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氢钾推广“梗阻”如何治?

2022-09-12

近十年来, 国内化肥价格尽管有波动, 但总体走势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这无疑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成本。面对越来越贵的各种化肥, 农民纷纷抱怨:虽然国家粮食收购价格逐年提高, 但却被不断走高的肥价抵消了, 种粮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在庞大的化肥家族中, 若提起磷酸二氢钾, 不论是农业专家, 还是农资经销商, 抑或是基层的广大农民, 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不少专家甚至表示, 磷酸二氢钾以其优异的肥效, 理想的投入产出比, 完全可以弥补高肥价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 受到农民的欢迎。然而, 笔者近期在国内不少省市调研走访时发现:原本有着较高知名度的磷酸二氢钾如今却沦为“鸡肋”, 始终得不到大规模推广。对此, 笔者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屡遭尴尬——“化肥精”变“鸡肋”

近年来, 逐渐攀升的肥料价格成为了不少农民的心病。以大宗产品尿素为例, 前几年虽有最高出厂价1700元 (吨价, 下同) 限制, 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到农户手里的几乎都是高价肥。最近几年, 尿素市场价格一路上涨, 不少农民坦言:几乎快要用不起肥了。此外, 早几年我国70%以上的钾肥依靠进口, 尽管近几年进口虽有所减少, 但每年进口量仍保持在600万吨以上, 对外依赖度超过50%。因此, 施用磷酸二氢钾完全符合我国钾肥资源匮乏的现状。

江苏润嘉东方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周广明对笔者说:“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磷钾复合肥, 有着‘化肥精’的美誉。但由于种种原因, 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 非常可惜!这是农业的损失, 也是企业的损失, 更是农民的损失!”

有关部门推广不力, 企业宣传不够, 加之磷酸二氢钾价格要比大宗化肥产品高出许多, 这都降低了农民的购买热情。此外, 周广明还表示, 另外一个严重的干扰因素, 就是长期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使这个高效复合肥在种植业始终热不起来。针对目前农资市场上仍然猖獗的五花八门的假劣磷酸二氢钾, 周广明惋惜地说:“实际上, 国家标准委很早就出台了磷酸二氢钾国家标准GB 1963-80, 它应该成为一种很规范的化肥, 不该是现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

周广明表示, 磷酸二氢钾现在正面临着大规模推广的有利时机, 因为黄磷、氯化钾、氢氧化钾、纯碱、烧碱等原料产品都处于较低的价位, 特别是与中和法相比, 氯化钾法更具不小的成本优势。随着国产氯化钾的供给不断增加, 氯化钾法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

据了解, 磷酸二氢钾还属于磷酸盐行业, 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并不复杂, 技术门槛也不高。那么, 它在磷酸盐行业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许多磷酸盐厂家只是把农用磷酸二氢钾作为一个小品种对待的, 并没有将它作为营销重点来抓。这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厂家。”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化工分会理事高宝庆如是说。

“目前国内众多省份的磷酸盐厂家一般都生产磷酸二氢钾, 产业布局比较分散, 如江苏徐州、河南新乡、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山东青州、四川绵阳、广东广州等地都有不少项目, 但规模都很小, 上万吨的寥寥无几。”高宝庆告诉笔者, 磷酸二氢钾全国总产能约百余万吨, 年产量仅几十万吨, 都不抵一家小氮肥企业的尿素产量, 这折射出磷酸二氢钾产销的不景气。总体上看, 磷酸二氢钾的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徘徊状态, 如果没有外力的强劲推动, 未来需求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另据了解, 一些经销商始终认为磷酸二氢钾属于化肥中的“边角余料”, 经营起来油水不多, 只是捎带做一点, 不愿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同时, 许多农民对磷酸二氢钾普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不敢把它作为保产增收的主要肥料施用, 仅视为辅助化肥点缀一下。上述种种原因, 导致了磷酸二氢钾行业长期低迷, 始终被各方视作“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推广遇阻——流通领域乱象横生

尽管磷酸二氢钾推广受阻因素复杂, 其中既包括宏观的, 也有微观的;有生产环节的, 也有流通领域的;有肥价本身的, 也有施用层面的。但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流通环节“肠梗阻”。

据了解, 各地制造假冒磷酸二氢钾现象非常普遍, 售假活动也非常猖獗。制假者的手法多种多样, 但相同之处是尽量压低制造成本。不少企业惯用的手段是在正规名牌厂家购买少量的磷酸二氢钾, 然后大比例地掺入价格低廉的硫酸钠、工业废盐或者直接掺进氯化钾等, 再仿冒正规厂家的包装, 以低价批发给零售商。据了解, 这些企业制假获利丰厚, 假冒产品的成本一般仅为真货的30%~50%, 而随着磷酸二氢钾市场价格升高, 假冒产品的暴利空间也就越大, 制假售假者就会趋之若鹜。

也有的生产厂家并不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 而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 用一些价格较低的碳铵、磷铵等作为原料, 生产出冒牌的磷酸二氢钾, 有效含量大打折扣, 磷钾含量往往低于50%。从严格意义来说, 这已经不是高效磷钾复合肥了, 而是一种“四不像”的产品。然而, 这些变了性质的假冒产品, 却还堂而皇之地张贴上磷酸二氢钾的高贵商标, 在市场上招摇撞骗。

不久前安徽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农户举报, 称发现该县赵庄镇吴集有人销售假冒江苏徐州某公司生产的农用磷酸二氢钾。笔者随同该局稽查队以及被仿冒厂家有关人员立即前往售假现场调查取证。售假者为当地个体农资经销商, 其销售的磷酸二氢钾为每袋450克包装, 售价仅3.5元, 售假者采用购货满50元即奖励一个大号搪瓷脸盆的促销办法, 引诱众多不明真相的农户争相抢购, 结果销售现场异常火爆, 每天可以卖出800多袋。

据厂家人员介绍, 虽然该批假冒产品很逼真, 仅凭外观难能辨别真假, 但不正常的销价还是使其漏了马脚, 该公司产品出厂价每袋就要近6元, 假货就不言自明了。稽查队依法对剩余的假冒磷酸二氢钾进行了查封, 随后该局工作人员对假冒产品进行检测发现, 其有效成分几乎为零!鉴于该案造假规模较大、手法隐蔽, 且形成了固定的产销网络, 伤农害农的影响不可低估, 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张峰局长表示, 将联合县公安局综合执法办公室尽快追查制假厂家。据了解, 这种利用农户爱占点小便宜的心理兜售假劣磷酸二氢钾的现象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

笔者发现, 造成农民不断上当受骗的原因纷繁复杂, 一是他们没有检测手段, 缺少鉴别真假的能力;二是有大量制假售假的厂商屡打不绝, 而且农民从众行为明显, 一人上当就会引起百人吃亏;三是执法力度还亟待加强, 以罚代管不足让非法厂商惧怕;四是农民习惯把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等多种化肥混合使用, 即使某种肥料没有肥效也难于发现, 施用了假的磷酸二氢钾也全然不知, 这样难免对磷酸二氢钾优异的增产性能无从准确把握了。另外, 多年来, 农民养成了大把撒肥的习惯, 对于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方法往往嫌麻烦, 一般习惯与农药一同喷施, 这样往往对肥效也有影响。

磷酸二氢钾推广不力还与农资经销环节有关。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基层农资经销部门都不太热衷推销磷酸二氢钾, 其中原因主要是嫌其规模做不大, 不容易大量批发, 且单位产品占用资金多、利润薄。因此, 经销商们往往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资金经营这种产品。农资主渠道的冷淡, 势必对它的推广极其不利。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 因为不赚钱就受到冷落, 而不重视就更难做大做强。

不过, 也有不少专家表示, 随着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科学种田知识的普及以及测土施肥的有序推进, 农户会逐渐懂得我国大部分土壤普遍缺磷、钾元素, 特别是钾元素, 从而认识到磷酸二氢钾对土壤的针对性, 但让农民从心底接受这个“化肥精”还需要业界人士行动起来。

多管齐下——好产品更需要扶持

如何让磷酸二氢钾在农业种植中得到普遍推广, 惠及广大农民呢?专家建议, 除了加大力度宣传推介外, 国家要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采访中, 笔者了解到, 河南焦作大学曾在推广磷酸二氢钾方面做出过不少有益探索, 他们采用“超常量”喷施磷酸二氢钾, 不再用其他肥料, 即在施基肥以及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中, 用超常规10倍的肥量, 按照小麦的返青、拔节、扬花、灌浆、乳熟等生长周期, 总共喷施肥5次, 每亩用磷酸二氢钾总量不足10千克。而试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振奋:该校在焦作武陟县小董乡的试验田获得了小麦亩产705.6千克的好收成, 每亩平均增产20%以上。由于投入不足30元, 但增产效果显著, 农户收益因此大增。

如果这一做法能够大面积推广, 相信会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对照焦作大学的施肥试验效果, 如果仅按每亩施用10千克磷酸二氢钾计算, 与每亩施用尿素100千克相比较, 施用尿素的投入费用将是磷酸二氢钾的4倍。为此, 业界专家纷纷呼吁, 生产企业应当走规模化产业路线, 摒弃“四面开花”的小打小闹生产格局, 行业可以建立若干个龙头骨干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组织生产, 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生产的基础上, 还原磷酸二氢钾本来面目, 让农民买到的是真产品。

企业要整合、抱团, 行业主管部门又应该做哪些事呢?周广明建议, 对于推广磷酸二氢钾, 国家也应当像推广测土施肥一样, 把它上升到农业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由权威部门大力宣传推介。国家应当拿出实施计划, 并辅助强力措施和资金保证。一方面用红头文件加以指导, 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还应该下拨专项资金, 保证能够顺利实施推行。

“要在粮食主产地大力推广施用磷酸二氢钾样板田的示范作业工程, 每乡每村, 选出若干亩土地, 在粮食作物生长的整个周期, 全部施用磷酸二氢钾, 并与农户签订协议, 如果亩产低于其他地产水平, 将给予弥补, 低多少补多少, 不让农民承担损失。这部分资金来源就是上述所说的专项资金。这样做, 一方面打消了农民用肥的后顾之忧, 敢于积极地参与试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磷酸二氢钾的推广速度和传播速度。”周广明表示, 国家下拨的用于测土施肥的专项资金是逐年递增的, 已经从2005年的2亿元, 增加到了目前的数十亿元。对于推广二氢钾, 能否效仿此法呢?

为抵御市场上假冒伪劣磷酸二氢钾肆虐, 安徽淮北格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琦建议, 国家应该大力推行农资产品政府采购。随着采访的深入, 笔者发现不少企业的意见也值得有关部门认真参考。

“特别是在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用肥采购上, 政府采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政府采购具有阳光下操作的特点, 有关部门凭借有效的检查力量, 使得假冒伪劣产品不敢前来应标, 这就从源头上堵塞了伪劣假冒产品进入市场。”赵琦表示, 通过正规厂家之间的招标竞争, 一方面可以规避采购环节的“暗箱操作”, 另一方面竞价可以使农户得到价格优惠。

“近几年来, 我们公司在苏鲁豫皖地区参与了多次产品政府采购活动, 在为农户服务的同时, 公司的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也逐步扩大。事实说明, 在目前这个推广磷酸二氢钾的关键时段, 政府多参与是有益处的。”赵琦呼吁说。

一些磷酸二氢钾企业认为,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 磷酸二氢钾的制造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农民为此要多付出钞票, 购买意愿自然就更低了。磷酸二氢钾本来就是一个微利或者亏损产品, 目前执行的增值税税率为17%, 为什么就不能向给农民种田补贴那样给对磷酸二氢钾产品大幅降低税率、甚至免税, 这样既可抑制磷酸二氢钾因成本上升带来的价格上涨, 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 同时让生产企业有利可图。

对于磷酸二氢钾来说, 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公司, 从农技专家到广大农户, 没有人否认它是一种好肥料。“我们国家耕地普遍缺钾, 而磷酸二氢钾具有‘以一顶十’的优异肥效, 这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多用磷酸二氢钾就意味着少用尿素等大宗产品, 这就意味着少消耗原料煤,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周广明这样对笔者说。

上一篇: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下一篇:自卸车安全作业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