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项目管理

2024-06-14

审视项目管理(精选十篇)

审视项目管理 篇1

世界上的许多组织, 如NASA、IBM、AT&T、Siemens、Chiyoda Corporation、Pricewaterhouse Coopers、新加坡计算机协会, 甚至美国一些州政府, 都在创新过程中使用项目管理, 计划、组织与控制战略的开始, 监测企业的绩效, 分析重要的偏差并预测这些偏差对组织和项目的影响。

今天, 项目管理工作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一项将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导性工作, 任何建设工程都必须贯穿项目管理工作, 否则, 其它任何工作都将无法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是否先进, 以及其业务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在保证建设工程的健康顺利进行, 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稳定、顺利发展等方面, 都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今天, 项目管理工作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一项

我们更多的是将项目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和勘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对建设项目具有极大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将项目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篇2

公共管理是一门从传统的基础科学中分离出来的应用型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促使下产生的,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但是公平和效率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指导着中国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和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对社会的医疗、卫生、体育、教育、养老、社会保险等方面做出了分配,并继续调控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保障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矛盾由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于个人物质资源短缺演变为社会物质资源短缺,面对这样一个新的问题,公共管理价值取向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呢?

在新的价值取向的促使下,公共管理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公共管理本身这个概念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二是在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怎么调节社会的事物,调整社会中发生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问题。

审视零售商管理的“疮口” 篇3

在对零售商做出评估的86家供应商中,既包括宝洁和青岛啤酒这样的大型制造商,也包括北京朝批、亿力佳贸易这样的综合或专业型经销商。而对供应商做出评估的56家零售商里,既包含了上海联华这样的全国性大连锁,也有北京房山华冠这样的区域零售商,还有“红黄蓝社区”这样的网络零售商。被调查的门店覆盖全国。

图中各项是供应商最为关心的21个问题,我们现对排名靠前的四个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信用良好,不拖欠货款,付款结算准确无误

【评析】整个分销渠道上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利润增值并不那么好创造,因此98%的供应商抱怨记录并不希奇——他们希望账期尽量短。不过供应商应当先清楚:他的商品在其所处的品类里和其他品牌比较,销售业绩和品牌影响力到底如何?

而零售商应当审视的是:自身的财务管理是否优秀?

大部分供应商,尤其是区域经销商,提到零售商的对账结算都头疼不已。当然全国性连锁和区域小零售商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是很不同的。在《销售与市场》(渠道版)进行的一次个案研究中,在对比某全国性电器连锁和某省区域性家电连锁的结算货款环节时,供应商认为后者的结算不规范,“混乱不堪”,等候时间长,错误率高。因此,这些零售商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当然,即便很多结算流程好的零售商也会被批评“拖欠时间长”。表面原因是:零售市场即将开放导致扩张性投资增加,从而引发流动资金缺乏,但这个理由掩盖了很多企业财务控制的无力!

坦白地说,很多零售商的财务部门根本没有对流动资金进行有效地控制,例如:由于采购部门的强势而使贝才务部门成为附庸,对采购计划根本没有审查制度,也没有协助采购部门按不同商品分类去改善订货计划,从而导致大量存货占压资金。

从根本上说则是因为:很多财务部门人员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底气”去主动参与日常的零售管理——“他们说不上话”。

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评析】零售业是充满琐碎细节的行业,这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态度投身于工作。这并不是让员工读一本有关“执行”的书就可以奏效——在实际中,对零售员工敬业精神伤害最大的根源在于战略管理层!

例如三个突出现象是:部分零售企业的创办者并没有“基业长青”的想法,他们只是想把门店网络建立后卖个好价钱,这容易令公司中层人员失去斗志,部分国营或私营零售企业管理者任用德行不良的中层干部,这容易伤害基层员工;而企业高层政治斗争的结果是让整个企业上下都不再考虑“敬业”。

另外,敬业不仅是指“敬零售业”,还应该是“敬各管理部门的专业”。但无论是采购、营运、财务还是物流,缺乏制度引导和公正考核的员工很容易不思进取,缺乏职业道德。

某位供应商在网络上发表“给xxx采购总监的公开信”,内称:你们公司的采购“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敛财奴,见钱眼开的乡巴佬!”这些采购在“享受供应商提供的金钱、妓女以及旅行时”,还不忘“炫耀”本公司的散漫制度;他们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不出一分饯,而且“像老练的骗子一样制造各种报表报告繁荣”。这位供应商提醒:这些采购给公司塑造了一个“臭招牌”。

现实应当引起我们警醒!

供应商认为,沃尔玛、灿坤、百安居、天津家世界等零售商的采购是不错的。

有明确的供应商合作战略

【评析】除了极少数的零售商外,大部分零售商还没有计划去研究制定什么“供应商合作战略”。这部分反映出零售商对自身发展战略也有欠思考。

很多供应商的销售人员认为:终端零售商把供应商仅仅当作是送货机和提款机。实际上,零售商要知道,供应商能提供的东西远不止商品和进场费。英国马狮和美国西尔斯与重点供应商的关系能长达几十年,而即使采购条件严格的沃尔玛也和部分中小供应商有lO年的合作。如果仅仅以费用做指标,这些合作都不可能持久。

持久是因为合作能带来更多的收益。例如,在生产自有品牌方面,零售商把顾客需求信息传递给制造商,制造商按要求进行生产、物流计划。这似乎很简单,但产品的市场形象一旦确定后,更换生产商的成本可能是很大的!你要重新寻找、重新谈判、重新评估,而且采购人员还不能保证新供应商能像老供应商那样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细微需求。

即使不生产自有品牌,制造商也可以帮零售商更深入地了解该品类的顾客行为,共享市场分析报告,共享促销计划——尤其是促销,如果能积极地参与供应商的长期品牌塑造和年度促销计划制定,零售商就有可能从厂家的促销费用中切去更大的份额。

当然,这一切都要求:零售商自已首先对顾客行为特别了解,对战略发展方向特别清楚,这样才不会被供应商牵着走。例如:你有了清晰的定位,才不会受供应商的引诱,而把所有规格的产品都引进来——这会占压大量资金。

准确规范的订单,按规定要求收货并及时确认到货

【评析】行业之外的人很难相信,在零售商下订单一供应商处理订单、备货、送货一零售商收货这个过程中,供应商可能会遇到多少麻烦!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家著名的零售商区域门店把订單传真给制造商,制造商销售部门再将订单传真给该区域的经销商,这时订单可能已模糊不清了。当经销商拿着这张订单到零售商收货处时,收货人员说:你订单不清楚,我无法核对,请到采购部门重新开张订单吧。而当经销商跑到采购部门确认订单时,采购部门规定:“订单打印是有成本的,要确认订单的,重新打印一份订单请交5元钱!”

如果本着服务客户的原则,那供应商根本不必再去采购部跑一趟,只要收货部向采购部寻求确认即可。

不幸的是,零售商内部人为设定的障碍比比皆是。如果是区域集中采购,各门店报采购量时慢之又慢,而且数据错误百出;收货部经常故意消点错误,逼迫供应商“上供”;而收货人员和门店运营人员配合不紧密,不仅不向供应商确认到货,而且还会忘记货物已经到库——门店很可能接着再发一次订单,或者将供应商招来训斥一顿。

零售商有太多内部的基础流程需要理顺。但理顺的核心是:所有的流程都应以使顾客满意为出发点,而不是追求让每个部门都成为直接创收的单位。当收货、采购、配送、财务等各个部门都具有直接收费的权力日寸,他们之间必定要为争夺供应商有限的资源而发生冲突,或者满足于眼前的小利而不思进取。这直接带来两个后果:

*零售商的内部交易成本增加,问题处理速度降低,市场反应速度减慢;

重新审视项目学习 篇4

项目学习的起源

1918年9月,杜威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期上发表了《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首次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这篇论文也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学理论论文。项目学习最早的提出者克伯屈说:“我采用‘设计(项目)’这个术语,就是专为表明有目的的行动,并且特别注重‘目的’这个名词”。可见,设计(项目)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之上的,把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施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学习的概念、特点与优势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中的“项目”是管理学科中的“项目”在教学领域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项目学习指的是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儿童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它是在真实世界中让学生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的学习。

由于项目学习是学习者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主题),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料,在实践探索、操作、体验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促进各项能力发展的学习。因此,项目学习具有过程的探索性、实践性和选题的跨学科性、层次性、开放性以及时间的长期性等特点。

项目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学生不必聆听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习动机。项目学习具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提供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培养情感素养等多方面的优势。

项目学习的构成要素

项目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个要素构成(如下图)。

1.内容

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它有如下特点:

一是内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回归生活,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正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难题、热点等。

二是内容是完整的,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即内容知识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值得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兴趣等,并且学生有能力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应的结果。

2.活动

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如计算机)和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探究行动。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活动具有挑战性。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具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这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概念和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类似“行家”的任务,履行专业性的职责,形成一定的工作业绩,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其次,活动具有建构性。由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允许学生建构并生成自己的知识,所以他们很容易对知识进行记忆和迁移。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学生首先确定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独立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作品,通过这种过程实现知识的建构。

再次,活动具有个性化。基于项目的学习适应于不同的方法,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参与;适合各种各样的智力技能的学习,以学生自己的强项弥补弱项;能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学习;能给家长提供其子女各种业绩的信息。

3.情景

情景是指支持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环境,这种情景既可以是物质实体的学习环境,也可以是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所形成的虚拟环境。情景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情景能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社团之间的合作。基于项目的学习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因为它是在与项目活动相配套的情景中进行的,而不只是在单调的教室环境中进行的。比如,有些项目可在一些社区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景中,学习和工作需要相互依赖和合作。这种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减少人际冲突,并且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在没有压力、诚信合作的环境中,学生对发展他们的能力充满了自信。

其次,情景有利于学生使用并掌握技术工具。情景为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摄影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环境,能拓展学生的能力并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4.成果

成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通过项目活动所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如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项目学习活动也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训练专业研究策略(如历史研究、人类学、文艺评论等)提供服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这些成果往往以学生的最终作品、活动中的表现等形式反映出来。教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这个记录活动表现的工作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分派专门的角色承担),并且在活动结束前搭建一个展示学生成果的“平台”。

项目学习的流程

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这种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通常其流程或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具体如上图。

1.选定项目

项目的选定应该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定,同时又要考虑如下情况。首先,所选择的项目应该和学生日常的经历相关,至少要部分学生对该项目比较熟悉。这样,学生才能对项目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其次,除了基本的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以及一些技能外,项目应能融合多门学科,如科学、社会研究、语言以及艺术等。再次,项目应该丰富,从而可以进行至少长达一周时间的探究。最后,所选择的项目也应该是更适合在学校(与在家里相比)进行检测。

2.制定计划

计划的内容有: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计划。时间安排是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的时间作一个总体规划,作出一个详细的时间流程安排。活动设计是指对项目学习中所涉及的活动预先进行计划。制定计划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调节活动进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项目学习的引导、调节和评价。

3.活动探究

这一阶段是项目学习的核心或主体部分。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是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它是由学习小组直接、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构成。它通常包括到野外旅行,对必要的地点、对象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活动内容以及自身对活动的看法或感想进行必要的记录,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此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相当重要)来收集信息。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对开始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或推翻开始的假设,最终得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或结果。

4.作品制作

作品制作是项目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典型特征。其实,作品制作有时会与活动探究交融在一起,在此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开来。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作品的制作。学习小组对他们所研究的项目进行描述,并且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作品反映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5.成果交流

学生作品制作出来之后,各个学习小组要相互进行交流,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并且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悦。成果交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在成果交流中(如展览会),参与的人员除了本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可能还有校外来宾,如家长、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如教育局)的领导和专家等。

6.活动评价

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学习评价。在项目学习中,真正是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者之间的良好结合。

评价可由专家、学者以及老师来完成,也可以是同伴或者学习者自己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技能和知识以及运用语言的方法。学生可反映他们自身以及同伴的工作和工作流程,小组的工作情况如何,他们对工作和工作流程感觉如何,他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反映工作、检查流程以及明确重点和弱点知识区域都是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

总之,要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教育改革,项目学习有着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项目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的是各种学科知识的交叉、强调的是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项目学习有利于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走向未来必不可少的技能——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深刻领会项目学习的真谛,才能使项目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

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这种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9.

[2] .许先锋.项目学习“唐宋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谈项目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3(3):59.

[3] .杨洁.多元智理论下的项目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4:13.

审视项目管理 篇5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2、[多选题] 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3、[单选题]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的劳动合同。

A.任意期限

B.应当履行到退休

C.不约定终止日期

D.有一定的工作期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的是()

A、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B、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

C、采用实名考评方式,保证了考评结果的真实性

D、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

答案: C

解析: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有:(1)360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2)360度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3)360度考评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4)360度考评采用匿名考评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使其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了考评结果的有效性;(5)360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这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6)360度考评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5、[多选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其具体形式是()。

A.推荐信B.调查问卷C.工作报告D.背景调查E.履历分析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材料筛选法是指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申请表、履历分析、证明材料、推荐信、背景调查等都是材料筛选法的具体形式。材料筛选法主要依据应聘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及背景材料,因而必须与其他人才选拔方法如面试、笔试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6、[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适应性现场培训的程序的是()。

A.制订个别指导计划书B.确定现场培训的指导者C.颁发上岗证

D.编写现场培训指导书E.培训结束后对受训者进行考试或考核

参考答案:B,C,D,E

7、[多选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其具体形式是()。

A.推荐信B.调查问卷C.工作报告D.背景调查E.履历分析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材料筛选法是指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申请表、履历分析、证明材料、推荐信、背景调查等都是材料筛选法的具体形式。材料筛选法主要依据应聘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及背景材料,因而必须与其他人才选拔方法如面试、笔试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8、[多选题] 材料筛选法就是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其具体形式是()。

A.推荐信B.调查问卷C.工作报告D.背景调查E.履历分析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材料筛选法是指通过一些材料信息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方法。申请表、履历分析、证明材料、推荐信、背景调查等都是材料筛选法的具体形式。材料筛选法主要依据应聘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及背景材料,因而必须与其他人才选拔方法如面试、笔试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9、[单选题] 某项测量的()也称信度,它说明了该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A.可靠性B.针对性C.有效性D.合理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绩效管理的信度是指绩效管理方法保证收集到的人员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信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多选题] 事业部制结构的不足在于()。

A.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

B.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

C.部门责权不清,彼此之间易产生意见分歧,互相争名夺利,争功诿过,难以协调

D.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E.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体现为:①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A项是超事业部制结构的缺点;C项是职能制结构的缺点;E项是直线制结构的缺点。

11、[单选题] 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

A.工会制度

B.平等协商制度

C.集体协商制度

D.职工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管理,如有组织地参与(职工大会)、代表参与(经合法程序产生职工代表参与)、岗位参与(质量小组)、个人参与(合理化建议)等。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

12、[单选题] 某项测量的()也称信度,它说明了该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A.可靠性B.针对性C.有效性D.合理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绩效管理的信度是指绩效管理方法保证收集到的人员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信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3、[单选题]()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A.公平公正B.适当激励C.效率优先D.成本节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包括:①分配公平;②程序公平;③互动公平。

14、[单选题] 尽管有些被录用的新员工有一定相关工作经验,但具体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仍须接受()。

A.基础性培训

B.特定性培训

C.适应性培训

D.非个性化培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被录用的员工中,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企业只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些人尽管有一定工作经验,但由于企业和具体工作的特点,仍须接受适应性培训,除了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概况、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熟悉这个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管理制度。

15、[单选题]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16、[单选题]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17、[单选题] 企业在()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

A.转岗培训B.晋升培训C.岗位资格培训D.岗前培训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企业在岗前培训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是消除员工新进公司产生的焦虑。

18、[单选题]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19、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工资协议

D、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的是()

A、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B、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

C、采用实名考评方式,保证了考评结果的真实性

D、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

答案: C

解析: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点有:(1)360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2)360度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3)360度考评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4)360度考评采用匿名考评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使其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保证了考评结果的有效性;(5)360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这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6)360度考评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21、[单选题]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组织规划C.人员规划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22、[单选题] 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

A.工会制度

B.平等协商制度

C.集体协商制度

D.职工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管理,如有组织地参与(职工大会)、代表参与(经合法程序产生职工代表参与)、岗位参与(质量小组)、个人参与(合理化建议)等。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

23、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指的是()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C、工资协议

D、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案: C

解析: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24、企业的总体战略中,进人战略不包括()

A、购并战略

B、内部创业战略

C、合资战略

D、多样化发展战略

答案: D

解析:进入战略是企业要进入新的行业领域的战略,主要包括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和合资战略。

25、[单选题] 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

A.工会制度

B.平等协商制度

C.集体协商制度

D.职工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B

浅谈从物理学角度审视班级管理 篇6

关键词:物理学;班级管理;迁移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13-1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在担任近10年班主任工作期间也对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艰苦探索,并一直试图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现象,破解其中难题。笔者借本文谈一谈物理规律在班级管理中的迁移作用。

一、原子核式模型

物理学中“原子的核式模型”:带正电的原子核像太阳居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的电子像绕着太阳转的行星一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并且通常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与此类似班级中班主任就像原子核一样处于班级的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学生像电子一样围绕在班主任周围,和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分成若干层次。班主任对学生的吸引力主要是依靠班级管理制度、个人工作能力及魅力。如果班级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班主任工作能力强、富有人格魅力,则班级的凝聚力就强,大多数学生就会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对班主任有亲近感,对班级管理措施比较认同和配合,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富有成效。反之,当班主任工作能力弱、班级纪律松弛,班主任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就很弱,学生和班主任的心理距离拉远,对班级产生离心现象,班级就变成一盘散沙,往往出现学生要求转班或转学。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必然受到乙物体对它的反作用。与此类似,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用优良的表现回报教师。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高压政策”,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增强,表现出明显的排斥现象,甚至双方“冷战”——持续对立僵持。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三勤”,即“腿勤、嘴勤、手勤”。“腿勤”即班主任要坚持到岗。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了解他们行为的目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嘴勤”即教育在前。班主任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对班里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抓住要害事先分析,讲清,适时引导,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手勤”即班主任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心理帮扶更为重要,班主任要通过多谈心化解学生心理困惑。久而久之,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长期交流,相互建立彼此信任的友好关系,班主任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加强,学生就紧紧凝聚在班主任周围。

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物理学中异种电荷(或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种电荷(或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与之类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作为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处理中学生的早恋呢?首先不要草木皆兵,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能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身的人格、心理等得到成长与完善。再次,对学生的早恋应该疏导而不是强行阻止,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可以的,只要把握好分寸就行。所以对早恋的学生不能歧视,要用爱和关怀、理解和尊重,使他们对老师增加信任感,这样才利于引导学生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才便于老师进行疏导,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和异性同学的交往,避免产生误解。

四、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物理学中,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因此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与之类似,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个体施加压力通常比对群体施加压力的效果好。比如某个宿舍学生晚上就寝期间喜欢说话哄闹,班主任几次在班会课强调晚就寝纪律,但有效时间不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教育策略。于是,我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谈心,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谈心,让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谈心,让班主任了解了班级情况;谈心,也让学生了解了老师,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善良,老师的勤奋劳苦,老师人格的高大等等。这样,师生间的了解越来越多,理解越来越深,心与心的距离自然越来越近。我认为,在班级管理技巧中,“谈心”是最简单、最有效、艺术性的谈心,就是一把班级管理的“万能钥匙”,可以开启学生的心门,让班级管理的种种难题,迎刃而解。之后,我把这个宿舍的成员一一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并强调纪律,效果就很明显。

五、热胀冷缩原理

物理学中大多数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与之类似,一个人在精神状态好、激情四射时潜能得到激发,往往能超水平发挥;而在精神状态差时潜能被压抑,往往大失水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团结的班级氛围,要使学生个个学习热情高涨活力四射。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思想,逐步建构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和谐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敢于放手,敢于给班干部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同时,要协助班干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踊跃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诸如校纪班规的落实、文体活动的开展、班级财产的保护与维修、座位的排定等,均可放手让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自己开展。班主任应多引导、少限制,让自己从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变成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

六、冰山原理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审视 篇7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指的是在特定财务环境以及财务条件之下, 通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而实现企业预期结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是企业开展科学合理财务工作并改善财务管理成果的保证。不过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常都难以顺利实现。所以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研究是将强化财务管理能力并保证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主要的内容, 因此对于企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可操作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具备可操作性, 这也是保障企业顺利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同时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可计量性、可控制性以及可追溯性这三个方面。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要想实现, 就需要保证符合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层次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方向, 更像是一个系统, 因此多样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组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整体网络。企业财务管理的网络需要把企业内部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揭示出来, 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一定符合层次性的要求。再次是稳定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比较稳定的特点, 可以说是人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认识的客观体现。随着企业运营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不过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变化是伴随经济改革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方式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的,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比较稳定性, 往往需要一定的时期才出现质的变化。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

第一,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完善, 企业经营利润逐渐成为企业在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企业的利润一方面同国家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同企业职工收入以及奖励奖金等因素直接挂钩。目前我国政府将企业的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的一个关键指标, 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自然涵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则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要高度重视经济核算, 同时优化配置企业的经济资源, 强化财务管理工作, 完善财务管理的方式, 从而整体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减少企业投入并增加利润。

第二, 实现企业产值的最大化。在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发展速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因此逐步将企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增加企业产值这一方面。所以产值的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目标的产值最大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产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企业要避免盲目地追求产值的增加, 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第三, 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让其所有者能够创造更多财富。企业为所有者进一步创造财富一方面表现为利润,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企业的资产总值。例如一些企业虽然增加了利润, 不过企业的资产却出现贬值的问题, 这同样意味着企业出现亏损。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涵盖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这一内容, 从而兼顾企业资金的回收问题以及风险问题, 企业经济利益越高, 表明资金回收的速度越快, 那么企业财富自然也就越大。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不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同时体现出对于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性的认识, 并且体现出企业的所有者同经营者以及企业同社会间利益统一性。

第四, 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对我国的企业而言, 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同样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社会公益价值或社会公共利益, 主要指的是社会当中成员的共有利益。社会公益价值的最大化是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确保群众享受企业服务过程当这种付出的代价最小。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当作企业的一个财务管理目标, 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经营的环境从而提高其社会价值。

2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第一, 做好财务计划。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要求, 配合发展战略实施, 以便进一步做好财务计划。计划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应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 从而改善企业对风险因素的应变能力。确定财务计划后, 要将财务计划进一步具体化, 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实施的过程中细化现金收支、资金筹措以及资金信贷等方面的预算, 确保财务预算可以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考核的依据以及控制的标准, 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 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企业资产并不是无限的, 利润的获得一方面表现在成本降低和资产的消耗减少等方面, 另一方面在资产利用率的提高。企业应当尽可能地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增加产品的产量, 零落调整产品的结构, 从而生产销售那些适销对路的产品, 最终增加企业的收益。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而言,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可以说是实现企业相关人员利益最大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 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 企业应当保持适度的规模, 从而降低成本支出。应当定期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成本发展的趋势, 从而尽快发现并纠正成本出现的异常问题, 严格控制企业的非生产性费用开支。通过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制, 来实施责权利结合的机制, 并将预算控制同反馈控制的方法加以结合, 在会计系统当中将分解的预算数据用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以及模拟成本的方式引入到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 同时对比实际的数据, 找出其中存在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增加收益。企业在应当在投资管理、证券管理以及流动资金管理和筹资管理活动当中, 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第四,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开拓能力, 这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重要的途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人才, 尤其是创新型财务工作人员, 有利于顺利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所以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来改善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是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高素质财务专业人才, 其次是要通过交流、进修以及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身财务人员的素质, 再次是要树立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以及危机意识, 通过自学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的能力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 财务管理目标可以说是企业理财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 也是企业财务活动需要实现的结果, 是评价企业财务工作的绩效以及经营管理成果的标准。企业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 是实现其总体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企业应当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充分分析影响财务管理的因素, 最大限度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邹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与提升[J].企业研究, 2013, 12 (10) :105-108.

审视项目管理 篇8

关键词:回顾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十年历程,人事干部,评价机制,员工考核,奖励分配,完善制度,市场对接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谈了多年的老话题。当初, 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国家提出国企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 下发了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目的是使国企的管理者适应、支持企业实现市场化转变, 有能力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 国企市场化提高、人的管理得以改善。但是, 三项制度改革的空间还很大, 一部分国企改革步伐缓慢, 对于三项制度改革停留在认识层面, 对改革目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也未把握好改革的契机和时机。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的着力点在哪里?这是国企仍需探讨的问题。

第一项, 国企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

“干部能上能下”相对于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而言。企业干部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企业不注重追求经济目的, 干部承担不了经营目标压力。这时的干部和国企一样, 都被贴上了终身制的的标签。

在市场经济下国企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命运负责、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负责, 要有能力把握市场运作规律、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培养企业竞争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国企选拔、任用、评价管理者是否合格, 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计划经济时期干部有可能是终身制, 但在市场经济生态环境中干部的上与下, 应该由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来决定。

由于部分国企目前仍处于过渡期, 干部的任用仍然是能上不能下, 下的“痛苦”上的“艰难’。面临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一些新时期的文盲, 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人仍然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却在对那些掌握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年轻人”呼来喝去, 实则悲哀。一岗多人、因人设岗、人浮于世的景象比比皆是。国企在经历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 高能力经营管理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企业干部任用管理制度尚待改进。

1 要真正实现该上的干部能上、该下的干部能下, 应实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

管理人员是指企业内部担任各级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各职能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中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应由出资人管理和应由法定程序产生或更换的企业管理人员外, 对所有管理人员都应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 也可以面向社会招聘。企业对管理人员竞聘的岗位和条件, 要根据需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提前公布, 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或测试, 公开答辩、公正评价、公示测评结果, 按企业制定的竞聘办法决定聘用人员。实行领导亲属回避制度, 企业财务、购销、人事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 原则上不得聘用企业领导人员的近亲属。

2建立合理的干部评价机制。简单括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什么, 二是谁来评价。

评价什么?评价企业干部重视品德但须强化业绩, 将经营业绩作为主要标准。管理者水平的高与低要靠经营业绩说话, 德行好不好、能力强不强, 也要靠业绩来证明。

谁来评价?这实质上是向谁负责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企业对管理人员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根椐企业经营目标和岗位职责特点, 确定量化的考核指标。难以实行定量考核的岗位, 也要根据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进行严格考核。对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要建立定期述职报告制度, 并建立考评档案。对考评结果的确定, 以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考核为主, 参考民主评议意见, 以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上下的主要依据。

第二项, 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 特别是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以及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国企中的人也经历着转型。国企中的优秀人才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 不单适应转型后企业的需要, 也保持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 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企业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员工, 由于企业计划安置多、培养机制少, 加上自身的观念与能力问题, 导致市场适应性差、生存能力低, 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保护”。

因此, 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 也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 从而使这项改革操作起来异常复杂, 为此所下的功夫也势必远远大于其他两项改革。如何在保证平稳、安定的前提下, 使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得以落实, 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全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

企业要形成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 大力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对按规定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职工, 应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 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加强职工在岗、转岗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 增强职工创新能力。

2 要完善规则

自从1994年《劳动法》颁布实施, 国家在完善规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使得企业用工自主权日益得到保障, 员工的合法权益日益得到保护。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推行职工竞争上岗制度, 企业与职工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 签订劳动合同, 依法确定劳动关系。企业职工中不再有全民固定工、集体工、合同工等身份界限, 所有职工的权益依法受到保护。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 认真履行劳动合同。职工劳动合同期满, 企业应根据考核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择优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

3 要扩大空间

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进行多种形式的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富余人员较多的企业, 要采取主辅分离和鼓励职工自己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等多种途径, 加快人员分流。富余人员未分流前, 富余人员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原则上不再招用新的职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富余人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和濒临破产的企业, 可依法实行经济性裁员。同时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建设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市场流动机制, 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为员工创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三项, 国企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

改革使企业从依赖政策逐步转变为依赖人, 企业日益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此时企业的分配目的表现在激励的有效性而非维持公平, 激励的实质在于通过资源分配体现出价值导向、牵引员工的行为。———将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而非平均分配, 最终结果必定是“收入能高能低”。如何运用收入机制实现激励?

一是合理衡量和评价“劳”。这实际上说的是企业的价值导向问题。哪些要素对企业更有价值?希望通过分配得到哪些要素投入?这些要素就应该成为付酬要素。

1工作不同价值不同。岗位不同则对于企业的价值不同的, 岗位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和工作的复杂程度, 是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 企业理所应当为其支付价值;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任职者的人力资本, 是企业为适应入力资源市场的游戏规则而必须支付的, 这些都是衡量岗位价值大小的依据。一句话, 在什么岗位工作, 就拿什么岗位的工资。

2同样岗位产出不同则价值不同。绩效大小意味着对企业价值和贡献的多少, 虽然衡量绩效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但无论何种方法, 其目的都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绩效贡献。对企业没多大贡献的行为, 不符合企业要求, 企业亦不必为之付酬。

二是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分配机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 员工判断收入高低的标准与市场对接———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分配目的在于激励, 但激励人的手段已经不限于薪资福利, 培训机会、发展空间、事业理念、能力积累等都可能被员工视为收入。即便是薪资, 人们不仅关注其内部公平性, 而且越来越看重在外部人力资源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建立市场化的分配理念、运用市场化的分配方法, 有助于国企运用有限资源更充分地激励员工。

国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企市场化程度体现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处于市场化过程和市场化边缘的国企, 恐怕还需充分理解三项制度改革的本质, 探究根本, 寻求策略, 推行实质性而不是表面化的三项制度改革。总之, 对于三项制度改革, 企业要辩证地理解和运用, 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平衡。

参考文献

[1].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2]王岩.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促进江苏盐业发展[J].苏盐科技, 2002年03期.

[3]深圳国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N].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5年.

后危机时代管理会计的重新审视 篇9

2010年4月10日,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 企业家代表认为, 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全球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已渐渐回暖。回顾金融危机中的我国制造业企业, 在转型和迁移的艰难抉择过程中, 需要财务和非财务多项因素的权衡。而会计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际上, 多年来我国会计人员一直从事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 仅限于事后的, 并未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

反思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不仅仅是经济的阻滞, 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上的变革, 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管理的深挖与提升。“后危机时代”,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效力的提升与变革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 满足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因此又称为对外会计;管理会计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做大量的分析和比较, 为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要的信息, 因此又称为对内会计。

19世纪, 西方的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开始出现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和利润中心等概念, 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诞生;1921年美国《预算与会计法案》中提出“预算控制”的科学管理原理;1922年奎因斯坦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首次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名称, 并阐明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从那时起, 管理会计开始成为一门会计实务应用技术。二战之后, 管理会计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近几十年来,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企业为适应生存与竞争需要不断地突破创新, 西方管理会计研究内容日益增加, 研究方法日趋多样, 理论基础也日渐扩展, 已经趋于成熟。

二、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20世纪八十年代体制转轨的初期, 我国管理会计在借鉴西方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会计理论研究仍然局限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 并未体现这一变化;学术界致力于推广国外经验和总结我国实践中的成功做法, 但仅局限于介绍的狭隘方面, 应用的针对性较弱;管理会计方法多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模型设计上过于简化, 注重形式而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初期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 几十年来探索过包括厂内计划价格、资金分级管理、内部结算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等, 有过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来看, 我国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成功:管理会计的少量应用仅限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或极少数的大型企业;管理会计仅限于套用简单原理分析问题, 不能系统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决策, 运用水平较低;少数企业仅在部分管理中开始使用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 缺乏创新。

管理会计难以在我国推广, 究其根源, 除了管理者意识、会计人员素质等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国管理会计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 这与西方以制造性环境为基础, 以改进实务为目标的研究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对于实践中已有的一些成功案例, 会计界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 未能形成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实际的示范性典型案例。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再加上企业中的应用乏力,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金融危机中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金融危机的严冬中, 我国的市场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落马。对顺利“过冬”的企业进行分析不难发现, 面对困难, 改革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才是破冰“冬泳”走出困境之道。管理会计作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价的重要领域, 在助力企业战胜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危机中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金融危机下的全球消费能力萎缩, 特别是欧美国家消费需求减少, 国内消费类产品制造企业面临订单显著减少, 促使我国制造业规模缩小, 企业间竞争加剧。单纯缩减开支, 反而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市场无法进一步拓展,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加速企业亏损。危机中的管理会计注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管理不是压缩全部开支, 而是控制开支到恰到好处, 在微利的市场环境中依靠管理降低成本, 提高盈利水平,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 危机中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各项预算有机组合构成预算管理行为。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 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使管理重心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运作过程, 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 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空间;全面预算管理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 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 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基础。

(三) 危机中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 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协调经济行为, 控制经济活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举步维艰, 经营困难, 暴露出企业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 究其原因, 都是风险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危机只是提前或放大了企业生存所面临的困难,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的问题, 需要在管理制度、经营目标控制、营销模式、风险防范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内部控制。金融危机中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尤其重要, 外部条环境越来越苛刻, 内部控制能力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能够抓住时机, 从内部控制角度“强化内功”的企业, 查找风险和漏洞, 才能在危机中做好充分准备, 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顺利化危为机。

(四) 危机中的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判。在非常态经营环境下, 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与常态下的不同。金融危机中企业经营业绩体现为企业求生存的能力和积蓄力量谋发展的能力。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也应适当调整, 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恰当评价企业的融资、投资、市场开拓、结构调整、创新研发、人才储备和管理者的能力与状况, 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实现危机中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 危机中的激励制度。

激励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努力完成任务,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金融危机中, 运用恰当的激励制度会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 反之企业将处于危机中难以自拔。为了短期内渡过难关, 部分企业削减了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激励措施, 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在危机时期保留长期激励, 挖掘人才、增加培训, 增加晋升规模, 实际是在向员工释放积极信号, 树立员工信心, 以增强企业内部实力及凝聚力。危机中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有效的激励, 鼓舞员工士气、保留关键人才、提升敬业员工的比例, 是应对困难, 保存实力, 寻找发展机会的关键。

四、后危机时代管理会计的推广完善

(一) 完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重要分支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但迄今为止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清晰的主线。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出现了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 等等。虽然管理会计学科内容不断扩展, 但学科体系日趋庞杂而欠缺系统性。管理会计停留在方法的介绍方面, 理论系统研究缺乏, 未能形成类似财务会计的一套前后一贯的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学科体系的独立性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未能形成严谨的结构, 会计界主要是跟随国际潮流, 研究工作也主要停留在对西方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翻译和介绍上, 缺乏主线, 有拼凑之嫌。要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明确与财务管理的界限。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具有管理属性, 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由于这一共性使得管理会计中的经营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经营预算和存货控制等内容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运营资金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等内容交叉重复。应该分清两者的区别, 明确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界限。财务管理的重点是管理资金, 即如何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 如何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管理会计不仅重视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 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 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和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管理。可以说, 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 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 实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管理会计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通过有效的激励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 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2、以实践为导向。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长期脱离实务, 基本集中在引入介绍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 仍然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标准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 鲜有创新。脱离本土、脱离实务的研究是没有活力的, 管理会计的发展, 应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需求。以实践为导向, 摒弃高深莫测的理论和模型, 建立便于理解运用的理论方法体系, 是构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前提, 是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

(二) 完善管理会计制度组织体系

1、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管理会计职能得以实现, 必须依靠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有欠缺、管理会计所依据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存在, 使得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不足, 决策的科学性受到影响。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我国推广完善管理会计, 必须给予其良好的外部内部环境。首先, 应建立健全经济体制,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为企业提供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为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 应加快管理会计准则的出台, 指导和规范管理会计实践, 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普遍应用;最后, 要强化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减少行政因素的影响, 企业自主决策, 增加管理会计需求。

2、建立管理会计组织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等专业组织对于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从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多是高校教师, 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导致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脱离, 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都遇到障碍。因此, 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经验, 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 包括由专家组成的独立民间机构———管理会计委员会、地方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企业内总会计师领导下的管理会计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的建立, 有助于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 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规范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 增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三) 完善管理会计教育体系。

要推广完善管理会计的应用, 应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首先, 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建设, 以一套系统、规范、实用的教材, 既夯实理论基础, 同时在典型案例研究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为管理会计工作培养后备人才;其次, 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 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 更充分地实现管理职能;另外, 设计实物框架, 增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可操作性, 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有效推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后危机时代, 我国市场因其巨大的投资潜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企业。面对强大的对手,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是我国企业与之抗衡的重要武器。管理会计将在企业管理中大有所为。应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 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巧根.管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J].会计研究, 2007.11.

审视项目管理 篇10

一、我国公立大学的管理理念重塑

1. 我国公立大学仍需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定位

(1) 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我国公立大学既是创新拔尖人才的摇篮, 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培养基地。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日益增长的需求, 公立大学应当以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需求为导向, 对新时期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进行新的思考,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2) 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文精神支撑。公立大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公立大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一是传承、创造和弘扬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 培养社会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和创造健康的价值追求;二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文引导, 使现代科学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问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 公立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方向

(1) 对权力重新配置的理念。在明确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基础上, 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对不同层级的权力进行重新配置, 从而使学校管理在各个层级都得到保障, 是公立大学在教育变革中进行的重要步骤。由于大学应该是学术导向型的, 因此流程再造应当自下而上进行。总体来说, 不同层级权力的规划原则是:从基层到高层, 教授委员会的权力逐步减弱, 行政体系的权力不断增强。在大学管理的基层, 教授委员会的影响较大, 行政体系的影响较小;在大学管理的高层, 教授委员会的影响较小, 而行政体系的影响较大。

(2) 重塑教授治学的理念。当前由于对教授治学存在认识误区, 缺乏教授治学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致使教授治学面临的困难重重, 理论抽象意义大于实际现实意义。为此, 首先, 要转变观念, 提高对教授治学的认识。其次, 加强教授治学制度建设。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上制定教授治学的有关法律法规, 为教授治学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最后, 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制。教授委员会制的本质即为教授治学。

二、我国民办大学管理理念的确立

1. 民办大学的基本定位

(1) 向社会提供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很多大学都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安排学生在企业中完成对某些课程的直观学习, 这样民办大学的学生融入企业的磨合期很短,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我国民办大学应当树立毕业生就是学校品牌的观念, 以此吸引生源, 促进学校的成长和发展。

(2) 实现教育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与公立大学相比, 我国民办大学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水平参差不齐。民办大学给这些学生提供了很重要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 民办大学在促进适学青年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民办大学管理理念的变革方向

(1) 详尽的立法理念。董事会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实践证明董事会制度是有利于财、权、责关系配置的优秀管理制度。我国民办大学的这项制度仅有形式上的相似, 而没有真正实现董事会制度的精神。《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大学的董事会制度提供了人员构成、职责等大致框架, 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 现实中还出现巨大的漏洞, 阻碍了民办大学的发展。

上一篇:高一下班主任德育下一篇:医疗器械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