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024-05-02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精选十篇)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篇1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物理实验准确不充分

在初中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是有限的, 在物理实验前, 需要学生提前做好物理预习工作, 明确实验的目的、器材、过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从而保证物理分组实验快速、有效地开展[1]。但是在实际的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 很多初中学生没有事先预习的习惯, 准备工作不充分, 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时时根据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进行, 导致物理实验的效率和效果不高。

2、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不强

当前,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 由于处于青春期, 很多学生比较叛逆, 他们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物理分组实验中, 不能认真的对待实验任务, 通常是随意拿着实验仪器打闹, 不认真做实验, 实验结果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 严重影响了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达不到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

3、物理实验方法比较单一

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 很多教师为了节省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 在分组实验前, 就为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相关资料等, 有时甚至将实验报告的填写格式进行统一, 学生在实验时只需要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即可,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 这种单一的实验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物理实验, 在实验中不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法顺利实现。

4、教师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物理教材中一般会有很多小实验, 这些小实验一般是可以有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 利用生活中的比较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 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这些小实验并不重视, 认为这些小实验没有必要进行, 时间久了, 会使学生的实验意识逐渐薄弱, 学生的实践机会比较少, 不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对策

1、科学的进行实验分组

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中, 科学合理的分组对于促进物理实验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需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学生的个性差异、物理基础、认知能力等, 并据此进行科学的进行小组划分。实验小组一般在4人左右最佳, 小组成员要按照优、中、差进行平均搭配, 保证实验小组能够优势互补, 使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小组合作有效地进行。实验分组后, 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 促进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小组中, 选择组长、记录员、监督员等, 将实验任务划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物理实验中, 不会出现偷懒、不参与实验的现象,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良好的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氛围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 不仅要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 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物理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中, 教师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并且要明确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的预习和准备工作, 明确物理实验的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2]。

3、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强化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在物理分组实验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 使学生的不同思想出现碰撞, 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探究物理问题, 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质疑和猜测, 并进行科学的探究验证。

例如在学习密度的相关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进行物理分组实验, 在实验前设置问题: ( 1)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 2) 同种物体, 质量相同, 体积呢? ( 3) 同种物体, 体积相同, 质量呢? ( 4) 不同物体, 质量相同, 体积呢? ( 5) 不同物体, 体积相同, 质量呢? ( 6) 同种物质所组成的不同物体, 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呢? ( 7) 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是否相同? ( 8) 如果换几个其他物体, 重复实验, 结果会怎样?[3]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做好实验记录, 明确密度的相关知识。

4、做好实验的评价反馈工作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后, 要做好评价和反馈工作, 将分组实验纳入到物理考核成绩中,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同时对学生分组实验时处理问题、实验操作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使学生明确自己实验中的优势和不足, 更好的改进。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 分组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对于促进物理教学效果具有积极地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提高对分组实验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 促进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以及物理知识的提升。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 物理实验中主要是演示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是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 这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分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学习中, 实现良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4.5 (20) :58-59.

[2]钱梅.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思考[J].新课程 (中学) .2014.16 (8) :161-162.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分析 篇2

2015/7/15 时光匆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又繁忙中过去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教研工作,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学生在这一学期学习成绩有了一些进步。结合学生实际,我参照《物理课标》,采取开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我将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一下。

二、质量分析:

1、学习兴趣

从形成性评价表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以成绩较好的为突出,后进学生由于知识的积压,兴趣较少。

2、学习情况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比较积极,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学习习惯从日常教学及评价中我觉得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主要表现为不爱读书,不爱惜书,上课不带书,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完成不是很好,上课合作学习意识不够高,上课随意说汉语,突出表现在一些差生上,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待提高。

通过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大多数同学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意识,有少数学生能自觉预习,复习,课后也能主动请教老师,并自觉与班上同学比一比谁最棒。

三、取得的成绩及不足

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这一学期的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和方式还需不断充实,争取以后在习题上精选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加强学生解题规范化的训练,重视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物理源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物理知识。坚持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 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概念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理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熏陶的重要途径。概念教学的优劣,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索物理概念学习是物理教学的长久以来的话题。

一、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的反映。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类物理现象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中获得感知、形成初步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等思维活动,把一些物理现象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基石,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部分,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其地位举足轻重。

二、注重学生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如在讲授比热容概念的形成时,学生从演示实验中已经获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要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否相同?再进一步提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1℃吸热是否相同?单位质量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热是否相同?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反映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学性质,然后再引导学生概括比热容的定义,用语言和数学公式来反映这个概念。

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形成概念的过程收到良好的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师启发和引导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跳跃太快,学生会想不到;原地反复绕圈,学生又会感到烦琐,教师切不可急躁地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维。其次,要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概念的物理意义,逐字逐句地研究概念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自己用数学公式来表不同物理概念,让学生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概念进行全面的理解。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一)巧妙地引出新概念

教学中尽量从已学过的概念出发,自然地把新概念引申出来,使学生意识到建立新概念的必妥性,以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讲解“速度”概念,我先从机械运动开始。学生已认识到了汽车行驶,飞机飞行,乌龟爬行等都是机械运动。首先列一举这些机械运动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异同,发现新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意识到三者运。动快慢不同这一点时,就感觉到有引出一个新概念来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这样由已知概念出发,引出新的概念,既能对已学概念进行复习巩固,又能使学生明确引出新概念的必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抽象的概念采取形象教学,化难为易

1.用直观形象的实验进行启发

譬如在进行磁场教学时,开始就拿出二个纸包,一包裹的磁铁,另一包裹的是一木块,学生不知奥妙,指出这两个纸包的周围似乎没有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然后请一位学生将小磁针分先后轻轻地放在这两纸包附近(位置任意),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一个纸包旁边的小磁针会转动,而另一个小磁针不动,使它们产生悬念,相信了看起来一无区别的两个空间,确实有所不同。

2.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启发

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触类旁通”启发学生理解。譬如组织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时,学生对定律存在的因果逻辑关系不甚理解,往往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在教学中可做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有父子二人长得很相象,有人说父亲很像他的儿子。学生自告奋勇地纠正说:应该是儿子很像他的父亲。于是就因势利导地指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也是先有了入射光线,后才有反射光线,反射光线是随入射光线改变而改变的,通过这样比喻启发,学生对反射定律理解更透彻了。

(三)捕捉错误,强化概念的认识

在概念教学中,学生的某些错误认识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对于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如在力和运动关系一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物理在匀速行驶的水平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向右做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传送带对物体向右的摩擦力,其中多出了一个摩擦力。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理解不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如果物体果真受到传送带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作用,那么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还受一个向左的力,与向右的摩擦力平衡,这个力会从何而来呢?结论是找不到,因此传送带对物体也就不存在摩擦力。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结语

概念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个深化的问题,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可知,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概念不可能一次性掌握,有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问题中去,使学生在运用概念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法研究.

[2]盛建国.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难点与突破.学术研究.2011年第7期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习题分析 篇4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习题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习题现状分析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习题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学生的练习直接影响着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做题技巧的提高。然而从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差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个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教学中,习题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没有较好的物理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不清楚直接导致对概念和原理的不理解。概念混淆影响做习题的效率,对于物理概念很多时候都是机械地、枯燥地去记忆,即便是记住了概念本身,但是对于概念的用法、原理以及其他的涵义并不清楚。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的物理概念比较杂,涉及面也比较广,知识点太分散,不集中。由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否做好习题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热情。

其次,教师在物理教学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多数物理教师因为时间原因而没有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对于物理的教学而言,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教学任务、备课量大、批改量大和辅导等大量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件制作。而通过课件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方法,通过动态直观的课件演示来说明抽象的物理知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但是由于课件制作的资源溃乏和资源库信息的缺失使得课件的制作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最后,教学环节过于单一。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虽然这样的方法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和被提问者之间仅仅形成的单向信息传递,学生可能专注于回答相关问题而忽略对知识深入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加以解释和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扰乱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即使回答对了,也只能说是去花费时间寻找正确答案,并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初中物理课堂习题教学的具体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的学习或许对很多初中生而言是个枯燥无趣的过程,在物理习题的学习方面往往是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效果又不太明显。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在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在平时的课堂和学习实践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在这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和加深学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一)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利用课余和自习的时间针对每一个物理概念展开自己的理解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对物理概念的简单记忆,把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当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注意这部分的学习和理解。在预习以后也可以对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练习,看看还有哪些不足和欠缺的地方。作为教师也应该注意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解,重点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在解释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加强学生习题的训练

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使用习题集学习物理的习惯,对于理科的学习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掌握物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每人至少要配备一本适合初中阶段的基础习题集。在平时物理学习过程中,根据课时的进度和要求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从基础的概念开始,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理解所学物理知识的涵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针对重要的!物理知识进行专门的讲解

在物理习题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教师首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提出所要完成的任务,介绍所需用回答的问题,让各组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展开探讨,集思广益,肯定会涉及到与改问题相关的很多角度,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以后,教师可以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通过对重点知识点和习题的剖析、讲解以及提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首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并且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每个组员可以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题目并且写在纸条上,对习题进行考查,题型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很灵活,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对某个现象的物理分析和说明。然后大家通过抓阄的形式决定自己需要的作答的题目,而对于答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最终测试出物理的学习效果。学生自己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主动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这种自由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课外物理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当物理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适时地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课外资料进行学习,主要包括一些比较难的奥赛课本,然后做一些相关的习题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习题进行积累和整理,把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的知识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积累和总结,可以对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归纳,针对习题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扩展延伸,可以对涉及相关的话题和内容进行说明。

三、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任务艰巨,而且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改革物理课堂习题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灵活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在于课堂和书本,还在于个人平时的积累和教师的引导。通过不断实践,只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和策略,就可以不断加强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视度。而创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和相互探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理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物理习题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初中物理学习策略和方法[M].北京:物理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束定芳,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陈琳,王蔷.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梁兴哲,初中物理课堂习题分析法[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篇5

宝东中学 石磊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科书;功能

一、“生活—物理—社会”的教学功能

1、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活—物理—社会”主要是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学史料、联系实际的知识或深化与拓展,阐述一些物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使教材内容得以铺垫和延伸,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开放性,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以阅读材料这样具有弹性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例如,“能源的分类”阅读内容的取材,不仅诠释了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意义,同时还指明了新能源研究和开发方向。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生活—物理—社会”选编的内容大多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很强,文字简练生动,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信息,通过自我思维、对比、联想提出问题,并与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

3、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素材。“中国人实现飞天梦”,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经历了三十多年,说明了人类对航天事业的追求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不断地发展。热机的发展历程,从17世纪末法国工程师巴本制成第一台带活塞的蒸汽机,1705年纽可门及其助手卡利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1764年英国人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了改进,于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1782年前后,瓦特将机器进一步改进,并于18世纪末将曲柄连杆机构用在蒸汽机上,到20世纪初蒸汽机被广泛用于电站、工厂、机车和船舶中,整整经历了三个世纪!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对科學技术的探索与运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科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都体现了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些生动的物理学史料,无不印证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推崇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认识了科学成果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还了解了科学家献身事业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4.接近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物理—社会”大量介绍了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应用意识。例如,“超导现象及其应用”中,介绍了超导现象及超导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大海中蕴含的机械能”介绍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形状和前景;利用微波技术制作的微波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废干电池污染与安全处理”增加了环保方面的知识。

二、“生活—物理—社会”的使用策略

1、加强指导。新教材中大部分“生活—物理—社会”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但阅读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结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学会思考、质疑,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材料的意图、功能,以及学生的状况适时地指导,如布置阅读作业,提出阅读思考,给出阅读提纲,组织阅读讨论,解答阅读疑问,以使学生的阅读处于主动的、积极的、发展的状态。

2、重视反馈。阅读反馈是提高学生阅读成效的必要措施。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此外,教师应根据材料编撰一些难度适宜,并具有生活、社会、科技气息的试题(特别是信息题),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与课堂教学设计的融合。如何将部分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例如,“蒸发现象”的教学设计中,在学生感知了蒸发现象及其特点、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现象后,可让学生阅读“火洲里的坎儿井”并探讨其科学性,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从而能够指导自己更好地生活,于是,求知欲望高涨。

4、从“生活—物理—社会”中寻找切入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课题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物理—社会”正是在丰富的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教师要善于根据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有趣的人体尺度”中就可以提炼出一些课题,“拳头的周长与脚底长度有何关系?”“人体的脚长与身高有何关系?”“人体的身高与头长有何关系?”在这些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而且感受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真谛。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篇7

1 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 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 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 在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下, 使学生学会科学家如何面对各种现象,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会收集、处理、分析需要的各种现象和数据, 在探究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 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明确学习活动任务的基础上, 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 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合作探究,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为了引导、协助、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1.2 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容器, 学生接受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据心理学家统计, 一个人看过所记住的材料比听过所记住的材料要多1.66倍。探究性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看”的过程, 它是在教师的激励指导下, 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学和探究的过程中去。通过积极自主的思考、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获得知识,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造成只会机械的解题, 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一筹莫展, 能力无法提高。

1.3 信息交流的广泛性

探究性教学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与传统模式由教师满堂灌、对学生单向传递信息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丰富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表达、锻炼的机会, 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1.4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 放下师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压力, 处于平等环境, 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 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学生得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1.5 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 学生的家庭环境、文化基础知识、认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其差异, 按同一个教学要求对待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 一部分学生感到要求过低, 一部分学生又感到要求过高, 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而探究性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学要求有针对性, 更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

1.6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处在被动地位, 教师为了教而教, 学生为了学而学, 教师语言生硬, 要求过于“严格”, 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的是紧张、压抑的痛苦过程, 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探究性教学由于学生自主探究, 分层要求, 有教师的激励和赞许, 同学间的交流合作, 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不仅有知识的积累, 更有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塑造, 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起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环节

2.1 提出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前人研究得到的每一项成果的过程, 都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能从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 在上《物体的浮沉》一节时, 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将不同材质的小球投入到水中, 有的球上浮, 有的球下沉, 有的则悬浮在水中。从这个情景中, 学生必然会提出一系列问题, 如提出“物体的沉浮由什么因素决定”等, 此时学生就会想去探究这个问题, 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2 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导并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 在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还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探究。如在压强这一节里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了与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硬度有关等猜想, 对学生来说这些有理有据的猜想使我看到学生聪慧的头脑, 看到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2.3 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

在一个探究性实验中, 往往需要用到多种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归纳、类比等, 这些方法都可渗透于教学中, 引导学生应用于验证猜想和假设的方案中, 要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想出的、说出的方法越多越好, 教师应在此过程中适时指导, 尊重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节的教学中, 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自己设计实验, 动手探究,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受课本和教师的限制, 促进教师深入研究。

2.4 指导学生实验, 帮助学生分析论证

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甚至是很严重的错误, 教师一定要做必要的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踏实、严密的动手能力。在分析与论证上, 应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中, 不要急于得出结论。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并且发现在每次改变物距后像和像距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 边做实验边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深入人心”, 在遇到问题时能迎刃而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异, 这样才更具有科学探究的味道。

2.5 激励学生交流合作, 加强知识的巩固应用

通过学生间地讨论, 交流自己的成果, 取长补短。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应做好组织工作, 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 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解决问题中, 若发现与科学结论有一定差异时, 教师应作正确指导, 使学生把书本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的探究能力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相信学生的能力, 但也不放任自由。只要教师认真研究, 大胆创新, 将探究教学模式很好地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培养人才的问题, 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要:初中物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要求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活动。为了适应我们的应试制度, 以前的教学方法, 是一个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的教学。而现在的教学方法, 是一个更注重过程的全新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中, 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对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主体作用,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新课改,措施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加深,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标的教学思想下,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进行了明确的指导, 对初中的物理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1.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现状

由于新课标改革进程还没有过多的深入, 传统的物理教学依然占据了大多数的物理教学。但是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式的物理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式的物理教学中, 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 同学更加的个性化、多样化。并且随着新课标的改革, 教学素材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 使其更能符合学生的教学。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学”而不是“教”,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是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新式的物理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更加的频繁, 课堂的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在这种新式教学中, 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的进行开发, 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能力提高了有效的保证。

2. 提高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措施

2.1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 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差, 这就导致教师教学非常吃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般般, 但是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 无论是在日常应用, 还是考试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好力学知识。首先教师应该吸收新课改的思想,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尊重学生的对位, 并且采取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 将枯燥的力学知识变成一段小视频或图片, 把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2 做好课堂设计, 设置合理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力学教学时, 要在课前充分进行课堂设计工作, 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合理的问题, 能够更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首先, 教学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平台, 从而教师才能够合理的提出问题, 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响应。其次, 教师应该合理的设置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把握问题难度, 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三, 教师可以将一个复杂问题, 设计成连锁问题, 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导, 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最终掌握复杂的问题。第四, 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的时间, 保证学生已经进行充分的思考。例如再进行浮力教学时, 可以提问船为什么能够在水上漂浮?为什么铁块却会沉入海底?等问题。

2.3 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材料, 进行实体教学

力学中的知识大多是来自于实际中的知识, 并且物理中的力学还融入了很多的其他领域的知识, 所以只进行理论教学会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力学教学时, 要尽量将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教学中, 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力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来做自由落体运动、斜抛等实验。教师在进行磁学教学时, 因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很抽象的物质, 这难免会导致初中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素材充分的融入到教学中,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借用小磁针来进行实际教学, 研究地球这个大磁场, 再结合磁铁等小磁场, 对磁场进行直观的教学, 使同学更加直观的了解磁场。

2.4 学生要学会将力学的知识联系实际

教师在进行物理力学教学时, 要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 从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力学的知识。并且学生掌握好这项技能, 能够为其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要保证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思考, 不能跑离理论知识。

总结

力学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不断的优化, 教学中心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 并且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力学的教学也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教师应该充分坚持新课改的教学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的, 保证学生在走出校园后, 能够在生活中更加的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瑞玲.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J].中华少年 (研究青少年教育) , 2012, (19) :239~241.

[2]胡春丽.怎样提高高中生物理力学的解题能力[J].信息教研周刊, 2013, (3) :73.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9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 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农村学校中, 因为经济能力和地理位置等原因, 物理教学设备相对于城市来比更加的匮乏。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也有很多的人选择把孩子送到城市中继续学习。[2]在城市中, 因为班级多, 学生广的情况, 对物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性。初中生因为物理教学工具和设备不够, 无法亲自体验物理实验中的乐趣。只能够通过教师的演示, 看书等方式来学到基本的知识, 没有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 例如, 就“用天平和测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一实验来讲, 是一个较基础的实验, 可以让初中生自己动手用天平和测量筒进行操作。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天平和测量筒, 选择了让教师进行演示, 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二) 从学生方面看

从学生方面来讲, 因为在新课改之前, 没有对初中生进行一个很好的关于物理的引导和教育。很多初中生对物理产生了恐惧的心理。[3]如果初中生没有兴趣去学习物理, 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困难重重。教师和初中生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

( 三) 从教师方面看

现在, 许多的教师考核与学生的成绩相挂钩。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 而忽略了能力与兴趣的教育。故而引发了一些“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教师过多的注重概念教学而不愿意花时间去设计和演示实验。而有时间做实验则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 没有给初中生留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例如在“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过程中,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的。规定了每个初中生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测量。对实验步骤省略的讲解, 然后教师再做详细的演示, 讲解应该怎样去通过弹簧测力计测力。初中生会跟着现有的步骤动几下手, 或者是观察别人怎么做, 然后就自己怎么做。然后记录几个数据就算完成实验了。[4]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自己去思考问题, 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养成。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的初中生物理教学中确实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才能提高初中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针对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 一) 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和教学态度

要想改变初中物理现状需要通过改变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来进行改变。在物理教师方面, 要认识到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生方面, 要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 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初中生在学习物理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该通过详细的讲解或者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一样, 所以在物理学习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教师要及时的发现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让初中生体会到物理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在以前的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有位学生生在生活中发现, 有时候屋里会有一团比较暗的地方, 然后就在学校问到了物理教师。老师首先对他进行了表扬, 表扬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耐心详细的给他讲解了是因为光的原理造成的。然后告诉这位学生生活中还有这样很多的例子可以自己去发现一下。这位初中生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讲解, 对物理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也表现的非常优秀。

( 二) 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要重视物理教学设施设备这。第一, 购买物理有关图书, 让初中生能够从物理图书上学的物理知识, 培养物理兴趣。第二, 增加多媒体物理教学的方式, 让初中生能够通过多媒体, 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的用处。[5]从教师方面来讲, 可以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物理道具。 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又丰富了教学的资源。例如, 在初中物理教学到沸点和燃点这一块。教师可以和初中生一起动手制作纸锅。纸锅制作完成后, 加水后放在火上去烧。让初中生自己思考, 为什么水热了, 但是纸还是完整的。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资源, 又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 三) 改变教学模式

1. 学生亲自动手, 增加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想要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式, 一些小型安全的实验是最好的选择。例如, 教师可以告诉初中生可以通过水果来制作电池, 告诉他们重要的步骤以及原理。让初中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制作水果电池。在课堂上通过手影游戏, 瓶口吞蛋, 放大镜点火等游戏来了解物理现象的神奇。利用光和水来制作彩虹, 通过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现象等也可以调动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和概念相结合

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是需要初中生去读和记的。但是概念学起来又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这时候需要从实验出发。让初中生明白了概念的内容, 又增加了记忆。所以要做到概念与实验两者相结合。 “减小噪音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是声源处, 第二是耳边, 第三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这样的概念单讲起来是枯燥乏味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手机拿出来放一首歌模拟噪音, 在演示“声源处”时, 教师可以歌给关掉, 这样从声源处减少了噪音。在演示“耳边”时让学生捂住耳朵也可以发现噪音小了很多。在“传播过程中”则可以把手机给拿到教室外面, 学生可以发现因为墙面的隔离, 所以教室里的噪音也减轻了很多。

三、总结

我国现在物理教学因为教学工具不够, 教师不重视等原因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教学观念, 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教学资源, 做到实验与概念相结合, 使初中物理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兴国.初中物理实验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蒲玉成.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及实验教学初探.四川民族教育报, 2006.

[3]王生.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上海出版社, 2002.

[4]胡立来.初中物理实验现状.天和初中, 2011.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篇10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概况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有很多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 有的侧重于设计, 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各有特点和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实验凭借其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现象明显等优点备受物理教师青睐, 也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思考、采用的焦点。因此, 小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 物理小实验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能激发矛盾,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实验教学的机会,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 并用来做一些实验, 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 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 从而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他们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主动, 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只有学生对学习认知产生了兴趣,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2. 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枯燥的, 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 使学生感得生动、有趣。在黑板上做实验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 只有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才能提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亲身经历过的事总是会比被告知的来得印象深刻。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 特别是小实验, 简单易行, 学生自己也会有试一试的想法。自己动手做一做, 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初中的物理内容和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 因此, 许多小实验的进行,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践能力。

3. 物理小实验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 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 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一个新知识, 很快就会被学生所接收, 还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 又加以联系, 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复习课不枯燥单一一直是老师们思考的热点, 我们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 即便是复习课, 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 对一些难点、重点, 如果能适时地穿插一些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 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

4. 物理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教学的加强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观察的作用, 每个实验都要多做几遍, 并且多动手;随着实验的进行, 要不停地反复思考, 使之与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衔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应充分地了解,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使学生提高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教学和学习都事半功倍。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充分发挥了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 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 内容丰富充实, 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雨松.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 2008 (33) .

[2]刘金水.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J].新课标:教研版, 2009 (06) .

上一篇:快速热循环下一篇:综合能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