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问题

2024-06-16

中职生就业问题(精选十篇)

中职生就业问题 篇1

1. 转变中职生就业观念

学校应该指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 帮助他们树立创业意识, 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锻炼, 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与创业之路。

首先, 请往届毕业成功人士为在校中职生做就业报告, 这样做比较贴近学生, 可以使学生产生他们能成功, 我也能成功的心理, 从而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 转变中职生的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机会。其次, 就是要上好就业指导课。中职学校开设德育就业指导课, 分别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让中职生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 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 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等, 这些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最后,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掌握一技之长, 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 克服中职生就业前的心理障碍

就业前, 不少中职生还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 主要表现为有些中职生缺乏就业自信心, 在择业的过程中, 有些中职生觉得自己学历不如高等院校学生, 尤其是在几次找工作失败后产生自卑心理和泄气情绪;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上处于盲目从众状态, 在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有依赖性, 喜欢寄托于父母朋友身上, 拉关系走后门, 往往缺乏开拓能力与独立性。针对上述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 应对的方法主要有:

( 1) 树立就业信心。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激励自信, 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 他们是技术型综合应用人才。让学生知道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就业制度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引导中职生树立就业自信, 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 力争面试顺利过关。

( 2) 合理的就业定位。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对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要正确估计, 所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给自己合理定位, 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及标准, 有目的地 “推销” 自己。就业时, 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长, 提高就业机会。

( 3) 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在就业选择道路上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现象。挫折是最好的学校, 因此要培养中职生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 提高抗挫折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求生存、谋发展。

3. 中职生应该掌握面试的技巧

面试是成功就业的关键, 面试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表现出来, 力争给面试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学生面试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问题: 一是不善于打破沉默。面试中, 中职生由于不愿意主动说话, 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二是不善于提问。中职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面试场合, 没经验, 面试时, 有些问题不该提问的提问了, 如在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的提问, 也有学生由于在面试前对提问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准备, 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三是不知如何收场。很多学生面试结束时, 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 手足无措, 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离开面试地点。针对上述现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面试指导:

( 1) 面试前的精心准备。首先, 在面试前, 应对所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有相当的了解, 对其所在地、规模、架构、背景、经营模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情况最好事先有个概略性的了解。

( 2) 注意仪容、仪表。面试时, 不可忽视自己的仪容。着装应整洁、得体; 仪表朴素大方, 不要过多修饰, 标新立异, 切忌浓妆艳抹; 不能染五颜六色的头发、指甲; 领子要干净, 不能留长指甲; 鞋子要擦干净, 不能有污物;凉鞋要扣好扣子, 不能穿拖鞋进行面试, 切忌文身。

( 3) 面试礼仪。面试时最好提前10 分钟到达面试地点, 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 故平时应注意强调时间观念。回答问题的语气、表情、坐姿、站姿、步姿、手势, 倾听对方说话的姿态、握手、面试结束时的用语等都应一一进行训练。最好能在护理礼仪课堂及就业指导课中训练。这就是面试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的基本前提。

中职生就业特点分析 篇2

适应社会、正确择业是做人的一个基准点,更是中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在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常常用学校的习惯来要求自己,难于适应社会需求。为此,在推荐就业工作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适应、正确择业。

一、适应社会需求,找准人生目标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对聘用制度认识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性地把握人才的录用标准,对中等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做人能力等,选用标准越来越完善,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要从社会需求出发,把自身准确地定位在服务经济建设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上,并以此确定自己的就业定位,从职业的角度加深对自身、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人生目标。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把个人的进步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明确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只有通过职业活动才能实现职业理想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如大海行舟,方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确定了人生目标,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力。不切实际的理想是空想、幻想,它会导致好高鹜远。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很多学生看不起单调的一线服务工作,错过了许多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白白丢失寻找职业的良好机会,更谈不上在这份职业中

去寻求发展。人生目标不能仅凭爱好或兴趣,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讲奉献、讲务实,树立服务于社会一线,适应社会需求的观念,也只有形成了这样的人生目标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分析个人条件,进一家好企业

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企业,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策。中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在未来工作中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其基本在于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客观分析个人条件,正确认识自已的职业能力则是进一家好企业的前提。因此要敢于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自我评价,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强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较合理地决定自己职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是自己喜欢的企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机会只会降临有准备头脑的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会的垂青外,更需要周密的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对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很关键,所以每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人都应未雨绸缪。首先,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其次,选择到规模较大、制度规范的企业,这样在一个规范的体制下面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实用,而且接触先进管理理念的机会较多。再者,要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前提保证。在了解了上述思路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找一些适合自己行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应聘成功率,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在降低招聘成本的同时招到合适的人才,实现双赢。

三.从基层做起,珍惜第一份职业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人生的第一份职业很重要,它对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做人风格、职业习惯、甚至语言特征形成都有相当的影响。从基层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积累工作能力,学习如何与别人的沟通和合作,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成熟度,积累社会经验。刚毕业的学生去寻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公司会认为你没有工作经验。其主要原因就是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在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方面都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教,刚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容易波动,遇到小小挫折不懂得自我开解,容易流动,因而很多公司不愿意聘请刚毕业的中职生。因此,有了第一份工作要好好珍惜,要知道在一家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样在第二家公司可能也会遇到,关键的是自己学会如何对待和处理。我的建议是: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珍惜第一份职业,从基层做起,把第一份职业当作是积累人生经验的舞台,为自己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树立工作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

进入企业以后,往往会发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学校教育有较大差别,企业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进而实现赢利。一个企业对社会是否负责任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看综合效益,具体是看能否

挣钱。只要赢利,效益好,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才能对股东提供优厚的回报,才能对员工给予很好的奖励,才能够有资金投入新产品的开发。而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工作责任感,对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负责,努力学习技术,能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团结同事,只有每一位员工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企业经营目标才能得以达成,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

现代企业是由许多成员构成的团队,每个人所从事的仅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互相配合、协调、沟通共同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与自己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你的主管,配合同事工作,平时与人为善,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刚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基于个人面子,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有问题也不问,一意孤行去完成某件事,有的不会主动沟通,当上司问到有无什么不明的问题时,才提出一大堆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如果上司不过问,这些人永远会让问题“沉淀”,永远不会处理,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不主动听取同事、上司的意见,结果可想而知,把事情做砸了。因此,要注重团队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五.坚持终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

“终身学习”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口号,也是时代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个以现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也正在对全球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

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高科技的综合发展表现在对人才的要求上,而且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也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专业知识需要提升,管理知识需要加强,信息应用需要掌握,避免落后于时代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认识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持终身学习,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而,在每个人的思想上构筑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个人生存的先决条件和终身需求,并且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自我调控,自我提升,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职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生 就业 对策

【作者简介】陈新祥,男,学士,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杨志伟,男,学士,副教授,招毕办副主任。研究方向:招生与就业工作。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的重任。教育部在2005年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09年,中职招生计划继续扩大,人数将达到860万人,这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国家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人数持续攀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中职生就业已成为关系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就中职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相关对策谈谈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模糊,思想准备不足。

(1)就业概念不清。绝大多数学生对什么是就业、到哪里就业、应该怎样就业等概念认识不清。对就业没有思想准备,就业时手足无措。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自己甘当旁观者。

(2)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层次认识不清,择业时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条件,就业方向上多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单位则以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外资企业为主,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去,愿意从基层干起的学生不多,在待遇上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薪,不顾自身特点及客观条件,导致就业失败。

(3)缺乏自信,自卑心较强。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过于胆怯,总觉得自己既不如大学生,也不如其他同学,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感到紧张、恐惧,错失就业良机。

(4)盲目从众,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学生到哪里自己就到哪里,要么盲目听从学校、家长的选择和安排,就业缺少主见,缺乏个性。

2.就业稳定性低,就业质量不高。中职生第一次就业时间应是1~3年,只有这样才能度过就业适应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就业一年甚至半年就跳槽的学生很多。就业不稳定,就业质量必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就业观念盲目,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学生的职业意识模糊、职业能力欠缺,以及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等等,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都与这种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3.就业指导不力。

(1)就业机构不健全,指导缺乏专业性。中等职业学校都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这并不能完全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而且大多数就业指导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服务职能比较欠缺,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且多由从事就业工作的行政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业务训练,专业性不强,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2)就业教育不到位。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毕业前帮助学生学会找工作的技巧”的观念下进行的短程培训,就业指导对象仅局限于毕业生,多安排在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就业内容多为求职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毕业生等层面上的知识,对学生就业影响比较大的就业观、职业能力等内容涉及较少,就业教育缺乏经常性、战略性和个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1.明确就业概念。就业是一种社会行为,衡量就业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从事社会劳动,二是由此获得经济收入。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应该算是就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职生就业的范围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就业的机会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就业的形式也多样化了。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科学就业观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在全面有效评估影响就业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科学指导学生就业策略和行为选择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是学生就业策略和行为选择的思想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就显得尤其重要。

(1)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念。中职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中央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举措,为中职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中职生应顺应时势,面向一线和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

(2)树立个性化就业的观念。学生应在对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目从众现象。

(3)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就业过程中,降低对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的要求,抓住机会先找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边干边学,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时机成熟后再进行二次择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4)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国家也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在目前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学生完全可以选择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拓宽就业之路。

3.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是就业的核心能力,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和保障,职业素养是学生稳定就业的基础,很多学生就业后不久就因职业素养过低而被解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始终把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1)转变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毕业就能上岗的应用性人才”的办学理念,面向市场办学。同时,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发展”的专业建设之路,紧扣市场变化,合理调整和建设专业,体现办学特色。

(2)创新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途经,吸收社会的各种资源,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制约就业率的关键因素,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一,改变课程设置,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线,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强调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第二,革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德育教育。中职生受生源的影响,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学校应在坚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4.加强就业指导。

(1)完善就业机构,加强专业指导。学校应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专门从事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办公室要配备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可以从教师中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去,并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做到机构、经费、人员三落实,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2)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要从入学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到哪里就业、怎样就业等问题,并学会观察分析就业形势,逐步形成科学的就业观。要让学生明白,就业教育要突出职业能力教育,只有具备了能力才能掌握就业的主动权,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就业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就业机会的把握、面试技巧等。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教育,学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由有丰富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践性,联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就求职简历的书写、就业流程、求职技巧等进行教学;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招聘等。

5.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也称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从事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不能简单地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就业指导。因此,从入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做好自我评价,确定发展目标。在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从而确定在校期间的发展目标。

(2)了解专业特点,做好职业定位。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市场要求,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做出合理定位,明确职业方向。

(3)收集就业信息,制定实施策略。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完善求职材料,熟悉求职技巧,参加各种招聘活动,为就业做好准备,直至成功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只要紧扣市场脉搏,紧跟时代要求,充分解决好企业用人要求和职业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春华.中职生就业对策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22).

[2]陈宁.科学就业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 篇4

一中职生就业率高的原因

1. 国家政策的支持

从2007年8月6日起, 我国政府给予中职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 三年制的补两年;2009年秋季学期起, 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

2. 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 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方法, 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3. 中职生对工作要求不高, 扎实肯干

中职学校面对市场办学, 而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 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

4. 社会的需要

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 调查显示企业一线工人50%以上是中职毕业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 一些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

5. 家长观念更加务实

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调查显示, 50%以上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49%的学生是为了早日就业、24%的学生是为了技术致富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

二对中职生高就业率的思考

中职学校的高就业率固然有它的成因, 但在它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许多中职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 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 而忽视了学校的自身建设, 忽略了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 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 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 很多学生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纷纷退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

1. 年龄结构偏小

据调查统计, 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基本上年龄结构在19周岁左右, 由于年龄偏小, 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 在单位基本上是不会受重用的。

2. 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从调查看, 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拿的是中专文凭, 但由于其本身学习的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较差, 进校后对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又不同, 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到了企业基本上从事的是体力劳动。繁重的体力活动, 枯燥的生活制度, 也使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很快又重谋其他职业。

3. 技能问题

据调查统计, 学生的技能水平掌握得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部分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这也是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

三改善中职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作为中职学校应冷静面对中职生的就业现状, 扎实开展就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质量。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应该帮助中职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就业准备:

1.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努力学好专业课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 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有条件的要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 考取其他专业上岗证, 掌握多门技术, 为将来就业创造更多条件。

2. 正确定位自己, 转变择业观念

从入学第一天起, 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广大的中专生应该明白: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比高中生好, 专业水平不比职高生强, 劳动技能不比技校生多。中专生的特长是综合能力、独立处事能力和理解创造能力较强。因此, 切忌择业过于理想化。

3. 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 需要一技之长, 但更需要个人素养, 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 能否受同事欢迎, 能否得到提升加薪,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4. 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要重视人际交往, 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讲究团队精神, 要以全局为重, 处事要考虑到别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宽容与忍耐, 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 消除偏激, 避免将矛盾激化。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会尊重别人, 讲究礼仪, 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中职生不要妄自尊大, 但更不能妄自菲薄。现在正是中小企业、个人私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是青年创业的黄金大的发展力。

3.对学校的价值

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是内涵发展, 而落脚点是教育质量的提升, 职业学校也是如此。但由于公众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以及招生体制的制约,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素质方面是弱势群体, 他们好动、缺乏吃苦精神、不想学习、厌倦课堂。课堂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回避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不得已而为之。职业学校多少有些不喜欢提抓教学, 不愿面对课堂常规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的策略, 实则是无奈之举。可对口单招工作, 在促使学校抓技能训练的同时,

中职生就业指导讲座 篇5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我想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中职生的现状。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中职生的现状

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这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离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应,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钱你?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不说要你的命吧,你也必须有等值的付出,是吧?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服装专业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车工。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车工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你们的车工到底做的怎么样?

2、独生子女的娇气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习,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公司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

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小姐啊?

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在校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斗殴)遵守厂规厂纪,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佩带学生证,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忘了带,要么歪歪斜斜的戴在身上,价钱到单位去试试。上次,我们送学生到企业,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厂牌戴歪了,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再比如,我们要求你们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看,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你们可能也注意到,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另外对马上准停车场就业的同学,我要提三点要求: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

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呈现递证件的姿势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

浅谈中职生矛盾纠纷问题 篇6

一、中职生的特点

中职生年龄较小,在14-17岁左右,他们由于学业原因,没有升入高级中学,他们相当一部分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承受老师和家长的过多指责,已经成绩优良的同学们的歧视,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来自单亲家庭或者贫困家庭,相对而言,他们更加缺乏关心爱护,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自卑抑郁心理,对外界反应偏慢,逐渐对学校对外界环境带有漠视、排斥、恐惧的情绪,因此这些学生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十分欠缺有效的沟通方式,因此彼此间十分容易因为小事琐事一言不合就起冲突。

二、做好前期学生工作,如何有效避免冲突

辅导员应该通过新生开学前期的军训工作以及新生适应性教育充分和学生接触,多下寝室,充分和同学接触,减少距离感,师生之间的通过多次开展班会、团日活动,已经日常接触交流,使同学们互相认识,互相熟悉,从寝室开始,让寝室内有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之间多多交流,让大家打开心扉,使大家保持一个和睦融洽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为兄弟姐妹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大家有了

十分熟悉的了解和融洽的关系,以后遇到事情,遇到冲突,处理问题就不会那么容易冲动,这就是把学生的前期思想工作做好,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发生冲突的概率。

三、首先要深入细致的调查冲突的原因

学生们长时间在一块儿相处,虽然可能彼此熟悉,但冲突矛盾不可避免,而且还有别班外系的同学,稍微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产生冲突纠纷化解学生中的矛盾冲突,出现冲突时,我们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进行制止,避免情况恶化,同时安抚好学生情绪,让气氛缓和下来,让涉事同学保持冷静,告诉他们要相信老师,老师会秉公处理,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这时候教师就要首先及时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更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人,胡乱猜疑,否则老师带有色眼镜看人,经常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委屈甚至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增添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心理。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中发生的自己尚不知情的问题,要亲自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地摸索底细。不能采用“我猜想……”、“我估计……”的方式去捕风捉影,而应该把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四、正确处理和善待学生间冲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出现冲突并不全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生互相熟悉了解的一个重要过程。所谓不打不相识,冲突得到妥善解决,双方握手言和,做好朋友,何乐而不为?通过解决冲突,使该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此事不该做和该怎样做,对他来说是成功的,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同时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间发生的冲突,不应心烦意乱,动则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体罚,要“多用情,少用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有时可进行“冷”处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采取巧妙地引导,把冲突当成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强化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促成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应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工作,不能草率地采取一些不正常的教育方法,甚至违背教育理念体罚学生。

五、培养宽容心理,化解矛盾冲突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韩信尚且能忍胯下之辱,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此话不无道理,学生年轻血气方刚,既容易冲动,所以要多次告诫学生遇事一定要冷静,不要受到不理智的同学语言甚至动作上的干扰或者挑衅,从而一时冲动,而引发冲突进而一发不可收拾,引起恶果。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宽容心,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不妨尝试着主动向对方说一些宽容的话,诚挚、友善、宽容的话语,会抚平学生间的隔阂,这样从善意出发,多说一些宽容的话,往往能够触动对方心灵的最深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善恶是非。作为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找身边的实例,加强宣传教育,多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有宽容之心,逐步减少、降低冲突的发生,构建和谐班级。

总之,我们一方面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通过班级活动、团队训练等相关方式手段,使大家互相熟悉,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降低发生冲突纠纷的可能,另一方面在面对学生发生冲突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制止,并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工作方法尽量人性化,细腻一些,以人为本,充分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彼此双方交换位置,换个角度看待冲突事件,做到心平气和,同时,最好能使学生自己意识到所犯的错误,如果学生意识不到,那就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情绪,应该在一个气氛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冲突的过错,善于改正过错,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冷静下来,引导他们互相“咽下一口气”,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心平气和地思考发生冲突的全过程,主要想想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再让学生汇报情况,让双方冷静思考,之后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后教师对双方进行教育,并告诫全班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处理,避免发生冲突:最大限度使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不合理性,使他们切身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这就把矛盾冲突交冲突双方自己解决,做到了以人为本,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也可以很好的避免下次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妥善化解学生矛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程乐新《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

中职生就业问题 篇7

1. 自卑

如果中职生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 由于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和所处的家庭, 因此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被父母遗弃了, 很不幸, 别人知道后会歧视、嘲笑自己, 这种认识和心理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 使他们在各方面都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如果任由这种自卑心理加重, 一方面会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2. 自闭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通常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自闭心理, 中职生年龄小, 在面对家庭的破裂时心理备受打击, 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对他们来说是一时无法接受的,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总怀疑别人在背后对自己父母的离异及家庭的缺失议论纷纷, 总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 因此不愿向别人说自己的心里话, 也不愿参加集体和外出的活动, 自我封闭, 使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在长期的封闭中逐渐丧失。

3. 焦虑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的一个相对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焦虑, 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家庭变故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调整, 其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变故的消极影响, 不断对自身的情绪造成困扰, 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变得敏感多疑、性情暴躁等, 这一方面会对良好情绪的保持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还会对其基本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1. 亲子关系在家庭结构的残缺中变得不和谐

一些家长在单亲家庭中职生身上发泄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和愤恨, 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中职生在这种有意无意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错误观念, 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

2.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一些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既得不到家长的积极支持, 还要承担来自家长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及家庭的经济压力等, 他们应该得到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很多心理问题会在过分的溺爱或伤害下产生。

3. 情感体验不完整

一些家长在离异后会觉得中职生是自己的累赘, 他们严重阻碍了自己未来的生活, 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在家长的这种影响下极易对父母和社会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在生活及人际交往中, 由于严重缺乏父爱或母爱, 因此常常无法从他们的角度对情感进行有效的体验, 极易走入极端和误区, 如冲动的爱或极端的恨等。

三中职生单亲家庭问题生的心理疏导对策

1. 重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第一课堂并不是学校, 而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学校的教师, 而是父母。单亲家庭的家长应承担其教育中职生的责任, 给予中职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始终保持宽容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取改变处境, 给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将抚养和教育中职生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另一方面还应该给予他们学习、思想上的重视, 将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及时找出来,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 学校的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指导单亲家长, 并聘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指导单亲家长, 让单亲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建立单亲家庭中职生档案

在单亲家庭的中职生入学时就将其档案建立起来, 然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加大了解和跟踪他们学习、生活、心理等的力度, 将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给班主任、年级团总支书记等分配单亲家庭的中职生, 使单亲家庭中职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 从而有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学校负责人定期联系单亲中职生家长, 对学生家中的情况进行掌握。同时, 如果一个班级具有较多的单亲家庭中职生, 则对该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精心的选择, 保证该班主任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 自我控制和忍耐能力、领导能力均较强, 有人格魅力等, 让该班的中职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有效消除不良心理。

3.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家庭、社会周边环境均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单亲家庭中职生的健康人格能否形成, 如果单亲家庭中职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那么其就极有可能变得极为出色。我们应对社区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参与, 熟练掌握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情况, 有机结合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形成单亲家庭中职生教育网络, 从而切实有效地落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邀请生物教师和心理教师加强对单亲家庭中职生的青春期知识专题教育, 让中职生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家庭。

中职护生就业现状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7年6~12月在嘉兴地区对我校2005~2007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及相关的用人单位 (主要面对医疗卫生行业) 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初试和修正, 在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结合有关访谈情况, 从而保证调查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 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完善后投寄于随机抽取的嘉兴地区不同级别71家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或护理部主任。共发放问卷430份, 收回有效问卷41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 (2)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4方面: (1)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2)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自我评价的调查; (3)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身份的调查; (4)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待遇的调查。 (3) 访谈主要内容有: (1) 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强度、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的认识; (2) 用人单位未来3年的人才引进计划等。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单位的调查 (2005~2007届毕业生, 见图1)

2.2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2005~2007届毕业生, 见图2)

2.3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自我评价的调查 (2005~2007届毕业生, 见图3)

2.4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身份的调查 (2005~2007届毕业生, 见图4)

2.5 嘉兴地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待遇的调查 (2005~2007届毕业生, 见图5)

3 分析及讨论

(1) 由图1可见, 基层医疗机构是中职生就业的主要单位。首先, 中职护生在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就职率远远高于大、中型医疗机构, 其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就职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9%。其次, 在二级医院就职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7%, 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在三级医院就职者, 仅为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级别越高的单位对学历、文凭等看得重, 招聘时门槛高, 若招聘中职毕业生单位也以聘用、临时的形式为多;而大专或本科毕业生不愿到小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工作, 所以招聘对象大多仍是中职生。

(2) 由图2可见, 工作满意度与单位级别无明显相关性。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均较高, 无论工作单位级别与规模大小, 均在80%以上, 工作单位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并无较大差异。只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同: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压力大、身份得不到认可、收入差距悬殊等影响工作状态;而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则认为工作过于轻松, 自我价值无法得到实现, 影响了工作状态与积极性。

(3) 由图3可见, 中职生学科知识与能力基本符合社会需求。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能胜任目前工作, 但是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的毕业生对工作的胜任程度 (平均低于70%) 不如中、小型医疗机构 (平均高于80%) 。究其原因, 一是大医院对职工综合能力的要求高于中、小型医疗机构, 而中职护生由于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上较大专生或本科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致使中职生在工作中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二是周围的同事动辄拿中职生与大专生或本科生进行比较, 严重挫伤了中职生的工作信心;相比而言, 在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大多为中职生, 同事之间没有学历差距, 同时, 小单位对职工的要求较低, 压力较小, 所以大多数都能适应工作环境, 胜任本职工作。

(4) 由图4、5可见, 工作身份与薪酬紧密相关, 部分毕业生有生存的压力。工作单位的级别与规模越大,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成为编制内正式工的比例就越小。对于正式工而言, 单位级别不同则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从4 000~2 000元/月不等;对聘用工及临时工而言, 单位级别不同其收入差距不太明显, 聘用工平均收入为1 800多元/月, 临时工收入为1 000多元/月, 在我市范围内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对于刚刚立足社会的中职护生而言, 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是所得收入在扣除“五金”的自负部分后, 部分毕业生存在生存压力。

(5) 通过访谈了解到, 医院级别越高、规模越大, 压力就越大, 医疗安全等事故也相对较多;各种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均存在护士短缺的现象;国家二级及以上的医疗单位对中专生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但乡镇、社区等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诊所对持有护士资格证的中职生有较大的需求, 说明中职护生在目前还是有相当可观的就业前景。

4 建议及对策

4.1 对中职护生的建议

4.1.1 明确就业定位

在就业过程中, 首先涉及怎样给自己定位的问题, 这需从个人的素质、爱好、学识、能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几方面来决定。首先, 引导中职护生充分了解自己, 才能在求职中扬长避短,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中职护生要认识到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都有层次之分, 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亦有层次之分;要看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际动手能力上及工作务实程度上的优势。其次, 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 找准市场, 引导中职护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使其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找准自己的位置, 避免好高骛远。中职护生在求职时, 应先就业、再择业, 大胆迈出就业第一步, 把找到第一份工作当做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中职护生来讲, 可将就业眼光投向私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福利院、保健疗养院、诊所等。

4.1.2 具备专业任职资格

我国2008年5月12日施行的《护士条例》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 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 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者, 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在调查中了解到, 乡镇、社区等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诊所对持有护士资格证的中职生有较大的需求, 而且已获取证书的职工在工作待遇方面都存在很多优势。所以, 中职护生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 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 以使他们的求职之路更为平坦。

4.1.3 提高综合素质

中职护生应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积累就业资本, 增强就业竞争力。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职护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 还应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 培养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文明的语言;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综合素质。据访谈了解, 以上各项素质均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且可以凸显我校教学优势的地方。

4.1.4 增强终身学习意识

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能的重要途经,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中职护生可以通过进修、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能力。时代在前进, 社会在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中职护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使学习成为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真正将循证护理落到实处, 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4.2 对学校的建议

4.2.1 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

一是学校应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等方式, 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 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三是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及毕业生情况, 积极联系用人单位, 建立多个毕业生就业基地;采用优秀毕业生择优推荐就业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2 调整教学内容, 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教学内容应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 深入推进我校护理教学改革, 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中职护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缩减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内容, 增加护理知识、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知识, 使社会、人文、语言、个性心理学知识在各临床护理学科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增加病人需求的反应及相关语言表达能力培训的知识;增加护士如何理解和照顾病人等方面的知识, 真正做到与临床接轨, 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

4.2.3 强化操作训练, 完善课程设置, 突出中职特色

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减少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学时, 增加社会、心理、人文学科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 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基础课程占40%、护理课程占60%, 其中实验课占护理课学时的50%, 从而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同时, 根据社会发展及对护理专业的需求, 增设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美学等课程, 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4.3 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4.3.1 健全制度, 同工同酬

用人单位应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等原则, 以提高聘用工工作待遇, 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4.3.2 加强继续教育

新的《护士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订、实施本机构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后能够熟练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因为工作身份不同就区别对待, 应尽力为职工 (不论是正式工还是聘用工) 的发展提供机会, 为医院培养人才。

多年来, 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主要由中等卫校培养, 尽管过去几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比例有所调整, 但我国目前中专学历的护士仍占85%左右。据专家论证, 到2010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职占50%, 大专占30%, 本科及以上占20%。由此看来, 由于新医改的实施, 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加大, 中职护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中职护生应通过不懈努力, 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

摘要:目的帮助中职护生明确就业定位, 提高中职护生就业率。方法向在嘉兴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我校近3年 (20052007届) 护理专业毕业生及单位主管领导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结果 (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存在护士短缺现象;国家二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对中职护生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但乡镇、社区等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诊所对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中职生有较大的需求量; (2) 中职护生在乡镇、社区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就业机会远高于大、中型医疗机构, 以聘用工居多, 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能胜任岗位工作; (3) 我校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为80%, 其面临着学习机遇、生存压力等方面的问题。结论中职毕业生应明确就业定位, 可主要选择乡镇及社区等小型医疗卫生机构为就业单位, 并通过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积累就业资本, 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应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中职生求职就业的心理准备 篇9

关键词:中职生,求职,就业,心理调适

当前, 中职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不包分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就业安置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 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就业竞争的形势也日趋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生承受了较大的求职心理压力, 影响了其正常的求职就业。努力调适自身求职心理, 自信地面对职场挑战, 在中职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准备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中职生求职中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 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不良情绪心理表现和不良社会心理表现两类。

1. 中职生求职中不良情绪的心理表现

(1) 自卑。自卑是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 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有些中职生把没有考上普高看做是自己的失败, 把读中职学校看做是学习成绩差、没有前途、迫不得已的选择。还有一些中职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自信, 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 总觉得自己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 在潜意识中存在自卑和压抑心理。

(2) 焦虑。在求职过程中, 不少中职生会表现过度焦虑。焦虑心理的特殊表现是急躁。例如, 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不够耐心, 递出求职书后能如果不能马上得到回音, 就觉得焦躁不安, 心慌意乱。在此负面情绪影响下也有的毕业生会在对用人单位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 事后发现种种不如意的问题, 后悔莫及。

(3) 期望值过高。有些中职生与家长没有充分了解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市场定位, 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求职时眼高手低, 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工作。有些中职毕业生则一味追求工作轻松、待遇好、离家距离近等外在因素, 一旦这些条件达不到, 挫折感就会倍增。

(4) 悲观冷漠。悲观冷漠心理的特殊表现是逃避。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时, 会出现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 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他们不再努力争取择业机会, 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 这种心理与现实的就业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极不相适应的。

2. 中职生求职中不良的社会心理表现

(1) 盲目攀比。有些中职生在面临择业时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客观、正确、实际的分析, 盲目与别人攀比就业单位的知名度、效益;攀比就业城市、职业层次的高低等。导致就业决策时患得患失、彷徨犹豫, 甚至错失良机。

(2) 盲目从众。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 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 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等原因, 有些中职生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 形成盲目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3) 依赖。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 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由于中职毕业生的年龄相对较小, 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尚未成熟, 依赖心理非常强烈。他们认为像求职就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应该由学校或父母操心, 与自己关系不大。

(4) 不良行为。中职生在求职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有时会转化为不良的行为表现, 例如, 当有些中职生在求职中遭遇挫折或者是产生不满情绪时, 会出现一些诸如打架闹事、报复、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对中职生的求职就业及日后发展都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特征与成因

1. 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特征

(1) 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在求职就业面前, 表现为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而感到比较紧张、比较苦恼, 甚至有的毕业生对求职就业感到很焦虑, 不知所措;表现为易抑郁, 情绪易变化, 易担心, 显得烦躁不安;易忧愁伤感, 情绪低落。

(2) 缺乏抗挫折能力。由于缺乏社会阅历, 又是初次求职就业,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择业竞争, 中职生往往显得应变能力比较差, 表现出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尤其是在求职中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 或受到冷遇, 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不能够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而是显得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悲观冷漠, 甚至还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 比如, 自暴自弃、攻击性等。

(3) 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中职毕业生求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这已成为制约中职生自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 自卑情绪严重, 缺乏求成勇气。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遭受挫折, 就会一蹶不振, 丧失应有的自信心。表现为求职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 不敢展现自我、不能与用人单位主动交流沟通, 甚至表现为躲躲闪闪、胆小、畏缩。

(4) 缺乏客观评价自身的意识。中职生求职中因为不能客观评价自身与现实就业形势, 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而不能顺利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毕业学生把工作的地点选定在大城市, 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在单位的选择上, 偏重收入高且发展前景良好的知名企业;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也是不愿意低就。这与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直接关系。

2. 中职生求职的问题心理成因

(1) 社会原因。社会对中职生的不良认知是导致毕业生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 考上高中、顺利进入大学是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共识, 送孩子去读中职学校被认为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些不良的社会认知存在会给中职生带来不该有的歧视和片面评价, 正是这些原因加剧了中职生对自己的不良认知, 认为自己没出息, 由此引发自卑、缺乏自强动力、缺乏求职自信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 家庭原因。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根据调查显示, 不少存在求职就业心理问题的中职学生家庭存在以下问题如:家长溺爱和袒护;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不良、家庭成员具有某种恶习;父母过忙或居住外地、父母不和或父母双亡、单亲家庭、无人管教等。这些都对中职生的成长乃至于求职心理的健全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 学校教育原因。中职院校过于偏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建设与干预, 使许多毕业生在面对挫折、矛盾和压力时不知所措, 惊慌无助。加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对中职生持有的偏见, 对学生往往缺乏耐心、爱心和信心, 这都容易导致学生抵触、退缩和自卑, 不利于健康的求职心理的形成。

(4) 自我原因。中职学生不但承受着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 同时还承受着学业失败、升学受挫、预期就业前景迷茫等带来的种种压力。不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 自控能力较弱, 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 不能正确面对挫折,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由此导致他们自卑怯懦、嫉妒猜疑、自闭孤僻、偏执暴力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心理问题在面对求职就业的巨大压力时就会更加明显。

三、中职生克服求职心理困扰的措施

1. 培养自信心, 告别自卑

自信心是中职生求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 敢于面对职场挑战, 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求职就业过程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 如果缺乏自信, 毕业生就有可能自卑保守, 甚至自暴自弃、失去面对社会的勇气。因此, 中职生在求职就业之前就需要着重培养自身的自信力。中职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力:

(1) 勇于表现自己。在公共活动场合尽量坐到前排;在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 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尽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总之, 要鼓励自己勇于表现, 勇于尝试, 勇于进步。

(2) 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 在实事求是给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从而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原来我也很优秀!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我们走出不自信的怪圈, 发掘自己的潜力。

(3) 学习并努力掌握一门技能。真正自信的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 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相信在真正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你会体会到自信带来的愉悦, 这种有踏踏实实根基的自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珍贵。

(4) 学会从容。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面对各种情况下都能处于从容的状态, 即所谓的处变不惊, 这种状态刚开始可能有点难, 而一旦熟练之后, 将大大促进我们自信的养成。

(5) 学会承担必要的责任。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承担必要责任的人必然相对更加自信。因为只有将责任扛在肩上, 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而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要积极体验这种成就感, 并鼓励自己在这些方面做更多尝试。

(6) 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并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 自觉地把这种不足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努力弥补, 使得原本属于薄弱的环节也开始为自己加分, 那么, 自信就会随之而来。

2. 培养抗挫折能力, 积极迎接挑战

挫折和困难面前, 抗挫折能力高的人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 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而抗挫折能力低的人就容易惊慌失措, 陷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 甚至出现行为异常。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拒绝、竞争者排挤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即便能够顺利的就业, 在将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和困难出现。因此, 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 学会科学地认识、分析事物, 努力锻炼自己的意志, 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才能扛过难关, 走向胜利。

培养抗挫折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中职生可以把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看做是自己成长过程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因为经历挫折的过程就是学会反省、思考、总结、探索、创造的过程。求职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能启发毕业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不断深化与提高其对自我的认识, 特别是对自我错误与缺点的认识, 促进其成熟。正确看待挫折, 会让我们变得更谦逊、更谨慎, 少一点自以为是, 多一点虚心与诚恳。

(2) 学会总结经验。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要学会及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毕业生要认真思考到底是在哪个环节或方面存在问题或纰漏。

(3) 学会及时调整目标。挫折尤其是求职就业的挫折, 有时是因为求职者所定的目标相比自身过高而引起的。当预定的就业目标没有实现而遭受挫折时, 应当及时反省自己所设目标是否合理, 达到目标的途径是否恰当, 等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有利于减轻压力, 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4) 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适内心能够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这在面对求职挫折和压力时显得尤为重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正视挫折, 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及时为自己减压, 才能摆脱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困扰, 以积极的行为方式战胜挫折。

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把握机遇, 顺利就业

(1) 认清就业形势, 珍惜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中职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远远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职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例如, 就业稳定性差就是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也给用工单位和毕业生个人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因此, 要告诫中职毕业生, 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一定要珍惜就业机会, 切忌草率放弃或轻易跳槽。对经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就业机会, 一定要加倍珍惜, 争取通过努力奋斗和拼搏, 获取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2) 客观分析自我, 正确估价自己。中职学生应该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 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 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 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初涉社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定位非常重要, 既不可高估自己, 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 又不能妄自菲薄, 觉得自己样样都不如人。要客观地认识自身条件,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这样才能使自己理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市场, 正确把握就业机会。

(3) 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 要量力而行, 切忌好高骛远。就业, 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 既是毕业生对单位各项条件的选择, 也是单位对毕业生所具备的条件, 如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的选择。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 就业才能实现。毕业生在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 要实事求是地从自身条件出发, 切不可不顾自身条件, 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

(4) 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的观念。在落实、选择工作单位和岗位时, 不求一步到位。有的同学刚到单位, 就想着要拿高工资, 又极不乐意在实际操作中去多吃苦,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试问有哪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会这么冒失地把高工资岗位交给一个他并不十分了解的, 还没有表现出实际能力, 也没有对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员工呢?如果执著于这样的追求, 不肯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 对顺利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5) 抓住机遇, 主动就业。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劳务市场, 实行双向选择, 竞争就业,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因此, 中职生应该加强主动出击、争取实现就业的观念。要做到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就业信息、认真准备求职材料、大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总之, 中职生要树立自信心, 调整就业心态, 通过努力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积累就业资本, 多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梁贺红.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成功 (教育) , 2012, (5) :362.

[2]甘井岗.中职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对策探讨[J].广西教育, 2012, (19) :24-25.

[3]魏晋海.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23) :101-102.

[4]王方权.中职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分析[J].吉林教育, 2011, (7) :78-80.

浅谈中职生择业的心态问题 篇10

近年来, 中职毕业生作为新生代技能型人才, 颇受社会欢迎。面对职业选择, 目标明确的学生, 择业时会按照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快速作出抉择;但举棋不定的学生, 难免会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和表现, 甚至陷入某种心理误区, 贻误择业时机。中职教育的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 就是说目前的中职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要求都较低。这种宽进的录取方式决定了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 学习主动性不强, 也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 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 各中职学校设备参差不齐, 离行业要求, 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因此, 中职生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

分析中职生的择业心态, 帮助中职毕业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择业心态,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学生的择业和学校的就业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职生常见的择业心态

中职生的择业心态表现出的问题很多, 如从众心理、依赖心理、急于求成心理、好高骛远心理等等。现将常见的择业心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定位不准, 对职位和待遇期望值过高, 出现择业观偏差

学生在上岗之前对工作的期望值往往会远远高于现实情况, 从而表现出盲目的乐观, 忽视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期望过高的心理为学生日后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1) 没有摆正位置, 没有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 就业初期从事的职业应该是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 所做工作必须是从基层做起。比如有些同学因为没有摆正自身位置, 在就业后总是嫌单位不好, 频繁跳槽, 始终在试用期徘徊。

2) 对自己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特点了解不够, 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模具、数控专业都是技术工种, 其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 技能水平就越高, 待遇也就越好。但刚出校门的中职生在择业时只看到了这点, 而忽视了自己专业技能有限, 实践经验不足。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 遍地是黄金, 出去随便找个工作都能拿四、五千, 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 心理上就出现落差, 开始抱怨, 也影响了就业的稳定。

3) 对自己估计过高, 择业好高骛远。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不从自身实际和职业要求出发, 过于自信。有的学生为自己设定较高的职业目标, 以幻想代替现实。如果未能如愿, 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 从而产生烦躁、抑郁、空虚等心理现象。比如酒店专业的学生, 就有这样一种心理, 我们出去了, 就是要搞管理、做文员, 就一定要专业对口, 要高待遇, 不愿当服务生。这种想法虽然不错, 但我们必须结合实际, 任何一个人都是从基层普通员工做起的。

1.2 抗挫折能力差, 容易产生情绪障碍

现在的中职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父母呵护中长大, 没有经历过风雨,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娇气重。以前是城镇学生表现较为严重, 现在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 城镇和农村学生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同学在短期实习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表现得焦虑、烦躁不安、退缩, 从而产生情绪障碍, 轻易背离自己择业时的意愿。

1.3 年龄偏小, 心理不成熟

中职毕业生年龄大多在17岁左右, 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都很有限。在择业时心理紧张、患得患失, 高不成低不就。常常在以下几个问题中纠结、徘徊。比如能否找到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单位, 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 选择的单位是否是最佳选择, 万一后面还有更好的单位来招聘怎么办等等。在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在企业中稍有不如意就离开, 根本不考虑后果如何。

总之, 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态不容忽视, 需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途径予以引导、解决。

2 中职生择业心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存在的择业心态问题, 受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具体如下。

2.1 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唯利是图思想充斥着很大一部分人的头脑, “富二代”“官二代”成为少数学生羡慕的对象。社会大环境以及不良风气使得少数学生在择业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希望“天上掉馅饼”, 期待能找到一步到位的理想职业。如有个别的毕业生因受高薪利诱身陷传销组织, 后悔莫及。所以, 不应该仅以金钱为择业出发点, 而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2.2 家庭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家庭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中职生家长认为稳定的工作或打理家族生意是子女的最佳选择;爱子心切, 怕子女吃苦、受人欺负;也不鼓励子女自主创业。导致学生“傍老族”逐渐增多,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进入中职后学习目标的确立, 造成这些学生遇到挫折无法承受, 渐渐对于择业和人生发展失去方向。

2.3 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生对社会及职业了解甚少, 对职业信息的获取也主要是通过间接途径, 中职生缺乏职业实践, 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 导致职业意识淡薄。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够, 盲目认为毕业后就总会找到工作, 缺乏竞争意识。这样, 由于认识不够, 加上动力不足, 在择业时遇到挫折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和情绪障碍。中职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实效性”等价值观。在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少数中职学生过于看重个人利益, 缺乏奉献精神。他们没有艰苦奋斗的意识, 缺乏社会理想, 同时好高鹜远, 只看到成功人士成功的一面, 没有看到创业艰苦的一面。价值观缺失导致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择业观偏差。

3 中职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调整期望值

择业观体现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中职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 通过测验分析,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 用客观的角度分析自我, 才有可能在择业时扬长避短,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3.2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客观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长处与不足, 发掘自我潜能, 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等等, 在正确择业观的指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避免出现自负和自卑情绪。学校通过组织模拟面试、教学实习、参观学习、顶岗实习等方式, 让学生亲身体验, 积累经验, 从而客观认识职业环境, 提高择业成功率。

综上所述,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中职生择业心态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作为中职毕业生, 应保持乐观的择业心态, 树立“立足基层、服务社会”的职业理念, 择业受挫后, 能够正视现实, 找出差距, 主动提高和完善自我, 积极迎接挑战。作为家庭和学校教育工作者, 面对中职毕业生出现的择业心态问题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帮助其客观、冷静地面对现实, 采用合适的方法消除心理障碍。这样, 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摘要: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 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前途, 也是评价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杠杆, 是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由于陷入心理误区而影响职业选择, 导致职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分析和把握中职生的择业心态对中职学校、老师和中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生,择业,心态

参考文献

[1]余红杨.关注中职生就业心理, 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J].就业与保障, 2009 (09) .

[2]李斌.中职生常见择业心理障碍及干预[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0 (01) .

上一篇:大单元下一篇:财务管理下企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