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2024-05-27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精选十篇)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1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 其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用英 语进行听 、说 、读 、写的能力 ,而这种运 用语言的 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英语作为理解知识而不是作为掌握工具, 这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阶段侧重的原则,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应该是:在初级阶段以听说为主,带动读写;中级阶段是读→听→说,最后落在写上;高级阶段应在“四会”的基础上,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要使学生 按语言学 习规律学 好这门学 科,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抓住三个环节: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二要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 能力 。 这是教学 的核心;三要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能力和创 新思维能 力。 这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一体,自始至终贯穿于教 学的各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然而提高认识只是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并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 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求知欲强的阶段,视觉与听觉都 很强 ,善于模仿 ,辨音能力相当准确, 其灵敏度超强, 这时期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读音,大量进行听说练习。

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级阶段,每节课都安排五至十分钟左右的日常谈话。 从入学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利用表情、手势、实物,教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班级、学校;说我爱学校、同学、班级、老师; 我爱劳动,我爱我家等。每周学两三句,细水长流,有计划地与课文配合。在操练中听得多、说得多,反应会越来越灵敏。这在培养学生听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语言实践活动不仅要生动活泼,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机械性的句型模仿,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学生对某些知识从生疏到熟练,但很难使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 根据教材分析,在句子种类基本都出现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语调、手势 、表情 、实物讲解be动词句型 ,将一般问 句、反意问句、特殊问句、选择问句都在口语中进行练习。 最初只要求学生理解、听懂,能根据问题回答就行。 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可将这类句子归纳在一 起,要求学生仔细模仿并思考各句之间有什么异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总结出这些句型的规律,一定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 的认知能 力和参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知识面不能很好地得到拓展, 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鉴于此, 教师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应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才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古人语:“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师要认真思考,提出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类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独树一帜,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再次,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缺乏兴趣就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和创造性。 因此,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2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与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成人才的竞争,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被看成是我国重要的既定政策之一。汉语言文学作为研究我国语言的词语、句法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问题浅析 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

一、现阶段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阻碍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等基本模式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经常见到的,这严重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进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社会主义是场景经济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今天,拥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以及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优秀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和改造。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不够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但是从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在知识点的选择和观念的更新上都存在着偏离实际、不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问题,没有更好注重学生学会利用知识来推动实践的培养,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等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没有得到精准地开发和运用。

(三)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化技术运用不到位。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是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手段做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新情况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等单一教学手段依旧存在,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情的充分调动以及教学质量的完善,同时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的不够到位,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推动力。

二、关于完善和加强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途径探究

(一)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具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作品创新能力、知识与理论的传承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新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特征,而且有助于推动汉语言文学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得以发展。教学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教学热情,用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深化教学主题,比如在某些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参观和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在参观中教师加以适当的言辞穿插,进而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主要意义所在;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知识既可,教师要适时地培养学生在把握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为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总而言之,由于发展情况以及教学实际的不同,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的途径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探寻出真正适合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才能使得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汉语言文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已经成为它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因此将课程整合形成经济实用型课程体系是符合新课改和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必须在加以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地设置和确定,为课程内容的设计做好铺垫。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首先要把课程内容的编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出其中的欠缺点并且加以完善,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提供了催化剂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前沿的学术话题等的动态,并且恰当地将这些内容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去,保持汉语言文学的新鲜和时代性;再者,在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确定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阅读鉴赏、沟通交际、管理策划等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有,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经验,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也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探寻和总结,不断丰富和更新。

(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汉语言教学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并且获得扎实的文学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力,不仅可以促使教学方式地不断改革和创新进程,而且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并驾齐驱。具体来说,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充分地结合起来,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显现出来,不仅可以辅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思想,而且仿若身临其境,获得最佳成效;教师要确定某个课堂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在网上检索和讨论,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经验和知识成果,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氛围,从而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科学技术的运用只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就能充分展现出其所具有地独特魅力,使得初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结束语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文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文化基石的汉语言文学,其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日益突出。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丰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和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激发出汉语言文学的重大意义,推动中华文明的延续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宝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3).

[2]魏松宇,韩继平。关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1).

用“实践观”激活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3

关键词:英语学习;实践观:操作性

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升华,而实践又是获得感性理论并使理论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必要途径,实践加快了理论以及各种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将知识转化成学习主体的自身能力。“实践观”是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秉承的第一理念。

在中学课程教学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即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实践过程。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还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激发。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践性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英语语言点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际操作中学习。其次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点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这样做可使知识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言点

讲授知识应从具体材料入手,使概念清晰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如在讲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时,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主语和动词的第三人称搭配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告诉学生主语也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并且应让学生彻底明白什么样的主语算是单三形式,详细解释主语第三人称单数,首先是主语应为单个的人或物,且不包括I(我,第一人称)和You(你,第二人称),并反复举例,实际操作,让学生找课文中的例子,经过多次变形操作,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时候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样做具体易懂,如讲不明白什么样的主语叫第三人称单数,学生就不会清楚什么时候动词用单三形式。

如在句型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种概念所表述的句型,然后再来讲它的用法。在讲时间状语从句时,首先要告诉学生:时间状语从句常用的引导词有when,as,while,as SOOnas,before,after,since,till,until,如果从句放前面,要用逗号隔开;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开始时只练不讲,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实例去反复练习,直到能熟练地辨认出时间状语从句:最后让大家来分析主句和从句动词的用法。从而点出时间状语从句所涉及的知识点:如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主句为祈使句:主句含有情态动词时,从句都用一般现在时。

二、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授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仓库”,而是最终形成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在教学上放开眼光,放开手脚,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新教材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课外的具体实际,展开想象,抓住每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再利用手势、动作,结合表达思想,把它利用起来。表达出来。

其次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练英语、说英语的兴趣。比如,在讲比较等级时。可以举例说:I did well in English last vear,I d0 better in EngIish now…1 will d0 best in English in our class in thefuture,这样可以通过时间上的对比,说明“我”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使学生深刻体会比较等级的用法,且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也就培养了学生学练英语的兴趣。

三、培养和形成英语交际实践能力

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训练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验的积累。语言点的积累只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要使掌握的语言点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将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程序化。交际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如果缺乏相应的实践,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加强针对性的交际训练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准确、适时、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将使学生不断把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应用化,实现交际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4

一、重视真题训练

高考真题与一般的模拟试题相比, 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严密性。同时高考出题具有回归性, 即高考命题对语法知识、词汇、短语和句型的考查常常涉及历届高考题考过的知识点。所以通过做近几年的高考题, 就可以了解到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即了解高考“考什么”,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如近几年高考题中对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考查:

(2007, 江西) He was told that it would be at least three monthshe could recover and return to work.

A.when B.before C.since D.that (A)

(2008, 北京) I’m sorry you’ve been waiting so long, bu it’ll still be some timeBrian gets back.

A.before B.since C.tillD.after (A)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这几年来, 高考对“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考查较多。据此, 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句型列为高考对语言知识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并引导学生对其用法进行归纳、总结:

1. It was/takes long/some time/five years before...过了很久/一段时间/五年才……

2. lt wasn’t/didn’t take long before...不久就……

3. It won’t be/take long before...不久就会……

4. It will be long/some time/five years before...要过很久/一段时间/五年才……

二、关注考点的设置

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了解了高考“考什么”, 还要了解“怎样考”。笔者通过对历届高考题的研究, 发现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 考点落在不同的位置。如对句型“祈使句+or/and+陈述句”的考查, 考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考点落在连接词上

(2005, 辽宁) Follow your doctor’s advice, your cough will get worse.

A.orB.andC.asD.which (A)

2. 考点落在陈述句的时态上

(2004, 湖南) Turn on the television or open a magazine and you__advertisements showing happy families.

A.will often seeB.often see

C.are often seeingD.have often seen (A)

3. 考点落在祈使句的动词原形上

(2004, 湖北) __straight on and you will see a church.You won’t miss it.

A.Go B.Going C.If you go D.When going (A)

明白了高考对此句型的考查所在, 复习时需注意三点: (1) 区分连接词or和and的用法:陈述句部分表达肯定意思时用and, 陈述句部分表达否定意思时用or。 (2) 该句型中的陈述句时态用一般将来时。 (3) 该句型前半句为以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

又如对介词with的复合结构:“with+宾语/宾补”的考查, 考点主要集中在“宾补”的位置。

(2007, 安徽) Joh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dinner, and with his work__, he gladly accepted it.

A.finishedB.finishing

C.having finishedD.was finished (A)

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关注考点“宾补”的三种形式: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弄清宾补后接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之间的区别:当宾补表示动作正在发生时要用V-ing;当宾补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并与宾补有被动意义时要用过去分词;当宾补表示动作将来会发生时, 要用动词不定式。

此外, 高考对同一个知识点考查的命题呈现出多样性, 即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题型中考查。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这三种题型中。

三、关注考点考查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一些词、词组的用法和意义超出中学课本的要求的现象。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该词或词组原有的、常用的意思, 而且对在词汇表中未出现过的意义及用法进行了考查。即所谓的熟词新义。这类题选用一些考生平时很熟悉的词语, 但考查的却是其不为考生所熟悉的含义和用法。

高考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既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 所以在平时的备考复习中要关注那些平时学习过, 但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意思的词汇。注意全面把握所学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意思。对一些重点词汇的含义适当进行扩展和延伸, 尤其要多关注兼类词、派生词、一词多义、“旧词新义”。

四、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动词及其短语的辨析及灵活运用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006, 浙江) We’re trying to ring you back, Bryan, but we think we__your number incorrectly.

A.looked outB.took down

C.worked outD.brought about (B)

此处考查短语take down“记下, 写下”之意。中学课本中含有“写下, 记下, 抄下”意义的短语就有以下几个:take down, write down, put down, set down, get down, 但考生记得最牢的却是初中所学的“write down”。而对于take down的记忆可能是“取下, 把……拆下来”。

因此, 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串联, 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 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等。将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已学知识网络化,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使复习有的放矢。

五、重视针对考点的题型训练

近几年考查的语言知识有交叉现象。

(2007, 江苏) My parents have always made me__about myself, even when I was twelve.

A.feeling wellB.feeling good

C.feel wellD.feel good (D)

此题综合考查了复合宾语及感官动词的用法。

综上所述,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针对考点的备考外, 还需进行试题形式的训练, 分析试题命制者的出题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国辉.高中英语全能导练.高考全程复习.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5

1.What kind of entertainment did they have?

entertainment作为名词,有以下含义:

1.表示“娱乐,游艺,技术表演”。

e.g.Jenny is interested in the news of entertainment.詹妮对娱乐新闻感兴趣。

2.表示“招待,款待”。

e.g.1.This hotel is famous for its entertainment.这家旅馆因为殷勤待客而出名。

e.g.2.He gives numerous entertainments to his friends.他常常宴请很多客人。

entertainment的动词形式是entertain,它作为及物动词,表示以下含义:

1.使娱乐,助兴e.g.We were all entertained by his tricks.大家对他的把戏都很感兴趣。

2.款待,招待e.g.He plans to entertain his friends to dinner.他计划设晚宴招待他的朋友们。

3.心存,考虑 e.g.1.to entertain an idea/to entertain a hope 怀有一个主意/怀有一个希望

e.g.2.I refused to entertain such a foolish idea.我拒绝考虑这样愚蠢的主意。

entertain作为不及物动词,表示的意思是“招待客人”。

e.g.She loves to talk,dance and entertain.她喜欢说话,跳舞和招待客人。

entertainer作名词,含义是“招待人,款待人;表演娱乐的人”。

entertaining 是形容词,意思是“娱乐的,有趣的”。

e.g.We spent an entertaining evening at the theatre.我们在这家剧院度过了一个有趣的夜晚。

entertainingly 是副词。

2. decoration [U] 装饰,装潢 home decoration 家居装饰

decorate v. 装饰;点缀。例如: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装饰圣诞树

3. artefact [C] 人工制品(尤指有考古价值的工具或武器)

prehistoric artefacts made of bone and pottery 史前的骨制及陶制器具

4. unearth vt.(从地下)发掘;揭露。

例如:unearth buried treasure 发掘埋在地下的宝藏

unearth new facts about Shakespeare 发现有关莎士比亚的新资料 unearth a plot 揭露一个阴谋

unearth 由un-加上名词 earth构成,类似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个。

unhand 意思是“放手,松手”。e.g.Please unhand me!别拉着我。

unglove 的含义是“脱下的手套”。 e.g.Her hand,when ungloved,glitters with heavy rings.

她脱下手套的时候,许多戒指在她手上闪烁。

unhair 的意思是“拔掉头发”。unmask 的意思是“揭除面具或者伪装”。

unglue 的意思是“取掉(粘着之物),剥”。

e.g.1.to unglue a stamp from an envelope by steaming 借着蒸气来取掉信封上的邮票

e.g.2.to unglue the children from a TV set使孩子们离开电视机

Listening

5. else adv. 此外,另外(与不定代词、疑问代词或否定副词连用)。例如:

Do you want anything else? Where else can I get it?

构成所有格时,’s加在else之后。例如: Who else’s fault could it be then?

Speaking

6.I’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life as it was two hundred years ago.

as conj. 像……一样的;如……的。例如: I’d like to go abroad as you do.我想跟你一样出国。

as用作“虽然,尽管”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需提前名词、形容词、副词或动词。例如:

Object as you may, I’ll go. 纵使你反对,我也要去

He was late, as usual. 他如往常一样迟到了。

7.be curious to… 极想……

be curious about… 对……有兴趣

curious adj. 奇异的,奇怪的,好奇心强烈的,渴望知道的,爱探究的。例如:

curious eyes 好奇的眼神 curious behaviour 奇怪的举止

I’m curious to know what is written in his letter. 我极想知道他在信中写什么。

Children are naturally curious about everything around them. 小孩子对周围的每件事感到好奇。

curiosity n. 好奇(心);古玩;珍品。例如:

arouse curiosity 引起好奇心 a curiosity shop 古董店

8. What I’d really like to find out is whether people would sometimes want to go on a holiday, as we do. That sort of thing 我真正想发现的是人们是否有时候会和我们一样想去度假那一类事情。

as在这里是连词,引导一个方式状语从句。 请看以下由as 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的例子:

e.g.1.You’d better do as I did.你最好按照我做的去做。

e.g.2.As what she said before,it was really difficult to persuade him to go with us.

正如她过去所说的,说服他和我们一块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作为连词,as还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e.g.1.Twelve days later,millions more Indians lined the railway tracks as a slow train took the jar containing his ashes 584 kilometers to a place by the river.

十二天后,当一列慢车将盛有甘地骨灰的坛子驶向584千米外,靠近恒河的一个地方时,又有数百万人排列在铁路两旁,夹道送行。

e.g.2.Three million people watched as the ashes of this great man were gently poured into the brown waters of the river that would carry them to the ocean.

还有300万人守望着这位伟人的骨灰缓缓撒入褐色的恒河,河水把他的骨灰送向大海。

辨析:as,when 和while

这三个连词都可以连接时间状语从句,但有差别:如果主句和从句的时间相同,以选用as较宜,表示随着……;而when只有一般时间意义,还可以表示at that time的含义;while是个连词,它所表达的时间通常是指整个一段时间或过程,相当于during which time的用法。从句中常常使用进行时,还可以表示主从句的对比。

e.g.1.They came up stair as we went down.他们上楼,我们下楼。

e.g.2.As one grows older,one becomes more experienced.人长大了,经验就更丰富了。

e.g.3.When one man is in difficulty,the thousands come to his aid.

一人有难众人帮。

e.g.4.The weather was fine while we were in Shanghai.我们在上海的日子里,天气晴朗。

e.g.5.We were watching TV while they were playing chess.我们在看电视,而他们在下棋。

作为连词,as还可以引导比较状语从句,表示以下含义。

1.表示“(用于比较)与……一样”的意思。

e.g.1.She works in the same building as my sister.她和我的妹妹在同一栋大楼上班。

e.g.2.This is the same as it was before.这个与以前一样。

2.表示“诸如”的意思。

e.g.such animals as cats and dogs 诸如猫、狗之类的动物

作为连词,as还可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e.g.As the weather is fine,let’s go fishing.既然天气变得好起来了,咱们去钓鱼吧。

辨析:because,since,as 和for

because,since,as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because 引导的从句表示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用来回答why 提出的问题,为全句重心所在。since引导的从句表示显然的或已知的理由、原因,相当于汉语的“既然”。主句是全句意思的重心,从句次之。as 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与since没多大区别。它们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其原因已很明显,不必加以强调。由as表示的原因,语气最弱,往往译成汉语的“由于”。

for 是个并列连词,引导并列句,是对前句内容的补充说明。

as还可以用作关系代词,其含义是“正如”请看以下例子。

e.g.As you know,we have the right to vote.正如你知道的,我们有权选举。

辨析:as和which

首先,这两个词意义不同。前者表示正如,后者没有意义,只起连接作用。

其次,前者构成的从句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而由后者构成的从句则只能后置,不能前置。

再次,当从句中有the same,such,so 时,只能用as。

比较:It is no use arguing with them,as we all see.和他们争论是没有用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既可后置)

As we all see,it is no use arguing with them.(又可前置)正如我们都看到的,和他们争论是没有用的。

It is no use arguing with them,which we all see.

我们都看到了,和他们争论是没有用的。(只能后置)

as还可以用作介词,其含义是“作为”。指处于某种状态、性质、情况、工作等之中。请看以下例子。

e.g.1.He works as a driver.他以开汽车为业。e.g.2.The kitten uses that box as a bed.小猫把那盒子当作床。

辨析:as和like

当作介词的时候,as只用于以下情况:

1.用作“作为”讲的时候。

2.用来举例,比如用来代替for example的时候;

3.用来引导某些动词,如:look upon,regard,consider,treat,think of等的宾语的补语的时候。

e.g.1.As a writer,he has no equal.作为一个作家,他是首屈一指的。

e.g.2.Languages(such)as English,German,Dutch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像英语、德语、荷兰语等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

e.g.3.The teacher considered your son as being too small.

老师认为你的儿子太小了。

比较:The prisoner was hanged like a murderer.这个囚徒像杀人犯那样被处以绞刑(=…as if he were a murderer)。

e.g.4.The prisoner was hanged as a murderer.这个犯人作为杀人犯被处以绞刑。(这个犯人就是杀人犯)

1.I didn’t feel just you. A.as B.like C.such D.so

2. a teacher,I have to set a good example for my students.

A.Like B.Be C.As D.Have

3.It must have rained yesterday the ground is wet.

A.as B.since C.because D.for答案:1.A 2.C 3.D

Reading

9. date back to: = date from 始自某时期, 追溯到,上溯到(无被动语态)

Our school dates back to 1953. Our friendship dates from childhood.

out of date过时的;旧式的 up to date时新的;新式的

10. bury vt. 埋葬

Many men were buried underground when there was an accident at the mine.

矿上发生意外事故时,许多矿工都被埋在地下

bury oneself in 专心致志于, 埋头于(in)

be buried in thought 沉思 He buried himself in his work.

Buried in his book, he didn’t notice me entering the room.

11.Some of the objects found in the grave give us an idea of how he was dressed when he was buried

墓穴里发现的部分物品让我们对于他当时的穿着有了一个了解

(1)give sb an idea of 使某人明白

The book will give you an idea of what everyday life of ordinary Americans is like.

(2).dress作为及物动词,后面只能够接人或者是反身代词,而不能接物或者是衣服作为宾语。

dress v. 穿衣。例如:

be dressed in (表状态)穿着 dress sb. 给某人穿衣服

dress oneself in… 穿着……(表动作) dress up 盛装,打扮

dress well 穿着得体

dress [C] 连衣裙;女装 in formal (evening) dress 着礼服(晚礼服)

a silk dress 一件丝绸的礼服

12. clothing n.衣服(集合名词,无复数形式) an article of clothing 不能讲a suit of clothing

clothes n.(复)衣服,服装指具体的衣服;无单数形式,不与数词连用但可和many ,a few等表示

不确定的数词连用many clothes, a piece of clothes ,a suit of clothes一件衣服不能讲an article of clothes

Cloth做衣服用的材料,不可数名词, 当作为台布抹布时是可数名词.

13. find [C] 发现,发现物。例如:

Our new gardener was a marvellous find. 我们新找到了一个很出色的花匠。

finding [C] & [U] 发现,发现物

14. dozen n. 一打,十二个 (与数词或many, several等连用时,复数不加s )

two (many, several) dozen pencils 两(好多,几)打铅笔

dozens of 几十,许多 for dozens of years 好几十年以来

pack in dozens 成打地包装 sell by the dozen 论打出售

15. spare adj. 备用的;额外的;多余的;剩下的。例如:

a spare room 预备的房间 a spare tire 备用轮胎 In one’s spare time 在某人闲暇的时候

I have little spare time. 我没有什么余暇。

spare vt. 匀出,分出,省下 例如:Can you spare me just a few minutes? 你能腾出几分钟时间给我吗?

There’s no time to spare. 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spare no efforts 不遗余力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 [谚]孩子不打不成器,娇养忤逆儿。(省了棍子坏了孩子。)

16. a variety of / varieties of形形色色的,种种的。例如:

a collection of a variety of butterflies 收集各式各样的蝴蝶

There are a wide variety of people on the earth.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

17.The biggest stones weigh 20 tons and came from a place not very far

最大的石头重约20吨,它们来自于一个不远的地方

weigh作为动词,主要表达以下几种含义:

1.表示“称(重量)”。

e.g.1.Let me weigh it.It’s quite a bit overweight.让我来称称它。超重还不少呢。

e.g.2.The goods were carefully weighed at the time of shipment.货物在装运的时候都是仔细称过的。

2.表示“某物有(多少)重量”。

e.g.1.A giant panda can weigh as much as 150 kilos when fully grown.

一只大熊猫长大了,重量可以达到150千克。

e.g.2.Some of the fish already weigh ten kilograms.这些鱼有的已经有10千克重了。

3.表示“压(在上面)”的含义。

e.g.1.The matter weighed heavily on my mind.这件事情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e.g.2.The decision has been weighing on my mind all the week.这项决定整整一个星期都压在我的心上。

4.意思是“考虑”。

e.g.1.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risks had to be carefully weighed.所有的困难和风险都要仔细考虑。

e.g.2.They weighed the matter seriously.他们认真考虑了这件事情。

18. link vt., vi.(常与together, to, with连用)连接, 联合

(1)The two towns are linked by a railway.

(2) The new bridge will link the island to the mainland. 新的桥梁将把该岛与大陆连接在一起。

be linked to / have links with 与…有联系

Sichuan have trade links with the Yangtze River. 四川和长江流域有商贸联系。

19.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 may have had a hand in planning the monument,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

巨石阵之王很有可能和石头有联系:他可能参与过巨石阵的设计,或者帮助过巨石的运输

在英语中,may,might,can,could和must几个情态动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对事情的猜测。must的意思是“肯定,一定”,语气很有把握。may,might,和could的意思是“可能,也许”,语气把握性不大。can的意思是“肯定,也许”,常常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这几个情态动词用于表示猜测的时候,其后面可以跟三种不同的动词形式。

1.跟动词原形表示对现在事情的猜测。2.跟表示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猜测。

3.跟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猜测。

e.g.1.You are Jack’s best friend.You must know where he is.你是杰克最好的朋友,你一定知道他在哪儿。

e.g.2.Can you hear the loud voice?They must be quarrelling.你能听到那声音吗?他们在吵架。

e.g.3.If you had come earlier,you might have been told the good news.你早来一会儿,就会听到那条好消息了。e.g.4.There is no light in the room.They might have gone out for a walk.屋里没开灯,他们可能出去散步啦。

1.Jack yet,otherwise he would have telephoned me.

A.mustn’t have arrived B.shouldn’t have arrived C.can’t have arrived D.need not have arrived

2.-I stayed at a hotel while in New York.

-Oh,did you?You with Barbara.

A.could have stayed B.could stay C.would stay D.must have stayed

3.-There were already five people in the car,but they managed to take me as well.

-It a comfortable journey.

A.can’t be B.shouldn’t be C.mustn’t be D.couldn’t have been答案:1.C 2.A 3.D

20. have a hand in 参与,插手;对某事负部分责任。例如:

I bet he had a hand in it. 我敢说他一定参与了此事。

I can’t promise much. I’m not the only one that has a hand in this town.

我不能答应太多。镇里的事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关于hand 的词组还有:

lend a hand 帮助

give sb. A hand 给予帮助

at hand 在手边

by hand 用手

in hand 手头上的,在进行中

hand in hand 手拉手,联合

from hand to hand 从一人之手转到之手

hand down/on 把…传下来

hand in 交上

hand out 把…拿出来,分派

hand over 移交

join hands 携手联合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21. in terms of 用……的话;以……的观点;就……而说。

例如:He thought of everything in terms of money. 他每件事都从钱的角度考虑。

bring a person to terms 使某人接受条件(就范)

come to terms=make terms 达成协议;和好

in the long term 就长期而言

on no terms 无论如何不,决不

on good terms with sb 和某人关系融洽

22. At first it was thought that it was through war and armed conflict,but it is now believed to have happened through trade and cultural links

点拨:1.through指从内部通过。

e.g.1.The thief came in through the window.小偷从窗户进来。

e.g.2.The troops marched through the town.军队从城中走过。

e.g.3.Fish swim through the water.鱼游于水中。

e.g.4.The men cut a tunnel through the mountain.那些人穿山凿了一条隧道。

2.表示“遍及,经历”的意思。

e.g.1.He traveled through Europe.他游遍欧洲。

e.g.2.Other birds and animals stay with you,but you will not see all the animals all through the winter.

另一些飞禽和动物留下来了,但是整个冬天你不会看到所有的这些动物。

3.表示“由于,因为”的含义。

e.g.1.It was all through your being late that we lost the train.我们没有赶上火车,完全是因为你来晚了。

e.g.2.It happened,through no fault of mine.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并非是我的过错。

4.表示“藉,由”的含义。

e.g.1.He became rich through hard work.凭着努力的工作,他致富了。

e.g.2.I obtained my position through a friend.我靠一位朋友的帮忙而得到了这份工作。

5.表示“从头到尾”

e.g.1.He worked from dawn through the day and into the night.他从天亮一直工作到晚上。

e.g.2.He read through the novel carefully.他细心地读完了这本小说。

e.g.3.The rain lasted through the night.雨下了一夜。

比较:through和across的用法

through和across都作“穿过”讲,across指的是从一个空间内的一端到另一端或者是成十字交叉而过。through着重指从物体的中间或者是空间穿过。

e.g.1.Last week,we started our trip across this country.上个星期,我们开始了横跨这个国家的旅行。

e.g.2.We can’t travel through the forest by road,because there aren’t any roads.

我们不能从陆路穿越森林,因为那里根本无路可走。

1.The boy is so good at swimming that he can swim the sea.

2.He walked the forest and disappeared into the valley.答案:1.across 2.through

23. in the eyes of sb. (=in sb.’s eyes): in the opinion of sb.在某人的心目中,在某人看来

In your father’s eyes you’re still a child.

相关词组:keep an eye on sb. 留神,看守,看管

shut (close) one’s eyes to sth. 闭目不看…,装着没看到…,视而不见

Post-reading

1.base…on… 把……基础放在……上;以……为基础。例如:

You should base your conclusion on careful research.你应该以审慎的研究为基础。

This story is based on facts.这故事是有事实根据的。basic adj. 基础的,基本的;根本的

basis [C] 基础;根据

Language study

1.thanks to 多亏,幸亏。例如:

Thanks to modern technology, to find out more facts about the man buried in the grave is possible.

由于现代科技,找出更多的有关埋在墓地里人的材料成为可能

表示原因的结构还有: because of as a result of owing to due to

Integrating skills

2.roots of Chinese culture 中国文化的根源

root [C] 根源,来源;根,根茎。例如:the root of the problem 问题的根源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爱钱乃万恶之源。(语出《圣经》)

a plant with very long roots 根部很长的植物

Many Americans have roots in Europe. 许多美国人祖籍在欧洲。

get at/to the root of 追根究底

take/strike root 生根,扎根;定居

root and branch adv. 连根地,完全地,彻底地

3. serve as “担当;充当”

4.dig up 挖出;掘起。例如:

We dug up the tree by its roots. 我们将树连根挖起。

An old Greek statue was dug up here last month.

上个月在这儿挖出了一尊古希腊雕像。

dig at 讥讽,挖苦 dig for 挖寻 dig into 详细调查,探求

5.cover作为动词,有很多含义。

1.表示“覆盖,铺盖”。

e.g.1.He covered himself with a blanket.他给自己盖上一床毯子。

e.g.2.A rather cold north west airstream will cover our province.一股偏冷的西北气流将覆盖我省。

e.g.3.When he returned,his body was covered with bruises.他回来的时候全身都是伤痕。

2.表示“走完(一段路程),看完(若干页书),够付(费用)”。

e.g.1.They covered the distance to the place at a run.他们一路小跑,赶到了那个地方。

e.g.2.Here is ten dollars;the extra will cover the bus fares.这儿是10元钱,多余的可以用作坐公共汽车费用。

3.表示“涉及,谈到”的意思。

e.g.1.What are the chief points you are to cover in your talk?你的报告主要有哪些内容?

e.g.2.The discussion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这项决定涉及到很多别的问题。

4.意思是“有(多少面积),包括(多大的范围)”。

e.g.1.The city covers ten square miles.这座城市的面积是10平方英里。

e.g.2.His burnt area covered 70 per cent of his body surface.他全身的烧伤面积达到了70%。

5.表示“掩护”。

e.g.He ordered us to cover the other people’s withdrawal.他下令让我们掩护其他人撤退。

6.表示“采访,报道”。

e.g.They sent a large number of reporters to cover the conference.他们派遣了大量的记者去报道大会的消息。

Our new school almost 54 square miles,making it the largest school in the province.

A.lies B.stands C.has D.covers答案:D

Grammar

复习代词“it”的用法

It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作无人称动词的主语,表示时间、气候、距离、状态等。

e.g.1.It’s ten o’clock.现在十点钟了。

e.g.2.It is twenty miles to London.到伦敦有二十英里。

e.g.3.She couldn’t stand it.她真是无法忍受。

2.指代前面出现的事物或者是现象。

e.g.1.Where is my book?Have you seen it?我的书在哪儿?你看见我的书了吗?

e.g.2.He pretended to study,for he thought it would please his mother.

他假装读书,因为他认为那样做可以取悦他的母亲。

3.在特殊情况下指代人。

e.g.1.She got a baby and it was ten-pound.她生了个十磅重的婴儿.

e.g.2.A tall man stood up and shook hands with her.It was the general manager.

一个高个子男子站了起来同她握手,他就是总经理。

4.可以用作形式主语。

e.g.1.It is certain that we shall succeed.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e.g.2.It is necessary for older people to understand what the young think and feel.

年长的人有必要了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他们有什么感觉。

5.用作形式宾语。

e.g.1.You’ll find it difficult to learn Japanese.你将发现日语很难学。

e.g.2.I make it a rule to take a walk in the morning.我规定自己每天早上散步。

6.用于强调句型。

e.g.1.It is I who am fortunate.幸运的是我。

e.g.2.It was three weeks later that he learnt the news.三个星期以后他得知了这个消息。

◇It is+被强调部分+that…

该句型是强调句型。例如:

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 that 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nd was made.

It was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that I realized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Not until she took off her dark glasses did I realize she was a famous film star.

◇ It is clear (obvious, true, possible, certain…) that…

该句型中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例如:

It is very clear that he’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That he’s round and tall like a tree is very clear.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should) remember these words.

◇ It is said (reported, learned…) that…

该句型中的it仍是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该结构常译为“据说(据报道,据悉……)”。例如:

It is said that he has come to Beijing.

It is reported that another earth satellite has been put into orbi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should) be put off.

◇ It is time (about time, high time) that…

该句型中that后的从句应该用虚拟语气。例如:

It is time that children should go to bed. =It is time that children went to bed.

◇ It is the first (second…) time that…

主句如果是一般现在时,后面从句用现在完成时态;如果是一般过去时,后面从句则用过去完成时态。

该句型中的that从句用完成时态。该结构中that可以省去;it有时用this替换。常译为“是第一(二、三……)次……”。例如:

It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been her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been here.

It is…since…

该句型主要用作处理瞬间动词的完成时和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的问题。例如:

It is (has been) 5 years since his father died.

It is 5 years since he joined the army.自从他参军5年了。

▲ It is 5 years since he was in the army.自从他退伍已经5年了。

◇It be…before…

该句型主句中的it指时间,主句中的时态常是一般将来时或过去时两种时态。例如:

It was 3 days before he went to Beijing.

It will be not long before he finishes his job.

◇It happens (seems, looks, appears) that…

该句型中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的是主语从句,主句中的happen, seem等词是不及物动词。例如:

It happened (so happened) that he met his teacher in the street.

It seems that he will be back in a few days.

◇It is no good (use) doing sth.

主句中的表语可以是no good, (not any good), no use (not any use)。例如:

It is no good learning English without speaking English.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if)…

该句型中whether (if) 引导的从句是真正主语,该句型常译为“不论(是否)……没关系……”。例如:

It doesn’t matter if they are old.

◇ It is kind (of sb.) to do sth.

常见的这类形容词有:bad, brave, careless, clever, cruel, foolish, good, honest, kind, lazy, nice, polite, rude, wise, wrong等。

该句型中的不定式短语是真正主语,如果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由of引起,主句中的形容词必须是能表示逻辑主语特征的形容词。这个句型可以改写为:sb. is kind to do sth.例如:

It is kind of you to say so.=You are kind to say so.

◇ It is necessary (for sb.) to do sth.

常见的这类形容词有:important, necessary, natural, easy, safe, common, normal, hard, difficult, dangerous, impossible, pleasant等。

该句型与上一个同属一种句型。如果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是由for引起,主句中的形容词通常是表示重要性、紧迫性、频繁程度、难易、安全等情况的形容词。例如:

It is important for her to come to the party. =It is important that she (should) come to the party.

◇ We think it import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主句中常用的动词:think, believe, make, find, consider, feel

作真正宾语的三种形式: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该句型中的it作形式宾语。例如:

We think it our duty to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He felt it important learning English well.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言点;课堂教学;课堂整体性;课堂高效性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语言点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过程单一化,学生参与度不高;(2)教学内容依然相对较多,学生无法当堂课掌握。如何实现语言点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可以从语言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避免出现几个“标准动作”从学期开始一直表演到学期结束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长时间仅仅为15分钟,整堂课都让学生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几乎是不现实的。如何在高中英语的语言点课堂教学上实现对这个难题的突破,将整个课堂设置成为适当的语言环境是实现孤立的词、短语或句式结构成为整体的有效方法。这个语言环境要源自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比如,运用所学的内容给笔友写一封信、写一份演讲稿等。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第三册的第二单元阅读课的语言点教学为例,在确定重、难点之后,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的设计:以谈论我们的祖国作为特定的语言环境,逐步地涉及学生将要接触学习的各个重、难点内容,让他们在过程中感知、体验、运用并掌握。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阶段可以设计为如下三部曲,具体为:

第一步,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向学生询问我们的国家由多少个省份组成,自然地过渡到短语“由……组成”(be made up of/consist of)这个短语的使用。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进行熟练程度的训练。如,学生班级的人数构成,他们最喜爱的篮球队的人员组成,他们的宿舍人员等,这些都是来源于他们实际接触的素材,更适合他们去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二步,针对“占领(occupy),打败(defeat)”等一些会涉及国家繁荣及衰退的词语,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交给学生自己去自主学习会有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和释疑就显得很重要。針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回顾我们国家落后被他国侵占的历史,同时给出一段短文,留出空格。在短文内容的帮助下,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词的使用。在充分讨论之后,学生填入自己认为适当的词语,教师则可以使用其他同义的词或短语来进行释义,确认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英英释义的能力及英语逻辑思考能力。

第三步,此时教学的环节可以设计为学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谈论面对历史和现实,我们要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国家变得繁荣。由于是学生自由讨论的设计,教师在此时并不涉及所学的内容,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联想以往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在学生自由讨论之后,请部分学生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通常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多会选择一些简单的词汇、短语或结构来表达自己,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了。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将学生的单一简单的语言转变成课堂需要学习的内容,如,为我们国家发展作贡献(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享有平等的教育(have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等。这样把学生想要表达但由于知识有限不能达到的困难就给解决了,相信会激起学生要去掌握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欲望。

以上所进行的探讨是以某个具体的单元内容为例做出的设计,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相应地应该做出设计上的改变,值得注意的几点是:教师要从观点上改变语言点教学的机械性和重复性,根据课堂的需要,先于课堂确定重难点内容的量和度,便于实现课堂的高效;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具体可操作的语言环境,以确保整个课堂的流畅实效;并且要重视课堂后续巩固的跟进,采用合理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载体上实现复习巩固。在进行语言点教学时,教师要用心设计,使孤立的词、短语或句子的讲练能围绕一个主题,多一点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使之具有连贯性、整体感,相信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就不会显得突兀和生硬,这样就会相对地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从而增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帮助他们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7

师生之间语言交流的环境可能在课上,也可能在课下。在课上,老师为学生创造的语言环境可能更具适用性和针对性,因为老师往往是在讲课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的需要,设定具体环境,让师生间彼此的交流服从、服务于教学,而使课堂更为生动。而在课下,师生的语言交流可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预期的目的性不是特别强。前者的交流,可能在老师设计范围之内,英语单词的用量老师容易把控,而后者的交流则不然,英语单词用量可能会更大,可能需要用一些生僻的单词,这些单词往往需要老师加以指点学生才能用其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后者的交流可能不如前者交流那么绘声绘色、生动感人,而是常常会出现冷场,令人急不可耐的氛围会出现。这种冷场,最能考验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对英语课堂驾轻就熟的老师,一定会表现得十分沉着,面对众多的学生,泰然自若,用英语表述一个幽默,让大家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获得一种满足感。最好在幽默之中,能让学生把需要的单词反映出来,这样就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这里还涉及交流语言的语法问题,老师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语言,不管绕几个弯能够正确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里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在语言交流中,一旦学生有突出的地方,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最好能够当着更多的人表扬自己的学生,因为这种表扬学生会更在意,记忆时间也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好语言影响会更深远。

二、要搞好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也和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一样,有课上交流和课下交流,但由于生生之间往往在一起的时间比师生之间要长,交流的次数会更多。生生之间的课堂上的语言交流,就像师生之间语言交流一样,一是具有目的性。这种交流要围绕老师事先设定的课堂进行,以完成课堂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为宗旨,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获得能力,同时还提高思想素质。二是适用性。这种适用性表现在,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可能为将来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服务。因此,在口语交流的要求上,在单词和语法的要求上往往烙上适用的痕迹。三是生动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事先备课,课堂生成也在备课中也会顾及到,因此,老师在设计生生之间交流环境时,一般要选在难点解决之后,或重点问题突出之后,在这个时候,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沉寂,在这个时候老师为了让课堂生动起来,设计生生之间语言交流是最佳时段。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会让学生们的主人公地位更加凸显,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们的积极性上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就生动了。生生之间课下交流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可能不会太强。一是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之间语言交流比较顺畅的时候,在肯定学生表现的同时,要求学生课后一定注意交流,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二是在留作业的时候,强调语言交流,可以指出学生课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指点其加强语言的交流,并把交流的意义向学生交待清楚让英语学习更有成效。如男同学踢足球时,尝试用英语去表达相关场面。并告诉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很别扭,时间长了自然会品出其中的真味的。再如女同学结伴去看电影时,可以用英语相互交流,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语言的效果。

三、要搞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除了老师和同学之外,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长长的时间应当让它过得更有意义。学生必要的用于玩的时间是应该有的,让孩子得以释放心灵,温暖天性,留下生命值得回味的东西。在这长长的时间安排学习从意义上说是重大的。学生就应该以学为主。学习语言当然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孩子从出生时开始就是跟家长学习语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跟家长进行语言交流要比与其他任何人交流都有优越性。家长和学生的语言交流,一是在时间上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忙碌了一天的家长,回到家里就开始忙碌做饭做菜,干其它家务活,抽出整块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顺应现实,不能强行违背现实。孩子在这个时候,就充当一个跟屁虫,在孩子的一左一右,遇到什么情景就交流相关的内容。如,家长在摘菜就用英语表达菜的品种、菜的质量、菜的营养价值、菜的味道等;家长在洗衣服,就用英语交流洗衣服分几个步骤、如何洗衣服、洗衣服用哪类洗涤用品最适用等等;家长和学生一起进餐时,相互交流进餐的方式、餐具如何摆放更合理、所进之外对人的健康有什么作用等等;家长和学生坐在一起看音乐频道,相互之间用英语交流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炉的、首唱这首歌的人是谁、这首歌的创作意义是什么等等;家长遇到了什么麻烦,心情不好,学生就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安慰父亲或母亲,让其心情好起来,促进家庭的和谐;陪同家长一起出去郊游,孩子尽量用英语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家长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哪些单词用对了,哪些单词用错了,哪些话符合语法,哪些话不符合语法,用错的单词家长可以及时纠正,用错的语法家长也可以进行及时的帮助。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往往更加生活化,也就是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因为相互交流的内容往往是人的第一需要,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的效果可能会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好。

参考文献

[1]宋慧.在交流中提升英语能力——小学英语互动交流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8).

生活·语言·教学的三点一线 篇8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而作为教学之地的学校承载着传授语言的教学任务,更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生活、语言、教学这三者如同串连在一线上的三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课堂教学内化语言,做到以点代面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要完成的教学阅读量为30篇左右,整个小学阶段下来,师生从教材中大约共要集体欣赏、品析、体验360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文章适合重视读;有的文章适合品析作者精妙的语言,还有的文章则适合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总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抓好着力点,切莫平均用力,做到以点代面。

(一)感情朗读品味语言

朗读是一种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耳、口、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教师总是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只有用真情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亲近人物,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让一呆板的文字变得灵活,变得充满乐趣。

(二)演绎文本内化语言

针对每篇文章的异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何促使学生将原有的语言内化,在日常运用中做到心口合一, 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运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课本剧的设计可以使这个问题简单一些。课本剧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本剧中可以得到有效锻炼。如《将相和》中的三个故事虽然脍炙人口,但是距离学生已经有很多年了,当时的情节如果能在课堂上再现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设计了课本剧的表演,使教室变成了小小的舞台,学生在精彩表演的同时还配上了自己的语言:

廉颇:“我心胸狭窄,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上卿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真是大丈夫所为。请上卿责罚我吧。”

蔺相如:“将军不必过谦,将军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功劳不可同日而语。你我携手,定可使赵国江山稳固。”

……

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通过小小的舞台,他们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作训练挥发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

《彩色的非洲》这篇课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括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呼应,点明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非常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针对本篇文章的特点,我安排了一项习作练习:运用作者先概括再分述最后概括总结的方法或运用过渡句,任选主题,自由习作。结果有的学生以“母亲”为主题写出了妈妈双重的性格特点,运用的过渡句有“妈妈安静的时候像一只温顺的小花鹿,脾气暴躁的时候又像一只凶暴的母狮”又如:“妈妈不仅爱帮助别人,而且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妈妈”还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的句子,如“妈妈做的饭有时绿油油的,有时金灿灿的......”等等。有的学生仿写了《彩色的校园》,与原来写过的《我的校园》相比简直是增色百倍。

二、课外积累储蓄语言,犹如蜻蜓点水

许多研究表明,大量的阅读至关重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的每篇文章未必需要读懂、吃透,也或许就如蜻蜓点水般轻捷,但正是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蜻蜓点水中孕育语言、储蓄语言、知晓语言。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做正确的引导。如阅读了一篇文章后可尝试练习简要复述,能复述多少就复述多少,会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这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复述会”,了解学生课外读书的情况,并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在一次一次的锻炼与体验中掌握复述的技巧;在一次又一次的复述中流畅语言,沉淀积累。只要学生头脑中积累多了,他们就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阅读就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学生积累的语言丰富了,同时,语文素养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三、课堂内外连通生活,把握画龙点睛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将手中的教材与生活经验接轨。如我在教学《向往奥运》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读书、看报或通过电视与网络信息搜集奥运知识,在课堂交流:谈谈你对奥运的了解?你有什么感悟?对我国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有什么期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话。学生兴致盎然,说得精彩。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随时记录生活笔记,多看、多读、多思,做生活的有心人,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好方法。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9

关键词:课程标准,综合能力,新理念,新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试行10年了, 笔者虽然没有经历整个过程的蜕变, 却也有幸搭上了试行的“末班车”。就在我工作的这三年里, 《英语课程标准》是我的精神导师, 指引着我从一名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成长为现在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1 学习课标, 掌握教学新理念

与十年前的课程标准对比, 新课标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就是清晰地界定了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 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我认为,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前提, 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最终目的。这也给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的方向, 即小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于此同时,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上, 让学生不仅会学, 还要会用,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样看来, 似乎实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不论从难度上还是重要程度上都要高于工具性, 但我认为, 工具性毕竟是前提, 如果基础没有打牢, 起码的英语技能没有掌握, 人文性又从何谈起。因此, 教师不能仅从一个方面上下功夫, 要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这也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更高的业务水平。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和变革,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2) 更高的人文素养。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首先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要有实力引导学生探索更深更高的层次。

3) 更强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出成果, 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

4) 更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坚持读书,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接受新理念新方法, 用于探索和创新, 与时俱进。

2 以课标为支撑, 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语法不再是唯一的重点, 学生不需要每天埋头背单词, 更不会只抱着一本课本硬啃。相反地,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了教学的主要关注点, 这些都需要教师扩大眼界, 创新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意识。而通过三年的尝试, 我也有了不少收获和突破。

(1) 提高课本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扩充课外知识。笔者在六年级的教学工作中, 面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以及相对枯燥的英语课本, 大胆地尝试了第一个教学方法。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全部课程, 并利用剩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开始为孩子扩充大量课外知识, 如通过阅读英语短文了解西方文化、观看英语电影学习西方历史等等。与此同时, 实行了课本剧表演, 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说英语,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并且他们对西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这些能促进新方法的推行。总之, 孩子们收获了较好成绩, 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并且都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1) 整合课本内容。仔细研读所有教材, 将小学阶段相同或相似内容的课文整合在一起学习, 并加入了《攀登英语》课程。

2) 创编英语阅读读本。根据学生能力, 搜集短文、儿歌、歌曲等内容, 创编了低、中、高三本《英语阅读读本》,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3) 扩大知识面。根据自身优势为学生搜集不同国家的文化, 并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中外文化的不同, 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展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小组合作。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采取小组合作以及小老师导学方式, 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加强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关注。

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 篇10

视听语言是电影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器官, 用声音和影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交际与传播。《视听语言》这门课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镜头组接及声画结构的技巧和理论, 掌握视听语言基础知识, 建立正确的电影思维方式, 并培养其鉴赏、分析影片的能力。

二、非线性讲授法

以往教学中, 教师一般会按照提纲的正常顺序进行线性的讲授, 而在一些艺术院校, 教学中有的教师会不严格的按顺序讲授, 非线性的联系前后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使知识变得非常的灵活, 理论和实际联系更为紧密, 可以做为艺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经典影片观摩与分析

作品观摩是《视听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形象的视听材料进行结合, 通过生动的视听材料能增强课程的生动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跃的课程气氛, 观摩关键是教师要熟知影片作品的动态发展, 以给学生选择质量较高的视听材料。观摩影视作品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避免学生消遣娱乐的心理。所以在播放时, 教师要注意影片的时间宜短不宜长。播放时间过长, 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进入剧情, 忘记教师需要学生观看的内容, 也会占用上课的时间。播放影片的目的是为让学生切实体会一下知识点的运用, 尽可能不要占用太长的时间, 以免使课程变成消遣娱乐场所。比如影片《钢的琴》里面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段落, 就是影片中有一个很长的、非常有力的尾声, 这个尾声就是当陈桂林放弃了抚养权, 工人们却再次重聚车间, 制作钢的琴, 并且造成了一架钢的琴。这个场景它凸显了歌舞片的形态, 场景一开始就是红裙热舞, 西班牙的舞曲之下的红裙热舞, 和工人们聚在一起制作钢的琴之间的蒙太奇交叉剪辑。这个段落叫酣畅淋漓、回肠荡气, 而这个段落一开始就是三个纵深调度, 三个强有力的纵深调度, 来表现历史的现实的纵深空间, 表现人物与他们的命运、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他们的个人抉择之间的复杂的多重的连接。所以说, 在这个电影当中我们很有趣地发现视听语言元素、场面调度元素是怎样的被风格化的用来呈现影片的主题、意义、价值, 用来使影片故事的表达变得摇弋生姿。

四、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是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 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体会到更多, 学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要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践加以理解, 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1. 加强拍摄剪辑训练

为了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可训练学生拍摄剪辑视频短片。学生将所学的视觉元素通过拍摄素材体现出来, 再进行剪辑组合, 将所学蒙太奇理论在剪辑中表现, 再结合声音元素, 最终体现出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通过素材剪辑, 学生会进一步地实践熟悉剪辑操作, 并逐步开始有自己的思路去创造和把握视听语言在成片中的运用, 探索发现不同类型作品视听语言的不同规律。

2. 借助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锻炼学生视听语言应用能力

影片是由一个个镜头连接而成的, 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先将文学剧本分成若干个镜头, 然后进行逐一设计, 最后通过蒙太奇将镜头按照叙事原则连接在一起形成影片。动画分镜头设计包含着影片的景别、角度、摄法、内容、时间、音响与音乐等内容, 是影片后续制作中所有工作的指导蓝本, 它不仅要求创作者有较强的手绘功底, 还要求创作者有导演思维, 具有较高的视听语言理解和掌控能力, 在分镜头设计课程里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视听语言应用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是使用纸质试卷的方法, 这种考核形式有很多的缺点, 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 恰恰《视听语言》课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熟记, 还要有鉴赏和评论影视作品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把对内容的理解应用到以后的创作当中, 这才是我们学习视听语言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考核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考查, 也要有实践操作的运用, 可以设计一些体现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型和考核形式, 如设计动画分镜头、DV短片创作等多种形式, 将这些考核形式安排在课堂练习、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当中, 以便使同学灵活掌握。这种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提升《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通过不断地完善《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不但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 提高影视作品鉴赏能力,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锻炼他们的视听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视听语言进行短片创作的能力。

摘要:《视听语言》是高校影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也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 是电视、电影的最基本的艺术手段。因此, 对本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实属必要, 学生通过了解影视语言的经典理论, 培养视听语言的专业意识, 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行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少伟.大学影视教育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J].电影评介.2007. (7) .

[2]周星.中国高校影视人才教育培养问题的观念思考[J].艺术教育.2008. (1) .

[3]王莹.高校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纯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报, 2010, 26 (3) .

上一篇:新常态新心态下一篇:图书馆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