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班级

2024-06-04

理性班级(精选三篇)

理性班级 篇1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情绪”问题

(一 )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 “情绪 ”

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情绪”,主要指担任小学老师时间不长,面对小学生调皮捣蛋等不听话行为时,部分老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表现得忍无可忍,严厉训斥学生;有的会烦不胜烦,气得发抖。同时,许多有经验的小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已经有了丰富经验的指导,管理起来比较顺手。因此, 追根溯源,老教师的经验来自哪里? 丰富经验主要是在平时班级管理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摒除过多约束,而形成的一种还原于人的潜意识。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 “情绪 ”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等各方面的局限,多表现得活泼好动,并且十分调皮。同时,受到国家计划生育的影响,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因此,如果不能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任由小学生胡作非为,那么整个班级会非常混乱。

为何产生这种现象? 主要是小学生的本性导致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天真烂漫、不修边幅,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这种问题就是小学生的“情绪”[1]。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 )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 “理性 ”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很多规范 、规章、制度 的约束 ,因此这就 要求老师 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 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 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

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 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 “理性 ”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2]。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 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 )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 ,缺少弹性 空间 ,就会使学生 的活动受 到局限 ,这是管理 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 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 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

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3]。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 ”得以转换 ,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 ,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与中学班级管理、大学班级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形式和内容,不仅涉及具体事务性,还要正确处理小学生的“情绪”与“理性”问题。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这一双重矛盾,本文分别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两方面出发,着重分析这两者之间的转换。

对于班级突发事件理性处理成功案例 篇2

事件发生的过程: 2011年2月23日晚自习第二节是数学课,九四班学生王永辉不听数学老师的话,公开在课堂上用语言顶撞老师,使数学老师身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我看到当是数学老师在给我说时,脸都气的发白了。我意识到这是一件严重的事件。我当时就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同学。可等到我从住室走到教师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我要把这件事情变坏事为好事,好好教育一下全体学生,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解决方法:

本来下一节是数学课,我就让数学老师休息了,我去上英语课。等到铃响后,我在讲台上说,这节课不上数学了。大家作英语练习吧。同时我让该同学站在教室后面作作业。同时我让他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在最后辅导时间时给我说事情的详细经过。

通过他本人说和我课间的调查,我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作为九四班班主任出现这种恶性事件,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到自己的学生做出这样的鲁莽行为,我打算和学生一起反省,一起作检讨。在第二天上英语课前,我当着九四班所有的面做了检讨。

我是这样念的,这两天。不知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数学老师的讲课声音小了,不时间还夹着咳嗽,实际上老师早该休息了。但考虑到语文老师也请假了,所以就一直带病上课,我是一直怀着尊敬感激的心。感谢数学老师对我们九四班的辛勤付出的。可是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现在说起来,我的内心还在隐隐作痛。在他离开教室时,甚至还有起哄的不和谐声音。我真的没有想到是这个样子,可以说是心寒。

作为九四班班主任,作为九四班所有的同学,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感激所有九四班的任课老师,要感谢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和辛勤的培养。通过这件事,我想对九四班所有的同学说:在我们做任何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要认真想想,这样做对吗?

通过这件事,我希望所有的九四班学生以后都不要做出任何伤害九四班的事情了。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亲如兄弟姐妹,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为了2011年的中招,我们应该肩并肩,手拉手,冲刺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了最终的胜利,老师会和同学们紧紧站在一起的。

当我念完的时候,我看到好多学生眼睛里都闪着晶莹的泪花,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相信我的学生通过这件事懂得了感恩。在这件事后,班里当是起哄的另外两个同学都主动找 2

数学老师道歉了。在后来的数学课上,学生听课的劲头更大了。我的内心也暗暗高兴。很庆幸,我和学生一起做检讨。

事件解决后反馈效果:

当我再看到这篇案例随想是,我的这篇反思书已经贴在了教室的后墙上,我要让学生永远记住这个事件,一直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知道感恩。当然王永辉同学犯的错误我也做了严肃的处理,当着全班同学念了自己的检查,同时我还让他的父母来校向数学老师道歉,同时也可以在一起交流一下这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决策,我的原则就是犯了错误是一定要受到惩罚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故县一中学校班级管理经典案例

故县一中九四班

班级人本化管理的理性思考 篇3

一、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实质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班级人本管理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靠人——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尊重人——班级行为的最低标准;凝聚人——班级管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发展人——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实质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班级学生本体来说,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对人性的自我唤醒,学生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努力改变“受动者”的角色,因此,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人性化”的一个方面;二是人本管理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从班级外部层面来说“人本化”是外部管理因素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程度。“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就是以“人本”的手段,实践“人本”的理念,实现“人本”的目的。

二、班级人本化管理的策略

1.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是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班级人本化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做好班级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决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浮于表面的交流,而是以心换心的沟通,教师只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发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沟通的效果。

关注学生的需要是情感沟通的基础。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这五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精神待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

尊重与欣赏学生是情感沟通的重要前提。尊重、理解、宽容、欣赏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需求的内容。“尊重”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人的这种渴望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宽容学生的过失,欣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归属安全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沟通的关键。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情感投入,最基本的环节是信任。如果信任出现问题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以信任为本的师生关系,让每一名学生享受到真诚的温暖与和谐,进而激发其强大的学习热情,为班级的发展增添生机与活力。

2.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班级文化需要管理者的长期积累,其中教师的榜样和导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憧憬,对学习富有责任感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生生之间能自由畅通交流沟通的渠道,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时能齐心协力,学生能愉快地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学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级文化的折射。应该说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弘扬班级的正气,使班级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教师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是可以通过制定班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二是创造条件形成班级“宽容和接纳”的精神氛围。班级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有文化,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不同的学生文化,要创造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文化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能形成宽容、接纳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3.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人本化管理的一种选择

所谓自主是个体通过意识与能力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自身与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自主管理是自主意识与能力内化为自导自控行为,达到自我理性成长的活动过程,是人本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组成团队,自己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能以开放的心态互相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强组织创造未来的能力。

上一篇:外汇账户系统下一篇: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