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4-06-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共14篇)

篇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春莲

(四川省宜宾县凉风学校)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是站在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下产生的用非常规思路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新思维运用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好处,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也是大有裨益的。对初中物理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篇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长相一样,构成这两个人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个性比较矜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这样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教师的`鼓励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学生在实施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也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偏激,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极端,教师千万不可盲目制止,要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才不会受到打压,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讲课和实验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学习效率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主体角色的互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既定的知识,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变为“探索式课堂”而不是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而且在主动探索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认识,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符号、连接方式、量程、大小格各代表什么,内阻怎样。要通过学生拿到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得到这些具体的各项内容,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树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好学生不一定所有问题都会,但是好学生一定问题有很多。这就说明,一个好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很大帮助,只要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只有将问题解决掉,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当一个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做实验,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同时进行学习,可以找到自己更多的问题,并及时能够解决出现的问题。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用已知解决未知,用“有”创造出“无”,而所谓“已知”和“有”,就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得到。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力途径之一。教师要抓好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安排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搞“题海战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许某种情况下看来是正确的,但是培养出来的只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被淘汰。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安排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减少数量,注重提高质量,例如一道物理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种题多种方法即为学生自己的创新。在为学生批阅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启发,找到问题的源头,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或者教师试图让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相同的,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既可以查找出错误,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切实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投入更加高涨的热情在物理学习上,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便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大胆尝试,不断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错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伟,于志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15)。

[2]陈安俊。物理学科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5(11)。

篇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吸取新课程理念精华,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应运而生。作为一线物理教师,想对学习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就得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吸取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不但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就连思维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在质疑中构建知识。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就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采取情境导入,以模拟万里长城的建设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接着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了解滑轮类简单机械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用不同的方法连接滑轮组,并直观地感受滑轮组省力的原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实验内容,以往教师都把实验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实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课前准备,而且对学生的“分数”提高不大。所以很多教师都忽视这一块。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性得到发挥。例如,在“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的教学中,为了证明常见物质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能说明气体体积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取塑料饮料瓶、三只可弯曲的吸管、水槽、烧杯、肥皂水、橡皮泥、红墨水等器材,将三只吸管彼此相接,然后将吸管的一端放入饮料瓶中,瓶口用橡皮泥密封,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肥皂水,并用红墨水染色,将饮料瓶放入水槽中,弯曲吸管的另一端放入肥皂水中,向饮料瓶壁浇热水,能看到在肥皂水中的吸管吹出了气泡,向饮料瓶浇冷水,能看到染色的水沿吸管上升。通过这个创新实验的设计,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即气体的热胀冷缩。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科学地证明了这个问题,创新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

三、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物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物理这门学科看似深不可测,其实物理规律也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推理而得出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也可以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素材。物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

例如,在“内能、热传递”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从实际生活入手的导入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运动着的汽车是有动能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汽车的动能从哪儿来呢?然后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提出问题:踢足球的时候,足球在运动的时候也有动能,请问足球的动能是从哪儿来的呢?拉弹簧的时候,弹簧缩回去的时候也应该是具有动能的,那这个的动能从哪儿来的呢?通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们很快得出结论,理解内能与机械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案例培养了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探索物理道理的意识。

篇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

在物理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在,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铸造学生优秀的品格,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勇敢地担当学生创新学习的示范者、组织者和鼓励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帮手。教师不能只是追求升学率,也要关注智商高的学生和创造力强的学生。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不符合传统的兴趣爱好,他们常常探究那些不符合教学常规的知识领域,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是教师不能束缚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刻重视学生物理思想和概念规律认识上的创新,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个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现代化建设为物理实验设置了许多新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供了保证。

1.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铸造学生最基本的能力。

2.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些方面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4.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整理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精讲多练,向课堂要效益,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所收获

1.充分备课

教师要重视备教材,熟悉每一节物理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中运用什么例子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这一节知识的运用等。

教师还要认真备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学生哪些内容自己可以看懂,哪些有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例题进行巩固和延伸,让学生有收获。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将课前的5分钟时间用来创造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中间25分钟时间进行学习,后15分钟进行练习反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解决学习的困惑,争取课堂上的内容课堂上实现消化,课堂内容堂堂清。

3.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要精心选择

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都是教学内容的展现和巩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效果,精心选择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信心完成家庭作业,基础好的学生也有挑战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增长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趋势,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史的教学,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的故事,例如,介绍瓦特通过水沸腾对壶盖的振动现象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等,让学生受到好的物理教育,感受到物理科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创造力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的经过就是创新的过程,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重视学习物理教学内容,研究最新的物理成就,介绍物理学科的动向。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重视科学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的搜集和学习,给学生创新的使命感,帮助学生建立发展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2.重视启发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教师要重视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教师要运用直观启发的办法,加强示范的效应,重视引入学生物理抢答的环节,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重视设置疑问的启发的方法,挖掘疑难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启发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多种多样的启发方式,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铸造学生创新的人格

学生创新的人格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点、怀疑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不迷信权威的意识、优秀的意志品质、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要铸造学生创新的人格,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当代物理学家钱学森为了伟大的祖国而奋发拼搏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知识、技能等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物理的能力。希望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创造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篇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杨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物理学自身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广大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是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做好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有关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即从实验直接推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些实验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往往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 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二、加强实验方案和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据取数,得出结论,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的本领,即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要变学生实验为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只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教师只讲述基本方法,不做示范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操作可在实验室内巡视启发指导,给学生创造独立实验操作的环境。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做”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形成学习物理的比较稳定的动机、情感,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在“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多样性,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是要求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重视演示实验中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创新,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实验中强烈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对实验过程中重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研究列入标准,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的发生的异常现象;二是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做好课外小实验;四是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展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总之,由于学生在实验教育中要么观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按部就班地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课堂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与意识到指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而不是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篇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当今,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较已往的大纲做了很大的变革,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新课标”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依然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成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包袱。而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关键。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介绍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探源索隐,寻找偶然中的必然,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中,从事物的联系中思考。追索偶然发现的起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探源索隐,追寻导致前人发现与发明定律、定理和公式的思路;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中,探索创新的思维方式,激发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智商高的同学,对探源索隐的方法是有浓厚兴趣的。例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的联系,好像很偶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为什么奥斯特就能够从小磁针轻的摆动中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与其特有的物理素养是分不开的,而由于奥斯特的发现,许多科学家就在次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先是电磁铁的发明,而法拉第认为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这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穿新思维,正是有了这种思维,才有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引导学生,对待身边的事物常常从事物的联系中去思考,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学生将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通过学习过程中辨同求异立体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打开思路。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通过不同的思路达到同一目标。从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发现老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发现 1

已知情况的新变化,使自己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培养创造性解题的习惯,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思路是创作中的精华。例如,光的反射与折射可以用如表1的比较学习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如凸透镜与凹透镜如电流表与电压表等等,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对象的一切方向,一切联系和“中介”,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它们相交叉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使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示创造的前景。学生会很快掌握并受益终身。

表1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几乎所有的课题研究,首要的一步是收集信息资料。有的从图书馆获取资料,有的从网上获取信息,有的采访专家,有的编写问卷调查表,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第二步是处理信息资料。或做出统计,或制成图表。第三步就是加工信息资料。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一位参预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谈道:研究性学习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式,完全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篇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把创新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无论是从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还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在七年级所任教的班级中,安排七(一)班作为实验班,七(四)班作为对比班。对比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常教学,实验班进行生物创新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9月至6月,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统计教改结果。在这一年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消除学生对创新的心理障碍。

谈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无能去创新。我告诉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只要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就是创新。在授课中我列举了许多事例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如17世纪的解剖学家为分离人的颅骨,向颅骨腔装满干燥的种子,然而让种子吸水膨胀,巧妙地将颅骨分离。这种简易的做法,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通过这些具体实例,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创新,从而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大方法。但只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能这种见解对整个人类来说不是第一次,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教师应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以科学精神和科研成果激发创造动机 。

采用黑板报、墙报、观看录像、观看多媒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史上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如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遗传规律的发现者孟德尔等,他们那种大胆假设、严格求证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另外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科技动态和成果,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转基因作物,以及目前市场上推出的生物保健品,以科研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三、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千奇百怪的生物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转化为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要做前人和别人没有想、没有做或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并对学生的好奇心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促进其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同时我也竭力为学生创设产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如用生物标本吸引学生;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以生物史实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等。对于一些淘气、顽皮、不受约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常不合情理,超越常规;平时好提“怪问题”,爱出“鬼主意”;对事物常常持有怀疑态度。其实,就在他们的“点子”和“问题”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他们的怀疑态度中,也可能引出新的发现。

四、创设疑境、疑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

生物教学中的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我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如讲述“蜜蜂”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问:“蜂王产出未受精的卵,为什么能发育成新的个体――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后为何不久便死亡?”又如,讲述线形动物时,向学生提出:“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为何不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它的体表和其他的动物相比有何特点?”再如“对于雌雄同花的植物能进行自花传粉,而对于雌雄同体的动物为什么不能自体受精呢?”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学生课堂上提出“苍蝇喜欢往肮脏的地方钻,但它为什么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虫时,为什么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丝粘住?”“在菌类中有的霉菌对人类有益,可提取抗菌素,酿酒制酱,制作食品,可这种霉菌人是否能直接吃下去呢?”“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否将植物的叶绿体转移到人体内?那时人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猜想,我从不嘲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讲、去做。营造一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知识探究的良好气氛。

五、利用生物实验,诱发创造兴趣 。

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实验中,我力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等机会。对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本实验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否采用其他方法来完成?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等等。同时还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来进行探索、尝试、验证。如讲述植物感应性知识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含羞草受到碰撞后叶片的变化。实验中小叶的闭合现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试一试。于是我让他们在我演示的基础上,设计出多种方法来测定含羞草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学生讨论很热烈,他们提出了多种设想:用光照、声音、温度等刺激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植物具有感应性”的结论。又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观察明显,常常在载玻片上加上碘酒溶液,我趁机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其他有颜色的溶液来代替。有的同学发现用蓝墨水来替代,显微镜视野中色彩柔和,赏心悦目,使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参与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生物实验提倡创新才是教学的真正要求。我将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按课文要求只需要发给学生鳞茎,但实验时我不仅发给学生洋葱鳞茎,还发给他们多种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蚕豆叶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自行选择最易作临时装片又能观察清晰的材料。实验结果证明,洋葱鳞茎表皮较薄,最易制成装片且观察清晰。通过实验,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获得了启发:实验不只是验证,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甚至创新。通过探索活动,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经过两学期的创新教学实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七年级实验班学生的论文、实验、考试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比班。

通过一年来的教改实验,我把对比班和实验班的情况进行了综合的考核,把两个班学生的.论文、实验、考试等综合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对比班的总分为4462.12,实验班的学生的总分为4954.52。从上面的分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就充分说明创新教育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写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小论文,有的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如学生能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对黄瓜等植物进行打顶试验,使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这一原理,对桃树、{树做了环剥试验,也同样得到了增产的效果。学生看到高大树木上的叶片被害虫吃光,由于树木高大,难以撒药治疗,他们就根据植物对水分的运输由下向上的原理来进行撒药治虫。做法是:将树木的根部挖几个洞,倒入一些农药,这样农药能随导管中的水分运输到树木的顶部,让害虫吃了含有农药的叶片而死亡,从而解决了高大树木治虫难的问题。

3、实验班学生还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和课余时间,对本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另外也做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的实验有:“生态平衡球”“花卉嫁接”“植物向光性的测定”“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等。还有部分学生对本地区的“野菜资源”进行调查,了解本地区各种野菜的学名和别名,隶属科、目,以及生长环境和经济价值等。

以上是我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设想和发表见解。同时,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并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优秀学生。 愿专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把初中生物教学和教研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简介:

篇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 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 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在物理教学中,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而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求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 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宽容待人, 让学生能平等地参与教学, 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问题, 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 在教学中,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激励学生多提问题, 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此外, 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 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 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而是一种新的提问教学。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将提问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联系实际罗列式提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身边的生活实际事物来讲解教学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2.启发式提问教学。生活中很多原理都来源于物理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生活实际情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对生活比较熟悉, 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和物理学相联系的提问, 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性的作业, 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 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3.从争论中启发思考提问教学。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 遇到问题都比较积极、活跃, 爱争论, 遇到问题会争出一个结论,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争论提出问题并得出结论, 这样的提问和结果的方式, 会让学生加深记忆力, 其理解方式也比较容易简单。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没有定性的, 只要教师合理、正确地运用,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会加强, 创新意识的空间也就有所拓展。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多媒体已经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 尤其是实验教学, 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多媒体的到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的依据, 更大范畴地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多媒体给学生的启示是: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你敢想。因此, 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和物理教学相结合,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若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 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 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学生掌握了什么, 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 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 往往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 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注意渗透这种意识, 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作出表扬。以上是笔者对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中的实践应用的一些体验。总体来看, 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会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方便, 也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提高素质, 这样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好根基。

五、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它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小发明、小创造的制作,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工具、用具、实验器材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 找出其不足之处, 大胆创新, 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教师应多加鼓励、指导, 抓住契机,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 课外科技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扩大他们的视野, 陶冶学生的情操, 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 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 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 独立地、自主地发展。通过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 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 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 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 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摘要: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 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 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00-01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有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本人以前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所以当今时代需要一大批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必须从初中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多做些演示实验。如:将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学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少批评。对学生的独创、而与教师思维不同的表现,不要轻易加以否定,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加以压抑,不要讽刺与嘲笑,要给学生正面的肯定,并指出需待改进的方面,给学生一种“创新”的安全感,营造一片创新的土壤。

3、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4、运用多种的教学媒体

让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复杂的物理过程、模糊的物理模型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动机。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时,用一组有关《海市蜃楼》、《雨后的彩虹》的课件作为课题的引入,在情感目标上能引发学生对现象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渴望积极主动思维和参与探究。

5、拓宽知识领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再次,多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非常乐意参加。开展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还可以成立各种物理兴趣小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它不仅要求有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还要有把思路变成现实的本领。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篇10: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石春霞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数学教学民主氛围 心理动因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篇1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除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即运用各种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产生出某种新事物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由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1、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

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的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1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进教学模式,改变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生活,结合实际,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重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 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加直观、具体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如讲到“光学”一课时, 运用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的歇后语:“水中捞月———一场空”, 有月亮的夜晚可在天上看到一个月亮, 在水中也能看到一个“月亮”。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 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水中的虚像, 当然是不可能捞到的。“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 物像对称, 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 仍然是个猪像, 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这样, 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有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 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营造一种尊重、民主、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善于质疑,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问题, 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 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情。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 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建, 和学生共同探讨,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例如, 我在讲八年级物理“认识晶体”这一节时, 着力调动学生观察,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 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 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 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 达成共识, 并要有所约定。例如, 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 约定定时 (例如每隔30s) 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 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 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 例如, 停止加热后, 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 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 还是直接加热?教师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 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 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热情, 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能力。

三、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应安排学生去做, 并且还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 多做实验, 落实学生实验, 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 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让学生通过实验, 探究学习, 自己建构知识。比如,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时, 教师为了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自己总结出规律, 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帮助学生制定探究的计划与设计实验。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通过讨论, 确定实验器材, 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 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实验更有兴趣, 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 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实验教学, 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 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 学生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 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要避免学生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 学生会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或者形成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

只有实施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融洽, 双方配合得好,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是教师的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 努力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 调适学生心理, 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 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实施愉快教学, 学生没有精神压力, 没有心理负担, 心境愉悦, 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 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 激活神经系统, 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不唯成绩论高低, 对学生一视同仁, 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 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 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 写、算、说等活动都是如此。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 长此坚持,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 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篇1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它的实用性比较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初中物理教学更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那么作为物理教学的起始——初中物理,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而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求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问题,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此外,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而是一种新的提问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将提问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联系实际罗列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身边的生活实际事物来讲解教学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2.启发式提问教学。生活中很多原理都来源于物理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生活实际情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对生活比较熟悉,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和物理学相联系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性的作业,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3.从争论中启发思考提问教学。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遇到问题都比较积极、活跃,爱争论,遇到问题会争出一个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争论提出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样的提问和结果的方式,会让学生加深记忆力,其理解方式也比较容易简单。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没有定性的,只要教师合理、正确地运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会加强,创新意识的空间也就有所拓展。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多媒体已经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多媒体的到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的依据,更大范畴地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多媒体给学生的启示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敢想。因此,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和物理教学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若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注意渗透这种意识,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作出表扬。以上是笔者对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中的实践应用的一些体验。总体来看,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会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方便,也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素质,这样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好根基。

五、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小发明、小创造的制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工具、用具、实验器材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其不足之处,大胆创新,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教师应多加鼓励、指导,抓住契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课外科技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通过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2019天一大联考答案下一篇:学习县十二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