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德育资源

2024-06-30

显性德育资源(精选四篇)

显性德育资源 篇1

一、班主任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学校德育任务的完成是通过班级来实现的, 班主任作为班级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决定着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 决定着学校德育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 班主任要力求做到:

1. 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效仿的榜样。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位教师, 也是接触最多的教师, 随着时光的推移, 班主任就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 “老师说了”成了学生挂在嘴边的常语,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了学生模仿的榜样。班主任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着较大影响。因此, 班主任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注重以德修身, 用优良的师德、师风、师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形象为学生提供道德的楷模, 发挥师德的示范作用。

2.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 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 班主任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做好班级的养成教育工作。首先, 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 从最基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抓起。如要学生学会自我服务, 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穿衣、洗脸、洗手、洗自己能洗的生活用品等引伸到如何对待别人和帮助别人, 以及怎样参加班上和学校的公益劳动;对新入学的学生要教他们坐和站的正确姿势及怎样听课, 回答问题要先举手, 后发言, 对教师要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等等;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喊叫, 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要站立, 声音要清晰、洪亮等。其次, 认真抓好小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生有章可循, 使学生的言行处于《守则》和《规范》的指导下。总之,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效的, 班主任要有耐心、有恒心,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既重实践, 让学生学以致用, 又要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 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工作。

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 发现那些愿意为同学服务, 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 然后有意识地锻炼他们, 在同学面前多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展示他们的风采, 在同学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信。

4. 树立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努力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勤奋、好学、向上的良好班风, 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5. 对学生要一视同人。

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 把原来对学生的“管、盯、压”改为“教、扶、放”。

二、科任教师是德育建设的重要资源

各学科教学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纲要》指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要不断挖掘各科教学的德育因素,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勇于打破那种为了教德育而讲德育的做法,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所教学科中去, 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 了解祖国灿烂文化、风土人情, 了解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科学家、思想家有关情况和事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在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语文课中, 向学生介绍祖国及世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 正确认识生命,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养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德。培养学生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踏实细致、尊重客观规律等优良品质。激发学生献身科学, 立志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崇高精神。利用音、体、美等课程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情趣,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激发他们的情感意志, 鼓励他们学习、进取和创造的热情, 陶冶他们的心灵, 升华他们的意志。其次, 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虽然没有班主任多, 但其自身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科任教师的教学态度, 言谈举止, 生活习惯, 仪表等也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因此, 科任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 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关心爱护学生,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多作些了解, 多花点时间给学生以学习上的辅导, 思想上的引导。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 引导学生在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 遇到学生有什么困难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多与家长沟通, 等等。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资源

充分发挥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作用, 积极主动地做好以下工作:

1. 认真抓好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基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生有章可循。使学生的言行处于《守则》和《规范》的指导下, 并设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值日、值周检查队进行督察。

2.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春游、冬游活动;开展社区服务, 如组织少先队队员慰问军烈属, 到敬老院搞服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种菜、收集废旧金属、猪毛等;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墓、纪念碑等。

3. 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如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 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 激励学生崇尚科学、学习先进。

4. 开展评比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学生运动会;结合新队员入队仪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对评选出的“三好学生”、“进步学生”、“优秀班队干部”、“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奖励等。

5. 开展警民共建活动。

聘请乡派出所长或司法所长为法制副校长, 利用主题队会,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崇尚科学, 反对邪较”、交通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6. 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7. 少先队各中队开展每月办一期“手抄报”, 每半月出一期班级黑板报, 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活动。

8. 积极创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如由我校教师设计, 经中共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的“禄罗游击队”纪念碑在我校落成。

9. 开展创建特色活动。

学校在开足、开齐各科课程的同时, 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 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近年来, 共举办了音乐、美术、书法、篮球、乒乓球、跳绳、鼓号队等课外兴趣小组。

1 0. 抓校园文化建设。

显性德育资源 篇2

论文关键词 高校德育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期的需要,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的德育方法有多种多样,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其两种基本的教育方法。一直以来,显性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方式,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相得益彰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整合,更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显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显性教育一直作为高校德育的主体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当20世纪90年代初“隐性教育”提出之后,才对应的有了显性教育的定义。当前学术界比较有权威和被认同的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①在这里,笔者将显性教育定义为:德育主体领导和组织实施的,按照特定的计划和方案,通过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在公开的场所,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的教育过程。

显性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育目的明确化。显性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教育主体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通过传统的说教方式,传达给教育客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使得教育客体接受所需要的道德规范和思想理念等。第二,教育手段规范化。显性教育是通过公开的手段,有领导、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过程。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有固定的场所,有明确的教育计划,有固定的教育客体,还有固定的时间来实施教育活动。第三,教育效果显著化。显性教育一直作为高校德育方法的主要方法,通过显性教育方式,教育客体可以快速了解相关信息,明确教育意图,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当前学术界对隐性教育研究的很多,众说纷纭,比较权威和被认同的还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②在这里,笔者将隐性教育定义为:教育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和环境,运用非常规和隐蔽的方式,使得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

显性德育资源 篇3

一、爱心奉献, 感染心灵

2008年5月12日下午, 一个学生跑来对我说:“教师, 小涛的家乡地震了。”我赶快喊来小涛询问情况, 她说:“在汶川, 不在我们老家。”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深入, 我的心被这场灾难揪住了, 学生们也在议论着, 共同关心着灾区的人们。

随后, 少先队倡议自愿捐款, 支援灾区人民。捐款结束后, 班里有三个学生捐了100元, 我让他们说说捐款感言, 清记得小磊同学说:“教师讲过,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现在我帮助了别人, 当我有困难时, 别人也会帮助我。”小涛说:“四川是我的老家, 我要帮助家乡的人们度过难关。”多么质朴的语言, 却折射出学生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动?我借机说:“同学们, 今天我看到了让人欣慰的一幕, 你们长大了, 知道了真正的爱是什么, 更懂得了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这世界会更加美好。”随后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 在歌声中, 学生们热泪盈眶, 他们的心已被深深的感染, 学生用实际行动给自己上了一堂德育课。

德育是什么?家庭中的聊天是德育, 社会上的耳濡目染是德育, 教师的每一节课和言谈举止都是德育。它是一种感染, 是“润物细无声”。一场大地震, 唤醒了沉睡在学生心中爱的种子, 没有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是什么。鲜活的事实远比苍白的说教更具说服力, 在无声的教育中, 他们学会了给予爱, 作为班主任, 怎能不为之欣慰?

二、用小品的魅力, 教会学生宽容他人

这是令人头疼的一对冤家, 每天早操跑完, 总会掐个没完没了:“教师, 他跑操说话!”“我没说, 你胡说!”……争得面红耳赤, 一些爱凑热闹的学生也你一言我一语的帮腔, 全乱了。怎么能让他俩握手言和?

班级要上“争做文明小学生”的主题活动课, 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落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 其中有一个小品《课间风波》, 说的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我想正好适合这一对冤家, 分配角色时俩人也欣然接受。在排练中, 他们为了演好小品, 相互包容, 并根据台词给对方提意见、做动作。在近两周的合作中, 他们竟相安无事。

活动课结束了, 他们不再“掐”了, 课间总在一起有说有笑, 偶尔有一个出现学习问题时, 另一个肯定在旁边帮忙解决。

德育是什么?德育隐藏在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学生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 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情况, 剖析学生心理。面对学生犯的种种错误, 要认真分析根源, 对症下药。文中的这两个学生, 他们并不是干多坏的事, 只因为两人互相看不顺眼, 缺少包容他人的胸怀, 这在小学阶段是常见的。如何让他们有一颗宽容之心, 是德育的一项内容,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只有在生活中通过相互理解, 才能真正认识到各自的不足。在活动中, 他们精彩的小品表演博得了大家的喝彩, 其实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赞赏。因为有了亲密的合作, 他们忘记了对方的不足, 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教育他们“悔过自新”的一剂良药。

小学生的问题反复性强, 转化成功后过一段时间, 问题又会出现。需要继续关注他们, 用合作完成任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也要不定期找他们聊天, 在聊天中化解矛盾, 巩固成果。

三、走进学生心里, 帮助其快乐成长

欣欣, 一个九岁的小女孩, 非常的乖巧, 可课堂上很少看到她的笑脸。

有一节语文课, 让学生用“离开”说句话。欣欣举手说了一句:“爸爸永远离开了我们。”令人震惊, 原来她没有父亲, 大家竟然毫不知情, 我真是太不了解学生了!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 得知欣欣五岁时, 疼爱她的父亲因意外离开了人世, 从此, 她不喜欢和陌生人交往, 性格非常的孤僻, 喜欢一个人玩。

在班里, 她学习非常用功, 可由于不爱和同学交往, 渐渐的欣欣离集体越来越远。要想让她快乐的成长, 希望她在班集体这个大熔炉里健康发展, 该怎么办呢?

机会终于来了, 学校要举行文艺汇演, 她跳舞很棒, 我决定让她领舞。在排练时, 同学们在一块儿说说笑笑, 只有她总是在一旁静静地听。于是我有意让她教不会跳的学生, 她开口了, 一遍又一遍地教, 在不知不觉中与同学沟通。马上要比赛了, 我对学生说:“舞台上需要的是阳光般的灿烂笑容, 教师要看看谁笑得最美。”没想到欣欣在音乐响起的一刹那笑了, 我发现她自始至终的都保持着笑脸, 笑得那么迷人。比赛结束后, 我当着全班同学说:“欣欣的笑是最美的, 李教师要是天天看到你的笑脸, 那真是太高兴了。”听了我的夸奖, 她又一次笑了。看来她冰封的心扉, 已经开始敞开, 学会微笑了。

此后, 在课堂上, 欣欣总会露出甜甜的笑脸, 积极回答问题。上完《美丽的武夷山》后, 我让学生当小导游, 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她勇敢地来到讲台上, 冲着大家微微一笑, 说:“亲爱的游客,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吉林, 这里有美丽的松花江, 在冬天, 如果你来的松花江畔, 会发现松树上挂满了一串串晶莹似玉的冰花。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树挂’奇景。”她精彩的发言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我趁势说:“同学们,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美等着我们, 我希望你们在微笑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将来去祖国各地欣赏美景, 也去看看欣欣的家乡。”她调皮的冲我们说:“一定要去哟!”

她终于成为一个快乐的阳光小女孩。我释然地笑了。

在许多看似简单平常的琐事中, 其实蕴含着许多教育的契机与智慧, 我们要感谢学生, 是他们教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是什么?家庭中的聊天是德育, 社会上的耳濡目染是德育, 教师的每一节课和言谈举止都是德育。德育包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细节,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利用本土资源落实德育 篇4

一、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全面提升德育水平

千户营乃千年古镇,我校亦有百余年的历史,建校可上溯到1912年2月,先是两级小学堂,而后又附设女校。变动最大的是1976年9月,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千户营小学。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一方面,学校向学生公布了《教育篇》资料的收集方案,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发扬主人翁精神,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提供有关千户营地区教育方面的史料,大家的激情很高。为此课题组讨论制订了该篇撰写的目的、原则,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教育篇》撰写的基本框架定位在“厚今薄古”上。在刚开始收集材料时,适逢湟中县委、县政府准备第五次修订、续写《湟中县志》,敦促我校写出校史,以备参考。鉴于此,我们遂决定将校本课程中的《教育篇》统筹编写,以便节省人力物力。基本框架这样安排:千户营地区教育发展概况;现有规模;千户营学校的发展状况;千户营学校校长一览表;结语。

二、关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撰写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其思想境界。鉴于此,我们要求:①全体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明晰任务。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其中包括用多长时间、完成哪些工作、向谁递交成果等;同时用范例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③多种形式。采用小型分散的小组,个人或集体性活动,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召开座谈会、查阅书籍等。④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利用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生生交流研讨等;也可利用节假日,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调研活动。而每一次调研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之能力。⑤十分注意活动时的安全工作。

三、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团结协作、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为了使《教育篇》的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准确,我特别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环节,注意夯实其撰写的基础。组织学生做了如下调查:①2010年11月14日,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对千户营小学所在地的地理地貌进行实地考察。②2011年4月5日,组织五年级学生以分小组(5~7人)的形式,分别到千户营、鲁尔加、邦隆调查建校后的历史,向该三校教师进行了解、采访。③2012年10月28日,学校派出课题组部分人员和学生代表前往省城西宁的几个省市级图书馆查找课题论文撰写方面所缺少的材料。

通过上述活动,广大师生从中了解了千户营多年的文化教育发展,通过实际调查,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会运用调查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模仿基本程序参加调查,所写的调查材料也基本上做到了观点鲜明、内容翔实;在调查过程中,养成了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过程。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情感体验、分析、判断,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寓德育于调查实践活动中,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摈弃传统的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克服了教条主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千户营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史的古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战争与和平,碰撞与融合,增强了千户营地区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这些皆是进行德育的好素材,能够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有这一切都是成功实施德育的范例,有必要发扬光大。

注释

上一篇:地质开发技术下一篇:英语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