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2024-06-28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精选十篇)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1

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 全球气温变暖,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国民虽然生活稳定, 但是健康程度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亚健康人数在2009年调查中已经有40%的覆盖面, 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程度和范围较窄, 是造成我国人口健康程度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滞后, 从会计学角度分析, 可以理解为资金使用的不平衡造成, 这主要在于财务管理水平的落后, 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疗服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环节不够重视, 造成了资本耗损过度而带来的低效服务质量, 以及不健全的医疗服务内容。未来发展中, 基层医疗体系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提高我国区域人口健康程度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发展并不乐观, 2010年数据显示, 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35%人员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回报率并不关心, 对财务部门的数据公布并不关心,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调查显示75%以上的员工希望获得高工资, 高福利, 高补贴等待遇, 但是对额外工作的高工作量却不屑一顾, 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员工过于注重对利益的要求, 而失去了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感, 没有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缺乏了改变现状的积极主动性。

二、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尤其是资本运用的合理化出现了问题, 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 资本监督力度不够, 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中没有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包含范围广, 比如: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投入过高, 财务部门没有考虑到成本投入结余的问题;第二, 就是在药品支出方面, 药品支出资本使用不规范, 人员行为不规范, 道德素质水平较低的事情频发, 利益的套取是不能合理化解决药品支出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三是其他支出, 这其中包括被没收的财物支出、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与医院医疗业务无关的基础性科研支出、医疗赔偿支出, 这方面的支出比较零碎, 但是费用总和也很大, 目前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对其他支出的成本控制并不注重, 造成了资本投入的损失。

二是缺乏科学预算与监督。我国基层医疗服务系统面向的消费者是区域性的, 在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服务对象, 医疗服务站点的大小也会根据区域的实地情况制定。但是医疗服务行业的资金使用却存在问题, 在前期开展财务报表的预算管理中, 对所购买项目成本的控制就不明确,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开支存在不透明性, 对资本的开支并不明确, 使内部资本使用产生一定的混乱。成本预算管理主要是两个部分, 一是固定成本的折旧预算估计, 二是药品、医用材料、各种工具及办公用品为主的活动成本, 财务部门欠缺的是规范各科室的财务预算与核算操作, 没有清晰化, 层次化要财务预算和核算规模, 造成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资本投入高, 收益低的现象产生;还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 导致员工对资本的负责程度下降, 许多社区医院只重视预算收支, 而忽略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 即只重视“要钱”和“花钱”的过程, 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组织去管理这些资本, 加上资本监督力度不够, 对资本的使用过程缺乏监管, 对资金的使用方向缺乏判断。

三是财务人员岗位责任感不强。建国以来, 我国对民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 医疗服务机构都是遵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传统经营观念, 对于国家医疗服务投入资本的使用效率并不做太多的判断, 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处于“粗放状态”, 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 财务管理仅局限于简单的预算收支核算上, 财务人员的管理责任感较差, 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负责态度, 对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在意。市场经济为主导, 在社区医院不断改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中, 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较差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 “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没有改变, 工作人员对社区医院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式并不在意, 更加不重视对资本回报率的要求与提高, 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使用责任和岗位责任没有转变, 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感下降, 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大过于自身岗位责任感的要求, 而且, 财务管理中资本绩效管理评价制度的欠缺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不完整性完全暴露, 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稳定发展带来了障碍。

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丰富管理体制。我国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动力在于提升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力, 要想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力就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行为, 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经验, 通过建立新型标准化的管理理念来增强财务管理能力。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稳定就必须依托制度的建设, 在大框架下将制度和人员素质建设相结合, 为基层医疗机构向前发展提供动力。首先, 基层医疗机构要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 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的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 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提高社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其次, 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 因为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钱管物, 人才是财务管理的关键,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是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要发展路线, 将消费者和百姓的利益放于第一位, 丰富我过基层医疗管理体制, 增强竞争力和福利拓展能力, 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友谊建设, 造福于民。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水平, 注重财务监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预算需要考虑的成本分为: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其他成本三大块, 预算管理的开展在围绕着三大版块进行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增强资本的使用效率, 在前期起到扩大资本效用的目的, 帮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更多的前期药品储备, 提升人员更多的绩效薪酬和福利, 通过鼓励人员加强预算管理来增加他们的绩效工资, 这样既可以保证资本使用的效率的到提升, 又可以确保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力。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管理, 使医疗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社区医院、第一是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缺乏绩效预算管理;第二是要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帮助医疗机构开发医疗服务范围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获得地区优势;第三是我们可以增强对资金的监督程度, 通过加强资本的监督, 获得更好的资本投资效果, 使资本耗损减少, 加强了资本使用效率。

三是增强在岗培训力度, 加强岗位责任感。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岗位责任感, 利用责任感的提高来维护资本管理正常运行, 作者建议要加强基层员工的培训与思想辅导, 通过提高培训等级, 改变培训内容的方式来增强岗位责任感,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方式来增强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通过讲座、信息化教学、远程独到教学、观看影视资料、去外地先进的医疗服务机构考察学习等方式来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提高知识, 学习先进经验, 了解医疗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技巧, 通过加强责任感教学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培养员工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浅析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 篇2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国内医疗器械制造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营销中的激烈竞争。文章从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营销渠道现状入手,深入探讨了医疗器械营销中的实际操作过程,运用渠道管理理论找出问题所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营销渠道;渠道管理;管理创新

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让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国外大量医疗设备生产商大量涌入中国,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竞争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至关重要。作为国内的医疗耗材企业,选择合理的营销渠道势在必行,运用合理的营销手段也将是让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状况走向良性循环的过程。我国医疗器械营销现状

1.1 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竞争形势日益恶化

目前我国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达到了近6000家,其中专营厂为3000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600家。从地域上来说,这些医疗器械厂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国内市场的六成以上,显示了这些地区对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视,这也直接为就业输出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产品数量生产集中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医疗器械制造行业也遭遇了“冷冬”,近1/3的企业倒闭、重组、整合,行业发展也陷入到一个瓶颈期,这对营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 生产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产品

我国国内数量众多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每年生产的医疗器械达到了几千万件,但是数量巨大的背后,却是产品的单

一、重复制造、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国外的医疗制造企业每年推出的新品都达到上百种,甚至是几百种之多,而我国医疗器械每年却只有几十种新产品上市,而且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国外产品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例如,我国国内生产的近视眼手术刀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国内各大医院内却鲜有订货需求,屡屡遭受冷遇,国外相关产品虽然在技术上略有差距,但是却受到青睐,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影响我国医

疗器械正常营销活动的开展,企业利润获取额度增长也比较缓慢,为了将产品营销出去,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保证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1.3 营销渠道不畅通,模式滞后带来经营效果不理想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需求量巨大,虽然国内市场中被国外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市场空间还是具有一定的存量。由于终端客户需求量增加,对于国内一些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而且在物流端的配送需要合理配置。虽然生产企业的销售不可能全部占据整个销售渠道,但是如果确立合适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谁要是占领了市场的主要渠道,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提升,他的销售量就会提高,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于外部营销渠道开发还有所欠缺,物流体系建立还有待健全,内外部沟通上的不健全已经让企业营销屡屡遭受挫折,营销模式上不主动已经不再适应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的创新建议

2.1 走出误区,走品牌营销之路

很多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品牌营销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这在行业内还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企业仅仅以营销策略的选择作为刚开始入主这个行业的选择,而到了一定时期后,就会逐渐对品牌营销的淡化。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拓,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销量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品牌的维护却并不是特别在意。其实,销量上的提升是品牌营销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标所致,如果本末倒置的话,对于品牌发展并不是太好的消息。如果企业要走出营销误区的话,一定要做好策划,尤其是要制定好广告策略,因为品牌不仅能快速提高产品知名度,而且对于产品美誉度的提高、品牌含金量的提高都有帮助,如果企业将产品品牌进行注册,将品牌运作进一步与市场调研、研发、制造、服务等渠道进行畅通化,长此以往,这样的营销过程一定有利于企业突破千军万马的竞争“独木桥”,走出一条自己营销的光明大道。2.2 走民族化之路,拓宽营销竞争力

我国医疗企业产业化运作时间短,独立研发能力有限,虽然在数量上逐年增长,但是在质量上,往往难以突破。医疗器械小企业的生产方式粗放、手段单一,在营销上主要通过会议、广告的方式,随着市场逐年正规化,已经显现过多的弊端。在如今的医疗器械市场上,大型医疗器械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的进口或者是合资产品,国内品牌基本为零,这也是我们技术缺陷造成的,如果说大型医疗器械技术发展还有待时日,但是如果从中国本土医疗器械角度来说,多发展小型民用医疗器械,并且完善品牌营销策略,这将会直接实现营销能力的提升。

2.3 提升技术水平,为营销撑起一片天空

虽然我国国内医疗器械水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球竞争的激烈引发了新技术的重新投入,很多国际医疗器械霸主将医疗器械技术层级提高加快,而我国相关企业在这方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在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出口类型仍然以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而高精度仪器还是主要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仍然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鉴于此,我国医疗器械制造行业应根据目前竞争情况,将技术标准和标准创新作为一个创新衡量的核心尺度,逐渐在产品种类上和系统运行中创新,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中提高自身地位,有助于不断扩展在国际上的营销渠道,实现国内和国外双线齐飞的营销发展途径。结 论

医疗器械营销渠道管理虽然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但是还需要生产制造企业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辅助进行,随着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我国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力度将不断增加,未来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迸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将营销渠道逐渐拓展到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去,加强常规市场的渗透,最终使本土医疗器械营销管理实现“本土竞争共赢、国际竞争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 篇3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24-01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不足与缺陷

在医疗管理的新的形势下,着眼于医疗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多所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管理方面。

当前,在我国的医院中仍然采用 “核定收支、定项或定额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进行预算管理,但是我们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医院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预算,但是财政部门并不能够正确地核实情况,医疗预算的管理也不过是支了个空架子,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与此同时,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规范,所以还存在一些随意性强、不具有可行性的不足。

2.收入管理方面。

有关的部门对于医疗服务的定价管理比较落后,没有办法与实际中的医学操作同步管理,这样就导致医院的医疗收入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不能对于支出作出弥补,医疗行业不仅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这个行业的风险非常高,在医院中总会出现乱开检验单、胡乱收费的情况,甚至还有很多病人家属为医生包红包。 除此之外,对于财务管理一般都是重视收入却忽视管理,医院只看中是否达到了业务目标,对于收入的结构根本不加以分析,这就导致了收入结构的缺陷。

3.支出管理方面。

当前,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成本控制手段不健全,没有及时进行成本核算,而且成本核算不到位,在实践中,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医院的财务管理非常混乱,有时候会把不同科室的支出直接统统计算到科室的医疗成本中,但是有一些医疗成本却没有实际计算进来。 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成本的记录真实性非常低,这样就不能准确地体现医疗活动中的价值所在。

4.往来账管理方面。

因为医院没有及时核算,有一些患者没有支付能力,还有医院往来账的管理责任并不明确,所以导致很多的往来账目没有及时记录。这种情况在很多的医院中都极为突出。

5.基建及设备投资方面。

医院在建设方面以及设施的配备方面话费了大量的资金,少则有几百万,多则有几个亿,很多医院对于建设的投资和设备的话费没有合理的规划,医院的投资非常盲目。这就导致资产的利用率不高,又由于成本回收非常缓慢,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对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且不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限制了医院的开发。所以,必须即刻解决医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才能不仅医院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要解决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改进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对预算管理进行强化。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预算管理,财力管理对医院进行的各种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的保障。因此,要想改进和创新医院财务管理,就必须从预算管理开始着手。 从具体情况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就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相关的手续合理合法地使用经费,财务的审批也需要慎重,必须依据财务的多少谨慎授权。对于额外的费用支出或者一些追加预算,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由有关部门讨论决定。 除此之外,医院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执行预算,权利应该交给财务部门管理,考核的结果由相关的部门进行通报,按照预算的执行结果给予奖励或者惩罚,这样才能推进预算顺利进行。

2.对成本核算进行完善。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不仅要控制成本,还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在实际生活中,医院必须建立相应的制约制度和奖励制度,强化管理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医院的药品、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

3.对筹资管理进行调整。

现在是市场经济,医院想要持久地发展,不能仅仅凭借资金的投入,除此之外,医院还要积极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医院进行服务,比如,可以引进慈善捐助、银行贷款等,为医院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 但是医院在调整融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必须预估调整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在保证资金的安全的基础上为医院引进大量的资金。

4.对投资管理进行改进。

医院的投资,是医院保证自己的医疗服务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对于其他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 当然了,医院绝对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投资,医院需要综合地分析不同的投资。在投资之前,对于投资的各方面内容都要进行有效地预算,进行科学地分析,权衡利弊。

三、结语

财务管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促进医院的不断发展。所以,医院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调整投资管理工作,为医院获得更多的资金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明.探究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6)。

[2]王珍珍.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17)。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4

一、新的医疗体制环境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 为了让医院的各项医疗改革方案更快得到实施, 我国专门针对医院财务工作出台了相关制度保障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进一步明确了在新医疗体制环境下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第一, 医院财务工作需要对医院日常各项收入进行合理统计, 切实保证各项医疗活动稳定开展并能非常合理的控制医疗开支。第二,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医院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内部机制, 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并能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 提升整体医院工作效率。第四,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配置, 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风险防范, 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为了保证医疗改革方案的迅速落实, 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分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大量调研资料结果显示, 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结合在新医疗体制环境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效依据。

1. 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

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财务中的预算管理都是采用定额补助、超额不补的制度。考虑到我国财政能力的局限性, 国家财政部门对医疗事业的所提出的预算不能进行真实的核定, 于是医院也跟随这样的形式进行财务管理, 所以预算管理成为当前财务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2. 医院财务收入跟支出的管理工作

由于当前医疗体制下相关部门对医疗服务的定价缺乏监管, 成本核算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 导致医院的财务收入不能弥补财务的支出。另外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不强, 只重视业务收入而忽视了对收入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有些财务工作者把不同的部门支出算到该部门成本中, 而忽视了已经发生了的成本, 在这种不健全的体制下统计的数据完全偏离了正常状态。

3. 医院基础建设和设备投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 新的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被引进到各大医院。有些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 导致医院的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三、对新医疗体制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由于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有很多问题, 要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就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当前问题的分析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财务管理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1. 强化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基础性保障就是预算管理, 它是医院内部各种医疗活动开展的经济支撑。由于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强化预算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改价和创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预算管理中需要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问题进行强化。各个部门的预算经费必须要经过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 各种预算外的经费也必须要有书面的申请并由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最终决定。预算执行需要由医院各部门的配合, 医院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财务部门预算进行考核并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确保预算管理高效落实。

2. 强化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

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需要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工作, 最大程度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率。另外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内部管理机制来强化成本核算以及考核评价, 确保医院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协调作用, 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3. 筹集资金的管理和风险防范

医院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如果只依靠政府是绝对不够的。因此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融资一些社会资本, 为医院正常运营提供更充足的发展资金。但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需要加以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筹集资金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 做好科学的风险防范工作,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

4. 切实做好对外投资管理的工作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医院都在保证自己的医疗服务有序开展的同时, 利用自身的的各种优势、对医院外界的企业或单位进行资金或技术水平的投资。不仅能够使医院获得经济效益, 也能够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医院需要对不同的投资进行分析、判断, 综合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 切实做好对外投资工作能够为医院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医疗体制环境下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出现了相关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旨在完善和健全当前的财务管理体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也能够促进医院各项医疗服务的有效发挥。因此, 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和创新不仅能给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能够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强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薛宝旭.关于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3) :189-190.

[2]苏诒生.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5) :186.

[3]徐媚.浅议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32) :143.

[4]戴小喆, 郑大喜.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2, (3) :47-49.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5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创新事业单位构编制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原则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实行差别化管理;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配置机构编制,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二、分类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后,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制定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明确核定编制数额、编制结构以及领导职数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体系。

三、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其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及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实行总量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统筹研究、合理规划一定时期内本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实行动态调整,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和公益服务供求变化状况,调整事业单位类型和机构编制,做到有减有增。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布局、高效便民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结构调整、资源共享,合理设置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由地方管理,中央保留少量承担全局性、战略性、示范性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五、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进行法人登记。指导事业单位制定章程并依法核准,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报告制度,建立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方便事业单位和节约效能原则,推进网上登记管理。转为行政机构和企业的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后要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六、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 组织机构代码 管理

1 概述

科技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创新是发展的重要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资、扶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行重点跨越的发展方针。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国大力提倡“创新”,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企业等各种有关于创新的词汇全都搬上舞台,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但也出现很多人盲目“追风”,却连创新最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导致对创新的认识出现误区和错误,闹出许多笑话。本文从创新概念的起源及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对创新进行全面解读。

2 关于创新

2.1 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

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是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和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既是“以新的方式展开全新的生产生活,从而达到获得更好的经济产出的目的”。在1950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实质是创造新的更多的财务资源和能力。于是他倡导把创新植入于管理领域。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的创新概念的范围早已超出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同时向其他领域蔓延发展,渗透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社会的不同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 创新概念的内涵

在现有的条件下,给创新明确一个具体的定义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创新的主体(个人或组织)、创新动力或诱因、对象或属性、创新过程和创新的目的(实现价值),只有满足这5个要求,所进行的活动才能被称为创新。

2.3 创新的特点

2.3.1 创新的综合性

创新是不同参与对象和组织机构相互作用,涉及技术、制度和组织等多个维度的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创新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更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2.3.2 创新过程的长期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些都要求创新在发展和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创新需要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扶持,深厚的文化底蕴,严格的市场督导,长效的保障机制,这都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才能形成。因此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一方面影响事物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抑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挥。

2.3.3 创新的风险性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超前性、新颖性等,在创新目标和创新期望方面,导致创新本身和主体缺乏相应的对比和参照。另外,受市场结构、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创新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创新的风险性。

2.3.4 创新成果的可扩展性

对于创新来说,市场价值是其必备的要素之一,同行甚至全社会都会关注、模仿创新后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创新成果的扩散。在创新社会性方面,创新的可扩展性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创新可扩展性是一种创新社会运行机制,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创新本身。

2.4 创新成功的条件

对于创新来说,要取得成功,通常情况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①勤奋、有才能的领导人;

②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

③丰富且合理的基础资料;

④优秀的研究基础;

⑤良好的创新资源平台;

⑥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

当然,创新管理也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千万不可忽视。

3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与应用的创新

组织机构代码是国家质量监督的相关部门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对我国境内依法注册、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下发的法定代码标识,相当于我们的居民身份证号码,绝无仅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代码管理机构已下发超过百万的机构代码,是反应最权威和全面的组织机构数据库之一。

组织机构代码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纽带相连接。迄今为止,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局,检察院,金融,工商等重要政府部门,并成为开展商务活动所必备的“身份证明”。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使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共安全,有利于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 应用创新概念和相关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之后创新提出看法

4.1 完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制

当前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服务和应用过于老套,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此进行创新。实行从登记到使用的全方位跟踪。规范对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考核制度,坚持“公开”原则,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基本权利。

4.2 优化组织机构代码办证流程

由于当前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的办理越来越火热,使得办证的企业及相关部门越来越多,以前的办证程序繁琐复杂,限制条件多使得办证困难,等待时间长等。为提高代码登记服务水平,提高办证效率,缩短办证时间,制定了包括组织机构代码在内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措施,新开展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信息变化的自动化和行政审批的流程化。

4.3 构建组织机构代码基础信息角化支撑平台

构建“组织机构代码基础信息查询、远程调用和交换”于一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以“一站式、多方式、低成本、标准化”为参考标准,通过提供可集成、组合、调配的基础服务组件和不同的接入方式,实现组织机构代码和基础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分享”的目标。达到强监管、优服务、高效率的目的,以便进一步拓展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范围。

4.4 支撑全新信息化实施模式

应用交接与共享平台面向服务构架和分布式技术构架,以汉字检索为基准,提高组织机构基础信息的准确率和实时性。采用指纹认证技术,建立应用交接与共享平台全程监控和管理机制,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5 结束语

根据创新理论和创新过程可以看出,在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使用组织机构代码,这标志着我国将组织机构代码从应用设想阶段转变为实用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组织机构代码的重视。这是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的一大里程碑,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还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组织机构代码领域非常宽广,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面对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出现的更严峻的形势、更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抓紧学习,勤于思考,刻苦研究,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升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和应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鸣.应用创新思维提升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水平[J].质量与标准化,2012(7):41-43.

[2]张艳荣,朱本行.组织机构代码标准体系建设初探[J].标准科学,2013(8):94-96.

[3]孟魁荣.完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索引平台服务社会管理創新——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标准科学,2013(11):92-95.

[4]秦英凡.浅析组织机构代码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标准科学,2013(7):92-96.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7

一、新医疗体制改革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管理方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中小型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依旧遵循着“核定收支、定额补助 (或定项补助) 、节余留用”的基本原则。同时, 在国家财政管理水平的约束下, 很多医院的预算很难受到相应财政部门的核实, 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医院的预算管理呈现出一种“形式化”的特征。另外, 部分医院对于预算的执行,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预算执行力低, 甚至存在着“随意性”的现象。这些都将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二) 收入和支出管理方面

目前很多医院都存在着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不成正比的问题。首先, 从收入管理的角度来看, 相关部门对于医疗服务的定价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很难结合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改革而进行同步的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 医院的医疗收入显然会很难弥补医疗支出。其次, 由于受到医疗行业高责任性、高风险运营的影响, 出现了很多“乱开单”、“乱收费”的现象。同时, 很多医院相应的财务部门都存在着“轻管理、重收入”的错误意识, 这就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对收入的结构严重缺乏分析与研究, 过分重视业务收入目标的完成情况, 并没有对相应的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样的收入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次, 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都严重缺乏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手段, 这就直接导致了成本核算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出现, 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就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另外, 部分医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仅仅将已经发生的成本或不同科室的相关支出都计入到科室的医疗成本之中, 成本数据在这种并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环境下, 必然将出现失真的问题, 那么医疗活动中消耗的劳动价值与物化价值就很难得到准确的体现。

(三) 往来账务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受到了医保机构核算不及时或者患者支付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 再加上部分医院对于账款管理责任并不明确, 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很多账目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清理, 往来账目中就会出现一些呆账、坏账。显然,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带来影响, 也制约着医院的稳定性发展。

二、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基础依据, 也是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的财力保障。因此, 要想让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改进与创新, 首先就要从预算管理方面入手。具体而言,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对预算编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各项预算内经费的支出而言, 必须根据规范的审批手续来对其进行使用, 而对于审批的权限则必须严格的依据支出额度的大小来进行分级授权控制与管理的设定。同时, 针对于各种追加的预算或那些预算之外的经费支出而言, 相关的部门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来提出相应的申请, 在相关部门的分析与讨论下进行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决策。而在预算执行的问题上, 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体制, 相应的财务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将考核的结果上交到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然后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来给予不同的奖惩。相信, 在这样的环境下, 预算编制的工作必然将更加的科学合理, 而预算规划的有效落实也将得到有效的推进。

(二) 积极拓宽医院的收入领域, 合理控制医院的支出

1. 收入方面

收入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收费标准的制定上必须严格的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所制定出的收费标准必须囊括到医疗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以及每一步的收入之中;二是对医院的收入入账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 在保证医院收入真正实现“全部入账”的同时, 必须避免个别岗位、个别科室“乱收费”的现象再次出现;三是应始终坚持“当日收入, 当日结算”的原则, 并且要让当日的收入资金处于安全的管理状态之下, 从而让医院流动资金的安全得到保证;四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各项医疗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 并积极的开展各种创收互动, 比如“家庭护理”、“便民门诊”等。这不仅为人们提供出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也极大的拓宽了收入的领域。

2. 支出方面

支出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浮现的违规违章行为, 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严厉的打击, 同时也要严密的执行财务预算与核算的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财务支出管理体系, 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财务支出管理体系, 从而从体制上来有效的避免资金浪费、滥用职权的现象出现;三是严把医院的支出报销审核关, 从源头上来为医院节约支出。相应的财务人员在进行报销初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医院的财务制度以及相应开支标准的规定, 对于那些报销的凭证或者不合格的单据等应该进行标注, 然后在此基础上, 医院的领导层应该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 不合理的报销坚决不签。

(三) 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绩效考核机制

在新的医疗体制环境下, 医院的发展必须注重各类经营风险问题的规避, 让生产经营的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在整个财务管理的体系当中, 绩效考核必然是提高医院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策略之一。那么, 对于医院本身而言,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即是整个财务绩效考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服务品质、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 对于各个科室以及医务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同时, 在科室、个人业务预算优化调整的过程中, 应该将财务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来使用, 并充分的结合医院的薪酬管理体系, 通过激励的手段来让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另外, 应该以末位淘汰制作为绩效考核的机制, 以此来有效的促进医务人员之间、内部科室之间的良性竞争。相信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 医院的持久发展必然将得到有力的保障。

总之, 医疗体制的改革为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很多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以此来改善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与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永春.谈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1) .

[2]郭素梅.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2) .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 篇8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医院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落后

目前, 大部分医院虽然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但是很多医院的领导者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意识到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 大量市场风险可能给医院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企业不同, 很多医院的领导都是由一些医学专家和学者兼任, 而这些人往往需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到医疗服务上, 忽视了医院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财务管理工作, 需要专业的财会、管理等方面知识, 这些往往是一些医院领导不具备的。医院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 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漏洞百出, 严重地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隐患严重, 危害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医院重大投资存在主观性, 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

当前, 在我国众多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 工作方法落后, 究其主要原因是医院的财务风险监管体制存在漏洞, 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重大资金投入的主观性太强。医院是追求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机构, 对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较大, 这些设备的专业性较强, 采购价格较高, 使用成本较大, 消耗了医院的大量资金, 加重了医院的资金管理难度。然而, 当前医院的资金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 财务监管不到位, 医院在采购重大医疗设备时, 没有对其成本、效益、生命周期和回收周期进行科学的财务数据分析, 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不合理, 财务管理质量较差, 存在盲目采购的问题。同时, 缺乏对相关员工的培训工作, 导致设备使用不当或者闲置的问题, 资金使用效率低, 资金占用率较大, 这些都导致了医院的整天财务目标无法完成, 大大的增加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不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3.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制约财务管理效果

因为过去长时间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 导致很多公立医院存在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严重的阻碍了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向着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脚步。首先, 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来看, 很多医院存在人员编制不整的现象, 适当数量的财务人员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而当前财务人员缺失的问题严重导致了这一进程的实施。其次, 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这也直接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只是关注高素质治疗人员和先进设备的引进, 而忽视了专业财务人员的吸收和培养, 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有限, 不能完成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 阻碍了医院的市场化改革。

二、新医疗体制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和创新措施

1. 改变陈旧观念, 提高医院上下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首先应该提高医院上下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让所有人员充分地认识到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医院上下应该充分认识到, 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也是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共同的责任, 是医院运用科学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过程, 可以有效的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就是医院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2. 积极创新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应该强化从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可以引入授权管理和预算控制的方式, 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约化的管理, 以利益驱动为导向,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一是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对医院的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管理;二是加强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这样就可以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

3. 提高医院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了加快医院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首先应该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升在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 应该从医院外部不断吸收经验丰富的专业型技术医疗人才, 充实现有的人才管理队伍。同时, 医院应该不断地完善现有的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 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通过科学的评价办法, 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既做到奖惩分明, 也要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院开始进行市场化运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充分重视医院经营面临的市场风险, 因此, 必须提高医院全体财务管理意识,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 切实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确保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桂兰.浅析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2, (21) :307.

浅谈县级公路管理机构改革创新 篇9

按交通部规定, 公路养护工程的具体管理工作, 根据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授权, 以及目前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加强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工作, 搞好以路面为中心的全面养护, 养护维修作业要做到及时、快速、优质, 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主要养护工作则是对公路进行小修保养、中修、大修等;公路养护的质量要求是:保持路面整洁, 横坡适度, 行车舒适;路肩整洁, 边坡稳定, 排水畅通;构造物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 逐步实施GBM工程, 力争构成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 应根据路况实际达到质量要求的程度, 划分为优、良、次、差四个等级, 以优、良等公路里程占养护总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 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

以本人所在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公路管理局为例, 机关设有工务科, 派出所 (路政大队) , 办公室, 财务科, 工会等科室, 定编管理人员29人;下设四个公路养护管理站, 6个养护生产小组, 共定编养护职工正式工49人;管养公路里程212km, 2009年度小修保养经费总投资约为240万元。职工人工工资约为119万元。公路养护管理站的现状是每月20日由公路局下达计划任务, 指定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站职工按计划被动工作, 如果对计划安排的工作内容、单价、费用认为不合理, 也只能消极工作, 至多反映到工务科要求增加费用或改变工作内容;实际上只为每个月拿到更多的计件工资, 对预防性养护不重视, 认为路况越差, 路面病害越多, 公路局安排路面修补的工作量就越多, 收入就高;路养得好, 工作量就少, 收入就减少;缺乏激励机制, 养护职工不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工作, 一切都等靠公路局的安排, 这就是现形管理模式下出现怪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年报显示, 全国城镇职工日平均工资为111元, 隆安公路管理局养护职工非计件日工资为78元, 工资水平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 就公路养护职工的工作量、工作环境、社会地位来说是不相称的, 以致有养护职工消极的说我们的付出和回报有时都不如农民工, 这样的矛盾无疑加大了管理层管理的难度。如何提高养护职工对公路养护管理的积极性, 破解经费紧缺, 养好公路与提高养路职工收入的矛盾, 达到双赢?我想, 应该以好路率作为切入点, 定经费, 不再作具体的指令性计划, 将权力下放, 由站自主安排, 公路局加强监督审核, 加强施工预算和竣工结算的管理。首先要取消每月计划报表制度, 由站自己安排工作任务, 自主支配经费开支;把收费公路好路率达到85%, 非收费公路达到80%, 作为最低的考核标准;以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抗滑性能、路面状况指数、路面强度系数、路面车辙深度、路拱横坡度等技术指标作为具体的考评标准;把养护经费的拨付比例同此相挂钩, 确实把考评的数据细化、具体化, 让养好公路与提高收入落到实处;逐步把公路养护管理站引向市场, 走市场化道路, 加快大养护管理站的形成, 同时要选配好站领导班子, 配套硬件设施, 强化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 给予职工充分民主, 以及当家做主的权力;培养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养护经费要向养护管理站一线倾斜, 压缩减少公路局机关车辆及办公费用开支。

近年来交通部提出加快建立大养护站 (大道班) , 养护工作市场化的要求, 隆安局原有大小新旧四台压路机, 二台挖掘机等机械设备, 近年还配套小型沥青搅拌设备、小型压路机、小四轮翻斗车等机械;中修工程进度快质量好;不过这套机械设备也许是出于成本核算及管理体制方面的考虑, 工作任务少, 对外基本不承揽什么工程, 基本上属于闲置, 机械设备的利用率看来是比较低的。广西交通厅于2007年4月2日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收费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试行) 》, 做出关于收费公路好路率必须高于80%, 低于60%停止收费的社会承诺, 某某公路管理局2009年度收费公路好路率的指标为97.82%, 但在现有的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作为业内人士, 我认为这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我们能不时的见于报端, 对某某收费公路路况如此之差却还在收费的抱怨。细心的出行者可能还会发现, 一年当中总有那么几天, 出行特别顺畅, 公路也变得整洁多啦, 原来多日无人理的路面坑槽也补平啦, 水沟也清理干净啦这是因为上级要来路检, 所以路况特好, 但我们如何才能经常保持这样的路况呢?所以对于所谓“好路率”的评定, 我想不应该只有我们公路部门的一家之言, 应该还多听听社会多方面的声音, 比如, 是否可以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 以有效答卷作为对“好路率”的基本评定, 以及对社会进行建设和谐公路的意见和建议有效的收集和整理, 以此作为整个公路行业工作的压力及动力。建设和谐公路, 就是要出行者满意,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要好路率, 充分发挥广大一线公路职工的积极性, 以经济利益为指挥棒, 以好路率为指标, 经费包干到公路养护管理站, 以议标或招标的方式一年包定或分季度包定;经费包干到站, 人员由站领导确定, 公路局统一调配把关, 采取平时分散管理, 路段承包到人, 站领导轮流值班制度, 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内容由站自行安排, 紧急抢修任务则由公路局统一调度指挥, 只有把好路率同职工收入相挂钩, 保证职工的稳定收入, 路才会越养越好, 当然, 这需要养护经费的保证, 但更需要有一个设计合理的制度, 以及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讨论形成的确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才行。我想, 条件成熟的养护管理站是否可以考虑配置联网的电脑等硬件设施, 充实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 以岗位定工资, 以效益要奖金, 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人事任免上实行竟聘上岗, 全体职工民主投票决定。

从大多数县局的现状来说, 不改革, 或许可以勉强维持生存, 但很难有和谐公路矛盾也会慢慢的积累, 总有一天会爆发;改革可以激发活力, 化解矛盾, 凝集人心;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改革的好处, 热情参与改革, 真正让他们做改革的主人, 他们才会支持改革。如何让广大干部职工对工作的问题敢说话, 说真话, 这就需要领导能真正深入群众, 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 这样广大干部职工才能抛除顾虑, 对事情畅所欲言, 这对于改革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和谐干群关系也有帮助。考虑到人性的弱点, 平衡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 设计完善一个好的制度, 并加以贯彻实行, 才能让公路养护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 除了金钱, 我们更要追求一种生命的成就感, 要明白有些东西确实用钱是买不到, 也不应该用钱去买;要培养人的荣誉感, 激发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转变一些人头脑中的拜金主义想法, 清除那些不分美丑善恶, 只要你有钱你就是老大, 才不管你的钱从那来的不良思想;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真正建立路畅我荣的优良传统;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养护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提高养护质量,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干线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应逐步推行维护和维修分离制度。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 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 公路养护工作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两种制度”, 即:养护生产单位由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养护任务由指定养护向合同养护转变、养护投资由经费制向养护定额管理和养护工程费制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实行管养分离, 推行公路养护公司制, 公路养护大中修、小修保养等各类公路养护工程, 均实行招标制。也就是根据养护的公路技术等级及路面状况, 整合现有道班 (站) 资源, 合理布设公路养护管理站和机械化养护中心, 建成功能齐备、规模适度、技术先进的公路养护中心或大道班, 推行机械化养护, 提高养护生产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逐步建立起一批专业化、机械化的维修队伍, 实现维护和维修分离,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为实现养护生产市场化创造条件。通过竞争方式实施公路中修以上工程, 全面实行定额管理和计量支付;同时, 鼓励公路养护管理站和机械化养护中心立足公路养护, 积极向外拓展;并要加强民主管理, 实行站 (中心) 务公开, 并引导养护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坚持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 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服务理念, 加强以路面为中心的全面养护,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保障公路畅通。

2009年4月21日的《南国早报》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公路管理局要求养护站职工从4月1日起每周上班由五天改为六天, 但每周工作时间仍然为40小时, 不需要增加工人工资, 这自然遭到养护站职工的反对, 经媒体采访后, 平南公路管理局不得不在执行这项制度两周后, 于4月14日起恢复每周工作五天制度;这些事件的发生, 对我们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者应该有所警示。2008年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 以及5.12四川大地震, 公路交通的不顺畅, 带给我们的记忆是如此的深刻, 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多么的深远。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走向深入随着交通运输部的成立, 《公路法》也颁布实施多年, 国家将公路养路费的征收改为出台燃油税, 全国二级公路收费站也将在今后几年停止收费;近两年来, 随着广西对地级市行政区划的调整, 广西交通厅将原属地区行署及市级政府管辖的各地市公路管理局收归交通厅直属管理, 并对部分管养公路里程较少的市、县级公路局进行合并, 比如就将桂中公路管理局管辖的原柳州市城区公路局、柳江县公路局、柳城县公路局等合并为柳州公路管理分局, 钦州市公路管理局、北海市公路管理局、防城港市公路管理局撤消合并为沿海公路管理局管理人员减少将近一半, 大大减少了行政经费的开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信号, 意味着交通部设想多年的一省一厅一局规划也将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广西交通厅下属的高速公路管理局被合并也将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整合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配套机械设备, 统一燃油税的使用, 加大对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养护经费的投入,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理顺管理体制, 加大改革力度, 适时成立交通综合执法队伍, 实行省市县三级垂直管理, 将路政职能从公路管理机构中分离出去, 在不久的将来也应该会实现。

改革肯定要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只要改革使得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面对机遇和挑战, 同享阳光, 共担风雨, 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要走向市场经济, 融入市场经济大潮, 还将面临不少困难及问题, 但迎难而上, 正是我们公路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随着改革的成功, 我们公路人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介绍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工作, 存在问题, 改革方向, 解决困难的设想。

关键词:公路管理,养护,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S].

医疗保障管理创新的要义和要领 篇10

关键词:管理创新,医保基金平衡,合理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协议

1 医疗保障管理创新的要义

医疗保障即指人人享有的、可及的、安全的、买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模式包括健康福利、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我国选择了“以医疗保险为主,辅之以医疗福利和救助”的制度安排。

医疗保障管理广义覆盖保障公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各项制度安排(包括筹资机制、分担原则、“三二一”管理规范等四梁八柱,以及医疗救助等),狭义仅指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医疗服务协议管理。

中国用过去十几年功夫完成了职工公费和劳保医疗计划向社会医疗保险计划的转变,基于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将覆盖人群扩展到城乡居民和自由职业者,覆盖率达到总人口的95%以上,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且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这种速度和效果成为全球前所未有的奇迹,也使基本医保有资本和资格在医改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背景下继续倡导管理创新,其要义有三。

一是巩固全民医保成果的要求。在这里,管理创新的要义在于总结过去10多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计划运行的经验和不足。对其中被实践证明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如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方针,筹资和费用分担机制,包括三个目录、两个定点、一个结算办法的管理规范等,为这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就是从无到有、勇于创新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守就是创新。

二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全民医保还不是城乡制度一体、资源共享、管理统一的体系,也不是保障绩效高、公平水准高和便捷程度高的体系,即尚不是健全的全民医保体系。正因为如此,“十二五”医改规划突出强调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升质量。这是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新目标,也是医保管理的新使命。实现医保大国向医保强国的转变,势必要求我们按照新医改规划的要求继续创新,走出城乡医保一体化、公平水准高、制度发展可持续的创新之路。否则,不进则退。

三是医保经办管理机构自身建设的要求。我国的医保经办管理机构在建设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中业绩卓然。但距离法人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亟待通过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创新尽快缩小上述差距,使之适应医保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质量医保”再建新功。

医疗保险管理创新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但首先应该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这是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等一切创新的先导。理念创新面临着诸多课题,如要从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从“以基金为本”转向规范医患保关系的“以人为本”,发挥全覆盖背景下集团参保人的优势,提高谈判能力,参与医疗服务定价和标准制定,牢固树立效率(特别是基金使用效率)和绩效理念;引导参保人(特别是参保患者)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利的同时明确如何履行相关义务,树立正确的受益观,使其牢固树立社会互助共济的新理念,而不是斤斤计较个人付出和获益,等等。

要用理念创新去指导和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如创新医保基金管理思路,建立年度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中长期预算体系;创新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思路,向定价、定标和服务过程渗透,建立医保医师薪酬制度等等;创新城乡医保管理思路,针对目前管办不分、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创新基金支付思路,用总额控制下的支付方式最佳组合来发挥基金使用的最大效益;创新经办管理服务机构的自身建设思路,走管办分开和法人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等等。

2 医疗保障管理创新的要领

笔者认为,医疗保险管理创新的目标是维系基本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个目标,应科学把握三个要领:一是保持基金收支的中长期平衡,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二是为参保人购买合理医疗服务,这是关系制度运行成败的关键环节;三是完善医疗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掌握购买服务、把握基金收支平衡的能力和动力。

2.1 建立医保基金中长期平衡机制

建立医保基金收支的中长期平衡机制,无疑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要领之一。因为制约基金收支中长期平衡的因素在增长,而保持这一平衡的因素在弱化。这种“一强一弱”的状况构成不平衡。例如,人口老龄化在加快,职工医保参保人群中退休人员快速增加而又不缴费,这就是“一强一弱”的具体体现。笔者在这里不讨论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正确与否,而是意在研究在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基金收支的中长期平衡。2011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为6819万人(比上年增长8.1%),这也是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人数。而同期参加职工医保的总人数为2.52亿,平均3.7个参保职工中就有1名退休人员,在职退休比为2.7:1。老龄化带来的又一个问题是医疗费用支出大。研究表明,老年人口的患病率、医疗费用均为青壮年人群的2.5-3倍。我国目前60岁以上城乡人口超过1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影响基金中长期平衡的因素不仅是人口老龄化,还有筹资能力、保障水平、对就医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等。例如,在筹资上,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基数不实的问题严重存在,并已成为“五险”的一个“顽症”。2011年,仅通过实地稽核,就查出少缴社保费35.4亿元。如何形成参保单位及时足额缴费的长效机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又如,在保障水平上,有些地区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到90%以上,门诊统筹不分大病小病全方位保障,既违背责任分担原则,更不可持续。再如,就医和医疗服务中的违规和欺诈行为猖獗,仅2011年就查出违规的“两定”机构12569个,违规金额20109万元。如何从根本上防范欺诈骗保,是医保管理亟待破解的问题。

面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既要继续加大稽核力度,更要从基金长期平衡视角,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是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在市级统筹下,要明确和强化市、县两级政府责任,以预算管理强化基金的收、管、支。二是建立健全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包括风险预警报告制度、基金风险调剂制度、基金结余动态调剂机制等。强调这两条,是因为在现实的医疗保险管理中,这两条一直是个弱点,既是亟待加强的重点,也是完善和创新的重点,因为人们对如何做预算、如何做精算、如何搞预警等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专业能力。

2.2 学会购买合理的医疗服务

社会保险法第31条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本法条是我国医疗保障管理创新的“方向盘”和法律依据。

社保法颁布后,人们对什么是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曾感到困惑,认为这是定性要求,不便把握。笔者以为,医疗服务的合理性还是有其基本依据可以遵循和把握的。一是符合“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本原则就是合理的,通俗点说,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即“十二五”医改规划所要求的总额控制,医疗费用一般不可超过医保总额控制指标。二是“三二一”规范(三个目录、两个定点、一个结算办法)之内的医疗服务就是合理、必要的,反之,亦然。三是因病施治才是合理的,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制订和实施诊疗方案,而不是过度服务。四是经过双方平等协商而确定的团购价格和服务质量才是合理的。五是医方和保方在医疗费用上建立超支共担、结余共享机制才是合理的。在这个问题上,德国的医疗保险连带责任机制值得借鉴。1993年德国引入医药预算计划。该计划设定相应的财政额度基础,并设立一套法定参数作为各个医生和医保经办机构的预算基础。如果医生开药总价格超出预算,超出部分从医生报酬中扣除,年总药费超过2.8亿马克的费用由医生联合会负担,在此基础上再超过2.8亿马克的费用由医药行业支付。这一调节机制是立竿见影的,实施后第一年的第一季度,医保局的药费支出即降低了20%,医疗服务质量没有显著变化。

在明确基本原则和依据的同时,还要明确实现医疗服务合理性的途径,即通过协商定价、团购服务、协议管理来实现合理的医疗服务。协商定价就是由行政方式向市场机制转变,通过平等的谈判和反复的博弈来确定医疗服务费用和质量的合理性;团购服务,就是发挥全民参保的资源优势,与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团购谈判,建立买方主导的谈判机制,维护参保人的利益;协议管理是指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要将谈判结果记录下来,形成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协议,作为贯彻执行和监督双方履行情况的依据。

2.3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下,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整合的信息共享系统。基本医疗服务的供方主管部门、需方主管部门、定价机构和监督机构是相互分离的,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建立联系会议决策和执行监督机制。主要部门和各自职责如下:(1)卫生部门主管卫生资源配置、医师资格管理和药品、医疗设备生产和监制;(2)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医疗保险预算、保障政策和立法建议;(3)发改委主持由卫生、社保、工会等多部门参与的定价机制;(4)财政部门负责执行医疗保障预算;(5)地税部门代征社会保险费(含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以及征收今后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税。

构建统一的国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内设医疗保险局和地方医疗保险分局,在健全公民社会保障权益记录、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统管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乃至医疗救助和特殊人员的医疗福利补贴等。医疗保险前端的参保登记、征费、建账和咨询等工作纳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目前全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约有45000人,约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总人数的30%,在整合新农合后这一比例应当增加到50%。其中,具有医疗、医药、医保、法律、财务和合同管理知识的人员应当占70%以上。

参考文献

[1]王和钟.德国控制医疗费用的措施和经验[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01).

上一篇: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下一篇:个性化习作指导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