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2024-05-29

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共7篇)

篇1: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公有医疗机构实行公有民营管理,是为了认真结合我县实际,贯彻省、市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和县政府《关于岱山县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创新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激活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医疗服务竞争力,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保障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是指资产所有权属有公(国)有,但经营权属经营者,实行资产与经营权分离管理的医疗机构。本县区域内除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外的原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均采用本办法进行经营管理。

第三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其经营管理主要采取“承诺责任”、“合作经营”等方式。其经营流动资金,可由原公有资金为主投入,也可由管理者合资为主投入。具体筹资办法、数额,根据各机构的不同情况及经营方式决定。

第四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采取何种经营管理方式,应根据尊重内部大部分职工的意愿。职工意见不一或分歧较大的,由县卫生局据情决定。实施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酌情转换。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五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其机构性质基本不变,为政府指导的非营利性卫生事业机构,接受县卫生局的行政监督和业务管理。

第六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设院长1名,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选任经过推荐、测评、考察,或公开竞(招)聘等程序,由县卫生局批准任职。公有民营医疗机构院长实行任期制,每期一般两至五年,期满后可以连任或改选。各机构原则上应建立2-3人组成的管理班子,行使医疗机构管理责任。

第七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院长的主要职责是:行使全院经营、人事、财务等管理权,拟订本院发展计划及工作方案,提议重大事项研究,执行经集体研究通过的决定决议,安排行政及业务工作,处理日常事宜,根据职工合理化意见改进领导管理方法,履行法定代表人职权。

第八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院务管理。医疗机构内部的政策出台、规章修订、资金筹措、业务开展、人事聘免、经济分配、设备更新等重大事项,应发扬民主,征求职工意见,增加工作透明度。

第九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原正式职工个人身份不变,人事档案仍由县卫生局保管,全部职工均实行聘用合同制,如有固定期限的每次期限一般为1-3年。在职人员如有调动、退休、解聘的,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新录用人员均实行人事代理,一般不再确定固定工身份。原正式职工如不能胜任工作,或表现差考核不合格的,可以对其实行试岗、待岗等处理;触犯解聘情形的可以解聘。但对正式职工实行试岗、待岗、解聘等处理,应经院务管理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其中解聘的还应征求县卫生局意见。

第十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党的支部组织。对全体职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端正服务方向,遵守职业道德、法规政纪和社会公德,创建精神文明。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管理方式,执行国家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严格执行《会计法》、《统计法》及财政管理规章。

第十二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改制前的资产(房产、家俱、仪器等)仍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改制时进行清理计价。改制后如需新置仪器设备、改造房屋等,由经营者自筹为主投资,其中动产产权谁投入谁所有,不动产产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第十三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者,须向县卫生局交付承诺责任金、固定资产折旧金。各机构的折旧金、承诺责任金由县卫生局据情决定,其中折旧金每年分两次,按指定时间上缴县卫生局,承诺责任金一次性上缴县卫生局。改制后经营者自筹投入的新置仪器设备等归筹资者所有,不须上缴折旧、租赁金。

第十四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改制前的流动资产(药品、现金、存款、债权债务等)应进行清理计价,除按协议留取一部分用于医疗经营外,其余上交县卫生局。

第十五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改制前、后上缴的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折旧金等由县卫生局专户专款保存。该专款经县卫生局审批,用于原单位的事业发展投入、进一步改制后职工安置、解聘人员补偿及公共卫生事业等开支。

第十六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经营如须增加流动资金的,由经营者为主自筹投入。经营运作后,各医疗机构的现值净流动资金数,不得少于原公有资金投入的流动资金数。

第十七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仍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使用国家统一的卫生财务帐册、报表,完善财务登记、记帐、结帐、报告制度,按月送报会计报表。县卫生局继续对财务运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查。

第十八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经营者自筹资金用于基本建设、仪器购置、资金流动的,逐年进行折旧。折旧率暂定为:仪器装备每年20%,家俱每年10%,药品按现进货价折算,债权、其他财产酌情确定。单位价值500元以下的低值易耗品不作折旧,在日常公用费中直接列支。个人离开单位的(包括退休),自离开单位第二个月起退还个人投资。

第十九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业务收支(包括拨款、捐款等)盈余的,可以留有结累,可以用于修购,也可以用于年终劳动分配。

第四章 工资管理

第二十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应建立新型的内部分配办法,打破原工资标准,自主决定报酬分配形式,实施以岗位责任重轻、工作绩效高低、个人贡献大小为基本要素的劳动分配办法。但在职职工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职工全年劳动报酬总额标准,由县卫生局根据各机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达到标准后的效益资金,部分用于职工劳务、奖励及福利分配,部分用于经营管理者自行分配,部分留作公有积累。达不到标准的,管理者须承担补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内部分配办法改革后,所有在职职工原工资标准作为档案工资保留。遇国家规定增加职工工资的,由县卫生局工资管理科室办理职工档案工资增资。

第二十三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如期、足额交纳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各项社会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工资、补贴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由县卫生局酌情补助。

第二十四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的职工丧葬费、怃恤费、遗属补助费等,按国家规定发放。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由县卫生局实行业务指导和行政监督。县卫生局制订医疗机构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对公有民营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考核。

第二十六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医疗准入资格,各类人员依法实行准入管理。新进入的人员,凡有执业条件限制的,必须具有相应执业资格或国家规定学历。

第二十七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执业资格晋级考试、专业职称晋升考试的权利,由法人代表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十八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章 指令性任务

第二十九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任务。

第三十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应根据县卫生局与当地政府的部署,承担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协查、妇幼保健、突发事件处理等指令性任务,建立完善预防保健组织,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高质量完成预防保健工作各项任务。

第三十一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工作任务的,由县卫生局给予预防保健补贴。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公有民营医疗机构有关事项的管理细则,由县卫生局另行制订。

第三十三条 各公有民营医疗机构应与县卫生局签订运营管理协议,并依照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办法,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今后新的体制、人事等改革政策有抵触的,按国家的政策执行。

篇2: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计划在全县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开展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严厉打击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行为,探索建立联合整治医疗服务乱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二、监督检查范围和内容

(一)监督检查范围

全县医疗单位包括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开展健康体检、医疗美容、生殖(不孕不育)、泌尿、皮肤(性传播疾病)、妇产、肿瘤、牙科、眼科等科目的医疗机构。

(二)监督检查内容

1.依法持证情况:重点检查执业登记、备案情况。是否存在超范围执业、出租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为;医师是否存在出租、出借、转让《医师执业证书》行为等。

2.机构执业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违规开展禁止类技术(如免疫细胞治疗等)、违规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未经备案开展限制类技术的行为;是否存在医疗机构空挂科目行为。

3.执业行为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医疗技术、手术开展情况、知情告知义务履行情况、医学证明文件开具情况等。是否存在非法开展器官、组织移植、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等行为。

4.个体诊所、医师、护士执业情况,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执业情况。重点检查执业许可、办案情况,严肃查处违规执业、非医师行医行为。

5.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无证行医行为。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

(一)各医疗单位自查阶段(2021年5月-7月)。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向各医疗单位下发方案通知,各医疗机构按照方案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内容自查。于2021年8月1日前书面总结报告报XX县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医疗卫生科。

(二)监督检查阶段(2021年8月-2022年10月)。

卫生监督大队对辖区范围内开展健康体检、医疗美容、生殖(不孕不育)、泌尿、皮肤(性传播疾病)、妇产、肿瘤、牙科、眼科等服务的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开展医疗市场监督巡查。

(三)总结报告阶段(2021年10月)。

汇总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资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对存在的违法问题依法查处,并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篇3: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三种模式,各有千秋,各存软肋

第一种

也是时下最普遍的一种管理运营方式。投资方投资且控股,外聘行业专家作业务院长,管理专家作行政院长。许多大规模连锁的民营医疗美容机构都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说是民营医疗美容机构最容易选择的管理运营模式。它是怎么运作的呢?

先是投资方资金雄厚,不用担心资金的短缺。这一点对于医院的运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医疗机构不同于其他的机构,一旦资金链断掉,后果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以次充好的代价恐怕只能以生命计,不出问题则是侥幸。而这样的医疗美容机构的投资方往往都资金充裕,这一点较之另外两种模式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很多投资方大多是其他行业的佼佼者,转投医疗美容行业,说到底都是商人出身。无论是以田永成为代表的知名专家挂帅投资模式,还是专家医师持股模式,在资金的稳定性上都比不上第一种。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靠手艺吃饭的人比不上商人,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业务院长王冀耕教授也提到:“医生这个群体说到底也是中产阶级,我从没看见哪个医生靠医术进了某某富豪榜,也没见过哪个医生买飞机。”

就管理而言,聘请知名专家为技术把关是非常不错的方式。投资方、行政管理方不参与业务,以知名专家为首的医师们也不参与日常的行政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行业细化的结果。这也存在问题,王冀耕院长表示:“因为毕竟民营医院的终极目的是营利,它为医生提供专业的销售平台,有了销售平台,也一定是以销售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作为医生来讲,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以销售为主导的模式,应该必须让医生远离销售平台,因为医师和销售联手,无异于‘流氓会武术’。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消费者更需要以服务为主导的模式,他们往往最喜欢和医生交流,如果医生有耐心、有爱心的话,就特别容易和消费者做朋友。因此,这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永远是医师和销售在博弈。”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讲,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学术地位在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管理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合理不仅仅是越多越好,而是尽可能的做到公平。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人员的流动性普遍很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要解决需求的问题,无论是金钱还是行业地位都是每个职业人的基本需求。伊美尔模式解决了薪酬总量的问题,但是没解决分配问题。”

丽都医疗美容医院业务院长刘桐教授也谈到:“人才的引进是头等大事,也经常会遇到人力资源部门招来的医师业务不过关的现象,但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就是以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抗衡的结果为解决办法。在学术地位上,不公平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但关键还是看个人,看自己是否积极写文章,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如果自己努力,那一点不公平也就微不足道了。”

第二种

知名专家挂帅,投资且参与管理(以田永成整形美容医院为例)。田永成整形美容医院是业内外公认的运营的较好的民营整形美容医院。其创始人、投资人及经营者就是田永成本人。他本身是行业专家,整容外科专业出身,手术技术过硬。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曾为200多为明星做过不同程度的医学整形。同时,他自己出资创办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民营整形美容医院,独立经营管理,还参与到销售、推广和宣传的过程中。例如,北京台经常会请他作为专家就整形美容对公众介绍,除却普及性的教育大众之外,软广告的效应也不能忽视。节目一经播出,其正面的影响效果远大于其他广告形式。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知名专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避免了不少专家与销售的博弈。但不足的地方是,一人冠名的医院,很难避免“一言堂”的局面,田永成自己也说:“我这里的医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手术理论和标准,但在我们这儿,必须一切清零,接受我的理念。”同时,知名专家本人也会感到忙碌无比,经常性的分身乏术,身兼数职的他们更难面面俱到了。

第三种

混合模式,投资方投资,医师也持股。王冀耕院长提到,“这大概是整形美容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他给记者举了一个民营医院的例子,虽然不是整形医院但非常值得学习。北京有一个‘三博脑外科医院’——三个留美博士投资资金加起来可以控股,不参与管理,引进管理团队,只充当专家,手术量很多,不会比天坛医院少。这样既避免了医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的问题,也避免了单一医生的话语权过大的问题。将其抽象出来则是‘小组模式’,也就是几名整形医生各有专长,比如有善于面部整形的、有善于胸部问题的、有善于皮肤问题处理的,组合在一起,外加上麻醉、护理、行政管理团队,这样应该是比较理想且合理的民营医疗美容机构的管理运营模式。这样的好处就是,医师虽然不参与行政管理,但作为董事会成员可以提出条件。现在已经有比较聪明且有远见的投资商,注视着国家逐步放宽的政策,寻找时机进入到这个行业。王院长还谈到,明明我们医师的技术、学术同国外同行相比没有任何差异,就是输在了管理上。比如,这次去美国学习医院的管理,从院长到普通医师,再到护理、行政人员,外加后勤服务人员,时时刻刻谈论的都是病人,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康复病房的墙壁上都绘制者每一康复阶段的过程,病人一目了然。这就是将“以人为本”做到了实处。我们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啊。讲每一种整形手术的风险、并发症、术后效果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能避免多少沟通的障碍,又能减少多少因预期过高而导致的心理上的问题呀。这做起来其实也不太难,只是观念的转变,包括管理观念的转变也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这样的模式也并非没有弊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利益纷争导致最终散伙。所以,也得做到志同道合且利益同。

作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管理者赵振民秘书长也谈到:“无论什么管理模式都是‘人管人’。让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最成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要极大,大家愿意跟你一起干。这很重要的!不管公立还是民营,都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正义。‘多劳多得’这个朴素的规则,做到却不容易。时时刻刻将患者或者是求美者放到第一位是最重要的。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逐渐找到最适合这个行业的管理模式,但这并不容易。”

篇4: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hy;——**县推进公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县委书记###深化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公有企业改革,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深处是产权。2001年下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属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债务沉重、效益低下”四大顽症,在广泛学习借鉴,深入调查研究和在深入总结过去公企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发展和稳定为前提,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公有企业“二次改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推进到位,激活停产半停产企业15家,盘活企业资产7亿多元,吸引县内外社会融资4亿多元,改制后的企业初步实现了产权人格化、职工社会化、机制市场化、管理科学化的良性发展格局,内部活力倍增,经济效益稳升,发展势头强劲。**工业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县域经济脱困发展振兴的步伐,去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由改制前2000年的全省倒数位次跃升到第60位,跨入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个最快县的行列。总结回顾**近年来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实践,最为突出的感受和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前提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公有企业快速发展,但到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随着区域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公有企业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新形势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深化公有企业改革。就我县而言,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以后,我县企业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始步入超常规、大跨度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造纸、机械、化工、建材、酒水五大支柱产业和以八大企业为代表的县属骨干企业群体,培育出了“舞光牌书写纸、双塔牌收割机、富平春酒、蓝盾牌印刷机”等一批区域性名优产品。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我们的企业家和全体员工苦拼实干外,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注入膨胀起来的,自身积累很少,个别企业可以说是完全靠银行贷款堆积起来的,这种发展模式严重不符合经济规律,企业资本投入、外欠债务与产值、销售收入十分不成比例,企业自建成投运后,利润空间一直很小,甚至亏损运行。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后组织实施了市场营销年、技术创新年、强化管理年等一系列大的动作,特别是不断尝试进行改革。1996年下半年,我们集中组织实施了小微亏企业转机建制,1997年,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8年3月,又对骨干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把过去的8家企业组建成了六大集团,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吃不透**工业底子,没有找准主要问题和症结,再加上我们把握上级精神和有关政策不够全面、准确,企业改制的整体效果和长期效益表现不明显,尤其是部分骨干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很不到位,大多只是换换牌子。机制不活、体制僵化、债务沉重、人员过多、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企业。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县企业举步维艰,发展困难,下滑之势难以遏制,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半停产。2000年降至低谷,全县工业企业所得税收入不足200万元,整个工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篇5:县公有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1 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1 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截止2007年底, 上海共有民营医院149家, 占全市医院数的36.7%[2], 而上海薇凯医学美容门诊部定位于在沪外籍人士和高收入人群, 经过十年建设和发展, 各项规章制度已趋完善, 但无落实制度的具体措施, 院科两级管理责任追究制不明确,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不完善, 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不明确, 存在三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格, 病历处方书写不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欠规范,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严格, 临床用药不合理, 新药引进退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他民营医院也多数存在服务不规范、对医疗安全不重视、投入很少、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不高、住院治愈率不高等问题。

1.2 民营医院陷入诚信危机

民营医院处于夹缝中求发展的状况, 产生了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的不诚信行为。民营医院定位治疗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冷门”等;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开拓市场, 夸大其词;过度医疗, 过度检查, 给了患者一些不应该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如西医对病毒性疾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感冒、发烧等患者, 一律采用输液治疗, 有些冠状动脉狭窄不明显的患者, 使用安置支架等治疗, 有些良性疾病无需要手术的患者, 积极给予手术治疗, 费用远高于公立医院;少数民营医院夸大病情, 干脆把没病的也说成有病, 民营医院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中。

1.3 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监督机制有待加强

民营医院投资很大, 走的是“高端路线”:医疗设备、床位规模、就医环境等处处“高档次”, 营业税及所得税等又占到其总收入的10%左右[3], 人才不如公立医院强大, 一半以上的民营医院日门诊量在100人次以下[4], 职工工资、奖金都成问题, 一些老板总想尽快收回投资。如果缺乏对民营医院有效的监督机制, 极易让民营医院堕入以经济利益为惟一目的经营轨道, 从而诱发欺骗、坑害患者的无良行为。但医疗质量是民营医院经营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良好的医疗质量, 才能留住患者, 只有良好的医疗质量, 才能拓展医院经营, 提升医院品牌, 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民营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药学人员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医院工作将药师定位于发药, 繁重的调剂工作, 简单的操作, 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由于缺乏必要的诊疗知识, 多数药师只懂药、不懂医, 或者对药也是一知半解, 无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施临床药学服务;非药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高, 药剂科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美国要想成为药剂师, 需经过4年制M.S和6年制Pharm.D的学习。而我国4年制传统药学高等教育以化学模式为主培养出的药学技术人员, 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 无法满足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需要[5]。

2.2 药师要胜任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需要时间

我国民营医院存在“重医轻药”与“重经济效益”的思想, 药师对于药品出了药房后是否发挥作用, 患者使用是否正确, 一般都不会主动追踪。随着广大民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 对身心健康的日益重视,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医师开什么药, 就服什么药, 开始是关注药物的药理药效、禁忌证、不良反应, 甚至药物相互作用等, 而药师要适应并胜任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水平。

2.3 医、护、药专业人员需要团结协作

医院临床用药是医师一统天下, 临床药学工作未能常规开展, 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作用和充分展示药师的技术价值。目前需要对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及临床用药监督管理, 开展临床药学, 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结合临床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 对药物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进行再评价研究等, 这些工作需要医、护、药专业人员团结协作, 是医院药事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2.4 如何促进合理用药和进行医疗质量监督

目前国内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盲目使用抗生素, 热衷于用新的, 进口的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忽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意识选择能带来最大利润的药品;滥用辅助药物, 大量服用维生素等, 有的甚至开出错误医嘱。不合理用药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 不仅增加政府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推行, 新医改的16个城市试点的实施, 如何通过药事管理监督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课题[6]。

3 改进医院药事管理和医疗质量监督的思考

3.1 深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

落实2009年5月卫生部印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 (试行) 》, 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简称质控中心) , 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医院药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医院药事管理, 增加药学部门人、财、物力方面投入,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小组, 提高药事管理水平, 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 加强特殊药品管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 制订合理用药制度, 规范临床用药, 开展定期处方点评, 开展ADR监测工作, 起到医疗质量监督作用, 有力于促进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1.1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申请, 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 组织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 组织药学教育、培训, 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等, 积极履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3.1.2 特殊药品管理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 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记录。

3.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 (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分级管理实施情况, 每年至少2次定期公布本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建立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发现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时,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合理用药调查, 对医师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每年至少2次组织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知晓率。

3.1.4 建立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

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 制订合理用药制度, 规范临床用药;开展定期处方点评,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对不合格处方采取干预措施;建立ADR监测管理组织、建立健全ADR监测报告制度、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

3.1.5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小组

建立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质量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并记录。严格按照药品采购、验收、保管、配发制度规范操作, 加强温湿度、冰箱温度管理, 药剂科参与监管病区、抢救车备药, 达到安全用药。通过药事管理质量检查可提高民营医院药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环境。

3.2 转变观念, 加强药学服务, 促进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医院药学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转变观念, 强化药学服务意识, 深化医院药事管理,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物科学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加强临床药师工作, 积极参与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注重药物情报资料的收集, 发挥计算机在药事管理上的应用。定期公布消耗前10位的药品名单, 对使用前10位药品的医师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 组织本院医药学专家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优先选用, 编撰本院《药品处方集》, 提高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防止药物源性疾病,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学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收集整理药品应用于临床的实际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资料, 在平凡岗位上, 不断探索总结, 通过办药讯、医院信息系统、讲座等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

3.3 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深入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2009年10月卫生部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有极大推动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 强化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在医院感染管理、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提高质量, 提升水平, 确保安全规范, 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

3.4 加强医院药学人员的培养, 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度

2002年1月, 卫生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首次提出在医疗机构中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度。2008年卫生部又通过试点《临床药师制度试点方案》探索临床药师的准入标准、工作模式、岗位责任和管理制度等。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 参与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 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等。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发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指出“药品加成将逐步取消, 增设药事服务费, 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措施予以补偿”, 这对药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学人才应与医学人才同步发展成长, 通过自修或继续教育, 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 拓展知识面, 做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3.5 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有效监管

2009年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 (国发 (2009) 12号) 提到“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引进民间资金进入医疗领域, 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指出“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 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 引导非公立医院经营, 加强管理, 严格自律, 健康发展”,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民营医院的有效监管, 推行“优良药房工作规范” (GPP) 、可以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提高医疗监管效率, 提升医疗质量。

4 结语

民营医院不等于贵族医院, 打造老百姓信任的品牌医院也是民营医院的目标。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加强药事管理, 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 可以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监督, 高水平的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的 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加强医疗质量监督, 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根据上海薇凯医学美容门诊部药事管理和医疗质量工作总结及相关文献资料, 分析讨论民营医院药事管理、医疗质量及医疗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 医院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药事管理及医疗质量监督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药事管理,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监督,民营医院

参考文献

[1]许星莹, 夏萍, 邱鸿钟等.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的循证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6) :1076-1078.

[2]王群, 应晓华, 黄葭燕等.上海民营医院发展模式及发展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09, 9 (12) :228-229.

[3]陈珞珈.我国民营医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 1 (2) :34-37.

[4]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

[5]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Z].2009.

篇6:高台县整顿民营医疗机构

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整治行动启动后, 由县卫计委牵头对辖区内的所有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了“拉网式”监督检查和整顿规范, 摸清全县民营医疗机构的分布和现状, 建立完善监督档案。对民营医疗机构名称进行清理、规范、明确经营性质, 并完善网络交流平台 (民营医疗机构监督群) 。建立问题和整改台账, 为以后民营医疗机构的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和科学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整治行动制定下发了《高台县民营医疗机构依法行医三个行为规范》、《高台县民营医疗机构“六统一”建设标准》等4个规范标准, 变更规范诊所牌匾名称22个, 诊所内制作张贴公示牌22个, 与各民营医疗机构签订《高台县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承诺书》25份, 下达监督意见书25份, 对3家存在违法行为的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了立案查处。

篇7:试谈公有部门人事档案的分类管理

针对我国实际, 笔者认为公有部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员工 (职工) 、学生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1. 公务员人事档案。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是对人事工作的重要改革, 也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这一改革, 必将对人事档案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人事档案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 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改革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 既为《公务员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又促使人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再上一个台阶。第一, 以公务员档案为重点, 实行依法治档。我国的公务员档案, 宜从广义上理解的大公务员概念, 包括公务员与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党委与群团机关,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一群体 (公务员) 的档案, 是我国人事档案的主体和核心, 应置于特殊的地位, 加强管理工作。公务员群体的人事档案, 工作基础较好, 管理比较科学, 规章制度基本完备, 档案材料门类齐全, 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应用的作用。今后应结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实行公务员档案分类管理的新机制, 制定出一套突出公务员特色的人事档案法规, 使我国公务员档案坚持走依法治档之路。第二, 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档案内容, 使公务员档案成为评价和使用公务员的基本凭证。公务员档案是由党政机关的干部档案转化而来, 今后应结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 调整归档范围, 充实考试、录用、考核、优势特长、廉政勤政、道德诚信、政绩测评等方面的材料, 使公务员档案不仅反映个人的生平经历, 还反映其工作能力、特长、政绩、廉洁、诚信等情况。第三, 加速公务员档案信息化进程, 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建好信息量丰富的公务员信息数据库, 特别是建好担任领导职务人员的信息数据库。

2.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

目前, 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大体上是参照干部档案办法进行管理的, 材料收集执行的是《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 整理是按《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将档案材料分为十大类, 它同党政干部档案一样, 主要反映当事人的社会经历、政治面貌、社会关系、政审结论等, 单从档案材料还看不出该人有什么业务专长、科研与学术成果以及兴趣爱好等。今后, 人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应从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出发, 对原有的档案内容结构作出调整, 不能完全照搬干部档案的管理体系。档案内容除继续保留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内容外, 要增加能突出反映个人专长、水平、素质、业绩等个性化材料。一是突出能力, 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材料。二是突出业绩, 及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与工作情况、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 (或工程) 中的表现, 完成任务情况, 科研的学 (技) 术成果, 创造发明等方面的记载材料存入档案, 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三是突出诚信, 要收集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诚信与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 要将如重点记载廉洁自律, 学术与技术是否遵守“道德规范”以及缴纳利税等反映个人公信度和职业道德的诚信材料一并列入归档范围, 使档案能全面反映个人的德、能、勤、绩、廉、信。

3. 企事业员 (职) 工档案。

主要指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干部、职员和工人的人事档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档案, 由中央或省 (部) 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 主要参照公务员执行。近年来, 随着企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流动人员的大量增加, 暴露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规章制度的缺陷, 职工档案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企事业职工档案应根据企事业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理顺职工档案管理体制, 适当增加人、财、物的投入, 注意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水平。档案内容建设方面, 应注重近期考核、招聘、录用、调动、劳动合同、技能与专长、奖惩、工资待遇、文化程度、专业职称、职业性质、社会保障与保险等方面文件材料的归档, 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事业制度和具有职工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 使职工档案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展企业人才培训、提升单位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事业员工合法权益等方面,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 学生档案。

上一篇:补缴社保通知单下一篇: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