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磷酸酯

2024-06-07

葡萄糖磷酸酯(精选六篇)

葡萄糖磷酸酯 篇1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 3 岁3 个月, 因“厌食、乏力、发热、巩膜及皮肤黄染2 d, 加重伴明显肉眼血尿1 d”, 于2013 年5月8 日来我院就诊。患儿10 余天前曾因“咳嗽”在当地乡镇卫生院输液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治疗后咳嗽明显好转; 患儿三四天前食用蚕豆数颗, 两天前起出现发热, 自服“对乙酰氨基酚”, 发热暂退, 4 ~6 h后体温又上升; 昨日起出现肉眼血尿, 自诉为鲜红色, 无尿频、尿急、腰酸。查体: 体温36. 5 ℃, 脉搏110 次·min- 1, 呼吸24 次·min- 1, 血压90/50 mmHg; 精神倦怠, 急性病容, 面色苍黄, 全身皮肤与巩膜黄染, 严重贫血貌, 未见皮疹及瘀点瘀斑;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正常, 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张力正常, 神经系统检测未见阳性体征。其母亲代诉患儿无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无血制品输注史; 患儿出生后曾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好转后出院; 平素面色苍黄, 曾在当地诊断“缺铁性贫血”, 但未正规治疗, 具体诊治经过不详。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 4 ×109L- 1, 中性粒细胞0. 71, 红细胞2. 62 ×1012L- 1, 血红蛋白55. 0 g·L- 1, 血细胞比容0. 193, 平均红细胞体积74. 4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1. 2 pg,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4 g·L- 1, 网织红细胞0. 045, 血小板计数326 ×109L- 1; 血生化示总胆红素115. 8 μmol · L- 1, 直接胆红素11. 3 μmol· L- 1; 尿常规示酱油色尿, 尿胆原+ + , 尿胆红素+ , 隐血+ + + ;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0%, G6PD /6PGD为1. 20; 溶血试验, DAT-总阴性, DATIgG阴性, DAT-C3d阴性, 糖水试验阴性; 抗O及补体C3、C4 均正常。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诊断为重度溶血性贫血及上呼吸道感染。经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减轻溶血、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保护肾脏、补液促进排泄等对症治疗, 并分两次输入1. 75 U洗涤红细胞, 治疗7 d后病情明显好转, 治愈出院, 并建议患儿及双亲赴上级医院作G6PD基因检测。1 周后, 患儿来院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1个月后电话随访得知患儿赴上级医院G6PD基因检测结果为G6PD基因突变地中海型, 且为杂合子。

2 讨论

本例患儿在我院治疗1 周后病愈出院, 因缺乏G6PD活性明显下降的证据, 所以最终诊断为重度溶血性贫血, 没有下“G6PD缺乏症或蚕豆病”的结论。但是, 患儿经外院基因检测确诊为G6PD缺乏症,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 可以诊断为蚕豆病。本病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及G6PD/6PGD未明显降低, 是由于该患儿为女性杂合子G6PD基因突变型, 其G6PD活性可能正常、中度减低或极度减低, 其活性表现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的时间 ( Lyon假说) 。另外, 发生急性溶血时, 诊断G6PD缺乏是很困难的, 因为网织红细胞和年轻的红细胞的酶活性比衰老的红细胞高, 所以用生化法检测酶活性可以假性正常。因此根据患者既往病史结合临床表现高度怀疑G6PD缺乏症时, 应建议患者去上一级医院作基因检测以确诊。

目前, G6PD缺乏症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 估计有2 亿到4 亿人患有或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该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广东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 发病率高达5. 4%[5]; 但是随着人口的流动, G6PD缺乏症逐渐向北方移行, 近年来上海地区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新生儿疾病筛查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已经达到0. 2%[6]。我国著名的医学遗传学家杜传书[7]建议将该病列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对该病高发地区应该进行全民性的筛查。曾发生过新生儿黄疸的儿童应该重点检测G6PD是否缺乏。明确诊断以后要及时教育患儿家长及患儿尽量避免接触蚕豆及蚕豆制品; 避免带患儿到蚕豆地玩耍;不能随意服用药物; 今后无论患儿患何种疾病就诊, 都要告诉接诊医生患儿曾患“蚕豆病”; 发病后要及时到有输血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8]。

参考文献

[1]覃婷, 赵林, 许莉莉.G6PD缺乏对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 (4) :311-313.

[2]FARIDA C, JOHN C B.Modeling plasmodium vivax:relapses, treatment, seasonality, and G6PD deficiency[J].J Theoret Biol, 2013, 316 (7) :25-34.

[3]蔡海燕, 蓝黄宏, 陆雪秋.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对新生儿心肌酶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1 (5) :591-593.

[4]杜传书.我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研究40年的回顾和展望[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21 (4) :174-175.

[5]杜传书.G6PD缺乏症研究地始末[J].国际遗传学杂志, 2009, 32:1-2.

[6]肖亦立, 王留娣, 杨伶俐.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及遗传咨询措施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2) :138-139.

[7]杜传书.漫谈“蚕豆病”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J].新医学, 2001, 32 (11) :696-697.

葡萄糖磷酸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5例红细胞G-6-PD酶缺乏的患儿, 所有的患儿在发病前均食用过蚕豆或其制品, 共45例, 均为女患儿, 年龄2~4岁, 平均年龄 (2.32±0.67) 岁, 第一胎20例, 第二胎12例, 病程3~5 d。

1.2 诊断标准

对于红细胞G-6-PD诊断标准[2]:采用定量测定红细胞G-6-PD值, 其中2500~4500 U/L为正常值, 红细胞G-6-PD缺乏的患儿测定值低于2500 U/L。

1.3 实验室检查

测定两组患儿的G-6-PD活性, 计算G-6-PD值, 对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检查, 分析两组的实验检查结果。

1.4 治疗方法

首先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对于血红蛋白低于70 g/L的患者, 要按5~10 ml/kg的用量输入未服用过蚕豆及其制品的相同类型的新鲜血液1~3次, 直到血红蛋白高于70 g/L, 并且不再下降。所有的患儿早期按0.5 mg/ (kg·d) 用量使用地塞米松3~5 d。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13.0对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研究患儿治疗后贫血及黄疸症状明显减轻, 口唇及皮肤颜色好转, 观察其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指标, 结果显示, 治疗3 d后和治疗5 d后其血清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见表1。

2.2 本研究患儿治疗3 d后和治疗5 d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升高,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并发症与治疗时间相关性对照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P>0.05

3 讨论

G-6-PD酶缺陷是南方各省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G-6-PD酶活性与体内新生儿红细胞增多呈正相关, 与红细胞的体积也有一定相关性, G-6-PD酶存在红细胞膜上, 红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 导致G-6-PD酶活性升高。患者在进食蚕豆及蚕豆制品后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流行病学显示该病以X连锁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属于非自限性疾病。患儿进食蚕豆后能出现黄疸、酱油色尿、贫血等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 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 患儿与相关致病因素接触, 能避免类似症状的出现。

红细胞G-6-PD酶缺乏为儿科最常见的溶血性贫血[3], 所以临床上小儿出现黄疸, 除了注意是否为免疫性溶血疾病外, 还应该询问病史, 近期如有食用过蚕豆及其蚕豆制品或者服用类似氧化剂作用的药物, 还应该考虑G-6-PD酶缺乏症的可能。本组研究的45例病例的临床特点为: (1) 均为女性; (2) 症状出现的时间快, 潜伏期短; (3) 黄疸的程度较重; (4) 并发症较多, 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 很容易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反应、低蛋白血症, 甚至出现循环系统及肾脏功能的衰竭等并发症。

本组资料中, G-6-PD酶缺陷导致患儿溶血,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换血疗法, 黄疸消退时间和胆红素好转时间均明显缩短, 且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 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G-6-PD酶缺乏引起的症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是有研究表明,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 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男性的染色体有一条为X染色体, 表现为酶活性明显缺乏[4]。G-6-PD酶缺乏会引起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G-6-PD酶降低和酶的活性改变, 降低了红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 导致红细胞内的氧化物大量聚集, 血红蛋白变性成亨氏小体, 损害细胞膜, 降低了细胞膜的变形适应性[5], 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和贫血, 出现黄疸。换血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高游离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及贫血的治疗方法[6]。严重贫血可导致多器官缺血性损伤, 严重缺氧导致细胞膜能量产生不足,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从而加重溶血反应, 尽快输注新鲜血液, 减轻机体缺氧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缺氧性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3 d后和治疗5 d后其血清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说明换血治疗降低患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和改善贫血状态, 对预防核黄疸的发生以及对于防止高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对新生儿G-6-PD酶的筛查工作, 抢救过程中注意多学科、多专业的配合, 早期及时输入新鲜血液, 保证内环境的稳定性, 必要时可采取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

临床上, 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症状, 根据不同症状的患儿, 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可以降低红细胞G-6-PD酶缺乏症患儿的死亡率。总之红细胞G-6-PD酶缺乏症多与食用蚕豆及其制品有关, 临床上发病多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换血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小玲, 宋涛, 刘跃梅, 等.G-6-PD酶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山东医药, 2009, 49 (52) :97-99.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8.

[3]张文贵, 罗东, 潘粟, 等.红细胞G-6-PD缺乏症20例临床分析.西部医学, 2008, 20 (1) :99-100.

[4]王健, 靳荣, 邵建铃.53例红细胞G-6-PD缺乏症伴急性溶血性临床分析.贵州医学, 2003, 27 (7) :647-648.

[5]陈冬, 陈和平, 梁玲, 等.G-6-PD活性检测在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意义.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1) :27-28.

[6]卢桂森.红细胞G-6-PD酶缺陷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新生儿科杂志, 1990, 5 (4) :151-153.

葡萄糖磷酸酯 篇3

1 病例介绍

例1,男,72岁,以四肢乏力1d为主入院治疗,随机血糖42.58mmol/L,既往有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史,无溶血性黄疸史。曾用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脑梗死,高血压病,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均无异常。入院后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先后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d、血塞通注射液400mg/d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入院第3天患者颜面部轻度黄染,小便为棕黄色,白细胞12.3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08,红细胞2.52×1012/L,血红蛋白76g/L,尿糖(++),尿酮(-),尿胆原(+),尿潜血(+),总胆红素43.8μmol/L,直接胆红素18.7μmol/L,间接胆红素25.1μmol/L,转氨酶正常。黄疸考虑为溶血所致,查G-6-PD活性158U/L,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血塞通注射液,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治疗。2d后复查尿常规示尿糖(++),尿酮(-),尿胆原(-),尿潜血(-),2周后黄疸消退,血红蛋白恢复至105g/L,胆红素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

例2,男,68岁,因多尿、口干、多饮、消瘦20+d入院,随机血糖40.44mmol/L,无溶血性黄疸史。实验室检查除尿糖(++)以外,尿常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均无异常,G-6-PD活性65U/L,糖化血红蛋白12.4%。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予降糖、降血脂、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4d后患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小便棕黄色,查血红蛋白112g/L,总胆红素81.6μmol/L,直接胆红素11.0μmol/L,间接胆红素70.6μmol/L,转氨酶无异常。停用舒血宁注射液,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治疗,5d后复查:红细胞3.43×1012/L,血红蛋白93g/L,总胆红素38.1μmol/L,直接胆红素13.3μmol/L,间接胆红素24.8μmol/L。继续治疗4d,患者黄疸消退,好转出院。

例3,男,65岁,因多尿、多饮、多食、消瘦2个月,加重1周入院,随机血糖18.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6%。无溶血性黄疸史。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降糖、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使用血塞通注射液3d后患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考虑为溶血所致,查G-6-PD活性80U/L,红细胞3.9×1012/L,血红蛋白91g/L,总胆红素42.1μmol/L,直接胆红素17.7μmol/L,间接胆红素24.4μmol/L,尿糖(+),尿酮(-),尿胆原(-),尿潜血(-)。停用血塞通注射液,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治疗,5d后复查红细胞3.24×1012/L,血红蛋白77g/L,总胆红素20.8μmol/L,直接胆红素8.0μmol/L,间接胆红素12.8μmol/L。继续治疗5d后好转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病例资料对比

以上病例均为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无溶血性黄疸史,1例存在感染,2例无感染因素,病例基本资料对比详见表1。入院时各病例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无异常,均曾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或舒血宁注射液,3~4d后出现皮肤黄染,小便棕黄等症状,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较前下降,胆红素较前升高。用药前后指标对比详见表2、表3。各病例停用可疑致溶血药物,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治疗后,黄疸消退,胆红素降低,好转出院。

注:G-6-PD活性检测方法为直接测定法,<200缺乏,200~900轻度缺乏,>900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为免疫荧光法,参考值4%~6.5%

2.2 糖尿病与G-6-PD缺乏性溶血

G-6-PD缺乏症发病的诱因主要有蚕豆、氧化药物和感染。近期研究[3]发现,糖尿病与G-6-PD缺乏症可相互影响,持续高血糖可通过环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途径,使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抑制G-6-PD的表达和活性,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4]。以上病例已存在G-6-PD缺乏,高血糖状态进一步降低其活性,使红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加剧,在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的作用下,最终发生急性溶血。而本院同期收治的未使用上述两种中药注射剂的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也出现了2例疑似溶血反应,使用上述药物的非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以及单纯G-6-PD缺乏症患者均无溶血的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此外,2型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急性溶血的病例也偶有报道[2]。初发糖尿病患者就诊前均未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很可能为G-6-PD缺乏性溶血的诱因之一。

2.3 药物与G-6-PD缺乏性溶血

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常见药物主要为具氧化性的解热镇痛类、磺胺类等。以上病例均使用过的药物只有胰岛素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或舒血宁注射液)。用药3~4d后出现溶血现象,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关系。而胰岛素注射液无溶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报告,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引起的溶血不良反应偶有报道[5,6]。血塞通注射液为三七总皂苷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其成分之一的人参皂苷Rg1具有溶血作用[7],体外试验提示其溶血反应与浓度有关[8],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血塞通注射液溶血率存在一定差异[9]。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或使出血时间延长。患者停用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关联性评价标准,以上病例的G-6-PD缺乏性溶血很可能与血塞通注射液或舒血宁注射液有关。由于病例数量较少,缺乏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两个中药注射剂导致溶血的强度对比有待证实。

3 药学监护要点

3.1 治疗药物的选择

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必需酶,G-6-PD缺乏或活性减弱将影响NADPH的生成,使红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减少,易受氧化性损伤[10],在氧化性药物如解热镇痛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抗疟类等的作用下可致急性溶血,重者可危及生命。由于持续的高血糖可减少G-6-PD的活性,进一步加剧红细胞内氧化还原系统的失衡,临床药师在为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不使用任何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易引起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使用或不用。对曾有溶血不良反应报告的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改善循环的中药注射剂最好不用。

3.2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患者有多重因素可导致G-6-PD活性进一步降低,对此类患者应加强药学监护,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尽量避免由药物因素导致的溶血等不良反应。在患者出现溶血反应后,临床药师应及时分析溶血原因,筛查可疑药物,协助临床医师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停用可疑药物、控制血糖、补充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将机体受到过氧化物侵害时产生的过氧化氢还原成水,起到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稳定红细胞膜的作用,从而保护血红蛋白及膜蛋白不受过氧化损伤,控制和减轻溶血[11]。同时,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宣传,发生ADR时及时上报。

4 小结

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改善循环的中药注射剂相关。对G-6-PD缺乏症高发区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筛查G-6-PD活性,仔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不使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降低溶血风险。溶血反应发生后应停用可疑药物,积极控制血糖,补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轻氧化损伤。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 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葡萄糖磷酸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RA患者共85例,均为2008年8月~2009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其中,活动期患者55例,非活动期30例。活动性判断按照我国新药研究标准,即:在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晨僵>1 h、3个以上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数多于5个关节、红细胞沉降率(魏氏法)>28 mm/h等5项中,符合4项者为活动性RA患者。所有患者中,男24例,女61例;平均年龄(49.5±10.6)岁,均排除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感染、肿瘤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随机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成年人血清标本5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5±11.7)岁。RA组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

所有对象于5∶30~9∶30空腹采静脉血,静置1 h后以3 000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装入塑料管中,封口保存于-70℃冰箱中集中检测。所有患者采血前3个月未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

1.2.2 血清GPI抗原的检测

采用上海北加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试剂盒,其中包括5个标准品(0.00、0.16、0.33、1.00、2.00 mg/L),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说明书进行。采用酶标检测仪,主波长为492 nm,副波长为620 nm,以GPI标准品0.00 mg/L校零,测得各吸光度A值,以GPI标准品标示值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检样本各孔的A值查标准曲线,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以0.20 mg/L为临界值判断阴、阳性。

1.2.3 血清MMP-3和CRP水平的检测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MP-3,试剂盒购自R&D公司,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CRP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经美国Backman公司ARRAY3360型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结果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直线相关分析判断两指标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A患者血清GPI抗原水平检测

本研究检测了85例RA患者血清GPI抗原水平,其中,活动期55例,非活动期30例,结果表明,活动期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为(2.64±2.51)mg/L,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的(1.63±1.71)mg/L和正常对照组的(0.08±0.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与非活动期RA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非活动期RA组比较,▲P<0.05

2.2 RA患者血清GPI与MMP-3和CRP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同时检测了RA患者血清MMP-3和CRP水平,并分析了GPI与MMP-3和CR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与MMP-3和CRP呈正相关(r=0.50,P<0.05;r=0.43,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RA相关自身抗原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现已发现很多自身抗原如Ⅱ型胶原、热休克蛋白、软骨蛋白多糖、滑液来源的抗原(如p68和p205)等在RA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和炎症的发生及发展等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这些抗原不是非RA特异性抗原,故进一步寻找RA相关特异性抗原对探讨RA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GPI是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的重要酶类,可作为一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分泌于细胞外,诱导髓样干细胞向单核细胞以及B细胞向成熟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化[2]。Schaller等[3]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的转基因小鼠模型(K/BxN)可自然生成关节炎,与人类RA的症状和病理改变都非常相似,而GPI被看作是K/BxN鼠关节炎模型的自身抗原。其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在RA患者血清、关节液中相继检测到高浓度的GPI抗原和GPI抗体,并发现检测血清GPI对RA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鲍春德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GPI升高在部分RA患者中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且在活动期RA组较非活动期血清中浓度增高,同时与关节炎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GPI可能作为一种自身抗原参与RA的发病。本研究检测了GPI抗原在RA中的水平,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GPI水平均升高,且活动期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并且升高的GPI水平与反应RA病情活动的CRP呈正相关,提示GPI抗原在RA中均有高表达,其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疾病的活动状况及病情轻重有关。

Yu等[5]研究发现,GPI在肿瘤细胞内存在,并可调节MMP-3产生,而MMP-3是导致软骨降解的最重要的蛋白酶。研究发现,在RA滑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中MMP-3过度表达,有明显促进骨破坏的作用[6]。本研究也发现RA中MMP-3明显增高,并与GPI抗原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GPI抗原在RA中可能通过上调MMP-3的产生促进RA炎症发展和骨质破坏。

GPI抗原的测定为RA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GPI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将在RA的治疗中通过阻断自身免疫反应提供新的途径。

摘要: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分析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RA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I水平,同时检测血清MMP-3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并分析GPI与MMP-3和CRP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为(2.64±2.51)mg/L,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的(1.63±1.71)mg/L和正常对照组的(0.08±0.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GPI水平与MMP-3和CRP呈正相关(r=0.50,P<0.05;r=0.43,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PI水平升高,并与疾病活动有关;GPI可能通过上调MMP-3的表达参与RA的骨质破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

参考文献

[1]李茹,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抗原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2):108-110.

[2]Iwanami K,Matsumoto I,Tanaka Y,et al.Arthritogenic T cell epitope in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induce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08,10(6):R130.

[3]Schaller M,Turton DR,Ditzel HJ.Autoantibodies to GP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linkage between an animal model and human disease[J].Nat Im-munol,2001,2(8):746-753.

[4]鲍春德,叶萍,陈晓翔,等.血清中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77-279.

[5]Yu FL,Liao MH,Lee JW,et al.Induction of hepatoma cells migration by phosphoglucose isomerase/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through the upregul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4(1):76-82.

[6]Ahn JK,Koh EM,Cha HS,et al.Role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 in hypoxia-induced expressions of IL-8,MMP-1and MMP-3in rheumatoid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J].Rheumatology,2008,47(6):834-839.

葡萄糖磷酸酯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民猪3头, 由黑龙江省兰西县民猪场提供, 采集耳组织样, 置于70%无水乙醇中带回实验室, 通过常规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 -20 ℃保存, 备用。

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Hind Ⅲ、pMD18-T载体、DL-2 000 Marker和rTaq DNA聚合酶,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胶回收试剂盒和质粒提取试剂盒, 购自天根生化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引物合成

通过NCBI检索, 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cDNA序列, 应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 同时与人和鼠的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进行比对, 预测内含子9, 10, 12可能的片段长度。用Oligo6.0进行评价, 筛选出评分较高的引物, 引物序列见表1。

1.2.2 克隆测序

分别以3个民猪个体的基因组为模板, 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 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 随机挑选阳性重组子摇菌、提取质粒, 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 然后将菌液送交北京华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2.3 测序结果分析

使用DNAMAN和DNASTAR软件对测得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第9内含子的克隆测序结果

经PCR扩增后, 获得了315个碱基的目的片段, 比预期长度略短, 经序列比对后确认为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第9内含子的完整序列, 并发现在此序列上存在2个点突变, 即120 G→C、185 C→G (见图1) , 其中第185个碱基的突变可造成NlaⅢ酶切位点的改变, 经Primer Premier 5.0软件分析后发现, 预期酶切带型为AA型315 bp, BB型185 bp/130 bp, AB型315 bp/185 bp/130 bp。

2.2 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第10内含子的克隆测序结果

经PCR扩增后, 获得了469个碱基的目的片段, 比预期长度短很多, 这说明猪的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第10内含子的长度远小于人的该基因。经序列比对后发现, 此序列存在1个点突变, 即129 T→C (见图2) 。该处碱基突变可造成Ace Ⅰ 酶切位点的改变, 经Primer Premier 5.0软件分析后发现预期酶切带型为AA型37 bp/89 bp/27 bp/63 bp/96 bp/129 bp/29 bp, BB型37 bp/116 bp/63 bp/96 bp/129 bp/29 bp, AB型37 bp/89 bp/27 bp/116 bp/63 bp/96 bp/129 bp/29 bp。

2.3 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第12内含子的克隆测序结果

经PCR扩增后获得了192个碱基的目的片段, 与预期长度相符, 经序列比对后发现该片段比较保守, 没有发现突变位点。

3 讨论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是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 在猪的肉质性状表达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研究根据 GenBank上登陆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克隆了民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部分内含子片段, 并发现了2个突变性酶切位点, 为进一步揭示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试验采用比较基因组学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首次获得了民猪的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第9, 10, 12内含子序列, 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第9内含子存在2个点突变 (120 G→C和185 C→G) , 后者造成NlaⅢ酶切位点的缺失;第10内含子存在1个点突变 (129 T→C) , 该点突变造成AceⅠ酶切位点的缺失;第12内含子处没有发现突变位点。

关键词:民猪,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PCR,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1] YERLE M, ARCHIBALD A L, DALENS M, et al.Localization of the PGD and TGF beta-1 loci to pig chromosome 6q[J].Anim Genet, 1990, 21 (4) : 411-417.

[2]PETER A L, UTA F, JOHN D M.Homologous genes for enolase, 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phosphoglucomutase, and adeny-late k inase are synten ic on mouse chromosom e 4 and human chromo-som e 1p[J].Proc Nati Acad Sci USA, 1978, 75 (5) :2382-2386.

葡萄糖磷酸酯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材料为四年生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投产树, 株行距为3.5 m×4.0 m, 试验地为广西罗城县四把镇天霜毛葡萄基地 (东经108.8°, 北纬24.7°) , 坡度15°左右丘陵山地, 黏质土壤。其基本理化性质:p H值5.13, 有机质0.85 g/kg, 速效氮40.00 mg/kg, 速效磷4.20 mg/kg, 速效钾57.00 mg/kg, 交换性钙390.00 mg/kg, 交换性镁37.90 mg/kg, 有效硼0.26 mg/kg。试验所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脱落酸 (ABA) 水剂、0.01%云苔素 (BR) 水剂、99.0%磷酸二氢钾粉剂。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均匀设计参照《回归设计及多元统计分析》[16] (白厚义2003) , 试验处理方案见表1。自变量X1为5%脱落酸 (5%ABA) , X2为0.01%云苔素 (0.01%BR) , X3为化学纯磷酸二氢钾。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5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14 m2。2015年8月10日10%葡萄果粒开始着色时全株均匀喷雾, 重点喷果穗, 8月31日果实达到加工工艺成熟取样检测。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高水平要求进行。

1.3 测定方法

p H值采用p H计测定 (水土比为1∶1) ;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速效磷采用NH4F—HCl比色法;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 交换态钙、Mg、硼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试验毛葡萄品质相应指标及测定方法为:总酸 (以酒石酸计) :Na OH滴定法;可溶性固形物:手持糖量计测定;总酚:福林—肖卡法测定 (华玉波2010) ;丹宁:福林—丹尼斯法测 (华玉波2010) ;花色素苷:亚硫酸脱色法 (秦含章1991) ;白藜乙醇:HPLC (GB/T 15038-2006附录E) 。

1.4 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SPSS20.0及Office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样品经过广西检测中心测定后, 毛葡萄果实品质测定结果数据经过3次平均后如表2所示。以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酚、总花色苷、单宁、白藜乙醇为因变量yi (1, 2, 3, 4, 其中1代表固形物;2代表总酸;3代表总酚;4代表总花色苷;5代表单宁;6代表白藜芦醇) , X1、X2、X3经二次项变换后, 用SPSS逐步逼近法得到以下4个方程组。由固形物方程式y1可以看出方程相关性极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说明固形物仅受ABA与BR交互作用直接影响, 且该影响为正面效应而单一因素却不会对其造成影响。由总酸、总花色苷、白藜芦醇方程式可以看出ABA对总酸产生专一负效应性影响, 对总花色苷及白藜芦醇则是通过与BR共同作用产生影响, 但是均为负效应。BR在所有方程式中均产生正效应且对总花色苷产生影响大。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脱落酸、云苔素及磷酸二氢钾对毛葡萄固形物、总酸、总花色苷及白藜芦醇能够产生影响, 且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脱落酸与云苔素交互作用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产生正效应影响, 总酸仅受脱落酸影响且效应为负效应, 这与何昊 (2013) 试验结果夏黑葡萄的总酸含量随着1%S-诱抗素 (脱落酸)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似;总花色苷、白藜芦醇与脱落酸表现为负效应而与云苔素表现为正效应。因此, 从整体考虑, 认为本试验最佳方案为5%脱落酸15 mg、云苔素6.25 mg、磷酸二氢钾8.33 mg。

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因素很多, 如气象条件、土壤、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等, 不同葡萄品种、栽培管理是造成葡萄果实间品质差异的最主要因素[17]。在提高葡萄品质过程中一些通过栽培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解决。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能够有效地控制果树不同时期的生长, 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植物生产调节剂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 并已成为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手段[18]。本试验筛选获得最佳组合对毛葡萄的品质有较好的改善, 但是要达到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酿酒葡萄品质标准, 尤其是如何降低毛葡萄总酸的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 葡萄丰产、优质、高效的获得, 必须以合理的土、肥、水和架面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为基础,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 在葡萄生产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不能代替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只有在加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生长调节剂, 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19]。

摘要:为探究脱落酸 (5%ABA) 、云苔素 (0.01%BR) 、磷酸二氢钾3种物质不同配比对毛葡萄品质的影响, 试验用U5 (54) 均匀设计对3种试验因素配比进行优化, 以脱落酸、云苔素、磷酸二氢钾为自变量, 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酚、总花色苷、单宁、白藜芦醇为目标对象, 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配比方案为5%脱落酸15 mg、0.01%云苔素6.25 mg、磷酸二氢钾8.33 mg。

上一篇:方案设计的几种方法下一篇: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