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2024-07-01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精选九篇)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篇1

1 肝纤维化的中医学概念

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概念, 中医学无此病名记载。该病以胁部胀痛、黄疸、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具有中医淤血或积痞块的特征, 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痞积、臌胀、胁痛、癥瘕、积聚等病的范畴。中医古籍对此些病名描述颇多, 《内经》论述最早。如《灵枢·五邪》言:“邪在肝, 则两胁中痛。”《灵枢·论疾诊尺》曰:“身痛面色微黄, 齿垢黄, 爪甲上黄, 黄疸也……不嗜食。”《灵枢》曰:“卒然外中于寒, 若内伤于忧怒, 则气上逆, 气上逆则六输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里而不散, 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 而积皆成矣。”《难经·五十五》则以积聚分脏腑, 认为“故积者, 五脏所生, 聚者, 六腑所成也, 积者, 阴气也, 其始发有常处, 痛不离其部, 上下有所终始, 左右有所穷处。聚者, 阳气也, 其始发无根本, 上下无所留止, 其痛无常处, 谓之聚, 故以是别知积聚也。”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本难经之义, 认为:“积者, 脏病也, 终不移;聚者, 腑病也, 发作有时, 辗转痛移”。并在《金匮要略·疟病》中首提癥瘕的病名。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早期阶段, 未形成可坚硬不移的肿块, 为有形之癥积的早期, 只有结合现代细胞病理学检查才能早期发现并诊断肝纤维化, 所以其命名为微型癥瘕、微型癥积更为适宜。

2 对肝纤维化中医病因机理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 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疾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血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疫毒、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正虚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被视为肝纤维化的病因。笔者认为, 要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就应以中医“审证求因”的方法, 从临床证候表现去辨证求因, 以现代医学的病毒、内毒素、细胞因子、微循环障碍等西医的病因病理去探求肝纤维化病因, 显然不符合中医对病因病机认识的规范, 这样提出的肝纤维化病因病机也未必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对肝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应遵循中医辨证的观点, 从辨证的角度去探讨。首先, 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过程, 病程较长, 病程中有不同的阶段 (时期) , 每一阶段又可出现不同的中医证候, 由于“证”的不同, 通过“审证求因”, 就可能有多个病因病机存在, 所以笼统的说肝纤维化是某某病因病机是不够全面的。其次, 肝纤维化是在许多肝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病理特征, 其原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未必就是肝纤维化时的病因病机。第三,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必须从临床症状出发, 通过“审证求因”来认识和探求, 仅仅从微循环障碍、肝炎病毒或内毒素等将其概括为“血瘀”、“湿热瘀毒”等病因病机名称, 可能就有些概念不清了。因而, 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是多种多样的, 其病因病机也是多种多样的, 难以用单一病因病机贯穿始终, 要从辨证的角度去全面认识。

3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笔者总结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为:解毒化湿, 益气养阴;消积散结, 化痰通络。在兼顾正气, 补虚扶正的基础上, 常用攻下积聚药, 诸如鳖甲煎、抵当汤、下淤血汤、大黄虫丸等药。下淤血汤和大黄虫丸出自《金匮要略》用以治疗干血证, 抵当汤、抵当丸出自《伤寒论》用于治蓄血证。吴昆《医方考》记有:“古方有用曲、柏者, 化水谷也……用三棱、鳖甲者, 去癥瘕也……用水蛭、虻虫者, 攻血块也。”何梦瑶《医碥》曰:“莪术、三棱、鳖甲, 专治积聚”。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更有详细论述:“淤血在经络脏腑之间, 则结为癥瘕……癥之为病, 总是气与血胶结而成, 须破血行气, 以推除之, 元恶大憝, 万无姑容。即虚入久积, 不便攻治者, 亦宜攻补兼施, 以求克敌。攻血质以抵当汤、下淤血汤、抵当丸。”

在临床治疗中, 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应用一些静脉用药: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养血活血, 适用于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伴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人;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是三七提取的纯中药注射剂, 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适用于肝硬化、肝纤维化伴有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或严重肝功异常, 凝血机制下降的病人;复方苦参注射液清热利湿解毒, 用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伴有湿热黄疸的病人。

治疗用药的多样化, 给药方式多途径化,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但无论是选择口服药, 还是选择静脉用药, 都不要背离治疗大法, 不要脱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 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有效逆转肝纤维化, 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 具有较大临床意义。近年来,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阐述了肝纤维化的概念及病因机理, 并就中医治疗肝纤维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中药

参考文献

[1]刘绍能.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 2001, 18.

[2]刘平.中医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

乳腺纤维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篇2

芦笋所含的组织蛋白是一种“促细胞正常化”的物质,能使癌细胞“改邪归正”,并能防止癌细胞扩散,芦笋清热凉血,能消除癌症患者阴虚引起的心烦和失眠。用鳟芦笋100克煎煮,取汁加粳米100克,熬成粥即可食用。

2、芹菜粥

芹菜不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对癌症患者康复十分有利,而且实验表明,芹菜茎对癌的抑制率为63、6%,芹菜叶对癌的抑制率为73.2%,取芹菜50克,粳米100克,先将米加水煮成粥,再加入切碎的芹菜。

3、大蒜粥

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油等有效成分,有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取大蒜(去皮)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煎熟即可。

4、香菇粥

香菇中含有一种叫“B--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的作用;还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癌的目的,取香菇25克,粳米100克,加水熬粥,调味服食。

5、荸荠粥

荸荠具有清热解毒,软坚化结的作用,历代医家都用其治疗疮痈肿结,近代发现其有抗癌作用,荸荠洗净,削皮切片,每次100克,加粳米适量煮成粥即可。

6、扁豆粥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篇3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文献综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23-03

Abstract:The mortality rate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ncrease obviously,which is one of refractory diseases, called “chronic lung cancer”. Western medicine have no effective method except lung transplantion.The treatment methed of glucocorticoids and immunosuppression is less useful and more sid effect.Many documents have record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unique advantage for treating it.

Keywords: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Progress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出现于成年人,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组织学和/或影像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1]。从1991~2003年间,IPF 的发病率估计每年增长11%,中位生存期3~5年[1],被称为“慢性肺癌”。在脏器纤维化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有明确的诊疗标准,因其进展快、病死率高被称为肺系难治疾病,列为肺移植的首选疾病之一[2]。目前,IPF的治疗仍处于困境,除肺移植以外,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作用不理想、且副作用大。大量文献报道,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独特的优势。

1IPF之中医病名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与IPF相对应的病名,现代医家有的根据其症状表现将之归于“咳嗽”、“喘证”、“短气”、“痰饮”、“肺胀”等病名中,然而随着对本病深入认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从病因病机角度考虑,将IPF归于“肺痿”、“肺痹”的范畴是比较恰当的。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肺痿”之病名,《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痹”之名首次见于《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痹……其入脏者死。”结合IPF自身的特点及各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多学者们认为其初始为六淫之邪侵犯肺脏,痰瘀毒邪闭阻肺络,以“肺痹”为主。日久气阴渐被耗伤,肺脾肾三脏亏虚加重,肺叶挛缩,痿弱不用,同时痰瘀等标邪愈加胶结,以“肺痿”为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肺痹、肺痿相互影响,存在着肺痹一肺痿的临床演变过程。

2IPF之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医家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崔云等[3]认为在本病的初中期当属肺痹为主,肺络痹阻、气阴两虚是病机关键;在疾病的中晚期以肺痿为主,痰瘀阻滞、络虚不荣是病机关键;在疾病的慢性迁延期,存在着肺痹与肺痿的相互转化。苏鑫等[4]把该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正虚邪袭,肺失宣肃”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的起始病机。“正气虚亏,痰瘀阻肺”是肺间质纤维化发展期的病理关键。“累及他脏,肺不主气”是肺间质纤维化转危难愈的重要原因。陈云凤等[5]认为正虚邪贼,径入肺肾;肺络痹阻,元气内竭;肺痿精竭,终至出入废而神机化灭是IPF总的病机特点。张云松等[6]认为IPF患者,尤其是重症病人,往往由于毒邪炽盛、瘀毒互结,内外合邪,相互为患,使得该病发病急、传变快、病情危重。毒邪蕴肺、瘀毒互结、正气亏虚是重症IPF的基本病机。毒邪蕴肺是主要病因,瘀毒互结是重要病机,正气亏虚是病理基础。郑炜东、赵仲雪等[7]另辟蹊径,从络病角度阐述IPF的病因病机。认为IPF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以肺肾气阴两虚、血瘀阻滞为主要病理变化,以易滞易瘀、痰瘀互结、肺络不荣为特点。综上,医家普遍认为,正气亏虚,痰、瘀、毒互结,痹阻脉络,肺叶痿弱不用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然我团队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大量患者,“阳气亏虚”亦十分多见,本病应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肺痹”为主,宗气亏虚为其主要病机;晚期以“肺痿”为主,肺肾阳虚为其根本病机。

3IPF之中医治疗

3.1中药组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中药组方对IPF临床治疗的研究。季坤等[8]认为IPF的主要病机为肺肾亏虚、气阴两虚、络脉瘀阻;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肺痿冲剂”治疗肺肾不足、气虚血瘀型IPF患者20例,证明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杨露梅[9]将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显示采用保元胶囊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治疗组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减轻明显,动脉血氧提高,肺脏CT表现为磨玻璃状、网状或蜂窝状阴影消失、缩小或密度减低。陈云凤等[10]采用补肺益肾、化瘀通络之抗肺纤胶囊治疗的治疗组,与口服强的松的对照组相比,有一定改善IPF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中的DLCO和提高PaO2的作用。周明萍等[11]研究表明,与采取针对性的常规治疗措施的对照组相比,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药进行联合治疗IPF所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 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 (P<0.05) 。在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HCO3)、pH等血气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徐艳玲等[12]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7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强的松、抗氧化剂。治疗组39例补益肺肾活血方(太子参、麦冬各15g,黄芪40g,山萸肉、浙贝、当归、川芎、赤芍、鳖甲各15g,等),1剂/d,水煎300ml,口服100ml/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1.42%;对照组总有效率3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VC、DLCO、 PaO2均明显改善(P<0.05); FVC、DLCO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补益肺肾活血方对于治疗IPF有一定作用。方洵等[13]将2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汤组和强的松组,分别给予口服健脾补肺,化痰止咳,化瘀散结之参附汤和强的松治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TGF-β1和TNF-α的浓度,并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临床指标。结果显示参附汤组与强的松组在患者 BALF中TGF-β1和TNF-α的浓度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有下降。表明参附汤同样可以抑制肺内炎症反应,且副作用较少。张雪[14]认为IPF的本质为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滞,肺络痹阻。采用益气、活血、化痰之达络肺仙饮联合强的松与单独口服强的松相比,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单独口服强的松。于龙[15]采用加味麦门冬汤(麦冬35g,清半夏5g,人参15g,炙甘草15g,粳米20g,大枣3枚、黄芪30g,五味子15g,山萸肉15g,蛤蚧15g,川芎15g,地龙10g)协同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IPF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且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3.2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含有核苷、多糖、甾醇、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传统中医认为有补益功效,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熊智等[16]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冬虫夏草治疗1例 IPF 患者,发现可使病情逆转,复查胸部 CT明显好转,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恢复正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素是苦参生物碱和黄酮类的主要药理成分。苦参碱对常氧及低氧下人肺成纤维细胞 MRC-5 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浓度依赖性抑制 CTGF、缺氧诱导因子 -1α表达起抗纤维化作用。贾莉[17]应用苦参联合强的松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结果表明苦参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但对高分辨率 CT 改善无影响。甘草酸二铵是甘草分离筛选出的α 体甘草酸二铵盐,具有较强的抗生物氧化、抗炎、保护细胞膜的作用。甘草酸二铵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从而发挥类固醇样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王磊[18]采用甘草酸二胺治疗IPF,与口服泼尼松相比较,治疗 IPF 有效,能降低血清 HA、PCⅢ浓度,具有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且副作用较小。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作用广泛、副作用较少的天然药物,银杏的主要成分有黄酮类、萜类等,现代药理学认为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抑制炎症,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中医学认为其具有活血止痛,敛肺平喘的作用。管月帆[1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结果显示银杏叶片治疗IPF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 TGF-β1、TNF-α 和 MMP-9 表达水平有关。

3.3中医外治法对于IPF中医外治方面研究甚少。曾正英等[20]进行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浴足合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护理IPF患者,能够有效地缓解IP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肺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4IPF之名家经验

周平安教授[21]认为IPF属肺痹,瘀血与痰湿为痹阻于肺络的基本病理产物,气虚无力推动肺络的血瘀痰湿为其基本病机。辨证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络开痹为主,并常选择现代药理中具有明确的逆转纤维化的药物及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其主要代表方为民间验方“三两三”(生黄芪 30g,金银花30g,当归30g,生甘草9g)加减。晁恩祥教授[22]认为IPF总由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其病位在肺,久病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肾气不足,气不生津,肺失濡养,本病日久,累及血分,气阴亏虚,瘀血阻滞。肺虚血瘀存在于整个病程各个时期。并制定了调理肺肾、益气活血、宣肺平喘的治疗总则。李国勤教授[23]认为IPF的主要病机为宗气亏虚、肺络痹阻。通达其痹阻的肺络是 IPF 治疗的根本目的。基于以上,李教授用药独树一帜,仿效东垣补气升阳之法,重用黄芪、红景天之品培补宗气以扶正。吸收叶天士、张仲景治疗络病的经验,以辛味药物和虫类药物相配伍,剔除瘀滞,通达经脉。刘建秋教授[24]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肾两虚为病之本,痰、瘀为病之标,并以此提出了“益气养阴、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祛瘀通络”的治则。在治疗上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益气养阴以固其本,祛痰平喘以清其源,祛瘀通络以通其滞,补肾纳气以培其元,培土生金以助其运。

5小结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疑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表明,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多方面发挥作用,使机体阴平阳秘,在改善患者临床、提高肺功能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我团队近年来根据地区优势发掘民族特色中药对该病的治疗进行研究,望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 al.An official ATS / ERS / JRS / ALAT 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788-824.

[2]侯显明,于润江.间质性肺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

[3]崔云,王书臣,苗青.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思路与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2,2,31(2):112-113.

[4]苏鑫,潘浩.中医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三期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探究[J]. 中医药信息,2014,9,31(5):119-121.

[5]陈云凤.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9,11(18):1-2.

[6]张云松,朱晓林.从解毒化瘀扶正法论治重症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61-62.

[7]郑炜东,庞立建,刘创,等.从络论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5,7,34(7):493-494,518.

[8]季坤,马建岭,史利卿.“肺痿冲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0例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15(4):65-68.

[9]杨露梅.保元胶囊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21(35):3880-3881.

[10]陈云凤,刘洪,李群英,等.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9,29(9):3030-3032.

[11]周明萍,赵艳,林文燕.补肺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慢性呼吸衰竭[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20(4):192-195.

[12]徐艳玲,赵克明,郑忻,等.补益肺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0):43-46.

[13]方洵,周宁,王俊明,等.参附汤加味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5,33(5):72-73.

[14]张雪.自拟达络肺仙饮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28-29.

[15]于龙.麦门冬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6):55-56.

[16]熊智,胡章良,金龙.冬虫夏草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1 例[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5,8(1):110-112.

[17]贾莉.苦参碱联合强的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2011,24 (3):1067-1068.

[18]王磊.甘草酸二胺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641-642.

[19]管月帆.银杏叶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初探[J]. 新中医 2015,47(4 ):78-80.

[20]曾正英.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近期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4):143-146.

[21]杨效华,张春艳,孙海燕,等.周平安教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60-62.

[22]屈毓敏,王辛秋,王雪京,等.晁恩祥教授辨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探析[J].天津中医药,2014,31(9):515-517.

[23]李新,屈毓敏,李玄.李国勤教授运用补气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 中医药信息, 2013,30(5):80-82.

[24]毛文丽,李竹英.刘建秋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3182-3184.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4

1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其病因多因先天不足, 禀赋薄弱, 正气虚衰, 后因外邪从口鼻或肌表而犯肺, 久之津液耗伤, 肺叶痿弱, 咳嗽, 日久伤及脾胃。肺与肝以经络相连, 肝经行, “其之者, 复从肝别贯膈, 上注于肺”。《灵枢·经脉》篇, 肾主纳气, 久病及肾, 肾精充足, 吸入之气, 经过肺之肃降, 才能使之下纳于肾, 若肾精亏损, 不能助肺吸气, 必然出现呼吸急促, 气短等症候, 本病属于内伤性咳嗽。此阶段属间质纤维化初期, 《杂病源流犀浊, 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说咳嗽病机时说“盖肺不伤不咳, 脾不伤不久咳, 肾不伤火不炽, 咳不甚……”指出肺脾肾三脏是咳嗽的主要病变所在。指出咳嗽累及脏腑, 随着病情加重由肺及脾, 由脾及肾, 由于肺脾肾虚损气道阻塞不利, 出现胸中胀满, 痰涎壅盛, 上气咳喘, 动后尤甚, 面色晦暗, 唇舌发绀, 至本病晚期津液耗伤, 灼伤肺阴, 肺失濡养, 病情发展成“肺胀”、“肺痿”之证。如唐·王焘《外台秘要·咳嗽门》引许仁则论云:“肺气嗽经久成肺痿, 其状不限四时冷热, 昼夜嗽常不断, 唾白如雪, 细沫稠黏。喘息气上。乍寒乍热, 发作有时, 唇、口、喉、舌干焦, 亦有时唾血者。渐觉瘦悴, 小便赤, 颜色青白。毛耸、此亦成蒸”。说明肺间质性纤维化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本病总由肺虚, 津气大伤, 失于濡养。其病位在肺, 但与脾、肾等脏密切相关。脾胃气弱, 无以生化, 布散津液;津液不能上输养肺, 土不生金, 肺失濡养;久病肺虚及肾, 金不生水, 肾气不足, 气不生津, 肺失濡养, 亦可发为肺间质性肺纤维化。当然, “瘀”作为病理产物, 贯穿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整个过程。

2 现代病理研究

早期肺泡壁增厚, 随着病情发展。肺泡腔内的细胞成分逐渐减少, 渗出物机化, 晚期肺泡数量明显减少, 变形, 闭锁或残留呈裂隙状不规则状态, 肺间质中的纤维组织收缩, 平滑肌成分轻至中度增生, 肺呈实变。早期毛细血管增生, 扩张充血, 管壁增厚, 晚期由于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殖而收缩, 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甚至闭锁[1]。总之早期以肺泡壁炎症为主, 如通过治疗不能消散, 间质纤维化增多, 肺泡壁纤维化, 换气功能严重受损, 最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理特征由间质性肺炎到间质纤维化是整个发展过程。X线检查在本病初期, 患者可无异常或仅为一般纹理增重;早期X线反映临床肺泡炎阶段, 点片状阴影, 结节状或毛玻璃状阴影, 继之出现网状或网状样节状影, 至晚期由于间质纤维化逐渐增多, 肺容量减少。出现粗网状阴影, 可伴有肺大泡, 亦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征。

3 辨证分型

3.1 肺气虚证:

症见咳喘, 神疲, 畏风, 干咳无痰或少痰, 卫阳不固而自汗, 易受外感之邪, 感冒频发, 或脾虚失运, 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肺肃降失司, 咳喘声怯, 舌淡苔白, 脉弱或弦细, 为肺气虚证。治宜益肺气, 宣肺定喘止嗽, 方以玉屏风散与补肺汤为主。处方如下:黄芪15g, 防风10g, 太子参10g, 麻黄6g, 杏仁9g, 橘红10g, 半夏12g, 双花15g, 五味子6g, 炒白术12g, 紫元12g, 冬花12g, 丹参15g, 厚扑12g, 甘草6g。

3.2 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

症见久咳不愈耗伤气阴, 气短无力, 干咳无痰或少痰, 痰湿久郁化热伤阴, 咳久伤气, 阴虚内燥, 自觉炽热, 肺失滋润、肃降无权, 肺气上逆, 咳喘频作, 口干咽燥, 咳伤肺络时, 时有咯血, 舌红少津苔少, 或苔卜白, 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 宣肺定喘止嗽, 活血化瘀。方以百合固金汤加减, 处方如下:百合12g, 生地9g, 桔梗12g, 玄参9g, 麦冬12g, 太子参15g, 沙参15g, 银花15g, 紫元12g, 丹参15g, 红花10g, 麻黄6g, 浙贝12g, 黄芪15g, 三棱10g, 莪术10g, 瓜蒌15g, 白果10g, 甘草6g。

3.3 脾肾阳虚, 气血凝滞证:

咳喘日久, 食纳差, 食而无味, 人消瘦, 脾虚失运, 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 而水饮泛滥, 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气血凝滞而见肝大, 颈静脉充盈。肾阳不足, 冷汗多, 四肢不温, 胃寒,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质淡胖, 其薄白, 脉沉细。治宜健脾益肾, 宣肺定喘止咳, 活血化瘀。以肾气丸加减。处方如下:太子参15g, 熟地10g, 山药15g, 山萸肉15, 桂枝10g, , 附子6g, 仙灵脾15g, 菟丝子15, 枸杞子10g, 黄芪15g, 白术10g, 前胡12g, 炙枇把叶12g, 丹参15g, 赤芍12g, 川芎12g, 红花10g, 双花15g。

3.4 阴阳俱虚, 血脉瘀阻证:

咳喘胸闷, 口干咽燥, 五心烦热, 面色晦暗, 全身或唇舌四肢紫绀征, 血脉瘀阻, 肝大颈静脉充盈, 四肢或胸腹腔水肿, 痰浊闭窍则嗜睡, 朦胧或神昏, 舌质暗紫苔少, 脉弦细弱或脉微欲绝。治以阴阳双补, 宣肺定喘止咳, 活血通脉。处方如下:参附汤和生脉饮加味, 人参9g, 制附子9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丹参15g, 川芎12g, 赤芍12g, 补骨脂10g, 炙麻黄6g, 杏仁9g, 紫元9g, 冬花9g。

4 预防护理

卧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 避免风寒侵袭, 冬春季节易发流感, 少去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应讲究营养, 多食水果、蔬菜, 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品。服用或注射激素的患者要注意血压, 尿糖的变化, 要避免肺部感染, 肺部已感染者要及时治疗, 控制感染。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 要注意掩盖肺脏部位, 防止肺放射损伤导致肺纤维化, 对易导致本病的药物使用时, 要适当控制药量及疗程。

总之, 肺间质纤维化由于近年来吸烟人数的增加, 抗生素的滥用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增加, 使之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西医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且不良反应明显。随着对本病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优势, 预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良好前景。

参考文献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运用效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弥漫性肺泡炎、纤维化等,对患者进行肺间质损伤。人体肺脏的间质组织本身是由胶原蛋白、弹性素以及蛋白糖构成的,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肺部成纤维细胞进行损伤,然后通过胶原蛋白的分泌来修补间质组织,从而患者肺部组织失去正常的功能,转化为纤维化。

1中医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认知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属于一种先到医学名称,而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讲,根据患者患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而进行不同的归属,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的演变,患者临床症状为咳嗽,则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喘证”;患者临床症状为肺胀,在中医学中的命名则是“肺痹”、“肺萎”;根据对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相关调查得知,患者发病早期属于“肺痹”痹,而晚期则属于“肺萎”,两则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当中互相影响。而对于该疾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而言,在《黄帝内经》当中有所描述”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则壅闭经络,气血不行而病为痹”,张炜等[1]人研究当中证实了肺痹发病的条件必然是外邪袭表犯肺。而苏鑫等[2]人提出,肺热络瘀是肺痹的早期发病病因。根据以上专家学者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中医发病病因研究可以得知,肺痹的早期发病原因是由于风寒湿诸邪侵袭脏腑经络,营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而“肺萎”的中医学病因则与之不同,在《金匮要略》中有所描述,肺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肺热叶焦、津血不足,久之缠身、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肾肺两虚、气血不足、络虚不荣、络虚则萎。

2中医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

2.1活血化瘀通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早期发病比较急,并且病程较短,主要是肺泡的炎症渗出,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讲应当以通络为主,在《金匮要略》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讲述,如采用苇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可以对患者起到通肺络的治疗作用。凤等[3]人研究当中,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早期患者20例进行中医治疗,采用化纤破痼汤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法,持续治疗90d,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抗纤维化的作用。在本次研究当中,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患者10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三七粉3g给予患者冲服,采用炙水蛭3~5g给予患者煎服,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10例,总有效率为100%。

2.2补肺健脾益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晚期状态,患者肺部属于纤维化的状态,并且病程较长,从病理分期来说已经属于迁延期,所以治疗当中应当以补为主,在《金匮要略》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讲述,张晓雷等[4]人的研究当中,对10例肺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遵循养阴益气、调补肺肾、纳气平喘的治疗方法,并且在其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式,对10例患者采用肺萎冲剂治疗,10例患者治疗60d后,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均有着明显的改善,特别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改善较为明显。在本次研究中,对5例患者采用四君子汤治疗方法达到益气健脾的效果。具体配方为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取水煎服,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加减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属于多种肺部疾病发证的最终结果[5],其病因病理目前而言仍然尚未明确,但是其发病机制表现主要为侵犯肺泡壁以及肺泡腔等,将患者肺泡的间隔增厚,并且晚期发展为肺间质的纤维化。对于其治疗方法而言,西医治疗虽然能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对患者疾病进行缓解,但是无法从抗纤维化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而中医治疗方法则可以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进行抗纤维化治疗。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方面而言,中医研究当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对于疾病的预防与延缓发展方面却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篇6

心肌纤维化的形成不单单只是胶原的沉积, 还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相互影响[1,5,6], 其包括: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FGF-2) 、血小板活化生长因子 (PDGF) 、炎性因子、5-羟色胺 (5-HT)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细胞外基质分子 (ECM Molecules) 。其中发现AngⅡ可以旁分泌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 包括TGF-β1及内皮素 (ET-1) , 上调TGF-β1的表达[7], TGF-β1可以增加AngⅡ的致纤维化作用, Schultz等[8]在TGF-β1基因敲除大鼠注射AngⅡ后, 大鼠左室重量没有增加, 心肌细胞体积未见增大, 心功能未见恶化, 心肌肥大标志性基因心房钠尿肽 (ANF) 表达没有增加。进一步说明了TGF-β1参与了AngⅡ导致的心肌肥厚, 并起着重要的作用。CTGF是AngⅡ、TGF-β1诱导产生的, 其通过自身促使纤维化和心肌肥厚的作用非常微弱, 但它通过TGF-β1介导则表现出强大的致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肥厚的效应[9,10]。最近有研究表明中和CT- GF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所引起的慢性移植反应所致的心肌纤维化, 且再一次证明TGF-β为CTGF的上游介导因子[11], 在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 AngⅡ对CTGF表达的刺激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应用洛沙坦阻滞AT1受体后, CTGF的生成明显减少, 提示AngⅡ可通过AT1受体介导CTGF表达增加[12]。因此, AngⅡ可以通过旁分泌刺激释放TGF-β1和上调TGF-β1的表达, AngⅡ、TGF-β1可诱导产生CTGF, 三者通过紧密复杂的网络信号途径在介导心肌纤维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早有“阳化气, 阴成形”的中医理论, 认为物质属阴, 功能属阳。在心肌重构的过程中, 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 就是属阴的物质丢失, 属于阴虚, 日久则阴损及阳, 进而出现阳虚;此外, 心肌细胞间质增生、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变性、肥大、凋亡, 中医则认为与痰、瘀、水气、痞块等有形之邪内停有关。心肌纤维化贯穿于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各种心肌病变, 属于中医学“眩晕”、“胸痹心痛”、“心悸”、“喘证”、“水肿”病等范畴, 心室肥厚心功能受损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时, 《灵枢·胀论》所言:“夫心胀者, 烦心短气, 卧不安”, 故以“心胀”名之, 至今除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LVH) 的中医命名为“风眩并心胀”[13], 其他疾病所致心肌纤维化并无具体命名, 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久病入络, 本虚为阴阳亏虚, 标实为痰浊、瘀血、痞块、热毒。其病性属本虚标实, 现在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主要有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瘀、祛痰软坚散结、降浊消积、利水消肿、平肝潜阳、清热解毒等七种方法, 故益气温阳、 活血祛痰、清热解毒为抗心肌纤维化的治疗大法。但中医临床诊疗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因人、因时、因病情而遣方用药,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 不宜只参照西医疾病名称用药。近年来中医学者从“血瘀”、“痰浊”角度立论, 采用活血化瘀、化痰降浊功效的中药及中药复方证实了中药抗纤维化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从细胞、分子、基因方面着手研究通过抑制AngⅡ、TGF-β1、CTGF细胞因子可延缓甚至抑制心肌纤维化,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就近十年来不同功效的中医药抑制上述细胞因子治疗心肌纤维化的综述如下。

1活血化瘀类

1.1益气活血杨景锋等[14]研究抵当芪桂汤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a-平滑肌肌动蛋白 (a-SMA) 表达的影响, 达美康组为对照组, 其中以抵当芪桂汤组、抵当芪桂汤加达美康组最为明显 (P<0.05) , 在一定程度上减缓ECM的过度积聚, 保护糖尿病大鼠血管及心肌, 延缓糖尿病心肌纤维化进程。王振涛等[15]研究, 表明抗纤益心方能够抑制呋喃唑酮致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TGF-β1表达, 从而维持心肌间质纤维胶原合成和降解之间的动态平衡。刘长玉等[16]研究芪参益气滴丸能使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在梗死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升高;在非梗死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 提示芪参益气滴丸通过影响TGF-β1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梗死区心肌早期修复, 同时抑制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增生, 从而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束长城等[17]研究显示芪参益气滴丸大、小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心肌胶原容积积分 (CVF) 、活性氧自由基 (ROS) 以及CTGF蛋白的表达, 升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 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1.2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王保奇等[18]通过发现清心Ⅱ号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有抗凋亡和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心肌凋亡指数 (LI) 明显降低, AngⅡ明显降低、心肌凋亡蛋白c-myc表达下降, 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齐锋等[19]表明生脉解毒通络胶囊通过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AngⅡ, 降低心肌ColⅠ、ColⅢ的合成, TGF-β1及CTGF的表达从而干预心肌纤维化。

1.3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沈雁等[20]研究发现血府逐瘀汤能改善心肌纤维化, 机制可能与抑制AngⅡ诱导CFs增殖, 抑制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HA、PcⅢ及FN合成, 以及ECM中胶原的合成、分泌有关。程志清等[21]研究通心络的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心肌TGF-β1、PDGF这两个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但其具体的作用途径有待进一步阐明。

1.4温通活血黄成明等[22]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大剂量及等剂量卡托普利均能降低大鼠B型钠尿肽 (BNP) 、AngⅡ、AT1受体, 升高AT2受体, 改善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 与卡托普利作用类似。 杨雪军等[23]研究肾心宁及其拆方改善P1att法造模大鼠CRF大鼠心脏重塑的机制, 研究中发现肾心宁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肾衰模型血与心肌组织的AngⅡ浓度、TGF-β1的表达, 拆方中温阳活血拆方作用优于益气养阴拆方。

2平肝潜阳法

胡世云等[24]在天麻钩藤饮在肾血管性所致高血压大鼠实验中发现天麻钩藤饮能降低大鼠的左室重量 (LVW) 、LVMI、 Coll和TGF-β1的表达, 缓解和逆转心肌纤维化, 且作用优于卡托普利。虞东玲等[25]研究显示, 降压清心方能降低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血浆AngⅡ和PⅢNP含量, 经上方治疗后心肌间质轻度增生, 心肌细胞轻、中度肥大, 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 袁丁等[26]研究夏膝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所致心肌纤维化模型大鼠实验中发现, 夏膝颗粒可能通过下调心肌TGF-β1的高表达, 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增生, 防止心室重构。

3降浊消积法

王莹威等[27]发现益气降浊汤能使CVB3m重复感染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小鼠心肌病变明显减轻, TGF-β1mRNA面积较模型组减少, 心肌间质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和重建受抑制, 从而改善心脏病理变化。吴同和等[28]研究发现降脂胶囊联合小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TGF-β1和CTGF表达水平下降更明显, 其作用优于单独的小剂量辛伐他汀, 其可调节胶原合成, 改善心脏纤维胶原网络破坏导致的心肌纤维化, 心室重构-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逆转心肌重构, 从而起到改善心肌纤维化的目的。

4温阳利水法

廖火城[29]运用四逆汤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中, 推测四逆汤可能是通过对大鼠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RASS) 系统活化的抑制, 减少循环中Ang Ⅱ的生成, 进而下调TGF-β1mRNA, Smad2, 上调Smad7, 最终发挥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赵凌杰等[30]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对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左室心肌肥厚模型中中药复方组LVMI、 血清AngⅡ、左室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并可质量浓度依赖性地阻止模型大鼠心肌AT1基因水平增高及蛋白翻译增加, 提示中药复方可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的纤维化进程。霍根红[31]研究发现参附强心胶囊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可通过调节心肌组织AngⅡ、醛固酮 (ALD) 浓度, 从而达到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其中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卡托普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宽胸化痰散结法

沈雁等[32]研究发现瓜蒌薤白半夏汤含药血清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朱波[33]探讨心衰Ⅰ号配方颗粒剂可通过调节血浆肾素活性 (PRA) 、AngⅡ、ALD、心钠肽 (ANP) 、ET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抑制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 改变心室重构, 从而改善心衰, 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张国华等[34]温胆汤可有效地降低SHR血液中血液中醛固酮和AngⅡ 水平, 有一定的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温胆汤抑制RAAS系统激活有关。

6中药提取物

沈祥春等[35]研究氧化苦参碱 (OMT) 通过下调TGF-β1、 TβR1、Smad2、Smad3、Smad4mRNA的表达和上调Smad7mRNA的表达, 能显著抑制对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8周后诱发的实验性心肌纤维化。章怡棒等[36]探讨白蒺藜有效组分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中发现白蒺藜有效组分可显著下调TGF-β1、CTGF水平, 并从形态学角度证实其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明显改善高血压所致心脏结构重塑。张海啸等[37]研究大蒜素可通过部分阻抑TGF-β1介导的Smads信号通路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反应性纤维化。程志清等[38]研究发现经三七总皂甙治疗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变程度可以减轻, CVF和PVCA均明显减少, 心肌中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 并且这种作用有随着剂量递增而增强的倾向。徐为民等[39]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明显降低CTGF、TGF-β的表达, 而降低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 Ⅰ、Ⅲ型胶原分泌。解欣然等[40]发现小檗碱在1.25mg/L~10 mg/L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 同时可升高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力、 降低TGF-β1含量, 改善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心室重构。董志恒等[41]研究发现粉防己碱可通过降低心肌组织AngⅡ、CTG- FmRNA的表达减轻链脲佐菌素 (STZ) 诱发的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但其作用与苯那普利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刘诗英等[42]对采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给予葛根素干预8周后, 大鼠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心肌CVF及羟脯氨酸浓度、CTGF蛋白、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CTGF mRNA和TGF-β1mRNA含量明显降低, 显示葛根素延缓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的CTGF和TGF-β1的过度表达。

7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虽然相对较晚, 但在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多的成绩, 中医药从不同的治法研究不同的中药复方、单味及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提取物对心肌纤维化的治疗, 其机制研究水平已从之前的整体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 体现了中医药多系统, 多网络治疗心肌纤维化的优势, 疾病的研究方式涉及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实验模型复制已经涉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炎等致心肌纤维化的疾病模型, 且上述每种疾病模型复制均有多种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实验大多以动物实验为主, 临床观察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反映所研究的药物在治疗人心肌纤维化中的疗效是否确切。②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中所有阳性对照药物, 但大多实验均表明所研究的中药与阳性对照组西药治疗无明显差异, 但至今仍未发现所研究的中药其抗纤维化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的西药。③研究方法虽然涉入基因水平, 但这种研究相对较少, 机制研究虽已达基因信号通路水平, 但大多数缺乏具体详细深入及系统的机制研究。且对某些因子的下游信号因子的研究较少。④中医药不仅只包括中药, 也包括针灸等, 目前针灸治疗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较少, 且多数未涉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⑤中医治法虽然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温阳利水、平肝潜阳、宽胸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方法, 但并没有各法的对比性研究, 缺少对各法中常选药物相互之间的药理对照研究。⑥在各种复制的疾病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类型。因此, 需要创新、严谨、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

摘要: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过程, 其中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衰以及各种心肌病, 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 其可影响心肌代谢, 导致心室重构、最后致心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药从干预致心肌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着手, 研究防治心肌纤维化的越来越多, 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篇7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肝硬化,证候,辨证规范化,人类

笔者前期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证侯演变规律[1], 在此基础上, 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 对5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了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自2002-11~2005-11广安门医院、北京地坛医院、河南省安阳市传染病医院、大连市传染病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纳入诊断病例580例, 其中男性477例, 女性103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64岁, 平均34.78岁;病程最短6个月, 最长31年, 平均16.23年。

1.2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肝组织肝纤维化分期、肝脏炎症分级标准均参照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者, 如合并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等;②其他非病毒性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 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等;③目前有明显的非本病之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影响病名确定者;④因精神、语言等因素而影响资料收集者。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病人;②不具备排除标准中任一项;③配合医生调研。

2 研究方法

2.1 辨证要求

辨证应在肝穿完成后3天内进行。同一患者必须有3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诊断。

2.2 辨证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行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诊断学》5版教材制定辨证诊断标准。肝胆湿热:胁痛或胁胀, 腹胀, 身体困重, 口苦或腻, 或发热或身发黄, 黄色明亮, 恶心呕吐, 食欲差, 小便黄赤, 苔黄腻, 脉弦滑数或弦滑。肝脾不调证:胁胀痛, 烦躁, 善怒, 善太息, 胸闷, 大便溏, 肠鸣, 腹胀, 食欲差, 脉弦。湿困中焦:腹胀, 身体困重, 食少, 口淡或口腻, 大便溏, 苔白腻, 脉弦滑。肝气郁结:胁胀痛, 嗳气或吞酸, 善太息, 眠差或多梦,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弦。瘀血阻络:胁痛如刺或肋下痞块, 腹露青筋或红丝赤缕或肝掌, 或见异常出血 (吐血或齿衄或肌衄或便血或鼻衄) , 肌肤甲错, 面色黧黑, 舌质暗红, 脉涩。肝肾阴虚:胁肋隐痛, 头晕目眩, 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 腰膝酸软, 耳鸣,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或午后低热, 口干咽燥,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数或弦细数。脾肾阳虚:胁肋隐痛,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神疲懒言, 体倦乏力, 食欲差或食后腹胀, 大便溏、久泻不止或完谷不化或五更泻, 恶寒怯寒或形寒肢冷, 口淡或渴而欲饮, 面色苍白, 舌淡胖, 苔薄白, 脉沉迟或沉细。

2.3 统计分析方法

辨证为复合证者, 按单证分别统计,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 以描述性统计方法 (Descriptive Statistic) 统计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肝纤维化、肝脏炎症程度的频数和几率, 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肝纤维化分期与证候的关系

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 不同中医证型间肝纤维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P<0.01) 。

3.2 肝脏炎症程度与证候的关系

结果见表2。不同中医证型间肝组织炎症程度有显著差异 (P<0.01) 。

4 讨论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长期以来在中医治疗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 中医证型的实质尚未完全明了, 也缺乏客观指标, 这给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有学者[3,4,5]对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及症状体征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作了一定的研究工作, 但尚无统一的结论。本观察以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为基础,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证型分析, 以期对临床辨证分型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5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发现, 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度间证型均有显著差异, 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本研究中还发现, 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 瘀血阻络增加 (P=0.000) , 这一发现为活血化瘀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绍能, 陶夏平, 王融冰, 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 15 (3) :161.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

[3]李筠.慢性病毒性肝炎279例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9, 9 (1) :10.

[4]王拥华, 杨宏忠, 戴敏, 等.望诊特殊体征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7, 14 (4) :227.

中西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进展 篇8

肝纤维化是各种损害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目前认为其机制主要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在细胞间质过度沉积所致。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向肝硬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认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药物旨在通过抑制HSC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和防止ECM沉积的干预性治疗在实验性肝纤维化方面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人类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参阅了近年来中西药物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综述了中西医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中西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肝纤维化的西药治疗

1.1 抑制肝脏细胞的炎症反应

肝纤维化是以肝损伤和炎症反应为起点的,减低或抑制肝损伤及炎症反应可能是当前防治肝纤维化的方法之一。白细胞介素10(IL-10)是肝纤维化过程中重要的负性调节因子[1],主要由Th2细胞分泌,HSC可能通过分泌IL-10等细胞因子反馈调节肝脏枯否细胞(Kupffercell)的功能而参与调节肝脏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前列腺素(PGE)PGE2可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减少胶原的产生,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2]。

1.2 保护肝细胞

肝细胞损伤是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也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HSC活化的重要因素[3],保护肝细胞损伤是预防肝纤维化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的药物:一类是抗氧化剂,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有较好的效果,主要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肝纤维化,如谷胱甘肽、维生素E、牛磺酸、维生素C、腺苷蛋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西利马林等;另一类是抑制肝脏炎性反应药物。肝脏慢性炎症刺激可持续活化HSC,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5],通过拮抗促炎性细胞因子或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可显著减轻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如马洛替酯、水飞蓟素、地诺前列酮等。有稳定细胞膜,调节细胞内钙稳态及抗脂质过氧化多种效应。它们能减轻氧化应激,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13)介导的α1(Ⅰ)胶原合成,保护肝细胞免于凋亡,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5]。抗氧化和抗炎治疗有利于减轻肝损伤和纤维化。

1.3 抑制HSC活化增殖和ECM的合成

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HGF),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减少胶原纤维形成[6]。陈海滨等[7]也用不同剂量HGF治疗肝硬化患者36例,结果显示大剂量HGF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奥曲肽(OCT)是一种抑制性调控因子,能够抑制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降低其活性。刘立新等[8]用OCT治疗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提示:OCT可能通过阻断或逆转HSC的激活与转化,而抑制HSC合成与分泌ECM,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2 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

2.1 清除自由基,去除肝纤维化形成的诱因

多种抗氧化中药可以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的多种酶活性清除自由基,阻断肝纤维化发生[9]。目前,中药复方制剂的配伍优势在临床研究方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具有很好的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中药复方研究较深入的有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方[10]、复方鳖甲软肝片,还有抗纤软肝冲剂,愈肝汤[11]等,均提示具有抗氧化药理作用。

2.2 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

HSC是一种特殊状态的成纤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脂滴,其合成胶原功能表达受抑制。HSC被激活而大量增生,细胞内脂滴减少,内质网增多,转变成肌样成纤维细胞(MFB),最后成为成纤维细胞,合成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于肝脏。合成过量的ECM沉积于肝脏。抑制HSC的活化和增生对肝纤维化防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使用多种抗纤维化的植物[12],其成分主要是:①生物碱类,如汉防己碱、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②有机酸类,如甘草酸、牛磺酸、蒙古山萝卜酸;③黄酮类,如丹参素、丹酚酸B、大黄素、黄颜木素、银杏黄酮苷和萜烯内酯类、川芎嗪[13]、藜芦醇、水飞蓟素、灯盏细辛黄酮等;④还有研究显示,虫草多糖、莪术油、三七总皂苷也从不同环节抑制纤维化进程。苦参碱[14]具有良好的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SC活化,促进氧自由基清除等有关。

2.3 阻断ECM的生成

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ECM增生和降解失衡,过度增生导致其在肝脏的过度沉积。因此,抑制ECM各组分的产生是防治纤维化的主要目标,包括直接抑制各成分的合成和修饰,或间接抑制TGF-β,等细胞因子的活性。苦参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苦参素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14]。

2.4 促进ECM的降解

由于ECM合成过多或降解减少,使其在肝内过度沉积是导致肝纤维化的直接原因。因此,研究防治肝纤维化的对策时,应从基质合成和降解两方面加以考虑。而促进ECM各成分的降解无疑是抗纤维化的又一重要途径。从基因水平研究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机制[15],表明该中药通过促进肝组织胶原酶mRNA表达而促使Ⅰ、Ⅲ胶原降解的。从临床研究的资料来看,中药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的基因表达从而减弱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抑制,进而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16],可能是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又一个重要分子机制。

参芎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篇9

1 实验材料

1.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贵州益佰注射剂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100mL/瓶, 含盐酸川芎嗪100mg, 丹参20mg。

1.2 实验试剂

秋水仙碱:由昆明制药公司生产, 1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计算得出小鼠每日用量1mg/kg, 每日灌胃1次。

1.3 四氯化碳分析纯

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 规格为500mL/瓶, 造模前四氯化碳与花生油配成40%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 (每1mL内含四氯化碳0.4mL、花生油0.6mL) 。

1.4 实验动物

健康雌雄各半小鼠40只, 体重20~22g, 鼠龄6~8周龄, 清洁级动物, 购自佳木斯大学动物中心。

2 实验方法

2.1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

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 随机将40只小鼠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对照组和参芎治疗组。除正常组外, 各组小鼠按均5μL/g体重给予10%四氯化碳溶液腹腔注射, 每周2次, 共8周。正常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 每周3次。造模开始即给予不同药物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药物组分别给予秋水仙碱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1次/天, 连续8周。

2.2 标本采集与观测指标

造模开始后的第8周末麻醉后处死小鼠, 取动脉血, 分离后使用新鲜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和ALB。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纤维化各项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3 结果

见表1, 2。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1, △P<0.05。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实验性小鼠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肝纤维化的各项指标 (HA、LN、PCⅢ、Ⅳ-C) 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ST) 、白蛋白 (ALB) 均有明显降低作用, 程度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讨论

肝纤维化可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中, 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肝硬化, 对人体健康存在很大危险。因此, 干预纤维化形成对肝病的进展有积极防治作用, 现在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有很多研究, 但真正有效的、副作用少的西药很少。因此中药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活血化淤中药对改善肝病的进展, 干预肝纤维化都有一定作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川芎嗪、甘油等药组成, 主要用于活血化淤、舒肝理气、镇静安神等。对改善心脑微循环有肯定作用。丹参在肝纤维化的防治中可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HSC活化[3]。川芎嗪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 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从而逆转肝纤维化[4]。上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四氯化碳导致的肝纤维化损害有治疗作用, 能改善肝脏功能, 改善肝纤维化指标, 初步提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本实验可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有待进一步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Wallace K, Burt AD, Wright MC.Liverfibrosis[J].Biochem, 2008, 411 (1) :1-18

[2]Friedman SL.Mechanisms of hepatic fibrogenesis[J].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6) :1655-1669

[3]崔小鹏, 李厚祥.丹参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 :410-411

[4]陈玮, 陈维维, 陆允敏, 等.川芎嗪干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的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 2007, 28 (9) :522-525

[5]宋军, 赵军宁, 王晓东, 等.芍甘多甘对四氯化碳亚急性肝损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7) :931-934

上一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思考下一篇:激励机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