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2024-06-16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精选十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1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 课堂纪律观念的淡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健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等现象在所难免,这是由学生现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是优秀的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 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句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如,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地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等。

3. 对课程不重视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遗忘的学科,自从取消了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就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难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足够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机房的。

4. 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在剩余时间中就会显得无所事事,转而做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有效应对策略

1. 以情唤情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的现象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如,当教学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引导学生;当教学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就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此外,对学生的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2. 转移注意

或轻敲响鼓;或目光提示;或动作指引;或旁敲侧击;冷却制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对于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的现象,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会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会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平视或环视大多数学生,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对于在课堂上遇到的突发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使教学秩序保持良好。

3. 分组约束

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4. 行为矫正

对于课堂进行长效管理,可以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1)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2)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3)写一份说明书;(4)写一份心理病历;(5)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5. 多重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先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个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

通过上面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表,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总分的40%,另外的60%就是期末测验成绩,当然期末测验成绩最好是笔试与上机考试的结合,这样更加公平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科学全面。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点及对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 向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分析, 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力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堂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001.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3]陈琦, 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2

长山峪中学史秋凤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农村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不能通过强制的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课堂管理的理念,需要重新思考,课堂管理的策略,需要重新设计。我们要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氛围,从而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课堂管理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上课时态度不正、鱼目混珠,再加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私自离开座位、偷着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常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现状

(1)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脑海里的课堂,一向是整齐的课桌,庄严的讲台,醒目的励学标语。可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比副课还副课”的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从而导致学生课堂意识的淡薄。到处摆满了鼠标,键盘,显示器,这些都与其他学科的课堂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情况,比如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机器故障,喊教师修机器;机房内嘈杂的机器声响,偶尔学生敲击键盘,学生低头交头接耳;操作过程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偷着吃零食、打游戏等等。这些情况无不透露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2)课堂纪律的谈化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是有发生。

(3)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农村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1

基础好的一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在课堂上认为老师只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太肤浅,出现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去了;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

二、现状存在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上交作业,只是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一个小作品,制作的作品也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久而久之给学生积极性有所打击。再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几乎没有期中考试,有时甚至连期末考试也都是走过场,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三、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树立起课堂意识,避免一些无意识的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发生呢?

1、立足学科,以学科文化熏陶人

由于信息技术未列入中考考试范围,这一点,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轻视信息技术学科,继而在课堂上无心恋学,即使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也只会觉得只是好玩而已。此时,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简单的做法,也会在学生内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机房里张贴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上著名的人物介绍,或者在计算机里有意地存储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新技术、新发展供学生浏览等。这些做法,会让学生在认识上树立学科意识,转化成课堂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会促成学生自发的学习氛围。

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以生动活泼的例子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七年级一课中教学生如何制作演示文稿时,讲述文字、图片如何插入,若随意输入一些无意义的文字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其操作方法,但提供给学生的图片素材是娱乐明星时,不用老师,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尝试着将这些他们喜爱的明星资料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偶像介绍”的演示文稿。

其次,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个“材”并不单指教材,也指人材、教学环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3、重点细节常规化

信息技术课堂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必要的细节实施,往往成为关键。课堂管理,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没有这些细节,就不能形成课堂管理的整体框架,课堂显得自由化。如上课伊始是否有起立问好的仪式,迟到的处理,课堂举手提问,机器问题的处理等。我们需事先充分考虑这些课堂细节,时时关注这些细节,逐步使学生养成信息技术课堂的行为习惯。以下列举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细节。

(1)上课、下课的仪式;

(2)举手提问;

(3)机器故障处理方式;

(4)随意下位问题;

(5)迟到处理;

(6)适时提出疑问问题;

(7)课堂同学讨论交流方式;

(8)学习时间玩游戏的处理,如打扫机房等;

这些小小的细节,是我们组织课堂,管理课堂的前提。细节的实施,关键在于要常规化。只有教师时时以此要求学生,必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形成课堂中的一些自觉行为。这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是课堂管理中的基础所在。

4、课堂组织严格化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处处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作品比赛等课程形式。除了对这些课堂内容的精心准备之外,我们要对其组织严格化,不能随意行事。有些课,教师虽然给学生指明了合作学习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具体进行组织,任学生任意组合,自行完成任务,制作作品。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随意起来。甚至有的同学并没有去完成任务,而是乘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过分地责怪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组织细化,时刻关注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有具体的任务做,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5、运用语言艺术促进课堂管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把教师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加以讨论。

(1)有声语言。教师在讲述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时,语言要温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要经常适当地鼓励。

(2)无声语言。教师要学会运用动作、表情、眼神、仪态等非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减少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课堂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定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6、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

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的、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要将学习态度、上课表现、作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细则,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阶段性表扬,并给予奖品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而且农村的学生更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教学、重视细节常规化、课堂组织严格化、提高自身语言艺术、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陈琦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9-1

〖FL(K2〗 〖HJ3.9p〗

信息技术与其他的课程不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机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很多不正常情况,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课堂纪律的淡化。学生比较喜欢的信息技术课,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便一个个快速冲到机房。很多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能不能上网,听说能上网就无比高兴。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涉及到网络,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个别学生偷偷下载游戏到电脑里面玩或者玩在线小游戏,此种现象很多很多。再次,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很多初中都不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考试的科目,中考等级考试也不加分,这样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学生们大都以一种玩的心态来机房,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此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家上机操作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演示、讲解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很多干扰因素,环境也更为复杂,如电源安全,机器保修等,由此纪律问题也更多。

二是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等不同,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学得更快,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来设计教学。

三是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打击学生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没有什么阶段性考评,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对学生不会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不容易管理。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措施之一是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上课前向所有学生公布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再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措施之二是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措施之三是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有“全程的评价观”,即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际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只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操作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好教学设计,逐步完善评价制度,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 篇4

作为教学的重要成分, 课堂管理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 如何加强课堂时间的管理, 提高课堂效率, 是必须详细考虑的。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更需要我们加强重视。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问题

1. 课堂纪律意识淡薄

信息技术课跟社会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在学习“设计主题网站”时, 上课之前, 学生就会积极地准备上课, 迫不及待地赶到机房。这本是好事, 但学生们到机房后, 并不是为了认真学习, 而是上网聊天、玩游戏, 教师在授课时, 学生们很少有认真听讲的。如此差的课堂纪律, 使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效率难以提高。

2. 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 都有自身编排的科学性、系统性。但作为一本新兴课程, 自身的不完善性往往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管理计算机”这一节课, 其内容包含着大量的专业信息和复杂的学科知识,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实际的操作指导。然而, 学生的已有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详细的课程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此庞大的工作量, 只能由几个教师来完成, 这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评价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各方面的重视,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图片的获取与编辑”, 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缺乏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 甚至连一个期末考试都没有, 对学生的评价几乎完全按照教师的印象。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没有及时全面的评价, 等级考试的取消也让原先督促学生和教师严肃对待的态度有了转变。教师要求降低, 学生重视性下降, 本就作为辅课设置的信息技术课, 更失去了存在的动力。

三、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对策

1. 普及信息知识, 提高理论认识

在计算机技术中, 复杂难懂的抽象理论比比皆是, 初学者往往对此感到手足无措, 产生极大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形象化语言,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掌握。通过类别一些常见的事物, 让学生从整体上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和创造能力, 消除学生的茫然感。再加上在课堂上用投影仪进行的实际操作演示,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操作方式,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走进信息世界”中,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对于加强课堂纪律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 最好能够在教室上课, 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强调, 向学生讲授一下信息技术课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加强自律,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堂授课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都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作为教者,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动画制作”一课, 对于学生来说, 计算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高超的计算机御用能力。从社会需要来说, 计算机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 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对于那些单调乏味又难于理解的专业知识, 教师可以改进一下教学方法, 运用新式的教学手段, 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操作竞赛,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 增强学生追求更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3. 提升教学能力, 加强实践操作

理论源于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 都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得以提高。所以, 作为教师, 保持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既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又能够有效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增加一种软评价方式, 让学生全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亲密相处中, 也可以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最大程度上满足提高教学水平, 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果。记得我上“数据统计与分析”一课时, 假如学生光听理论, 很难学会。在上机课上, 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是获得最佳教学成果的关键。教师要能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安排不同的任务, 满足各个水平学生的需求。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 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指导学生进行学后总结, 将学生的总结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借鉴学习, 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课是大多数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启蒙, 加强课堂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用巨大。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才刚刚起步,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加强总结、学会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方式。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篇5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是关键,如果权衡讲,练,辅之间的之间关系,这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关键。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电子表格、多媒体作品制作为主,学生操作量大,一周仅有1次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习的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6

关键词:课堂管理;创新;解决方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纪律涣散

由于信息技术课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上课环境,电脑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眼神交流,从而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无人监管的错觉,加上青春期的学生多数活泼好动,课上聊天、吃零食、接打电话、学生来回走动的现象十分普遍。

2.QQ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QQ聊天和玩游戏已经成为多数学生愿意上信息技术课的唯一原因。学生关心的问题只有电脑是否联网,而老师所教授的课堂内容却无人关心,也很少有人会认真听讲。大家都自顾自地上网聊天、玩游戏,还有带着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下载歌曲、电影的。

3.轻视课堂教学

由于取消了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更加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通常每个班级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而学生多数又以娱乐的心态前来上课,使得信息技术课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

4.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平时接触电脑较多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轻松完成,剩余时间都在聊天或打游戏,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整堂课都不见得能完成任务,甚至需要同学的帮忙或老师的指导。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课堂纪律的管理办法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向所有学生申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则以及有哪些奖励和惩罚,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表现不好的可适当进行类似打扫机房的惩罚。让学生事先知道,奖惩实施起来更易被学生接受,课堂纪律的管理也将更轻松。

2.重设上课内容,合理组织上课

教师可在上课内容中加入些轻松有趣的元素,教学资源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间作业的数量,避免出现教得太少给学生更多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或是教得太多出现部分学生吸收不了的现象。

3.完善评价制度

当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期末测验成绩最好是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相结合,这样更加公平合理,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科学全面。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科目,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并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采取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陈丽虹.新课程下有效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0(8).

[2]黄刚.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导报:教育论坛,2013(4).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7

一、教师认真备课

信息教师每年所教内容都差不多, 也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 大部分内容是Office。信息技术课很容易变成枯燥的操作课, 教师讲15分钟左右, 学生参照完成。而且机房用于初三中考报名、英语口语考试、学生测评……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参与其中, 停课就比较多。这也间接导致我们没有心思备课, 要干其他的事。

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创新能力不同, 我给每一章都设计了几个主题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一条线贯穿。自然而然的, 学生就不会干其他的事, 课堂的纪律就会很好。

二、上好第一节课

新生入学后, 对学校充满了好奇,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对每门学科的第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将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进行比较。第一节课精彩, 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没有讲规章制度之类的, 觉得这样枯燥、呆板, 会让学生有恐惧心理, 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制度要在潜移默化中灌进学生的大脑。课本上第一节课是理论课, 不能读教材、不能让学生单纯的背诵知识点。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 将授课的形式多样化, 通过古诗、故事等形式激发、鼓励学生。

三、教师积极的辅导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杂活比较多, 上课对教师来说相对比较轻松。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 不能讲了15分钟就完事, 开始自己上网玩了, 下面有学生举手都不知道。渐渐的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凭什么老师可以玩我却要做作业?

有些学生带着笔, 不认真听课就在书上、桌上乱花乱写。还有些学生把作业夹在书本里带到机房, 利用显示器挡住教师的视线, 而且学生是一个看一个, 你带我也带。教师上课时看起来纪律很好, 其实他们都在干自己的事。到了操作时, 不会了。你问我, 我问你, 机房纪律很快就乱了。还有极少数学生把吃的夹在书本里带进机房, 这些都增加了机房管理的难度。

四、有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

上课前, 教师先检查一下是不是所有学生的电脑都连接到教师的主机上。有部分学生为了显示他们的水平高、或是为了自由, 他们上课前就会断开与教师机的连接, 为打游戏做好准备。

发现学生禁用了本地连接就连不到教师机后, 我怕嫌烦, 将学生机全部重做系统, 把本地连接隐藏, 同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设置了断开连接就锁屏。这样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哪些学生动了歪脑筋。利用其监控功能, 可以在教师机上查看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利用学生演示功能, 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演示给全班看;利用远程消息, 教师和学生之间发送文字消息, 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

每节课前5分钟, 将上一节课提交作业的情况通报一下, 展示做好的作品, 点出没做好和没有提交的。这样学生就会把作业当回事, 不是交与不交、好与不好都一回事。

六、有效利用学生的考核分

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考核分, 一旦考核分低于某个点, 就不可以参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我充分利用考核分, 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实时的评价。一开始, 我就规定了加分和减分的细则, 就像价格表一样, 让学生心中有数。

因为机房不属于包干区, 我对学生说如果你被减分了, 可以利用全校大扫除的时间, 自觉到机房打扫, 那扣的分就会加起来。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打扫的积极性。

七、排好队到机房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都很积极, 上一堂课一下, 就有学生往机房跑。这就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跑摔倒怎么办?及个别学生偷偷摸摸的带U盘, 就是利用比别人提前来的时间赶紧把游戏装上。有的学生来得早, 有些来得晚, 不便于管理。

如果学生一起排队到机房, 教师在机房等候, 就避免来到机房吵吵闹闹的现象。最好将集队情况也作为班级考核的一项, 那么他们在整队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注意纪律了, 到了机房自然就很安静。

八、尽量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信息教师任教的班级较多,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不容易。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喊机号, 有部分学生连自己的机号都记不住。有时我点某个机号, 班上的其他同学都在看是谁, 纪律反到更乱了。

也许是因为信息课在机房上吧, 有些班来上课的学生不全, 要么是到其他老师那边补课了, 要么是帮老师改作业, 要么就是出黑板报……也不请假。他们虽然没有来, 但电脑都开着, 从教师监控看不出来。每次都要值日班长点名才能查出谁没有来。

后来, 我让学生按照学号就坐, 让值日班长在名字条上记下每个人的机号。这样我对着机号就能很快的说出名字, 记下学生平时的表现, 期末时很快就能打出学生的平时分。现在只要一看哪个座位是空的就知道谁没有来了。值日班长去找到对应的学生, 让他们写个说明, 并请相应的教师签名。主要是这个时段管理的盲区, 怕他们在操场上打球、去小卖店吃东西……

九、请班主任加强督促

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怕班主任的, 请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说说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厉害关系, 有空时到机房看看他们班学生的上课情况。我想这也是比较有效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探究 篇8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课堂评价体现其更为重要的一面,如果能做好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既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要注重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作用

课堂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是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它来辅助教育,能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判断。一节缺少评价的课,将是一节不完整的课。适当的课堂评价可以鼓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还可以督促他们学习,当他们思想开小差时,通过教师的检查、点评及时纠正,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促使进步。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要加强课堂评价,它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能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设计“教→学→ 评”过程的同时,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 学生,并将其反 映在下一 次教学活 动中。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肯定,在课堂上,只要是安排学生思考或练习,就要有所评价,否则学生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就能显现课堂评价的作用。

二、要丰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形式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学生评和教师评。前者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后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评价。在课堂上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形式。

(一)学生自评

学生通过客观地评价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增加 自信心,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自我评 价,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教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自评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端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对自身的正确认识,而且需要以教师指导为基础。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思考和学习,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深入参与,积极探索,摆脱学习依赖性。

3.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采用同 桌互评、小组 互评和班级评价等方式。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鼓励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学生互评是通过评价激励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更要注重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只进行学生自我纵向比较,不进行学生间横向比较。

进行小组互评,为了保证学习的有 效性,可以采用“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策略,即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 时保持各组之间的均衡,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进行班级评价,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这种形式能让作品的每个细节都受到关注,学生通过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提高了分析能力,还加快了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七年级教材《多媒体作品制作》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这幅作品好在哪里?有什么特 色?”让学生先欣赏别人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品,最后再谈谈作品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样的互评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不只是掌握操作技能。

(三)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课 堂上进行 评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所总结,其作用显而易见。学生很看重教师对他的评价,把握好每次评价的机会,会对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学习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鼓励。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评价要正视和重视这些差异,多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后进生要多表扬和鼓励,充分肯定其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八年级教材第11章《程序设计》有一定难度,个别学生编程总是做不好,我就在边上鼓励他:“不急,慢慢来,你能行的”,“有进步了,再试试看”。当学生编程成功后,我又及时表扬“做得好,很棒,继续做下去”。多次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对编程更感兴趣,学生获得了成功,也敢于尝试更多编程。

三、要关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特点

(一)课堂评价要包含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

课堂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习惯等,也可以是自主 探究、自主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课堂作品。课堂评价 不光注重 教学的结 果,做出成绩 评定,更要追踪学生学习过程,力求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存在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

传统课堂教学大 多采用师 生问答、教师 评价的形式,教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评定者,课堂上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也缺乏生气和乐趣。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合理应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任何单一的评价方式都很难给学生以准确的判断,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多种评价标准的参照,可以使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更合理,更能体现学生的认识心理的发展,最终促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课堂评价要公平全面,丰富多变,准确到位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只展示几名学生的作品或成果,大部分学生未能得到展示机会,这种做法有欠公允,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课上评价一部分,其余的可以课后通过教学平台或下节课进行展示。如果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他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表扬。课堂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将评价引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不 同的知识 点,确定具体 的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不断调整评价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参与到教师布置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去,不断地期待着教师的表扬和下一次的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老师必须注重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让学生能够及时纯熟的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并且将各种知识真实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各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着重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说一个人在海量的信息中分辨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这是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生的信息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信息的分辨和利用, 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 一) 充分发扬老师的榜样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的行为对于学生有着非常重要并且直接的影响, 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 在教学或者操作练习的时候,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 老师必须展现出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 从容的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水平, 转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信息方面的意识。

( 二) 注重对学生信息价值意识的培养

信息价值意识在信息意识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信息不但繁多并且杂乱无章,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对信息进行分辨, 养成良好的信息价值意识, 在诸多信息中选择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由于学生分辨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

( 三) 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还必须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高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 在上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有意思构思精妙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鉴赏思考, 提高其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办法

( 一) 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必须从生活入手, 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 生活中的东西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的亲近, 减少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在整理信息的时候贴近生活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比如说在让学生学习电子表格的时候可以输入一些日常感兴趣的东西, 这样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和生活的结合。

( 二) 通过营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施行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们创新方面的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创新意识提高也就是信息素养的增强。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进行创新, 在创新的过程中联合生活实际, 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 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教给他们创新的办法和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带来的愉快, 让学生喜欢创新。

比如, 说老师在讲到动画的时候, 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有趣的画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讲授完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便会想要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学到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能够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 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会不断的提高, 课堂氛围也会愈加的活跃。

( 三)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提供一些机会, 让学生大胆的展示出自我, 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养成良好的心理方面的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看法的习惯,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 能够做到取长补短, 起到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

老师可以在做图表的时候和学生商议用什么方式最好, 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最好。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发言,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便会使用多种方法, 不但能够很好的掌握信息技术, 了解其知识, 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能够提高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关系

( 一) 注意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说是独立学习能力上的培养, 是对大量的知识进行分析查找以及评价, 并且利用知识进行信息分析和交流。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灵活实用能力, 解决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 二) 注意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及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经常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使用肢体教学的方式, 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只注意学生学习任务和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必须注意是否经过课程的讲授对知识学习进行了一定的驱动。老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的时候, 不能够设计出和常理相违背的任务, 也不能设计出那些和现实生活没有一点关系的任务。

( 三) 要不断加强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 经常会包含两个主要的方面, 信息技术课本身和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信息技术课是基础的课程, 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灵活运用。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整合和渗透的, 并且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信息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想要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 便必须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现在很多小学和中学都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 但是怎样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的合理有效, 还是一个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云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3, (03) .

[2]史英.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分析研究[J].学周刊, 2013, (05) .

[3]赵虞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2) .

简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篇10

理论课多应用于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小结性的课堂教学, 理论课虽少但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它不仅负担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作用, 而且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目的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和方向性, 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一, 理论课的指导性和方向性。

一般第一堂课以理论课开始, 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上好第一堂理论课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向、目的和作用, 避免学生偏离学习的初衷, 认为信息技术以玩、娱乐为主的错误想法。

第二, 理论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这门课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是一种必备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信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通过课堂点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上机课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课堂形式, 相比较于其他两类课堂, 上机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上机课上成一种单纯的培训课、技术课, 要在技术、操作和能力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机课堂教学要着重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明确任务。

俗话说“目标明确干劲足”, 让学生明确上机的目的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教师准备不充分, 学生目的不明, 课堂教学将会变得难以控制, 学生缺少目标的牵引。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在上机前要将上机操作的内容以及课堂要注意的事项向学生明确公布, 具体的操作程序要通过教学软件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明确目的, 达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活”, 则可有效避免课堂的混乱局面。

第二, 优化过程。

信息技术课有些内容较为抽象,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胜任, 因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模式, 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将抽象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 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知器官, 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 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三, 激发兴趣。

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 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知识,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家中没有电脑, 较少接触网络, 如果单纯讲解怎样用因特网获取知识或者简单地演示浏览因特网,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基础知识课程, 如语文课中《济南的冬天》, 指导学生从网络上搜集关于济南的照片和文字材料。这样,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利用因特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还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 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对信息课堂充满了兴趣, 认识到因特网蕴涵的巨大潜力。

第四, 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

在基层的初中教学中, 我们深知社会中的网吧对于初中生的危害。在初中生这样的年龄段, 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足, 极易被网络游戏吸引, 以及被网络中黄色、暴力因素影响, 后果相当严重, 目前初中生上网问题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初中信息课堂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不可否认, 仅仅通过这样一个课堂手段杜绝这类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学生们对于网络和游戏的迷恋很深, 教师上课时如果一味地“堵”, 无疑会令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反感情绪, 却不能抑制学生对于游戏的沉迷。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 让学生有选择地玩, 把握住度。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树立网络道德观念, 正确使用好网络并为他们的学习服务。

社会实践课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实践能力。如在初一信息技术课堂中讲解《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时, 可以让学生将班上报名兴趣小组的人数做一个统计表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氛围下,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让课堂变得轻松、有序、高效。

摘要:信息化社会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以此为目的, 在理论、上机、社会实践等类型的课堂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素养, 以及在信息环境下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理论课,上机课,社会实践课

参考文献

[1]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J].中小学电教, 2002 (4) .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1) .

上一篇:趣味下一篇: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