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024-05-02

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共8篇)

篇1: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秀山一中

刘沅沅

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中学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社会日益重视的大环境下,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撑点。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就高中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现代教育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关系到教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抓住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高教师素质。

1、帮助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起新的课程改革目标观、正确的专业观和新型的师生观: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由教书匠成为研究者;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由纯粹的管理者成为教育教学意义上的交往者;由个人劳动者成为教育协作者;由道德说教者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者。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在自我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要把教师推向县、市、省级等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这类活动中;要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团队,把本校名教师推出去,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品牌,也切实发挥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的凝聚力和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师徒结对、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帮助更多的教师形成从事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精业敬业的思想信念和品质,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把良好的教师风气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同化力量和凝聚力量;要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创建一个适宜教师发展内部环境,让教师热爱读书,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成为风气。

3、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在学校管理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校长要坚决摒弃只听教学管理人员报告或简单了解表面现象的做法,要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握指挥权,推动教学管理向纵深发展,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和效益。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管理。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要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并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监控以及教案的检查。

要加强对课堂的管理。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竭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为学校的广大教师所采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探索性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并使教师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之中,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要注重课堂评价与反思,来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可用教学时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要控制学科上课时间,改革粗放式教学,不打“疲劳仗”。安排一些自习课,给学生多一些消化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自习,养成自习的习惯。要充分利用新高考不同“组合”给分层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学校还要加强辅导、作业和考试的管理。辅导要正视差异,且要耐心细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优辅差工作。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适量且难易切合学生实际,形式多样,精选精讲,批改及时。考试要加强考风建设,并做好细致且科学的成绩分析。

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 第一、教师应注意加强对高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的引导。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意味着通过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交往互动,教师在作为新型知识传授者基础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实例说明社会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价值。教师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知识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法的指导,树立坚定地学习信心。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高中课程及知识越来越深,每名学生培养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甚至受益终生。学校要从高一入学就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比如早晨进班就读书的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课后反思习惯、节假日不忘读书学习的习惯等。学习时要多质疑、勤思考、善归纳、多积累、重应用。学生成功的体验是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的前提,而成功的体验是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的,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学习信心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建立学生的信心。

第三、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精神状况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培养他们规律的睡眠习惯、健康的饮食、卫生等习惯,注重身体锻炼,注意把休息、营养、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加强心理疏导,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在高中教学中,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情感问题突出等因素,使得高中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考试过后。因此,心理疏导非常必要,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一是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考试成绩,给学生一个信心。二是下移推进目标大学的参照分数线,给学生一股勇气。三是归因分析,揭示规律,给学生一份毅力。四是在考试技能上提供有的放矢的帮助,给学生一个支点。

三、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学校及师生的行为和发展方向,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要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坚持依法治教,依章治校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化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要建构学校明晰的网络管理体系,彰显学校管理特色;重要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互助合作,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管理氛围。总之,学校的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又要兼顾师生的实际利益,两者不可厚此薄彼乃至偏废一方,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依法治校和以德服人,同举并存,管理工作中的软件和制度硬件机制齐驱并用,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学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篇2: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查找自己在过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里,我对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我们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力求在课堂上讲出适合于本班学生口味的课。一般说来,备课越充分、越认真,课堂教学质量越高。备课备什么?说法不一,但这么几项是要包括的:备学生、备课程目标、备教材、备教参、备重难点、备知识点、备教学内容、备教学设计、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活动、备例题、备作业、备教法、备课堂及时检测和反馈等。这里所列的需要“备”的每一项内容无不要求“认真、充分、精益求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备课上花的时间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有保障。反之,越没时间备课或备课越马虎、随意,教学质量就越没保障。

二、把力量放在课内。如果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每堂课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

有效的直接依据,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可以标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目标明确,方向才明确,可以说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能够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真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课堂教学要做到“四个一点”的要求,即“容量大一点、节奏快一点、讲得精一点、练得多一点”,现在倡导的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4、因材施教。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它特殊在教学对象,即教学对象是一个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来自于独特的家庭,有着自身特有的遗传,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优势以及心智发展水平,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均不同,换句话说,教育不能以一样的方法应对百样的学生。实际上从教育过程看,教育也不是批量生产的,教育只能是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教育只能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我们至少应该从课堂设计、作业布置、个别辅导到单元过关要求上对班上的所有学生梯度对待,因此只有多了解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后进生、留守儿童、不做家庭作业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安排,在教学中也针对他们设计一些问题,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其次,要转变备课形式。以前老师们备课基本上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师用书再加上一本教案参考各自埋头独立完成。所以教学的设计就

不是很全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课改后,教材以主题单元出现,还有很多教师是以课文为单位来备课,没有注意到整合单元主题,也就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更加完美。我们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同年级的教师可以相互讨论下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提出困惑的问题讨论。上一个年级的教师也可以给下一个年级的老师指出他们去年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这就避免了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我们就能更好、更有效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好的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在课堂上更好的关注个体差异。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笼统,举手学生大多都是优等生,这就没有面向全体。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细致,这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在课前设计教案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优等生设计有一定难度、发挥个性的问题。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三、大胆尝试教研教改。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评价的变化而变化,如过去人们很强调教,现在更强调学,过去强调学会,现在强调会学,过去强调终结式评价,现在强调发展性评价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如果不转变教学方式,那么所谓新课改无非也是“穿新

鞋走老路”。因此,当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落后了,不适应新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这种方式或模式就必须变革。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现在各学科的课时是不是多了,学生没了自主支配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是不是讲多了,学生不仅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由于课堂信息泛滥或超载而导致学习疲劳,甚至厌学?学生的作业量是不是大了,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而堕落为作业的奴隶?学生“我要学”、“乐学”的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低耗高效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由“一”到“多”,再由“多”到“一”?如何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和以一当十?等等。我们只要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就不愁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四、科学评价。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教学和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在《小学数学教师》月刊上有这样一个关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案例。有四个同学在学科测评中都是80分,甲同学的80分只是保持了原有的水平,乙同学和丙同学都由70分进步到80分,但乙同学凡是做了的题都得了满分,而丙同学完成了整份试卷却错了20分,丁同学则是由过去60分的水平进步到了80分的,显然同样的分数,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从发展性评价看是丁>乙>丙>甲。由于四位同学的发展不同,教学质量的评价就不能一样。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如学生听课的评价、作业的评价,特别要重要教学检测的评价,如得分率、全对率、全错率、预测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的比较,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同学的卷面实际情况,都应有统计和分析。科学的教学是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教师只要知已(明了教学要求)知彼(学生的学情),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在话下。

五、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精选课堂教学习题、作业题。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

3、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4、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

5、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七、抓好早读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抓好早读这个黄金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特别是春季学期,我们要加大对学生早读的力度,安排好8:30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半小时组织学生早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得真的不错。现在很少听到早晨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要让学生出了阅读课内书籍,还要阅读课外书籍。

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在落实高效课堂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终身。

九、写好教学反思。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成功的经验,也都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需要积累的财富。上完一课后,及时分析,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地写在教案的后面,就是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法宝。我认为教学反思可以这样写。

1、记录经验。上完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作出分析,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所以不仅容易总结,而且可信实用。

2、记录不足。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难免出现失误。“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及时记录下来,可避免以后教学出现同样问题,有利于自己教学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记录灵感。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产生奇妙的灵感,这一灵感稍纵即逝,若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稍长就会遗忘。

4、记录“启发”。一节课上了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后,教师在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或教学案例时,往往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也应及时记录下来。

十、加强家校合作。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明确我们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要学会去转变家长的观念,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们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共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应该会有许多,老师们才是行家理手。我们都应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把我们的教学质量越搞越好。

南部县石泉乡小学

篇3:提高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为本, 科研为辅”

高等大专院校对教师的评定, 主要是以科研成绩为主。在教师职称评定中, 科研成绩是其评定的主要因素;而在某些高校的考核标准, 明文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科研论文数及科研到位经费等科研成绩。这迫使高校教师将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搞项目、写文章等科研工作上, 无暇顾及本职教学工作。另外, 国家实施产-学-研的科研模式以来, 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以发挥, 其科研成果的经济转化成为收入的一个途径, 经济上的收益鼓励了高校教师投身“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在“威逼利诱”下, 很多高校都形成了“全民搞科研”的现象, 弱化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有一部分教师甚至滋生了“上课无用论”的想法, 产生了“45分钟教师”的现象。很多教师只在上课时间出现, 课后则不见身影了。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有些学生一学期结束了都还不知道教师姓名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基础力学这类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 需要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 需要教师在课外投入大量的精力, 学生仅靠课堂的45分钟是难以学好的。

“百年育人”任务艰巨, 教育工作者应“教育为本, 科研为辅”, 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 科研作为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辅助工作。作为“太阳”的教师有热情了, 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威逼利诱”学生主动学习

1.小考+大考的考试模式改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分。分数成为了各类学生的最终“目标”, 学习好的同学希望高分以获得奖学金, 学习不好的同学希望及格以顺利毕业。每到考试前夕, 校园的学习气氛是非常浓厚的。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充分利用“分数”来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主动性。具体做法为:将课程分为几个部分, 每学完一个部分便进行一次小考, 最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大考, 小考和大考分数按一定比例来计算课程总成绩。如此一来, 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 考试之前的“临阵磨枪”便成了平时的复习工作了。例如对于理论力学来说, 可将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部分、运动学部分、动力学部分和综合部分。每学完一部分, 便进行一次小考, 分数按15%计入最终成绩, 则4次小考分数占总成绩的60%, 最后的大考则为40%。频繁的考试及分数刺激, 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并避免学生长期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惰性, 提高平时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诲人”的本性促使学生讨论式学习。力学题目有一定难度, 且解法也不唯一, 通过讨论进行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然而, 要学生自觉主动讨论力学问题是相当困难的。作为教师, 可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讨论学习模式, 并担负起监督的职责, 维持讨论学习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具有“诲人”的本性, 以教他人为乐。在合适的环境下是可以激发其“诲人”本性的。在制定讨论学习模式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点, 给学生一个舞台, 让他们自己精彩舞起来。讨论学习主要安排在作业环节, 可以如下安排促使学生展开讨论:按照寝室为单位分组, 组员轮流作为临时小组长, 每次作业后对各组长进行答疑, 通过促膝交谈的方式使其比较透彻地掌握此次作业;随后要求组长批阅同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并“教”会其他同学, 教的过程中要求各小组以题目的多种解法和对题目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讨论, 并提交一份报告作为全组的平时作业。每次当组长的经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具有极大的益处, 而且组长的表现又牵涉到全组的平时成绩, 迫使大家相互督促。通过各组提交的作业报告, 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各组同学的学习情况, 进而关注那些做得不好的小组。课外精力合理的投入, 是非常有益于学生学习的。

3.力学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国性的力学竞赛萌芽于1986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力学与实践》编委会上, 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建议举办一次大学程度的力学竞赛, 获得一致赞同, 并于1988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力学竞赛。近年来,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在全国受到越来越多省市教育厅和高等院校的重视, 不少省市和高校组织了自己的力学竞赛作为选拔赛事。力学教师可以将力学竞赛作为提高教学目标的契机, 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热情和动力[3]。各级力学竞赛 (国家级、省市级、校级) 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先后性, 国家竞赛为两年举办一次, 各省市竞赛正好安排在没有国家竞赛的那年。这使得国家、省、校三级力学竞赛活动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在教学中, 可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连贯性特点, 组织学生先易后难地参加各级力学竞赛。并且, 竞赛一个接一个, 可给学生一定的紧迫感, 以致学生不会松懈对力学的学习。频繁组织参赛学生集中讨论学习, 可有效提高参赛学生力学能力。参赛学生去到同学中又可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通过力学竞赛, 汇聚一部分学生重点培养, 再通过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力学学习, 最终达到力学竞赛推动力学教学的目的。

三、适应时代潮流, 引入先进教学手段

1.教学图的绘制。力学课程的教学是离不开图形的, 图形的质量多少会左右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可采用一些专业绘图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 比如Auto CAD、Pro/Engineer、Solid Works等。这些软件可很方便地绘制平面图形或三维图形, 而且图形效果好, 尤其是较辅助的三维图形, 其优势特别明显。比如在空间力系时, 专业软件绘制不但节约绘图时间, 而且能很好地体现空间位置, 有利于提高授课质量。

2.教学动画的制作。教学动画对教学的辅助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动画的演示, 可以全程地描述某个问题, 且更加直观, 学生更容易理解。动画具有故事感,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且容易被记住。力学教学中的动画制作, 可分为三类动画:一是机构运动。理论力学的运动学部分涉及机构的运动问题。有些机构的运动非常复杂, 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来说, 学习相当困难。采用动画形式展现运动的全过程, 对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目前, 已有很多力学工作者进行了机构运动的动画制作。二是某些知识点的重点突出动画。有些较难理解的力学知识点, 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 对于材料力学绪论中介绍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个概念, 很多同学都未加注意, 被问及时都不清楚。如果我们做下面内容的三个动画来辅助讲解: (1) 两个和尚抬一桶水, 结果扁担断掉了———强度失效; (2) 两个和尚抬一桶水, 结果扁担弯曲变形过大, 水桶在地上拖行———刚度失效; (3) 一个和尚站在一根直杆上耍杂技, 微风徐徐吹得直杆微微晃动, 当老和尚头顶的碗数增加一定数量时, 直杆突然弯曲直至压溃———失稳。通过这三个动画的演示, 会加深学生对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认识, 并为材料力学后续章节的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三是数值仿真动画。市面上出现了较多力学方面的数值仿真软件, 其计算功能强大, 且结果显示功能丰富, 如ANSYS、ADINA、ABAQUS、MSC等。通过计算结果的显示功能, 有助于一些较难知识点的讲解, 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 在讲解材料力学应力集中现象时, 就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应变分布来进行讲解;在讲解基本变形构件横截面应力分布时, 也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构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来验证假设的分布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形结果讲解, 比口头描述的效果好得多。

3.实际工程案例。近代案例教学法是由1870年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4]。工程案例教学法是指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而形成的教学平台。而工程案例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围绕某几个问题, 将工程现场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作为素材, 并进行概括、整理、描述, 最终形成可用于教学课堂交流或探讨的材料[5]。

对于力学课程来说, 在各个行业涉及力学的实际工程问题都相当丰富。比如在文献[6]中就例举了大量的建筑工程案例, 并与力学教学相结合讨论了力学在建筑设计计算方面的应用。在多媒体中综合图像、动画及计算软件功能来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是非常方便的。教学中引入大量工程案例, 可以增强知识点的直观性,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通过多媒体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引入上述教学手段, 使得授课手段多样化、信息量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的使用, 可以很好地弥补力学教材在模型简化环节上的不足。通过多媒体的声、图、影的立体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结论

基础力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学主体及教学环境都在改变, 力学教学势必适应时代的要求。经多年的力学教学实践, 提出以上观点及建议, 希望有助于力学教学体系的完善。

摘要:当前力学教学面临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及要求却并未变动, 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总体质量下降和各高等院校纷纷向研究型转型而忽视教学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些状况, 从教学中的施教者、受教者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教改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改意见, 以期有益于力学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力学教学,考试改革,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建林.试论新世纪材料力学教材的革新[J].石油教育, 2010, (2) :86-88.

[2]石萍, 唐晓雯.延请名师分享精品——一次理论力学教学实践浅析[J].力学与实践, 2010, 32 (1) :84-86.

[3]李道奎, 李东, 黄海兵, 等.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 2011, 33 (3) :80-81.

[4]张润莲, 张向利, 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8) :102-105.

[5]李冰.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 2010, (8) :196-198.

篇4: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高中时期,课程多,时间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被印上了应试的烙印。总结之前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以下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一,学生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兴趣不大,经常出现上课走神、打瞌睡等现象;第二,学生和教师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把生物列为副科,应试色彩浓重;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言的时间;第四,课后复习的时间少,新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以后在生物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兴趣是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也是最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功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现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打破沉闷的课堂环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更生动、更直观地诠释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归纳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虽然,这样可以在一节课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在这个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有些学生并不认真听讲,也没有思考,这就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在这个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课堂结构和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通常为45分钟,教师要尽量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言,例如,在讲解生物进化论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拉马克学说、达尔文主义等理论的科学性和存在的缺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三、在教学中联系生活,注重实验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提倡生物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酶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列举酶在生活中应用领域和作用。

此外,实验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生物概念都需要生物实验来辅助教学。例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检测,必须要借助相应的实验试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指导学生在课后反思和复习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反思和复习这两个环节。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课堂练习、实验操作等情况,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且了解学生的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此外,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当天的课堂内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进行师生互动;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融入课堂。此外,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

篇5: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论文

摘要: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学质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体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制

现在的大学教育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课程学生大量逃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值得好好思考。现在大学受排名影响,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及对文章和科研的重视。为了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职称,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搞科研和写文章上,这势必对大学教育起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是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及学生评价标准的转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老师除了传输知识外,更要注重人才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快速、大量而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复述式”教育,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复述。学生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在很多高校较为普遍,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冒,缺乏主动性。当前高校占主流的考核方式是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考试时靠死记硬背知识去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缺乏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创造能力,以致上课没有学生提问、下课没有学生请教和咨询,讨论冷冷清清,靠点名或抽签发言,没有师生互动及热烈讨论的热闹场面。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教育,无法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如何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何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个大学教师都不应回避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问题的探索都比较积极,并有强烈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当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才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教学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像是看电影,只不过表演者只有老师一人,学生都只能作为观众观看。对于一些不感兴趣的观众,很难要求他们全程集中注意力。上课也是一样,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抓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弥补常规教育方法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常规,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填鸭式”教学转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注意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将教师“主演”的位置转换到“导演”的位置上来,将过去学生“观众”的角色转换到“演员”的角色上来,而且最好是能让学生都成为“主演”。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而是提高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在多年后,即便是理论知识淡忘的情况下,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出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们受益终生。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不能再采用炒剩饭、照搬书本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采取必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电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强调互动教学

互动是多情境、多维度、多内容、多形式的互动体。互动的内容不仅包括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操的陶冶;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是创新者和创造者。在互动性学习主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人际间的合作,加深了对社会活动规则的理解,加强了对活动规则的掌握能力以及在活动中对自己创新成就的喜悦,从而为将来在社会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强调互动,但那主要是形式,可称为互动式学习。这里所说的互动性教学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互动式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互动性学习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知识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设计教学内容。

(2)互动性学习应当既有集体组织形式的练习,又有分组、多层次的组织教学,而不是强调集体组织的统一安排,没有个人活动的自由,没有区别对待。

(3)互动性学习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其自觉锻炼和主动参与意识。

(4)传统的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纪律良好、课堂有序。而互动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欢乐的、活跃的。教学内容是多元的,有趣的。

(5)互动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单是组织者、主导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助学者。

当前课堂上师生互动活动多属于教师直接教学风格的行为,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并通过指令、要求等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互动中表现比较消极被动,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改变整个互动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驳斥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看法的意识和能力必然越来越弱。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思想教育,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调教学与科研结合

长时间以来,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课程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有的课本要求的实验居然找不到任何实验器材,想做实验无实验可做,想研究现象无现象出现,学过东西只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一些知识,没有了实验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自然变得更加难懂,不容易理解。如果不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际结合教学,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将理论教学与科研任务紧密结合,通过具体课题的布置和完成,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更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点记忆的可靠性。比如在控制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系统的PID控制方法时如果不对照实际系统进行讲学,学生最多只能知道P代表位置、I代表积分、D代表微分。而在教学过程中,以磁悬浮小球系统作为对象,让学生将该系统调整稳定。通过这个实际系统的调试让学生对这种方法有具体的认识,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各种信号,了解每一种信号其实都不像书本上介绍的那么理想,实际信号中总是有噪声信号;更加深入地理解如何获取实际的信号,理解噪声信号不可避免,学会如何获取可使用的各类信号;明白对于带有噪声的信号不能做到完全的理想滤波,体会滤波与系统稳定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可使用的信号与噪声信号之间的矛盾。充分认识到该控制方法中各个信号的具体作用,了解它们在系统中的实际意义,学会调整PID方法各个信号,让各个信号进行合理组合,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对该实际系统的调试,不仅让学生对控制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如传感器技术方面的知识、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等,同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因为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启发老师在科研中的思维,发现学生提出方法的亮点,起到教学促进科研的作用。

三、评价学生标准的`转变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指导作用。学生评价标准可以说体现了学校的学生观、人才观。评价学生的基本指标不仅要包括学习成绩,更应该包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一定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品德、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牵涉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大学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分析各种考试方式的利与弊,以选择合理的考试方式,将有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而言,通过考试可激励和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师而言,通过考试分析可检查与总结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情况,并为教学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发挥“以考促教”的作用。

就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看,评价学生的标准应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减少基础理论考核的比重,提高学生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理论考试能考核学生熟悉书本知识的程度,大学生通过这么多年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如果仅仅只是要掌握理论知识,他们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际能力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基础,这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而且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到工作阶段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相反,如果平时注意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在工作初期就可以占得先机,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

四、结束语

篇6: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韦海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而教师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没有教学质量,何谈教学的的有序开展。今天我就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师德是立足之本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强调的高度是要求老师们不单是有责任心就行了,而是要有极高度来要求自己。假如要我用十分来衡量一个小学教师的话,那就应该是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小学教师具有了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老师,其实他们的学历并不高,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也不多,课堂教学的业务能力一般般,但是他们却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对待学生尽心尽责,对待本职工作高度热忱,每学期在县教学测评及原农场统考中成绩都能名列前茅;还有最美乡村教师李修雄的先进事迹,也许他的课堂教学能力不如我们的老师,汉语拼音、语法等也不及我们,但他却有一颗热爱孩子们的心,对待工作高度热忱,深入边远山区工作二十多年。这些都能说明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才是立足之本,说白了,就是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上学期,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师德师风的学习。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以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学习,以师德为范。可见师德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教育局领导组织学习的目的,教师们有了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学风和校风。所以我们老师别认为把本次的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装订好了就完成了学习,自己平时必须要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才是学校发展的立足之本。

二、提高业务能力是立足之躯

我校这几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何能在全县排名靠前,我认为并不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能力的问题,而是上述提到的我们学校的大多数老师都具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而为何不能赶县一小,超县思源呢?我想应该是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外,最主要的还是我们教师个人教学业务能力与他们还尚存差距吧。我们常会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其实这一桶水,你不让它加满,它会不断地蒸发而减少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课余时间要多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技巧的奥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感染和激励学生。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包括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备课,是我们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标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而不是许多老师把发在手上的参考教案照抄在备课本上就是完成了备课的。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与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的了解,“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因此,在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就要致力学生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手头上的参考教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修订原有教案,制定出更有效的学习方案,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此外,我们老师们还要学会上网,学会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学会上网了解教育教研信息动态,学会上网去观看名师名家的优质课堂展示。当今社会是信息的高科技社会,不使用电脑,不学会上网,知识更新跟不上,会逐步地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老师们还必须认清网络学习的必要性。

篇7: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作者:东 蔚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大量需求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岗位需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其人员组成最好要来自不同的层面,除了本校的教学管理干部、督导员、教师代表外,还应邀请本校学生代表参与,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分组落实教学管理任务。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估方案,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如建立教学计划执行检查制度、定期听课制度、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分析制度、毕业生定期抽样评估反馈制度等,使各项监控与评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教学质量评估上,应注重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实践性、技术性;在评估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公开性评价与公正性评价相结合。国内外一些高校已成功地引进了ISO9000质量标准,用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积极推广这一经验,将会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质量,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二、重视课程建设创新

目前,高职教育大都存在着重学科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虽然在课程安排上也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在实际方法上理论与实践仍是脱节的,仍然摆脱不了“本科压缩型”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课程建设上下工夫,强化实践课程。将课程建设融入产学结合,用“产学互动”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将生产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振兴靠教师,要想办高质量的学校,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达不到这一要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学历层次低、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等。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技能较差的专业课教师,要组织他们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参与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对专业较强教师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重视科研

高职院校要想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学校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而要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高职院校由于历史种种原因,很难有名家、大师级的科研领军人物,因此在科研队伍建设中应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要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要走“外引与内培”相结合之路,将重点放在对校内教师的培养上,依靠自身力量,走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二是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争取企业、行业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工作条件。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要激发其内动力,使教师认识到不仅要具备宽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具备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三是要把部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以脱产、半脱产形式到本科学校锻炼,感受科研氛围,提高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为

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考察机会,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

五、加强学校的实习、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要完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加强学校实验、实践环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提高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定期到企业内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训练,这种方式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学校投资又相对较小,见效又较快,是一种比较有利的途径,其优点显著。

篇8:提高病理理论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既是掌握该学科的原因, 又是掌握的结果”, 要使学生乐学, 必须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既是现代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1.1 强调病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病理学第一堂课时就向学生介绍病理学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是医疗诊断的“金标准”, 并结合部分临床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病理工作事关患者诊断与治疗的成败, 以此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萌发学习兴趣。如早期胃癌 (指胃癌的病变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 如果能够较早发现、及时手术, 其5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 而且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其他特殊的治疗。而早期胃癌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最终被诊断出来, 如任其发展下去成为进展期癌 (肿瘤侵犯胃壁肌层或肌层以下) , 其5年生存率就明显降低, 而且有些晚期的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即使能够手术治疗, 在术后也必须给予化疗, 这在经济和身体上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1.2 教学过程中提倡坚持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病理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挑选合适的病例, 每一个病例都应该反映特定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其病理变化最好能够覆盖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制作相应的切片、标本和多媒体演示。在讲授某种疾病之初, 应用病案作为引入, 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当引入的病案有深刻印象或悬念时, 便可转入主题,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某男21岁, 淋雨后突然发病, 寒战, 体温39.5℃, 3d后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呼吸困难。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 被急送入院。然后, 切入主题“肺炎”。围绕病例提出相应问题, 以备在讲解中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这种求知欲, 因势利导, 让他们在观察、分析、判断中寻找答案。学生讨论教师充当主持人, 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肉眼的典型病变是什么?镜下又有哪些病理改变?两者的关系如何?它们是怎样发生的?临床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怎么解释?引导病例分析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 教会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 怎样借鉴他人完善自我。病例教学中采用设疑、讨论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达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 克服了那种教师孤军作战, 学生耳听手写, 被动接受, 教师包讲到底的满堂灌现象, 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双方配合与促进的互动过程。

1.3 抓住学生兴趣点

在讲解新的章节时, 除了收集典型病例外, 还可由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逐步过渡到理论知识的讲解。如讲授《伤寒》一章时, 可以先从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和1903年布尔战争中讲起, 要学生猜想对比战死沙场和死于疾病的士兵人数, 大部分理所当然认为战死沙场的士兵多;然后教师再向大家揭示真相: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数以万计的士兵由于染上伤寒而病卧医院, 导致士兵死亡的人数几乎10倍于战伤致死人数;布尔战争期间因伤寒死亡的人是阵亡士兵的5倍。这时,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提出疑问:伤寒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为什么当时死亡率这么高?现在还有人患伤寒吗?能治疗吗?等等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必然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栓塞》一课中开门见山首先讲述一个历史事实:在中国海军的第 1 次合成演习中, 418 号潜艇在与海面护卫舰碰撞后顷刻间沉入海底, 潜艇中的 10 名海军军官和士兵为了逃生, 钻出舱口, 扑向大海, 但是当快速上浮到海面后除 1 名军官经抢救存活外, 其他 9 名人员均当场死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 死因是什么? 首先给学生造成悬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产生一种进入新课的迫切愿望 , 然后自然导入新课《栓塞》, 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军官和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上浮速度太快, 从高压的环境迅速进入低压的环境后引起氮气栓塞造成的[2]。

1.4 营造平等、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信任、尊重的气氛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质疑与探索的兴趣, 是激发和维持其学习热情的重要环节。注重讲授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以敏捷的思路、优美的语言、饱满的精神、优雅的举止进行教学。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因势利导,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

2多运用联系的观点加深理解

病理学内容繁杂, 知识零碎, 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总论与各论, 总论为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而各论则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 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学习病理学要注意到总论和各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各论和各论之间的密切联系、镜下和大体的联系, 病理变化和临床的联系。

如在介绍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时,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再提问学生肾小球肾炎是否属于炎症, 接着就从变质、渗出和增生这三个方面来讲解, 最后教师再加以强调肾小球肾炎是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然后再向学生进一步讲解肾脏哪些部分出现了增生性病变, 这样讲解就把总论和各论联系起来了。再如讲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时, 为什么发病后第3~4天称红色肝样变期呢?因为此时肺组织大体上表现为红色、肿胀、质实像肝脏一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就要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形态改变来解释, 此时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里有大量红细胞和一定量巨噬细胞和一定量的纤维素等渗出物, 正是由于大量红细胞漏出和其他渗出物导致肺叶发红、质地变实, 这样就把镜下和大体的病变联系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肺泡腔里大量红细胞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 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可随痰液咳出, 使患者咳出铁锈色样痰, 这样又用显微镜下的改变解释了临床症状, 把病理变化又与临床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听讲时才会开动大脑, 积极地主动地跟上教师的讲解, 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刻理解而且不容易遗忘。再如讲解到伤寒细胞的形成时, 可引导学生回忆在不同的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哪些细胞, 从而达到各论之间的联系对比复习。在讲解完相关章节后, 可以要学生归纳总结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肠阿米巴病等肠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学习病因与基本病变的联系、基本病变的肉眼形态与显微镜下形态的联系。

3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并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载体, 可将大量的优质图片、动画、视频融入教学中, 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反映。大部分院校病理教学课时有限, 要求讲解的章节又很多,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 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泌尿系统疾病是历年来学生反映比较难懂, 教师觉得比较难讲的章节, 本章节课时有限, 病理类型繁多而且容易混淆, 每一种肾小球肾炎都涉及到肾小球的超微结构, 学生此方面的基础知识较薄弱, 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肾脏大体解剖图→肾小球立体图→肾小球切面图 (光镜)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超微结构图 (电镜) , 将肾小球结构逐级放大, 重点认识滤过膜的三层结构, 讲清楚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基底膜内这些免疫复合物易沉积的部位, 理解和掌握了这些超微结构特征, 讲到肾炎的病变时学生就不再模糊了, 而且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多媒体制作技巧的运用使教学画面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使不同病变组织的病理形态得以充分展示, 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以突出病理学这一形态学科的特点, 使学生能够看清病变的发生与演化过程, 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加深印象, 易于理解和记忆。在讲解病理学中血栓形成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和掌握血栓形成这一重点和难点, 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血小板集聚, 纤维蛋白凝集的过程, 学生对血栓形成的过程有了深刻直观的理解。再比如:讲解炎症渗出的过程及机制, 也可通过动画方式展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液体渗出、细胞渗出、白细胞吞噬过程, 使这种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3]。但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不可替代, 传统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 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听课时有所侧重;再者运用自己教学语言表情、眼神、手势对教学内容阐述, 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以及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 发挥传统教学特有的优势。

综上所述, 在病理教学实践中, 教师以饱满的教学激情、高度的敬业精神, 生动直观的病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运用联系的观点加深理解, 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互配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为学生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林, 主编.病理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

[2]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8) :957-958.

上一篇:入厂培训心得下一篇:简一创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