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24-04-30

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共6篇)

篇1: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县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打资源牌 唱特色戏 强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中共ⅩⅩ县委 ⅩⅩ县人民政府(XX年3月日)

ⅩⅩ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全县现辖27个乡镇,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打好资源牌,唱响特色戏,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和壮大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目前,全县拥有民营企业万家,其中年产销额过亿元的民营企业4家,过5000万元的9家,过1000万元的33家,过500万元以上的42家。XX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亿元,增长%,占全县GDP总值的%;实现税收亿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民营经济活力大增强。我县的工业起步较早,曾有各类国有、集体企业186家,企业存量资源充足。从XX年开始,我们围绕这些存量资源,运用多种改革形式,大做整合文章,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将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潇湘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全力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在加快改革进程的同时,积极拿出企业场地、设备、技术积极对外招商,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改制,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到XX年底,14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变现资产8130万元,财政垫资2200万元,滚动安置职工7500余人。通过盘活这些国有资产,催生和引进了16家上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年产值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如由29个股东出资1000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科力电机有限公司,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去年完成产值亿元,利税1500万元,是改制前的3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对属行政划拨的企业土地,由县政府收回,拍卖后作国有出让土地办理过户手续,处置土地出让收入95%用于安置职工,5%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去年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严控制用地增量,将60%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保证民营企业用地。目前,全县49家国有企业、137家集体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盘活资产亿元,置换职工身份万余人,化解债务亿元。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因改制而催生的民营企业优先安排原企业职工、新办企业优先安排下岗职工,近年来,共安排和帮助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通过整合存量资源,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比改制前的总和提高了%。XX年,全县冶炼、机电、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实现税金6200余万元,同比增长%,开创了工业经济近十年少有的好局面。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大扩张。ⅩⅩ资源丰富,特别是以有色金属、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水能为主的生态资源最为著名,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产业、大集团,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一是打造平台“聚”。为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我们举全县之力,先后建起了ⅩⅩ黎家坪工业开发区和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还确定了浯溪、黎家坪、白水、观音滩等6个镇为民营工业重点镇,将规模工业企业聚集到重点区域,全县95%以上的民营规模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50余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322国道沿线的黎家坪、浯溪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建材工业走廊,30余家水泥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XX年,我们还整合潇湘水泥集团资源,与香港港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协议。竣工后,全县水泥产业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如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创建于XX年,目前已引进金丰橡胶、金藤生物科技、新世纪玫瑰油、绿海木业、湖南宝达等8家企业入园建设,已初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之势。二是重点项目“带”。我县的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是没有大项目带动。为此,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筛选、包装和开发了一批国有企业改造项目、水能资源项目、旅游资源项目、城镇建设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远见卓识的大公司、大财团投资开发我县的优势资源。从XX年到XX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65个,到位资金亿元,增长%;到位外资2450万美元。先后有3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浙江丽水阳光公司投资亿元的晒北滩水库电站已全面动工,香港兆联公司投资8亿元的浯溪水电站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堰塘铺水电站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这三大项目峻工后,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水电业已迅速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XX年以来,引进资金9600万元,先后开动工建设了金洞漂流、大江漂流、大江三圣湖休闲度假中心三大项目,年营业收入达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三是优惠政策“扶”。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水果生产重点县、畜牧生产百强县,是省内外有名的“油茶之乡”和“柑桔之乡”,为我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我们出台了《关于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考核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1218家,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5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1家,过亿元的3家。其中,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浩植物油公司、银利来米业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为帮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扩容提质,我们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4300万元,进行了6000吨茶籽色拉油生产线一期工程的扩建。XX年,我们还成功引进了绿海木业4万米环保型芯板生产线、湖南宝达2万吨果蔬罐头生产线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农产品加工业。

三、挖掘特色资源,实现民营经济能量大释放。民营经济实质上就是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我们坚持“经济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方针,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形成合力,激发民间投入的巨大潜力和能量,挖掘特色资源,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发挥能人作用。一方面,利用名人效应。ⅩⅩ陶铸中学是在原县属ⅩⅩ三中基础上建立的公办学校。为我们利用陶铸同志的影响,引进广东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亿元,收购陶铸中学,将其改制为我县第一所民办高中,为探索“公有民营”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一期工程8000万元的投资已全部完成。另一方面,发挥打工能人作用。ⅩⅩ每年劳务输出达20万人左右,是发展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通过春节走访、电话、信涵等多种方式,引导打工能人引进外资或回乡创办企业。XX年以来,打工能人共引进县外资金亿元,创办了制鞋、毛纺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63家,解决劳动力就业万人。如台商林启明新办的太平洋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第一期投入1080万元,年产值达3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500人。XX年,全县打工能人回乡创办企业1320个,其中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266个。二是激发部门潜能。为调动部门大办工业的积极性,XX年我们下发了县委1号文件,鼓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兴办各类工业企业。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引办、联办、创办工业企业63个,年销售产值达亿元。县经贸委机关干部陶宗胜发挥所学专长,利用长丰集团的人际资源,积极参与配套,投资4500万元创办了丰达机电公司,为国内各厂家生产汽车配件,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解决就业230多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我们通过宣传造势、舆论引导,将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增强了民营经济特别是发展商贸物流业的力量。近两年城镇商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仅在县城就开办了步步高超市、百惠超市、友谊商业广场3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商场、1600多个各类商店和休闲娱乐场所、99个社区服务公司,城市商务交易额及服务业收入比XX年前增加了倍。既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又带来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四是提升传统产业。ⅩⅩ有500多年鞭炮生产历史,鞭炮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全省第一。为使这一传统资源做大做强,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投入3560万元,对烟花鞭炮行业进行全盘整改,将原来的XX多个小作坊整改提升为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172个中小型民营企业,全面提升了烟花鞭炮产品质量。年产值由过去的2亿元增长到现在的亿元,产品品种由36种发展到200多种,劳动生产率提高近倍。

四、开拓公共资源,确保民营经济环境大改善。在发挥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政府调控、生产要素等公共资源的开发配置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和分管的领导为成员,确保了对民营企业的组织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大扶持力度,我们还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75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常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随时调处,特别是对过亿元企业,实行“县级领导、部门领导、属地领导”三重扶持责任制,进行现场办公,明确“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全县6个工业重点镇,还增设了一名主管工业的副书记,确保民营工业有人专管、有人专抓。二是建立发展保障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财政出资1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且每年从工业税金中新增300万元,为企业担保融资提供担保和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项目补贴。去年,全县共为29个企业融资3500万元,增长%。同时,我们还成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组织企业参展、代办手续、证照、代纳税费。目前,以此为基础,我们正在规划成立全县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一方面,突出重点保护。对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和收费“绿卡”制度,任何执法部门进入挂牌企业检查或抽查,必须经过书记、县长或挂牌领导的批准。对两大园区内的重点企业,由县委派驻企业特派员,负责企业除生产经营以外的重大事务的协调和联系。另一方面,实行重点奖励。我们设立了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奖,对在发展民营企业、增加财政税收作

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优秀企业家和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奖。去年县财政列支专项奖励资金130万元。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多家事,一家办”的全程代理制,对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在登记立项、征地、贷款、水电供应、税费缴纳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从严治理“四乱”行为,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近年来,我们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篇2: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永平县紧紧围绕“民营富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优化环境推动,扶优扶强带动,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领域拓宽、大户崛起、实力增强、贡献突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09年以来,xxx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民营经济为主题,以做大总量为核心,以产业培植为重点,以资源开发为主线,围绕农业抓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战略,全县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3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0091万元,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73046万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8.7%。2009年以来工业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万元

工业总 产值 全部工业增加值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增加值 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 主营业务收入 利税总额 2009年 80000 24000 7172 30% 15111 4110 16797 2010年 108700 33000 9343 28% 18578 5261 24340 2011年 140600 43000 7223 17% 16883 3760 30173 2012年 201467 56800 10085 18% 22171 5083 37215 201。

通基础条件。从县外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全面推进,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增多,必将成为我县加快发展的外部动力。省、州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1.资源优势。xx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之地。目前,永平已探明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12种。其中褐煤储量3200万吨,铜储量203.66万吨,高岭土储量2800万吨,花岗岩储量20万立方米;永平水资源总量10.08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13.96万千瓦;永平林地面积31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3.5%,林木蓄积量105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达70.6%,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大理州商品林基地县之一。

2.交通区位优势。xx县位于xxx西部,地处东经99°17′~99°

56、北纬25°03′~25°45′之间。东邻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接昌宁县,西隔澜沧江与保山市分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全县土地总面积2884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地博南镇,东距省会昆明市430千米,距州府驻地大理市90千米,西距保山市政府驻地隆阳区80千米,地处昆明至畹町和大理至保山的中间地段,处在滇西交通大动脉动上,境内有高速路、二级路、铁路,到达大理、保山市区及两个机场都在“1小时经济圈”,且永平工业(物流)园区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3.政策优势。2011年以来,xx县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并配套出台了《中共xx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 》(党发[2011]26号)、《中共永平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党发[2012]13号)、《中共xx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党发[2012]14号)、《中共xx县委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招商引资一岗双责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党办发[2012]17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通知》(永政发[2012]39号)、《中共永平县委 永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党发﹝2014﹞10号)等文件,通过在土地、环保、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有效管用的好政策的实施,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发展重点及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县民营经济要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确保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经验和成功典型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永平县紧紧围绕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企业引进、项目投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分析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下猛药、治顽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新路子,为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变领导“挂帅”为亲自“出征”。组织领导是推动工作的前提。xx县把强化组织领导放在了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建设的首位,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制度。一个项目明确一名县委常委为责任领导、一名县处级领导为挂钩领导、一个主体单位为责任单位,并抽调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实行一线协调、驻点服务、现场办公,认真做好企业发展、项目推动过程中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困准和问题。同时,对照目标任务,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和准进措施,实行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和目标责任倒逼制,以目标到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促倒逼落实,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项目的落实,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构、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项目日常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变“遇事办事”为“全程跟踪”。凡是项目建设涉及到的立项、规划、报批、评活及征地、供水、供电等工作,全部按照“一时一策、一地一策、一事一策”的方式,及时加以解决。并根据工作需要,分别组建项目实施组、征地拆迁组、土地报批组、林地征用报批组、道路实施组、电力保障组、供水保障组、维稳工作组等任务小组,将任务明确到事、责任落实到人,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审批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建立项目联审联批和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项目审批过程中,xx县不断创新狠务方式,建立项目建设并联审批和联合会审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联合会审,分类集中办理相关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一切服从于项目、一切服务于项目”理念,加强沟通、协调和服务,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改善和优化发展服务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工作机制,对项目审批所需办理事项进一步分解、细化,各职能部门实行对号入座,主动与企业加强对接,上门办理相关手续,限定时间办理完成,努为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赶,提高了行政效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建立项目督查和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变“得过且过” 为“严格考核”。xx县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推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永平县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检查督导工作领导组,抽调退居二线的一名正处级干部和一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负责重大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通报。通过严格考核和严肃问责,部分服务审批部门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得到根本改观,服务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办事效率有效提升,投资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制定了多项发展措施,使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县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总量少、规模小。一是发展速度与先进地区比较慢,总量规模偏小,缺乏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支撑,目前全县还没有1家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二是质量效益不高,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不先进,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强,企业状况不稳定。三是提供就业岗位不多,效益不明显,尚不能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需要。

篇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不断提升自我

1. 增强法律观念。

民营企业不能因为财富的拥有而无视法律, 应懂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富的拥有并不能使任何人超越法律, 因而应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2. 信守社会公德。财富的拥有应同社会公德的水平相对称, 民营企业应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 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应利用自己拥有财富的有利条件, 更多的考虑和完成应负有的社会责任。

4. 树立公平与民主的规范性理念。民营企业不能因拥有财富而歧视和危害别人的人权, 而应平等待人, 谦和自律, 理性地对待社会。

二、注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各类企业中,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独具优势条件, 主要表现是:

1. 先天优势。

民营企业诞生于市场经济, 对市场最敏感, 善于捕捉市场信息, 把握机会, 尤其对国际市场上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需求的出口商品, 民企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明显优势。

2. 机制优势。

民企机制最灵活, 其投资决策果断、工资分配、营销方式有很大的自主权, 怎么办效益好它就怎么办, 在国际市场上适应性强, 干这行不行, 马上掉头干别的, 可以因陋就简, 由小到大, 逐步发展, 避免市场风险的灵活程度高。

3. 成本优势。

民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生产资料的使用、历史包袱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这种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4. 产权优势。民企产权是谁的就是谁的, 不要求国家投资, 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 责任最明确。

民企在我国“走出去”的战略, 是构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希望。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在舆论宣传的层面上, 把握好“两把尺度”, 对内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正面宣传, 为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执行和业务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外十分注意宣传的方式方法, 多做少说, 突出强调经济合作, 共同发展, 使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出去, 越走越远, 规模越走越大。

三、建立“可就业性”的劳资关系体制

有人说“就业是民生之本”, 民营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等方面, 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目前民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 以劳资双方自治为核心的劳资关系体制, 这种通过劳资双方集体协商, 相互制衡的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劳动成本的适应性。比如;在经济萧条时期或企业遭遇经营困难时, 可以通过工资协商谈判方式降低工资水平;而在经济繁荣的时期, 通过双方谈判提高工资水平, 从而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有利于就业, 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四、建立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融资体系

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 大多集中于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领域。当民营经济完成原始积累阶段, 逐步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时, 融资渠道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整个金融组织结构缺少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大量民营商业化银行, 加上信用中介服务滞后, 国有大银行无论在机制上还是在技术上, 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需要。目前, 全国性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 地方性、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融资活动还属于“非规范”行为, 不具有合法性, 民营经济难以通过股权融资实现大规模扩张和产权重组。

针对民营经济的融资“瓶颈”, 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 大力发展民营投资银行。这有利于帮助民营企业参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实现资产整合与增值;有利于帮助民营企业的整合、重组、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因此, 应尽快组建我国民营股份制投资银行,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下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和新调动增长点。

五、整合资源实现产业结构创新, 重视引导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民营经济发展至今, 只有少数企业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道路。但多数企业的规模小, 技术水平落后, 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导致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内耗式的低水平竞争, 产品档次质量低, 结果导致整个行业衰落, 资源浪费。民营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扶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创新的策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推动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 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重组并购国有企业, 实施低成本扩张, 壮大企业规模;三是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实施资本经营推动企业重组, 推动形成大中, 小、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组织结构;四是根据有关产业政策, 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领域。

温家宝同志指出:中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 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2005年的修宪, 更明确了民营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明确了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基本方针。因此, 修宪已成为民营经济壮大的催化剂, 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更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它的经营范围将不断向各个领域扩展, 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也会越来越大。

摘要:当前,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产权不明晰, 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差等问题, 应该明晰产权关系, 注重“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建立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融资体系。

篇4:促进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已形成初级的发展优势

(一)民营经济总量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2003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总资产395.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498亿元。至2004年9月底,全市纳入统计的民营工业企业6994家,资产总额505亿元,职工人数23.2万人。2004年民资当年工业投入达150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57家。

(二)传统出口产品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廉价劳动力优势。吴江市以纺织、服装、制鞋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较早地融入国际市场,外向度较高。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结构和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些传统产品出口增势更加强劲。同时,吴江市早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量熟练劳动力,并由他们培训了一大批外地工,又营造了廉价劳动力优势。这些都为吴江市较好地承接国际性传统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业高度集聚的板块经济特色,极大地提升了工业产品的地域知名度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与发展,全市已经形成了以盛泽为主的丝绸纺织业,以七都、芦墟为主的电缆光缆业,以吴江开发区为主的电子资讯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左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吴江市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绸都”、“中国光电缆之都”和“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此外,金家坝的彩钢夹芯板、菀坪的工业缝纫机、横扇的羊毛衫、黎里的日用化工等产业聚集度较高,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形成吸引外来资本的新优势。吴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腹地,能够最先接受到上海大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同时又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信息等各种资源丰富,加上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市场,正符合国际性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要求。吴江市又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治安好,卫生、医疗、金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市政府部门遵循“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在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强化保姆式服务,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指导产业升级、加强项目服务、探索建设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着力营造政府部门的服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除了引进大量外资外,还吸引了外地民资的大量涌入。

二、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制约因素

(一)资源供给的制约。今年夏天的电力制约目前虽有缓解,但总的情况还是制约,可能会延续1—2年时间,石油的涨价因素,大大提高了用油工业的生产成本;宏观调控后银根的收紧和利息的上调,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土地的严格控制,制约了一般加工工业的扩张。因此,节省资源、节约资金,提高资源、资金利用率是当务之急。

(二)环境生态的制约。随着发展要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必将严格执行对工业污染的治理标准,禁止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加工工业的发展。今后,发展工业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三)劳动力价格因素的制约。随着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加快,依靠廉价劳动成本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的产业发展必将受到阻碍。走技术进步之路,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工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四)法治经济的制约。政府依法行政的到位,市场必然从无序的自由竞争过渡到依法的有序竞争轨道上来,迫使民营企业必然要守法经营、规范运作、加强管理,从胆大的挣钱、搞活的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化到依法办事、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方式。

(五)社会承载力制约。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研究民营经济结构与规模和劳动力人口在吴江这块土地上的承载能力,寻求最佳工业的组合状态。

三、促进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做强做大集群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与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为关键性措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牢牢抓住项目、产品、技术、名牌和做大骨干企业做强行业排头兵,不断研究探索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推进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开展创建集群产业示范镇活动,进一步培育、做强“3+3+8”的集群产业作为发展吴江经济的特色之路,既做大纺织丝绸、通讯电缆和电子资讯三大支柱产品,又提升毛衫针织、新型建材、缝纫机及零件三个特色产业,培育服装、制鞋、有色金属、日用化工、电梯制造、食品加工、汽车配件等7—8个新型产业群。

(二)围绕培育名牌产品的领军企业,全面提升优势企业管理素质。研究探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素质的途径与方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程,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有效的民营企业管理素质评级考核,争创先进奖励优秀的促进活动;帮助与推进民营企业实施各项管理认证工作,促进民营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2005年,要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培育名牌工作,围绕培育省、市和国家级名牌而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素质。

(三)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全面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将工作的重点落实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包括努力发展中小企业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认真协调好民营企业投诉中心投诉案件处理工作;促进发展工商业领域中律师、会计、咨询等中介机构建设;推进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认真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应诉、境内外上市融资等新工作;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研究探索民营金融事业的发展等。

(四)围绕不断改善吴江投资环境,调整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密切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动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积极探索研究吴江市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地为市领导当好参谋,使全市工商业在政策与体制改革措施方面能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在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行的条件下,不断探索研究项目管理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的方法和形式,探索研究鼓励发展与限制、调控投资项目的操作手段与方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篇5:县民营经济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04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04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00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00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04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00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4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00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篇6: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效应与外部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其内部的制度安排和经营机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参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所有的企业,不论所有制成份如何,都必须面向市场,在同一个市场条件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对国有经济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外部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要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定义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构造了新的主体,诱发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发育,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使市场经济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要求进一步开放商品市场(包括其派生形式: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也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民营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要求实现人才自由,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服务自由,这对政府职能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对现行各种进入规制进行放松、调整、撤消和废除;要求其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可认可项目和环节,由许可制向申报制转变,批准和处理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政府机构改革要实现全面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需要。民营经济不需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就业的容量和潜力大。民营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源泉。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国有职工”“铁饭碗”的禁锢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树立就业的新观念。

二、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达7792户,比2004年增长11.3。其中私营企业84户,增长7.7。民营企业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94万元(第一产业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不计算),增长11.2,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56.9提高到57.8,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明显上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民营经济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5年底,全县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个体户已达852个,广泛涉及饲料、饮料、纺织、皮革、造纸、中药材、竹木加工等10多个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6。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民营企业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鲜冷藏冻肉2213吨,实现总产值2180万元,增长32.0,并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5000万元,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全县民营工业增加值(包括全部规模以下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为16088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0,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过国有工业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截止2005年底,在全县规模14个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12个,比上年末净增3个,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5.7。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768万元,增长24.6,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县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3.4。

(三)民营经济增强了县域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县民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打破了国有经 济垄断投资

领域的局面,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2005年,全县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投资总量,民营经济投资完成60112万元,增长33.7,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81.6,比2004年上升7.1个百分点。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非生产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所从

事的行业由比较单一的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发展,经营范围由传统的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领域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大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向拓展。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主动上山下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农业开发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一批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初露头角,如湖北大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嘉龙贡果有限责任公司、金鹰公司、西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综艺公司**县分公司等,正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挺进。在服务业领域,也由一般性服务业向经纪人、广告业、信息咨询等高层次发展。经营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的逐步放开,民营经济由单一买卖小本经营、小规模投入资金向承包、兼并、购买国有、集体企业等形式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开始跨地区、跨所有制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如山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购买恩施州莲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四)民营经济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到2005年底,全县以个体从业人员为主的各种农贸产品市场和工业品交易市场26个,其中专业市场5个。各种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完善。2005年,包括个体私营贸易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达到3793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9。

(五)民营经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2005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18.1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2.7万人,占14.9,比2004年提高5.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进一步优化,一批民营企业家初步涌现。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待业人员,闲散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迅速荡涤着人们陈旧择业观念,民营经济已由一种生存选择发展到职业选择,成为许多人士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工程技术人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部分高中等院校毕业生,部队退役人员纷纷加入民营经济队伍,大大优化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并有一定社会知名度,有的是州、县人大代表,有的是州、县政协委员,有的多次受到省、州党政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县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一是民营经济企业主整体素质不够。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企业主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偏低,不懂现代传媒与管理,法律知识匮乏,大多数企业主,整天忙事务,没深入钻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则等,与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二是企业制度滞后。民营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是实行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中以家庭成员居多,以致形不成管理优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创业发展。三是统筹安排差。一些企业主受农业文明的影响,热衷于对与土地的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追求,对公司设立缺乏科学、稳健的财务安排,办厂伊始不问产品生命周期,一上马就跑马圈地、盖厂房、买机器,结果固定资产投入很多,流动资产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四是企业主存在依赖心理。一些在争取财政、计划的无偿支持项目上投入精力过多,而用于研究市场、加强营销和内部管理上投入精力较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五是人文环境不优。全县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人才,没有形成人才优势。参加劳动和医疗保险是每个企业员工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来**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大多数民营业主没有为员工保险,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企业员工缺乏事业目标与成就感,走人现象颇多,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及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全县民营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欠缺成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大阻碍之一。

(二)服务与政策不到位。**县虽然出台了许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具体落实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的经营环境。三是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执行甚至抵制县里的政策,四是社会信用缺失,部门、单位、个人拖欠甚至恶意逃废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年来**县民营企业规模正在逐步壮大,但相比较而言规模偏小。私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少,使用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能力不强,易于解体,不太稳定。

(四)融资难制约企业的发展。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步履艰难,原因有:一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人格信用差;二是无可用以抵押的资产;三是金融界对民营企业贷款有认识误区,认为贷款市场风险及个人前途风险与所有制密切,倾向国有企业。四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五是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手续繁、周期长,综合借贷成本较高;六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与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也不能享受各级政府提供的技术改造贴息贷款等财政优惠政策。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以致一些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却苦于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传统行业比重大。近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向新领域拓展,逐步涉入房地产、科技与信息开发、生物医药等行业,在商业贸易、餐饮娱乐、运输修理、简单加工等传统产业仍相对集中,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寿命和市场份额的预期风险较高。而从事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的很少。

(六)知名企业缺乏。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总量上,更大程度反映到“叫得响”企业的拥有量上,**县民营经济缺乏像鹤峰八峰药业总公司、长友食品公司、华龙集团等在全州叫得响的企业,更缺乏像红桃K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与知名企业缺乏相伴而行的是名牌产品的缺乏。名牌产品的创建要借助产品自身的科含量,更须借助现代工具系列运作。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扶持两方面努力。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明晰,市场机制鲜明等特点。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下,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因此,当前加强民营企业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市场竞争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的问题,突破阻碍发展的“瓶颈”,促使民营企业“强身健体”,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民营经济与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结合点,重点着力四个能力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三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县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二是着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人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民营经济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民营经济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是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的实际,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上一篇:论金融对文化的影响下一篇:清明祭祖仪式