醒医生, 并遵医嘱间隔使用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4) 更换下一组液体, 护士应观察3~5分钟待新接上的药物进入茂菲滴管与原药液充分混合并输入血管后再离开。 (5) 输注过程加强巡视,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反应, 应立即关闭静脉调节器, 严密观察并安慰患者, 必要时保留的换下药液与静脉管路以备检测。 (6) 记录平时工作中配伍反应的药物名称, 并进行综合、归纳, 以便进一步完善临床应用药物禁忌。

磷酸锌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肿瘤骨转移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年龄39-67岁, 平均年龄 (54.9±9.8) 岁;其中8例肺癌、7例乳腺癌、5例胃癌、宫颈癌4例、3例食道癌、3前列腺癌。本组患者骨转移均经X线、CT或ECT检查证实或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治疗前行血常规、心、肝及肾等检查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疗, 300CGY/次, 共10~15次, 总量3000~4500CGY[4]。同时采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 将帕米磷酸二钠稀释于500ml的5%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 (钙离子≥0.9%) 中静脉滴注, 浓度≤15 mg/250 ml, 滴速≤15~30 mg/2h, 一次用药30~60mg, 每月治疗1次, 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采用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过程中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肠胃护理、发热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

根据VRS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0级:无疼痛; (VRS) :0级, 无疼痛;Ⅰ级 (轻度) :疼痛可忍受, 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Ⅱ级 (中度) :疼痛无法忍受, 影响睡眠, 需服用镇痛药物;Ⅲ级 (重度) :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睡眠, 需服用强镇痛药物。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 (CR) :无疼痛;部分缓解 (PR) , 疼痛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轻度缓解 (MR) , 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感疼痛明显, 睡眠受干扰;无效 (NC) , 疼痛无减轻。总有效率为CR+PR+MR, 显效为CR+P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 治疗期间, 16例出现恶心, 10例出现呕吐, 7例出现发热反应, 体温均在38℃以下。1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 放弃治疗, 余29例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治疗完成后, 12例疼痛基本消失, 15例疼痛明显缓解, 2例疼痛感无明显减轻, 本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00%, 效果满意。

3 讨论

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及其产生的前列腺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痛物质均可导致局部疼痛, 发展到晚期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 治疗时常以减轻疼痛为主。帕米磷酸二钠为第二代双磷酸盐内药物, 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控制溶骨性骨破坏, 而且它还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溶酶体的释放, 达到理想的止痛效。还有学者指出, 帕米磷酸二钠可减低肿瘤诱发的骨溶解, 减少骨折和高钙血症的发生, 缓解骨转移癌的疼痛。在放疗同时采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 止痛效果好, 但放疗及用药均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在此, 为了预防和减轻用药或放疗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的治疗计划得以有效完成, 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3.1 心理护理

癌症晚期患者由于经过长时间治疗, 效果差, 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对新的治疗方法也会产生较明显的怀疑心理, 甚至绝望不配合治疗。而肿瘤骨转移患者由于局部疼痛, 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患者及其家属均希望医护人员能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缓解疼痛。因此, 我们需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帕米磷酸二钠联合放疗的目的、效果,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 向患者详细介绍用药后可能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如发热、恶心、低血钙、胸闷胸痛及关节痛等, 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害怕。鼓励患者在出现不适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以便为患者及时处理。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 需注意语言描述, 尽量减少专业词汇的应用, 态度应和蔼可亲, 与患者及其家属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用药护理

静脉滴注帕米磷酸二钠时, 需将其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稀释, 并保证浓度≤15 mg/250 ml, 滴速≤15-30mg/2h, 避免发生严重的肾毒性, 每隔30d治疗1次, 向患者讲明滴速控制的原因, 嘱患者在输液期间不能自行随意调节滴速。在输液过程中禁止与含钙的药物同时输入。在用药期间, 定期监测患者血钙及血磷等电解质。在治疗高钙血症时, 应补充足够的液体, 使得患者尿量至少达2L/d。

3.3 不良反应的护理

肠胃护理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患者易产生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 如恶心、呕吐。本组30例患者中, 16例出现恶心, 10例出现呕吐。一般情况下, 这种消化道不适可在2h内消失, 对于症状严重或2h内未消失的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法莫替丁40mg静脉滴注或托烷司琼5mg静脉推注。在用药前后, 患者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 且在餐后不宜立即用药, 避免引起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3.4 发热护理

在用药4h内易产生发热反应, 一般在38以下, 持续时间不超过1h。本组30例患者中, 7例出现发热反应, 体温均在38℃以下。其中, 5例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 2例采用冰袋外敷后体温在8h内恢复正常。一般情况下, 对于体温在39℃以下的患者, 我们采取物理降温法, 对于体温在39℃以上的患者应联合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发热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加快、脸色苍白、寒战发冷等, 因此, 用药后应加强巡视病房, 并加强病情观察, 对于高热刚开始的患者, 应加强保暖, 增加饮水量, 增强营养补充, 寒战后体温可能迅速上升, 此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高热时患者大量水分丧失, 体能消耗过多, 应鼓励患者摄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最少保证2000 ml, 必要时输液。在退热时患者会大量出汗, 此时需及时擦身并换干净衣服, 防止着凉。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 易引起低血压, 四肢湿冷等症状, 应密切观察。在患者发热时还需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 以免引起患者恐惧。

3.5 低血钙护理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过快或体内钙不足时, 可引起低钙血症, 患者表现为四肢抽搐、麻木。用药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鼓励患者表达真实的感觉, 如发生低钙血症, 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待患者症状缓解且病情稳定后, 给予维生素D片及钙剂口服。本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低血钙。

参考文献

[1]孙楠, 王丽平.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07 (28) :99-100.

[2]潘耿, 谢斌, 肖虹等.帕米膦酸二钠和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08, 37 (2) :152-153.

[3]冉体斌, 陈绪元, 陈晓品等.帕米膦酸二钠同期放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21) :2938-2939, 2941.

磷酸锌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将其看作治疗组, 将同时期1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看作对照组。治疗组男101例, 女77例;出生体质量 (3444.8±398.4) g, 胎龄 (38.2±1.2) 周, 发病时间 (1.51±1.03) d, 生后1min Apgar评分与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 (3.3±0.9) 和 (5.9±1.2) 分;轻度43例, 中度102例, 重度33例。对照组150例, 男90例, 女60例;出生体质量 (3 445.1±384.6) g, 胎龄 (38.9±1.0) 周, 发病时间 (1.59±1.06) d, 生后1min Apgar评分与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 (3.8±1.1) 和 (6.0±1.2) 分;轻度40例, 中度82例, 重度28例。

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各项数据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患儿纳入标准

患儿全部为生后2d内入院治疗的足月适于胎龄儿;同时, 各项临床标准均符合HIE的诊断以及相关分度标准[2]。

1.3 患儿排除标准

对于患儿中有先天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内分泌疾病孕妇所生新生儿以及患儿自身合并宫内感染者均不在本研究范围, 将其排除。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临床基本治疗, 主要包括3项维持疗法以及2项对症处理。具体内容为: (1) 维持合理通气与氧合; (2) 维持合理灌流, 采用措施防止血压急剧波动; (3) 合理限制入液量, 并控制患儿脑水肿; (4) 维持合理血糖水平; (5) 及时有效控制惊厥。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在生后6h内对本组患儿给予CTP (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H20046368) 按3~5mg (kg d) , 兑入50g/L葡萄糖溶液20m L实施静脉滴注, 1次/d。疗程, 中度患儿治疗1~2周, 重度患儿治疗2~3周。

1.5 临床观察

对2组患儿的临床神经体征 (本研究为意识状态、四肢肌张力以及原始发射等三项) 的恢复时间、NBNA评分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进行对比, 同时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NE (去甲肾上腺素) 水平和COR (血皮质醇) 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进行t检验, 计数单位采用χ2进行检验, 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临床神经体征的恢复时间对比

对比发现, 治疗组HIE患儿的临床神经体征的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HIE患儿的临床神经体征的恢复时间 (P<0.05或者P<0.01) 。见表1。

2.2 2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数据对比显示,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NBN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2。

注:相对于对照组, ▲P<0.05, △P<0.01

2.3 2组患儿的NE水平和COR水平对比

分析数据后显示, 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的NE水平和CO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但是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3。

3 讨论

缺氧缺血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关键的环节是能量衰竭的发生[3]。由于能量衰竭, 使脑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维持, 各种损害机制相继发生, 最终导致脑细胞坏死和凋亡[4]。

CTP对新生儿窒息后神经细胞死亡的2个阶段均有阻断或减轻作用, 所以能减轻其脑损伤[5]。本研究治疗组临床神经体征 (包括意识状态、原始发射和四肢肌张力) 恢复正常时间、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提示CTP有利于HIE患儿神经行为的恢复, 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COR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 是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介体。NE是一种主要的儿茶酚胺 (CA) , 窒息缺氧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时其水平升高。窒息新生儿COR和NE分泌增多, 是对应激状态的一种反应[6], 这种应激源作用过于强烈与持久时, 会使患儿内分泌发生严重紊乱, 且它们减少或增高的幅度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判断患儿预后不良的标志[7]。早期应用CTP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显著, 并患儿大脑神经有非常明显的近期和远期保护功效[8]。

参考文献

[1]朱军, 刘清军, 付爱军, 等.三磷酸胞苷二钠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综合临床, 2004 (11) :55.

[2]Tarsa L, Goda Y.Synaptophysin regulates activity-dependentsynase formation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J].Proc NatlAcad Sci USA, 2002, 992, 99 (2) :1012-1016.

[3]陈海琼, 郑通喜.纳洛酮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0) :1356-1357.

[4]Masliah E, Terry RD, Alford M, et al.Quantitative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synaptophysin in human neocortex:an alternativemethod to estimate density of presynatic terminals in paraffinsections[J].J Histochem Cytochem, 1990, 386, 38 (6) :837-844.

[5]杨娟, 柏进, 曹兴丽, 等.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6) :3303-3304.

[6]Ishionaru H, Casamenti F, Veda K, et al.Changes in presynapticSNAP-25 and synaptophysin,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inischemic gerbils[J].Brain Res, 2001, 903 (1/2) :94-101.

[7]尹小娟, 张爱国, 何敬波.磷酸肌酸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 (6) :56.

磷酸锌钠 篇4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支气管肺炎,心肌受损,临床疗效

支气管肺炎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所引起的。该病易合并产生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本院为了分析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支气管肺炎所致心肌受损的临床疗效, 对支气管肺炎所致心肌受损的患者采取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所致心肌受损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9月,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38:12, 年龄16~23岁, 患病时间3~5 d, 平均患病时间 (3.21±0.65) d。实验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37:13, 年龄17~25岁, 患病时间2~5 d, 平均患病时间 (3.15±0.71)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主要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 同时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 (国药准字H10950234, 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00 ml:10 g) , 1次/d, 200 mg/ (kg·d)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静脉滴注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 (国药准字H20050737, 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三磷酸腺苷二钠100 mg与氯化镁32 mg,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 1次/d, 5 mg/ (kg·d) 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K-MB、c Tn I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K-MB以及c Tn I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 有20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烦躁等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实验组患者中, 有4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烦躁等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患者发生支气管肺炎时, 由于病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内, 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感染中毒等现象, 导致患者产生其他的合并症, 其中心肌受损属于该病多见的合并症之一[2]。

对于合并心肌受损的患者应尽早实施营养心肌治疗, 若治疗不及时, 易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研究对因支气管肺炎导致心肌受损的患者采取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进行治疗, 主要是由于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属于氯化镁与三磷酸腺苷二钠的高能复合物, 能够增加组织以及细胞内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ATP) 水平, 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营养心肌药物[4]。该药物的主要作用为:当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 该药物能够直接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以及改善细胞膜的钠泵功能, 达到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聚集、减轻组织水肿以及改善和恢复脏器功能的作用, 最终使机体的心肌得到营养供应[5]。同时, 该药物还具有有效抑制白细胞及炎症因子、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功能恢复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实验组高出32.00%;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以及c Tn I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对支气管肺炎所致心肌受损的患者采取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 对支气管肺炎所致心肌受损的患者采取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含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远兵, 董现龙.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8) :54-55.

[2]王雪菲, 冯映真.左卡尼汀联合ATP-Mg Cl2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2014, 36 (4) :6-7.

[3]吴南海, 黄秀玲, 李小新, 等.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并心肌损害的意义.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9) :1433-1434.

[4]王秀平.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6) :70-71.

上一篇:妇女常见病下一篇:丝杠螺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