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的中医治疗概况

2024-06-25

脑外伤的中医治疗概况(精选七篇)

脑外伤的中医治疗概况 篇1

1 经方加减治疗

陈鹏等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在给予降颅压, 护脑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鼻饲安宫牛黄丸, 比较常规治疗与加用安宫牛黄丸组在入科时和治疗后第8天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各组癫痫发生人次, 发现治疗组的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 HS-CRP、癫痫发生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1]。王岳明采用复元活血汤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53例, 总有效率96.2%, 53例均无毒副作用出现[2]。脑外伤合并偏瘫在颅脑损伤中比较常见, 死亡率较高, 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生活不能自理, 广西的吴天宝有个案报道, 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外伤合并偏瘫, 取得满意疗效[3]。王李民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38例脑外伤后遗症患者, 总有效率为89.47%, 据此认为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脑外伤后遗症疗效肯定[4]。赵新军等采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脑外伤后精神障碍3例, 取锝良好效果[5]。张勇军、顾海琳选择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82.4%, 对照组总有效率50.0%, 从而得出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能够改善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症状, 降低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 提高临床疗效。李鹏举认为对急性期神昏不清用安宫牛黄丸豁痰开窍, 不宜早用麝香[7]。

2 中成药及自拟方剂治疗

李志宏等采用自拟健脑安神汤治疗脑震荡及轻度脑挫裂伤患者, 结果32例脑震荡患者全部治愈, 18例轻度脑挫裂伤患者中有效率96%。杨永锋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6例, 取得满意疗效[9]。赵维刚应用通窍活血胶囊治疗脑外伤后遗留慢性头痛62例, 疗效满意[10]。石东付等使用脑震宁颗粒治疗脑外伤后头痛, 疗效显著[11]。闫登魁选择中草药全蝎、蜈蚣、胆南星、川芎等组方治疗脑外伤后癫瘸37例, 总有效率81.1%, 认为应用中药祛瘀豁痰熄风治疗外伤性癫痫, 可控制症状发作, 且标本兼顾, 毒副作用小[12]。

3 辨证论治

王经通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对脑外伤后遗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的治疗积累经验, 研制出复方泥丸伤汤辨证加减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取得良好疗效[13]。张美程认为, 颅脑损伤其临床辨证早期应抓住一个“瘀”字, 后期即脑外伤后遗症应抓住一个“虚”字, 因为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虚证”, 即脑气虚 (气血虚) 、肝肾虚, 治疗当以补肝肾益脑法行之[14]。武会平采用补肾益髓法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认为脑外伤综合征主要与肾精亏损、髓海受伤有关, 治疗本病尤其要突出补肾益髓这一大法[15]。张昕等总结9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 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为4型: (1) 肝肾亏损、髓海空虚型:治以补益肝肾, 充髓荣脑。 (2) 痰浊上蒙型:治以化痰熄风、升清降浊。 (3) 瘀阻脑络型:治以活血通络。 (4) 心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养心[16]。李逊认为脑外伤综合征病位在脑, 发病与肝、心、脾、肾、气、血、湿有关, 病理关键在于痰、瘀、虚, 其中瘀血是其基本的病变, 具体诊治过程中可分为瘀阻脑络、痰湿蒙窍、心脾两虚、肾精不足4型[17]。张玉信等总结144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 认为:颅脑外伤受损后, 气机逆乱, 脉络闭塞,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病程迁延日久, 致心脾两虚, 肾阴阳俱虚, 髓海不足, 虚火上炎, 心肾不交。据此临床分为瘀阻脉络、心脾两虚、肝肾阴亏、心肾失交4型[18]。

4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脑外伤的一个优势。存伊娜运用电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认为本病与中风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针刺治疗脑外伤的辨证取穴、手法多参照中风, 采用“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穴。[19]黄东勉采用耳针结合药物的方法来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认为耳为宗脉, 刺激耳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目的[20]。杨晓鸿通过腹针配会舌针治疗脑外伤运动性失语, 腹针疗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 配合舌针治疗脑外伤运动性失语, 不仅疏通经气, 调整气血, 而且有利于濡养舌体, 改善脑和舌的言语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1]。张莉等人采用拮抗肌取穴法治疗脑卒中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 拮抗肌取穴组与常规取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22]。吴桂林通过早期针灸干预脑外伤致精神障碍, 发现早期针灸干预可有效扭转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为后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提供不可估量的有效支持[23]。庄惠娟采用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 发现针刺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疗效显著[24]。

5 结语

中医治疗遗精的临床研究概况 篇2

【关键词】中医治疗;遗精;综述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60-01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为临床特征的病证。主要由脾肾亏虚,精关不固,或火旺湿热,扰动精室所致。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无性刺激情况之下精液自出者,称为滑精。本病属男科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长之势,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1 中医学认识

关于本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灵枢·本神》篇说:“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叙述了遗精与情志内伤有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称“失精”和“梦失精”,有“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描述,并提出了治疗的方药”。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其病位在肾,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若青年早婚,房室过度;或少年无知,频犯手淫,导致肾精亏虚,精关不固,而致滑精;或劳心太过,心阴耗损,心火偏亢,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扰动精室;或忧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则精自遗。又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久嗜醇酒厚味,损伤脾胃,酿湿生热,或蕴痰化火,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迫精外泄,发为遗精。本病机主要是君相火旺,扰动精室;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肾气亏虚,精关不固。

2 中医特色治疗

2.1 中药治疗 许二平[1]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止遗散(由刺猾皮、鸡内金、五味子组成)治疗,每次3g,每天2次,口服。辨证:君相火动、心肾不交型,止遗散合知柏地黄丸;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证型,止遗散合补中益气汤;肾虚精脱、精关不固型,止遗散合金厦肾气丸;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型,止遗散合龙胆泻肝丸。对照组20例,采用安定片和谷维素治疗。疗程为30天。疗程结束随访3月评定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15.0O%、60.00%,2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遗散治疗遗精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段登志[2]用加味四妙汤治疗遗精36例,自拟加味四妙汤为基础方:苍术15g,黄柏15g,苡仁30g,牛膝15g,车前子12g,草蔻10g滑石20g,石菖蒲12g,萆薢15g,白术15g,茯苓20g,丹参30g,遗精频繁者加金樱子15g,芡实30g,心烦少寐者加莲子心10g,炒栀子15g,每日1剂,水煎口服3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果示痊愈2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2.2 针灸治疗 滋阴清火方是由李世珍(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通过临床总结出来的、用于整体辨治阴虚火旺的一首针灸处方。该方由针泻神门、补复溜组成,具有滋阴清火,交通心肾的功效。选本方用于相火妄动型的遗精。证见少寐多梦,梦则遗精,伴见心中烦热,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肢倦乏力,或心悸怔忡,善恐健忘,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3] 郑忠钦[4]等用经络导平治疗遗精32例,用经络导平治疗前,先用“电脑测平诊断仪(上海久宙导平仪器厂)测出病态经络再进行施治。经络导平采用2.SHz脉冲频率,输出第2一4档(l000v一Z000V,脉宽ms:1),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间隔5天。分两组穴:(1)内关(-)、三阴交(+)、太溪(+)、关元(+)。(2)心俞(-)、肾俞(+)、三阴交(-)、神门(+)或中极(+)。除关元、中极穴外均取双侧。(-)代表负极,(+)代表正极。导平时间为40分钟。两组穴交替使用,每天选1组。操作采用相对平衡法,用自粘电极贴在穴位上,对以上穴位分别调整、施以不同的补偿性平衡电流进行激导。经治疗后,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100%。

2.3 其他 徐永文[5]等用列缺穴埋针治疗遗精46例,治疗结果显示,痊愈:伴随症状消除,遗精停止或遗精次数减少至每月3次以下者42例;有效:伴随症状基本解除,遗精次数减少但未达到每月3次以下者4例。其治愈率为90.8%,有效率为100%。何恩良[6]针药并举治疗遗精二例,经治疗后,痊愈。侯宪良[7]等用遗止丹(自拟):刺猾皮20g,五倍子20g,龙胆草20g,知母20g,黄柏20g,丹皮20g等中药,上药共为细末,瓶装备用。临睡时取药末l0g,以唾液调成稠糊状,涂于脐孔中,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一次,10次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果示:痊愈80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07%。

3 总结

自古以来中医对于遗精的认识以及治疗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特长和优势。目前,中医学对遗精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随着临床研究与日俱增,不但可以预防发作、控制和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许二平. 止遗散治疗遗精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09):33-34.

[2] 段登志.加味四妙汤治疗遗精36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01):47.

[3] 李传岐“滋阴清火方”的针灸临床应用[j]. 四川中医,2006(12):101-102.

[4] 郑忠钦.经络导平治疗遗精32例[j].中国针灸,1995(s1):87-88.

[5] 徐永文.列缺穴埋针治疗遗精46例[j].中医药信息,2001(04):44-45.

[6] 何恩良.针药并举治疗遗精二例[j]. 辽宁中医,1997(01):46.

中医治疗腰肌劳损概况 篇3

1 内治法

中药内治法治疗腰肌劳损具有整体调节作用, 通过活血止痛、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而缓解临床症状, 标本兼治。郑映裕[1]等运用益肾舒筋汤治疗102例患者, 由黄柏、知母、杜仲、伸筋藤、络藤、乌梢蛇、龟板、生地、丹皮、牛膝各15g, 陈皮、茯苓、续断各10g, 苡仁40g组成。结果临床控制10例 (占9.80%) , 显效45例 (占44.12%) , 有效39例 (占38.24%) , 无效8例 (占7.84%) , 总有效率92.16%。黄春荣[2]等针对本病病机的关键在于肾阳虚, 温补肾阳、舒筋活络, 运用加味五子衍宗汤治疗:菟丝子12g, 覆盆子12g, 车前子 (包) 6g, 五味子3g, 杜仲12g, 牛膝10g, 沙苑子12g, 三七3g, 桂枝3g, 1日1剂。服药10剂后疼痛大减, 按原方法继续治疗10d, 症状消失, 随访6个月无复发。疗效标准:好转:腰痛减轻, 局部活动有轻微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治愈:腰痛消失, 腰部活动无不适, 6个月无复发。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 临床50例治愈41例, 好转9例, 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2 外治法

外治法是腰肌劳损的重要治疗手段, 主要有中药外治、针灸疗法、火罐疗法、推拿疗法、针刀疗法、穴位注射等, 近年来外治经验颇丰。

2.1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遵循“通则不痛”原则, 一般选用具有辛窜温热、温通功效的药物, 煎水熏洗患部或加工后热熨、敷贴于患处, 使药力直达病所, 以改善局部循环, 促进病理渗出物吸收, 消炎止痛。

张全霞[3]等运用川乌、草乌、肉桂、干姜、樟脑各30g, 赤芍、南星、白芷、甘松各20g, 吴茱萸10g, 威灵仙50g, 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 每次50g, 开水冲调如糊状, 趁热敷贴于腰部痛处, 用纱布覆盖其上, 胶布固定, 隔日l换, 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效果:130例患者中, 痊愈112例, 占86.15%;好转13例, 占10%;无效5例, 占3.85%, 总有效率96.15%。孔美欢[4]等自制中药熏蒸方:生川乌、生草乌、海桐皮、防己、苍术、花椒、桂枝各30g, 细辛、桑枝各20g, 威灵仙50g, 红花15g, 葛根40g。治疗时患者仰卧在熏蒸床上, 暴露腰部, 腰部距离液面约20~30cm, 腹部覆盖大毛巾, 冬天注意腰部保暖。熏蒸温度以病人能耐受、腰部温热无灼痛感为宜, 注意调节药液温度, 防止烫伤皮肤。熏蒸时间为每次25~30min, qd。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300mg/次, 2次/d;腰痛宁胶囊3粒/次, 3次/d。两组各110例, 1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 治疗组痊愈96例, 好转14例, 无效0例, 痊愈率87.2%, 对照组痊愈72例, 好转38例, 无效0例, 痊愈率65.4%。统计学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明中药熏蒸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2.2 针灸疗法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虚实夹杂, 常因肾虚为本、伤筋为标, 亦可兼夹风寒湿邪。针灸可舒筋通络、温经散寒、补肾益气、调气止痛,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侯率[5]等治疗腰肌劳损18例, 运用针刺取双侧肾俞和后溪, 根据疼痛部位酌取志室、三焦俞、膀胱俞、白环俞;腰部牵连腿痛者加环跳、委中;年老体弱者加太溪、承山。对所选穴位行顺时针捻转补法, 留针25min, qd, 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14例, 显效3例, 好转1例, 总有效率为100%, 痊愈率为77.18%。尤阳[6]等治疗腰肌劳损采用针刺加TDP治疗仪组108例和单纯TDP治疗仪治疗组63例对照, 结果针刺加TDP组痊愈82例占75.93%, 好转22例占20.37%, 无效4例占3.7%, 总有效率达96.3%;单纯TDP治疗组痊愈19例占30.16%, 好转35例占55.56%, 无效9例占14.28%, 总有效率达85.72%。经统计学处理, χ2=34.75, P<0.01, 说明针灸加TDP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DP治疗组。

2.3 火罐疗法

拔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 能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还可通过对神经的有效刺激来调节体液神经功能, 其刺激亦可对损伤神经起到“催醒”的作用。拨罐产生的热敷作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 血循环改善, 血流量增加, 组织代谢增强,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使病变部位尽快得到康复。实践证明, 拔罐治疗腰肌劳损价廉方便、疗效显著。达春花[7]等以阿是穴为主, 先找出腰部酸痛点 (压痛点) , 再配大肠俞、腰眼、志室、气海俞、肾俞、关元俞等穴拔火罐, qd, 每次20min,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隔7d, 上穴可交替使用。结果:症状完全消失, 弯腰活动自如为痊愈;症状大部分消失, 可进行部分工作为好转;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结果136例中痊愈130例, 好转6例, 有效率达100%。

2.4 推拿疗法

中医学认为按摩推拿手法治疗腰肌劳损, 可舒筋活血、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消积导滞、祛瘀散积、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 达到止痛的目的。郭会卿[8]等介绍的点穴通经法, 取足太阳、督脉穴位为主, 以补肾强脊治本为主, 活血止痛治标为辅;取穴:肾俞、命门、志室、大肠俞、环跳、 风市、殷门、太溪、血海、隔俞、腰阳关、委中、阳陵泉、承山、绝 骨、昆仑、阿是穴, 取得满意疗效。成迎春[9]等收治腰肌劳损患者234例, 男172例, 女62例;年龄18~80岁;病程1日~10年。分为治疗组91例, 对照组143例。方法: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床边。舒筋活血:用4指推法, 大拇指与示、中、无名指4指对称用力, 推拿患者腰背部两侧骶棘肌, 以皮肤微红、酸胀的肌肉有松弛的感觉为度;缓解痉挛:用滚法继续作用于骶棘肌5~7min;消积导滞:分别用摩法、揉法施治于腰背部两侧的骶棘肌处3~5min;祛瘀散积:最后用手掌作用于腰部, 施以振荡法1~2min。7次为1疗程, qd。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使用北京产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结果推拿组91例中治愈28例, 显效42例, 好转20例, 无效1例;理疗组143例治愈30例, 显效57例, 好转 49例, 无效7例。推拿组平均推拿治疗5.4次;理疗组平均治疗12.71次。

2.5 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可直接松解或切开部分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致肌肉、关节囊、滑膜、韧带、脂肪等软组织形成的粘连, 瘢痕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卡压束缚所引起的疼痛, 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韩晓娟[10]根据腰肌劳损压痛点的分布规律, 选择进针点为 (1) 各椎旁1.5~4cm处, 深度相当于筋膜下层及肌肉浅层; (2) 第12肋下缘, 骶棘肌外缘相交点; (3) 第3腰椎横突尖与骶棘肌外缘相交点; (4) 第4、5腰椎横突尖或髂骨处; (5) 骶棘肌骶髂附着处。选择进针点后即定位, 常规消毒皮肤, 小针刀置定点处按4步规程进针刀, 到达病灶后, 行松解、剥离、切开等手术。出针刀后, 给予局部注射25mg强的松龙和30mg利多卡因。每次选3~5个治疗点, 1周治疗1次, 一般不超过5次。依上方治疗78例患者, 治愈63例, 达80.8%, 有效12例, 总有效率达96.1%。

2.6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针刺的机械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 激发经络穴位以调整和改善机体机能与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 使机体内气血畅通, 有障碍的功能恢复正常。陈俊杰[11]以红茴香注射液穴位 (规格2mL) 注射治疗100例腰肌劳损患者, 行腰俞穴或痛点注射, 注意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或骨膜内。1日或隔日1次, 5次为1疗程, 若1个疗程无效者, 则判为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50例, 显效40例, 有效10例, 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100.00%。

3 内外兼治

朱云等[12]采用《金匮要略》的肾着汤加减配合手法按摩, 肾着汤药用干姜6g、茯苓 12g、白术15g、杜仲15g、秦艽15g、威灵仙15g、木防己12g、老鹤草30g、巴戟天18g、续断15g、狗脊30g, 每天1剂, 水煎, 早晚分2次服。配合手法按摩:患者俯卧, 医者先以手掌在患者腰背部大面积进行圆形或螺旋形表面抚摩;然后用右手掌根在患者背部骶棘肌、腰大肌做深部按揉;再用双手拇指指腹顺骶棘肌、腰大肌自上而下进行弹拨, 并用拇指点肾俞、环跳、委中、足三里等穴位;最后两助手分别立于患者头足位, 行对抗牵引, 医者双手掌重叠于患者腰部, 频频抖动下压;经过以上步骤后, 重复腰部表面抚摩擦结束手法。隔日施手法按摩1次。治疗结果本组35例中服药8剂按摩4次者, 治愈17例, 显效12例, 好转6例;服药15剂按摩7次者, 治愈l2例, 显效4例, 好转2例;服药20剂按摩10次者, 治愈1例, 显效2例, 好转3例;治愈率85.7%。肖诚[13]采用内外夹攻、标本同治的方法, 采用手法与中药结合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剥离粘连、舒筋止痛的基础上, 又加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祛风湿等药物, 不但加强疗效, 而且治愈后, 基本无复发。因为肾主骨, 肝主筋, 骨与筋在脏者属肝属肾, 补肝强筋骨, 与通气活血相配合并加入祛风湿药物, 使疗效更加显著, 以恢复骨与筋的功能。方用狗脊寄生汤, 组成:金毛狗脊30g、桑寄生30g、转地蜂30g、菟丝子12g、茅煅12g、独活12g、乳香5g (后放) 、威灵仙9g、牛膝9g。采用按摩手法与中药配合, 已治疗腰肌劳损10000例, 男6500例, 女3500例, 其中有效率占99%, 显效率占98%, 治愈率占97%, 上述患者跟踪随访均无复发。

4 结语

外伤性风湿关节病的中医治疗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1-02

外伤性风湿关节病是指外伤导致的关节部位的骨、软骨、韧带、筋膜等病变,未经正规的系统化的康复治疗而形成的关节病变。病程在半年以上,局部畏寒,以“酸、胀、沉、麻木无力等症状为主,每因天气变化,活动时间长等因素而诸症状加剧,伴或不伴有局部肿、胀、瘀者,可诊为外伤性风湿关节病。基层由于就医不及时,诊治不系统、不正规,故此类病变为针灸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足踝关节,膝,腕,肘关节次之,四肢趾指关节,其它关节又次之,病症有多样,治法大体相同,现将我科近六年的临床治疗方法具体总结如下:

1 针灸疗法

多采用局部取穴法,或阿是穴刺至一定深度得气后,选一至二穴行温针灸,取半寸长艾卷置于针柄上点燃,以患者感觉温热而不发烫为宜,取穴如下:

足踝关节:丘墟、解溪、昆仑、冲阳、悬钟。

膝关节:犊鼻、内膝眼、鹤顶、梁丘、阳陵泉、阴陵泉。

腕关节:阳池、阳溪、阳谷、外关、列缺、合谷。

肘關节:曲池、手三里、手五里、少海、小海、天井。

此病乃外伤致瘀,久病在络,“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此之谓也”。故针灸并用,攻辅兼施,共为温经、活血,通经止痛。

2 手法康复

此类病变X片多表现为陈旧性骨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毛糙或伴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退变性骨质增生,局部或有瘀肿或伴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故康复手法分为二类:

2.1 被动手法 为通用手法,指医者对患处的推拿治疗。第一步:局部组织的松解。医患姿势放松,以揉、捏、拿为主,大约5分钟;第二步:重点是局部腧穴及压痛点的点、按、捻、拔,关节的扳及拉伸,大约10分钟至20分钟;第三步:收尾,以捋、搓、抖等平法为主,可根据不同病变,病情灵活掌握,以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舒适为主,手法不宜粗暴。

2.2 主动手法 适合关节肿胀,局部活动受限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自主地做关节多方位康复活动,例如:踝关节病变,患者做背屈二十次,跖屈二十次,左右活动二十次,内旋二十次,外旋二十次,必要时加沙袋适量负重练习,其他关节从略,手法在患者达标后可自行在家里完成。

3 中药熏洗

拟用温经止痛、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中药,主要如下:

制川乌20-30g,制草乌20-30g,透骨草15g,伸筋草15g,徐长卿15g,川芎15g,红花10g。

加减:下肢关节加川牛膝15g,上肢关节加片姜黄,局部无汗者加汉防已15g,易抽筋者加木瓜15g。方法:一剂加水3000ml,浸泡一小时,上火煮沸后,中火煎15分钟,移火熏洗患处,每日1-2次。

以上方法的治疗顺序为:先中药熏洗,后手法康复,针灸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再转为下一疗程,一般为2-3个疗程即可痊愈。

中医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概况 篇5

1 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2]

初期:患手桡侧三个半手指 (拇、食、中、1/2环指) 有感觉异样、麻木、疼痛。一般夜间较重, 当手部温度增高时更显著, 劳累后症状加重。甩动手指, 症状可缓解。偶可向上放射到臂、肩部。患肢可发冷、发绀、活动不利。

后期: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鱼际肌萎缩、麻痹、肌力减弱, 拇指对掌、外展无力, 握力减弱。

2 体征

诊断腕管综合征常用的临床检查有[3]:丁尼尔 (Tinel’s) 征阳性, 亦叫手掌叩击试验, 叩击腕关节掌侧正中, 若出现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疼痛则为Tinel’s征阳性, 提示正中神经受压;屈腕试验阳性, 肘关节置于检查台上, 前臂与台面垂直, 自然屈腕1min, 若出现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疼痛则为阳性, 提示正中神经受压。

3 中医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腕管综合征属于“伤筋”范畴, 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 使血瘀经络, 或风邪袭肌, 寒湿浸淫, 致气血流通不畅而引起发病。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整理, 中医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常用方法主要有:

3.1 推拿按摩治疗

文献检索结果显示运用推拿按摩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最为常用, 共有相关文献17篇。

姚氏[4]运用点穴、一指禅推法、摇法、擦法等舒筋通络, 活血化瘀, 并运用整复手法减轻腕管内压力。共治疗82例, 治愈率达83%。

张氏[5]运用揉拨腕部“三阳穴”治疗腕管综合征60例,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选取阳溪、阳池、阳谷穴, 并结合辨经取穴, 采用揉拨按压法, 每个穴位手法操作1~2min;并与神经、韧带或肌旋纤维成垂直方向, 左右揉拨3~5min, 然后缓慢向上推动, 反复操作3~5遍, 使狭窄的腱鞘松解, 粘连分离, 从而消除疼痛。

推拿治疗的具体手法虽各有不同, 但都是以活血散瘀, 消肿止痛,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为原则, 使离位或受压的肌腱得以复位, 以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 达到“荣则不麻”, “通则不痛”的目的。

3.2 针灸治疗

针刺或结合电针、温针、艾灸、穴位注射等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 以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相关文献共有28篇左右。

吴氏[6]选取内关、大陵、鱼际进行电针刺激, 并结合大陵穴处穴位注射。起消炎、退肿、镇痛、解痉之效, 并在局部用药, 直达病所, 减少用药量及用药次数。治疗56例, 总有效率达95.5%。

陈氏[7]温针灸治疗46例, 取穴大陵、内关, 针刺并艾灸3壮, 与单纯针刺46例进行对照。温针灸组有效率91.3%, 单纯针刺组71.7%, P<0.05, 有显著差异。温针灸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从而有效的降低腕管内压, 解除正中神经的压迫, 并改善其营养, 促进正中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观察也表明, 对早期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潘氏[8]以十宣穴为主结合大陵、劳宫电针治疗, 电针结束后配合用一指禅揉大陵、劳宫, 拨大陵穴处肌腱, 用搓捋法搓捋患指。共治疗86例, 总有效率为96.5%。十宣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惊厥, 抽搐, 昏迷时的急救和高热等。十宣穴的经典治疗方法是刺血, 临床上很少报道十宣穴电针, 但潘氏发现十宣穴用电针能明显加快消退患指的麻木和疼痛症状, 而且由于患指麻木感觉减退, 扎针时的疼痛能够接受。

3.3 针刀治疗

徐氏[9]、李氏等[10,11]选取小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 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均接近100%。针刀可使粘连的肌腱与韧带剥离开来, 肌肉得到松解, 受压的血管神经复原, 改变局部的压力, 改善血液循环, 以加强新陈代谢, 增加营养供给, 使剥离的瘢痕组织尽快吸收, 肌肉韧带得到修复, 神经血管不再受压, 疼痛消失。

3.4 中药外用

张氏等[12]以补阳还五汤、海桐皮汤、温经活血散等为主方加减配伍, 在患腕处进行熏洗或热敷,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消散滑膜组织中的瘀血和水肿, 从而降低腕管内压力, 减轻神经压迫症状, 在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病例中应用甚广。

3.5 中药内服

在运用中药熏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 孟氏[13]、李氏等[14]还运用四妙勇安汤、逐瘀通络丸等疏筋活血的方药, 在腕管综合征的中早期就为患者基本治愈, 免除接受手术的痛苦。

另外, 文献中还有少量记载运用梅花针叩刺、火针、埋针等在患腕附近进行治疗, 但因相关文献较少, 且治疗位置在桡动脉附近, 具有一定危险性, 笔者并不推崇, 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4 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组织增生或移位, 压力增高, 腕管狭窄, 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的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属“伤筋”范畴, 多因感受外邪、或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等损伤筋络, 使经络受阻, 血行不畅, 造成“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气血虚少成麻木”等症状。

治疗应舒筋活血, 消炎消肿, 通络止痛。早期症状较轻患者, 休息、减少患肢活动是必要治疗手段;同时配合中药的熏洗和内服以祛风通络, 活血化瘀;针灸、推拿等外治方法遵循循经辨证, 选取穴位和手法, 以疏经导滞, 祛瘀散结,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使粘连的韧带松解, 腕管通利, 受压的正中神经得以缓解。外伤骨折等原因致急性腕管综合征或病情较重, 保守治疗无效者, 还需施行腕管切开术进行治疗, 同时配合中药和康复手段来加速病情的恢复。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概况 篇6

1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1.1病名来源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查阅中医文献, 虽无糖尿病肾病的病名记载, 但有关“消渴”并发水肿的记载还是较早的。如《圣济总录》指出:“消渴病久, 肾气受伤, 肾主水, 肾气虚衰, 气化失常, 开阖不利, 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现代医家多认为, 本病属中医肾消、下消范畴。吕仁和等[3]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 参照现代医学有关知识, 并结合临床实际, 对糖尿病肾病进行了系统证候学研究, 认为糖尿病肾病病位始终不离肾脏, 从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直到终末期肾衰竭, 在如此绵长的病程中出现的尿浊、水肿、胀满、关格等一系列表现, 均属于肾病范畴, 故定名为“消渴病肾病”。

1.2病因病机

邵启慧[4]认为, 本病的病机为肾精耗损, 水火俱亏, 气化失常, 三焦壅滞, 浊毒内停所致。血不利则为水, 瘀血加重水液代谢障碍, 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张宗礼等[5]认为病机为虚, 瘀, 湿, 逆, 肾虚, 血瘀贯穿DN始终。曹和欣等[6]认为DN的病机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 病变早期阴虚为本, 日久耗气, 致气阴两虚, 病变后期阴损及阳, 阴阳俱虚。气虚运血无力, 阳虚血行涩滞, 久病入络皆可形成血瘀, 瘀血既是DN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瘀血贯穿DN始终。

尹义辉等[7]认为消渴病日久, 久病及肾;或消渴初起时的肺燥阴亏加重, 累及下焦, 肝肾之阴亦亏。随着消渴病进展, 脾气虚弱逐渐加重, 久病及肾;导致脾肾气虚。气虚日久或阴虚至极, 阴损及阳, 造成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故水肿加重。陈彩国[8]认为DN病机为气阴不足, 脾肾两虚, 久病痰瘀阻络, 湿浊内生。

1.3辨证分型

中医对DN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 各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同, 故其分型也不尽相同。林兰[9]参考现代医学分期将DN分为8型:肺胃两虚型、心脾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肝肾阳虚型 (继发肾性高血压) 、脾阳不振、水湿逗留型, 肾阳亏虚、水湿泛滥型, 阳虚水泛、浊毒上逆型和肝肾阴竭、虚风内动型 (肾脑综合征) 。江映红[10]将DN分4型:肺阴虚型、脾气虚型、脾肾两虚兼湿浊内壅型、脾肾两虚型。时振声[11]认为, DN以虚为本, 治疗上辨证分为4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

2辨证论治

2.1活血化瘀

王洪忠[12]认为, 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医者所认可, 有人针对这一病机进行了临床研究。宋怀方[13]用复方丹参治疗该病, 疗效显著, 主要是利用其抑制TXA2的合成, 促使PGL2上升达到抗凝解聚、扩张血管的作用。

2.2益气温阳, 滋阴润燥

李琪等[14]根据本病阴阳两虚、湿瘀内阻的病机特点, 药用水蛙、大黄、黄连、黄芪、肉桂、枸杞子、山茱萸、丹参等以治疗糖尿病肾病。张琪[15]用益肾化瘀、利水消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药用熟附子、淫羊藿、山药、黄芪、生地黄、熟地黄等。

2.3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陈艳等[16]认为, 该病Ⅰ、Ⅱ期多属脾肾气阴两虚挟瘀型, 阴虚、气虚是血瘀形成的主要基础, 故拟定加味参芪地黄汤, 药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黄芪、太子参、丹参等, 以治肾为主, 重视活血化瘀。黄翠玲等 [17] 针对本病气阴两虚、血痕阻络之病机, 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之济肾汤, 药用黄芪、生地黄、丹参、玄参、桃仁等。以上两方均有较好的效果。

2.4益气养阴调中

刘冰 [18]认为糖尿病肾病以虚为本, 尤以气阴两虚、脾胃失调为主, 因此选用红参、黄精、葛根、山药、陈皮、砂仁等, 采用益气养阴调中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5补肾活血

屠伯言[19]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肾虚挟瘀, 治疗当以培补脾肾为主, 活血化瘀为辅, 药用附子、炮姜、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党参、丹参、当归等有较好的疗效。

2.6益气活血, 健脾利湿

王洪忠[12]根据气虚血瘀、水湿内停之病机特点, 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湿为法, 药用生黄芪、赤芍、当归、丹参、党参、白术等, 疗效较好。

3结语

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篇7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药疗法;概况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发育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其它多重残疾。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传统中医药治疗为主,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穴位注射、中药药浴熏蒸等。现将近年来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综述如下。

1.脑瘫的针灸疗法

1.1头针为主 现代临床实践证明头针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首选。邢楠等研究证实头针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认知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语言能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矫正异常行为。张刘通等观察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介入此针刺法能明显地提高疗效。汪军等开展小儿脑性瘫痪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1.2头体针结合 罗锦怡参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中的2~3条线为主,除顶中线外,均双侧取穴。体针上肢主要选用曲池穴、合谷穴;下肢主要选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并根据临床症状随证配穴。治疗37例,经过5个月至6年的治疗,有效率51.5%。刘氏观察针刺对脑瘫患者康复中脑功能代偿作用的影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醒神头针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四神聪,辅以运动区、平衡区。语言障碍配1、2、3区。体针选督脉13针配涌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2.0%(P<0.01),表明针刺具有促进脑功能代偿作用,是治疗脑瘫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1.3电针 电针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常氏为提高療效,结合现代医学功能电刺激原理,在四神聪、智三针等穴处加用电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者16例,结果总有效率69%。张氏等观察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从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智能三个方面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较佳。齐氏等探索电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电针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

1.4艾灸法 艾灸时,一方面其热量能透过皮肤直达体表深部,对脑瘫患儿的瘫痪肢体有良好的温经活血、通络之功,可直接改善功能异常肢体的能量代谢;另一方面其热量可以提高血液能量状态,能量得到提高的血液循环至大脑,进而改善大脑的能量供应,最终促进病灶修复及代谢。张举玲等。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对纳入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结果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临床疗效更好。

2.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注射是在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穴位注射疗法近年来被临床广泛采用,特别在脑瘫的治疗中应用更广泛,作用得到了肯定。师氏等对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腰肌无力患儿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4.55%。施炳培为了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61例患者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显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徐东浩等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明显疗效。王氏采用中医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肌力低下患儿56例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同时配合推拿、按摩,结果56例中,第1疗程显效者43例,第2疗程显效者49例,第3疗程显效者52例。

3.中药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可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患儿肌张力。陈静通过对1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中药熏蒸的治疗,发现该疗法可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同时发现熏蒸后再推拿更利于功能训练,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侯氏观察中药药浴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降低肌张力的疗效。将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药浴,结果提示中药药浴可显著降低肌张力,缩短病程,提高患儿临床完全康复的几率。张氏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中药熏蒸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改变、缓解紧张性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4.推拿疗法

推拿按摩可以有效的消除关节痉挛、缓解患儿的运动障碍、防止畸形。于冬丽观察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对28例脑瘫患儿均采用小儿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86%,表明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5.综合治疗法

5.1头体针与穴位注射结合 王自斌采用头针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体针透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56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范氏采用头针、颞三针、体针(颈三针、腰五针)配合脑活素、北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6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结果总有效率85%。庄氏应用水针、头皮针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患者33例,结果33例患儿经4个疗程的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临床总有效率达90.9%。

5.2头体针与推拿结合 李氏以任督二脉和足少阴、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以及头针为主,用针刺配合推拿(推拿以腰背膀胱经脉、督脉及肢体为主),治疗小儿脑瘫68例,总有效率为94%。李勇对26例脑瘫患儿同时运用针刺、推拿及内服中药,进行为期2个月至2年的的治疗,结果好转22例,取得明显效果。高春燕探索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2.3%。

5.3头体针与音乐疗法结合 音乐疗法可以缓解脑瘫患儿针刺过程的焦虑和疼痛,有利于提高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张氏观察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与头、体针治疗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于氏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加音乐组,每组各30例。采用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结果显示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6.结语

上一篇:限制性股票激励下一篇:中美众筹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