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2024-05-12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精选8篇)

篇1: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1、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新课程标准在物理物实验教中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2、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归纳、获得结论→评估与交流”。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对于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篇2: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摘要】创新物理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观点。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同时又是要提高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为了探索物理创新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进行了创新尝试。

1.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要想把所学知识梳理清楚,首先得记忆所学知识。如果能够及时让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里重现,就能增强记忆,减少遗忘。新课结束后,让每位学生都回忆本节课内容要点,加工后进行整理,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进行反思,然后教师进行点拨,拓展升华,使知识系统化、深入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学的轻松,用的自如。

2.让学生抢答练习题,增强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回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可以形成应用知识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讲完后,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让全班同学抢答,看哪组的同学抢的多,答的对,并表扬冠军或冠军组,对抢答不理想的组或个人提出希望,迎头赶上,不要失去信心。这种形式既能抓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增强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3.精心设计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中学生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动手实验的意识,提高动手实验探索新知的能力,物理教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实验鸣锣开道,而且还用实验收拾战场。学生刚学完新概念,新规律,教师演示一个实验,或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做一个小实验,并要求说出实验原理或解释实验现象,或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用现有器材探索新知,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眼、动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养成动手实验观察的好习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如:讲完八年级物理上册,“摩擦起电”一节后,让同学们各自拿自己的塑料笔杆或塑料米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去吸预先撕好的碎纸片,当同学们看到碎纸片被摩擦过的笔杆或者尺子吸起来时,个个兴奋不已,这个时候老师乘热打铁提出新问题:“纸片会被吸住不掉下来吗?”学生又接着探究,发现纸片不会被吸住不掉下来,而是吸起来后就又掉下去了。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这样什么是物体带电和接触带电就不解自破了。从而使学生不仅在兴奋之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念,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如:在讲完八年级物理下册“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一节后,教师可演示短路对电池的危害实验,因为电源短路在电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起来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交待清楚,只有用事实说话,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自体验一下,难点才能迎刃而解。这个实验可以这样做:将电池固定在电池盒里,用夹子将导线直接与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几秒时间,只听见“噗”的一声,电池一端严重变形并伴有一股焦味,请学生摸一下电池,会有很烫的感觉,由于短时间内放电,电流很强,有可能造成火灾。学生亲眼目睹了电源短路的严重破坏十分惊奇,个个找原因,争先恐后地解释,有的觉得不可思议,并从中深刻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想弄明白个中原由,就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物理的潜能,兴奋地渡过了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教学中使用过的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事半功倍,成绩斐然,学生学的舒心,教师教的放心,多快好省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3: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一、学生实验, 引入课题

1.将半杯热水倒入半杯凉水后变成一杯温水.启发学生:热水和凉水在变成温水的过程中是否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与前面学过的机械能是否相同?

2.天冷时, 双手互相摩擦可使手变暖和, 对手呵气, 也会使手变暖和.启发学生:手暖和时是否也有能量的变化?搓手与对手呵气这两种方式是否有区别?

以上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并体会感受.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得到物体内部存在某种形式的能量, 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视频展示, 创设情境, 引出概念

1.让学生观看与课本插图内容有关的一段视频.学生观看了形象、生动并且有趣的图像画面后, 很容易通过类比而得到内能概念的定义.此过程省略了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能够主动推论而得出结论.

2.对照视频内容启发学生注意: (1) 物体的内能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具有的, 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所具有的. (2) “总和”是指该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3) 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每个分子的动能都不为零, 分子动能之和不为零, 因此,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三、探究实验, 深入研究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演示高锰酸钾或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学生观察现象后分析、总结得到:温度越高, 扩散得越快.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 火柴头着火现象的演示.

演示①:将火柴头接触酒精灯火焰, 火柴迅速着火、燃着;

演示②:将火柴头靠近酒精灯火焰, 但不接触明火, 火柴头仍可着火;

演示③: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 可燃着;

演示④:将火柴头上的火药刮下放入“空气压缩引火仪”中, 迅速将活塞下压, 可看到其着火, 燃烧.

上述现象教师边演示边启发,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到:①②两种情况利用了热传递的方式, 使火柴头上的火药温度升高, 其内能增加;③④两种情况分别是利用克服摩擦做功和压缩空气做功, 使火柴及厚筒内空气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最后总结得到结论:

a.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 能的形式不变.

b.用做功的方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其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能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四、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钢锯条.问:如果只知道钢锯条温度升高, 而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 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的?

学生在一系列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经教师点拨, 很容易得到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无法判断钢锯条是通过什么方式使它内能增加的.

五、练习巩固, 结束新课

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前提下, 教师设计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分析, 以巩固所学知识, 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 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附]投影练习题:

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0℃的冰内能为零吗?

2.打气时, 气筒壁为什么会发热?

3.分析下列现象:

①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温升高;

②食物放入冰箱, 温度降低;

③钻木取火;

④水烧开时, 壶盖被顶起.

其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篇4: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播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氛围策略: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題,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另外要抓住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个性化。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发挥优生的长处、优势,消除差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从而体验学物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大胆质疑创新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是思维的灵感所至,是发明创新前迸出的思想火花,科学创新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大胆质疑、敢于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通过奥斯特实验分析可知,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有的学生就大胆提出设想:“利用磁场是否可以获得电流呢?”这种想象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性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实验教学置于显著位置,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进行实践动手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多观察物理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现象的分析。同时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学生实践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制作、资料查询、科学实验等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应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创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中学)

篇5:创新农村初中传统物理教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物理教师则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自己学生的专业人员。对于一名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农村孩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

一、上好物理学开学的第一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节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今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所以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认真备好教材,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备好教材,先要清楚本章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知道本节在这一章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要仔细阅读本节内容,统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分配好本节课的时间。认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要事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比如班上的学习风气怎样,优生和困难学生的比例,哪些学生在班上能很好起模范带头作用,哪些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有不良影响,等等,这些工作在课前都要事先做好。再就是认真做好新课的导入,导入是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是对物理最原始的认识,教师要说清物理学的地位,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与影响,既要举先进的科学方面的例子,更要多举身边最常见、最有用和最能让初学者理解的例子。注意自身的形象,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的自身形象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对物理形象的一个表象理解,就像教师认识学生一样,都习惯用第一印象来评价这个学生,而且第一印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对这个学生评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东西放入课堂中去,比如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魔术师在沸水中洗手为什么没有被烫伤,原来那不是在水中洗手,而是在一种叫乙醚的物质中洗,因为乙醚的沸点只有34.6℃,所以魔术师当然不会在这样的“沸水”中被烫伤了。比如多做几个新奇的课堂小实验,多让学生们自己来参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用冷水把热水烧开”“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等等就是一些不错的实验。

二、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现在的办学条件下,农村初中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物理教具满足不了课堂要求,最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而学生实验大多只是教师在讲台上用嘴“做”,这样虽然短时间内学生能记住关于这个实验的目的、器材、现象、结论等等,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各种实验,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就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比如学校的温度计不够,就让学生用饮料瓶和吸管来代替;学校的杠杆不多,就到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去找小木棍来代替;学校的变阻器少了,就在家里的废旧电器开关中去找……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道学好物理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要多展示学生作品,让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先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很好保存,在课前将优秀作品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看,给下一届的学生起一个榜样的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制作欲望。做得特别好的作品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出自己的心得,而且教师要承诺一定会好好保存,留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观看和学习,以激励同学们在制作时更加用心。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学生自己的成绩,哪怕他们制作的只有一点点的亮点,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对于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教学要求就应该相应地低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课以内,不能要求过高。

四、农村地区也要多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全国各地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普遍推广,绝大部分的学校也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会运用现代的教学设施来讲课,让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同时和他们交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农村学生的培养。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物理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好每个实验,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中学)

篇6: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研讨

——全国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体会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

郭海燕

(2013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讲座实录)

关于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网上的相关论文数不胜数,在座的老师肯定也有一些心得,说不定还写过相关的文章。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理论的,我想讲的是由我亲身经历所提炼出来的真实的东西。以下观点,原创、真实,但只能代表我个人,不代表任何单位和组织。省教育厅安排我讲这堂课的目的,是希望我能从一位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的角度切入课题,下面我就从我的参赛经历说起。

一、参赛经历

1、全国教学大赛简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由全国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几种教学比赛。

第一种是“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国青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国青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届,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原则。第十届是2012年1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因此可推算出第十一届的举办时间将是2014年11月左右,符合参赛条件的老师若有意参加国青赛,请把握好即将开始的县市省(区)选拔赛的机会。

第二种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名师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名师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是2012年9月底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可以推算出第四届国赛时间大约在2014年9月,县市省(区)选拔赛即将开始。当然,在县市省(区)选拔选手时,选拔赛的名称不一定是 “名师赛”,如我省的第三届选拔赛是以“复习课比赛”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如果想参加名师赛,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参加省市讲课比赛的机会,如果能够在省市级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比赛中名列前茅,都能获得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资格,即使这次没有机会,只要你足够优秀,下次机会还在等着你。在选拔赛中,各地依据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确定名师赛的推荐人选。我省的物理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是培养全国一等奖的高手,曾在一届比赛中辅导高中和初中学段各两名选手全部获得全国一等奖,创造了全国纪录。

除了参赛选手的年龄因素外,以上两种比赛的其他要求、比赛流程、评分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提前几个月给出待选课题,比赛时现场讲课和教学设计各占总分值的90%和10%。

第三种就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创新大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没有限制。同样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六届。每届比赛均设置不同的主题,如第三、四、五届大赛主题均为“科学探究”,第六届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参赛选手向大赛组委会上交一份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课题不限,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录像课在比赛现场进行播放,占总分值的60%;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占总分值的10%。总分值的30%来自于选手的现场评课能力,方法为:参赛选手从其他参赛选手的录像课中现场抽取一堂,观课后进行现场独立评课,时间限定为10分钟的。参赛选手的名次和获奖等级依据就是录像课、教学设计、演示文稿和现场评课的总分值。现场评课是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亮点,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超链接《关于2013年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展示交流活动的说明》)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给大家看看,对比前几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变化,如大赛时间、录像课长度、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等。大赛时间由11月下旬移到了8月中旬。因为大赛不需要参赛教师现场讲课,只需要现场评课,故不需要学生配合,将比赛时间定在暑假期间可以避免影响参赛教师、观摩教师、学校领导及承办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录像课时间由以前的40分钟改为30分钟,参赛选手在课题的选择和后期剪辑时一定要注意;参赛选手的年龄必须在40周岁以下;大赛的主题与第六届相同,仍然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无论是录像课的设计意图还是现场评课视角,都应紧扣大赛主题。

关于全国比赛对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的要求,无论是参赛的老师还是指导老师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就以我的参赛设计和演示文稿为例,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超链接《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演示文稿)2、我的参赛经历

我参加的是“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2010年12月,我参加了黄冈市的选拔赛,比赛课题为《摩擦力》,内容为一节录像课和现场评课,我靠闭门造车做出了这堂课的教案和课件,在自己班上试讲一次后,就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堂实录,时间不到40分钟。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我现场评课发挥较好,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黄冈市一等奖的,因为我看比赛通知时只注意下报到地点和参赛费用,没有足够重视这次比赛,赛前也没有认真研究大赛主题,完全是试试看的态度,用评委们的话说,课堂上仪器是陈旧的,桌子是破烂的,教学流程是常规的,完全体现不出创新。这次选拔赛我非常侥幸地获得了一等奖并进入决赛。

学校对我这次参加市里的决赛非常重视,派出几乎全部物理教师来观摩指导。决赛的内容是现场讲课和现场评课,决赛准备工作在寒假进行,我完全推翻了初赛的教学设计,虽然还是闭门造车,但是由于借助于网络媒体,我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如用毛笔的形变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用砂纸代替毛巾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等等,所以教学效果比初赛要好许多,决赛结果是我与另一位选手被推荐参加湖北省选拔赛。

湖北省选拔赛只要求交一盘录像课光盘,不需要选手到场,这就意味着对录像课的要求非常高,必须重新录课。取得学校支持后,我在黄冈市教研员王胜华老师的指导下,将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如将导入实验换成了趣味性更强的“捉泥鳅”比赛,在别的学校借用了一间设备先进的高档多媒体教室进行录制,还要求学生统一穿着校服。

光盘交到省里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等来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并取得了进入湖北省决赛的资格。湖北省决赛要求五名选手同时观看一节录像课,并同时进行半个小时的独立准备,然后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我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重新审视我参加省赛的录像,我发现还是显得比较粗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饰完善,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帮助下,我对教学设计精修细改,对录像课精雕细琢,同时评课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011年11月的广东之行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二、获奖感言

从全市选拔赛到全国决赛,一路走来,我觉得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偶然,如

果一定要我谈谈获奖感言的话,我认为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自身的坚持不懈是基础

从团风到黄州,从黄州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广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这是一场多么考验我的体力和毅力的持久战啊,这一路走来,如果不是不懈的坚持,我是收获不了那沉甸甸的成功和喜悦。备战期间,常规教学工作不能耽误,家务琐事也不能完全撂挑子,只能利用周末和深夜搜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语言言表,但是无论遇到多少阻挠和困难,我就认准一个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想完成创新大赛,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要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舍弃了几乎所有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连晚上睡觉都经常梦到我的课。由于有市、省比赛的经历和经验,参加国赛最后的冲刺、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磨课,虽然我自认业务基础一般、能力有限,但只要我持久不懈的努力,相信上天不会给我一个失望的结果!

2、团队的集体智慧是助力

个人的力量和能力再大、再强,也还是有限的,关键时刻,我校领导及物理教研组全体同仁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国赛录课前,一连两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集中到校研讨课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甚至帮我制作实验器材,多次骑车去黄州购买上课用的氢气球,安排各班轮流进行试讲,由于试讲和录课的地点不在本校,还得帮忙搬运器材、组织学生„„这些繁琐的工作是大家共同分担的,集体的力量为我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让我的课增色不少。

3、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关键

一路走来,帮助和指导过我的人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湖北省教科院的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接触过许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对待工作异常认真,为人近乎刻板,不讲情面,对选手要求非常高。国赛前他曾和市、县教研员一起到我校视导,那次由于我试讲超时,他给了我非常严厉的批评,并对后期准备工作定出了详细的时间表。2011年8月下旬,暑假快收假的时候,他组织我们湖北省的四位初高中选手到武汉进行评课培训,那种紧张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每天中午发给我们四张光盘,拷到自己带的电脑里,下午的任务就是看课,不仅要看自己准备评的那堂课,还要看别人的课。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评完后互相打分,得分最低的上午得罚站,还得负责请大家吃午饭,„„因为怕罚站,一下午看四节课觉得时间不够,我们只有开夜车,那几天我天天熬到零点„„就是这样魔鬼般的集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级的评课标准,明白了应该在上台后详略得当、抑扬顿挫地即兴演讲,既要一语中的指出课好在哪儿,又要火眼金睛挑出毛病、提出改进意见,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演讲前后呼应,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对于我们这些理科教师来说,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许老师的训练下,我们做到了。

三、获奖收获

参赛之前,我对那一纸鲜红的荣誉证书无比向往,觉得我所付出的一切都可以用这张证书来得到证明。获奖之后,我才明白这张证书仅仅只是对我之前所付出努力的一个佐证,这次比赛真正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以下十个字:

1、专业

一位参赛教师在团队的帮助下,经历一轮又一轮磨课,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最有价值的就是感觉自己无论是专业水准、教学技艺还是教育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的指导老师之一,黄冈市物理教研员王胜华老师曾说过,这一年的磨课经历对我的提升作用相当于普普通通教十年书。

2、人脉

参赛经历使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物理同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成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互相鼓励,互相解惑,这些宝贵的人脉对我在教学和教研上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平台

获奖后,省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曾勉励我说:要将全国一等奖当作起点而非终点。我现在才明白,获奖后我会得到更高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给我创造了更多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遇,是我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4、机遇

全国一等奖不仅使我在评优评模评职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还给我提供了许多更好的机遇,比如能来这儿,能在省级教师培训讲座上展示我的风采。

5、挑战

获奖对我同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一个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成绩不如别人,那获奖的意义又何在?参赛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促进教学,若专业技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那就说明获奖选手只停留在参赛的那一堂课上,没有悟到教学的真谛,没有参透放之所有课而皆准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压力之下也产生了动力,我比参赛时还要更加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四、赛后思考

1、想抓到鱼,你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

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想当然是教师的大忌。正如想抓到鱼,你就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作为一名物理老师,若能研究中学生心理,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口味,想让学生不爱学物理都难!

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是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唱独角戏、学习不愿主动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看教师“表演”上,如果不断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刺激,将会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动脑,就会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就会越爱学习。

3、从“有招”到“无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只教不研是不行的。一线教师不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因为免不了要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固然是枯燥的,当我们一旦学到一招半式,并能将之用于教学实践后,我们会欣然发现,所有的理论都化作了无形,教育理论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从“有招”到“无招”。

五、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刚才提到此次参赛经历带给我的其中一大好处是提升了我的教学技艺,那么,经历过大赛的我是如何思考教学的有效性的呢?一堂有实效的课就是好课,所谓好课,我的理解就是能让学生感觉有趣、易懂、好记、会用的课。那么,究

竟如何才能打造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将结合积累的视频资料,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总结了三点: ①精心导入,紧抓学生眼球。②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③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

首先来说说导入,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出问题”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故事”法、“温习旧知”法、“播放视频”法、“设置悬念”法、“运用类比”法、“习题训练”法等等。

来看看我参加市级比赛时的导入部分吧。(播放市级参赛课导入片段)我让一个小个子女生和一个大个子男生进行拔河比赛,事先在男生握的那边涂上洗洁精。试图用这种和预想反差极大的结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后来我钻牛角尖地想,涂抹洗洁精其实是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两个因素的理解运用,在增减摩擦的方法中,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也不是重点。于是后来在市级决赛的现场课时我改为夹玻璃球比赛,但发现效果更不好,最后两种导入方法均被弃用。

那么省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作了如何的改进呢?(播放省级参赛课导入片段)将抓泥鳅游戏作为导入后,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明显地被调动起来。游戏结束后那名男生无意间用纸巾包起桌面上的泥鳅,这个细节恰好为“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大摩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总的来说,导入部分比市级比赛时要成功得多。

最终国家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又进行怎么样的完善呢?(播放国家级参赛课导入片段)男生捉泥鳅时泥鳅溜到桌面上的特写说明了泥鳅的确很滑,不好捉。女生捉沾满木屑的泥鳅和捉水中的泥鳅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木屑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不仅能自然地引出课题《摩擦力》,更能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给学生以提示。当然,大家还不难发现,省赛时我先放《捉泥鳅》音乐再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到国赛时我改成了边放《捉泥鳅》音乐边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这样做不仅使捉泥鳅比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还可以使课堂更加紧凑。

精彩无处不在,(播放陈政《看不见的运动》导入片段)来自福建的陈政陈老师利用化学原理为同学们变了一场“魔术”,微观的分子运动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这种看不见的运动产生的变化在宏观世界中可不就象魔术一样神奇吗?这个导入实验新奇有趣,容易引起学生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说陈政的导入很精彩,那么钱永昌的导入称得上震撼(播放第三届名师赛钱永昌《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入片段)钱老师是用一段视频来导入新课的,这是一段关于炮弹飞人的视频,只见“轰”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活人来,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后落在一张蹦床上。看了这段视频,学生们不禁会想,炮弹不是靠火药推动的吗?火药是如何推动人又不使人受伤的呢?这样学生们为了要知道个究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跟随老师探究下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点: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有人说:“一位优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于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还可以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从语言、表情、神态、动作等各方面给学生以认同感和愉悦感,他们会越学越有劲。(播放第三届名师赛田雪岩《升华和凝华》片段)田老师笑容亲切、优雅随和、适时的激励,使学生如沐春风。

第三点: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学生都欢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是大忌,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上的魔术师,适时给课堂带来新奇的元素,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看、读、写、思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于知识的呈现也应采用多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我在《摩擦力》一课中,将自行车搬到了教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播放国赛自行车片段)在学完本课后,我出了一道课堂巩固习题:观察过道中的自行车,指出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对于有益的摩擦我们是如何增大的,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又是如何减小的?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交流合作精神以及经验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掌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还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了巩固。

(播放贺同君《摩擦力》片段、李宵羽《升华和凝华》片段)贺老师在突破摩擦力方向这一教学难点时,将两块锯齿状海绵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器材简便,效果明显;李老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电子导学案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又用ipad给效果良好的学生实验照相,使人眼前一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设计,精心打造紧凑课堂。

花哨的课堂很容易吸引眼球,但若只有热闹却无实质内涵,热闹便成了作秀。真正的好课,其精髓还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笑过闹过以后有所回味有所收获。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维度来看,主要看三点:

一、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是否制定得当,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二、重点,三、难点,即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摩擦力》教学中发现,当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极易混淆重力与压力,因为常规实验是在水平木板上拖木块,压力与重力是相等的。为了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我校的物理备课组想出了这么一个点子。(播放国家级视频氢气球片段)取出一个电子台秤,用手按压秤面,发现用来测质量的台秤示数不断变化,提示学生,若不看单位,电子台秤可以看作压力计。垫一张白纸在秤面上,将放有重物的小铁盒放在白纸上,读出“压力计”示数为0.48。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9N。取出一束氢气球系在铁盒上面的提钮上,读出此时“压力计”示数为0.32,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2N。往铁盒中加沙,直到“压力计”示数回复到0.48时停止。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仍为1.9N。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且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就越小。比较第一、三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结论。

大家刚才看了钱永昌老师《弹力 弹簧测力计》一课的导入部分,到现在一定还留着疑问吧?钱老师这样导入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播放视频片段)。讲完弹力,钱老师出示一个炮弹飞人模拟器,拉动开头,从模拟器中飞出一个塑料球,原来模拟器内有一段弹簧,塑料球就是被弹簧的弹力推出去的,然后向学生说明炮弹飞人装置是用压缩空气来代替弹簧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不也是弹力的一种吗?钱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前后呼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留有回味的空间。

当然,如果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能够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还在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悉心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心演绎,这堂课足以使学生折服并留下深刻印象。

3、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贴近生活,能使学生保持已经产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豪感,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是北京市民族学校的张景银老师讲授的《探究斜面省力与机械效率问题》录像课片段。(播放张老师视频片段)张老师将学校的实用斜面用摄像机搬到了课堂上,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消除了物理知识的神秘感,使学生明白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的。更可贵的是,张老师还由这条给轮椅人士使用的斜面提醒学生凡事要多考虑别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云南的李红梅老师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将生活中叉鱼的例子搬到了课堂上。(播放李老师视频片段)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现象明显,因此即使在常规教学时使用,效果也会非常好。

广东的黄欢老师在讲授《眼睛与近视的矫正》时,将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台也搬到了教室,我们来看看。(播放黄老师视频片段)在黄老师使用“激光手术刀”精心操作下,一位近视患者终于看清了物体。然后黄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愿意接受激光治疗近视吗?理由是什么?黄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清了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方法,更使学生明白,做任何消费决定时必须自己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听信商家的广告。

我们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系》时,一定会讲到草原上的犬鼠是多么的聪明,因为它们会将两个洞口的形状做得不一样,使洞内空气流通。安徽的宋四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火车站地下通道入手,并且制作了一个火车站通道的模型。(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一)引导同学们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结论后,宋老师又拿出了那个地下通道的模型,让同学们试着设计一种方案,使地下通道内的空气能够流动。(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二)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在探究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让学生应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自信心大大提高,何愁学生不爱学物理呢?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谁都不可否认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有位物理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在我的物理课堂上,只要能做实验的地方我就尽量安排实验,只要能让学生做的实验我就尽量安排学生实验”。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摩擦力一课,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利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往小木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来改变压力的大小,通过在木板上

铺毛巾、的方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手拉动木块时无法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改用电动机匀速拉动木块。我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用的是拉动木板的方法,对拉动速度没有要求。在该实验中还会遇到的困难有:木板太窄,木块运动时容易“脱轨”导致实验失败;木块运动时毛巾容易堆积导致实验停止„„我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是:用砂纸代替木板和毛巾。砂纸又平又薄又宽,易于实验,且砂纸两面粗糙程度相差较大,实验效果比木板面和毛巾面的对比更强烈。

《摩擦力》一课,当我们讲到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时,一般都是放一段磁悬浮列车或气垫船的视频,北京的阎猛老师别出心裁,用一个小实验非常直观地模拟了一辆气垫车。(播放阎猛《摩擦力》光盘实验片段)这个实验非常易于操作,只要一张废弃的光盘、一个气球和光滑的桌面即可,当与光盘绑在一起的充满气的气球口紧闭时,推动光盘,摩擦力使光盘很快就停止了运动;打开气球口后,再推动光盘,光盘沿桌面溜出好远,直到飞出桌面„„两次实验对比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气垫船减小阻力的原理。

篇7:浅谈初中物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学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律。随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愈显得不堪重负,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物理学的教学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进行着积极的创新和改革,创设物理课堂教学良好的情境,为学生寻求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探求物理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创新教学模式的好处有:

1、创新实验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变抽象的知识学习为形象的、生动的知识获取,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过程的专门技术,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

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如果在课堂授课中,利用自制课件,模拟展示通常无法看到的宏现、微观世界中的物理过程,将转瞬即逝或非常缓慢的物理过程以放大或缩小的速度呈现出来。在展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仔细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这样就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事实说明,通过团体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学生在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优化学习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两种本人教学中正在学习和摸索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自主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九年义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构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实践活动过程。同时,作为“自主型”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一定的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虽然“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从静态而言是教学结构,但从动态角度看则

为教学程序。它来源于教学实际,又指导于日常教学实践。在遵循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前提下,经过教师引导、调控、矫正努力达到物理教学整体共性模式与物理教学规律自身个性的统一。为此,本人结合初中物理新教材特点以及在本校的教学实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发展需要,尝试学习了自主学习型的“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此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是教学程序,它来源于物理教学实际,指导于日常物理教学实践。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定了学生主体参与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及主动进行知识重组和意义构建,把“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变式训练为主线,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始终,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补充,同时强调学法与教法并重,它是一个教法与学法相统一且两者结合相对较为科学、有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则应牢固确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着力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着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向智力因素转化,此教学法的核心是“导学”、“导教”。导学,就是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导教,就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关键是两者有机的结合。而反馈矫正则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教师及时知道教学效果,提高了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效性。把“以目标导学为中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达标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新授课物理教学的始终。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好方法,传统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把规律的结论告诉给学生,然后反复在应用结论上下功夫,新课程却要求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熏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任何科学规律或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作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物理学决不能离开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并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历”,意思是说:亲身经历的过程,印象尤为深刻。与传统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较多地设置了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新教材中都设置了这样一些小栏目,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小栏目往往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小栏目,对于重要概念、规律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获取知识。我的体会是:探究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

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够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决不能由教师来包办。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篇8:初中物理创新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密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南方空调应装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 而北方用的暖气则需装在离地面较低的地方”;在讲声和光的知识时, 可以列举“打雷时,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抛开物理课本的公式、规律和概念,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把物理放到大自然中, 因为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抽象的总结。将物理与自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而且能使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不断提升。

二、教学实验化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中, 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在开始讲解新课前, 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 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叫一位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先把摆球拉开一定的角度使之贴近学生的鼻子, 学生站着不动, 然后放开手, 使摆球自由摆动起来, 讲台下面肯定有很多同学会担心, 怕摆球会碰到那个同学的鼻子。但是, 实验的结果却出乎学生们的意料, 摆球在摆动的过程中一次都没有碰到那个同学的鼻子。通过实验,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疑问, 这时及时地进行新课的教学, 有助于下一步准备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用形象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解题。例题:“一块质量为3kg, 长为0.3m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现在用水平力F推木块, 当木块移动到只有一半位置在桌面上时停止, 请问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 即让学生单手托一本书, 用另一只手将书推出二分之一, 然后亲自感受一下书对手的压力有没有变。

三、教学分组化

新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物理的重要方式。小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各个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 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小组化教学为学生创建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亲自实践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往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能力, 有意识地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其分成几个小组, 并选一人担任组长。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比如在预习“气体的压强”这一课时, 实验中, 为什么在杯子里装满水然后用纸盖住将其倒立过来水不会洒出来?针对这一问题, 组长应该组织讨论, 并收集答案。上课时, 教师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 并对完成比较好的小组加以表扬, 对没有讨论出来的组进行鼓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师的职责。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 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作用, 多思考, 多实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氛围, 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建丽.谈谈怎样有效的进行初中物理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4) .

[2]喻双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9) .

[3]王旭.论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J].理化生教学, 2009, (6) .

[4]陈万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5) .

上一篇:2015永寿县医疗服务及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考研英语单词复习周计划第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